马边彝族婚姻礼金的规矩较多,婚姻礼金是彝族古老的习俗,较独特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大凉山彝族结婚风俗 马边彝族婚姻礼金的规矩较多,婚姻礼金是彝族古老的习俗,较独特

马边彝族婚姻礼金的规矩较多,婚姻礼金是彝族古老的习俗,较独特

2023-04-06 05:41|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0 分享至

用微信扫码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导语:法国学者马塞尔莫斯认为馈赠能够确定婚姻,使两家结成亲属。婚姻过程中男方向女方馈赠婚姻礼金,其目的是道德性地使得姻亲双方产生友好感情。随着马边彝区社会经济的发展,各种思想观念的冲击下马边彝族婚姻礼金由重礼向重利转变,导致在2010年后婚姻礼金不断上涨,婚姻礼金这种转变很快引起了当地政府和民间德古的关注。

01

了解彝族婚姻礼金的现状,聘金的决定权在女方,体现了女方的地位

1、婚姻礼金的文化逻辑

首先婚姻礼金体现男方对女方的善意和尊重,对马边彝族人来说婚姻的缔结,都是由男方寻求亲朋好友(媒人)帮助其介绍儿媳妇,而不会有人家寻求亲朋好友(媒人)来嫁女的,故此婚姻的主导权在男方,而不是在女方。经过求婚,合婚和一系列的考察后,门当户对,且男女双方对彼此都满意的情况下,就开始讨论聘金。

在讨论聘金的过程中,一般先由女方说出聘金多少,男方再进行还价,聘金的决定权在女方,男方为表达其对这桩婚事的善意和尊重,都会满足女方的要求。其次婚姻礼金体现了男方的能力,彩礼高低体现男方能力的强弱,女方的父母希望自己的女儿嫁给有能力的家族,彩礼越高证明男方的能力越强,家族威望越高。

如果女方父母不怎么满意这桩婚事,但又在习俗上无理由拒绝这门婚事,唯一的办法就是提高彩礼来委婉拒绝,不过男方家富裕的话满足女方父母的要求,向女方的父母证明其有能力养活妻子,让女方的父母放心将女儿嫁给他。

最后婚姻礼金体现了女方的地位,婚姻礼金是彝族古老的习俗,如果新娘出嫁时一无所得,这就表明新娘一文不值,无依无靠,在这里所有的女孩出嫁时得到一笔较高的聘金而引以自豪。

2、家支背景下的婚姻礼金

婚姻缔结的社会性原则即为两个家族之间的交换,是建立两个家族之间的利益上一方面讲求门当户对同时也趋于攀上婚,家族、美貌、才华、职业等转换成了金钱财物。每一桩婚姻的缔结成了“夸富”的形式,它具有世俗性。

笔者在调查中常常听到人们关于婚姻的交流时一般情况下问的是“你家娶的是哪家?”或者是“你家嫁的是哪家”很少有问“你嫁给谁?”或者“你娶的是谁?”民主改革前,实行土司与土司通婚,黑彝与黑彝通婚,白彝与白彝通婚,其中白彝通婚还看门第即“骨头”,如果能够和门第高即“骨头硬”的家族联姻。

那么其家庭和家族就向上流动一个层次,反之。这种家族是否强弱的判断根据完整的家族谱系。如果有完整的家族谱系,那就说明这个家族是纯正的,是强家族,反之。在马边彝区社会向上流动一个层级婚姻缔结就是一个最主要的方式,在经济利益的驱动下,以高额彩礼实现向上流动。

由于马边彝区的经济结构单一,普通群众靠农业生产仅能够自给自足,但在外部经济快速发展的影响下,马边彝区家族制度背景下彝族婚姻关系中家族血统转换为了经济利益,体制内工作转换为了经济关系,美貌和才能同样转换为了高额彩礼的依据。

民主改革后,马边彝族地区废除了等级制度,但家支制度依旧遗存在民间,实行黑彝与黑彝通婚,白彝与白彝通婚,其中白彝通婚还看门第即“骨头”,如果能够和门第高即“骨头硬”的家族联姻,那么其家庭和家族就向上流动一个层次,反之。重“面子”下的婚姻礼金。

关于“面子”彝族有句谚语叫“人死一声名,虎死一张皮”和汉族谚语“树活一张皮,人活一口气”的意思差不多一样,重面子可以说彝族人的一个特性。在马边彝族区社会里婚丧嫁娶是一个重要的场合,是一次“长脸”的机会。

对一个家庭或者一个家族来说婚嫁无疑是体现这家人或这个家族实力的时刻,需要靠聘金的高低来实现,需要靠送亲队伍人数的多少来实现,需要靠其他如对歌比赛、摔跤比赛来实现,这些都是传统彝族人“长脸”实现形式。

同时经济至上的观念深入人心,婚姻彩礼的高低影响到这个家庭个人和家族“脸面”问题,导致价值取向扭曲,收获高额彩礼变成一种攀比性的夸富行为。竞争下的婚姻礼金。由于接受过高等教育后能够得到体制内工作女孩是特别稀缺,从社会经济学的角度来讲,特别是在“面子”观念的驱动下对于稀缺的有体制内工作的女方家来讲。

其教育成本比无体制内工作的女孩要高得多,而定价的主动权在女方,对于男方来说为了表示诚意和真心都会答应女方的要求。其次,于1990-1999年时后由于马边彝族女孩的彩礼价在800-3000元之间,彝族女孩嫁给彝族彩礼为800-3000元。

而嫁给汉族特别是外地的汉族(如仁寿县、乐山、成都这些地方汉族)彩礼一般都为8000-20000元,多数彝族女孩外嫁,导致彝区的女性资源减少,彝族地区面对外部环境的竞争压力,自然彩礼普遍就开始上涨。经济社会的发展打破传统的婚姻制度,为了适应外部环境对女性资源的竞争,彩礼随之上升。

02

了解马边彝族婚姻礼金的规范,婚姻礼金有历史性、合理性和文化性

1、婚姻礼金的演变情况

随着改革开发,彝区社会经济快速发展,各种思想文化不断涌入彝区,在各方面社会因素的作用下,马边彝族婚姻礼金不断发生演变。自从2010年开始到2018年,一般农村妇女(高中以下学历)聘金为1.2万涨到12万之间。有工作的聘金(一般指体制内工作人员)从10万涨到了34万。婚姻礼金具有历史性、合理性和文化性。

万物有度,但一旦事物的发展超过了它应有的限度,就可能与它本身的存在理由是背道而驰的,现如今,马边彝族婚姻彩礼的“高价”现象已经在一定程度上给不少的家庭增添了经济负担,这也就意味着彝族彩礼问题加剧了彝族的贫困现象,成为了扶贫道路上的“拦路虎”。

2、民间自发进一步规范婚姻礼金

由于马边彝区婚姻礼金不断上升,高额的婚礼礼金出现带来了一系列的社会问题,甚至出现新娘都到男方家的门前了,由于舅舅礼钱没有谈成而结不成婚的,就算是结成了婚男方将背负大量的债务。甚至出现两人离婚因退还婚姻礼金的没有谈成而出现命案等问题。

马边民间有识之士自发于2012年成立马边民间“德古”协会,第一件事就是规范马边彝族婚姻聘金和礼物,将高聘金计划控制在5万元以下;礼物规范为14类,且总金额不得超过24000元。之后,2012年至2017年高额聘金在6万-8万之间。

礼物总金额也没有超过24000元,效果非常明显。但到了2018年,聘金开始不断上升至11万,有的高的已经达到13.6万元了,仅仅只有礼物种类和金额不超过24000元的规定一直在被严格遵守着。

2019年2月起马边民间“德古”协会又一次召开会议,规定农村妇女(不包括大学生)聘金在7万内,不得超过7万元,并将会议精神以村组单位召开户长会,同意的按同意的手印,不同意的按不同意的手印,收集过后百分之99以上同意该规定,故此规定于2019年5月1日正式实施。

结语:婚姻礼金的演变其实就是两股思想观念在背后的操控,一直以来是婚姻礼金重礼而轻利,随着传统文化教育的缺失,社会价值观念的扭曲这种思想观念也可被另一种轻礼而重利掌控,民间自发展组织规范彝族婚姻礼金即很好地平衡传统的婚姻礼金的“礼”和“利”之间的关系。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阅读下一篇/ 返回网易首页 下载网易新闻客户端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