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育论文答辩通用12篇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大一德育开题答辩报告 德育论文答辩通用12篇

德育论文答辩通用12篇

2024-07-10 06:10|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德育论文答辩

时间:2023-05-29 18:23:49

第1篇

关键词:立德树人;德育答辩制度;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中图分类号:G641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2096-000X(2017)07-0170-02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如何贯彻落实“立德树人”教育的根本任务,呈现德育教育具体化、有形化,这是摆在高校育人工作面前的命题,这就要求高校育人工作既要遵循教育规律,服务于学生的成长成才,又必须通过路径创新,在方法、内容、形式上下功夫,不断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云南中医学院将德育教育与专业教育相结合,从2013届本科毕业生起,推行德育答辩制度。为什么要在毕业生中推行德育答辩制度呢?基于云南中医学院对300多家用人单位的调查显示,用人单位在选用毕业生时,录用原则排在前列的是“思想品德”。然而,学校的“思想品德”教育还有许多不足,存在教师难教,学生厌学,形式单一、方法简单、目标空泛等问题。推行德育答辩制度,为创新德育评价形式提供了一个平台,毕业生通过德育答辩的形式,梳理、总结、汇报、提交大学以来的思想政治教育实践完成情况,获得学分,原则上德育答辩不通过者不准予毕业。

一、德育答辩的基本概念

德育答辩制度是构建大学生德育工作体系的重要载体。德育答辩是将“立德树人、以德为先、全面发展”的德育方针贯穿始终的主要体现,是毕业生通过梳理专业学习、身心成长、思想意识、价值取向、社会责任等方面的收获、得失及感悟,在总结中反思与成长,是对学校德育实施效果的全面检验,是毕业生德育评价体系不可缺少的重要内容。

二、推行德育答辩制度的现实意义

(一)推行德育答辩制度是实施“立德树人”教育根本任务的有效创新

党的十八大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推行德育答辩制度是践行立德树人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新方法和新途径,具有建设性和探索性的意义。

(二)推行德育答辩制度是凸显“全过程全方位全员”德育实践的重要举措

为保证质量,学校规定每个毕业生都要有教师指导,每位教师指导的学生不超过8人,参与德育答辩工作的不仅有思政课教师、辅导员、班主任,还有校院领导、专业课教师、机关工作人员,从2013年至2016年,云南中医学院德育答辩指导教师已占全校教职工总数的45%,这样的全员参与,大大提高了工作开展的有效性。

(三)推行德育答辩制度是深化高校德育工作的具体体现

德育答辩工作制度化、规范化,是实现德育教育有形化、可视化的具体体现,是加强高校德育工作的有效方式。

德育答辩要求学生按照相关规定格式,将自己在大学期间所接受的专业学习、思想道德、身心成长等教育效果进行全面系统的回顾总结,形成德育论文,并以班级为单位用答辩的形式进行陈述,同时接受提问并作回答,由答辩评审委员会综合其平时表现,就其德育表现做出评价。毕业生通过德育答辩这个平台,可以多角度审视自我,总结成败得失,为走好新的人生征途、开创美好未来奠定基础。

三、德育答辩制度开展的基本做法和经验

(一)领导重视,保障到位

学校党政把开展毕业生德育答辩工作作为检验全校“立德树人”成效的重要手段,专题研究制订实施方案,同时还制订了《德育答辩规程》、《德育答辩论文撰写规范》、《德育答辩成绩评分细则》等相关配套文件,为开展德育答辩工作提供了强有力的政策支持。校院两级在工作中,领导重视到位、思想认识到位、宣传动员到位、措施落实到位、协调配合到位。均成立“毕业生德育答辩指导委员会”,职责明确,责任到人,负责协调指导和具体工作。学校安排专项经费予以条件保障。

(二)精心组织,全员参与

整个答辩共分为宣传动员、论文撰写、交流答辩、总结整理四个阶段,每一个阶段均明确提出时间节点要求,校领导多次到二级学院检查指导,了解工作进展情况,确保了答辩工作顺利进行。学校制定了德育论文开题报告提纲、德育论文撰写规范、德育答辩鉴定表、互评表等,为规范德育答辩工作提供了明确的依据。

(三)过程管理,严格要求。

1.严格遴选指导教师

德育论文指导教师按照专业论文基本要求,师生双向选择确定。教师与学生深入交换意见后确定题目,指导开题撰写,及时审读评阅。不少指导教师与学生多次面对面交谈,或在网络上保持密切交流,帮助毕业生正确认识自我、全面总结得失。

2.严把论文质量关

要求德育论文力求用准确精练的语言,通过自我总结、交流、答辩等互动过程,促使学生对自己大学生活进行全面的梳理与反思,总结经验与体会,分析成功与失败,剖析优点与不足,许多学生还为自己制定了短期或中长期的生涯规划和努力方向,进一步理解的人生意义和价值。为端正学风,明确要求论文务必本人原创,抄袭者一经发现按不合格处理。

3.强调正面引导

在论文答辩过程中明确规定对每名毕业生的德育总结陈述和答辩中存在的偏颇问题,专家必须按照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及《高等学校学生行为准则》的基本要求,及时纠正,以理服人,教育引导学生形成正确认识。

4.注重总结,典型示范

推荐“优秀德育论文”印刷成册,发挥示范引领作用,作为学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鲜活教材。

(四)创新举措,成效显著

推行本科毕业生德育答辩制度,可真实检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成效,创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评价方法和手段,有力推进了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格局的构建,充实了毕业教育内容,对毕业生实现成才梦想注入了强大的动力。

德育答辩制度的创新举措,引起主管部门、兄弟院校、社会舆论的良好反响。应邀出席学校德育答辩工作总结汇报会的省委高校工委领导在现场点评时指出,“德育答辩给同学们的人生留下了一个很深的记忆,给他们注入了人生放飞理想与希望的动力。通过这样一个答辩过程,开启同学们的心智,传承医术,锻造品德,同时也让我们得到一次人生境界的再提升,受益匪浅。更重要的是成为当前创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一种有益探索,应积极倡导和推广”。新华网、凤凰网、云南日报等多家媒体及新华社云南分社分别报道了云南中医学院的德育答辩工作。

四、完善德育答辩制度的思考

德育答辩制度的推行应重在过程,应贯穿大学四年、五年的学习生活中去,使其延伸至各年级的學生中,大学一年级进行德育论文选题开题、大二大三进行德育实践回顾、毕业班进行德育答辩。通过对低年级学生参与到德育答辩工作的调查得知,许多学生通过学长、学姐的感悟,清楚了该如何规划自己的大学时光,明白了该如何度过自己的青春年华,起到了积极的引导作用。对教师来说,学生在德育答辩过程中的自我剖析,是通过其他渠道很难了解到的,特别是为辅导员搭建了一个重要的工作平台,大一的选题开题、大二大三的实践回顾、毕业时德育答辩,能全方位的了解学生的所思所想,是开展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力抓手。

推行德育答辩制度,凸显“全过程、全方位、全员”德育的有效性。首先必须融合入学教育、日常教育和毕业教育“首尾相连”的全程化,将德育答辩制度贯穿学生教育的始终,最终形成全过程德育教育常态化。其次,适应教育环境不断变化的新常态,积极探索推行德育答辩制度的理论和实践,进一步把德育答辩制度的推行作为加强学风、教风、校风建设的重要手段。

推行德育答辩制度不是一个简单的活动,也不是一个单一的设计,而是着眼于大学生德育工作体系的整体构建,是“立德树人”教育的根本任务落小落细落实的重要举措。相信在各方院校的共同努力下,德育答辩制度会日臻完善,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参考文献 

[1]何独明,李景国.论德育答辩体系的建构[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8(6):101-102. 

[2]张海燕,饶亚林.德育答辩——创新大学生德育评价的新探索[J].中国成人教育,2014,16:134-136. 

[3]张立忠.德育答辩:构建大学生德育评价体系的重要平台,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J].2011,4:59-61. 

第2篇

高校 思想政治教育 里程碑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事关广大青年学生的健康成长,事关国家和民族的前途与命运,是一项基础工程、民心工程、希望工程和社会工程,影响深远,意义重大。

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内涵

思想政治教育是指社会或社会群体用一定的思想观念、政治观点、道德规范,对其成员施加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影响,使他们形成符合一定社会或阶级所需要的思想品德的社会实践活动。

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作为一种实践活动,要切实帮助大学生形成符合当今社会要求的思想政治品德,指导大学生制定人生规划并不断努力。其核心目标是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意义

1.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是推进素质教育的“基础工程”

思想政治素质作为大学生最重要的素质,对其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起着不容忽视的决定作用。加强素质教育,首先最重要的是要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只有把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这项“基础工程”抓好,素质教育才能真正落实。

2.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是引导学生全面发展的“民心工程”

大学阶段是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在这一时期,大学生在人格上将逐步完成从青少年向成年人的过渡和转变,逐步确立自我意识,形成自我价值体现。这个过渡过程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内在需求,是思想政治教育重要的推动力。加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就是满足大学生内在需求,引导大学生全面发展的“民心工程”。

3.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希望工程”。

一个有远见的民族,总是把关注的目光投向青年;一个有远见的政党,总是把青年看作推动历史发展和社会前进的重要力量。大学生是青年中的优秀分子,是十分宝贵的人才资源。他们的思想道德、科学文化和身心健康,直接关系到党和国家的未来发展,关系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过程,关系到全面小康社会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目标的实现。切实加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是关系国家前途和民族命运,确保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兴旺发达的“希望工程”。

4.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是保障和谐社会建设的“社会工程”

受东西方文化交汇冲突的影响,大学生思想文化呈现多样性。大学生容易接受新鲜事物的特点,在面对东西方思想的冲击时,不能深刻理解思想内涵,形成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等不良思想,这些思想的群体化会影响到和谐社会建设。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能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是保障和谐社会建设的“社会工程”。

三、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1.教学方式单一、教学目的不明确、教育教学针对性不强等问题是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存在的严重问题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要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主渠道作用,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大学生头脑。但是,单纯的理论授课难以引起大学生的兴趣,缺乏认同感和感染力,而且某些同学对思想政治课也不重视。因此,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好的教材是基础,好的老师是关键,好的方法是保障。通过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吸引力和感染力,让越来越多的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感兴趣。

2.学生党团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学生骨干先锋模范作用不能得到充分发挥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被动开展的主要原因

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以教师授课为主,突出行政管理对思想政治的教育,但没有充分调动学生党群组织和学生干部的积极性,效果并不理想。做好大学生党建工作,发挥学生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学生党员先锋模范作用,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主人翁意识,发挥青年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通过开展内涵丰富的第二课堂活动,实现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

3.信息时代产生的信息爆炸式增长对比思想政治教育理论更新缓慢、滞后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普遍问题

网络的使用现已成为高校师生获取知识和信息的重要途径,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使大学生的思维方式更加开放,思维更加灵活。而我们的思想政治教育理论、方式还停留在传统的说教上,凭经验办事,没有充分利用网络技术开展教育。

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里程碑式教育模式探索

里程碑,是指在历史发展过程中作为标志的大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里程碑式教育模式,应该以解放思想、改革创新的精神积极探索符合新形势、新变化的教育理念,建立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以爱国主义教育为重点,以思想道德建设为基础,以大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的教育体系,全面推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1.以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为主渠道的教育工作途径

在教学方法上,突出解决教学方法单一、针对性不强、感染力不够的问题。大力倡导启发式、参与式、研究式的教学方法,使思想政治理论教学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教师运用案例教学,生动鲜活的事例,新颖活泼的形式,活跃教学气氛,启发学生思考,增强教学效果。在教学过程中,把社会实践纳入教育的总体规划和教学大纲。在实践中,教师用丰富、生动的实践教材去引导和教育学生,使他们在实践中学习,在学习中感受,在感受中提高。

2.网上网下互动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途径

网络技术的发展和普及拓展了德育工作的渠道和手段,德育工作进网络是信息时代加强和改进大学生德育工作的新课题。要充分利用学校论坛、门户网站、办公网站等网络平台,大力弘扬和宣传典型事迹、理想信念、先锋模范等内容,创新形式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信息观,同时扩大思想政治教育覆盖面,占领网络文化高地。

3.以校园文化为载体的课外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途径

在发扬传统校园文化活动优势的基础上,积极开展以科技活动为核心,结合专业特点的科技、学术活动为重点,以融入思想性、艺术性、娱乐性于一体的校、院两级品牌活动,着重体现社会主义特点、时代特征和大学特色,努力营造健康、高雅、和谐的文化氛围和良好的育人环境。

4.构建以教师为主导、党政齐抓共管的全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环境

管理人员以育人为导向,把严格日常管理与帮助大学生养成遵纪守法、文明礼貌的良好行为习惯结合起来,在管理中渗透教育,使管理工作产生潜移默化的教育作用。后勤服务人员努力搞好后勤保障,为学生办实事、办好事,用自己的优质服务感染和教育学生,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5.强调特殊时期教育方式的变革和作用

针对特殊事件和特定时期,开展相应的思想政治教育,将理论充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对学生的观念形成强大冲击力。在突发事件和特殊时期,加强调查研究,分层次、有针对性地开展思想政治工作;加强舆论阵地建设,注重宣传;充分发挥网络资源的作用,提高思想政治工作的效率。

五、里程碑式教育模式的典型实例――德育答辩

德育答辩是思想政治教育里程碑式教育模式的一个典型实例。通过德育答辩可以增强学生对德育工作以及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认识,更好的促进学生思想政治觉悟的提高。

1.德育论文开题答辩,帮助大学生合理规划大学生活

合理规划大学生活、制定积极向上的目标是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之一。大学生刚刚入学,必定会对大学生活有一定的迷茫,特别是自制力不强的青年学生,面对大学相对宽松自由的学习实践环境,容易放纵自己。开展德育论文开题答辩,引导大学生根据自身兴趣爱好,合理规划大学蓝图,对于激发大学生德育主体意识和理性思维意义重大。

2.德育论文中期答辩,回顾两年思想变化,及时修正奋斗目标

经过两年的学习生活,接受了大学给予的德智体美劳诸方面教育,并实现着自己入学时的大学规划,此时,组织学生们再次交流答辩,进行自我总结、反思、提升、修正,可以让学生分享成长感悟,达到“检修、加油”继续前进的目的。德育论文中期答辩注重从学生的思想和行为出发,通过学生间的交流、老师的引导最终以学生自我教育来实现提高,通过回顾两年思想变化,充分调动了学生参与思想政治教育的积极性,突出学生在教育中的主体作用,强调学生的参与和体验。

3.德育论文答辩,总结大学经验教训,面向未来

答辩确定了“如果大学可以重来”的宣传主题,引导学生总结大学生活,归纳经验教训,并切实用到以后的社会工作实践中,全面发展、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同时德育论文答辩与毕业教育紧密结合,引导毕业生明确今后的努力方向,以饱满的精神状态走好人生之路。

德育答辩形成德育开题、德育中期检查、德育论文答辩的三个典型模块,贯穿四年大学生活,整个过程按照“计划-组织-控制-评估”的顺序进行,引导大学生积极思考自身发展,明确自我目标和定位,制定合适自身的发展模式。德育答辩是一种弹性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综合了思想政治教育里程碑式教育模式的方式方法,对于促进思想政治教育的系统化、程序化,结合个体差异因材施教具有重大意义,它体现参与式教育过程,是值得不断探索和实践的创新性思想政治教育模式。

大学生是十分宝贵的人才资源,是民族的希望、祖国的未来,同时他们的成长成才,更是牵动亿万家长的心,涉及亿万家庭的幸福。积极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模式创新,利用里程碑式教育模式提升当前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水平,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是建设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具有重大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张耀灿,陈万柏.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4.

[2]张耀灿.思想政治教育学前沿[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6.

[3]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李长春出席2010年05月29日在北京召开的《全国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座谈会》上讲话.

[4]吴海勤等.立体化多途径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研究[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0,(4):70-71.

第3篇

关键词: 违纪学生 教育答辩 思想政治实效

违纪学生跟踪教育制度是当前高校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突出了“以人为本”思想教育的重要体现,也是保护学生的合法权益,维护校园安全稳定,营造和谐校园氛围的重要要求。在实施违纪学生跟踪教育过程中,多数高校从跟踪教育时间、跟踪教育期间表现、书面思想汇报、班级和院系鉴定层面规定了解除或降低学生处分的标准,贯彻了“惩前毖后、治病救人”的教育思想。笔者创新实施教育答辩制度,对违纪学生后续教育及管理进行了积极有效的探索与实践,增加了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管理的新途径、新方法。

1.违纪学生“教育答辩”的内涵

违纪学生“教育答辩”是申报解除或降低处分的违纪学生就跟踪教育期间的思想变化、学业成绩、社会实践活动、志愿服务工作时数、所获荣誉和奖励情况向违纪处分委员会进行汇报,答辩委员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质询,确保违纪学生跟踪教育实效的教育过程,也是德育答辩制度的延伸。

2.违纪学生“教育答辩”的设计与实践

违纪学生“德育答辩”是对学生品德、心理、行为和素质等各个方面的综合考核,是学生对自己跟踪教育期间大学生活的全面回顾和总结,是对跟踪教育实施效果的全面检验。违纪学生在自我鉴定的基础上,以申请书的文体及PPT进行全面系统的教育总结,以教育答辩会的形式,由学生违纪委员会就其现实表现作出评价。

2.1精心组织、严格要求,确保教育答辩的教育效果。

为切实做到既给受处分的学生开通“自我救赎”的渠道,又能严把出口关,保持纪律处分的严肃性,笔者结合本院实际情况,制定了违纪学生教育答辩具体实施细则,成立了以分管学生工作的院党委副书记、学生党支部书记、团总支书记、辅导员、学生党员代表、学生会主席、各班班长及团支书、纪律委员为成员的学生违纪处分跟踪教育答辩委员会。

按照学院跟踪教育答辩的具体工作安排,答辩分为撰写申请书及PPT、答辩委员会审核、现场答辩三个步骤。一是撰写申请书及PPT。要求申请解除或降低处分的学生认真回顾自己跟踪教育期间的学习、生活,对成功的经验和失败的教训进行全面总结,寻找并弥补不足,调整自己的努力方向,达到跟踪教育的目的。二是答辩委员会审核阶段。委员会秘书组组织学生委员对参加跟踪教育答辩学生的申请书及PPT进行形式上的审核,并对照学校解除或降低处分的规定,写出初步评阅意见。三是现场答辩阶段。答辩委员会成员定期(每季度一次)召开答辩大会,听取学生现场陈述,并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现场提问,最终确定违纪学生是否达到解除或降低处分的条件。

2.2“多数同意”与“一票否决”原则相结合,确保公平、公正。

答辩委员会根据学生委员的初评意见,结合违纪学生的答辩情况实行“票决制”,坚持实行“多数同意”与“一票否决”相结合,既能遵循“教育答辩”中的民主原则,又能体现教师委员在教育过程中的集中决议作用。

“多数同意”原则是指参加答辩会的全体违纪委员会委员的“同意”票数应达到总票数的2/3以上。“一票否决”原则是指参加答辩会的教师委员的“反对”票数为零,即教师委员票决中应全部为“同意”或“弃权”。这就要求答辩委员会委员切实从辅导员、班干部等多渠道了解每一位学生的真实情况,立足违纪学生教育成长需要,独立行使权力,承担责任与义务,做到既不“武断”又不“盲从”。对于最终达不到解除或者降低的学生,要再次做好思想疏导工作,告知其存在的不足之处,希望其能取得更大进步后,再行申请。

2.3组织所有违纪学生参与,延伸教育答辩的效果。

前期公示阶段,违纪处理委员会将符合解除或降低处分条件的学生现实表现材料在学院公告栏进行公示,一方面发挥全体学生的监督作用,另一反面告知其他违纪学生了解解除或降低处分的条件、程序及要求,引导其通过自身努力,尽快改变后进状态。现场答辩阶段,学院组织所有的违纪学生及普通学生代表到答辩现场旁听,违纪学生的“现身说法”对全体同学都具有极大的教育意义。后期总结阶段,学院将通过教育答辩获得解除或降低处分的同学的材料进行梳理,挖掘后进生转化的典型,进一步增强跟踪教育答辩的影响力,形成良好的德育学习和实践氛围。

3.违纪学生“教育答辩”的实践与思考

违纪学生跟踪教育效果的科学合理评价,对于确保教育质量和育人效果具有重大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也是改变高校违纪学生教育“重形式、轻实效”的有效途径,是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创新。实践表明,“教育答辩”是传递教育正能量的有力方式、有效途径和重要载体。

3.1教育答辩能够增强违纪学生自我转变的主动性。

教育答辩由自我鉴定、违纪委员会初评、现场教育答辩组成一个完整的教育评价过程。通过全过程跟踪教育和管理,提高他们自我检查、自我分析、自我教育的能力,促进学生改变以前违纪后片面追求学业成绩作为解除或降低处分条件的状况,更加注重从多个方面全方位转变自己,使教育答辩成为一个自我转化与展示的平台,实现跟踪教育的真正意义。

第4篇

[作者简介] 谢小庆(1951-),

男,北京人,北京语言大学教育测量研究所原所长,中国教育学会统计测量分会副理事长,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教育统计学研究。

[摘 要] 在快速变化的21世o,“逆袭”几乎每天都在发生。今天,最重要的核心职业竞争力有三项:第一,口头和书面表达能力;第二,逻辑推理能力;第三,审辩式思维。审辩式思维是中国教育的“短板”。必须将发展学生的审辩式思维确定为包括小学、初中、高中、大学、研究生各个学习阶段的主要学习内容和学习目标,确定为包括语文、数学、物理、化学、历史、政治在内的各个学科的主要教学任务和教学目标。

[关键词] 审辩式思维;核心能力;核心职业竞争力;逻辑推理能力;公务员

[中图分类号] B81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2-8129(2017)01-0062-05

多次看到论述“钱是好东西”的文章,讲到钱可以给人带来尊严,可以借助市场力量实现公平,可以帮助自己实现梦想,可以使自己有力量帮助他人,等等。

审辩式思维(critical thinking)的重要理念是包容不同的价值观,是理解人与人之间的不同,理解个别差异(individual difference),理解不同的个人偏好(personal preference)。何谓审辩式思维?简单的说,就是12个字:不懈质疑,包容异见,理性担责[1]。

我完全理解一些人对钱的喜爱。的确,在许多情况下,万万不能没有钱。当你饥肠辘辘的时候,没有钱,你几乎没有别的填饱肚子的办法。当你想帮助一个失学孩子回到学校时,如果你有足够的钱,事情就变得比较简单。但是,积我几十年的人生经历,我还知道,尽管万万不能没钱,但钱并非万能:

钱可以买到补品,但买不到健康;

钱可以买到异性,但买不到爱情;

钱可以买到床,但买不到睡眠;

有钱可以买到地位,但买不到尊重;

有钱可以买到马仔,但买不到友谊;

钱可以买到书,但买不到学识和教养。

……

因为我看到太多的土豪:

拥有很多的补品,但没有健康;

拥有很多的女人,但没有爱情;

拥有高档的床,但没有安睡;

拥有很高的地位,但受不到真正的尊重;

拥有成群的马仔,但没有真正的友谊;

房里摆满了书,但没有学识和教养。

……

几十年来,我总是努力让我的学生们理解,人生中,还有一些比钱更值得追求的东西:爱情,友谊,尊重,由衷的欣赏,文学,艺术,音乐,舞蹈……

俗话说:“良田万顷,不如日进一文;家财万贯,不如薄技在身。”在快速变化的21世纪,“逆袭”几乎每天都在发生。今天,最重要的核心职业竞争力有三项:第一,口头和书面表达能力;第二,逻辑推理(reasoning)能力;第三,审辩式思维。

今天公务员录用考试中的《行政职业能力测验》包含135道选择题。这项测验主要考查的是一个人的逻辑推理能力。不论是否参加公务员考试,一个人要想在这个高度信息化的时代具有职业胜任力和竞争力,要想过一种体面的生活,万万不能没有逻辑推理能力。因此,作为一个家长,作为一个教师,必须从小注意发展孩子的逻辑推理能力,帮助孩子养成按照形式逻辑(formal logic)进行思考的习惯[2]。

同时,作为《行政职业能力测验》的设计者,我也清楚地知道,要想具有职业胜任力和竞争力,要想过一种体面的生活,逻辑推理能力并非万能,还需要具有审辩式思维,还需要养成不懈质疑、包容异见和力行担责的习惯。

在地铁上要不要给乞丐零钱?

在学校中被同学打后要不要还手?

在股票盈利2毛钱时,是落袋为安还是持股待涨?

择偶时首先考虑德?才?财?貌?

事业第一还是爱情第一?

做一个“贤妻良母”还是“女强人”?

“宁可开着宝马哭”还是“宁可开着长安笑”?

像孔融一样自律地让梨让利,还是率真地争梨争利?

像愚公一样“挖山不止”还是像智叟一样“绕道出行”?

做“宁死不屈的老炮儿”还是做“能伸能屈的大丈夫”?

做一枚撞向墙壁的鸡蛋还是做一堵把鸡蛋撞碎的墙壁?

……

所有这些问题,都不存在唯一正确(right)的标准答案,都不存在合理的(rational or reasonable)答案,都仅仅有个人的普乐好(plausible)答案。所有这些问题,包括其中那些关系到人生道路和个人前途的问题,包括那些关系到个人幸福的问题,都不能仅仅靠逻辑推理找到答案。

学生要不要背诵课文和名篇?

语文学习是“先认字后读书”还是“先读书后认字”?

高考是否文理分科?

是否恢复全国统一用一张高考试卷?

是否取消高考的分省配额而统一按考试成绩录取?

是否扩大高校的自主招生权力?

在高考必考科目中是否包含外语?

在高考必考科目中是否包含物理和化学?

……

所有这些教育改革中的重要问题,都不存在唯一正确标准答案,都不存在合理的答案,都存在不同的看法,甚至存在差距很大以至尖锐对立的看法,都仅仅存在普乐好的答案,都不能仅仅靠逻辑推理做出选择[3]。

是否开征房产税?

是否开征遗产税?

“全面二胎”后是否完全取消生育限制?

是否像美国那样允许公民持枪?

是否实现农村土地私有化?

是否武力收复?

是否武力解决?

……

所有这些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问题,都不存在唯一正确标准答案,都不存在合理的答案,都存在不同的看法,甚至存在差距很大以致尖J对立的看法,都仅仅存在普乐好的答案,都不能仅仅靠逻辑推理做出选择。

上帝存在吗?

真主存在吗?

佛祖和观音菩萨存在吗?

太上老君存在吗?

存在独立于人的意识的客观物质世界吗?

存在独立于人的躯体的“意识“或“灵魂”吗?

基因工程会对人类造成严重伤害吗?

……

所有这些关系到世界和平和人类命运的重要问题,都不存在唯一正确的标准答案,都不存在合理的答案,都存在不同的看法,甚至存在差距很大以致尖锐对立的看法,都仅仅存在普乐好的答案,都不能仅仅靠逻辑推理做出选择。

与金钱一样,逻辑推理万万不能没有,但是,逻辑推理并非万能。不论是关系个人前途和人生幸福的问题,不论是关系教育改革成败的问题,不论是关系国计民生的问题,还是关系世界和平和人类前途的问题,所有这些问题的解决,万万不能离开逻辑推理和形式逻辑。但是,逻辑推理和形式逻辑并非万能,仅仅逻辑推理和形式逻辑远远不足以成为做出选择的依据,还需要审辩式思维,还需要基于“不懈质疑”和“包容异见”基础之上的“力行担责”。

实际上,诉诸逻辑推理就可以解决的问题是非常非常有限的,往往是一些并不重要的小事情,例如一个广西沙田柚的价格是5元钱,买3个柚子需要多少钱。绝大多数真正重要的问题都不是仅靠逻辑推理和形式逻辑能够解决的,都需要在审辩式论证(critical argument)的基础之上做出普乐好的选择。

如果走出课堂,如果走进实际生活,即使是买柚子这样的“小问题”,也不能仅仅靠形式逻辑予以解决。

实际的情况是:

卖家:1个5元,3个13元。

买家:3个12元卖不卖?

这时,卖家面对一个12元卖或不卖的选择。

如果卖家的选择是:12元不卖。那么,买家将面临选择:13元买不买?

对于卖家和买家,都没有正确的标准答案,也没有合理的答案。这个问题也不能仅仅靠形式逻辑做出选择,还需要借助审辩式思维来做出选择。

2016年3月,计算机棋手“阿尔法狗”战胜了围棋世界冠军李世石,使包括笔者在内的许多人感到意外。在中国象棋和国际象棋领域,计算机早就战胜了人。我知道,在围棋中计算机迟早也会战胜人,但是没有想到这一天来得这样快。计算机在围棋中战胜人之所以比在象棋中困难,是因为围棋有19乘19行列,可能的棋局变化是一个天文数字,其计算量对于大型计算机也是巨大的挑战。影响围棋胜负的因素再多,棋局变化的可能性再多,也是一个极其巨大但有限的数量,伴随计算机计算能力的增加和算法的优化,终将战胜人力。但是,对于“12元卖不卖”和“13元买不买”这样的问题,影响因素却是无限的。虽然计算机可以战胜李世石,但在可以展望的未来,计算机不可能代替人来回答“12元卖不卖”和“13元买不买”这一类的问题。

今天审辩式思维成为国际教育领域中谈论最多的话题之一,“审辩”成为使用频率最高的教育词汇之一。国际教育界已经形成共识:教育最重要的任务之一是发展学生的审辩式思维,审辩式思维是最值得期许的、最核心的教育成果。审辩式思维不仅是创新型人才最重要的心理特征,不仅是持续钻研的动力,更是建设理性和民主社会的基础。

人们对审辩式思维的关注缘于对“二战”悲剧的反思。德意志是一个具有思辩传统的民族。这样一个具有良好教育传统和思辩传统的民族,为什么被一个希特勒给忽悠了?是因为德国的教育不重视传授知识吗?是因为德国的教育不重视发展学生的交流沟通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吗?显然不是。问题在于,德国的传统教育中没有重视发展学生的审辩式思维。正是基于这种对“二战”悲剧的反思,人们才开始关注在教育中发展儿童的审辩式思维 [4][5] 。

几乎所有对世界各国教育都有所了解的人的共同感受是,与发达国家相比,在口头和书面表达、逻辑推理和审辩式思维这三项核心职业胜任力中,中国孩子最缺乏的就是审辩式思维。审辩式思维是中国教育的“短板”。清早,中国妈妈在幼儿园和小学大门与孩子道别时最常说的一句话是:“听老师的话”。在发达国家,妈妈们会说:“过上精彩的一天(have a great day)”。那些从小习惯于“听妈妈的话”“听老师的话”的孩子们,很难成长为创新型人才;在未来激烈竞争的社会中,很难具有竞争优势。这些习惯于“听妈妈的话”“听老师的话”的孩子们,也更容易被希特勒一类狂人所忽悠。

因此,必须将发展学生的审辩式思维确定为包括小学、初中、高中、大学、研究生各个学习阶段的主要学习内容和学习目标,确定为包括语文、数学、物理、化学、历史、政治在内的各个学科的主要教学任务和教学目标。

[参考文献]

[1]谢小庆.审辩式思维[M].北京:学林出版社,2016.

[2]谢小庆,等.行政职业能力倾向测验[M].北京:中国铁道出版社,1999.

[3]谢小庆.谢小庆教育言论集[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13.

第5篇

    1我国护理学学位授予情况

    1.1我国的学位制度我同学位制度是在1980年建立的学位分学上、硕上、博士_一级。围家教育部1997年颁布的“授博士、硕士学位和培养研究生的学科、专业目录”中规定,授丁学位的学科门类为12类,医学为其中之一。医学门类一级学科有8个,即:基础医学、临床医学、口腔医学、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中西医结合、药学、巾医学、中药学。护理学同内、外、妇JL等临床学科一样,属于临床医学的二级学科。

    1.2学研究生培养类型国务院学位委员会1998年下达“关于调整医学学位类型和设嚣医学专业学位的几点意见”,规定学研究生培养类型分为“医学科学学位”(科研型)和“医学专业学位”(临床)两种。医学科学学位主要侧重学术理论水平和实验研究能力,目标是培养从事基础理沦和应用基础理论的人员;而学专业学位主要侧重从事某一特定职业的实际丁作能力,目标是培养高级临床医师、口腔医师、牛防疫和新药研制与开发的应人才。

    2护理学硕士研究生培养模式及方法

    2.1培养目标护理学硕士研究生的培养目标为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具有护理教育、科研和临床能力,在护理专业领域学有专长的高级专业人才。该目标与护理本科生、博士牛的培养目标既有联系又有别。相对言,本科牛毕业后是面向大临床的专业人才,而硕士生更强调专业特长,博1:生更侧晕独立从事科学研究的能力。

    2.2招生学制脱产学习和在职学研究生学制有所不同。前者为3~4年,研究生入学需参加全国研究生统一考试,考试科目为英语、政治、基础课(内外科护理学、病理生理学)和专业基础课(基础护理学)。在职学者入学考试科目为英语、护理综合(内外科护理学、基础护理学、护理心理学),成绩合格者6年内可申请在职硕士学位。

    2,3培养流程脱产学习的研究生在3年的培养时间内,须按期完成下列任务:第一、二学期制定培养计划,参加学位课程学习;第三学期参加教学(临床)实践,继续专业课学,完成预实验和开题;第四学期参加教学(临床)实践,开始课题研究,发表文章,进行中期考核,符合条件者可申请提前攻博;第五学期继续课题研究;第六学期撰写论文,完成毕业答辩。

    2.4获得学位条件护理学硕士研究生授予医学硕士学位,获得学位的条件包括:(1)学分积满:科研型学位、专业型学位的学分均不得低于34分,且各类课程学分均不能低于规定标准;(2)答辩合格;(3)通过国家大学生英语6级考试;(4)。

    3提高培养质量的主要环节

    3.1建立专业课程体系课程设置是整个专业教学汁划的核心,因而构建科学的、富有护理特色的研究生课程体系是提高护理学研究生培养质量的重要环节。2004年,我们调整课程设置,力争逐步建没和形成体现护理发展主流、符合高层次护理人才知识结构要求的课程体系,开设公共必修课4门、专业必修课、专业课、选修课9门。鉴于部分专业必修课教材存在知识老化、内容简单、不符合研究生需要等问题,我们编写专业教材3本,其中《危重症护理学》获2004年国家教育部推荐研究生教学用书3.2加强导师队伍建设要培养出高层次的跨世纪护理人才,就必须有高水平的导师队伍。选好导师,发挥导师教书育人的作用是保证研究生质量的关键。

    3.2.1严格导师遴选和资格审杏,确保导师质量要建设一支高水平的导师队伍,必须严格研究生导师的遴选和资格审查。首先,导师必须有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有献身护理事业的高尚情操和优良品德,有严谨求实、勇于创新的科学态度;其次,导师要求有副教授以上专业技术职务,有明确的研究方向和较强的科研能力,并有在研科研项目和研究经费;最后,实行导师资格的滚动管理,改革导师终身制,以保持导师队伍的高水平,确保研究生的培养质量。

    3.2.2加强导师培养,提高导师质量教育乃终身之事,并}一劳永逸。导师也要不断接受教育才能适应指导研究生的需要。因此,我们有计划地组织导师纠高水平的医学院校和科研机构交流和学习,以加强其业务能力和学术水平,提高其综合素质。我们提供的培训途径包括:(1)面上培训:1—2次/年;(2)学历教育;(3)出国进修:3—5人次/年,时间3个月至两年。这些培训在一定程度上开阔了导师的视野,丰富完善了导师的知识结构,提高r导师指导研究生的能力。

    3.3规范课程学存研究生课程学习当中,选课是关键,突出一个“用”字;学习是重点,突出一个“思”字;教学是保障,突出一个“精”字;考试是检验,突出一个“活”字。

    3.3.1选课开学一周内,导师根据研究生所学具体专业要求,以加深基础、拓宽知识面、构建研究生最佳知识结构为准则指导研究生选课。选课在网上进行,不得随意变更。由于特殊原因必须变动已选课程,研究生需在开学1个月内提出书面申请,经导师同意。部(院、系)批准后方可到研究生院办理。

    3.3.2教与学提倡研究型学习,鼓励学员多参与社会实践和调查研究以提高学员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主张开放性教学,实行教授负责制,授课形式多采用小班课、方法多采用PBL、角色扮演、小组讨论等。

    3.3.3考试考试实行教考分离,形式灵活多样,一门课程综合运用几种考试方式。常用的考试方式有:(开)卷、撰写论文、口头答辩、小组竞赛等。学员即使免修某些课程但仍须参加该门考试;无故缺课时间超过规定学时三分之一或研究生院抽查点名2次不到者取消其考试资格。

    3.4严格培养流程管理研究生教育管理是全程管理,也是有重点的管理。从第二学年开始,管理主抓3个环节:开题、中期考核、答辩。

    3.4.1注莺选题,使研究生迈好科研第一步研究生在广泛阅读文献,把握本研究领域内国内外现状及发展动态的基础上和导师商定具体研究课题。开题在护理学科内集中组织,在第二学年第一学期结束前完成。开题委员会成员至少5名,而且其中至少1名为外校专家。委员会成员根据开题报告表和研究生本人的报告从课题的科学性、先进性、应用性、可行性4个方面对课题进行评价,判断研究生是否能够研究该课题。

    3.4.2按期进行中期考核,提高研究生科研过程质量考核的内容主要为政治思想品德、理论知识水平、科学研究工作情况。考核的方法是由护理学科成立中期考评组,然后集中进行考核。考核程序为,首先导师介绍研究生简历、培养情况,并对研究生进行评价;其次研究生汇报个人的学习、工作和科研情况;冉次考评组在广泛听取意见和查看资料的基础上对研究生进行评议。综合评定等级分为优秀、合格和不合格。不合格者按照考评小组的意见进行整改。半年后再次考评,若仍不合格,则终止培养或延期毕业。

    3.4.3认真把好答辩关,保证研究生终末质量学位论文答辩是研究生培养全过程中最后和最莺要的一个环节,把好答辩关对保证研究生质量具有重要意义。在把答辩关时我们主要守住两个关口:申请答辩条件审查和答辩。

    3.4.3.1研究生申请论文答辩条件(1)修满规定学分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2)开题通过,资料齐全;(3)中期考核合格;(4)专业课考试7O分以上;(5)完成研究论文;(6)论文盲审通过。论文评阅对论文答辩能否通过起重要的作用。为了客观、公正地评价论义,保证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审核质量,我们聘请校内外在护理学上有较高造诣的专家评阅学位论文,并实行匿名评审机制,由研究生院在申请答辩的论文中随机抽取并送外单位匿名评审。经评阅专家认真评阅审核后,未达到答辩基本要求的论文,要认真修改,经修改仍达不到要求则不予答辩。

    3.4.3.2答辩的组织形式在科室或教研室安排预答辩的基础上,护理学科集中组织研究生学位论文答辩。答辩委员会由5—7名成员组成,其中校外专家不少于2名。研究生导师在答辩委员会成员中指定2名书面评审员,以进一步详细审阅论文。答辩时采取导师回避制度。委员会成员提出各种问题必须由研究生回答,以考核研究生基础理论知识和科研能力等。答辩结束后,通过无记名投票的方式进行表决,获半数以上通过时,才能通过答辩。

第6篇

【关键词】科学道德;学风建设;研究生培养

教育部前部长、现任中国工程院院长的周济院士曾经说过:“研究生,顾名思义,就是通过研究工作来进行学习的学生”。研究生毕业后将成为我国科技发展的生力军,我国科技的创新、发展、国际竞争力很大程度上依赖于研究生的综合素质。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国家在科技上的投入越来越多,但少数科技工作者更看重经济利益和名誉地位,导致近年来发生了一系列学术不端行为,卷入这场漩涡的不仅有教授,还有院士,引起社会舆论的普遍关注和不满。作为未来科技人才的培养基地--研究生培养单位,切实加强科学道德及学风建设,变得日益迫切和尤为重要。

我院重视研究生的科学道德和学风建设,取得了一定的经验。主要做法如下:

一、领导重视,合力齐抓,推崇学术道德,促进良好学风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高水平高素质人才是科学技术的根本保证。我院各级领导高度重视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教导学生要追求真理、探索真理、揭示真理、捍卫真理,各级领导与教育工作者共同思考和探讨怎样培养学生、培养什么样的学生、如何提高学生的培养质量,十分重视培养学生的科学道德。

我院院长、院学位评定委员会主席王道富教授对研究生提出三点期望:一是热爱祖国,献身石油;二是热爱事业,献身科研;三是热爱工作,献身集体,将个人发展融入到集体发展和石油科技事业的发展之中。

主管研究生部的副院长邹才能教授对在校研究生说过:有时名利不一定是好事,要有道德的底线。见财不能贪,见名不能抢。对待名,不折腾,对待利,不倒腾。

研究生部领导重视学风和道德建设,教导学生要“宏爱于心,感恩以行”、“精勤以致业,厚德始为人”。研究生部秉承“耕耘于智,教物以德”的校训,努力营造宽松向上和谐团结的学习和生活氛围,上下合心,齐抓共管,推崇学术道德,树立良好学风。

二、把握环节,严格程序,抓基础不疏忽,抓过程不放松

以学生诚信自律为前提,在研究生招生录取及培养各个阶段进行科学道德与学风教育,教导学生确立严谨治学的态度,坚守学术诚信、完善学术人格、维护学术尊严,自觉抵制学术不端行为。

研究生部从招生录取阶段就加强思想道德特别是科学道德考核。学生入学后,通过新生军训、入学教育、新老生座谈、专家讲座、素质教育等活动,引导学生传承老一辈专家学者的优良学风和品质,自律诚信,自强不息,形成良好的学风氛围。对一年级学生实行严格的课堂考勤制度和公寓管理制度;对高年级学生实行双重管理制度,研究生部严格审查论文开题,跟踪论文进度,实行论文中期检查。导师及所内科研工作者以身作则,教导学生用正确的科研方法和科研态度,提升科技实力,增强科技竞争力,以为祖国献石油为荣。毕业时实行综合考核制度,将科研道德和学风引入综合素质考核内容,坚决抵制学生学术不端行为。

三、注重细节,持之以恒,把握教育环节,严格培养程序

严格管理、严格程序、注重细节、持之以恒是学风建设的保障。

1.严格地质实习和新生军训

李四光等老一辈地质工作者,是通过不断的野外地质考察,提出了陆相生油理论等科技成果。研究生部安排每一位研究生进行野外地质实习,另外,对新生进行军训,对培养研究生探索真理、发扬艰苦奋斗作风、树立科学道德意识具有重要意义。

2.严格课堂纪律及考试制度

理论学习是科研工作的基础,没有扎实的理论功底,也就谈不上科研,更谈不上创新,弄虚作假正是因为理论不强、缺乏经验、意志不坚定、投机取巧的结果。研究生部将科研道德和学风建设引入课堂,严格考勤制度和课堂纪律,并要求所有课程实行闭卷考试。

3.严格论文开题及中期检查

在科研实习中研究生往往身兼多个项目,涉猎广但理论不深,论文开题和中期检查流于形式。我院重视论文开题和中期检查,专家组和管理者严格组织、严格审查,本着实事求是的原则,给予指导,强调科学道德和学风,培养实事求是、勇于质疑的科研态度和道德意识。

4.严格论文预答辩制度

为进一步完善研究生学位论文的质量监控体系,提高研究生学位论文水平,在第五学期末进行论文预答辩。预答辩是在申请学位论文正式答辩之前的一次集体指导,主要目的是查找学位论文存在的主要问题,筛复工作、抄袭现象,以此加强科学道德和学风建设。

5.严格论文答辩

通过论文答辩是研究生获得学位的基础,放宽对研究生论文答辩的要求就是降低对研究生严谨治学的要求。我院对学生的答辩高度重视,对于达不到学位要求及弄虚作假、侵占他人成果的现象,绝不姑息放纵,限期整改,整改仍不合格者不予毕业。

四、加强教育,正确引导,在学习中提高,在活动中塑造

1.开展多种形式的讲座进行宣教

我院有众多院士、专家学者,他们身上所体现的“三老四严”、“大庆精神”、“铁人精神”,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研究生部邀请院士、知名专家,开展了一系列高水平的讲座,专家们结合自身学术经历,引导学生树立远大理想,传承老一辈科技工作者的优良作风,自觉追求真理,造福人类。此外,还通过学生讲堂,开展自我教育。

2.开展师生交流、高低年级学生交流

研究生部的校训将德育作为重点内容,通过师生交流,老师鼓励学生在学习研究中摆正位置、端正态度,以学术道德为准绳,积累知识、勇于创新、求真务实。通过高低年级学生交流,以高年级学生的学习、科研经历教育引导低年级学生。

3.举办丰富多彩的学生活动,促良好学风

以培养研究生爱国爱学习、爱岗爱石油、强化道德意识为目标,举办了丰富多彩的学生活动。在“走进博物馆”系列教育活动中,安排研究生参观中国抗日战争纪念馆、国家博物馆、中国地质博物馆等。在知识竞赛系列活动中,通过举办英语演讲比赛、青年学术交流会,参加国内、国际学术活动。以交流、学习、竞争、提高为宗旨,教育引导学生热爱科学、探求真理、崇尚道德、树立新风。

4.定期开展党课,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

邀请中央党校及军事政治类高校的专家学者,开展党课,提高党员意识,通过发挥党员的示范和先锋模范作用,带动团员和群众建立正确的科学道德观。

5.科学道德纳入考核管理中

为了奖优促学,鼓励研究生全面发展,切实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引导学生树立良好的作风和学风,将科学道德纳入学业奖学金评定和综合考核中,从德智体美劳各个方面对研究生综合素质进行量化考核,教育引导学生正确对待科学研究。

科学道德与学风建设是保证研究生培养质量的重要举措,我院研究生部加强科学道德与学风建设已经取得了明显效果,积累了宝贵的经验,今后将更加重视培养学生讲道德、强理论、重实践、爱奉献的优良作风,促进研究生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教育部部长周济谈2005年教育改革发展六大重点[EB/OL].news.省略/edu/2005-01/27/content_2514128_4.htm,2005-01-27.

第7篇

一、会计职业道德教育的重要性。

职业道德教育在会计教育体系中的重要性不同于其他专业。会计所传达的信息是投资者、债权人、政府等各种信息使用者进行决策的依据。而它的专业性又很强,一般没有会计专业知识的人很难发现它的漏洞。如果会计信息的提供者出于各种目的而编制虚假会计报告,其危害的范围和程度将是无法预计和防范的。朱容基总理2001年视察上海、北京国家会计学院时,欣然题写了“诚信为本。操守为重,遵循准则,不做假账。”的十六字箴言,至今仍然振聋发聩。法律治标,教育治本;法律治近,教育治远,;教育和法律,德治和法治,二者只有并举,才能从根本上遏止会计信息造假行为。这就需要加强会计人员的诚信教育,提高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修养。而会计诚信教育最适当的时机就在于会计从业人员的启蒙教育阶段,要从开始接触会计知识就将这种职业道德内化为个体道德。

二、如何在教学过程中贯穿职业道德教育。

(一)、丰富教学内容。

《基础会计》是会计专业的基础课程,是一门极为抽象和理论性很强的学科。想让学生做到学生理论联系实际,更好地运用诚信原则,这就需要教师及时地将报纸、杂志、网站所报道的各种新闻和案例作为教学内容,补充教材的理论知识,引导学生识别和判断虚假会计信息,强化会计职业道德观念。这样,一方面可以引导学生更多地关注身边比比皆是的会计信息,而不是光局限于书本知识的学习;另一方面也有助于学生树立“诚信为本”的思想,通过各种案例学习职业道德的精髓,从而更好地掌握和运用一般原则。更重要的是,有针对性地指定和指导学生阅读某些报刊、杂志、书籍和网站,传授的是学习会计的方法,培养和锻炼的是学生获取知识、分析知识和运用知识的能力,这种能力,不但可以帮助学生在走出校门之后不断地更新和扩展自己的知识面,从而不至于被日新月异的信息社会所淘汰,而且有助于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人格和理念。在会计职业道德的培养方面,传媒的披露和报道带来的震撼和影响比理论灌输和说教更为深刻。丰富教学内容,可以使职业道德教育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革新教学方式。

1、跳出会计学会计,跳出会计教会计。

会计学不光可以联系财政、金融、贸易等经济类学科来教,而且还可以涉及政治、哲学以及自然科学的各个领域。就职业道德而言,在基础会计课程中尤其适宜穿插哲学的教育,使学生形成一个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让学生通过基础会计的学习首先就要明白,只要干了会计就意味着承担了责任和义务,就应以诚信作为做人之标准,把诚信视同生命一样珍贵,宁可不千,也不违背良知。

2、在基础会计教学中运用案例教学。

教师广泛查阅资料,寻找职业道德方面的案例,这些案例要适合于初学者分析,并且要包括正。反两个方面。教学过程中教师指定任务,引导学生围绕案例展开小组讨论,教师抓住时机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通过正面案例的引导作用和反面案例的警示作用来提高学生的会计职业道德。

3、开展会计专题的辩论赛。

在基础会计教学的各个阶段都可以开展会计专题的辩论赛,基础会计的学习中可以针对会计一般原则的命题开展辩论。学生乐意通过辩论的形式积极参与到会计知识的主动学习和思考当中,他们往往不遗余力地查找资料,力争以充足的论据,鲜明的观点表达自己的见解以说服对方。例如,可以让学生就企业的广告费的核算进行辩论。“会计核算的一般原则要求划分收益性支出和资本性支出,传统上将广告费归人收益性支出,作为费用列示在利润表内,然而,广告树立了企业的品牌和形象,广告费用无疑会与企业未来各年的销售收入相关,为什么不能资本化为商标这种无形资产呢?”学生通过激烈辩论,可以深刻理解划分收益性支出与资本性支出这一基本原则,在以后的会计工作中做到既不高估资产,也不低估费用。

4、充分利用互联网加强信息沟通。

课堂上的时间是极为有限的,教师在课堂上与学生之间的交流叉多为单向交流,学生是否掌握了知识要点,除了课后争分夺秒的问问题,一学期一次的期末考试,以及可以抄袭标准答案的课后练习以外,几乎没有其他的反馈渠道。互联网可以改变这种状态。我在百度上开通了一个财经学习空间,在我校开设基础会计的班级公布地址和密码,其作用相当于一个班级留言板。我每天都会将我认为值得向学生推荐的文章转贴上去,上面有很多关于如何识别虚假会计信息,如何完善监管体制,如何正确运用一般原则一类的文章,学生浏览之后可以随时发表自己的感触和见解,参加讨论。这样可以使学生接触到最前沿的会计资讯(当然包括职业道德方面的最新资讯),也可以了解学生对一些问题的见解和看法。

(三)、改革评价体系

一般课程的评价是由平时成绩以及期末考试综合构成的。由于前述的种种革新的教学方式,便产生了诸多革新的评价方法。

1、平时成绩

传统上,平时成绩一般根据学生出勤率、上课回答问题情况以及课后完成作业情况来评定。然而,这些传统方式存在很大的缺陷,比如说,出勤率高的同学不一定认真听课,认真听课的同学或许理解能力不强,而出勤率不高的同学也许是因为已经掌握了该门课程的知识而希望把时间花在更有价值的地方。至于回答问题以及课后作业完全可以从参考书上或其他同学处找到标准答案,这样得来的平时成绩不能真实反映学生的实际水平。平时成绩应该全面考虑个人接受知识,理解知识,运用知识甚至创造知识的综台素质,尤其是应该重视对职业道德德的考查。

2、期末考试

第8篇

一、加强研究生的德育教育,提高研究生的自律意识

研究生需要从人生发展的高度认识良好的学风对自己一生的重要意义。养成良好的学风,需要加强德育教育,提高研究生的自律意识,让学风建设变成研究生自己的事情。

1.品德体现

做学问首先要学会做人,应该使研究生明白品德永远比智力和知识更重要。研究生阶段的学习,是一种层次更高的专业学习。不仅是做毕业论文需要我们进行课题研究,即使是日常的学习也必须带有研究的意识,训练研究的方法和能力。我们要把书本里的学问变成自己的知识和能力,必须对科学具有敬畏的理念,严谨求实,细致入微。

2.自觉体现

现在教育界有一种很受推崇的观点:好学生不是教出来的,是学出来的。这非常形象地说明了自觉学习对人才培养的重要性。为此,所有高校都在不断地探索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的教学方式、教学条件等方面的改革。作为研究生,写论文本应是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证明学习成果的最佳表现形式。不应该把写论文作为自己的负担。应该自觉地、主动地参与课题的研究,并发表高质量的学术论文。

3.态度体现

严谨求实是学风直接而具体的体现,好高骛远、浅尝辄止是很难发现真理的。在学习的道路上,要想学有所成,必须保持足够的耐心,心无旁系,不为短期的利益诱惑而分散精力,浪费时间。很多学术大师、科学大师的一生,之所以能够创造出惊天动地的科技成果,都离不开他们对科学、对事业的执著追求。

二、营造良好氛围,倡导学术诚信

良好的学术环境和浓厚的学术氛围对于培养研究生的优良学风也是必不可的。加强学术交流,定期邀请不同领域的专家学者作学术报告,展示学科前沿,拓展研究生的知识面,激发学习兴趣,活跃校园学术气氛。

1.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

本学期我院面向研究生开展了品牌活动“名师讲坛”,先后邀请了中国矿业大学(北京)左建平和王家臣教授、山东科技大学陈绍杰副教授、中南大学周子龙教授等前来做学术报告。另外,学院每年开展“研究生学术论坛”活动,包括研究生自主开展学术交流、学术沙龙等活动。

2.发挥导师作用,形成师生良好互动

通过定期的教学抽查、座谈等多种形式,强化和落实导师责任,普及强化学术道德、学术规范等相关知识,充分发挥导师的榜样示范、专业把关以及教育引导作用。

3.加强宣传力度

在学院网站开设专版弘扬学术道德,倡导优良学风,开展学术诚信与学术道德宣传展板和签名等活动,以此加强宣传效果。

三、以人为本,构建长效管理机制

研究生教育管理主要包含研究生教学体系结构和研究生学位论文及答辩的监督考核体制两方面内容。一方面,优化教学体系结构,促进优良学风。为了使研究生在学习阶段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并学好专业知识,更好地从事科研工作,应根据科技发展和市场需求,深入调研和分析,及时调整教学计划,优化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手段和方法;另一方面,规范落实,注重监督,建章立制保障优良学风。研究生学位论文和答辩是研究生培养中的重要环节,应严把选题、论文评审、答辩三道程序,尤其论文评审是检查论文质量的重要关卡。学校制定并实施了一系列管理制度和论文评审条例,监督论文质量,对于评审中的问题及时进行修改、补充、完善,不合格的论文取消答辩资格。第三方面,科学评价,强化激励,建立完善的激励约束机制。目前,许多高校对研究生在校期间发表学术论文的数量、级别等都作了相应的规定。对在高水平学术刊物和会议上发表的高质量论文应给予资助和奖励,以激励研究生创造更好的科研成果。

四、导师履职尽责,发挥引导作用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研究生的学风建设与导师的言传身教密不可分。一个负责任的导师,能够通过言传身教,把自己的工作态度、知识和能力、乃至于人生观、价值观传授给学生,进而对他们的生活方式、学习效果和人生理想都产生积极的影响,引导学生在成长的道路上保持正确的方向,培养他们严谨治学的学风和团队合作的精神。

此外,研究生辅导员在日常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凸显学风教育,及时了解研究生的学风状况和思想动态,做好研究生管理机构和导师之间的协调工作,对创建优良学风建功立业。

第9篇

关键词:应用技术型本科 大数据 “大学德育学分制” 应用型高端人才

大学生作为高层次教育的一个群体,作为中国未来构建和谐社会最活跃的力量的主要建设者,道德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到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成败。作为培养适应于当代社会发展的设计服务类应用型高端人才的应用型本科院校,其培养的人才影响社会的整体素质水平,因此关系到学生道德发展的德育教育就尤为重要。

在大数据环境下的现代社会,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每个人都成为了数据源,我们可以利用每天产生的大量数据,建立应用技术型本科院校德育评价体系,从大学生的思想品德、政治观念、职业道德、社会法纪、心理健康等方面状况进行德育的综合评价,发现学生的德育行为,进行有效的预测与干预措施,完善和提高大学生的德育发展水平,以提高学校德育工作的实效性,使大学生具备更好地适应社会经济发展和社会就业需求“德才兼备”的素质要求。

一、大数据环境下应用型本科院校德育评价体系的发展现状

大数据是一个新兴的概念,目前在教育领域中大数据的应用主要可以帮助决策者更为清晰地了解教育现状,对教育政策进行有效的制定、准确的实施和客观的评价与调整。本科生教育作为高等教育人才培养规格中最基础的部分,本科生德育既决定了本科教育的性质和方向,更是本科教育的导向、动力和保证,因此本科生德育在当前时代命题中无疑占据着重要位置。德育评价的实质是一项教育价值判断活动,创建科学的大学生德育评价体系是高校德育教育改革当务之急,是提升德育实效性的重要途径。无论从受教育群体、目标等角度观之,本科生德育都应该有自己的发展脉络,所以大数据环境下应当建立适应时展的新的德育体系,并以之应对当下的因信息爆炸而蜕变出新的信息环境的挑战。

在大数据环境下如何建立本科生德育评价模式成为目前高校德育建设与研究的主要问题,通过什么样的方式对学生进行评价,能够满足企业对本科生道德的社会期望与学生生活状态、生理发展、自我意识成熟等总体特质的要求,来判断德育学分制能否将学生道德的知、情、意、行四个方面进行综合评价,帮助学生更好的形成社会需要的德育素质成为我们目前面临的首要问题。

大数据时代,学校可以通过信息技术支持,创设一个具有数据存储和快速处理数据功能的网络系统,通过在学校德育管理过程中收集关于学生品德行为的大量数据,作为学校德育工作可以查找的有效数据,依靠软件的数据处理能力进行快速处理和信息反馈,对学生的日常行为问题进行总结和反馈,经过长期的积累,对学生的一系列德育行为进行干预和预测,从而制定相关的措施来提高德育管理的实效性。但是,当前国内教育工作者对于大数据的利用还处于萌芽阶段,特别在德育管理方面更是稀缺,无人问津。

二、大数据环境下应用技术型本科院校“大学德育学分制”的内涵

德育学分制是借鉴学分制的管理模式而设立的德育管理评价机制。学分制首创于美国哈佛大学,1978 年以后国内一些大学开始试行学分制,但是都是在国内高校教学管理方面进行应用与推行,在德育评价体系上还很少有高校进行建立与实施。高校可以在“德育量化考核”的基础上,构思德育学分制的考核体系,参照大学生的综合素质测评的相关参数和项目指标,按照学生德育的行为表现、道德成长、身心发展、专业技能等内容进行分值界定和评价,从而推出了“大学德育学分制”的大学生评价体系。

所谓“大学德育学分制”是相对于大学生课程评价体系的学分制而言,其包含日常德育学分和德育答辩学分两个部分。其中,日常德育学分是记录学生在日常学习、课堂表现、生活状态等表现的分数,以每月或每学期为单位,通过任课老师和导员对学生仪容仪表、出勤、遵纪守法、安全工作、卫生习惯、文明活动、实习和社会实践参与的综合考评来计量,将德育的过程和结果量化并进行综合计分。另外,德育答辩学分是学生在每个学年末进行的德育水平的答辩测试,通过日常案例、企业对人才的要求等方面进行综合考核评价。最终将日常德育学分和德育答辩学分按一定的比例核算出学生的综合德育学分的分值。

在具体的计分方法方面,德育学分面向全体学生,与课程学分具有同等地位。在计分方面,日常德育学分基本分以一个月为基础,包括日常德育评价、任课教师评价、社会评价和实习评价几个部分;德育答辩学分以一个学年为单位,通过答辩的形式对学生的表现和应变能力有一个客观的评价。按照日常德育学分和德育答辩得分来换算成德育的学分,注重让学生参与评价,对学生的德育评价有了一个具体的、完整的、客观的量化分析,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社会责任感,使德育回归生活实践。

在“大学德育学分制”的设立中应按照社会教育、实践教育、职业道德教育、职业人的要求等方面的教育,按照年级、阶段提出不同的教育要求,强调应用性在未来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建立学生德育活动网络记录体系,建立德育活动大数据库,最终并通过德育答辩进行有步骤地、阶段性的评价与实施大学德育学分制。通过网络数据记录学生的德育学分,让学生可以随时查询自己的学分记录情况,增加对学生德育评价的公开性、客观性、透明性和直观性。

三、应用大数据的本科院校建立“大学德育学分制”的价值

学校在实施“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过程中,需要“大学德育学分制”来进行配套管理,实施德育学分制可以使学校和用人单位对学生的德育考核更为科学合理,有利于促进学生职业生涯的规划和发展,使学生能够通过无缝对接毕业后就让企业接受,避免受到巨大的工作挫折感而厌倦工作,产生强烈的挫败感。

首先,实施德育学分制,学生能够清晰了解自身的品德行为变化,使他们可以设立看得见的目标而去为之奋斗,从而产生自我管理意R,形成自我管理的能力,成为学生的成长档案和养成教育的培养的有效途径。

其次,德育工作者利用德育评价的学分数据可以发现德育工作的成果、学生的行为表现与成长规律的变化,了解学生道德的复杂行为模式的形成过程起到了客观的评价作用,对于学生良好的德育品质的养成与学生良好的身心发展提供了适合的品德养成教育的监控方式。

最后,实施“大学德育学分制”,可以更加注重学生的规则意识的培养,让学生懂得要为自己的行为负责,让学生在生活中学会克制、激励自我,学会分析判断和选择,铸就诚信、积极、独立、和谐的个性,养成文明的行为习惯和良好的思想道德素养,成为一个受欢迎的人,一个发展进步的人,为今后的自我发展做积极的准备。

大数据时代的到来,开启了一次重大的时代转型,对于传统的德育工作也是一次极大的挑战,但是我们要积极应对挑战,在改变原有的德育管理模式的同时,完善德育的评价方式,通过“大学德育学分制”的实施,来观察和掌握学生品德的变化特点和道德发展的趋势,尊重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了解学生的个性特征与差异性,挖掘他们的真实的品德需要,制定出具有针对性的、差别性的教育模式,让每个学生都能在大学德育教育中获益,更好的适应社会,体现“大学德育学分制”德育评价体系改革的现实价值。

参考文献:

[1]胡弼成,王祖霖.“大数据”对教育的作用、挑战及教育变革趋势――大数据时代教育变革的最新研究进展综述[J].现代大学教育,2015,(04).

[2]陈诗文.数据环境下中职学校德育学分制的实施[J].中国培训,2016,(02).

[3]喻松.大数据背景下学校德育的反思与优化[J].太原大学教育学院学报,2014,(04).

[4]曲德强.大数据时代高校德育工作的挑战、机遇与对策[J].上海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01).

[5]刘献君.大学德育论[M].武汉:华中理工大学出版社,1996.

[6]罗邻球,林章义.对大学生德育进行科学评价[J].高等农业教育,2001,(10).

[7]徐卫著.建立学生德育素质评价新体系[J].思想・理论・教育,2001,(03).

[8]王健敏.学生品德评价系统的改革与探索[J].课程・教 材・教法,2002,(0l).

第10篇

【关键词】 高校 本科生 毕业论文 质量 影响因素

一、引言

本科生毕业论文是高校本科人才培养质量和素质的综合体现。通过毕业论文的写作,可以综合反映出大学生对专业基本理论、基本技能的掌握程度,以及认识问题、观察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也是对大学生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思维方法的锻炼和提高。然而,从目前高校本科毕业论文的整体状况来看,普遍存在着选题不准、理论与实践相脱节、内容缺乏创新、形式不规范等问题,论文质量急剧下滑。分析这些问题及其产生的原因,不仅有利于推进高校本科教学质量工程建设,深化本科教学改革,提高本科教育质量,而且对提升大学生的核心竞争力和素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结合多年从事本科毕业论文指导的实践,仅就普通高校文科类毕业论文质量的影响因素进行一些探索。

二、认识不足

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认为,认识是实践的基础;实践对认识具有反作用,科学的认识能使实践取得成功,错误的认识会导致实践失败。教育部早在2004年就明确指出:毕业设计(论文)是实现培养目标的重要教学环节。近年来,高校大学生在毕业论文认识上存在的突出问题是,对完成毕业论文的目标、目的、作用和意义理解不全面,对其重要性认识不深刻,态度不端正,仅仅把完成毕业论文当成是一项任务,或者只是获取毕业证书和学位证书的一种手段,而对“毕业设计(论文)对自身思想品德、业务水平、工作能力和综合素质的提高具有深远的影响”的认识不清。其结果必然导致论文写作中出现弄虚作假、请人、付费买论文、剽窃抄袭等学术不端行为和不良风气。调查显示,近年来,一些高校70%以上本科毕业论文均有不同程度的抄袭现象,有的改一改开头和结尾,其他内容基本是从网上复制后搬到论文中;有的变换一下句子形式,但内容相同;有的论文中引用他人成果没有标注;有的甚至出现只改一改题目和作者姓名,其内容完全抄袭的现象,等等。

三、基础不牢

扎实的知识基础是写好毕业论文的基本前提。这种基础包括撰写毕业论文的基本语言文字表达能力、专业基本理论和专业基本技能的应用能力、信息的收集整理和分析能力、科学研究的方法与技巧,以及认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等。从近年一些高校本科生毕业论文的指导、评价和答辩中不难发现:错字别字较多、标点符号错误、语句不通顺及其表述的学术性专业性不够、英文翻译错误、基本格式不规范、数据不准确、参考文献不规范、框架结构凌乱、思路不清晰、论证不充分等问题在论文中非常普遍。此外,理论与实际脱节现象比较严重,用理论来分析实际问题的能力较低,一些论文前半部分用了大量篇幅来阐述论文的理论背景和依据,但后半部分却不能用理论分析现实问题。这些问题,一方面反映出当前高校大学生最基本的写作基础还比较薄弱,如错别字、标点符号错误、语法错误等不应出现的错误,这与高校扩招带来的生源质量下滑有密切关系。另一方面也说明当前“对素质教育的片面理解,使许多学生忽视对专业知识的学习,而更热衷于参加校内外各种各样繁多的活动,往往荒废了学业,并且综合素质也不高”。以至于大学生连最基本的毕业论文写作技巧都没有掌握,这与高等教育大众化趋势下普通高校人才培养体系和培养条件有很大关系。如传统教育观念的束缚、课程体系中重理论轻实践等。

四、投入不足

这里的投入主要指学生在完成毕业论文中投入的时间和精力。包括资料收集整理、社会调查、实验实习、毕业论文的撰写和修改等所投入的劳动时间。近年来,不少高校毕业生在完成毕业论文过程中普遍存在着时间精力不足的现象,未按照规定的时间和要求完成毕业论文的各个环节,工作计划简单,实际工作量偏小,实验和调查数据陈旧、不充分,从选题、开题论证、资料收集、实验实习、与指导教师的沟通与交流,到毕业论文答辩投入的时间和精力都不够,一些学生在动笔写毕业论文前,基本就没有做过调查和实验,也没有与指导老师进行过深入沟通,只是简单地从网上查阅一下资料,东拼西凑后用几天的时间就把论文写出来了,其论文质量可想而知。投入产出理论告诉我们,在一定条件下,投入与产出之间成正相关关系。如果在完成毕业论文中没有付出或付出较少,不按照要求踏踏实实完成好论文的每一个环节,要想写出高质量的论文是不可能的。

我们不禁会问,为什么学生投入的时间和精力不够呢?他们写毕业论文的时间都用到什么地方了?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一是找工作占用了他们大部分时间。由于毕业论文的写作、答辩一般都是安排在大四的最后一个学期(要求应不少于半年),而这个学期又是学生择业的高峰期,为了找到一份满意的工作,多数学生往往需要耗费大量的精力和时间奔波于各种形式的招聘会、供需见面会、洽谈会等。不仅如此,一旦被录用在一些民营企业,要求马上上岗,有些用人单位连周末也要上班,致使这些学生无暇顾及毕业论文。二是各种形式的岗位考试占用了他们大部分时间。学生考研、考公务员、考村官、出国考试以及各类职业资格考试耗费了大量精力,使得毕业论文中的调查没有了、实验没有了,更不能静下心来深入思考和分析,对完成毕业论文造成极大影响。三是一部分学习成绩较差的学生为了在毕业时正常毕业,获得学位证书,往往忙于四年中未通过课程的补考,不得不以牺牲毕业论文的时间来复习功课。

前几年,由于高等教育实施了产业化改革,致使高等教育办学规模持续膨胀,招生人数不断增加,这在一些地方高校表现得尤为突出,其结果是学校教学资源如师资队伍、实践教学等条件与办学规模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在毕业论文环节,最突出的问题就是指导教师的数量和质量不能满足论文指导的需要。从数量上看,教师指导学生过多。一名老师指导10名左右本科生的情况非常普遍,师生比偏高,任务过重,加之指导老师还承担着教学和科研任务,很难投入足够的时间和精力指导学生完成好毕业论文,在指导过程中往往出现不仔细、简化环节等现象,有的甚至出现学生从开始拟定选题、过程指导到最后毕业论文答辩都没有见到老师的现象。这个问题直接影响了教师在毕业论文选题与审题的整个过程中的工作状态以及毕业论文日常指导工作的质量。从质量上看,由于指导教师数量不足,在迫不得已的情况下,学校只有放松遴选论文指导老师的规定和要求,一些责任心不强、工作不认真、专业不对口、职称不符合要求、虽有指导资格但水平不高、没有科研背景、不了解论文指导的基本要求和工作规程的老师仍然被安排指导本科生的毕业论文,致使在论文指导时显得力不从心,无法对学生的毕业论文(设计)实行有效指导,致使指导的论文质量难于得到保证。

五、监控不严

在国家教育部开展本科教学水平评估时,各高校都加强了对本科生毕业论文的管理和质量的监控,毕业论文各环节都有健全的管理体系,并形成了一些特色鲜明的管理制度。但是,近年来,毕业论文管理过程中各项规章制度执行不严格、不规范、监控乏力等现象又凸显了出来,严重影响到了毕业论文的质量。具体来讲,突出的问题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选题把关不严。由于定位过高,过分强调毕业论文的理论创新和学术创新,忽视对学生技术创新、实践能力的培养和锻炼,结果不同学科专业毕业论文选题类型雷同,一些应做毕业设计的应用性专业也来写毕业论文,一些毕业论文选题把握不好,过大过空,有的论文内容与学生的专业和未来发展方向相差较远。二是毕业论文过程管理松散。本科毕业论文的完成包括一系列必须的环节,如开题论证、资料查阅、调查和实验、研究方案和研究框架的拟定、数据整理和分析、论文撰写与修改等。但由于受经费等条件的约束,一些高校在论文管理中,往往简化甚至略去一些环节,如开题论证没有了,资料查阅不够,调查和实验的时间缩短甚至没有,研究方案不全面等,这将对后续论文质量的提高带来不利的影响。三是论文评阅、答辩走过场,成绩评定不严格。按照毕业论文成绩管理规定,一般学生的论文成绩主要包括论文指导、评阅、答辩三个部分,但在实施过程中,普遍存在着要求不严,流于形式。如论文评阅老师与答辩老师是同一个人;在答辩中压缩时间,提问简单,学生回答问题不深刻;评分标准偏低,不严格,只要完成论文,参加答辩,基本都能顺利通过。此外,论文答辩后的管理也非常松散,针对答辩时老师提出来的意见基本没有修改,学生把论文及其相关材料一交,就算完成论文了。究其根本原因在于对毕业论文缺乏有效的监控措施,对现有的毕业论文管理规章制度执行不严,进而导致毕业论文的质量出现下滑。

我们知道,提高毕业论文质量是一项涉及到方方面面的工作,高校只有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制定完善的人才培养标准,着力培养信念执著、品德优良、知识丰富、本领过硬的高素质专门人才和拔尖创新人才,健全和严格包括毕业论文在内的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增强教育竞争力,促进人才培养质量全面提升,才能在竞争日趋激烈的高等教育市场中立于不败之地,才能实现高等教育的持续健康发展。

(注:项目来源:云南农业大学教改项目(校政发[2009]349号)。)

【参考文献】

[1] 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加强普通高等学校毕业设计(论文)工作的通知[Z].教高厅[2004]14号.

[2] 陈为德:扩招对农业高校人才培养质量的影响及对策[J].高等农业教育,2002(9).

[3] 李宗坤:高校本科毕业设计(设计)质量下滑及其对策[J].郑州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4).

[4] 方曼:高校本科毕业设计(论文)质量的几点思考[J].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科版),2008(6).

第11篇

关键词 思想政治 辩论式教学法 理论 实践

中图分类号:G41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ki.kjdks.2016.02.037

0 引言

当代的思想政治课程教学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首先是传统的思想政治课教学采用的是灌输式教学法。这种教学方法对于90后的大学生来说,是完全无法适应他们的心理特点的。90后大学生的自主性和独立性强,他们的思想复杂,价值观念多元化,他们敢于求新求变,讨厌墨守陈规的教学模式。而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采用辩论式教学法即是笔者多年来着力探索的一种有效的教学方法。下面,笔者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来阐述辩论式教学法的理论及实践。

1何谓辩论式教学法

辩论式教学法,简单地说,就是教师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根据每门课具体的教学内容,着眼于学生的困惑与迷茫之所在,设置辩题,通过学生和学生或者学生与教师之间共同分析、探讨、辩驳,以实现师生之间的良性互动,在辩论中明晰问题,得出结论,进而使学生在辩论中掌握知识,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辩论式教学法与其他的传统教学法相比,具有独特的优越性。首先,传统教学法的主体是教师,而辩论式教学法的主体是学生,这样,就由“教师讲、学生听”的教学关系变成了“学生提问学生回答,教师加以引导和总结”的教学关系,建立了平等的师生关系。其次,在学习的主动性方面,学生由原来被动机械地接受知识,变成了主动积极地发现、获取知识。学生广泛积极地参与课堂学习,不仅能很好地获取了知识,而且进行了加工整理,发展了应变能力,培养了团队精神,其教学效果比传统教学法要好得多。

2 怎样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使用辩论式教学法

下面,笔者以两次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成功应用辩论式教学法为例,来对思想政治课怎样使用辩论式教学法做出初步探索。

首先,以笔者在2013年教授“思想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课程为例。在讲到这本书中的第八章“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中“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分配制度”这一内容时,学生对这一问题有很大的困惑。有些学生说,当前的分配制度导致了贫富分化,并出现了两极分化。按照邓小平同志的观点,社会主义是不能出现两极分化的,如果出现了两极分化,意味着改革的失败。所以,教师就当堂面对学生在学习该理论时候最迷惑的问题要求学生进行辩论,把正反双方的辩题布置下去,要求同学们准备两周时间后开展辩论赛。辩论赛分为正方和反方。正方的内容是“中国目前的贫富分化不会导致两极分化”,反方的内容是“中国目前的贫富分化会导致两极分化”。两周以后,辩论赛如期举行。双方唇枪舌战,情绪高昂,观众席上掌声不断。学生自己选出评委负责在辩论赛结束后,对本次辩论赛的优点和不足进行当场点评。最后由教师就本次辩论赛进行总结、宣布获胜的一方并颁发奖品。

其次,以2011年给公共管理专业学生上“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中“道德”部分的内容为例。讲到这部分内容时,恰逢广东佛山发生“小悦悦事件”:一名叫小悦悦的2岁女孩遭遇车子多次碾压,而18个路人见死不救,最后是在一名捡垃圾的阿婆的呼救下被送往医院救助,但小悦悦最终死亡。这一事件在社会上引起了强烈反响。所以教师觉得这是很好的教学素材。故而教师要求学生们就这一事件展开辩论,辩题由学生自己出。学生选择了两个辩题:“关于小悦悦事件中18个行人的看法,正方为“18个行人应该上前施救”,反方为“18个行人不应该上前施救”。另外两个班级的辩题为“小悦悦事件折射的是法律的不完善还是人性的丑陋”,正方为“小悦悦事件折射的是法律的不完善”,反方为“小悦悦事件折射的是人性的丑陋”。“小悦悦事件”发生的时间是2011年10月13日,学生们决定就这一事件展开的辩论赛时间为10月17日,该事件新颖,社会上各方的观点激烈交锋。这样就激起了学生强烈的好奇心理,适应了当代大学生求新求变心理。从辩论题目布置下去开始,学生们自己广泛查阅资料,定主持人,定选题,定辩论组成员,定学生评委。由于这是最新的时事新闻,所以辩论赛准备时间定为一周。学生们热情高涨,不仅密切关注了整个事态的进展,还注意全面分析各个媒体的观点,同时教师引导学生通过各种渠道查找资料,并开出相应的书单供学生查阅,同时也负责解答学生在准备过程中所碰到的各种疑难问题。

辩论过程中,主持人完全按照正规辩论赛的模式组织整个辩论过程。学生们对这一引起全社会强烈反响的事件各抒己见,慷慨陈词,纷纷拿出自己的“十八般武艺”,竭尽所能捍卫己方观点。教室里不时响起阵阵掌声和喝彩声,就连下课都没有休息。这次辩论赛调动了全体同学的积极性。后来,增加了一道特别程序,就是非辩论组的同学也可以上台进一步阐述自己支持的一方的观点,这样,辩论赛就成了全体同学参与的活动。

最后,由教师总结致辞,表扬优秀的同学,指出有待改正的方面。并把这一事件提到道德的高度进一步阐述。由全体同学投票选举本次辩论赛的最佳辩手并发放“最佳辩手”和“辩论赛优秀主持人”等荣誉称号及相应的奖品。

3 思政课辩论式教学价值及注意事项

在思想政治课程中使用辩论式教学法能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挖掘学生的学习潜能。能使学生主动参与到教学中来,通过正反双方的辩论反驳,明晰是非,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和道德水平,提高他们的口头表达能力和辩证思维能力,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让他们不知不觉树立起马克思主义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同时,在思想政治课程的教学中使用这种教学法,不仅有利于学生思想政治素质的提升,还能对思政课教师教学水平的提升和综合素质的提高有很大帮助。因而,在整个思政课教学中推广这一教学法很有必要。

但是,这一教学法对学生和教师都是具有很大的挑战性。笔者结合这些年实施这一教学法的实践经验,总结出以下需要注意的问题。

首先,思想政治课程中辩题的选择。思想政治课程中辩题的选择非常重要。这是辩论赛的起点。选择辩题要遵循几个原则:一是现实性原则。辩题既要体现教学重难点,又要贴近社会、贴近生活、贴近学生实际,能引起他们的思想共鸣和情感触动,引发他们的深刻思考。上述笔者引入的小悦悦事件的辩题就很好地符合了这个原则。二是教育性原则,这一点对于思想政治课来说特别重要。思想政治教育本来就是要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所以辩题要能使学生通过辩论,促进他们进行理论探索,形成正确的思想认识,明辨真伪善恶,抵制错误思想和言论,树立对党、对国家的坚定信念。上述笔者带领学生进行的关于“中国目前的贫富分化会不会导致两极分化”这个辩题就体现了这一原则。实践也证明,通过这一次辩论,学生们对社会主义的信念得到了加强,进一步提升了对改革开放的信心,学生整体的思想道德水平有了很大提高。

其次,辩论赛的准备和组织。辩论赛需要全体成员的参与,如果按照通常的正方对反方的模式,那参与的学生只有8个,容易使得其他同学认为辩论赛跟自己无关,因而达不到所有成员受益的目的。所以,教师要想办法调动全体成员的积极性。比如笔者在上述第二个辩论赛中探索出的让非辩论组的同学也可以上台进一步阐述自己支持的一方的观点的方法,不失为一个有效调动全体成员积极性的好办法。辩论赛需要学生有广博的知识面,而学生由于自身知识的局限性,理论深度不够,很容易使辩论赛缺乏深度,这就需要教师在学生查阅资料的过程中给予支持和鼓励,可以给学生提供书单供查阅,在学生有困惑时,应耐心细致地予以解答。

同时,这个准备工作还包括教师本身的准备。教师不仅要了解辩论赛的基本常识,还要对辩题有深刻的见解。要做相关的准备工作,才能在最后的总结阶段,把辩论赛引入具有一定理论深度的解析阶段,弥补学生理论的不足,高屋建瓴地指导辩论赛。

最后,评选最佳辩手和优秀主持人,发放奖品。在辩论赛结束后,由全体同学对本次辩论赛中表现优异的选手进行民主投票,选出最佳辩手一至两名,并由教师颁发奖状和奖品。目的是鼓励优秀辩手,激励其他同学更好地参与辩论赛,向思想道德水平高、能力强的选手学习。进一步巩固思想政治教育的成效。

4 结语

思想政治教学是一项党和国家高度重视的工作,在当前形势下面临严峻挑战。所以,创新思想政治教学的方式方法很有必要。而在思想政治教学中采用辩论式教学法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升学生的主体地位,全面提升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也能全面提升教师的教学水平和教育能力,值得广大思想政治课教师高度关注和推广。

参考文献

[1] 林仲豪.关于“辩论式”教学方法的探讨:以《政治经济学》教学为例.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8.5.

[2] 刘春荣.“辩论式教学”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的探索与应用.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0.26.

第12篇

关键词:初中政治;课堂;德育教育

中小学思想政治课程的开设是为了对中小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行为习惯养成、理想道德观的培养,它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它对学生树立正确的是非观、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思想政治课作为一门德育教育重要的学科,教师应关注学生的生活空间、学习空间,注重其社会能力的培养。

一、坚定政治教育,注重德育教育

在中小学生政治课上,除了要坚定对学生的政治教育,坚定政治方向外,还要注重学生的德育教育。实施树立正确世界观、人生观以及良好习惯的培养。中学阶段是中学生长身体、长知识的关键时期,也是一个人独立走向社会生活的准备时期,也是他们道德情操、心理品质和行为习惯养成的最佳时期。因此,教师除了重视他们的学习外,对他们生活也要同样的重视,以此发展他们的智力和能力,促使他们良好个性品质的形成。其中,在政治教学中,又以课堂教学为重要途径。因此,教师更应该利用政治学科课堂教学,积极渗透德育教育。

二、初中政治课堂德育渗透的模式

1.创设课堂情境,分组讨论

初中思想政治课主要是进行马克思列宁主义、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基本观点的教育,学生要领悟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和方法,使学生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在课堂教学中,如果一味采用灌输式等传统教学方式,就会使学生听起课来枯燥无味,甚至会让学生产生抵触的心理,这样不利于对学生进行教学,更不用说进行德育教育。

现在中学生都是90后,政治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当注意研究学生的个性特点并且采取行之有效的方法,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热情,摆脱学生被消极“灌输”的状态,让学生参与实践,从而达到发挥德育功能的作用。德育的高明之处在于“润物细无声”,通过课堂教学,悄无声息地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

2.课堂中的辩论

在课堂教学中,可以采用“辩论式”的教学模式。“辩论式”教学模式的对话过程更是一改传统问答模式,辩论双方围绕教师预设的主题各抒己见。辩论的过程不仅旨在辨明是非,更注重发人深省、启迪思考,让大家享受论争和思想碰撞的乐趣,也比较容易渗透学生对德育的领悟。

在讲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集体主义》时,笔者把全班学生分为两组辩论队,就“企业坚持以德为先,还是以利为先”辩论,学生用他们知道的知识和现实例子进行激烈的辩论,对以德为先,以利为先的优点和不足进行分析和辩论,学生在辩论过程中不仅了解到以德为先,以利为先的优点和不足,而且还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有利于学生树立集体主义价值观。

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应用辩论式教学模式,既可以使教师达到教学内容的点面结合,做到教学相长,又强调了学生的团队精神和集体意识,加强了学生之间知识和能力的互补,让学生更好地分享他人的观点,认识问题更加全面,还能拓展学生的知识面,让学生在课堂教学中体验生活,明确是非曲直,增强公民意识和责任意识,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热爱祖国、尊重他人的思想感情。

3.“演出式”的教学

中学生思想不成熟,喜欢模仿、体验和尝试,更喜欢新鲜,在课堂教学中以“演出式”的课堂教学让学生从一个日常固定的角色转变到另一个角色,可以使得他们更加关心各种职业、关注社会动态;同时,还能增强他们的兴趣和动力,使学习从被动化为主动,优化课堂教学,提升他们分析、理解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样,也是渗透德育教学的重要方式。

4.活动教学模式

“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这样的学生只能读死书,死读书,是读书的机器,是不能适应我们社会的发展的。

“活动教学”就是要让学生有机会参加更多的“活动”,在动态的教程中,接受教育,使学生觉得思想政治课是一种有意义的“活动”,这样就能更好地发挥德育的主渠道作用。

教师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要充分利用社会生活,唤起学生对现实问题的关注,这为学生接触社会提供了机会,也开阔了学生的视野,能够帮助学生树立起责任意识和积极的生活态度,增强社会责任感。教育中德育教育存在许多问题,作为政治教师,针对这些问题,如何在思想政治课中有效地渗透德育教学,需要共同研究、探索。

参考文献:

[1]郑志阳.浅谈如何在初中政治课堂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J].快乐阅读

(上旬刊),2012,(08).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