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昏侯刘贺墓幸存之谜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夜墓之谜 海昏侯刘贺墓幸存之谜

海昏侯刘贺墓幸存之谜

2024-06-30 22:52|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原创 黎隆武 中华读书报

自2015年南昌汉代海昏侯国遗址问世后,有一批江西本土文化学者投入到海昏侯历史文化研究中,相继推出了一批极有价值的海昏侯研究成果。黎隆武就是这一批致力于海昏侯文化传播的“苦行僧”之一,继2016年推出《千古悲摧帝王侯——海昏侯刘贺的前世今生》后,2022年9月又推出《海昏十谜》(二十一世纪出版社集团)。曾经25年的从警经历,赋予了他的海昏侯系列书籍一缕独特的探秘色彩,全书以设谜解谜的手法讲述海昏侯故事。

“大凡汉墓,十室九空。”但是,海昏侯刘贺墓却是个例外。刘贺墓历经2000多年,虽然多次被盗墓贼“光顾”过,但是几乎都完好无损,这不能不说是一个奇迹。

刘贺墓是怎么幸存下来的呢?解开这个谜,要从海昏侯墓的考古发掘说起。

2011年4月,国家文物局批准对海昏侯刘贺墓进行抢救性发掘。当时,墓主人的身份还是个谜。

大墓的发掘工作首先是从周边墓坑开始的,前后历时两年。先是在主墓的西北方位,发掘出了一个大型的实用真车马陪葬坑,从中清理出了大量的青铜器、车马器,同时还清理出20匹马的遗骸残迹。这是长江以南地区第一次发现真车活马陪葬坑,这个发现让考古专家们激动不已。

从随葬的车马器物规格和形制来分析,一共发掘出5辆马车。这应该是墓主人生前所使用的车驾,墓主人死后,全部都陪葬了。20匹马5辆车,意味着墓主人生前使用的是4匹马拉的车。按照古制,“天子驾六,诸侯驾四”,从墓主人生前所使用的车驾等级看,其身份至少也应该是列侯一级的高官。而从使用真车活马陪葬这一点来分析,墓主人应该生活在汉元帝(前49年—前33年在位)之前,因为汉元帝时期颁布了法令,禁止诸侯死后用活物殉葬。从那个时候开始,中国结束了使用活物殉葬的丧葬习俗。这就意味着,这座古墓距今至少有2000年。专家们很期待,这次考古发掘能够证实墓主人的身份,那将会是一个了不起的发现。

结束了对周边墓坑的发掘之后,从2013年11月开始,考古队转入了对一号主墓也就是2011年被打下盗洞的这座墓的发掘。发掘是从掀开覆盖在上面的封土层开始的,一层一层向下清理。

有了杨军(江西省文物考古研究院资深考古队员,也是第一个下到盗洞内探查的专业考古工作者)当初对盗洞的探查,再加上此前对车马坑发掘所取得的成果,考古队对于一号主墓的发掘抱以了极大的信心。专家们相信,关于墓主人的身份,在打开深埋在地下的主椁室之后,很快就会有答案。

然而,在揭开最上面一层封土的过程中,考古队队员们却被封土层遍布着的大大小小十几个盗洞给惊呆了。很显然,这些盗洞都是历史上留下来的,不知道历经了多少个朝代。从这些密布的盗洞来看,这座古墓已被多伙盗墓贼“光顾”过。这些醒目的盗洞仿佛在向考古队传递一个信息:这座墓十有八九是一座空墓。

看着一个又一个的盗洞,考古队队员们的心情变得十分低落和沉重。杨军暗暗祈祷,希望在接下来的发掘中会有奇迹出现。

仿佛是天遂人愿,随着封土层逐层向下清理,考古队队员们欣喜地发现,封土层上的盗洞,绝大多数都还没有打到主椁室就半途而废了。只有西北角的一个古代盗洞和2011年最新发现的这个现代盗洞在一直向下延伸。这说明,古代的很多次盗墓活动都没能进入到墓室内部就停止了,这将大大增加墓室里有文物幸存下来的可能性。大家仿佛又看到了新的希望。

2011年的盗洞洞口

2011年的那个盗洞,杨军先前已下去探查过。根据最初的判断,那次盗墓应该只是打下去一个巨大的洞而已,从墓室里有水和泥沙等情况看,盗墓贼应该还没有来得及清理墓室里的文物。如果2011年的那个盗洞没有造成文物损失的话,那么就要看古代的那个盗洞情况了。

老天爷仿佛是存心要考验考古队队员们的心理承受力。随着发掘的继续进行,队员们刚刚燃起的希望很快又破灭了。因为,在那个古代盗洞里,他们发现了一个五代时期的灯盏。

五代时期的灯盏

这个灯盏应该是当年的盗墓者遗留下来的盗墓照明工具,到今天也已经成为文物了。五代时期距今有1000多年了,不知道1000多年前的盗墓贼拿着这个小小的灯盏盗走了多少文物。这样看来,墓室里面还会有文物遗存吗?大家的心再次悬了起来。

封土层清理完毕后,一座“甲”字形大墓呈现在考古队队员们的眼前。一古一新两个盗洞赫然在目。正像杨军第一次下洞探查时所判断的情况一样,大墓的主椁室在古代发生过坍塌,所以墓室内充满了泥沙和水。古代的那个盗洞一直延伸到了主椁室外回廊的衣笥库。

海昏侯墓主椁室中的盗洞

外回廊是墓主人放随葬品的地方,衣笥库在外回廊的西北角。盗洞打到了衣笥库,这意味着五代时期的那次盗墓已经深入到了墓体。没想到1000多年前就已经有人捷足先登了。既然盗墓贼都进了外回廊,那么墓室里面应该也已经被“光顾”过了。看样子,这次发掘最终还是难逃竹篮打水一场空的结果。考古队队员们的心悬得老高,只求老天爷开眼,不要让大家白忙乎一场。

最让考古队队员们揪心的,还是2011年的那个新盗洞。这个盗洞几乎是垂直打在了墓室的正中央位置,不仅打穿了上面山一样厚的封土层,而且还锯开了厚厚的椁板,进入了椁室内部。

如今的盗墓贼简直是太厉害了,利用现代的勘探技术、机械化施工设备和强大的专业能力,他们定位之准、出手之快、下手之狠,比古代的“摸金校尉”有过之无不及。按照现代盗墓贼的作业方式,只要他们进入了墓室,对文物造成的损失肯定是毁灭性的。杨军简直都不敢去想象墓室内部被损毁的场景。

随着对主椁室外回廊的清理,考古队队员们意外地发现,五代时期进入衣笥库的盗墓贼,却不知道是什么原因,竟然止步于衣笥库了。那次盗墓并没有进入主椁室内部,甚至都没有进入外回廊其他的藏阁。盗墓贼只是拿走了一些衣物,留下了空箱子,而且没有继续进行下去。因此,古代的那次盗墓,几乎没有对墓内文物造成损毁,这让考古队队员们大大地松了一口气。

在随后对外回廊的清理中,考古队发现墓主人的随葬品按照不同的功能被放置在了外回廊藏阁的各个区间,每个藏阁中的物品都堆放得满满当当的:青铜器、竹木器、漆器、厨具、钱币、陶器……各种类型的生活用具应有尽有。所有的文物几乎都被裹挟在泥沙中,没有被人动过的痕迹。真是老天有眼,光是外回廊藏阁中的这些数不胜数的文物,也足以让这次考古收获巨大了。

到了2015年下半年,大墓的出土文物开始不断被媒体披露。堆积成山的五铢钱、精美的编钟,象征着墓主人身份地位的铜鼎、宝剑、伎乐俑……每一件文物的出土,都让考古队队员们兴奋不已。

海昏侯墓文物错金银车马器

海昏侯墓文物青铜提梁卣

海昏侯墓文物全套编钟

从已经清理出来的文物分析,有越来越多的证据将墓主人的身份指向了第一代海昏侯刘贺。因为在有文字信息的文物中出现了“臣贺”“昌邑”“南藩海昏侯”等字样,这与刘贺当过昌邑王和海昏侯的经历相符。

如果墓主人是刘贺,那将与《汉书》的记载相吻合。

刘贺不仅是第一代海昏侯,而且还短暂地当过西汉的皇帝。但是,专家们认为,仅凭这些信息还不能对墓主人的身份下定论,因为海昏侯有好几代,这些文字信息只能说明这座墓与某一代海昏侯有关。专家们说,最关键的证据应该在主椁室内的内棺中,相信那里面会有证明墓主人身份的印章存在,要么是官印,要么是私印。只有拿到那个物件,才能最终确认墓主人的身份。虽然专家们持这种说法,但是,已经有媒体迫不及待地称呼这座墓为海昏侯墓了。

外回廊清理完毕后,紧接着就是对主椁室的清理了。由于前期对车马坑和主椁室外回廊的发掘已经出土了大量的珍贵文物,因此,即将开始的对主椁室的清理,引起了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为了及时回应社会关切,国家文物局和江西省人民政府决定,对主椁室的清理发掘将通过媒体进行现场直播,这一举措瞬间就引爆了舆论。

海昏侯墓区的车马坑

考古人员在车马坑中清理马车车轮

尽管在2011年第一次下洞探查时,就已经有过可能没有文物损毁的初步判断,但是真到了要打开主椁室的那一刻,杨军的心里还是感到很紧张。看着椁板上那个醒目的盗洞,杨军的心里很不安,这个盗洞正打在主椁室接近正中央的部位,而且很明显已经打通了墓体并深入了主椁室内部。

盗洞的特殊位置,把专家们的心给提溜了起来。古人安葬的时候,一般都会把主棺放在墓室的正中央位置,也就是盗洞所在的位置。这个洞有没有打到主棺呢?如果打到了主棺,那么几乎可以确定,这次盗墓所造成的文物损毁将不可估量。盗墓贼对文物是只管洗劫不管保护的,所以几乎每一次盗墓行为对文物造成的损毁都是无法挽回的。专家们判断,能够证实墓主人身份的关键证据和墓主人生前最珍贵的财物,一般都会放在主棺内。如果主棺不幸被盗墓贼盗挖,那将是千古憾事。

杨军紧盯着那个盗洞,他很担心主棺内那些最具价值的、蕴含着历史和文化信息的文物被破坏。一旦这些文物被破坏,墓主人的身份很有可能会成谜。他再次祷告上苍,希望老天爷对墓主人给予特别眷顾,就像古代的那次盗墓没有造成文物损毁一样,这次也能让这座古墓逃过一劫。

2015年11月14日,在万众瞩目中,大墓主椁室被打开。就像杨军所祈祷的那样,命运之神竟然一而再再而三地眷顾了这座古墓。考古队队员们惊喜地发现,墓主人的主棺并没有像大家所预想的那样被放置在墓室的正中央位置,而是被放在了主椁室的东北角。由于主椁室采用的是东寝西堂居室化布局,主棺被放在了东面寝宫的北部。盗墓贼打下去盗洞的位置,刚好处于东寝和西堂的连接部,那里几乎没有放置什么物件。也就是说,盗墓贼打下去的洞,很精准地打在了主椁室接近正中央处的一块空地上,与放置在东面寝宫中的主棺和放置在西面客堂中的众多珍贵文物几乎是擦肩而过。

真是人算不如天算,盗墓贼辛辛苦苦找准了位置,却没想到这座古墓内部会是这种居室化布局。正是这种居室化的墓室布局,让墓主人的主棺和大量随葬的珍贵文物阴错阳差地逃过了一劫。

发掘进行到这里,杨军和其他队员悬着的心终于彻底放下。这座大墓的文物基本上是完好保存,这给最终确定墓主人的身份和开展相应的历史文化研究,提供了十分宝贵的文物实证资料。

2015年12月20日,装载着墓主人的内棺被吊运到当地政府为这次考古专门建造的考古实验室中。次年1月,内棺在考古实验室里被小心翼翼地打开。

内棺被打开的那一刻,专家们迫不及待地向棺中看去,墓主人已尸骨无存。历经了2000多年,墓主人的尸骨早已腐化,只剩下了依稀可辨的些许遗骸残迹。专家在墓主人腰部位置发现了一个凸起的小物件,方形,似玉。经过对这个小物件谨慎提取,专家最终确认这是一枚玉印,玉印上面清晰地篆刻着“刘贺”两字。至此,墓主人身份终被证实。

刘贺私印

海昏侯刘贺墓能够逃过历次劫难而得以幸存,冥冥之中似有老天爷在照应,这不能不说是一个奇迹。海昏侯刘贺的家族墓园由两座主墓、七座祔葬墓和园墙、门阙、寝殿、祠堂及园寺吏舍等构成。从建筑物的遗址分析,在封闭的墓园区内,建有供守园的寺吏使用的房舍,这说明海昏侯墓园当初是一座有人值守的墓园。海昏侯刘贺去世后,他的墓园一直处于有人值守保护的状态中。

史料记载,海昏侯爵位断断续续先后历经了四代,一直延续到东汉时期除国,共160多年的历史。海昏侯国存续期间,作为列侯,历代海昏侯都有食邑、封地和墓园。刘贺作为第一代海昏侯,其墓园肯定有人值守。海昏侯国消亡后,刘贺作为家族南迁的开山鼻祖,海昏侯家族作为身份显赫的皇室后裔,其墓园也应该有后代值守。这种有人值守的状态应该一直延续到东晋年间一场大地震的发生,地震造成鄱阳湖湖水南侵,海昏县城被淹没才终止。

漆器上写有“昌邑九年”等文字

据《晋书》记载,东晋元帝大兴元年(318年)十二月,“庐陵、豫章、武昌、西陵地震,涌水出,山崩”。

按照汉制,官员获得爵位后,就可以给自己建造墓穴。刘贺就任海昏侯以后,选择了给自己建造地下宫殿。考古发现,刘贺建造墓穴所使用的木材都很厚实,直到今天,这些木料历经2000多年都没有腐烂。刘贺用这些木料建造的地下宫殿,上面又夯实了十来米高的封土,不可谓不结实。能够让如此结实的墓室垮塌的,应该就是东晋年间那场强度很大的地震。

刘贺的墓室在强震中被震塌,当在情理之中。据《赣文化通志》记载,从东汉末年的三国时期开始,彭蠡泽(今鄱阳湖)水逐渐南侵,导致枭阳、海昏两县分别于公元420年、425年沉没,而邻近处地势较高的吴城镇(今属永修县)却因此而繁华了起来,成为江南著名的码头。故此,民间一直有“沉海昏,起吴城”“沉枭阳,浮都昌”之说。

在海昏古城被湖水淹没的同时,刘贺的家族墓园也一同沉入水中。等到湖水退去,已是沧海桑田。由于鄱阳湖水位对周边地下水位的影响,刘贺墓在湖水退去后仍被地下水浸泡着。墓室垮塌加上水的浸泡,泥沙俱下,逐渐将墓室填满,刘贺的随葬品也因为被裹挟在泥沙和水中而得以完好保存。

虽然古代有多伙盗墓贼“光顾”刘贺墓,并且在封土层打下去大大小小十多个盗洞,但极有可能出现的情况是,盗墓贼打着打着就打出了地下水,从而无法继续往下深入,只能半途而废。即使是最接近成功的五代时期的那次盗墓,也极有可能是地下水淹了外回廊的藏阁,当时的盗墓贼因为缺乏水下作业的条件而不得不放弃。

至于发生在2011年春的那次盗墓,虽然盗墓贼打穿了墓体,并且进入了主椁室内部,却因为椁室内充满了泥沙,盗墓贼打完洞后在短时间内无法清理墓室;加上村民们去得及时,把正在作业的盗墓贼惊走,这才给今天的人们留下了一座足以惊艳世界的宝藏。

原标题:《海昏侯刘贺墓幸存之谜》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