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元回归模型深度解读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多元回归分析有哪些方法 多元回归模型深度解读

多元回归模型深度解读

2024-07-15 23:58|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研究变量之间的影响关系时,首当其冲想到的就是回归分析。其中的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凭借其成熟度和广泛应用性,占据了举足轻重的地位。然而,很多同学在理解和运用这一方法时,考虑的并不全面,尤其是该方法的前提条件、结果解读和软件操作等方面。鉴于此,结合一个案例,对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的整个流程进行深入探讨。

一、线性回归模型与检验

1、回归模型

线性回归可通过回归函数定量化地解释自变量X与因变量Y的关系,这种回归函数被称作线性回归模型,用样本数据估计所得的回归方程表达式如下:

𝑌^=𝛽0+𝛽1𝑋1+𝛽2𝑋2+⋯+𝛽𝑝𝑋𝑝+𝜀

β0为常数项,又称为截距;βi(i=1,2,...,p)表示在其他自变量Xi不变时指定的某个自变量X每变动一个单位时因变量Y的平均变化量;ε称为残差,是因变量真实取值与估计值之间的差值,是一个随机变量。

2、模型检验与评价

拟合线性回归模型后,要对模型总体拟合状况进行检验和评价,通过检验后方可用于影响因素分析或回归预测。线性回归模型的检验如下表所示:

(1)回归模型总体显著性检验

研究者采用F检验对回归模型总体是否显著(有统计学意义)进行检验。该检验原假设回归方程中至少有一个自变量的回归系数不为0,当F检验的p值小于0.05时说明模型显著,即至少有一个自变量对因变量的影响有统计学意义;反之,若p值大于0.05则说明模型不成立。

(2)回归系数显著性检验

回归方程总体显著,如果想进一步判断哪些自变量的回归系数是显著的,则需要进行t检验。如果回归系数t检验p值0.05,则说明该自变量的回归系数为0,自变量的影响无统计学意义。

(3)回归模型拟合优度评价

拟合优度是指样本数据各点围绕回归直线的密集程度,用来评价回归模型的拟合质量。一般是用决定系数R^2为评价指标,R^2接近1说明回归模型拟合优度良好,R^2接近0说明回归模型拟合优度差。R^2一般解释为回归模型对因变量Y总变异的解释力度,如R^2为 0.8,即回归模型可解释因变量Y总变异原因的 80%。R^2会随自变量的个数或样本量的增加而增大,为了消除这种影响,引进了调整后的R^2。

二、线性回归适用条件

线性回归对数据资料是有要求的,因变量必须是定量数据,自变量可以是定量数据也可以是定类数据。除此之外,线性回归的正确使用,还应满足以下的主要适用条件,如下表所示:

特别提示:当自变量为定类数据时,比如专业(共分为‘理科类’,‘工科类’和‘文科类’)通常需要进行哑变量处理,然后再进行回归分析等。

原因:自变量为定类数据时,不能得到X越如何,Y越如何的结论。进行虚拟变量设置后,定类数据的回归分析才有意义,比如得到“相对于文科类专业(数字0);非文科类专业(1)工资越高”这样的结论。参照项:专业为3类,进行哑变量处理后,在回归模型中,只能放入2个哑变量,因为需要留一个专业作为参照项。比如将文科类作为参照项,后续可以得到“相对于文科类专业,理科or工科类怎样怎样”的结论。并且从数学角度来讲,如果专业对应的3个虚拟变量都放入模型,一定会出现‘多重共线性问题’。

接下来,通过一个案例,介绍如何使用软件进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以及适用条件检验、回归结果应该如何解读。

三、案例实战

线性回归分析一般分析步骤如下:

案例背景:拟建立以“年龄”“教育年限”“工龄”“现雇佣年”为自变量,“工资”为因变量的多元线性回归模型。

1、线性关系判断

多元线性回归分析要求自变量X与因变量Y之间存在线性关系,可以通过绘制散点图或者查看变量之间的相关系数的方式进行。

本案例使用散点图用于直观展示自变量X与因变量Y之间的关系情况,利用SPSSAU可视化->散点图进行分析,操作如下:

SPSSAU输出四个自变量与工资的散点图如下:

从散点图可以看出,“工资”与“年龄”和“教育年限”存在强线性相关关系,而与“工龄”和“现雇佣年”存在弱线性相关关系。

2、建立线性回归模型

本例考察的4个自变量均为定量数据,可直接进行线性回归分析。在仪表盘中依次单击【通用方法】→【线性回归】模块,将变量拖拽到对应分析框中,勾选【保存残差和预测值】复选框,操作如下图所示:

线性回归结果表格较多,包括线性回归分析结果、ANOVA 表格等,我们可以按步骤进行解读和分析。

3、回归模型检验与评价

(1)回归模型总体显著性检验

多个自变量与因变量这个整体的显著性检验,是使用F检验进行的,可以判断多元线性回归模型是否有意义。

分析结果见上表F检验结果,F=111.78,p直方图,将【Residual】拖曳至右侧分析框中,得到残差直方图如下:

分析线性回归残差直方图可知,直方图呈现左右对称的形态,比较接近正态分布,认为其近似正态分布,残差满足正态分布的要求。

(2)残差等方差性检验

一般来说残差诊断的散点图,会将其预测值作为X轴,残差值作为Y轴,如果所有点均匀分布在直线Y=0的两侧,则可以认为满足方差齐性,散点图结果如下:

线性回归预测值与回归残差值散点图如上图所示。点的分布并不是随机的,随着回归预测值的增大,残差有“逐渐放大”的趋势,呈现开口向右的“喇叭状”形态,提示本次建立的线性回归模型残差不满足等方差性,存在残差异方差的问题,这对线性回归过程是不利的,影响结果的准确性,应当重视并想办法予以处理。

解决办法:常见的处理方式可先对回归分析的因变量进行对数函数的变换,再重新建立线性回归模型,由于篇幅限制本案例暂不演示(提示:若回归分析只是建立X与Y之间的关系,无须根据X预测Y值可信度等,则方差齐性和正态性可以适当放宽。)。

(3)残差独立性检验

残差独立性通常用D-W检验方法,如果 D-W 值在2附近(1.7~2.3),则说明残差独立。D-W 检验结果在线性回归中能自动计算并输出。

由线性回归结果可知,本例的D-W值为 1.847,在 1.7~2.3 范围内,认为残差独立。

(4)多重共线性检验

共线性是指在线性回归分析时,出现的自变量之间彼此相关的现象。使用SPSSAU进行多元线性回归时,分析结果会自动输出VIF值,用来判断是否存在共线性。一般VIF值大于10(严格大于5),则认为存在严重的共线性。有些文献也以容忍度作为判断共线性的指标,容忍度为VIF值的倒数,容忍度大于0.1则说明没有共线性(严格是大于0.2)。研究时二者选其一即可,一般描述VIF值。

从上表可以看出,VIF值均小于5,说明不存在共线性问题。如果数据存在共线性,可以手动移除相关性非常高的变量,或者改用逐步回归、岭回归等方法进行分析。

5、回归分析结果报告

线性回归分析结果如下:

(1)模型公式构建

从上表可知,将年龄,教育年限,工龄,现雇佣年作为自变量,而将工资作为因变量进行线性回归分析,回归模型显著,F=111.783,p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