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外贸依存度的现状与分析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外贸现状和发展前景 我国外贸依存度的现状与分析

我国外贸依存度的现状与分析

2023-03-26 23:08|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1 引言

改革开放20多年来,中国经济快速增长,从1978—2004年,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9.4%,2005年前三季度比去年同期增长9.4%。中国经济高速增长的特征之一是,我国对外贸易发展迅速,1978—2004年进出口总额年均增长15.0%;2005年1—11月进出口12822.7亿美元,同比增长23.5%。随着中国经济与世界经济的进一步融合,受世界经济影响的风险也在逐步变大。如果一国经济对外依赖程度过高,不易正确把握参与国际分工和竞争的主动权,容易导致过度保护政策或过度开放政策,不利于经济的长远发展。因此,需要根据中国的实际情况,在充分利用外贸带动经济发展的同时,努力达到风险最小化、利益最大化、贸易结构最优化和贸易主体合理化,既要保证国家经济安全和国内经济的良性循环,又要有利于优化产业结构和国内经济的协调发展。

因此,科学评估我国经济的对外依赖程度显得尤为重要和迫切。外贸依存度是国际上常用的评估指标之一。按照通行的定义,外贸依存度是指一个国家在一定时期一般为一个年度内对外贸易额在该国国民收入或国内生产总值GDP中所占的比重。它被用来衡量一个国家的经济对外贸的依赖程度,其变化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外贸在国民经济中所处地位的变化。由于我国的服务贸易所占比重很小,所以一般只计算商品贸易额占GDP的比重,即商品贸易依存度。采用国家统计局新修订的GDP数据进行计算得到,2004年我国的商品贸易依存度(商品贸易占GDP之比重)接近60%,2005年预计将上升至67%。而2004年美国的商品贸易依存度仅为25%,日本为26%。因此,从国内层面看,近年来我国的外贸依存度一直在大幅上扬;从国际层面看,我国的外贸依存度明显地高于发达国家。

虽然外贸依存度的计算公式被广为应用,但它能否客观反映一国经济的对外依赖程度?对中国这样的发展中大国,仅仅用外贸依存度衡量对外依赖程度是否合适?这些问题引起了广泛的讨论1-4。本文在分析我国外贸依存度的变化趋势的基础上,选取了17个国家1990—2003年的数据从横向角度进行国际比较,并对比分析了当前中国和日本战后经济起飞阶段的外贸依存度变化。希望通过这样的国际比较和对比分析,对我们研究中国经济的对外依赖程度有所启示。

2 外贸依存度的历史发展趋势

分析图1可以发现,1985—2004年,我国的外贸依存度(即商品贸易依存度)基本呈上升趋势,并且大致可分成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为缓慢发展期1985—1990年。20世纪80年代中期,随着我国对外开放的逐步扩大,出口缓慢增长。但由于国内紧缺资源和技术设备的大量进口,导致进口依存度连续多年高于出口依存度。

第二阶段为稳步上升期1991—2000年。此期间,我国开始运用价格、汇率、利率、退税、出口信贷等手段调控对外贸易,使进出口总额年均增长达到12.4%。外贸依存度也一直在30%以上波动。我国具有优势的劳动密集型产业迅速崛起,出口快速增长,使出口依存度的增速开始超越进口依存度,并推动外贸依存度稳步上升。

第三阶段为快速增长阶段2001年至今。我国加入WTO后,经济全球化的程度日益加深,进出口对经济增长的推动作用日益明显。需要指出的是,2004年外贸依存度采用了国家统计局最新公布的GDP修正数据计算。如果采用修正前的GDP数据,2004年我国的外贸依存度约在69%。

3 国际比较

在上述变化趋势研究中已经发现,自2001年以来我国的外贸依存度增长迅速,其中2004年接近60%。这是否意味着我国经济的对外依赖程度很高呢?若能对外贸依存度进行横向国际比较,或许能给出一个合理的解答3,5,6。在本节中,我们选取了9个发达国家和8个发展中国家,以各国1990—2003年的数据为分析样本,就各国的商品贸易、服务贸易加总的贸易依存度、商品贸易依存度、商品贸易额在商品GDP中的比重分别加以比较,以期得出对我国外贸依存度的客观评价。

3.1 商品贸易、服务贸易加总的贸易依存度的国际比较

从总体趋势来看(见图2),1990—2003年大部分国家的商品贸易、服务贸易加总的贸易依存度(简称为贸易依存度)保持了上升态势,这与世界贸易自由化进程加快、各国间贸易往来密切的世界经济和贸易的发展形势相吻合。但自2000年以来,部分国家的贸易依存度呈现了下滑趋势,典型的如意大利、英国、俄罗斯、美国、加拿大、印度尼西亚、泰国。韩国和墨西哥在2000—2002年也有所下降,但是在2003年随着经济复苏又出现了新的回升。日本、印度、德国和巴西保持了缓慢增长,而中国则成为唯一的增长异常强劲的国家。

根据这些国家贸易依存度的高低,可大致分为三类作进一步的分析:

(1)高贸易依存度:贸易依存度高于100%的国家以新加坡、马来西亚、泰国为代表。这类国家往往资源较缺乏,以贸易立国,其贸易依存度大大高于其它国家。

(2)较低贸易依存度:贸易依存度低于30%的国家以日本、美国、巴西、印度为代表。美国和日本虽然贸易额居世界前列,但是因为它们的GDP基数大,其贸易依存度远远低于平均水平。印度为强内向型经济,贸易依存度也偏低。

(3)中等贸易依存度:贸易依存度集中在30%-100%之间,大部分国家位于此区间。典型的如法国、意大利、英国,这几个欧洲发达国家资源有限,国内市场发达,因此贸易依存度也较高。韩国的较高贸易依存度主要源于其在经济起飞阶段实行的出口导向战略。印尼大力发展服务业,服务依存度较高。德国为世界第二大贸易国,贸易依存度一向较高。

总体而言,发达国家的贸易依存度普遍低于发展中国家。在分析中国的贸易依存度时可以发现,从1993年开始下降后,在1996—1999年间保持了平稳态势,贸易依存度值低于世界平均水平,在中等贸易依存度国家中属于最低位。但是2000年、2002年尤其是2003年的一连串强劲增长,使得中国在2003年末贸易依存度超过60%,大大高于世界同期水平,一跃成为中等依存度国家中的较高者。最主要的原因是中国加入WTO后外贸的增长速度远远超过了GDP的增长速度,比如2002年、2003年我国GDP分别增长8%和12%,外贸总额增长却高达22%和35%。

此外,从贸易依存度变化的幅度来看,俄罗斯、印尼、墨西哥、巴西和韩国波动剧烈,美国、英国、加拿大、法国、德国、日本等发达国家的变化相对平缓(见表1)。

进一步的分析还发现,波动幅度最大的几个国家都分别遭遇了剧烈的经济环境变化:1991年前苏联解体;1998年亚洲金融危机;1995年墨西哥金融危机;1999年巴西金融危机。危机过后,贸易依存度的增长率出现剧烈的正负交替变化。与印尼相比,同属亚洲国家的韩国和印度的波动幅度略小,这是因为印度属于内向型经济,而以出口为导向的韩国在金融危机的应对方面要明显优于印尼。分析结果还表明,这些国家的外贸变化与GDP走势基本保持一致,其波动的根源在于GDP的剧烈波动,如1999年巴西的外贸金额减少了13%,GDP却减少了33%,从而导致贸易依存度增加了29%。可见,即使外贸发展保持了较稳定的态势,如果宏观经济环境造成了GDP的剧烈波动,贸易依存度也会呈现出大幅波动的现象。

与之相反,由于整体的宏观经济环境较为稳定,中国的GDP和外贸一直保持了上升势头,1994—1999年间GDP增长快于外贸,而在2000年以后的情形则相反。近年来,中国贸易依存度的显著升高在于外贸增长非常迅速,而不是像上述国家是由于GDP的巨幅变化而改变。

3.2 商品贸易依存度的国际比较

一般地,商品贸易依存度按公式“商品贸易额/GDP”进行计算。进一步考察发现,商品贸易依存度可表示为“商品贸易依存度=贸易依存度×(1-服务贸易占贸易的比例)”。因此,一国的服务贸易在贸易中所占的比重越大,该国的商品依存度与贸易依存度的差异就越大。从(图3)可以看出,1990—2003年间,中国的服务贸易占总贸易的平均比例远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在全体样本中属于最低的,其服务贸易还需要加大发展力度。

为了便于观察商品贸易依存度相对于贸易依存度的变化情况,表2的前两栏分别列出了各国的贸易依存度和商品贸易依存度,二者相比,名次有所变化的国家用粗体标出。可以看出,当采用商品贸易依存度作为衡量指标时,按照由小到大的顺序进行排名,中国的名次有所上升。但是由于各国服务贸易比重均不大,平均在20%左右,而且基本存在着这样的现象:贸易依存度高的国家,服务贸易比例低;而贸易依存度低的国家,服务贸易比例较高,因此排名变化不大。

3.3 商品贸易/商品GDP的国际比较

因为第三产业的可贸易程度较低,因此一国GDP中的第三产业比重越高,该国的贸易依存度可能越低,反之亦然。由于各国GDP中的第三产业比重差异悬殊,如果不考虑各国GDP构成差异直接使用GDP总额比较各国的外贸依存度,可能会包含不合理的成分。因此,用商品贸易额占商品GDP(即第一产业和第二产业的增加值)的比重来衡量各国贸易的依存度,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更为科学地反映一国贸易的国际化和开放化程度。

从公式“商品贸易/商品GDP=商品贸易/GDP-服务增加值”可知,一国的第三产业在GDP中所占比例越大,该国的“商品贸易/商品GDP”指标和商品贸易依存度相比差别就越大。表2的最后一栏给出了按照该项指标各国由低到高的排名,用斜体和下划线标出了与贸易依存度和商品贸易依存度相比排名变化较大的国家。从表中可以发现,印度和印尼的排名均大幅度下降,印度成为样本内排名最高的国家,而印尼亦由以前的排名第12位上升到第6位。说明与其它国家相比,这两个国家的第三产业比重严重偏小。中国的排名也有略微上升,明显低于世界平均水平。反之,发达国家之间的排名则比较稳定。这表明:发展中国家由于第三产业不发达,因此贸易依存度就有可能偏高。

3.4 中国现阶段与日本经济起飞阶段外贸依存度的比较

日本在战后以“贸易立国”为国策 最大限度利用了经济全球化带来的世界贸易自由化和国际资本自由化的历史机遇使其成为出口和对外投资大国促进了本国经济的大发展,经历了长时期的高速增长。其国民生产总值占资本主义世界的比重从1950年的1.5%猛增到1980年的13.3%,在资本主义世界的地位从第7位跃至第2位。1956—1964年,日本的出口年均增长13.5%,高于其它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同期水平。1965—1973年,日本迎来了经济高速增长的第二阶段,其间,实际国民总产值年均增长率为10.5%;1968年成为仅次于美国、苏联的世界第三经济大国;1965年以后,日本的对外贸易继续大幅增长;1965—1973年间,平均每年有40亿美元的贸易顺差。外贸顺差的结果不但使日本有可能扩大技术装备、原料和燃料的进口,也使黄金外汇储备逐年增加,日元的国际地位不断提高。因此,本文选取了日本1960—1973年与中国1990—2003年间共14年的数据样本,将中国现阶段和日本战后经济起飞阶段的外贸依存度进行比较分析。

首先对两国贸易额和GDP进行观察(见图4),可见受两国GDP和外贸不同增长情况的影响,两国贸易依存度的变化出现了一定的差异(见图5)。日本由于外贸和GDP增幅相近,因此贸易依存度一直稳定在20%左右。我国在1991—2000年间外贸和GDP的增长并不存在稳定的快慢关系但速度基本持平,因此贸易依存度一直维持在40%左右。进入2001年后,随着外贸的大幅增长,我国贸易依存度迅速上扬。对商品贸易依存度的分析发现其结论与贸易依存度的类似。

为了排除由于所处世界经济环境不同对于外贸依存度绝对大小的影响,分别将两国的贸易依存度和商品贸易依存度与同期世界指标相比较如表3所示。可见,就贸易依存度而言,日本低于世界同期,中国则略高于世界同期,可以认为比较期内中国的贸易依存度略高于日本,但不明显。就商品贸易依存度而言,日本与世界同期基本持平,而中国是显著地高于世界同期的,这与当今中国的服务贸易比例低于世界同期有关。因此,中国当前的外贸依存度其实并没有某些媒体所称的那样高,但快速增长的趋势值得特别关注。需要说明的是,如果考虑到两个国家经济增长方式和进出口发展模式的不同,以及不同年代所处世界经济环境的差异,可能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到其可比性。

4 结束语

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各国经济对世界经济的依赖程度都在不断加强,经济发展的同时也伴随着风险的增加。因此,科学地评价我国经济的对外依赖程度,对制定相关战略有着重要的参考价值。本文所开展的比较研究可以从一定角度为客观分析中国的外贸依存度提供重要的基础。根据以上对贸易依存度、商品贸易依存度以及商品贸易占商品GDP比例的国际比较,可得出以下重要结果:

(1)1990—2003年间,中国的贸易依存度和商品贸易依存度均略高于世界同期;

(2)1990—2003年间,中国的商品贸易依存度占商品GDP比例低于世界同期。

从当前中国与日本战后经济起飞阶段的外贸依存度的比较,可以认为:比较期内的日本与当前中国的外贸的实际增长速度是相近的,但中国的增长幅度波动较大;中国GDP增长低于比较期内日本的GDP增长,因此,比较期内中国的外贸依存度略高于日本,但是相差不大。

因此,我国的外贸依存度仍属于正常区间,但近年来增速加快,建议应对其增长动因予以特别的关注。我们还需要深入开展研究,提出更能科学地测量一国经济对外依赖程度的指标。

主要参考文献

1 崔晓红. 对我国外贸依存度的分析与研究. 对外经贸统计, 2004,1:26-28.

2 崔大沪. 中国外贸依存度的分析与思考. 世界经济研究, 2004,4:30-36.

3 傅钧文. 外贸依存度国际比较与中国外贸的结构型风险分析. 世界经济研究, 2004,4:24-29.

4 王子先,王雪坤. 如何看待我国外贸依存度提高问题. 对外经贸统计, 2004,3:12-15.

5 Harrison A. Openness and growth: A time-series,cross-country analysis for developing countries. Journal of Development Economics, 1996, 48: 419-447.

6 Yanikkaya H. Trade openness and economic growth: a cross-country empirical investigation. Journal of Development Economics, 2003,72:57-89.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