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故事 · 秦】泗水捞鼎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夏灭亡后 【成语故事 · 秦】泗水捞鼎

【成语故事 · 秦】泗水捞鼎

#【成语故事 · 秦】泗水捞鼎|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成语出处:

“泗水捞鼎”一事最早见于《史记·秦始皇本纪》:“始皇还,过彭城,斋戒祷祠,欲出周鼎泗水。使千人没水求之,弗得。”

成语释义:

传说秦始皇东巡后,路过徐州彭城的泗水,沐浴斋戒,祈祷之后派一千多人下水去打捞,想从泗水中捞出周鼎。遂派遣上千人入水寻找,却没有找到。

人物介绍:

秦始皇:(公元前259年—公元前210年)嬴姓,赵氏,名政,秦庄襄王之子。出生于赵国都城邯郸,十三岁继承秦国王位,三十九岁灭掉六国,统一天下,建立起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多民族的中央集权制的封建王朝。他认为自己“功盖三皇,德高五帝”,遂采用三皇之“皇”、五帝之“帝”构成“皇帝”的称号,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使用“皇帝”称号的君主,史称“秦始皇帝”。

成语故事:

鼎,本来是一种炊器,后来用作礼器,置于宗庙中用以盛放祭祀祖先神灵的食物。传说大禹曾用九州所贡的金铸造了九尊大鼎,每尊鼎代表一个州,这九尊鼎象征着国家政权。夏灭亡后,九鼎归殷。周灭殷后,周成王把九鼎迁到洛邑(即王城,今河南洛阳),以洛邑为东都,表示王业已成。到了春秋战国时,诸侯相争,作为王权象征的九鼎就成为各大国觊觎[jì yú]的目标,秦、楚、齐、魏等诸强都欲取之。诸侯争斗的结果,秦越来越强盛,其他六国均无力与之抗衡,九鼎对于秦也不是什么稀罕物了,伸手可得。其他诸侯皆无力与秦争夺,据有九鼎则无异于引火烧身。于是,公元前256年,秦攻周,九鼎落入秦的手中。至此,九鼎完全失去了象征王权的意义。

就在九鼎入秦之后短短三十年秦就统一了全国,那九尊鼎则早已被新帝国的君臣们忘掉了。可是,九鼎毕竟曾是众心所欲的东西,它不可能被各个阶层的人们忘却。当政治家们不再过问它的时候,神仙方术之士却捡起了它,作为编造神话的绝佳素材,下层百姓也对它产生了兴趣。于是方士们造出一个新的神话故事:当年,秦国人把周的九鼎运往关中的途中,一尊鼎腾空而起向东飞去,飞了几百里近千里路,落到彭城一段的泗水中。彭城即宋国太丘社所在地。秦始皇渴求长生不死术,迷信方士,也信了方士对于九鼎所创造的神话。公元前219年秦始皇第二次出巡,上泰山封禅祭祀、立石颂功德之后返回。经过彭城暂时驻留,准备捞出那个飞入泗水的周鼎。经沐浴斋戒,祈祷之后派一千多人下水去打捞,这么多人费了九牛二虎之力,也没有找到。

其实,九鼎确实被运回秦国了,因为人们不再重视它,被遗弃了。没入泗水的鼎也是有的,但那是宋国人用以祭社神的鼎,是周代的鼎而非九鼎。公元前336年,宋国的太丘社(祀土地神的场所)被泗水淹没,社里祭神用的鼎随之没入水中。这在当时确为一件大事,所以方士们抓住这个材料大肆渲染。秦始皇也被他们骗了,这是神仙方术之士和秦始皇开的一个玩笑。

成语感悟:

秦始皇没有捞上来的神鼎,一直让汉家皇帝耿耿于怀,九鼎缺一,总是憾事,于是方士们投机钻营,编造谎言来取悦和蒙混皇上。汉画像石上的泗水取鼎图犹如一幅政治宣传图,它更深层的意义在于光大了战国时期所谓“时变”的思想,天命无常,世无常主,唯有“德”者则有天下。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