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照片】和当年比起来,现在的潮州牌坊街简直就是渣渣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夏伯阳是谁 【老照片】和当年比起来,现在的潮州牌坊街简直就是渣渣

【老照片】和当年比起来,现在的潮州牌坊街简直就是渣渣

2023-09-09 08:41|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一名工人正在拆除一座牌坊,具体是哪座,不甚清楚。下方不少群众在围观,那是1951年初的某一天。

自2004年4月,潮州市开始重建牌坊,共建古牌坊22座,于2009年10月1日竣工正式对外开放。如今的潮州太平路牌坊,除了少部分石头构件是用回之前拆卸留下的旧件,其他都是新东西。后人鲜少知道这条府城中心大街曾经的模样。

这里的大部分牌坊老照片,基本是在1950年被拆前照的,也算是自1517年至1950年兴建的91座牌坊里硕果仅存的39座的“遗照”,不知里面有没有蔡澜先生提及的那张。这里按照从南到北的顺序排列(不全),有些照片因为背光而不好辨析,但还是为遗存而保留。让我们一起再来共睹它们的姿容。

十相留声太山北斗坊

▲十相留声坊南面

乾隆《州府志·坊表》有记载:

十相留声坊在府治前新街,为唐宰相一一常衮,杨嗣复、李德裕、李宗闵和宋宰相一一陈尧佐、赵鼎、吴潜、文天样、陆秀夫和张世杰建。

太山北斗坊在府治前,为唐韩愈建。

北额携“十相留声”,南额镌“太山北斗”。

▲十相留声坊北面

“十相”之中,在潮州时间最长的是赵鼎,前后五年;时间最短的是张世杰,小朝廷流亡时经过。“十相“之中,文天样、张世杰二位是“转战”潮州,其余八位则是“贬谪”潮州。为了“十全十美”之意,凑出了“十相”。

这座牌坊还有非常特别之处。实际上,它是由两座牌坊合二为一的。南额镌“太山北斗”,是为纪念韩愈而刻。明代曾单独建有太山北斗坊(位于今昌黎路海阳县儒学宫前),后原坊倒塌,后人将其与十相留声坊合并。1988年,原坊处重修昌黎旧治坊(该坊原立于昌黎路东端),额面“昌黎旧治”,北镌“岭海名邦”,亦为了怀念韩愈。

秋台坊

乾隆《潮州府志·坊表》有记载:

秋台坊,在大街。为尚书王大宝建。

王大宝(1091-1165),海阳人。南宋建炎二年(1128年)廷试进士第二,是宋代岭南唯一的榜眼。历官至礼部尚书。秋台坊原在太平路砖亭巷口。南镌“榜眼”

“秋台”,秋,主肃杀,古指与律令刑狱有关之事,如指司法、监察官员及官署为“秋宪”。台,古代中央政府的官署。

“榜眼”,过去进士殿试,第一名为状元,第二、三名为榜眼,意为榜有两眼。至明清即专指第二名为榜眼,第三名为探花。

秋台坊是多灾多难的。据《潮安县城关镇亭坊简略史迹》所载,此坊“当是明代追建者”。雍正《海阳县志》言“废于火”;乾隆《潮州古城地形图》则标示“废砖亭”,说明此坊原来就是砖石结构,且至乾隆年间仍然废弃。

直至道光八年(1828年)方重修。1918年潮州发生大地震,此坊亦未幸免。1924年才由商孙延康、敏斋合族重修。

再后来就是于1950年被拆,至2000年又被重建。

“遗照”上,我们可以看到“全潮汕人民为保卫世界和平”的时代性标语字样。

赐锦重光坊

▲赐锦重光坊南面

乾隆《潮州府志·坊表》有记载:

赐锦重光坊,在大街。为国朝甲辰进士,巩县知县邱轩昂建。

锦重光坊是为邱轩昂建的。邱轩昂,潮安风塘镇麟坪村人,雍正甲辰(1724年)科赐进士。历任河北深泽县、河南巩县知县。

▲赐锦重光坊北面

北额“赐锦重光”意为朝廷锦诏,赐子重重光辉。

南额“貤封叠被“,“貤封”指旧时官员以自身所受的封爵名号呈请朝廷移授给亲族尊长。

吴楚重镇坊

乾隆《潮州府志·坊表》有记载:

吴楚重镇坊,在大街甲第巷口。为侍卫、湖北总兵林炳星建。

吴楚重镇坊,在大街甲第巷口。为侍卫、湖北总兵林炳星建。

林炳星,今湘桥区人,为乾隆七年(1742年)二甲武进士,授御前三等侍卫,且曾任湖北宜昌镇总兵,湖南、湖北等处军旅参军,负责统领、镇守之责,故而坊额称“吴楚重镇”

南额镌“四世大夫”,林炳星之曾祖父、祖父、父亲及其本人,封、诰封皆为大夫,故称“四世大夫”。

1950年末,坊被拆。拆前的“遗照”上,我们可以看到贴有两条标语:美帝国主义是外强,我们要仇视敌视。

大理少卿坊

乾隆《潮州府志·坊表》有记载:

大理少卿坊,在大街。为大理少卿吴一贯建。

大理少卿坊,在大街。为大理少卿吴一贯建。

何谓大理少卿?

大理,非如今云南的大理,而是指“大理寺”,为明中央司法复审机关,其司法地位高于刑部。“少卿”为副职。南额镌“经略边务”。

吴一贯,今潮安彩塘镇水美村人,明成化十七年(1481年)进士。据《西关志·居庸关》卷之一《城池》之“八达岭”条记述:

弘治甲子(1504年,即弘治十七年)秋七月,经略边务大理寺右少卿吴一贯规划创立,逾年告成。

弘治甲子(1504年,即弘治十七年)秋七月,经略边务大理寺右少卿吴一贯规划创立,逾年告成。

这张照片给出了很有意思的信息,我们不妨提出一个时尚的问题——生在20世纪50年代的潮州,你可以看什么电影?

答案当然是牌坊正中贴着的大广告——你可以看一看苏联电影《夏伯阳游击战》(在后面的其他牌坊照片上还可以清晰地看见更多部当年流行电影的广告)。

《夏伯阳游击战》是根据富尔曼诺夫同名小说改编,由苏联列宁格勒电影制片厂于1934年出品的电影。光华影业因政治宣传,于20世纪20年代引进上映。电影讲述卫国战争期间红军英雄夏伯阳的故事:本是农民的夏伯阳,虽然英勇善战但始终没有更高的觉悟。在政委的帮助下,他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来指导作战,并最终成为一个共产主义战士。

侍卿坊

乾隆《潮州府志·坊表》有记载:

侍御坊,在大街,为进士、苑马寺卿成子学建。

成子学,这是个好听的名字,他是如今的潮安龙湖人,明嘉靖二十三年(1544年)进士。

侍御坊原在太平路三家巷口南畔,坊两面字同。

唐代称殿中侍御史、监察御史为待。后世沿袭此称。成子学曾以河南道监察御史奉使清理两淮盐政。

坊建于明嘉靖年间,拆卸于1950年。

这是一张很有纵深度和层次感的老照片,强大的移轴效果使照片由远及近,呈现一座座端正的牌坊,最近处就是侍御坊。而利用慢门呈现着牌坊衡上热闹的场景。那些望着镜头的人,如骑车的人、担着两个箱子和拎着药包的两名男青年、戴着毡帽认真站立的中年男人……既有动态又有静态,通通又被时间凝固在那里,我们在观看他们的同时,他们也仿佛正在看着我们。

少司马坊

乾隆《湖州府志·坊表》有记载:

少司马坊,在大街。为兵部侍郎总督宣大等处前万达建。

少司马坊,在大街。为兵部侍郎总督宣大等处前万达建。

少司马坊北额镌“大总制”,下镌“明,赐进士,兵部尚书”。“大总制”、“进上”、“兵部尚书”都指的是翁万达。

翁万达,明揭阳鮀江里举登村(今油头鮀浦镇)人。嘉靖丙戌(1526年)进土,出任梧州知府,1543年转调陕西左右布政使,不久升为副都御史,同年12月拜兵部待郎总督宣大(宣化大同)、山西、保定军务,人称三边大总制,后官至兵部尚书。

南额诱“少司马”。“司马”,《周礼》六官之一的“夏官司马”,掌军事军需等事。后代以“大司马”称“兵部尚书”,以“少司马”称“兵部待郎”,由此知建此坊时翁万达只是“兵部侍郎“,未封兵部尚书。

从这张照片可以看出,摄影师在拍摄时,路人都站到了街道的两侧围观给前景留出了干净的空间。而画面中心的牌坊上清清楚楚贴着电影《太平春》的广告,在其上面还有“肥猪菜”的广告。“肥猪菜”其实不是菜,而是一种药。维基百科中这么记录:

肥猪菜,又称猪胃药,猪胃散,是中国兽医药家张农林研制,主治猪只肠胃病的药。张先生于20世纪40年代在香港成立农林药局,制造的肥猪菜于粤港、澳、新加境。马来西亚、越南、曼谷、台湾等地行销。至20世纪50年代,在中国广州设厂继续生产,广东省中兽医委员会的《广东中兽医史》有所提及。

肥猪菜,又称猪胃药,猪胃散,是中国兽医药家张农林研制,主治猪只肠胃病的药。张先生于20世纪40年代在香港成立农林药局,制造的肥猪菜于粤港、澳、新加境。马来西亚、越南、曼谷、台湾等地行销。至20世纪50年代,在中国广州设厂继续生产,广东省中兽医委员会的《广东中兽医史》有所提及。

在另外几张牌坊街照片中,肥猜菜的广告亦有出现。20世纪50年代的潮州商业繁荣,当时许多知名品牌纷纷入驻潮州市场。

宗伯学士坊

▲宗伯学士坊北面

▲宗伯学士坊南面

乾隆《潮州府志·坊表》有记载:

宗伯学士坊,在大街。为南京礼部两书黄锦建。

宗伯学士坊,在大街。为南京礼部两书黄锦建。

黄绵,饶平大埕镇上黄村人。他官至尚书,故称“宗伯”,当过侍讲学士,故额为“宗伯学士“。南额是“三世宫端”,因为黄锦曾任詹事府正詹事,负责内官事务,祖上因而被赠官职,故称之。在府城内,还留有其罢官返乡的居——黄尚书府(亦称三达尊”)。

这张照片的右下角处贴有《铁血男儿》的广告,影片由双龙影业公司于1948年拍摄,讲述了教师黄三奋误杀日军,逃难沦为盗贼,与学生仲康盗取日军军火,不料因同党通风报信,在火药库中与日军激战,最后壮烈死亡,而仲康成功盗取军火的故事。

下页是民国时期的宗的学士坊,可以看到那时候三轮车就是古城的交通工具。在坊下有“吴祥记公司”、“吴祥记百货公司”字样。这是很多老潮州人熟悉的百货公司,曾是潮州最大的百货商号。“吴祥记大厝皇宫起”描述的就是这个。

▲民国时期的宗伯学士坊

从宗伯学士坊往南走到义井(宋代)处,拐人横巷义井巷,在25号有座共28间房、99个门,耗费200两黄金、历时两年建成的豪宅。其原来的主人是吴祥记老板吴雪薰。

吴雪薰年少时家贫,原在开元路摆卖纸扇。1919年在大街利源街口北面租了一间小店,开创吴祥记百货商店,后因生意兴隆而建成大型百货商场,占地680平方米。全盛时,吴祥记流动资本总额高达200多万元港币,以独资和联号两种方式,在上海、广州、香港、汕头、厦门等地开设分号,雇用员工170余人。

1948年完工的吴氏“皇宫”,因遇时局变迁,吴雪薰只在其行宫里享受40多天,便举家移居香港,大宅遂成空屋。新中国成立后,吴祥记由经理余华章代理,于1956年参加公私合营,最终并入国营商业企业,成为国营百货商店。

三世尚书坊

乾隆《湖州府志·坊表》有记载:

三世尚书坊,在大街。为赠太常卿林瓚、子林乔槚及孙户部伶郎赠尚书林熙春建。

三世尚书坊,在大街。为赠太常卿林瓚、子林乔槚及孙户部伶郎赠尚书林熙春建。

林熙春,海阳龙溪(今潮安庵埠)宝陇村人。在京任职期间,河北玉田县发生兵变,他不顾个人安危,进城向叛军宣扬朝廷威德,陈说利害,终于使他们归顷朝廷。

林照春终年80岁,皇帝追念他的功绩追赠其父、祖父为尚书封号,遂并立三世尚书坊表彰。坊南额镌“四朝大老”,因林熙春辅万历、泰昌、天启和崇祯四朝皇帝,故称“四朝”,“大老”是对他大官的称呼,亦指他是德高望重的老人。

三世尚书坊在今市区太平路分司巷口,南额镌“四朝大老”,北额镌“三世尚书”,据说这八个字是全坊里书法最佳的,“含苏轼、黄庭坚、米芾之能”,有“大街看字亭”的美誉。但后期重修,由于没有南额的影像资料参照,“四朝大老”四个字是由今人书写的。这件事也足以说明,影像对于还原历史原貌之重要意义。

理学儒宗坊

▲理学儒宗坊南面

理学儒宗坊南面中间贴有何济公广告。两侧柱子则有“抗美援朝,保家卫国”八字。1950年10月,正是抗美援朝时期,推测这张照片拍摄于该年10月之后。

乾隆《潮州府志·坊表》有记载:

理学京培,在大街。为吏部郎中唐伯元建。

理学京培,在大街。为吏部郎中唐伯元建。

唐伯元,澄海苏湾都人,万历二年(1574年)考中进土,历任江西万年知事北京礼部制司主事、湖广秋闱主考、尚宝司司丞(专掌皇帝宝玺,符牌、印章),又升任吏部选司员外郎,“理学儒宗“指他的学术成就。

南额“铨曹冰鉴”的“铨”指选拔,“曹”为官吏,“冰”指清白,“鉴”如明镜。指唐伯元迁吏部员外郎,考功文选郎中,明帝整顿铨政,他能悉心整剔,使铨政肃清。

该坊建于明万历四十五年(1617年)下层梁坊间被安排嵌着两幅通麒麟,中间是梅花鹿、双狮和锦鸡,寓查是高官厚禄,公正无私和衣锦还乡。此坊因正中两柱前后各立一对石狮子,俗称“四狮亭”,这在州牌坊中是绝无仅有的。

▲理学儒宗坊北面

理学儒宗坊北面贴着“哈尔滨之夜”,这是一部1948年上映的抗日电影。

圣朝使相坊

▲圣朝使相坊南面

光绪《海阳县志,建置略四》记载:

圣朝使相坊,在铺巷口,状元坊次。为进士、太子太保,直隶总督郑大进建。

圣朝使相坊,在铺巷口,状元坊次。为进士、太子太保,直隶总督郑大进建。

郑大进,据阳揭东玉滘镇人。清乾隆元年(1736年)登进士,官至直隶总督。

直隶总督是清朝九位最高级的封疆大臣之一,为疆臣之首,总管直隶的军民政务。

南额镌“圣朝使相”,“圣朝”是清朝对本朝的尊称,“使相”是对其直隶总督的称呼。

北额锈“覃恩三锡”,“覃恩”是旧时皇帝对臣民的封赏,“三锡”即“三赐”指郑大进自其曾祖得赠三代大夫。

▲圣朝使相坊北面,逆光之下,只能看到其轮廓

状元坊

乾隆《州府志·坊表》记载:

状元坊,在大衡。嘉靖壬辰科状元林大钦建。

状元坊,在大衡。嘉靖壬辰科状元林大钦建。

该坊原在太平路铺巷口,坊字两面同。为四柱三间三楼石坊,柱前后置夹杆石,次间额枋上皆精雕细琢的麒麟、龙等祥瑞动物。它的第一层承载全亭上部的坊梁是整条的,这与其他牌坊不同,表示状元为国家栋梁之意。后重建的状元坊的“状元”二字是由国学大师要饶宗颐先生重书。

照片上,可以更为清晰地又一次看到由文华影业公司于1950年制的《太平春》的广告。这部电影讲的是解放前,浙江东部小镇的赵老爷见刘风英貌美起了歹心,串通反动军队抓了刘风英未婚夫根宝当壮丁,并迫使风英嫁给他。结婚之日,根宝和风英在乡亲们的帮助下逃出虎口,家乡解放后,过上了幸福美满的生活。

此外,还可以看到也是由文华影业公司摄的《哀乐中年》,上映时同是1949年。这部由桑弧导演、充满浓烈“作者式”味道的影片被香港导演李翰祥誉为当时最有价值的影片之一。影片讲的是人到中年的小学校长陈绍常在麦子去世之后未再续弦,子女长大成人之后虽然孝顺,却只想把父亲当成宠物养起来,而缺乏对情感心灵的真正体贴。父亲的冉婚果然引起了轩然大波,好在陈绍常意志坚定,我行我素,终于开放了爱情和生命的二度梅。

关于状元坊的另一张照片(下页,摄影者未知)则拍摄于20世纪20年代末,是更早期的影像,由汕头美璋照相印制。这张照片解读起来亦有众多有趣的细节:大街上人来人往,有人拉着人力车穿校其间,状元坊上贴满了各种广告标语,有众多杉木横架于两侧骑楼之间,还可以看到电线杆、电灯及电线,当时潮州城已用上了电。照片从左到右,我们来罗列下照片中能辨识到的文字:生生药房专营欧美西药、正铺华英泰大西药房、平平药房(由此巷进)、生生药房、公余公司、香草牌香烟、美丽牌香烟、岭南西药房,潮安广告公司开幕、三星春药、宏兴药行、高州采仪轩专医花柳、宏兴药行正路参茸发行……不愧是潮州人口中的“大街”,商业气息极为浓郁。

从前面以及状元坊这些电影、药品等广告中,可以看出,新中国成立初期的牌坊与旧时作为榜样的牌坊以及令日重修后作为旅游观光的牌坊相比,其功能有着很大不同。民众多不再关心它们的历史意义,它们在最繁华的府城中心大街,是商家抢占的广告位置,也自然成为特色一景,当然,换个角度讲,也掩盖了牌坊自身的美观。

▲20世纪20年代末的潮州状元坊

美璋照相:20世纪初一些老照片上常常标有Mee Cheung美璋或类似字样,它们由美璋照片出品。Mee Cheung上19世纪90年代至20世纪30年代至华南一带十分活跃的香港美璋照相馆的英文名称。该照相馆规模不小,在20世纪初曾数次获奖,并曾为到访的英国王室成员服务。汕头美璋照相是其在汕头开的分店。

四进士坊

▲四进士坊北面,南北两面刻着相同的字

乾隆《潮州府志·坊表》记载:

四进士坊,在大街。为明正德丁丑科进士萧与成、陈大器、薛侃、苏信建。为翰林院修撰萧与成、陕西道御史苏信,河南道御史陈大器、行人司正薛侃立。

四进士坊,在大街。为明正德丁丑科进士萧与成、陈大器、薛侃、苏信建。为翰林院修撰萧与成、陕西道御史苏信,河南道御史陈大器、行人司正薛侃立。

有统计,终宋一代,潮州中进士者达172人,大明以降,潮州进士160人。那么这里所指的四个进士是其中的谁呢?

此四人是同时在明正德十二年(1517年)登进士的萧与成(今潮阳人)、陈大器(今潮阳人)、薛侃(今庵埠人)、苏信(今饶平人)。

青锁崇班坊

光绪《海阳县志》建置略四:

青琐崇班坊,在后巷口文宗坊次,为明赠太常卿林乔槚子,户部侍郎赠尚书林照春建。

青琐崇班坊,在后巷口文宗坊次,为明赠太常卿林乔槚子,户部侍郎赠尚书林照春建。

青琐亦作“青锁”或“青璅”,为装饰皇宫门窗的青色连环花纹。《汉书·元后传》:“曲阳侯根骄奢僭上,赤墀青顼。”颜师古注:“青顼者,刻为连环文,而青涂之也。“后华贵的宅第、寺院等门窗亦用此种装饰。《后汉书·梁冀传》:“冀乃大起第宅……窗牖皆有绮疏青琐。”后来多用青琐借指宫廷。崇班,高位也。唐代卢怀慎有《奉和九日幸临渭亭登高应制得还字》一诗:“无因酬大德,空此愧崇班。“青琐崇班,是褒奖林熙春位列朝班。庵埠镇宝陇村林氏家庙,俗称青窗祠,也是青琐之意。

2004年4月,重建牌坊时,此坊没有被重建。

这张照片中,青琐崇班坊下,有二三十人看着镜头合照,其中,有一男子双手插裤袋,相较其他人富态而自信。经由郑雪侬老先生辨认,他是当年林权记百货的财东林子平,土名阿哑,在当时的大街上,因其财力雄厚而家喻户晓。

秋省饬漕坊

乾隆《潮州府志·坊表》记载:

秋省饬漕坊为明赠刑部员外郎张志可子,刑部员外郎张凤翼建。

秋省指的是天子于秋季田猎而祭神,饬漕指的是管理漕运的官员。南额镌“龙章光锡”,是指皇帝所赐的荣光。

▲南面,上面还贴着新加坡跌打损伤药“黑鬼油”广告

千里棠阴坊

乾隆《潮州府志·坊表》记载:

千里棠阴坊在府治前新街,为海北道马鸣霆建。

千里棠阴坊在府治前新街,为海北道马鸣霆建。

此坊建于崇祯年间。北镌“千里棠阴”,南镌“十城桑垒”

马鸣霆是崇祯元年(1628年)的潮州知府,后升为海北道。历史上记载他是一名清官。

马鸣霆在任时曾整饬盐政,千里棠阴坊是广济桥盐商自发地为其而立的坊,是对此前“繁苛扰民”,使商民“捐瘠”的官史无声的抗议,也反映出他的为官风范,为民心所向。坊上刻:“广济桥盐商永思钦差海北道爷马鸣霆前守潮州德政。“颂语:“于乐我公,古之龚黄。关心民瘼,亦恤瘝。膏敷雨泽,蠹消霜寒。无损瘠,国有余藏。商亭公德,思之莫忘。垂之绰楔,以永庚桑。”

“棠阴”一词在《诗经·甘棠》记为:“蔽芾甘棠,勿剪勿伐,召伯所发。翻译过来,便是:梨棠枝紧叶又茂,不要修剪莫砍伐,召伯曾经住树下。这是当时人们怀念召怕德政的颂诗。后“阴”便比喻惠政或良吏的惠行。“千里棠阴”即是“棠阴”的最高级。“十城桑垒”亦是同样的道理。

牌坊后方正对着一个大门。即是当时的潮州市政府大门。后市政府迁址,这里改成人民公园,里面依旧保留着这些大树。千里棠阴坊就是立于义安路(旧时称打铜街)铺巷尾处。照片是站在义安路与昌里路交界的路口,从义安路往老市政府方向拍摄的。

来源:《旧影潮州》、潮州市民居文化展览馆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