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科技与狠活”打倒的味精,到底有多冤?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复合调味料是科技与狠活吗 被“科技与狠活”打倒的味精,到底有多冤?

被“科技与狠活”打倒的味精,到底有多冤?

2024-07-09 21:36|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原创 腾讯医典

小的时候味精几乎是家家户户的“提鲜神器”,但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味精突然变成了大家口中的“害人精”。

● “味精吃多了会致癌”;

● “味精能杀精,生不了孩子都是因为吃了太多味精”;

● “鸡精比味精更健康”。

味精真的像大家说的如此不健康吗?

如果你曾经看过味精的配料表,就会发现大多数味精成分中99%以上是谷氨酸钠。

谷氨酸钠听起来很有“科技感”,但还真是冤枉了它,其实谷氨酸钠是从天然食物中提炼出来的鲜味物质。

1908年,日本一位研究员在吃海带豆腐汤时无意间发现,除了酸甜苦咸,汤里还有一种独特的风味,最终通过水提取和结晶等方式,提取出了谷氨酸钠物质,从此揭开了鲜味的奥秘。

后来他将这种鲜味物质称为“味之素”,这也是为什么以前很多人会将味精叫做“味素”。

味精一经问世就备受好评——无需昂贵食材、不用吊煮高汤,一小勺就能让菜肴变得可口鲜美。我国作为美食大国,也紧跟潮流,并且还研究出了更加经济实惠的制作方法。

在我国,味精是以淀粉质、糖质为原料,经微生物(谷氨酸棒杆菌等)发酵。再经过提取、中和、结晶等方法制成,且谷氨酸钠含量超过99%才能算上合规味精[1]。

都是通过谷物发酵,所以,它本质上跟醋、酒都差不多,并不是所谓的各种“科技与狠活”“纯化学产物”。

1. 鸡精比味精更健康?

说个冷知识:鸡精的主要成分就是味精。

(来源:soogif)

虽然鸡精的外包装上总是有一只昂首挺胸的鸡,但实际上鸡精中40%都是谷氨酸钠,也是鲜味的主要来源。此外,鸡精作为一种复合调味品,还约含30%食盐,鸡肉/鸡骨的粉末或其浓缩抽提物、呈味核苷酸二钠及其它辅料。

所以,都是差不多提鲜的东西,就别说谁比谁更健康了,想要真正的营养鲜美,不如来一碗鸡汤更实在。

虽然味精逐渐淡出市场,但其实谷氨酸钠一直都未曾远离,鸡精、酱油、蚝油、鲍汁等各种增鲜剂往往都会添加谷氨酸钠。既然如此,多个味精又能如何呢~

2. 味精吃多了脱发?

脱发头秃的确是现代人的一大痛苦。

但这真的跟味精无关呀!

脱发中最常见的是雄激素性脱发,这主要跟雄激素跟遗传有关,吸烟、压力、某些营养素的缺乏也可能会加重“雄脱”。

此外,脱发还可能因为局部炎症/真菌感染、休止期脱发、物理拉扯(俗称扎太紧)等原因。总之,免疫系统紊乱、精神压力、应激、损伤头发的行为都可能导致脱发。但没有证据证明,味精吃多了脱发。

3. 吃味精会致癌?

有传言称,味精加热后会产生焦谷氨酸钠,这种物质有毒,吃多了会致癌!

实际上,谷氨酸钠加热的确会产生一定量的焦谷氨酸钠,但它对于人体来说是安全的,毒性低,也不会致癌,而且味精一般加热到270℃时才会开始被分解 [3]。

早在1987年联合国粮农组织和世界卫生组织食品添加剂专家联合会第19次会议就宣布:味精是安全的。

(来源:giphy)

味精既然安全,那么就可以肆无忌惮地吃了吗?自然不是,我们吃味精时要注意下面这些事:

1. 避免过量:虽然谷氨酸钠本身比较安全,但由于市面上有些味精会加入不少钠盐,所以吃多了味精就和吃多了盐一样,会增加高血压的风险[4]。

因此放了味精就要少放盐、酱油等含钠调味料,每日推荐不超过5克盐(大约是一个啤酒盖的量),菜快做好时再放调味料,能减少用量。欧盟食品安全局为谷氨酸及其盐类制定了安全摄入量,即每公斤体重 30mg,相当于 60 公斤重的成年人每天摄入上限是 1.8 g[5](大约1/3啤酒盖)。

2. 避免重复使用:如果本身烹饪的食材就是菌类、海鲜等鲜味食材,则不必再添加味精。

3. 快出锅时再放:最好在关火后、起锅前加味精。因为这个时候未经更容易溶解,又不会破坏味精的鲜味。

4. 放醋的菜、凉拌菜可以不放味精,因为味精不容易溶解。

看完这篇记得分享给家人和朋友,让更多人知道“味精不是害人精”,只要在合理摄入范围内,适当提鲜又有何不可呢?

审稿专家:马跃青

注册营养师

参考文献

[1] GB 2720-2015 味精

[2] SB/T 10371-2003《鸡精调味料》

[3]https://scjg.hangzhou.gov.cn/art/2020/11/24/art_1693492_58918232.html

[4]中国营养学会.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22版.人民卫生出版社.2022

[5] https://www.cifst.org.cn/a/news/yuwai/20170714/638.html

*腾讯医典内容团队出品

阅读原文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