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有了“新时尚”,壮锦也能美出国际范儿!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壮锦特色纹样有哪些 传统有了“新时尚”,壮锦也能美出国际范儿!

传统有了“新时尚”,壮锦也能美出国际范儿!

2024-07-09 00:00|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传统的不一定是粗糙的,融入了时尚元素,手工织就的壮锦也很精致。”

  “除非是客户追求美观专门指定用材或工艺,否则,无论壮锦形态如何变化,民族的、传统手工的部分都不能丢弃。”

  “非遗,应是老百姓可见、可参与的生活。”

  从壮家嫁妆到背包服饰,从龙州县金龙镇双蒙村板池屯到太平古城,从魅力中国城舞台回归生活,壮锦非遗传承人李素英正在用一双巧手、一颗匠心和新的理念,拉近壮锦与时尚的距离。

  

  视频来源:发现崇左

  理念的碰撞:从山村“走出去”

  起源于宋代的壮锦,与云锦、蜀锦、宋锦并称中国四大名锦,是广西民族文化瑰宝。龙州,是广西壮锦的发源地之一。

  过去,壮锦是壮家自用的被服织物,是姑娘们必不可少的嫁妆。

  “一起织壮锦呀”,是约闺中密友说悄悄话的“暗语”;“一起织壮锦吗”,是家庭主妇们拉家常的最好时光;“一起织壮锦吧”,是妈妈、奶奶、外婆们为女儿、孙女、外孙女赶制嫁妆的召集令……被称为壮锦世家“五朵金花”的壮锦传承人李素英姐妹,便是在这样的氛围中从女儿长大成了妈妈,对壮锦,由喜爱而成就为事业。

  “五朵金花”创办的壮锦世家,是崇左市第一个也是唯一的一个传统手工壮锦工作室,位于龙州县城南小区。服饰、围脖、手袋、屏风、公文包、杯垫、挂件……手工织就的壮锦物件品种之丰富,已非昔日比拟。

  “展示出来的都是我们做过、客人定制过的样品。正在织的是艺校学生毕业设计的作品。”二妹李素芳轻抚一张在机上已经织了一半的围脖向记者介绍,并排的还有六台织锦机,上面架着的都是半成品,从图案和尺寸看出,是不同的织件。展示台前立着一组4扇屏风,与展示台上和织锦机上未完成的的织件显然不是一个风格。

  红白相间、蓝白相间、黄蓝相间……色彩搭配比之传统壮锦的黑白配更为清新;长方形、四方、菱形,青蛙、翠鸟、铜鼓、祥云……形状比之传统壮锦单调的图案更丰富;织+刺绣+十字绣,工艺上比之传统的织布机织的更精致。

  现代黄地绿线宝瓶花回纹壮锦。

  在这里,壮锦呈现给我们的,不再是单一粗糙朴素的美,而是传统与时尚相互撕磨相互融合的灵动美。

  “传统的未必是粗糙的。多年来,我们一直不断努力在壮锦的花色、图案、线条、织件样式上推陈出新。”在板池,我们见到了李素英,她告诉我们,太平古城工作室正在筹建,她刚从古城回来。那里将是壮锦走出壮乡的一个重要平台。

  传统与时尚的撕磨始于2018年魅力中国城竞演带来的冲击。

  “我要把壮族服饰拿到国际T台上展示。”节目评委、中国服装行业领军人物夏华的一席话像是一股力量,给予李素英姐妹巨大的冲击。

  “我要带着壮锦走出广西、走向世界。”“走出去”这一信念,由此植入了李素英心中。

  2019年8月,李素英应邀赴泰国参加“中泰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作品交流展示会”文化活动,是中国4位受邀的非遗传承人之一。其“绿色壮乡”“传统魅力”等4件壮锦作品被泰国玛哈沙拉坎大学所收藏。

  这是对中国壮锦的认可,这也是壮锦带着民族文化色彩走向世界的第一步。

  会议活动期间,细心的李素英发现,两个不同国家的民族在织锦技艺、用材上竟颇为相似,最大的差别在于图案。

  “泰国的织锦色彩搭配更为简洁,与色彩浓艳的壮锦形成强烈的反差。”审美的反差,让李素英意识到,壮锦也可以很精美。

  高校学子们比乡村的织娘们更懂潮流,活跃的思维、专业的审美,给传统的壮锦注入了又一股清新的活力。

  央视大舞台不仅给了壮锦向国内外市场展示的机会,也拓宽了壮锦体现价值的渠道。李素英带着她的壮锦闯入了高校的学界,学子们的毕业设计多了一个文化元素选择,而李素英则多了一个展现和完善壮锦的平台。

  时尚的设计加上传统精湛的技艺,这一组合,频频斩获“八桂天宫奖”等奖项。

  时尚的审美、多元的设计、多渠道的展示舞台;过去与现代,传统与时尚,专业与民间,在龙州壮族织锦技艺非遗扶贫工坊碰撞出时尚的火花。

图为壮锦世家工作室内的壮锦娃娃。

  材质的碰撞:适应现代潮流

  在商店中,包包、围巾、衣物,菱形纹、几何纹、花瓣纹,红的、蓝的、绿的……五彩斑斓的图案,是大家认知中壮锦的标志。

  用手抚摸,织面平滑细腻,唯独少了纱线和棉线交织产生的立体触感。

  也许你看到的壮锦,是机械化生产出来的克隆壮锦。

  触感,是辨别传统壮锦最直接的办法。再细的经线和纬线,交织后也会产生凹凸的纹理。

  在壮锦世家工作室和板池屯的龙州壮锦技艺工坊,近百种壮锦产品让人眼花缭乱。唯有用手细细抚摸,才能感知不同产品之间的细微差别。

  龙州壮锦技艺工坊里的背带年份最久远,背带上的壮锦手感粗糙、厚重。经岁月的洗涤,蓝色的土布已泛白。村民李冬梅说,这是奶奶的奶奶用过的壮锦,棉花是自己种的、布是自己织的,线是自己捻的。

  传统的壮锦制作是一个复杂的过程。3月播种,6月收割浸泡,10月搅拌,待布染成,一整年已经过去。李冬梅说,传统工艺织染的布只自用,不出售。

  如今,纺纱捻线织布已是罕见。现代工业的发展,让壮锦的材质有了更多的选择。

  壮锦世家工作室内,每一台织锦机都挂着竹筐中。竹筐中是各式各色的线材,其中,以三股棉线最为多见。

  “两股棉更细腻,但织锦时易断,三股棉更为厚实耐用有质感。”李素芳笑着解释。传统织锦机的特性对线材是有挑选的。

  从那整齐排列的围巾、包包的不同触感中,可以感受到壮锦材质的升级。

  绿色底色、红色菱纹,外加黄色、紫色、粉色等亮色点缀的围巾,款式最古朴。李素芳告诉记者,这是用传统粗棉织成的,是最早把壮锦织成围巾的尝试。

  绿围巾旁边,是一条黄黑相间的围巾,用的就是李素芳最喜爱的三股棉线织法,织出来的壮锦立体、柔软且色泽鲜艳,容易出挑。

  丝光棉线更常用在时尚款式的包包中,织出来的壮锦有着丝绸般的光泽,触感是柔软丝滑的。

  也有将羊毛线用在包包上的,抚摸起来纹理触感更加细腻,看起来质感极佳,更符合大众审美。

  材质的多样化,使壮锦变得精致而年轻。

图为壮锦世家工作室内不同材质的壮锦围巾。

  与生活的碰撞:

  变化的是产品,不变的是传统

  不同线材的运用,打破了被织幅禁锢的思维。

  时尚的围巾,朴素精致的壮锦笔记本电脑包,精美的壮锦挂画,以壮锦为封面的笔记本,秀雅的壮锦摇扇,小巧的壮锦口红包、化妆镜,具有养生功能的壮锦背锤,就连水性笔的笔帽也是嵌了壮锦的……在壮锦世家工作室里,壮锦产品琳琅满目。品种丰富得连李素芳自己也说不出具体数来。

  “这全是近两年才设计做出来的新品。”李素芳说,传统手工的壮锦是奢侈品,出了板池,只能在婚庆或特定主题的咖啡店中看到壮锦的身影。壮锦被用于商业营造特殊的氛围也是近几年的事。魅力中国城竞演后,壮锦名声大噪,她们希望壮锦能够进入寻常百姓家,能够在更多的生活场景中应用,潜移默化地让人们感知非遗的魅力。

  “我要做全套的家居产品。”李素芳找到了方向。织锦机60厘米的织幅极适合围巾,产品的创新从围巾开始。渐渐地,织娘们的主意越来越多,衣领袖口用壮锦点缀,有了挂件、杯垫等小物件。最近,李素芳在筹划,把壮锦织成床单、抱枕、被套等床上用品。

  “织一套床上用品八件套要半年时间。”李素芳说,和织一套嫁妆的时间成本相当,与市场上的品牌家纺价钱差不多,获得的却是附加的非遗价值。对购买者来说,这是相当划算的消费。

  这一想法得到了身后40多名织娘的支持。

  2018年8月,李素英民间工艺品制作专业合作社在板池成立,板池屯的织锦散户纳入合作社。合作社接到的订单由织娘们共同完成。

  2019年,李素英在龙州县城创办龙州壮锦世家工作室,把学习织锦技艺的机会送到易地搬迁安置点。

  2022年5月,壮锦世家太平古城店筹建装修。

  从板池屯到太平古城,从乡村到城市,变的,是壮锦的形态和展现舞台,不变的,却是李素英对血脉根源的深厚情感。

  回到板池屯,李素英第一件事是下地干农活……这是根植在骨子里的“追根”。

  于她而言,坚守传统的织锦工艺也是“追根”的过程:“不管环境、市场需求怎样变化,民族的、传统手工的依然要坚持。”

  记者 | 农彩云 蒋欣攸

  编辑 | 冯泰莲

  校对 | 钟世佳

  二审 | 农超武

  三审 | 黄绍西

特别声明:以上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观点或立场。如有关于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于作品发表后的30日内与新浪网联系。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