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壮锦发展现状,弘扬灿烂非遗文化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壮锦文创 探究壮锦发展现状,弘扬灿烂非遗文化

探究壮锦发展现状,弘扬灿烂非遗文化

2023-06-16 18:53|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为探究在全域旅游视野下如何进一步传承壮锦文化和实现壮锦产业现代化发展,忻城壮锦调研团队来到来宾市忻城县开展实地调研工作,通过走访土司衙门、忻城县文化馆和采访兰培文工作室负责人蓝培文对广西忻城县壮锦文化及壮锦产业进行了深入的调查研究。

全域旅游强调的是对旅游资源的再认定和再开发,采用更加便捷有效,简化优化的方式来整合旅游吸引物,进而达到一种全时空联动、全过程服务、全社会参与、全要素体验,全产业融合的体系。忻城独具特色的壮锦文化作为全县打造全域旅游的重要元素,更是一种珍贵的旅游产品,正在谋求现代化发展新思路、新路径,完善旅游产业链结构,打造忻城新时代旅游名片。

团队成员来到忻城土司文化博物馆进行实地调研,了解到忻城壮锦的起源历史和制作工艺。忻城壮锦起源于汉代,先民用植物的叶子和麻线进行编制,壮锦初见雏形;唐宋时期出现了“白质方纹,佳丽厚重”的緂布,这乃是壮锦的前身,緂布的出现使得壮族织锦技艺逐渐走向成熟,蜡染、扎染等制作工艺取得重大突破且得到普遍推广;在明代壮锦成为国家贡品;到了清代,壮锦更是成为本地女子必须学会的“女红”。

了解到忻城壮锦的发展脉络后,团队成员前往忻城县文化馆,欲于此了解到壮锦具体的制作工艺。据文化馆工作人员介绍,忻城壮锦的图案主要分为几何纹、花样纹、文字纹、吉祥纹和现代创新图纹五大类,壮锦花色取自然之色,红黄蓝绿皆可入色,图纹设计与色彩搭配相互呼应,和谐共生。壮锦传统的制作工艺较为复杂,步骤多且繁琐,多采用竹笼机和排子机两种工具进行制作。此外,工作人员还表示,忻城壮锦目前正面临着传承断层的难题,目前县内能够熟知织锦技艺的仅有两名年近90岁的高龄老人,从事壮锦制作的年轻人少之又少。2022年2月11日上午,团队成员王海扬前往“蓝培文工作室”,采访工作室负责人蓝培文。蓝培文系忻城县传统工艺传承展示馆负责人、广西山歌王中王、来宾市山歌学会会长。动物医学专业出身的他毅然而然辞掉在外省的高薪工作,回到县城继承姑妈的壮锦技艺,扛起壮锦文化传承的大旗。他在传承传统技艺的同时,将壮锦文化元素运用到旅游和文创产品中。据兰培文介绍:“如今靠壮锦这门手艺维持生活还是很困难的,它的技艺复杂,过程繁琐,耗时太长,做一套机制壮锦服饰两个人要做三天才能完成,而熟练的艺人手工织锦一整天也就仅仅能织出一两尺,可见其耗费功夫之大。”

广西忻城作为壮锦的发源地,其背后的历史文化源远流长。由于受到制作工艺繁琐、政府政策、人才传承等因素的影响,壮锦发展前景不容乐观,长期处于发展“沼泽区”。

最后,结合调研情况和此前搜集的文献资料,总结忻城壮锦产业的发展现状和面临困境,在全域旅游视野下,对壮锦现代化发展道路的思考不仅在于实现对壮锦生产性保护,更在于完成壮锦产品创新性开发。调研活动虽告一段落,但对于让忻城壮锦重焕光芒的思考,忻城壮锦调研团队一直在路上。

(文/梁娟源婷 王海扬 摄/王海扬)

壮锦展示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