略论富宁壮族山歌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壮族山歌文化 略论富宁壮族山歌

略论富宁壮族山歌

2023-10-25 00:24|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二、内容丰富的富宁壮族山歌

(一)描写富宁壮族生活环境,表达壮族人民的生活情怀

富宁壮乡风景秀丽,民风淳朴,许多流传下来的经典山歌,描写了壮乡的优美风光,表达了壮族人民对生活的热爱。如流行于富宁郎恒、板仑和广西那坡县地区的《壮乡美》:

壮乡美,壮乡美,

壮乡三月是歌节。

朝阳散金发,壮乡展新颜。

山青青,水蓝蓝。

朵朵红棉花儿鲜,

欢乐的壮乡姑娘,歌唱美丽的春天。

那耶梯田,来源于网络

(二)山歌中充满质朴率真的人性美

富宁壮族心地善良朴实、热情好客,是一个非常注重亲情的民族。山歌表现出了质朴率真的人性美,闪耀着人性的光辉。如归朝百油地区的情歌:

男:别人话少妹说乖,哥哥言多是轻浮。

女:千载才与哥相逢,言多怎把情说尽。

男:地里莫让草丛生,田里长稗及时拔。

女:地里除草盼哥帮,田里长稗盼哥来。

男:别去妹有家欢笑,哥别流浪独一人。

女:妹别拿锄下田地,难配哥哥好儿郎。

男:无奈花儿随风去,千呼万唤也不回。

女:相遇不易别也难,今生有缘再相见。

(三)反映壮族青年对爱情的大胆追求,体现了壮族青年朴素率真的爱情观

从最初见面时的邀歌、探歌、盘歌,到甜歌、信歌、盟歌、思歌、别歌。每一个环节都可通过歌声来表达。壮族情歌表达出了壮族青年男女纯朴的爱情观,甚至有的表露出了男女青年大胆追求爱情的勇气。男青年在某地见到了心仪的姑娘,首先用一首山歌来探听姑娘的情况,这是追求爱情的第一步,也是很重要的一步。男:“初相会,难称呼,妹在哪个山头住?无路可识妹的屋?”如果姑娘有意就会婉转答道:“初相会,我俩歌友来称呼,妹在白云山头住,无晴(情)相见也模糊。”

(四)描写富宁壮族的生活习俗,表达对各种节日的祝福

主要包括祝婚、祝寿、迎亲、迎庚等一类的山歌。如迎亲歌,按照壮族风俗习惯,男女双方迎亲时,男方邀请几位男歌手作为伴郎去接新娘,女方也按对等人数请几位女歌手送新娘。迎亲队伍一到,立即遇到女方歌手的挑战。热闹非凡,有时可以对歌对到天亮。如归朝镇的《迎亲歌》:

娶方唱:养儿难养大,教儿难教成;大成才成力,

咱公开抢要;没有啥报恩,嫁女给空酬;

媒人过路来,酒肉才几两,抢要女空酬;

对不起亲家,待不起父母。

嫁方唱:一谢又二谢,谢爷奶帮忙;鸭鸡养成帮,

大猪养成厩,天不亮起来,酿米酒成挑,

专请人来挑,排队过路来,来到公婆家,

哪样都喊吃,养众多亲族,养全村小孩,

对不起爷奶。

(五)表现富宁壮族热情好客,以酒待客的风土人情

富宁壮族人民热情好客,家里来客,都以丰盛的酒饭款待。并一边唱着敬酒歌,一边捧着自酿的土酒敬献客人,让客人尽情地喝,尽情地唱。如归朝敬酒歌《敬亲家》:

男:山侧小溪清悠悠,如今河水同奔流;

我俩有缘结亲家,敬上一杯姻缘酒。

女:亲家相逢在今日,喜酒桌上来相见;

两家有幸结良缘,喝杯喜酒暖心田。

(六)反映富宁壮族稻作文化,记录地方农事生产生活活动

壮族是一个勤劳勇敢的民族,经过世代长期劳作,创造出了许多优秀的劳动歌曲。劳动歌曲主要有两种作用,一是协调劳动动作,鼓舞劳动热情;二是对生产经验的记录。如《下种歌》:

正月风吹紧,二月风吹急;种子该下田,肥料该下地;

到农忙时节,到除草时节;阳雀声声叫,吊竹花报急;

田里要施肥,草灰不能少;互相多帮助,弟兄不心焦;

背粪施河田,没有就去挑;水田要翻泡,牯牛声声叫;

头晚把田犁,二早去耙田;耙得细又细,一遍又一遍;

四处撒籽种,四方无人闲;人勤秧苗壮,迎风舞翩翩。

坡芽村民,图片来源于网络

三、富宁壮族山歌的艺术特色

(一)表现手法多种多样,句式多以五言为主

一是赋、比、兴的运用。壮族山歌只要先确定一个内容,就可以随意铺陈。如有年轻姑娘来壮乡时,男青年为了表达自己的爱慕之情,就先以“姑娘来我村,姑娘来我寨”为开端,一路唱下去,最后才唱到对姑娘的爱慕之情。壮族的性格特点之一,就是在表达自己思想感情时比较委婉、含蓄,所以比兴手法在壮族山歌中得以普遍运用。如富宁县剥隘镇发现的《坡芽歌书》中的第67首《马》,女方唱道:“今夜星斗亮,金与银同熔,马缰绳相扭,银钮把衣扣,我俩讲相爱,谁个来干涉?”反映了壮族姑娘大胆追求爱情的坚强信心。运用这种比兴手法,可以使内容表现得更加委婉含蓄,使被喻物清晰透彻,感情表达淋漓尽致。二是对比的巧妙运用。富宁壮族山歌中对比手法的运用比比皆是。对比,有利于充分显示事物的矛盾,突出被表现事物的本质特征,加强山歌的艺术效果和感染力。如《坡芽歌书》中的第73首《下雪》:“若得哥为夫,腊月下雪粒,坐晒台也暖,四月虽没米,饭不吃也饱,菜无盐也咸,咱成家心甜。”通过对比,表达了女子想与情人常相厮守的强烈愿望。三是夸张的运用。夸张手法的运用在富宁壮族山歌中随处可见,如“想妹想得水难咽,茶饭不思夜难眠;早晚泪水来泡饭,何时能亲小妹脸。”运用夸张的手法,表现了男青年相思之苦。

(二)歌调舒缓自然,衬词运用巧妙

富宁壮族山歌歌调以平调山歌为主,曲调流畅优美,节奏缓慢舒展,音域适中,多用徵、羽、商调式,音调的跨度并不是很大,比较便于歌手的歌唱。这与西北节奏自由,旋律奔放、开阔,扣人心弦、回肠荡气的“信天游”有着非常明显的差别。“信天游”以so、do、re为骨干音,构成三音列;so、do、re、so是主干音乐,构成四音列,各骨干音之间跨度为四度,运用四度音调的间隔及连续两次跳进跳出而形成八度间隔,在节奏等其它因素的协助下,以活泼动荡的旋律音程,把歌手无尽的寂寥、炽热的企盼、哀伤的惋叹、浓重的凄凉等复杂情绪宣泄出来。

壮族山歌在衬词的运用上很巧妙,或在句首,或在句末,一段之中多处出现衬词。衬词有过渡、铺垫的作用,便于歌手换气呼吸,有利于歌手更加充分展示内心感情。这与广南汉族山歌调有很大的区别,广南的汉族山歌调用每句的后三个字来反复,换气呼吸。有时一首歌中,每句都有反复,有时是隔两句反复一次。

归朝山歌《敬亲家》

男:(哝喽啊)山侧小溪清悠悠,

(哝喽啊)相会河水同奔流;

(哝喽啊)我俩有缘结亲家,

(哝喽罗)敬上一杯姻缘酒。(哝喽啊)

广南汉族山歌《赞美歌》

男:(哎)远看妹子身穿青,

走路摇摇似观音;(哎,似观音)

人人见了人人爱,

小妹身价值千金。(哎,值千金)

(三)语言生动形象,朴实自然,通俗易懂

山歌从出现以来,都是以口语表达为主。口语表达,想表达什么就唱什么,语言朴实自然,容易理解。如“卖老我父要,卖寿我母买;买寿来添老,要老来添老;寿老如月亮,寿多如天星。”这样的山歌,俗中见雅,意到口随,自然成章,让人听了明了清楚,无须思考。

(四)富宁壮族山歌很注重音韵的和谐与自然

富宁壮族山歌的歌词不需要押韵,但比较注意音韵的和谐。主要表现在整句中,又主要在最后一个音节。一般前句是平声,后句就是仄声,或者前句是仄声,后句是平声。用这种语感,能使歌词念起来抑扬顿挫,入耳动听。壮族山歌韵律严密,以首尾韵,尾腰韵和尾韵最具特色。其旋律与歌词相结合,能在听众中产生强烈的感染力。除了单声部民歌,还有双声部和三声部民歌。各部之间围绕着主旋律,时而平行,时面交叉,高低相衬,跌宕起伏,悦耳动听。

(五)从演唱的形式来看,具有样式多样,讲究演唱场合的特点

富宁壮族山歌有独唱、合唱、对唱。独唱一般唱历史,唱生活,有专门的歌手,传统的内容,可以一直唱下去;合唱,几个人一起咏事咏物,这种合唱,一般是三四个人,以一人为主,先发声,其他人随后跟上;对唱,主要是男女之间交流感情。但这种对唱也多用合唱形式,几个男的跟几个女的对,与汉族民歌一首唱一首答不一样,而是连唱几首,对方再答。内容上主要用于谈情、说爱、祝婚、祝寿、赞美、讽刺、猜谜等等。在传唱之时要遵守约定俗成的礼仪规范,在什么场合就唱什么歌。如情歌,在野歌圩里可以尽情地唱,而在家里,在父母面前,就不能唱。

四、富宁壮族山歌的困境与展望

壮族是一个“唱歌民族”,人们以山歌传情达意、求偶恋爱,动辄起歌。然而,在各种文化空前交流撞击的这个时代,民歌作为前工业化时代人民群众的文化创造,是最大众化、也最具本土化特征的艺术形式。随着人们生活环境、生活方式的改变,在经济和文化全球化的条件下,民歌这种古朴而且稳定性较强的艺术形式发生了许多变化,最明显的则是其在民间的渐渐消逝,不少民歌种类已经失传。虽然官方和民间都有弘扬山歌文化的强烈诉求,但令人尴尬的是,富宁壮族山歌文化和其他山歌文化一样都要面对传承出现断代的困境。

外界文化的冲击是造成富宁壮族山歌文化传承出现断代的原因之一。山歌文化是在自给自足的经济社会的产物,人们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唯一的精神生活就是唱山歌,所以壮族的歌会很多,称为“歌圩”。歌圩的日期主要在农历的三月三,又称“陇端节”,但在春节、中秋节以及婚嫁、满月、新居落成等喜庆吉日也都形成歌圩,有时甚至赶集的路上也形成临时的歌圩。但是,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在先进文明形态的冲击下,壮族人民的生活方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娱乐的形式多了,自古以来的传统逐渐土崩瓦解,“歌圩”逐渐消失,流行歌曲代替了山歌在乡村文化的娱乐位置。年轻人向往外面的世界,只留下年长者在固守着本族的山歌文化,会唱山歌的人越来越少。

坡芽歌书传承人,图片来源于网络

现代人价值观念与传统文化的矛盾是造成山歌文化传承出现断代的第二个原因。改革开放后,中国大地起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山歌赖以生存的小农经济逐渐被商品经济所取代。壮族人民为了摆脱贫困状态,青壮年人纷纷走出大山,外出打工,打工经济每年带给壮乡源源不断的经济利益,使很多乡村走上了致富之路,但是也使山歌的传承者更加远离山歌的土壤,对山歌从熟悉走向陌生。

山歌自身的局限性是造成富宁山歌文化传承出现断代的另一原因。壮族山歌具有民族性,它用壮语唱出,而对于不懂壮语的人来说,根本听不懂歌词的内容,甚至连壮族本民族的年轻人都听不懂歌词的意思,这就使得壮族山歌传播渠道越来越窄。再则,壮族山歌中的一些歌调,冗长而且变化不多,甚至有的歌调是说唱的形式,这显然与现代人快节奏的生活方式格格不入。

富宁壮族山歌所面临的困境是一种必然。从来经久不衰的文化都是经得起历史的考验的。富宁壮族山歌要走出困境,首先,必须坚持走创新之路。地方文化部门不但要对山歌进行详尽的采集,而且还要投入更大的人力和物力,对山歌进行再创造,适当融入现代流行因素,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手段进行宣传。其次,要培养优秀的歌手。歌手在山歌文化的传承方面有着十分关键的作用,很多优秀的山歌就是由优秀的歌手传承下来的。再次,多搭建展现壮族山歌的舞台。要多举行一些与山歌文化有关的活动,为壮族山歌营造良好的氛围,使壮族山歌成为地方的一种风潮。

值得庆贺的是剥隘镇坡芽歌书的发现,翻开了富宁壮族山歌文化研究新的一页。2006年2月,中共富宁县委、县政府在进行壮族文化资源普查时,在剥隘镇甲村村委会坡芽村发现当地村民用图形符号记录的81首壮族情歌的歌书。“每一幅图案,代表一首固定的山歌。这块布上的图案记载的是81首壮族情歌,只要见到这个图形,即可颂读整首山歌。”③该歌书由81个图画文字构成,图案有星辰、花草、树木、房屋、农具等,每一个图形代表一首山歌,其笔法简洁形象,是文字发展过程中特殊的化石,具有较高的研究、保护和开发价值。中国语言学专家周有光将《坡芽歌书》定位为“文字之芽”,清华大学教授赵丽明则认为《坡芽歌书》“不仅有诗经的韵味,有汉乐府的手法,还有梁祝的凄美”。2011年6月,坡芽歌书入选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坡芽歌书队在国外获奖,图片来源于文山新闻网

保留、发展自己的文化,不能仅靠外界的推动引导,而要靠这种文化本身的觉醒,从内在的需求来自觉推动创新,为原生态文化寻找一种适应时代要求的承载形式。其实,需要改变的是山歌的形式,而山歌传承文化、予人愉悦的灵魂仍旧不变。“未来,山歌文化的世界性由人类世世代代的山歌文化交流汇聚而成,其形成基础是世界各民族的歌曲共享性,与不同的 山歌文化的民族性相辅相成。对于山歌文化而言,越是民族的就越是世界的,越具有民族性就越具有世界性。”④

注释:

①转李雄飞著:《文化视野下的山歌认同与差异》,31页,引自黄淑批、龚佩华编《文化人类学理论方法研究》60页,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1998年。

②转李雄飞著,《文化视野下的山歌认同与差异》,30页,引自马文惠,《西北高原的文艺奇葩——花儿探索与赏析》12页,2000年。

③富宁县壮学发展研究会编印的《坡芽歌书》,2006年。

④李雄飞,《文化视野下的山歌认同与差异》,255页,民族出版社,2005年。

参考资料:

1、戴光禄、何正廷编著,《壮族文化概览》,云南美术出版社,2006年。

2、黄懿陆,《富宁县坡芽村发现762行无字歌书》,云南政协网,2006年。

3、李雄飞,《文化视野下的山歌认同与差异》,民族出版社,2005年。

4、吕正元、农贤生编,《富宁县民族志》,云南民族出版社1998年。

5、刘冰山,《壮民族优美的诗歌篇章, 活态的文化传承方式》,富宁百越网,2007年。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