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心士气从何而来?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士气打一个字 军心士气从何而来?

军心士气从何而来?

2024-07-09 14:34|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朔风如刀,千余官兵顶着寒流挺进深山砥意志;滴水成冰,数百装备穿山越岭展雄姿……1月8日,重庆某预师围绕严寒条件下机动行军、野战生存、后装保障等课题展开野营冬训。

“都护铁衣冷难着”“半夜军行戈相拨”……该师坚持官兵在哪里思想政治工作就做到哪里,官兵在干什么思想政治工作就做到什么环节,职能意识、使命意识、战斗意志、战斗热情得到有效激发;战鼓催征,霜雪砺剑,巴山蜀水呈现出一幅火热的练兵图。

预备役部队兵员成分复杂,遂行多样化军事任务思想难统一。如何有效凝聚军心士气?他们紧紧牵住“牛鼻子”――

“战斗堡垒”特别能战斗

“野营训练到哪里,‘战斗堡垒’就开设到哪里,作用就发挥到哪里。”1月8日下午的野营经历,让重庆某预师某团官兵对一连指导员彭兴林的这句话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

1月8日傍晚,天色昏暗,气温陡然骤降,潮湿的山道结上了一层寒冰,原本难行的山路真难于上青天。笔者跟随一连官兵艰难前行,心里盘算着:天寒地冻,夜里怎么过。

到达宿营地,下达宿营命令后,眼前的困难让早已疲惫不堪的一连官兵心头一阵拔凉――宿营地杂草丛生、乱石布阵,搭建帐篷有困难;供水点距离宿营地2公里,许多同志脚底磨出了血泡……

“副书记周文君负责宿营选址、帐篷搭建,宣传委员吴浩了解官兵思想情况、及时搞好宣传鼓动,我和保卫委员刘涛负责联系供水点和伤病员救治;全体党员要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带头完成任务……”风雪垭口,松涛阵阵,一连党支部顶着寒风召开支委扩大会,支部书记彭兴林的发言犹如一记重锤,让饥肠辘辘的“一班人”顿时来了精神。

周文君经过现地勘察,决定在一低洼避风处安营扎寨。他第一个抡起锹镐、挥起镰刀,官兵们随即加入“战斗”,不到1小时全连住进温暖的“小家”;全体党员端着脸盆将2公里外的饮用水送到炊事班,保障饮食用水。当晚就餐,官兵们说,这样的晚餐分外香。

第一次参加冬季野营训练的战士刘劲对修理营配置连党支部的“战斗堡垒”有着自己的看法。夜深人静,环鼎山深处指挥帐篷灯火通明。支部书记刘博起床解小手,途经此处,发下帐篷里还在开分析官兵思想形势的支委会。当他返回帐篷躺下不久,支部书记、指导员刘博又裹着大衣来到帐篷里为每个人掖起被子来。

“能不能发挥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最重要的是看支部“一班人”是不是一个声音说话,工作上能不能形成合力。”师政委周云一语中的:预备役部队兵员成份复杂,遂行多样化军事任务思想本身就很难统一;冬训时节工训矛盾异常突出,官兵容易产生临时思想和应付情绪;如何有效破解这些难题,很是考验各级党委支部的工作能力。他说,深入学习贯彻全军政治工作会议精神让他们找到了“金钥匙”――借鉴上甘岭战役中“坑道党支部”凝聚兵心士气的做法,充分发挥临时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

1月9日天刚亮,部队就出了发。望着官兵前行的背影,笔者相信,在接下来的15公里全副武装奔袭和对抗演练中各分队一定会取得好成绩。

预备役部队训练不经常,遂行多样化军事任务体能难支撑。如何有效保持战斗意志?他们牢牢抓住“命根子”――

“看家本领”真正能看家

“行军放歌曲,吃饭也在放;一路上,宣传车的喇叭凑在耳边响,简直就像流动版的音乐课,太生活化了,意义不大!”

“行军本来就很累,走慢了点,还会受到营连长的批评,心里那个滋味真难受!”

……

调查问卷是为了更好的掌握官兵思想反应,然而,1月4日的这次问卷,把以往战时宣传鼓动不实、不细、不活等问题暴露在了全师官兵的面前。

在与笔者交谈中,该师政治部宣保科长李文华讲起这样一个故事。去年野营拉练,6名战士在背囊上别上了“能打仗、打胜仗”的标语,原希望能够在行军中给官兵鼓舞一下士气,岂料在随后的对抗演练中,红色的大字反而成为了“敌人”的活靶子。整个拉练,6名战士一直低头不语。

“战时宣传鼓动工作不能追求热热闹闹图形式,要根据任务和情况随机应变、灵活运用,这样才能更好地发挥它的战斗作用。”拉练途中,政治部主任何德顺手把手地为基层政治干部搞帮带。

为把此次冬训中的战时鼓动工作做足,不让一个人思想抛锚,此次野营拉练前,师里专门组织基层政治干部集训,采取现场观摩、经验交流、难题会诊等形式,研讨战时宣传鼓动新模式,汇编出一套《战时宣传鼓动工作小手册》,让政工干部拿来就能用、照着就能做。

踏访整个冬训,一幕场景始终在笔者脑海里挥之不去:1月8日,部队组织长途拉练。途中休息,官兵因疲惫情绪低落,某团三营教导员李步彬原本打算让文艺小分队打个快板提振一下部队士气,可文艺骨干一个个演不动的样子,让他打消了这个念头。看到战士们一个个脱鞋晾脚,李步彬心生一计:“小休息,比比谁脚板上的水泡多”。

话音刚落,他便把前方尖兵班的战士叫过来,一字排开,等他们脱下鞋,露出一串串水泡,原本还有些怨气的官兵顿时鸦雀无声。

在随后的行军对抗中,战士们跟一个个小老虎似的,你追我赶奋勇争先。有几个战士腿都瘸了,但却始终不肯上收容车,全部坚持到了终点。此情此景让笔者心念一闪:这样的看家本领看似过时,但效果不正佳吗?

预备役部队政治教育涉及对象广,教育效果难保证。如何找准途径科学施教?他们默默探出“新路子”――

“融合集成”实现大融合

粉笔头、喇叭和快报,历来被视为战时政治工作的“三件宝”。然而笔者在此次野营拉练中却发现一个新现象:三件“传家宝”没有了踪迹。对此,心中不免产生问号:教育如何开展?

1月9日6时许,笔者跟随某团二营出了发。脚碾着泥土,风灌着衣领口,感觉一个字“冷”。

“各梯队注意,受大雾气候影响,部队小休息。” 直到两小时后到达四面山脚,笔者趁部队途中休息来到了三连。

“快来看,短信!”官兵们三五一群围坐在一起不时议论起来。笔者凑到战士谭松身旁,一条清晰的字迹跃入眼球:寒冬训练多艰辛,敢当传人不畏难,双脚踏破千里路,练得一身好本领……

“官兵分散范围广、集中教育落实难,必须利用信息网络载体破解难题。”深入冬训一线检查指导的该师政治部主任何德顺欣喜地告诉笔者:我们主动与有关公司协调,开设手机信息群发平台,将预编官兵手机号码确定为信息传送对象。把政治教育要点编成易学易懂、简明扼要的手机短信,所传递的每一句话、每一则短信,无不激励着全体官兵的战斗意志。

夜幕降临,连绵不绝的四面山笼罩在寂静的夜色中。宿营地上架起了投影仪,正在播放的《冬训之影》节目里,官兵急行军、对抗演练的镜头出现在了大屏幕上。放映员唐晋文向笔者透露,师里近年先后投入数万元,改装配备了便携式政治工作野战器材箱,里面有迷你影院、笔记本电脑、DV摄像机、便携式音响、投影仪等9多种软硬件设施器材,被大家称为“教育盒子”。

坐在台下的营长刘松灵高兴地说:“师里打造出的政治工作新平台,为政治工作创新发展插上腾飞的翅膀,犹如一剂‘催化剂’,大大激发了官兵的训练热情,促进了各项工作的有效落实。”

望着台下官兵那一张张乐呵呵的脸,笔者顿悟:预备役部队地处军地结合部,虽然比野战部队那样集中施教难度大,但融合集成军地资源开展教育的资源却很丰富,只要肯探索,就一定能走出一条政治教育的新路。(张博 方宗超)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