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平石刻,墨玉石的焕彩永生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墨玉墨文 富平石刻,墨玉石的焕彩永生

富平石刻,墨玉石的焕彩永生

2023-07-31 10:18|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富平墨玉石产于富平北部的乔山山脉,经琢磨抛光后色黑如墨,纹理细致,质坚而韧。图源/图虫创意

得天独厚的山水自然条件,成就了奇特的墨玉石。人们甚至把墨玉石与钻石、宝石、彩石一起,美其名曰“贵美石”。当地一直流传着关于墨玉石起源的传说:传说一位披着黑纱的仙女被富平北山一带风光所迷恋,白天景中游,夜宿凤凰山。奇妙的是,经她接触过的石头,都变成了罕见的墨玉石。凤凰山下有位财主听说之后,想把仙女抢回家,为他“点石成玉”。一天夜里,仙女刚回到栖息的山洞,解下披纱,发现财主守候于此,慌忙逃跑。财主紧追未果,忽然想起仙女还留有黑色披纱,返回追寻时发现黑纱早已不见踪影,化为黑石,并且把整个凤凰山石头一染而尽,统统变作墨玉。

传说终归是传说,寄托了人们美好的情愫;墨玉石是富平一宝,更无可争议。有诗为证。清朝初年翰林大学士李因笃是富平薛镇韩村人,他在《唐陵墨玉》一诗序言中提到:“唐陵下有洞产石,名墨玉。取镌碑牌,甲于天下。”并且在《邑里绝句》诗中写道:“巨碛崔嵬百万层,唐家中叶起诸陵。青岭墨玉旋随辟,篆籀光芒到处征。”这句诗是目前为止,描述富平墨玉石最经典的诗句。

▲富平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成为墨玉石的产地。图源/网络

备受关注的墨玉石,历史上曾遭大量开采,富平一度出现很多石窝子或石坑,这些都是挖采墨玉石留下的。近几十年来,随着封山政策的实施,加强对墨玉石的保护,石窝子现象大大减少。

千年石刻让墨玉石“有文化”

从李因笃的诗句中不难看出,富平墨玉石的主要用途是制作碑碣石刻和各类石雕。富平墨玉石之所以有如此“礼遇”,与“天时地利人和”密不可分。

古代人喜欢在石碑上雕刻,不外乎三种用途:其一为了保存重要文字资料;其二为了镌刻文人骚客的名诗题词或精品绘画,展示书法魅力;其三是帝王将相建造宫殿和墓葬时,需要大量的石材刻碑雕像。富平良好的墨玉石材,加上极佳的地理位置,使得墨玉石备受碑文雕刻的青睐。

在地理位置上,富平虽然在行政区划上归属于陕西渭南市,但紧邻古都西安,与西安阎良区直接接壤。富平与西安同处于关中平原地区,中间并无险恶大山或汹涌河流阻隔,直线距离不过七八十公里,现代车行时间不过一小时左右,即便放在交通不甚发达的古代,亦不算遥远。

▲富平距离西安很近,车程不到一小时。图源/网络

历史上,西安从秦汉时期开始就是中国的古都,加上唐朝盛世将西安在全国的地位推向顶峰。帝王将相指点江山,文人骚客激昂文字,无论是文书经典还是书法艺术,西安都是全国的重中之重。刻立碑文,典藏名迹,俨然成为一种风气。处于京畿之地的富平,“玉石良材+近水楼台”两大因素,自然就是首选。

帝王碑碣

《史记》当中就有记载,公元前212年,秦始皇强征十万囚徒修阿房宫和骊山陵,大量开采了富平石材。秦汉之后,帝王厚葬之风盛行,富平处于西安东北角,北面有山脉,南部是平原,距离西安又不远,很自然地成为众多帝王最后的栖身之所。

▲富平境内众多唐代陵墓石刻中,最出名的就是曾经绵延十公里的定陵石刻。图源/网络

富平的多个镇,就有众多古代君王的陵墓,有盛唐时期的五大皇帝陵墓(唐中宗定陵、唐代宗元陵、唐顺宗丰陵、唐文宗章陵、唐懿宗简陵),南部有西魏文帝永陵、北魏孝文帝长陵、汉太上皇陵,北部有北周文帝成陵、秦大将王翦父子墓——民间甚至流传着“十里一冢”的说法。唐中宗李显的定陵就在富平宫里镇北侧凤凰山之上,绵延10公里的定陵石刻曾闻名于世,除了碑碣、墓志之外,还有朱雀、华表等装饰性标志,以及石人石马,好不热闹。可惜由于种种原因未能保全,只留有部分残余。

根据统计,唐十八陵及其陪葬墓前的石碑石雕,绝大多数是用富平墨玉石所制作。富平范围之外,咸阳三原的唐高祖献陵、礼泉的太宗昭陵等诸多帝王,以及众多太子公主墓,乃至国之重士的陵墓中,都有来自富平宫里镇的石刻文物。除唐代陵墓外,在汉太上皇陵、汉茂陵、霍去病墓等文物古迹中,同样能见到出自于富平宫里镇的石刻。

富平墨玉石早已成为帝王贵族陵墓前碑碣石刻的首选。

▲唐中宗元陵是富平境内五大皇帝陵墓之一,现存部分残缺的人物石刻。图源/网络

碑林文化

墨玉石为帝王陵墓而用,未免听起来沉重。最能让墨玉石“有文化”的,当属碑林。西安碑林博物馆是国内最为知名的碑林圣地,始建于北宋元祐二年(公元1087年)。最初目的是为了保护“石经”,即唐玄宗李隆基作序和加注释书写的《石台孝经》。唐朝灭亡时,石经及众多重要的石碑从长安城国子监内流落到荒郊野外。为了保护这些历史瑰宝,一并集成到一处,清代开始以“碑林”统称。

▲西安碑林博物馆典藏有众多富平墨玉石雕刻的碑文。图源/图虫创意

碑林是石刻文字的重要标志,唐代更是碑林石刻的鼎盛时期。根据统计,西安碑林博物馆里其中所收藏的碑碣,80%为富平墨玉石所立的碑。历代名碑中,秦朝李斯的《峄山刻石》、武则天的乾陵《无字碑》,还有东汉的《曹全碑》,以及书法家欧阳询的《皇甫诞碑》、柳公权《玄秘塔》等等,都是用富平墨玉石加以刻制的。据说“扬州八怪”中最出名的郑板桥,写出了名句“难得糊涂”后,民间中也有人托人托关系,找到富平刻字高手,让这句话在碑上流芳永驻。

民间雕刻

到了明清时代,大量石刻艺术逐渐转向民用化。这个时候,富平石刻艺术已经从刻文刻字逐渐转向全面雕刻艺术,雕刻种类延展到各式生产工具(碾子、碌碡等)和生活用具(门墩、门像等),并且越来越繁荣。

有钱的人家,学着帝王将相的样子,照葫芦画瓢,给自家院落增添石屏风、石碑楼、石香炉,还有休闲用的石桌、石凳、石枕等等,甚至连拴马的马桩都搞起了艺术化的雕刻样式。

▲西安碑林博物馆的拴马桩石刻。图源/图虫创意

很多雕刻看似很普遍,但内涵蕴意深厚:比如门牌为君,需要使用最好的石料,不能有所怠慢;又比如,石狮子可不是每家都能放的,只有大户人家才放石狮子;再比如,谁家门前的拴马桩多,就意味着谁家的势腰(表示朝廷有人)就强;此外,浮雕手法上要能够突出君臣、主次、远近等各种人物关系——看似简单的石刻,其实暗含着各种人文“暗号”,这也是古代社会文化的缩影。

万福文化

碑文是历史的,又是现代的。为了发掘当代书法艺术文化,四五年前,富平老庙镇万斛山出现了占地1万亩的万福碑林,以“福”字为主题,汇聚了中国当代书法家们的墨宝。100多块带着各式书法“福”字的石碑、石鼓还有奇石,林林总总,很有观赏性。

▲富平万福碑林是现代碑林的代表。图源/网络

至今,万福碑林还在吸纳多方“福”碑,计划用5至8年时间完成1万至3万块书法石刻碑、10公里长摩崖石刻。最近几年,每到春节,大家都会拿着手机来“扫福字”、集五福,吉祥如意。如果置身在到处有“福”的万福碑林里,着实有很大乐趣。

能工巧匠让墨玉石生辉

有墨玉石作好料,有古老文化为积淀,但要形成一块流传千古的文化丰碑,并非那么简单。

中国的书法文化源远流长,以毛笔为代表的硬笔书法,讲究“骨法用笔”,气韵生动,形意合一,有着笔墨交融的线条流畅之美。但如此有灵韵的书法艺术感,如果拓到石碑上,成为碑文,因为介质的不同,很可能会产生偏差,无法表达出传统中国书法的气韵之美。所以,要把书法大师的笔迹准确、鲜明、灵动地呈现在碑碣上,需要能工巧匠的巧手妙艺。

▲要想在墨玉石上刻出书法大师的笔风,全靠石匠艺人的亲手技艺。图源/陕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网

在碑碣上刻出与书法大师原字体活灵活现的效果,必须要拿捏到位。按照当地行家的总结,石刻工艺一共有十一道工序,选青(选石料)、錾磨、敷墨、上蜡等过程,每一道工序的要求都非常精细。有经验的刻字大师需要有很高的悟性,提前做好各种工艺准备,刻字前要细心揣摩书法大师们的“笔韵”;刻字过程中,刀法刚健,有轻有重,不能拖泥带水;并且,还需要“心定”。据说清朝道光年间富平宫里镇南岭村南堡人、“刻字状元”刘生荣,曾经说过一句话,“刻字也和写字一样,只有心神定下来了,精神来了,才能刻出好字。”他复制的欧阳询书写的《虞恭公墓志》,被陕西省历史博物馆收藏,经专家鉴定,可与原碑媲美,原碑字迹早已模糊不清。刘生荣还刻有岳飞书诸葛亮前后《出师表》。

▲历史上,富平曾出现过石刻艺术的“五虎上‘匠’”,精美的刻字和雕塑,全靠一双灵巧的手实现。图源/网络

历史上,富平众多刻字大师不胜枚举。被誉为富平石刻行当“五虎上将(匠)”之首的赵致祺,石匠世家出身,熟练掌握书法大师钟繇、二王(王羲之、王献之)、颜真卿、欧阳询、柳公权、赵孟頫等人的作品;公开史料记载,有的工匠被书法大师指定为“专用刻师”,唐代大书法家柳公权非常信任富平石刻高手邵建和、邵建初两人,交付他们镌刻自己所书写的碑碣;此外,富平历史上的刻字艺人中,为颜真卿刻字的是史华,为诸遂良刻字的是万韶文,到了明代为孙丕扬刻字的则是李信。

至于雕刻艺术,富平石刻的艺人们,最擅长的是线雕、浮雕和圆雕。三种工艺方式都有各自严格的工艺要求,同样需要对所雕刻的人物和造型有深刻理解。20世纪初期,富平南陵村赵堡人赵维新就很擅长刻画人物。

历经上千年的发展,富平凤凰山南麓涌现出众多石刻世家。根据官方统计,富平的石刻作坊、企业达到460多家,8000多人从事石刻行业。2014年,富平宫里镇石刻艺术被列入陕西省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富平宫里镇石刻历史悠久,宫里镇附近的桥北、三凤、凤西等10多个村子里,世代相传着石刻工艺。图源/网络

不过,现代社会快速发展,尤其是现代机械化工艺大量出现,逐渐淘汰传统石刻工具。传统手工操作转向机械化、粗糙制作转向精细化、零散经营转向规模化,这些新变化不断冲击传统石刻艺术。很多年轻人并没有继承老一辈的石刻手艺,年轻石刻艺人逐步缩减,这让很多老石刻艺术家有所担忧。

墨玉石和石刻技艺如何在新的时代背景下重新焕发光彩,是需要努力破解的难题。

参考资料

•《富平石刻艺人:石头书写者们的脆弱与坚固》,宋彦成,21世纪经济报道,2017-03-22

•《富平石刻:有1500多年历史 传承全靠眼看心记手勤》,华商网-华商报,2016-05-04

•富平县人民政府网站,http://www.fuping.gov.cn/

• 陕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网,http://www.sxfycc.com/

•《富平石刻——石头上的永久风景》,渭南日报,渭南宣传网,http://www.wnxc.gov.cn/impression/show_1159.html

•《话说渭南·富平墨玉与石刻艺术》,渭南新闻网,http://www.wnnews.cn/p/60888.html•《陕西富平墨玉与传说》,炎黄风俗网,http://www.fengsuwang.com/

参考资料

•《富平石刻艺人:石头书写者们的脆弱与坚固》,宋彦成,21世纪经济报道,2017-03-22

•《富平石刻:有1500多年历史 传承全靠眼看心记手勤》,华商网-华商报,2016-05-04

•富平县人民政府网站,http://www.fuping.gov.cn/

• 陕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网,http://www.sxfycc.com/

•《富平石刻——石头上的永久风景》,渭南日报,渭南宣传网,http://www.wnxc.gov.cn/impression/show_1159.html

•《话说渭南·富平墨玉与石刻艺术》,渭南新闻网,http://www.wnnews.cn/p/60888.html•《陕西富平墨玉与传说》,炎黄风俗网,http://www.fengsuwang.com/

撰文/黄启兵 图片来源/图虫创意 网络 等

编辑/杨亚林 图编/周红蕾 审发/吕维彬

版权声明:本文图文版权归“国家全景地理”及《中国国家地理》中文繁体版所有,如需转载,请与“国家全景地理”联系。

收藏

举报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