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墓园建设与我国的传统墓葬文化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墓地的墓咋写 现代墓园建设与我国的传统墓葬文化

现代墓园建设与我国的传统墓葬文化

2024-07-11 22:11|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一般来说,人死后用一口棺材殓身或者直接埋入土中,这属于墓葬或土葬。但很多少数民族有一些奇特的丧葬形式。比如说“巴人悬棺”属于洞穴葬。藏族人死后,依死者经济和社会地位不同,采用天葬、水葬、火葬、土葬或塔葬的形式。普通人都采用天葬,塔葬只对高僧,是将大师们的法体经过防腐处理放入塔内或将骨灰及舍利子装入塔内。灵塔用金银及各种宝石装饰,极尽华美。火葬主要是对一些有地位及成就的僧人。天葬是藏族的古老风俗,人死了以后,邀请自然界的鸟类(主要是鹰鹫)来啄食尸体。藏族人民认为灵魂不灭,肉体只是躯壳,与其让肉体自然消亡,不如布施给另外一种生命,从而使灵魂得以解脱。从某一种意义上讲,在对待生与死的问题上,藏人显得从容,豁达,合乎自然。死了让鸟叼去,让鱼吃去。就像一棵大树倒下了,腐烂成泥,又去养育滋润别的花草和树木,何尝不是生命的继续和延伸。

2.2 传统土葬的形制特点

土葬形制依字面的分类则计有墓、坟、封、冢及丘不同的称谓。“墓”是指堀圹埋葬棺柩,积土与地平,不封不树者;“坟”是指封土且树碑,坟的本义是高高的土堆,堆积土高起之墓;“封”的意义与坟同,然制度等级不同于坟;“冢”乃大坟者,也是高高的土堆;“丘”乃大冢者。王公为丘,诸侯为坟,庶人为墓。然而演变至今,坟、墓为人们所惯用,2 字已经没有区分了,坟墓成为对于埋葬之处的总称。死后墓葬能够称之为“林”的只有圣人。我国有2 位名人的墓葬称为“林”,一位是武圣关羽,在民间,黎民百姓都是把关羽作为神圣帝君来敬仰崇拜的。位于洛阳市城南的“关林”,既有历代帝王追封,又是关羽首级埋葬之地,因而规模宏伟,形势壮观,殿宇堂皇,隆塚丰碑,是我国唯一的“冢、庙、林”三祀合一的古代经典建筑群。另一位是文圣孔子,其葬地是曲阜的“孔林”。“孔林”是孔子及其家族的专用墓地,也是目前世界上延时最久、面积最大的氏族墓地。

3 传统墓葬景观的现代意义及发展

随着历史的变迁、社会的发展,墓地已由处理骨灰或遗体的主要功能演变为多功能的纪念景观集合体。充分认清墓地的功能意义对于传统墓地人文自然景观的保护开发及现代墓地园林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3.1 墓葬景观的现代意义

丧葬习俗是一个民族、一个地方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从另一个角度体现了一个民族的文化修养和道德水平。墓地作为一种传统的纪念性景观,凝聚着古老的文化和信仰并能反映出时代的特色,成为人们最为崇敬和关注的场所。就绝大多数人而言,不管是英雄人物,还是普通百姓,一生都或多或少地为社会留下了精神、物质财富。墓地是他们人生的归宿,也是他们的纪念形式。每一个地方都有值得纪念、缅怀的名人和普通人,精心设计其墓地景观,体现他们的贡献和价值,适当地加以宣传和策划,不但可以起到纪念的作用,而且可以激励后人更加珍惜生命,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念,增强使命感和为后代留下财富的荣誉感、责任感。在城市中,一些知名人士、革命烈士安葬的墓地是城市重要的文化自然景观。在这些地方,人们往往怀着崇敬的心情缅怀逝者、教育后人。俄罗斯的新圣母公墓,以其雕塑艺术而闻名于世。除了栩栩如生的墓主塑像,让人感觉只有艺术的存在而毫无恐怖之感,令人觉得死去只是躯体的消亡,而精神却随墓园雕塑长存于世;罗马尼亚拥有一个世界独一无二的“快乐公墓”,每块墓碑上都刻有死者生前一段有趣的故事或其最喜爱的最幽默的一句话,其中不乏精彩之作,读之令人叫绝。对死亡都能一笑置之,足见罗马尼亚人的乐观开朗。也正是如此有特色的民族文化,吸引了众多慕名而至的游人。

3.2 传统墓地园林化发展

墓地是人文景观,墓地园林化是我国墓地建设必由之路。在欧美,墓地是园林的一个类型,著名的墓地是旅游胜地。王蒙说过:“也许你想不到,在我们的1996 年欧洲之旅中,一种温馨的经验,乃是徜徉在一些墓地里。”随着时光的流逝,墓地早已失去了其最初的功能,像法国的拉雪兹神父墓园、美国阿灵顿墓园等,其一草一木、一亭一碑无不体现着设计者的独具匠心和审美情趣,都以优美的自然环境、独特的艺术风格成为著名的旅游景点。墓地建设成为现代园林需体现以下3 个方面:

1)墓地由单一性向多功能转变。墓地最原始的功能仅仅是作为存放死者遗骨或收存骨灰的地方,当然也是供亲人凭吊以寄哀思的功能性场所。然而,土地需要节约,资源需要整合,环境需要改善,社会习俗需要更加健康文明,种种需求的产生促使现代墓地的产生。现代墓地应集殡仪馆建筑、各类墓地、纪念性建筑于一体,既是墓地,又是公园,可承担凭吊、观赏、游憩、社会交往等各类活动。

2)墓地从人文意向转变为人文景观。由于时代的禁忌以及人们对生命特定部分死亡现象的无奈,人类总是把墓地与阴森压抑的人文意向相联系。现代墓地的环境建设应按照生态、景观、纪念活动的要求,最大限度地满足人们对绿地的需求,来解除墓地人文意向带来的不适感。在形式上应与原有的自然景观及人文景观的秩序性相一致,内部的绿地与外部的景观有机地联系起来,形成园林景观的互借,并保持与自然群落的连续性,保证墓葬绿地系统的开发,保障资源共享和社会公平。植物、纪念性建筑、雕塑小品等在景观塑造中力求体现一种祥和、宁静、宽松的人文景观气氛,使人们的心灵得到净化、身心得到放松,让生者不再悲伤、死者得以安息,实现人与自然的共生、共乐。

3)墓地是一块特殊用地,人人避而远之,城市规划师们费尽心思无法安置的一块“飞地”[6]。建设部于1990 年后制定并颁布的《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的国家标准中,把殡葬用地划分到市政公用设施用地(U)类别中,包括殡仪馆、火葬场、骨灰存放处和墓地等设施用地。日本则把墓园归为城市公园类别中的特殊公园,属于城市绿地的组成部分。应该汲取发达国家的经验,将环境优美的现代墓地纳入城市绿地系统。

当然,墓地的园林功能能否真正发挥出来,关键在于经营者能否高屋建瓴,站在历史的高度,加强社会取向性研究,用以人为本的思想,把它作为现代城乡的组成部分来管理、建设,把其作为生命的另一种形式来对待,从而使墓地这一最古老的纪念性景观有了生态效果和情感功能与艺术性,才能体现出现代墓地历史与现实价值。

由于中国传统墓葬包容了皇权、等级、亲情、为了后代繁昌、凝聚民族情感诸种复杂因素,呈现出它的多元特征,客观地反映了中国社会历史的方方面面。为此,中国传统墓葬是中国古代社会生活及文化在人类历史长河中的倒影。面对现代文明的“三重疏离”,墓地似乎更能体现与自然、社会甚至信仰间的桥梁作用。认清墓地的价值与功能,将有助于指导传统墓地人文自然景观的保护开发及现代墓地景观建设。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惠安墓碑石材生产批发厂家 http://www.mubei360.com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