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阆中县的这座祠堂,如何展示张飞的神勇与功绩?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墓冢怎么写 四川阆中县的这座祠堂,如何展示张飞的神勇与功绩?

四川阆中县的这座祠堂,如何展示张飞的神勇与功绩?

2024-07-11 20:23|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敌万楼

历朝历代,张飞庙虽遭兵火毁坏,但累毁累建,"土宇几更,墓田如故"。明代典膳黎重甚至还在张飞墓冢四周筑起了高高的围墙。现在的桓侯祠为明清时重建的多重四合院式古建筑群,由山门、敌万楼、左右牌坊、东西厢房、大殿、后殿、墓亭、墓冢组成。

汉桓侯祠主体建筑均沿中轴线布局。大门为明代建筑,大门正中檐下悬挂著名书法家赵朴初补书的"汉桓侯祠"大匾,内塑张飞战马,左右两边分立北宋文学家曾巩《桓侯庙记》和清总督常明的《汉张桓侯祠》石碑,门前一对威武的石狮,肃穆庄严。

跨进大门,立于眼前的是明代所建的敌万楼。

这一宫殿式建筑,第一印象使人觉得厚重,屋顶为重檐歇山式,像一定又厚又重的帽子,显得庄严还有几分压抑。檐下都挂着硕大的匾额,第一层檐下的匾额上书写着"灵庥舄奕"四字。

庥:音xiū,有保护、庇护、保佑、佑护、保卫、卫护和美好、完善的意思。灵庥,就是神灵庇护之意;舄:音xì,是古时最尊贵的、多为帝王大臣穿的一种重木底鞋,后泛指鞋。奕,音yì ,通常解释为盛大的样子。"舄奕"两字连在一起使用,非常少见,意思是蝉联不绝、光耀流行。

总的来说,"灵庥舄奕"就是"神灵佑护,光耀不绝"的意思。

桓侯祠内的建筑皆建造精美

第二层檐下的匾额上书写着"万夫莫敌""虎臣良牧",正映照了《三国志》中对张飞"称万人之敌,为世虎臣"的评价。

由此可见,敌万楼是为纪念张飞有力敌万夫之勇而建。

穿过敌万楼后三十多米的小广场,面阔五间的大殿矗立在两米高的石砌台基之上,气势雄伟。据说这座大殿始建于蜀汉,清道光22年重建,是祭拜张飞的主要殿堂。

中间五级踏道直上大殿,踏道两侧和明阶前的石栏,雕刻着形态各异的石狮、花卉、走兽图案,装饰古朴典雅。殿内正中塑有二米多高的张飞文像,这是清嘉庆年间追封张飞为"桓侯大帝"的冠冕座像。

张飞头戴冕旒,手捧玉笏,端坐于神龛之内,竖眉瞠目,不怒而威。左右两壁上是后人摹写的岳飞草书《出师表》,大殿因此呈现了一派威严而儒雅的气氛。

大殿左有《重修庙记》古碑,右有张飞大败张郃后的"立马铭":汉将军飞,率精兵万人大破贼首张都于八蒙,立马勒铭。据说这是张飞亲笔书写,果真如此的话,张飞还是一位造诣颇深的书法家呢。

大殿内的张飞像

大殿后有廊道与后殿、墓亭相连。廊道两侧的百年丹桂、鱼池等景致与后殿室内的书画作品遥相呼应,使整座庭院宁静幽雅,颇有几分文气。

墓亭前有两根浮雕云龙石柱,工艺十分精湛。最引人注目的要属亭柱上的一副对联了。

上联:随先主逐鹿中原,北征南战,地只西川称帝业;

下联:剩残躯付诸荒冢,春去冬来,人犹千古吊忠魂。

上联写张飞追随刘备一生征战,但实现统一全国的壮志未酬,英魂仍存遗憾。下联说他死后,此墓虽只埋了无头之躯,但人们纪念其忠勇的情怀千古不衰。

据说张飞被杀后,凶手范强、张达二人割下头颅,想拿到东吴献给孙权,作为进身之阶,他们乘船顺长江东下时听说孙权正向刘备求和。二人惊惶无措就把张飞的头抛入江中,浮到云阳地界时被一位渔翁捞起,葬在云阳的凤凰山麓。

这就是张飞"头葬云阳,身葬阆中"的悲壮故事。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