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杭塘栖镇:打好三大文化品牌 讲好美丽城镇人文美故事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塘栖古镇简介概况图片高清 余杭塘栖镇:打好三大文化品牌 讲好美丽城镇人文美故事

余杭塘栖镇:打好三大文化品牌 讲好美丽城镇人文美故事

2023-09-30 20:05|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古镇塘栖

  浙江在线6月22日讯(浙江在线记者 甘居鹏 通讯员 茅思杰 沈超)人文美,关键是讲好既有乡愁古韵、又有文明新风的城镇故事。

  近日,杭州市美丽城镇宣传工作现场会在塘栖召开,进一步深入了解塘栖镇何思敬纪念馆、古镇景区、余杭方志馆等美丽城镇建设人文美建设项目。塘栖镇以古镇文化为底色,节庆文化打品牌,非遗文化显特色,积极做好三大文化文章,彰显美丽城镇“塘栖特色”。

  古镇文化为底色 讲好乡愁古韵故事

  “江南佳丽地,塘栖品质城。”著名文学大师丰子恺曾对塘栖做了很好的总结。去过塘栖的人对这个江南古镇最深的印象莫过于广济桥、古镇的弄、美人靠,还有那尊气势磅礴的乾隆御碑。“摩肩杂沓互追踪,曲直长廊路路通。绝好出门无碍雨,不须笠屐学坡翁。”清代诗人王拭笔下“塘栖下雨淋不着”的江南水乡独特街景,也是让人流连忘返。

  仿古廊檐

  近年来,塘栖在传承与发展中走出了自己的路子。水北的古镇特色结合水南的现代化发展,让这座古镇在历史与现代的碰撞中,焕发着迷人又绚烂的姿态。汇聚了余杭当地的各类特色美食的明清古街水北街,700来米的长度,古色古香的木板排门式老建筑让人印象深刻。

  围绕美丽城镇人文美特色的打造,塘栖利用得天独厚的自然禀赋,提早谋划、高瞻远瞩,建设了何思敬纪念馆、余杭方志馆等一大批符合塘栖人文特色的馆群,让过去的故事再次重现,用现代化的方式,走进每一位塘栖人的心中,让心灵和过去对话,让过去在未来发光,这便是所谓的乡愁和塘栖古镇的情怀。

  何思敬纪念馆

  节庆文化筑品牌 讲好文旅创新故事

  今年,在塘栖镇召开的十四届人大四次会议上,进一步明确塘栖2020年重点工作之一,便是积极发挥节庆品牌作用,进一步打响梅花节、枇杷节、开运节、年味节“四大节庆”旅游品牌。丰富乡村文化内涵,发挥好塘栖文化资源优势,积极开展各类文体活动。

  擦亮“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产品”这张金名片,通过直播带货“云”游四海闯出一片新天地,这是今年刚举办的第22届杭州塘栖枇杷节的一大突破及亮点。说到塘栖,枇杷是有名的代名词。每到5月,金灿灿的塘栖让人着实着迷;一个个香甜的枇杷便成为了人们口中对于塘栖的味道。

  围绕着运河而生的塘栖,自然不会错过这一得天独厚的厚爱。塘栖开运节便是极好的体现。围绕运河文化,塘栖开运节策划了“向着美好生活前进”、“爱上大运河音舞诗画实景演出”等一系列活动,彰显了因水而生、反哺运河,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良好发展。

  此外,梅花节、年味节的举办,也在体现塘栖人民对于幸福的理解,对于古镇的热爱、对于未来的向外,这座小镇以感恩、和谐、进取的脚步,不断前行。

  非遗文化为特色 讲好传承发展故事

  悠悠岁月、积淀瑰宝;古镇塘栖,得宝无数。余杭清水丝绵制作技艺是国务院2008年6月国发[2008]9号公布的国家级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也是余杭区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第三项非物质文化遗产。余杭的蚕农在长期的缫丝生产过程中,得出了一些经验,即“水清则丝白”、“水重则丝韧”,好水才能出好丝。据《浙江丝绸史》一书介绍,历史上,塘栖泗水庵内龙泉水井之水是清澈见底的好水,当地的乡民均取这些水来制丝或治绵,从而使余杭一带出产的丝绵特别洁白,被称为“清水丝绵”。

  清水丝绵

  蚕桑生产习俗(塘栖茧圆与蚕桑生产习俗)是浙江省人民政府2009年6月浙政发[2009]35号文件公布的第三批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在塘栖,栽桑养蚕历史悠久,蚕桑生产民俗产生至今已有近千年的历史,并以清末民初为最盛。在塘栖的蚕桑生产习俗中,塘栖茧圆是一种非常有特色的民俗项目。每年的枇杷节,“塘北蚕桑文化生态游”都列作当年枇杷节的一个重要项目,并逐步增加蚕桑生产中的种种民俗,如做茧圆等。塘栖的茧圆在蚕妇们手中做得十分艺术化,那红红绿绿的茧圆千姿百态,惹人喜爱,农妇的巧手将普通的粉团艺术化了。

  不仅如此,塘栖米塑也远近闻名。“米塑”是塘栖乡间特有的民俗工艺,流传较广,各乡各村中年岁较点的妇女几乎都会制作,这些米塑品五颜六色,种类繁多,其中以“上梁元宝”、“定亲饭圆”和“立夏狗”最为出名。

  米塑

  从文化传承中获取发展机遇,从未来规划里彰显文化财富,是古镇塘栖一直在谋划的大事。围绕美丽城镇创建,以独一无二的文化基底,讲好塘栖专属故事。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