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书记在兰考提及的“塔西佗陷阱”是什么? 河南日报网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塔西佗历史视域 总书记在兰考提及的“塔西佗陷阱”是什么? 河南日报网

总书记在兰考提及的“塔西佗陷阱”是什么? 河南日报网

2023-08-10 11:30|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习近平总书记曾提到一个很重要的政治概念:“塔西佗陷阱”(TacitusTrap)。那么,究竟什么是“塔西佗陷阱”?总书记提“塔西佗陷阱”有何含义?今天为您详细解读。

 1、语境

  2014年3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河南省兰考县委常委扩大会议上表示:“古罗马历史学家塔西佗提出了一个理论,说当公权力失去公信力时,无论发表什么言论、无论做什么事,社会都会给以负面评价。这就是‘塔西佗陷阱’。我们当然没有走到这一步,但存在的问题也不谓不严重,必须下大气力加以解决。如果真的到了那一天,就会危及党执政基础和执政地位。”

 2、释义

  著名的政治学定律“塔西佗陷阱”得名于古罗马时代的历史学家塔西佗,通俗地讲,就是指当公权力遭遇公信力危机时,无论说真话还是假话,做好事还是坏事,都会被认为是说假话、做坏事。

  在商务印书馆出版的《塔西佗历史》的第一卷中,在评价一位罗马皇帝的一个外界反应并不好的决定时评论到:“一旦皇帝成了人们憎恨的对象,他做的好事和坏事就同样会引起人们对他的厌恶。”这应该是“塔西佗陷阱”这个名词的源头。而在商务印书馆出版的培根《培根论说文集》“论谋叛与变乱”一章中,在论述国家虽有良好的举措,但由于谣言的恶意解释而遭受诽谤时,有这样一段话:“这是表明很大的妒恨之心的,如同泰西塔斯所说的一样:‘当政府不受欢迎的时候,好的举措和坏的举措同样地触怒人民’。”泰西塔斯就是塔西佗,只是中文翻译不同。

  “塔西佗陷阱”的场景,大家并不陌生,正是一些突发性公共事件中,一些地方政府或者政府部门的舆情应对,经常性掉入这个陷阱:无论说什么,老百姓就是“老不信”。其实,“塔西佗陷阱”本身也正是近几年在公共舆论中非常流行的一个词汇。只要网络搜索一下就知道,人们在评论公共事件的政府部门应对中就经常用到这个词汇,例如在2011年“7.23”甬温线特大铁路交通事故中。

 3、详解

  在兰考这样一个有标杆性意义的地方提到“塔西佗陷阱”,本身也是不同寻常的。习近平提醒全党注意“塔西佗陷阱”,实际上反映了这届中央领导集体关于政权人心向背问题的重大思考。

  当前,“塔西佗陷阱”就在眼前,必须望而止步,警而远之!习近平兰考讲话拉响了“塔西佗陷阱”的警报:“现在,脱离群众的现象在某些方面比十年前、二十年前、三十年前更突出了。问题出在哪儿?不能不引起我们沉思!我看主要是一些党员、干部宗旨意识淡薄了,对群众的感情变化了,作风问题突出了。如果群众观点丢掉了,群众立场站歪了,群众路线走偏了,群众眼里就没有你。”

  问题出在哪儿?归咎其因,是腐败,造成人民群众对党的信任有了距离;是为官不为,让百姓对党和政府的执政能力引起不满;是不正之风,让政府官员与百姓之间形成了“鸿沟”。这些问题若不解决,必将误入“塔西佗陷阱”,政府公信力尽失。

  公信不立,患莫大焉。有媒体评论指出,当前,我们亟须正视“塔西佗陷阱”现象给社会治理带来的冲击和挑战,全方位重塑政府公信力。在制定政策时,了解群众所盼、所忧、所急,从群众中汲取智慧,使决策更加顺民心、合民意;在开展工作时,着力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不做表面文章,诚心诚意惠民生、办实事;在评估成效时,坚持把群众评价作为衡量工作成效的标尺,让群众不再莫名其妙“被代表”;在回应群众质疑时,不推诿、不逃避,厘清责任并勇于改正,树立务实、清廉的良好形象,取信于民。

  同样是在兰考,习近平总书记还讲过这样一段话:“如果我们党不能自己解决自身的矛盾和问题,长期积累下去,那就要发生我说过的霸王别姬的问题了,那就不是一般的被动,而是为时已晚了。”这句话要表达的意思也是一样的,“霸王别姬”,如果是说一个领导干部,那意思就是丢官罢职甚至是坐牢,如果是说一个执政党,说白了不就是执政的失败吗?习近平总书记的话,是对全党全社会发出的强烈警示。所以,修复公权力的公信力,事关者大。

  (来源:前线理论圈、新华网、中国共产党新闻网、中国组织人事报、领导文萃)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