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在说“可供性”,到底怎么用?我已经快不认识这三个字了......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塔罗占卜他现在在想什么 都在说“可供性”,到底怎么用?我已经快不认识这三个字了......

都在说“可供性”,到底怎么用?我已经快不认识这三个字了......

2023-12-08 16:52|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媒介可供性理论框架

可供性视角的下5G 广电媒体深度融合

5G 看似关乎传播速度,本质上变革的却是互联网的“入口逻辑”。从可供性视角出发,能够探讨新技术如何 通过提升生产可供性水平重新定义“影像”、社交可供性改变观看体验、移动可供性突破“在场”之维,进而从更深广意义上推动 5G 广电媒体嵌入数字治理共同体的融合实践。

一、生产可供性:重新定义“影像”

一方面, 5G技术优化了既有内容生产流程。5G最直观应用是 自由视角的视频直播,5G+光纤双千兆网络的技术不仅支撑了数千万人同时在线清晰流畅观看,还能提供让用户不受机位限制、导演意志左右的可旋转的自由视角,提升直播的视觉体验,如疫情期间火神山、雷神山的“慢直播”。

其次, 使采编“云化”。5G是典型的“瘦终端、宽管道、云应用”的业务模式,依靠云端服务器,原先独立的内容生产、内容传输、硬件终端和运营全部在云端串联,入驻的编辑、记者可以同时在线进行“多回路”生产,即采即编、即编即审,这也使得基于采编场景的“‘行进式报道’和‘现场新闻’成为可能”。

另一方面,高新视频 创新了媒介形态。随时随地的“云化”采编降低了对设备性能的要求,电视媒体可以创建“轻量级高清演播室”,实现即时新闻直播,如新华社在2021年两会期间的“新立方演播室”实现了全球5G沉浸式多地跨屏访谈。

二、社交可供性:交互叙事“玩”剧

可交互的手机屏、智慧屏、智能家居和汽车大大提升了媒体的 可传情、可致意的可供性水平,并且将社交由“人际交互”向“人机交互”扩展,如智能电视可以利用叠加智能技术与人体互动,为用户纠正健身动作等。

新技术的社交可供性还可让观众 进入视频文本中与角色一起交互叙事。互动视频这一“非线性”的视频形式使“观”剧在操作意义上成为“玩”剧,为用户带来更自主、浸润式的观看体验。目前Netflix、爱奇艺、腾讯等都在加码互动视频,其技术潜能已显现出巨大的变革力。

三、移动可供性:突破“在现场

不管技术怎么变化,受众对“在现场”的追求一直是媒体价值之所在。5G的移动可供性水平将突破传统电视“在现场”的定义,可做到新闻来自 即时现场、人人皆现场、观众如临场:

“云采编”缩短采编流程,且还能拍摄一些以往无法移动直播的自由视角,而物联网、车联网和可穿戴终端等泛入口化,让新闻随时随地可获取;

用户与云端时刻保持连接,“云储存”和“云连接”大为增强了媒体的可携带和可获取,可交互的移动智能终端使“人人皆在场”,UGC/PUGC内容井喷成为必然;

大带宽与低时延为高新视频高速发展提供支撑,渲染上云的技术方式可以使用户即使在小带宽、低硬件配置下也能体验好全息、VR/AR视频,全景视像画面强烈的直观性给读者以“震惊式”体验。

可供性视角下的短视频电商

以可供性理论指导下的经验分析作为基础,一方面能够解析 作为一种热点现象的短视频电商何以爆发,另一方面也有助于反思 作为一种新媒介环境的短视频社交平台如何形塑线上实践活动。

根据短视频电商的情境特点,短视频社交平台的可供性可修正为 内容可供性、传播可供性、社群可供性三个维度。

短视频社交平台中媒介可供性的三个维度

一、内容可供性:融合双重情境,强化互动效果

短视频社交平台着重突出 两种视听内容情境:类似于影像名片的短视频、类似于线上聚会的直播。主播可通过不同的情境与观众建立不同形式的互动关系。短视频在发布前可以反复编辑,直播则面向全平台开放,主播需要实时应对可能来自全平台任一用户的弹幕。

总体而言,短视频是精心设计的故事展演,内容偏向于理性讲述;直播是实时交互的集体在场,内容偏向于感性交谈。短视频和直播构成的双重内容情境在电商实践中发挥不同的传播功能—— 短视频用于建构品牌形象,直播用于拉近社交距离。

二、传播可供性:借力精准推荐,激发消费需求

相较于之前的视听媒介,短视频和直播都拥有更符合移动传播场景的特征。短视频短小精炼的形态适合移动终端的 碎片化使用场景,直播的实时互动则与移动设备随时、随地、随身的使用习惯相呼应。

尽管平台的算法规则是隐蔽的,但商业利益驱动的电商主播还是可以通过各种方式试探、学习并掌握算法偏好。主播利用算法最直接的方法就是在视频标题及文案中增加话题标签,而平台则通过“热搜榜”“好物榜”以及其他非公开渠道设定热门标签话题。

在这个意义上, 标签及其在算法体系中的权重所扮演的角色是作为媒介环境的平台与作为媒介行动者的电商主播之间的沟通中介,是短视频社交平台传播可供性的具象化体现。

三、社群可供性:构筑趣缘群落,增强消费信任

首先,基于兴趣标签的精准匹配降低了个体用户寻找 趣缘社群的成本,促进了小众兴趣群落的发展。在公域流量权重较高的抖音,因趣结缘的概率更高;在私域流量权重较高的快手,因趣结缘之后的社群关系更紧密。

其次,快手和抖音的界面设计也与各自的 流量分配机制自洽。快手除“精选”页面之外都是一屏多视频的列表形式,所以用户与单个视频的“相遇”需经过筛选;抖音是一屏一视频,素不相识的同好之人更容易“相遇”。概言之,两平台在趣缘社群的构筑上设置了不同门槛,形成了不同的社群可供性。

可供性视角下的数字新闻生态

数字时代,新闻业的旧有壁垒被打破,一个全新的新闻生态系统逐步形成。数字技术带来了多方面的“可供性”增强,也带来多种方向的融合,新闻业原有的边界不断消融。

一、信息生产可供性

网络的海量存储空间、全天候传播等特性,给传统媒体提供了传统渠道之外的传播空间,刺激了包括新闻在内的信息供给。但新闻生产可供性的增强,并不只是体现在媒体方面,而更多缘于 媒体外部力量的加入,因为技术发展降低了生产壁垒。

与此同时,日益发达的 大数据技术应用,为新闻生产与表现带来了新的手段与新的思维。用客观数据来呈现社会现象与规律, 利用数据分析进行新闻选题策划、效果评估,成为新闻生产的一个新方向,数据新闻、可视化新闻等也成为重要的新闻形态。

二、社交可供性

社会化媒体实践使用户从传统的信息消费者转变为 产消一体的使用者。用户的参与影响了媒体的新闻生产,也使 新闻生产的过程变得开放。社会化媒体应用的发达,也使得 社交网络成为重要的新闻传播渠道。社交可供性与信息生产可供性的交织,使得包括新闻在内的公共信息生产从公共领域向私人领域扩展。

三、移动可供性

移动通信技术的发展使移动可供性不断提高。用户随时随地获取信息成为可能,这也意味着人们信息消费的时空变得 个性化、碎片化,媒介使用不再受制于媒体制定的时间规程或空间情境。而面对处于移动时空的用户,媒体的新闻内容生产与分发,也需要越来越多地将 “场景”作为一个重要的变量。

在上述三种可供性之外,数字技术还带来了 新闻体验的可供性的变化。依托VR、AR技术,人们可以进入新闻现场获得感官上的刺激,用户对于新闻现场的理解与认知,将基于现场观察中所获得自主理解。在一定意义上,这会对新闻的客观性与真实性判断造成一定冲击。新闻业内对于“真实”的理解,以及“真实”和“虚拟”之间的界限,也将发生较大改变。

这些分析不仅为我们提供看待媒体融合、短视频电商、数字新闻业态提供新的视角,也可以帮助我们理解可供性框架的思考路径。

理论和应用都在这儿了,我们要做的就是把它内化为自己的思路和框架,为自己的答题工具储备库再添利器!

//参考文献//

[1]黄淼,黄佩.媒介可供性视角下短视频电商的实践特征[J].编辑之友,2021(09):47-53.

[2]谭雪芳,陈加伟.媒介可供性理论视角下5G广电媒体深度融合研究[J].中国广播电视学刊,2021(08):36-40.

[3]彭兰.数字时代新闻生态的“破壁”与重构[J].青年记者,2021(14):4-5.

- END - 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