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塑料:入侵我们生活的“隐形杀手”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塑料图示 微塑料:入侵我们生活的“隐形杀手”

微塑料:入侵我们生活的“隐形杀手”

2024-06-30 23:58|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此外,科学家发现了一个恐怖的事实,微塑料正在侵入人体。近日,爱尔兰都柏林三一学院等机构研究人员通过对48个地区(覆盖全球78%的人口)的奶瓶进行调查,发现聚丙烯婴儿奶瓶占全球市场的83%,这些奶瓶要么是聚丙烯制成的,要么是包含了基于聚丙烯的配件。

研究人员在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消毒和配方奶粉冲泡条件下,测试了10种婴儿奶瓶的塑料微粒释放量;这些奶瓶代表了全球网络市场上的大部分奶瓶。

研究人员发现,各奶瓶的塑料微粒释放量在130万个至1620万个颗粒之间。这些奶瓶在21天的试验期内持续释放塑料微粒,而且塑料微粒的释放量因水温等不同因素而不同。

图|聚丙烯奶瓶每天可释放160万塑料颗粒

之后,研究人员利用这些数据建立了婴儿暴露于塑料微粒的潜在全球模型。他们估计,在婴儿出生后的头12个月里,使用聚丙烯奶瓶喂养的婴儿平均每天会暴露于160万个塑料微粒。这说明:婴儿每天可能喝下160万颗微塑料!

那么,如此庞大的微塑料究竟会给生活带来什么影响呢?

微塑料带来不可预计的危害

微塑料首先将给水体中的鱼类等水生动物带来危害。

海洋中的微塑料将会危害水体中的鱼类等水生动物。近年来对于海洋微塑料的调查研究发现,微塑料对鱼类繁衍造成了严重威胁:误食塑料的鱼类发育不良,或因机械损伤死亡。比如有些幼鱼本以藻类、浮游生物为食,可微塑料的加入使得它们改变原有的习性,过量食用以致发育迟缓,明显小于正常状态下生长的鱼类,行为也变得异常,虽然机理尚不明确,这种危害却是深远的。

而且,一系列的海洋生物(包括浮游动物、底栖无脊椎动物、双壳类、鱼类、海鸟、大型海洋哺乳动物等)误食微塑料后,会导致食管刺穿和营养不良。这些微塑料颗粒存在尖锐的边缘,还可能损伤海洋生物的消化道组织进而可能会对海洋生物产生机械损伤,堵塞食物通道。

图|浮游生物摄入微塑料

相较于海洋环境,内陆淡水环境与人类接触更为频繁,会给动物带来危害的微塑料会给人体带来怎样的影响?

微塑料具有较高的比表面积,极易吸附环境中的重金属及有机污染物,这些污染物经微塑料吸附后进入食物链循环,则会造成一些难以预计的危害。

一旦微塑料通过食物链富集(生物有机体或处于同一营养级上的较多生物群,从周围环境中蓄积某种元素或难以分解的化合物,使生物有机体内该物质浓度超过环境中的浓度的现象),作为食物链顶层的人类,可能因为食物等原因,微塑料大量聚集在内脏、血液循环系统和其他器官,会给人体器官带来危害。

图|胃肠道摄入微塑料的可能路径示意图

据报道,塑料在制造过程中可能含有一些化学物质,当微塑料进一步分解为更小的微粒后,很可能被人体循环系统吸收,进而进入人体器官。就此,伦敦国王学院教授弗兰克•凯里称,“当浓度足够的时候,这些化学物质能伤害甚至杀死细胞。细胞可能会被成功替代,也可能不会,蛋白质及DNA都可能受到伤害”。伦敦国王学院环境健康科学家斯蒂芬妮•怀特也指出,“这些大体积微塑料的更大威胁是,它们是否会在人体内留下相关化学污染,并且在人体组织内逐渐累计起来。”

减少微塑料 使用可降解塑料

在微塑料如此泛滥的情况下,禁止传统塑料的生产与使用并推出生物可降解塑料成为抵制微塑料污染的重要手段。

2017年,英国政府已经宣布计划2018年实施新规定,禁止塑料微粒用于水洗的化妆品和清洁产品含有塑料微粒的水洗化妆品也将禁止进口。然而,规则一出,化妆品公司(包括诸多英国本土化妆品公司)抱怨没有足够的合适的替代品。

不过英国政府的禁令并非没有考虑生产企业的实际情况。今年早些时候,巴斯大学的一个研究小组宣布开发一种可生物降解替代品的生产工艺。使用由英国技术公司微孔技术(Micropore Technologies)生产的设备,生产新型更环保的微粒由纤维素制成。纤维素是形成木材和植物中的纤维的一种物质。巴斯科学家开发的工艺将纤维素溶解并将其改造成微小而坚固的小珠子,可以通过污水处理工程或环境安全地分解。

图|英国政府禁止将微粒用于水洗化妆品

这项独特技术将用于大规模生产可持续可生物降解材料来取代有潜在致命危险的塑料微粒,这种塑胶微粒将广泛添加在各种个人护理和清洁产品中。这也说明,生物可降解材料的研发与推广能够积极应对微塑料带来的挑战,生物可降解塑料的推广势在必行!

位于东莞市的卡帝德塑化科技公司经过多年研究,推出了生物降解高分子材料。这种材料所制作的塑料品属于生物可降解塑料。

卡帝德公司研发的生物可降解塑料,其原料既可以通过化学原料合成,也可以通过生物资源发酵得到,在完成生命周期之后,通过堆肥或借由自然界中的微生物,如真菌、细菌或藻类分解,经过两到三个月的时间可转化为二氧化碳、水、有机质等环境无公害物质,最终融为大自然的物质循环之中。这种生物降解高分子材料取材于自然且最终回归自然却不威胁环境,对自然生态十分友好。

为了我们的环境和健康,大家都应该行动起来,减少一次性塑料袋的使用,加大研发生物可降解塑料,推广使用生物可降解塑料!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