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传》描写战役:晋楚城濮之战,叙事技巧令人叹为观止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城濮之战左传原文繁体 《左传》描写战役:晋楚城濮之战,叙事技巧令人叹为观止

《左传》描写战役:晋楚城濮之战,叙事技巧令人叹为观止

2024-07-09 13:35|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宋寡不敌众,求救于晋。晋国的君臣们认为这是“取威定霸”的天赐良机,意欲出兵,但鉴于晋当时的实力尚不足以与楚正面抗衡,所以决定采取攻曹伐卫,迫使楚国从宋撤军的战略。

晋经过一番精心准备后,于第二年春出师。曹、卫很快溃败,但迫使楚国从宋撤军的目的并未达到。宋再次向晋告急,这使晋文公左右为难。《左传》对晋文公的心理作了描述:“宋人告急,舍之则绝;告楚,不许,我欲战矣,齐秦未可,若之何?“

正在犹豫不决之际,中军统帅先轸献上一条妙计:让朱贿赂齐、秦两国,请它们出面调解,并扣留曹、卫国君,把曹、卫的部分土地分给宋国。楚和曹、卫是盟国,其国土被分,必不肯接受齐、秦的调解,这样就会惹恼齐、秦两国,促使它们加入晋的阵营。于是晋就采用“喜赂怒顽”的外交手段,离间了齐、秦与楚国的关系。楚成王见形势于已不利,急令主帅子玉从宋撤军,子玉却拒不从命,坚持要与晋军决战。

这是为何呢?《左传》在此之前,记述这样一则故事:子玉任楚国令尹之初,曾在口地训练军队。他在不到一天的时间里鞭打了七个人,又用箭穿了三个人的耳朵以示惩罚。训练结束后,大夫们纷纷前来向前任令尹子文道贺,称誉他举荐了一位贤才。唯独一个叫口贾的人不以为然。子文问其原因,口贾说:“你让我贺你什么呢?子玉刚愎自用,狂傲无礼,不仅缺乏理政的才能,连统兵打仗恐怕都难以胜任。”

显然,子玉之所以坚持同晋交战,是想借此显示自己的才干,回击口贾等人的批评。《左传》记述这一情节,意在说明楚国用人不当,导致城濮之战楚军溃败,同时也使行文前后呼应,结构谨严,显示了《左传》善于叙事、精于剪裁的特点。子玉攻宋不下,晋军又不前来交战,情急之中,子玉采取了激将法。

他派人同晋谈判,提出楚国退兵的条件:晋复卫成公王位,归还曹国土地,楚即释去宋国之围。楚国的意图是要激怒晋国,使其南下与之交战。而晋则将计就计,再次施用离间计。晋私下允诺曹、卫恢复其国家,条件是脱离楚国,并扣留了楚国的使者,以激怒子玉,诱使其放弃围宋,北上与晋决战。

楚军果然中计。子玉率军气势汹汹地逼近了晋军驻地。晋军则后退三舍,以骄其军。双方在城濮摆开了决战的阵势,一场规模空前的大战一触即发。傍晚,楚军使者到晋营下达战书,晋军慨然应战。这段情节,《左传》描述得甚为精彩:

子玉使斗勃请战,曰:“请与君之士戏,君冯(凭)轼而观之,得臣与寓目焉。”晋侯使來枝对曰:“寡君闻命矣。楚君之患,未之敢忘,是以在此。为大夫退,其敢当君乎?既不获命矣,敢烦大夫谓二三子,戒尔车乘,敬尔君事,诘朝将见。”

楚使的话,态度狂傲而不失礼仪;晋方的答辞,委婉含蓄中透露出咄咄逼人的气势。大战一触即发,而交战双方的使者却依然用温文尔雅的语言表达决战的要求和应战的态度,为决战前夕的紧张气氛,带来一丝舒缓的情调,也使行文有了张弛相间的节奏。

第二天决战开始,晋军首先击败了由陈、蔡两国军队组成的右军,接着晋采用疑兵之计,佯装溃败,诱敌深入。楚军中计,遭到晋军的前后夹击,左军大部被歼。楚军统帅见左右两军崩溃,急忙收兵退出战场。这样,城濮之战以晋胜楚败而结束。城濮之战,使晋国声威大振。以前与楚结盟的国家纷纷转向晋国,连周天子也亲往祝贺。晋文公由此登上了霸主的地位。

《晋楚城濮之战》作为《左传》中的名篇,充分体现了作者高超的叙事艺术。对城濮之战这样复杂战事的叙写,作者能够做到委婉周详,有条不紊,事件环环相扣,结构谨严而又层次清晰。作者首先从交战之前的状况入手,晋国接到宋国的求援请求,分析了形势,决定攻曹、卫,以解宋国之围。

接下去写楚国子玉率师与晋军的接触,如何锐意求战,而晋文公则退避三舍,以骄其兵。再写到具体战斗中,对方的阵势、进攻的方法等等。最后是战争的结果,从晋军缴获的战利品,到楚国子玉被迫自杀的结局,以及这次战争对当时整个时局的影响,都作了明确的交代。全篇不过两千余字,而将一场波及数国、震撼华夏的大战,交代得清清楚楚,纤毫悉备。这种叙事能力,令人叹为观止。

参考资料

《左传》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