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代等“趴活”的农民工,一个老龄化社会的终极挑战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城市户籍改革对农民工相关收入 第一代等“趴活”的农民工,一个老龄化社会的终极挑战

第一代等“趴活”的农民工,一个老龄化社会的终极挑战

2023-05-03 11:49|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0 分享至

用微信扫码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自从“清退令”之后,60岁以上男性、50岁以上女性及18岁以下青少年都被禁止从事建筑施工作业,这让许多超龄劳工被迫在城市边缘等“趴活”,以打零工谋生。

他们可能是媒体口中的“灵活从业者”,也有可能是一个家庭的中流砥柱,他们从农村中来,参与城市建筑和基建工程,为祖国的现代化立下了汗马功劳,但在眼下以及未来,他们的处境却又不得不令人唏嘘不已。

据统计,未来十年之内,将会有高达八千万农民工会在缺乏社会与医疗保障的窘境之下,迈入花甲之年。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当老龄化成为了一种趋势,老有所依变成了一个社会里所有人的共同期望,但当现实照进来,却发现其中夹杂着百般滋味。

《财经杂志》报道了北京日结工劳务市场的惨况:两位50多岁的男人,为了一份日薪100元的清洁工作,在北京顺义街抢破头,而一旁67岁的男子因为超龄,连抢工作的资格都没有。

在互联网上喧闹的另一头,是北京两位50多岁的男人抢着一份日薪100元的清洁工作,而这样的群体,在国内,足足有几千万。

早在2019年,一些地方就陆续出台“清退令”,禁止建筑工地雇用60岁以上的工人,这导致这个年龄段以上的人只能被迫打零工维生,但由于竞争者众多,一连几天找不到活也是常有的事情。

对这些“高龄农民工”而言,在城市里谋生是维系家庭开支的必要手段,很多人即使到了60岁,也很难选择回到家乡务农,其中一个最大的原因是家庭开支大,需要更多的经济来源。

根据《澎湃》的报道,一些农民工到了65岁还尚未退休,只因“上有老,下有小”,儿子女儿结了婚,儿子女儿又有儿子女儿,压力一代代传导上来,导致“缺钱”成为了一种几乎是根植在基因里的记忆。

在上海嘉定区招工点的农民工们,他们的年龄从60多岁到78岁都有,有人说“做到死就回家”,另一人则接话“做到老了,就不干了”,并同时仰头两眼一闭,代表“长眠”的动作。

农民工群体在受到的关注度普遍较弱,过去大家关注点在于农民工的“后继无人”,到了今天,关注点变成了农民工的“老龄化”。

早在去年,上海、天津、广东深圳等地都发文称,要“进一步规范建筑施工企业用工管理”,基于安全因素要停止雇用60岁以上、体力跟注意力都相对衰退的超龄工人,以免发生意外。

这项规定的出发点虽然很好,但却“违背”了市场的结构性和人们的认知。

对施工方用人单位而言,许多年轻人宁愿送外卖也不肯接建筑工地危险的体力活,因此,一禁用高龄工人,就很难再招到工人。

对农民工来说,处境则更为艰难。因为多数需要操作机器、具备技术的工作都已经将高龄工人排除在外,这就导致了农民工的上限就是50多岁,对许多人而言,一旦到了60岁,就几乎意味着离开了这个行业。

而比起赚钱更痛苦和迫切的,还有农民工的养老问题。

随着国内的经济结构转型,大量劳动力从制造业转向服务业,年轻人从事餐饮服务员或外卖小哥,而对这些超龄农民工来说,在“清退令”的影响之下,他们的处境不可谓不尴尬。

从上个世纪80年代开始,许多农村人口来到城市寻找机会,他们以农民户籍从事非农业工作,并以工资为主要收入来源,这部分人被称之为农民工。

以今天的社会结构来看,农民工依然处于社会收入结构的最底层,由于他们的收入来源相对单一,收入不稳定,同时他们还没有什么保障,既没有医保也没有养老金,这就导致了他们未来的养老问题更为不确定性。

相较城市户口,农民工的社会及医疗保障严重不足,在家庭的生活压力之下,他们往往也忙碌一生,即便到了退休年龄,养老积蓄也并不多。

根据统计局去年发布的《全国农民工监测调查报告》显示,2021年全国农民工总量2.93亿人,其中50岁以上近八千万人,占比为27.3%,这就导致未来十年内,这八千万农民工也将迈入花甲之年。

在今年的《2023年中央一号文件》中说,要“维护好超龄农民工就业权益”。

但对于超龄农民工来说,或许“超龄”二字,本身就意味着就业权益的日渐消逝。

以上海为例,上海虽然2019年就明令60岁以上男性和55岁以上女性不得从事建筑施工作业,但同时上海也允许超龄工人从事如工地门卫、食堂及保洁等辅助工作。

而这样的工作,其实市场本来就是这个年龄段的人所从事的。

如果一个人的收入不足以支撑他的开销,那么对他自己而言,当然不会选择退休,尤其是在没有任何保障的情况下。

随着老龄化社会的到来,我相信未来老人找工作就业,也会存在激烈的竞争,甚至有可能演变成内卷的倾向。

今年四月初,广东就推出了《广东青年下乡返乡助力“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三年行动》方案,誓言要在2025年前,要推动10万青年下乡帮扶、10万青年返乡实践,还有10万青年提升兴乡技能,以振兴乡村,平衡城乡差距。

无论是“超龄打工人”还是求职的农村年轻人,就业难可能会成为未来的一个小小的常态,这是今天社会结构所形成的。

两头重,中间小。

虽然今天的出生率很低,每年的新生儿人口也越来越少,但由于过去庞大的人口基数,这就注定了未来一段时间内,每年毕业生会继续创历史新高,同时大量的老人年满六十,也会加剧就业市场的供给。

二元化的户籍制可能会持续加剧农村和城镇人口之间的财富不均,这种不均不仅仅体现在收入上,还体现在对地缘的歧视、社保福利的保障等方方面面。

此刻,老有所依就显得尤为重要。这种依靠不仅仅需要靠家庭和儿女来完成,同时也需要靠宏观的调控和保障来完成。

end.

作者:罗sir,新青年的职场内参。关心事物发展背后的逻辑,乐观的悲观主义者。关注我,把知识磨碎了给你看。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阅读下一篇/ 返回网易首页 下载网易新闻客户端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