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初堪舆三大家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地理五诀水诀歌 清初堪舆三大家

清初堪舆三大家

2024-01-25 17:06|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清初堪舆三大家—蒋大鸿、李三素、张九仪

作者:竹下翁

有博友问张公九仪著作问题,触及竹下翁面部三叉神经,催动咀嚼消化风水信息欲望。故有了将研读《天机贯旨红囊经》过程中,涉及“三公”事迹的点滴信息汇集成博的想法;当然除李公三素外,蒋公大鸿和张公九仪的事迹信息需要拓展一下。如此为自己汇集资料,也为他人提供参考。

竹下翁在研读《天机贯旨红囊经》过程,首次将“三公”相提并论,是在壬辰年金秋。其时在博文《李三素:得诀归来好看书(2)》中有如下说法——

  清初风水界应该有“三大家”(简称“一三九”):

  玄空风水大家——蒋公大鸿

  三合风水大家——李公三素

  天星风水大家——张公九仪

竹下翁再此将“三公”相提并论,是在博文《李三素:论罗经说(2)》中,具体说法如下——

无论如何,应该知道近代明末清初堪舆上有“一三九”三大家:

  三元玄空大家——蒋公大鸿

  三合玄空大家——李公三素

  天星天一大家——张公九仪

竹下翁在壬辰年末的博文《李三素:定向受法》中,又一次将“三公”相提并论,说法内容多了一点——

清初堪舆名家李公三素、蒋公大鸿和张公九仪,据说“三公”堪舆之术根源均来源于杨曾之术;但细究“三公”风水论著,则有分道扬镳之势。若按出生年月迟早为序,可用以下雅号称呼“三公”:

三合玄空大家——李公三素

三元玄空大家——蒋公大鸿

天星纳甲大家——张公九仪

年长者李公三素,大约出生于1590年(明万历十八年);年次者蒋公大鸿,出生于1620年(明万历四十八年);年幼者张公九仪,出生于1634年(明崇祯七年)。如此看来,李公比蒋公大30岁,比张公大44岁;而蒋公比张公,则大14岁。在那明末清初兵荒马乱年代治学堪舆,加上年龄差异和社会信息传递交流困难,“三公”在探求和施展堪舆之术时,“各施各法”也不足为奇。

上述三次将“三公”相提并论之措及对三大家名称之谓,看来未必未必十分合适;但毕竟是竹下翁研读《天机贯旨红囊经》过程派生之感。有感而录,于己是作一种信息积累,于人是多一个观察角度,相信利多于弊。

竹下翁在《李三素:得诀归来好看书(2)》说过:

“堪舆传承方法大约有三:

其一,师承。

其二,祖传。

其三,缘来。

李公能携堪舆术而名扬后世,在于‘缘来’。这种传承方法,通俗说就是‘半路出家’。”

但由于缺乏史料记载考证,要正面收集李公三素堪舆事迹并无可能,故竹下翁只能借助《天机贯旨红囊经》作猜想式描述而已。

  下面是在《李三素:得诀归来好看书(4)》中所讲述“故事”:

竹下翁读“得诀归来好看书”时突发奇思:是否可从《天机贯旨红囊经》字里行间寻找蛛丝马迹,再对李公堪舆仙迹作鱼目混珠式猜想呢?于是有了下面的“李三素生平故事”——

在明朝后期山雨欲来风满楼,也许万历初年宜丰纸工李大銮率领棚民起义军席卷赣西北的事实,展示更大的暴风雨还在后头。

就在这面临巨变的年代,赣西北赣江支流锦江河畔、宜丰城外一处炊烟缭绕山村,一位名叫李三素的富家娃哇哇坠地了。童年李三素有条件苦读孔孟,父辈希望他可以有朝一日题名金榜、衣锦还乡;“藏书虽富”而对诸如《天玉经》、《青囊奥语》及《青囊序》之类书籍,却“总不寓目”,因他“幼时不信风水”。

明万历乙巳(万历三十四年即1607年)冬季,李氏家族兄弟分家,祖上土地也作分割。李三素“有祖坟傍穴,老母所分得,而伯姆争之”;已懂世事的少年李三素,对伯母竟然“跪地哀劝,恳其义让”。伯母后来强占,李三素“老母只得强从,而终不说”,直至“离乱之后,每语及让冢,不胜呜咽”,李三素方知此事。为了老母身后事,李三素“遍延术士,不惜金钱,不惮跋涉”无果,又“于是搜讨群书,日夜不遑思维,求得其说。奈此是彼非,漫无头绪,常废书而叹。念及老母,忧从中来,则又挽首卒读。一知半解,按图索驷,又无一验。盖夙兴夜寐,反侧于斯者十余年。”如果万历乙巳年李三素16岁,此时已经年近30了。

天启四年甲子(1624年),应该35岁的李三素时来运转,“有盲师不识何物”而将《红囊经》“以授”于他,“细读之方知为坐穴消长之用”,从此对于风水之术有了更深入理解。崇祯戊辰(崇祯元年,即1628年)以后,农民起义势渐燎原,明王朝已经风雨飘摇,但李三素依然在堪舆术中沉醉。

“崇祯庚午年间”(崇祯三年,即1630年),“有朱家瑗者登文质祖坟,言福泽既暂,其后果验”;该是41岁的李三素“骇以为神亟,往审视”,“豁然大悟,始信乎诸书皆妄”;以七十二龙之法,“执此以验古坟,在在皆然”。兴奋不已的李三素,“归取《天玉》、《青囊》、《行程记》、《红囊经》读之,如醉方醒,如梦初觉”。

  一番深思熟虑之后,李三素为“为使天下仁人孝子,皆避火坑”,不怕背上“敢故为好辨”之名,不顾“心疲力竭”,“取诸书而观之,注释尽为改正”。从此堪舆经典中便有了《天机贯旨红囊经》,也许有了《天机一贯》和《天机一贯秘诀》。★★★★★

  康熙丁酉即康熙三十二年(1662年),如果李三素仍在世的话该是73岁寿星了。大约因李三素仕途上并无建树,故有点默默无闻。其时有崇拜者为他编纂《天机一贯》和《天机一贯秘诀》,该是其时盛世中的大好事,不然可能埋没一位在风水上有作为的堪舆先贤。★★★★★

  何以至今李公三素未及蒋公大鸿名气呢?

  大约因李公仕途上并无建树,也无轰轰烈烈的事迹,更无人了解到他的故事。故事编出来了,但还缺乏史实支持;有机会应该去宜丰一趟,看看是否有地方志记录。

  网络有称李公为“清末风水泰斗”者,应是时间上的误会。

在讲述上面“故事”之后,竹下翁在《李三素:辨真伪总纲(2)》中有一段感慨式的话:

“李公借‘伧父’喻堪舆界粗鄙无德者,竟敢盗用赖布衣、刘伯温之名注释《平砂玉尺经》;伪风水之言渗透真风水之说,就像癌细胞一样推残堪舆正术,让诠释《天玉经》之力作《平砂玉尺经》蒙冤。假如当年蒋公大鸿得遇李公三素并兼听一下李公看法,或许《平砂玉尺经》不致于被批得体无完肤;那其时,也许李公之玄空红囊术,可以与蒋公之玄空飞星术不分轩轾而齐驱并驾?”

 

关于蒋公大鸿

《平砂玉尺辨伪》,据说是蒋公大鸿风水批判方面之力作。说其是“力作”,看看《辨伪总论》所用语调和表述内容则知:“地理多伪书;平尺者,伪之尤者也。”“凡世本之称青田者,皆伪也;均之佐命之英,知青田则知秉忠也。”“盖世之通人而不知地理者,以意为之而传会其说,托之乎二公也。”

 李公三素只批判有人盗用赖布衣和刘伯温之名注释《平砂玉尺经》,而没说有人冒名刘秉忠写《平砂玉尺经》;而蒋公大鸿则言明《平砂玉尺经》是不懂地理的“世之通人”托名刘伯温(青田)和刘秉忠之伪作。★★★★★

 所以,李公若见蒋公也“冇得解释”。蒋公在《辨龙五行所属》中说:“我愿世之学地理者,山龙只看结体之五星、平壤只看水城之五星,此乃五行之真者。”看来他不会认同李公所倡导“纳音五行龙”。

虽然李、蒋二公学说都有“玄空”之谓,但路径有所不同,故只可分别给予“三元玄空”与“三合玄空”之称。

 但如果说蒋公之“三元玄空”就是“玄空飞星”,难免冤枉蒋公了;他在《平砂玉尺辨伪》中“晓然告之”的是“玄空大卦天元九气之真诀”。

 华夏文明发展古代史上,宋、明两代之末在抵御外族入侵岁月里,出现许多气壮山河、可歌可泣历史人物;而堪舆界与同时代历史风云博动有密切联系者,蒋公大鸿可谓也是佼佼者。蒋公敢于抵抗外辱的民族气节,应该与其追随陈子龙游学而受之感染和教诲有关。陈子龙有严谨家教,六岁后学后则勤治经史、力攻章句;明天启三年(1623年)十六岁举童子试而名居第二;崇祯二年(1629年)中秀才拔为第一;崇祯三年应乡试中举人;次年赴京师会考,因考场腐败未得录用;崇祯十年第三次赴考终入三甲进士,因回家奔继母之丧而未上任广东惠州府司理。在明王朝内外交困、危在旦夕之际,陈子龙成为明代末期敢于提出“经世致用”以改变残酷社会现实的典型代表之一;其编辑《皇明经世文编》和整理《农政全书》,在经世实用方面为古代中国科学与文化发展做了两件极有意义事情。

陈子龙曾多次赴任官职,但因不满官场无道而多次归隐。其时颇具名气的陈子龙在清兵攻陷南京后拒绝招降,而暗中联络民众武装组织展开抗清活动,1647年事败被捕后投水而惨烈殉国,时年只有四十岁。

陈子龙是明末重要文学家,诗歌成就较高,诗风悲壮苍凉,充满民族气节,被公认为“明诗殿军”;其也工于词,被后代众多著名词评家誉为“明代第一词人”。

  蒋公大鸿与陈子龙,同为江苏松江华亭(今属上海松江)乡里;年长蒋公12岁的陈子龙携蒋公游学(也有认为蒋公出生为1616年,这与生于1608年陈子龙相差只有8岁),应有一种亦师亦兄之亲密关系,故其对蒋公之教诲极易刻骨铭心。

  1645年南京陷落,而明安宗朱由崧被叛臣出卖而命丧黄泉。陈子龙改事鲁王朱以海,曾被命为兵部尚书,节制七省军漕;也曾被唐王朱聿(普通话读yu,)键任为兵部左侍郎、左都御史。蒋公则直接逃往福建事唐王朱聿键,先任兵部司务,后被授予御史。

  1646年清兵陷闽,明在福建流亡政权土崩瓦解,蒋公只好借助黄冠而亡命江湖(陈子龙抗清期间,也曾借名禅僧避难)。据说因为蒋公几度反清,后又拒官不肯臣服,终无变节而志在子孙数代可亡清企盼;也许正因如此,平生故事多为清庭毁晦,所留寥寥传略也多存于地方府县,而导致今人难得其详而众说纷纭。

 蒋公大鸿堪舆学方面的造就,与靠“缘来”而“半路出家”之李公三素有所不同。据网络资料所云,蒋公既有“家传”之幸,又有“师承”之福,何止“缘来”那么单一。蒋公对华夏风水术贡献问题于今褒贬不一,网上比较系统正面评价者当属艾鑫先生,他于“庚寅年初春纪”有文章《蒋公平阶传略》;而否定成分较多者当属黄寅先生,博古出版社刊行其《风水寻光集·甲部》“至今对风水学影响最大的五个人”文章中有“关于蒋大鸿”一节,网络上也多有转载。艾鑫先生古文基础应该不错,行文颇有文言风度;黄寅先生文风自成一格,早期文章辛辣度较大。风水理气既为对待之学,风水批评难免也有对待之说。竹下翁为控制博文篇幅,只能导引网络《360doc个人图书馆》两者资料——

http://www.360doc.com/content/11/0822/00/7467853_142292806.shtml

 

 要了解蒋公大鸿风水之说,必先阅读蒋公风水批评之说。因为说人者必会言及己也,而且往往较为精辟,所以有必要再读蒋公《平砂玉尺辨伪》。

 今人有说蒋公只知道“理气”而不擅长“形峦”,其实也不尽然。蒋公在“辨顺水行龙”章中说:“山龙之脉与平洋龙脉,皆因水而验其脉之动静,而皆不以水而限其脉之去来。”在“辨砂水吉凶”中说:“今之地理家,分龙穴砂水为四事。或云龙虽好、穴不好;或云龙穴虽好,砂水不好。何异痴人说梦。古之真知地理者,只有寻龙定穴之法,无寻砂寻水之法。正以虽有四者之名,而其实一而已矣。穴者,龙之所结;水者,龙之所源;砂者,龙之所卫;故有是龙则有是穴,有是穴则有是砂水。未有龙穴不真而砂水合格者也。亦未有龙真穴的,而砂水不称者也。” “辨贵阴阳贱”章中说:“若果龙真穴的,水神环抱,坐向得宜,虽阳亦吉也。若龙非真来,穴非真结,砂飞水背,坐向偏斜,虽阴亦凶也。”其对形势上之龙、穴、砂、水四科了然于胸,只是自家看法不同于他家看法而已。

 今人有说蒋公理气之法只是“玄空飞星”那一套,其实也不尽准。前面已言及其称理气者为“玄空大卦天元九气之真诀”。“辨贵阴阳贱”章中说:“夫,吉凶之理莫着于易,易六十四卦各有其吉,各有其凶;八卦,六十四卦之父母也,岂有四卦纯吉、四卦纯凶之理;八干十二支亦然。”

 故蒋公在早期所主张之风水理气法则,应是“玄空大卦”六十四卦法。台湾刘锐山先生在《地理玄空掌派》一书中说到:“张九仪则以独专赖布衣的净阴净阳法,而蒋大鸿普遍被认为使用三元九运或玄空六十四卦法。”

“玄空大卦法”与“玄空飞星法”都涉及三元九运概念,运用程式实际也有很大差别。当今虽仍多以为“玄空飞星法”来源于蒋公大鸿,其实更要归功于清末沈竹礽之发挥或发明;读一读沈氏后人纂辑之《沈氏玄空学》,自然可以明了。

 蒋公大鸿是否存在从“玄空大卦法”转换到“玄空飞星法”的可能,暂时无法寻找到明确答案。但隶属于三元九运玄空法风水体系者,分流而织网却是事实。

 沈竹礽之“玄空飞星法”理论因抄录章仲山《宅断》后玩易参透而出。作为清嘉庆、道光年间“玄空六大派”之无常派掌门人章仲山,据说其学说来自姜垚(读音yao)《从师随笔》。姜氏并非蒋公门人,从官国子监学正,精于理学易经,曾师从黄宗羲;“后从蒋大鸿游”,故有考察风水之所记,而尊以师徒之份也十分合理。姜氏应是极有文采之人,看其《平砂玉尺辨伪总括歌》则可见一斑。

 历史传承过程中是否有走样不得而知,但沈氏发挥“玄空飞星法”已成事实;但沈氏若因蒋公对玄空法引而不发而称其“虽为地理之大功臣,亦为地理之大罪人”之说似乎过分了;风水没有“知识产权”,历代传承过程多有“留一手”现象,而付诸书籍者未必完全就是实际操作方法。★★★★★

“玄空六大派”理气方法是否完全来源于蒋公玄空学说,不知是否有人作过考证?相信考证难度很大。

 对于蒋公学说的通常说法,是蒋公师从无极子习玄空法、师从吴天柱习平洋水龙法;也有说法,蒋公还曾师从武夷道人习阳宅法。★★★★★

 蒋公所习阴阳两宅之法,是否融会贯通成一个完整风水体系,还是存在不止一个风水体系,未有明确说法。但从玄空法各分支看,却是“各施各法”;这不能就说是“一师多法”,因为各支传承上也可能存在“一法多师”或“自我发挥”现象,从而演变成“各师各法”。读读《经义秘旨》,就知道其与《沈氏玄空学》相去甚远。蒋公辟“三合”而开“三元”,其时相信绝难料及“三元”竟也如“三合”一样,不是“一枝独秀”,而是“乱花渐欲迷人眼”。

 

关于张公九仪

竹下翁在《李三素:论罗经说(2)》博文下面这几个段落中已经提及——

《天玉经》就是“罗经解”,但李公为这一“秘诀”,“反覆寻绎不啻二十年”。★★★★★

 敢问人生有几多“二十年”?

 不论堪舆之作《青囊序》、《玉尺经》、《金弹子》、《铁弹子》,还是堪舆先贤有关“歌诀”,只是对《天玉经》之旨的发明;故《天玉经》为“大宗”,诸书是“余绪”。这就是李公何以“废群言而独尊《天玉》”之因由所在。★★★★★  ★★★★★

这里需要特别说明的,竹下翁原以为李公三素出生年代会晚于张公九仪,现在看来上述判断错了。李公出生应早于张公,而《天机贯旨红囊经》成书应早于《地理四弹子》。★★★★★

张公九仪,名凤藻,出生于明崇祯七年(即1634年)浙江严陵富春山。而“崇祯庚午年间”(即1630年),“有朱家瑗者登文质祖坟,言福泽既暂,其后果验”,竹下翁在“李三素:得诀归来好看书(4)”的“故事”认为李公“骇以为神亟,往审视”其时有41岁了,比张公该是大一辈之人。

张公所编著的《地理四弹子》刊于康熙十四年(即1675年),而李公“归取《天玉》、《青囊》、《行程记》、《红囊经》读之,如醉方醒,如梦初觉”在“崇祯庚午”(即1630年);故李公著《天机贯旨红囊经》自然早于张公《地理四弹子》,其时李公藏书中必有《金弹子》和《铁弹子》。

蒋公大鸿约出生于明万历四十八年(1620年),而竹下翁推测李公明万历三十四年(1607年)已经16岁,故李公对于蒋公来说是至少大哥辈者。

但蒋公据说师无极子和吴天柱,又收有吕相烈、吕洪烈和骆士鹏等诸多门人,终使其名满大江南北而成为近代“三元玄空宗师”。是否受蒋公名著《平砂玉尺辨伪》的影响有关,尽管李公在《天机贯旨红囊经》中有诸多“辨伪”而推崇《平砂玉尺经》,但上无明确师承、下无清晰传徒情况下,在“三元玄空”大潮的冲击下而使其无法成为“三合玄空”宗师。

张公与其说是天星风水大家,但其《铅弹子地学正义》所阐述风水理论,后来者更愿意这样来称谓其风水流派——“正一风水”。

——从上述几个段落内容中,已可略知张公九仪之一二。

张公自幼熟读五经百家言,很小年纪就跟随舅父马天选、后又拜师李忠学习地理;康熙四年(1665年)又师从方又承,得授理气真传包括易理、纳甲法和穿山透地法。看来张公也是既有“家传”,又有“师承”,比李公优越得多。★★★★★

康熙十四年(1675年)张公42岁时,刊行《地理四弹子》,其中《铅弹子》乃根据其师方又承所授理气篇章《地理正义》发挥而成;

康熙三十四年(1695年)张公62岁时,刊行《地理正义铅弹子·砂水要诀》;

康熙三十八年(1699年)张公66岁时,刊行了发挥明·徐试可《地理琢玉斧》而成之《增释地理琢玉斧·峦头歌括》,内容包括《阴阳歌》、《寻龙》、《点穴》、《拨砂》和《鉴水》共五卷;

康熙五十七年(1718年)张公85岁时,刊行《穿透真传》(但其穿透之法不同于李公《天机贯旨》)。

张公因堪舆阅历长久、经验丰富而曾被广西桂林、全州呈举为“善风水人”请求朝廷收录钦天监,此也可见张公堪舆名望之一斑也。

当今堪舆界对张公堪舆理气之术看法不一。台湾胡一鸣先生持肯定看法,他在《堪舆精论·自序》中说:“张庆和老师长期的验证发现,风水的成败在立向上有很大的讲究,遂发展出一套很成熟的理论,后来看到《地理铅弹子》后,才知道这套理论古人早已熟知;只是不知道什么原因,现代人视而不见,没有人去重视罢了。”★★★★★

“《地理铅弹子》砂水要诀卷之水法要诀卷:‘地盘立向正为诀,三七相兼祸即侵。阳差阴错皆天盘,时师立向害杀人。’★★★★★

由此可知,清朝初期的地理师,立向时也是以兼向为法,三七兼向、二八兼向,所以才有‘时师立向害杀人’的警语示人。”

“《地理铅弹子》这首诗,已说出所有风水学的精髓,罗盘上的地盘是用在“立向”,天盘用在纳气(纳水)。它明确说明,地盘的立向“以正为诀”,不可乱兼向;天盘的纳气也不可阳差阴错,阳卦系的气和阴卦系的气不可阴阳不分地乱收。”★★★★★

看来胡先生十分重视《地理铅弹子》。

但风水术是否可以从玄学范畴转换成科学范畴,却有商榷余地。胡先生在《堪舆精论·结语》中说:“风水,断事我不敢自夸,但将它完全科学化,史上第一人我是当仁不让。一门好的学问通常都会有个名称,以便于称呼与流传,我的理论既然是阴阳之道,我创的这套学说便取名为‘阴阳法’。”

胡先生是否能成为获得“风水科学化奥斯卡金奖”“第一人”,有待堪舆界高端人士评定。但如果将广州城来龙之脉“打横”掘一条康庄隧道来,于现代城市交通建设来说,乃最“科学化”之举;这是否算得上城市道路规划“风水科学化”的一种应用呢?若把白云山弄成越秀山般,白云山还有龙脉气感可言吗?

佩服胡先生钻研堪舆精神和著书立说条理,但若说“阴阳法”是其所创之“名”,不说“自夸”也可说其对《地理铅弹子》之《阴阳歌》“视而不见”。当然,这不影响胡先生对张公的正面看法。

对于张公堪舆理气之学,广东黄寅先生则有不同看法。其在网易博客《砂法:关于天星拨砂法》文中这样说:“张九仪的书讲得拨砂法比神术还神,及后几百年来其法被大量地师运用竟没一人能重复张九仪的神奇,这说明了什么?”看来风水新生代中,也有不认同张公堪舆理气方法者。

台湾刘锐山先生谓“张九仪则以独专赖布衣的净阴净阳法”,说法并不完全准确。据学者研究认为,南宋·赖公太素之天星催官风水主要有天星拨砂法和辅星水法。“辅星水法”乃净阴净阳之法,但用得较为明确者,赖布衣之前已有北宋·吴公景鸾,读一读《夹竹梅花》就明白。

张公说:“阳居四正,先天乾坤坎离居之;阴居四隅,先天巽震艮兑居之,此洛书之定数;而地理家净阴净阳之说,实本乎是。”

二十四山论净阴净阳,据先天八卦纳甲而得。张公论净阴净阳,涉及“龙、向、砂、水”四科,并且不同意吴公《夹竹梅花》“龙、穴、砂、水”四科的提法(实际吴公用净阴净阳法时也涉及“向”,而张公理气方法也有涉及坐穴者)。

张公《铅弹子》理气方法依据河图洛书、先后天卦、太阳太阴、对待相见、纳甲归元、官鬼消灭、律吕阖辟、五合六合、刑冲破害等法集而大成,有点广东人过年“盆菜”之味道;

正因为理气方法过于庞杂,故无法完全遵循于净阴净阳之法。比如“洛书四大局”,纳甲之水、木两局合净阴净阳之法,纳甲之金、火两局则不合净阴净阳之法。

又如“隔八相生律吕阖辟二十四局”,由于要屈从于二十四山布局成“等边三角形”的形式,也就无法完全遵循净阴净阳规则了:“八干四维十二局”,“坐艮,庚来、丁去”为坐阳、来去阴,“坐坤,甲来、癸去”为坐阳、来去阳,将艮、坤定为向也无法完全符合净阴净阳规则;而“地支十二局”,“坐子,未来、巳去”为坐阳、来去阴,“坐午,丑来、亥去”也坐阳、来去阴,将子、午定为向也无法改变结果。

如此竹下翁方敢断言,刘锐山先生谓“张九仪则独专赖布衣的净阴净阳法”之说并不确切。

当代堪舆书籍有篇文章说:“清朝初叶,弘扬地学者,有二人焉;其一则蒋大鸿,其二则张九仪也。蒋氏阐发明初宁波幕讲僧三元九运玄空风水之真理,张氏阐发宋代赖布衣拨砂及辅星水法要诀。两种学术流传至今,虽然各立门户,但对于地学理气影响之大,则无分轩轾。”

竹下翁亦好“创”名堂,故弄个“清初堪舆三公”概念,让“弘扬地学者,有三人焉”,其三则李三素也——李氏阐发“缘来”之《红囊经》坐穴四十八局风水之真理。★★★★★

天机一贯

地理风水之书,汗牛充栋,百家争鸣。历代明师授徒皆是口授心传,所以,传世之真书甚少。为正本清源,本人原将一代明师李三素之秘本《天机一贯》公之于众。以使后学者能真正领悟杨公风水之真髓。

《天机一贯》系李三素大师的经典代表作,内有最重要的李三素先贤所评注的堪舆四经(天玉经、青囊序、青囊奥语及玉尺经)和其他重要内容,系其一生经验智慧的结晶,诸多风水秘笈,寻龙点穴之真谛,阐述玄理,洞达玄机,可谓一书在手,尽得其精髓,是研习地理者得风水真谛之葵花宝典。

本书只售复印件。售价:2000元。

联系电话:13790907840

天机一贯

这册手抄本唐代堪舆学集《天机一贯》,为唐代人编著,清末风水学泰斗李三素注释,刘乾亘恭楷抄写。

刘乾亘,字耐歆,斋室名为正心斋,生平不详。

此手抄本中几乎每篇题目处都用红泥钤“刘乾亘印”、“耐歆”、“乾亘”、“正”、“心”五枚印章和天官像印。每页上边角分别钤“耐歆”、 “乾亘”红文方印和白文椭圆小印。最后落款“《天机一贯》终,正心斋敬录”,下钤乾亘、耐歆两方小印,足见抄者对此手抄本的珍惜程度之深。

所谓“天机”者,天意也,天之所秘也。《淮南子》内有“以通天机”之谓。所谓“一贯”者,一理贯通万事也。故唐人给自己的堪舆学之书名曰《天机一贯》是有道理的。

此手抄本长21.3厘米,宽14.4厘米,贡宣纸质,四眼丝绳装订。封皮用鸡血涂罩后砑光,起到防蛀耐磨作用。全册正文134页,每页250字,共三万三千余字。小楷功力老到,有赵孟頫的风骨,书法艺术价值颇高。

《天机一贯》共有《天玉经》上中下三卷、《论风水》、《论阴错阳差》、《明阴阳五行气分顺逆》、《六畜方位》、《阴四局图》四幅等27篇堪舆学篇目组成。

清宜丰(今江西宜丰县)人李三素(字慈受,清末风水泰斗,生平不详),在《天玉经》注释中说:“罗经二十四山,乃审龙坐穴之方位,而非所以审龙坐穴(山之气势曰龙,堪舆家有来龙去脉之说),杨公作《天玉经》。”“上中下(卷)皆言龙要合向,向合水,而所以收山去杀者,全在认局,青囊妙语,所谓谆谆以三合认金龙也。真龙大地,乃天地之英华,造物所秘惜,是以传之匪人,天神共怒。此篇反复叮咛,而归本于在人种德,凡不种德之人,杨曾且先怒矣,可不慎哉。”

此外,书中一些歌诀、阴阳四局图、课式、落坑文告等篇,还是集堪舆家或风水先生的实用经验的资料。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