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国企的级别和编制怎么来的?原来合同工并非正式工!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地方国企行政级别 央国企的级别和编制怎么来的?原来合同工并非正式工!

央国企的级别和编制怎么来的?原来合同工并非正式工!

2024-02-14 05:41|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现在央企国企内部,有四种员工身份:原正式工(老人老办法,他们当年没有交社保)、合同制员工(从入职时就开始交社保)、劳务派遣制员工、业务外包制员工。在央企国企内部,还是把原正式工、合同制员工,看作是有编制有身份的员工。

  一、国企领导行政级别由来

  所谓国企领导的行政级别,其实质就是“官本位”思想在国有企业经营管理中的反映。在计划经济时代,事实上国有企业企业是没有行政级别的,只是“一把手”多由中组部发文任免,因此才有了级别。比如,很多央企最初成立时的“一把手”是“副部级”,其级别便顺延下来了。这种交流甚至成了一种司空见惯的“正常的”人事变动。

  国有企业有央企和地方国企之分,央企由国资委直接管理,地方国企隶属于地方政府或其他中央部委管辖,其级别有正部级、副部级、正厅副厅、正处副处、正科副科几个级别。

  实际上,2001年,《国家经济贸易委员会、人事部、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关于深化国有企业内部人事、劳动、分配制度改革的意见》(国经贸企改〔2001〕230号)规定:二、取消企业行政级别。企业不再套用国家机关的行政级别,管理人员不再享有国家机关干部的行政级别待遇。

  二、国资委前53家企业“一把手”多为副部级

  众所周知,央企普遍是副部级、正厅级,国务院国资委官网最新公布的中央企业名录有98家,其中,前53家为副部级,后45家为正厅级。

  一是从历史沿革看:中国铁路刚从铁道部改制成立的,目前,明确为正部级。还有中信集团、光大集团、中国中投,由于特殊的历史背景,按照正部级管理。

  我展开来说下:比如,现在的央企巨无霸中石油,其前身是石油工业部,1988年9月17日根据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撤销石油工业部,成立中国石油天然气总公司,这是第一次大过渡,此时的“总公司”,意味着,虽然由政府部门变成了企业,但仍然是正部级;1998年7月27日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和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正式宣告成立,这是第二次大过渡,“总公司”三个字不再有,单位级别也从正部级过渡到副部级,并一直延续到现在。

  中国国家铁路集团有限公司也是同样的道理,2013年3月14日,全国人大审议通过了《国务院机构改革和职能转变方案》。铁道部被撤销,实行铁路政企分开,组建中国铁路总公司(China Railway Corp.),承担铁道部的企业职责,此时为第一次大过渡,保留“总公司”称谓,意味着过渡阶段仍然是正部级。2019年6月18日,为贯彻党中央关于加快推动中国铁路总公司股份制改造的决策部署,经国务院批准同意,中国铁路总公司改制成立中国国家铁路集团有限公司,在北京挂牌。此时为第二次大过渡,“总公司”三个字不再有,单位级别也从正部级过渡到副部级,并一直延续到现在。

  二是从文件级别看:中央有些文件下达到省市、新疆兵团和部分国有骨干企业,按照省部级对待的。

  三是从正职领导的职级看:有些央企的正职领导,有时候会高配到正部级,比如,中石化的王董事长,早期的中石油董事长,光大银行的董事长,某银行行长,等等。

  一般国家成立的重大企业,刚成立时是特殊时期,需要特别关照,高配一把手,所谓“扶上马,送一程”,保驾护航,随后进入过渡阶段(往往只有一届),此后便逐渐步入正轨,不再高配。

  四是从干部交流看:近年来,国家加大企地干部交流力度,央企一把手交流到地方担任省长的比较多,比如,2021年10月,某建筑董事长任山东省省长;某油董事长任某部委主任;某化董事长任某会党组书记。央企二把手任副省长、副部长的也不少,比如,某油总经理任某局局长,某油副总经理任某省副省长,等等。

  从干部交流任职的情况看,央企的董事长、党组书记(一把手)一般比照正部级管理;央企的二把手以及其他副职领导,比照副省级管理。尤其是2020年之后,中组部对央企的正职和副职统一管理了,与省部级干部一并统称“中管干部”。国资委加强日常管理和监督考核。

  五是从退休年龄看:正部级65岁退休,央企一把手63岁退休,副部级60岁退休。说明,上面对央企一把手是比照正部级管理的。

  三、央国企员工正式工和合同制有什么区别?

  在央企里,尽管实行了多年的“去行政化”、“去身份化”,但是,实事求是地说,“编制”这个概念,还是一直存在的。这个编制,并非指公务、事业单位的编制,而是指央企国企的定员定岗定编定资“四定”里的“编制”。现在不叫“编制”,但这个“概念”根深蒂固。

  1986年,我国在国营企业开始实行全民合同制。1995年1月1日,劳动法开始在全国施行,从此,劳动合同在全国开始全面推广。1995年以前入职的老员工,至今仍自称“自己是有编制的全民正式工”。那个时代,国企里分干部身份和工人身份。直到现在,央企国企员工的档案里,依然还是存在干部和工人身份区别的,女工人50岁退休,女干部55岁退休。

  年龄大的员工都记得“老人老办法,新人新办法”这个词。所以,1995年前入职的员工,很多央企内部仍然叫做“原正式工”。1995年以后入职的职员,叫做“无固定期限合同制员工”,以后慢慢统称“合同制员工”

  直到目前,国企依然实行定员定岗定编定资管理制度·,上级严格控制国企的员工人数和薪酬总额。直到2020年才选了中石油等几家央企进行薪酬制度市场化改革,探索打破工资定额管理的新路子,目前还没有见到明显的改革成果。什么意思? 以前上级核定国企工资总额,以后要探索放开工资总额管理的市场化道路。对此,我们保持谨慎乐观的态度。

  围绕了定员和定资的矛盾问题,国企为了打破定员和定资的问题,不断进行探素创新。

  1999年,北京市为解决国企新增劳动力和新增工资总额的问题,率先试行劳务派遣制。什么意思?

  招录劳务派遣制员工,不与国企签劳动合同,不占国企定员,工资进劳务费,不占工资总额。

  2008年以后,央企国企开始大量使用劳务派遣制员工

  2013年,出台劳务派遣暂行规定后,央企国企更加大规模使用劳务工.

  2016年,为了规范混乱的劳务派遣用工模式,国家下发进一步规范劳动派遣制的通知,要求劳务派遣制员工使用不能超过企业用工总量的10%,且只能安排在三性岗位。

  2016年以后,有些银行类央企把劳务工基本都转正了。但,很多央企国企没有大规模转正,而是把超额的劳务工转为了业务外包工。

  所以,现在央企国企内部,有四种员工身份:原正式工(老人老办法,他们当年没有交社保)、合同制员工(从入职时就开始交社保)、劳务派遣制员工、业务外包制员工。在央企国企内部,还是把原正式工、合同制员工,看作是有编制有身份的员工。

特别声明:以上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观点或立场。如有关于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于作品发表后的30日内与新浪网联系。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