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透过地图看历史?《制造亚洲:一部地图上的历史》新书首发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地图上亚洲的形状 如何透过地图看历史?《制造亚洲:一部地图上的历史》新书首发

如何透过地图看历史?《制造亚洲:一部地图上的历史》新书首发

2024-07-11 21:33|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百余幅珍贵的古地图揭秘亚洲的诞生

地图既是知识也是权力,它向观者提供对特定空间的解释,同时也借由解释的权力,扭曲这个空间的实相。因此,创制地图不只是科学行为、艺术行为,更是政治行为。《制造亚洲:一部地图上的历史》借由百余幅珍贵的古地图材料,尝试展示了有关“亚洲”的地理知识是如何被本土以及欧洲的地图学家们制造、重塑、相互影响并传播的。

作者宋念申介绍说,本书的写作源自他在美国开设的一门课程,由于缺乏一手资料,因而将大量地图引入课程教学,随后也引发了他的研究兴趣。“我们总说大学老师以研究为主,但是教学相长,教学能够极大地有益于研究。”唐晓峰对本书“以图入史”研究方法的创新之作做了评价:“把古地图集结起来,形成一个个专题,在大的历史背景下研究每个地图的意义,这一点是新的研究方法。”孙歌认为,“当我们带着三维世界的感觉去进入《制造亚洲》提供给我们的二维地图的平面时,将会是非常有趣的探险过程。”

古地图不仅是地理知识的载体,更是历史叙述的重要工具。《制造亚洲》丰富了以地图作为研究材料的新方法,拓展了历史研究的新视野和新领域,通过研究地图的历史,地图的背后的时代因素,揭秘了地图上亚洲的形象诞生、定型的全过程。

一部亚洲的诞生史,就是一部现代世界形成史

欧洲为何会以它独有的方式进入现代?这是一个热闹了一两百年的话题。有人归结于文化秉性,有人归结于宗教伦理,有人归结于国家建构,有人归结于环境和生物资源……而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常常被人忽略:即欧洲与亚洲的地理关系。

宋念申认为,“今天现代世界形成的重要契机,是西欧‘寻路亚洲’的冲动,即想要找到一条通往亚洲的道路。”寻找亚洲,包括印度、中国、东南亚,是“地理大发现”的最初动力。亚洲,可以说是欧洲走入现代的源头、方向和动力。因此,现代与亚洲从一开始就互为内在。

本书中提到了东西方制图技术交融的问题,唐晓峰认为,“利玛窦带着西方的地理知识到中国,卫匡国带着中国的地理知识给欧洲人看,这是很有益的事情,全世界认识亚洲的时候,这种交流完全是划时代的事情。”从“想象中的亚洲”到“T—O图”中理想的人居世界,从哥伦布大航海发现新大陆,再到商业订制、殖民帝国和民族国家的兴起,亚洲在现代的形成过程中,承担了重要的角色。地图上亚洲形态的变化,充分体现了现代世界形成过程中诸多力量对亚洲的认知。这一过程逐渐塑造了地图上亚洲的形态及观念上亚洲的概念。可以说,一部亚洲的诞生史,就是一部现代世界的形成史。

沉默的地图讲述了哪些真相?

“以图入史”是历史学研究的重要方法之一。地图最重要的功能是实用,但能够存世的古地图,大多不是实际生产、生活中被反复使用的地图,而要么是刻意收藏的藏品,要么是大量印刷、专供欣赏的商品。它们的制作者和阅读对象,也大多是上层精英人士。至少也是有一定财力的商人及市民。中世纪的地图上常画着双尾鱼人或者其他水怪,宋念申针对这一现象解释说,“并不是说制图家就认为海里就长着这些奇怪的生物,而是刻画上这些花纹,地图价格就高上去了。”孙歌则称,“地图并不是自然传下来的,它也经过了选择,选择就是有标准的。”

唐晓峰向读者们介绍了东西方制图文化的重要差异,“中国古代地图的实用主义特色非常明显。欧洲古代地图上常有些神神怪怪,可这些元素在地图上体现得并不明显。中国并非没有神话传统,比如马王堆发现的帛画,神话气息非常浓厚,但是拿同一个墓葬出土的地图来看,一个神怪符号都没有,非常质朴、现实和实用。”

从细微之处解析地图,开拓了读者们的视野,使读者们更加充分地意识到,地图不仅是历史研究的重要工具,更是理解文化、历史和权力的重要途径。只有会看地图、读懂地图,才能更好地理解历史。

主持嘉宾章永乐说,“这场对话为《制造亚洲》提供了重要的脚注”,它提示我们探索地图背后非常深远的问题,尤其是放到今天的世界中,如何认识今日之空间秩序?了解今日之文明,促进不同文明的交流互鉴,向世界展现亚洲的开放与包容。

(工人日报客户端记者 陈俊宇)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