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戏分龄、防走丢报警器……儿童专属空间与服务都很贴心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在线游戏 游戏分龄、防走丢报警器……儿童专属空间与服务都很贴心

游戏分龄、防走丢报警器……儿童专属空间与服务都很贴心

2022-06-01 03:38|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0 分享至

用微信扫码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大沙河生态长廊是南山区推出的十条儿童友好游学路径之一,孩子们拥有可以攀爬与“探险”的儿童游戏区。

百花儿童友好街区,孩子在大人的带领下玩跷跷板。

坚持“从一米高度看城市”,在城市公共空间、法规制定、政策规划、资源配置等方面引入儿童视角。加强儿童活动场地建设,拓展儿童服务阵地和活动平台,将儿童需求充分融入城市规划建设中去,从硬件到内容,这是深圳近年来在儿童友好型城市建设中一直在落实的现实图景。南都记者近日走访了公园、商场、图书馆、美术馆、剧院等城市公共空间,在采访过程对深圳越来越丰沛的儿童友好图景亦深有感触。

商场、室外游戏空间

母婴室、游戏器具使用说明,对儿童的关爱被嵌入到各个公共设施中

将儿童需求纳入到规划中,把对儿童的关爱嵌入到日常生活、公共设施与开放环境中,身为父母的很容易感受到。记者顺着大沙河一线从万象天地到大沙河生态长廊以及西丽生态公园,虽是不同的空间特质,却都有着相同的对儿童的考量。

万象天地的母婴室,不仅有可以给婴儿换尿片的桌面、给婴儿喂食的桌子,还配备了恒温饮水机、热奶器,以及尿片、湿巾等母婴物资。母婴室的门特别设计成自动感应,保证隐私的同时,也能很好地避免母亲抱着婴儿或者推婴儿车时没法推门的尴尬。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每层楼都有儿童防走丢的报警器。从婴幼童到学龄,成长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需求几乎都有被考虑到。

大沙河生态长廊是南山区推出的10条儿童友好游学路径之一,不仅有可以让孩子在户外奔跑的空间,还有可以攀爬与“探险”的儿童游戏区,大沙河正进行着的生态修复还会专门用小标签进行说明,寓教于乐。在西丽生态公园,自然田园与都市空间在这里完美结合。这里有城市孩子少见的农耕园,还有垃圾分类科普体验馆,在儿童游乐场里,游戏设备的适用年龄和使用规则被细致地标识出来……在沙池的一边,还配有一个儿童洗手池和多个冲脚的龙头,不同年龄的儿童、使用人数的多寡以及空间之中游戏设备、器具使用的流程都被考虑得完善且妥帖。

图书馆与美术馆

优化儿童阅读环境,创新开展儿童友好型智慧场馆建设

深圳少年儿童图书馆是市创建儿童友好型城市试点单位。为与建设全球区域性文化中心城市和儿童友好型城市匹配,更好地服务少年儿童,深圳少年儿童图书馆馆舍改造纳入全市新一轮文体设施建设规划,将按照全市统一部署,进行较大规模维修改造。一方面,目前正按照《指南》,结合市少儿馆的情况,进行改建项目建议书的编制;另一方面,在大规模改造之前,为创建儿童友好型图书馆,该馆成立了创建工作领导小组,分步骤贯彻落实每项工作任务,进行一些必要的改造提升,优化儿童室内外的阅读环境及空间。新建家庭教育阅览区,打造家庭教育服务空间,新建深受儿童喜爱的影像阅览区等。致力于建设适合少年儿童阅读和儿童文化休闲的城市第三空间。此外,在信息化设施方面,完成少儿图书馆自动化集成系统的升级、网络安全设备和信息系统审计设备购置,逐步实现信息储存数字化、管理控制职能化、传播手段网络化,为打造儿童友好型智慧图书馆奠定基础。

为了方便少年儿童来馆阅读,解决他们忘带读者证、丢失读者证等问题,2020年该馆开启了“人脸识别”服务,无需携带实体证即可便捷享受积分、借还书、参与阅读活动等服务。

建立“阅读榜”青少年阅读平台,开展儿童阅读的互动与评估,为少年儿童建立阅读档案,利用大数据分析儿童阅读喜好,开展个性化阅读指导,联合童书产业链,共促少儿阅读推广事业健康发展。

美术馆是最能体现“一米高度看世界”的场所。在深圳,美术馆与艺术机构已开始自觉地在“儿童友好”建设方面进行探索与实践,因为他们坚信儿童是未来的推动者,艺术的未来从儿童出发。

5月23日,“深圳市儿童友好实践基地”授牌仪式在罗湖美术馆报告厅举行。这是儿童友好在美育方面从市向区渗透的又一例证。罗湖美术馆馆长于延丰表示,未来,罗湖美术馆将深化与各级教育机构合作,继续开展“小小解说员”等美术馆教育示范项目建设,还将与学校建立长期有效的馆校联系制度,将美术馆教育纳入中小学艺术课程和教学计划,为深圳市儿童提供兼具教育性、趣味性、体验性、实用性和普惠性的实践活动场所,为深圳建设“儿童友好型城市”注入新活力、增加新力量。

5月25日,“粉墨西东——刘佩佩、齐思玉绘本作品展”在深圳美术馆开展。南都记者在展览现场看到,展览的陈设都充分考虑到孩子的观看视角与兴趣引导,如展示绘本的展台刚好适合孩子翻阅的高度,用戏曲的元素设计的展示空间可充分引发孩子的好奇心等。

演出场所

座椅增高、演出分级、公益票价,为儿童提供精细化服务

据南都记者了解,深圳滨海之声不仅在公共空间中给儿童设计了专门的洗手间,还在日常运营中为儿童着想,例如,解决儿童坐高不够的情况,为儿童准备了座椅增高垫;儿童演出都有公益票,可以亲子一同购买。特别值得一提的是,被深圳家长诟病许久的演出分级在这里也被做得很细致。儿童类演出不仅标明身高限制,部分演出还会细致地进行年龄指引,例如3岁+、3岁-8岁儿童等等等。

5月30日,深圳音乐厅发布了一项针对青少年爱乐者的“YOUNG星球”计划,打造青少年友好型剧场。据介绍,这是一项专为青少年爱乐者推出的音乐计划,旨在提供一个涵盖青少年特惠演出门票、大师班、音乐公开课、艺术交流、剧院实践项目等多维度的,从体验到实践的艺术陪伴项目。该计划获得了多位艺术家的支持,包括知名作曲家、指挥家谭盾,钢琴家郎朗,小提琴家吕思清,钢琴家陈萨等,都将以不同程度参与其中。其中,有一个特别值得一提的“YOUNG星票”,就是深圳音乐厅在自办的高品质商业演出中,每场特别安排一定数量的门票,以远低于市场价的公益特惠价格,为青少年提供专属票价福利。

专家说法

徐宇珊(深圳市社会科学院研究员)——

深圳的实践,为全国建设儿童友好城市提供了方向和指引

我把《指南》的特点概括为三个字。一是“全”。《指南》的8个子体系基本涵盖了与儿童相关的公共服务的方方面面。既与其他已有的几大领域的建设指引、《儿童发展规划》等相关内容衔接,体现了其他规划中的规定,也体现出儿童的生存权、发展权、受保护权和参与权的具体要求。可以说一份《指南》在手,儿童公共服务全知晓。

二是“实”。《指南》规定得很细,具有很强的可操作性,例如很多地方对建筑空间的面积、服务的人数等都有非常详细的规定,可以清晰地知道该怎么做。

三是“活”。《指南》虽然全面详细,但并不死板,具有广泛的适用性。“鼓励”“宜”等字眼在多处体现,既体现出《指南》的前瞻性,又不是强制性,具体实施中可以因地制宜,灵活实施。

正因为《指南》具备了上面几个特点,我认为它既是对深圳过去各领域儿童友好服务的总结提升,又可以成为其他城市建设儿童友好城市的参考,先行示范,辐射全国。

过去几年间,深圳既有顶层设计、行动方案,也有具体实践、操作指引,可以说已经在儿童友好城市建设方面摸索出一条道路,各区、各街道都形成了自己的特色。深圳的实践可以为全国建设儿童友好城市提供方向和指引,深圳的做法经验以及政策文本都可以为其他城市所借鉴。

我认为,儿童友好已逐渐渗入人心,将成为全社会的共识,成为各部门的共同理念和行动。儿童友好理念将融入深圳这座城市公共政策、公共服务、城市建设的方方面面。同时,近几年儿童参与城市建设的愿望非常强烈,儿童参与能力也在逐步提升,相信未来会有越来越多的儿童参与到社会公共生活当中,成为城市的小主人。

刘磊(深圳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副总规划师)——

儿童友好是成人视角、城市规划以及社会集体的反思

刘磊主持编制了全国首个儿童友好型城市建设纲领——《深圳市建设儿童友好型城市战略规划(2018-2035年)》(下称《战略规划》),开拓性地探索了本土化、系统性的儿童友好型城市建设路径。

2016年,刘磊的孩子才2岁多。晋级成为父亲的他接到了《战略规划》的编制任务。此前,国内并没有先例,“我们一开始并不知道要从何处入手。1996年,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和联合国人类住区规划署共同发起《儿童友好城市倡议》,有一些国家已经形成了符合其本国特色的制度流程。我们把国外友好城市案例都研究了个遍,研究了国内历史文化看待儿童的演变过程,然后探索深圳的本土化,最终形成这样的一个战略规划。”刘磊说,“在此过程中,孩子给了我很多反馈。我在关注孩子成长的同时,也陪伴着儿童友好城市的成长。”

对于儿童发展的关注,深圳一直都有。例如,基础的医疗、教育、特殊儿童保障等。但从事规划的刘磊知道,这并不是真正的儿童友好,“仅从城市规划来说,早些年的深圳规划都不会从儿童的角度去考虑需求。”刘磊说,“儿童友好城市是成人视角的自我反思、是城市规划行业的反思,最终是全社会的集体反思。”

2018年左右的深圳,只有福田、罗湖两个儿童公园,免费的儿童游乐区只有在个别开发商的楼盘里才有。而今,据市妇联数据,已建成各类公园1200多座并于其中逐步增加完善儿童活动空间及自然教育等设施场所,而近日发布的《深圳市公园城市建设总体规划暨三年行动计划(2022-2024年)》(下称《规划》)草案明确提出,即将新建8个儿童专类公园,保证每个区都有儿童公园。在城市公园和较大的社区公园配建分年龄儿童活动场地和多元丰富的游戏设施,优化儿童游乐环境。

儿童出行是孩子成长过程中伤亡率最大的危险所在。虽然学校门口会有相应的汽车分流,但从学校到社区这一路的安全并没有保障。“好的出行分两种层次,一是保证安全,二是安全的状态下,还有游戏的可能。后者现在很难做到,但也是努力的方向。”刘磊和团队正在罗湖棚改的木棉岭社区进行儿童出行系统的探索实践。“孩子从每个单元下楼,就会被引导到主要的步行道上,路过灯控路口、天桥,一直走到学校。这条道就像血管联通单元、社区服务中心、学校、幼儿园以及社康。”

一个儿童友好的城市,孩子们可以更加开心快乐地生活学习。“想像一下,就是想玩的时候能有方便玩的地方,一起玩,一起学习,一起搭乘公共交通,一起去公共场所。所有的孩子不论是贫富所享受的医疗、教育、游戏、文化等等的公共服务是公平的。”刘磊说。

胡卫华(广东省旅游规划与营销协会副会长、深圳职业技术学院旅游发展研究所所长、教授)——

让城市的建设和治理,更加贴近儿童的真实需求

“学会蹲下来,发现孩子眼中的世界”——这是对深圳这座儿童友好城市的真切描绘。坚持“从一米的高度看城市”的理念,是深圳市在建设儿童友好型城市过程中获得的一个重要经验。目前,深圳选取了社区、学校、图书馆、医院、公园和交通出行等6个与儿童生活密切相关的领域进行试点,探索建立完善的儿童公共参与长效机制。比如通过“步行巴士”解决上学、放学接送难题,让儿童学会自我管理。着力打造完善儿童参与公共事务的重要平台——儿童议事会,将行动力还给儿童,从一米的高度审视深圳的发展,让城市的建设和治理更加贴近儿童的真实需求。

在快速城镇化的背景下,我国尚存在一些追求速度、忽视品质的设施建设。如公共服务设施方面,城市博物馆、图书馆、科技馆内的儿童互动设施普遍缺乏趣味性;公共空间方面,城市公园和街角绿地中的儿童游憩设施往往呈现标准化、塑料化特征,缺乏主题特色,自然要素缺失;出行环境方面,街区建设以机动车为导向,慢行考虑不足,缺少儿童专属通道,儿童出行存在安全隐患。

建议将“儿童友好型”理念深度融入到城市建设管理的各领域,形成部门协同的合力。如在道路交通方面,合理划定道路红线及道路断面,保障儿童安全出行,提升儿童独立出行比率;在开放空间方面,明确街角口袋公园布局,为儿童提供更多安全、便利的户外活动场地;在公共景区建设方面,更多考虑家庭亲子游的需求,设置适合儿童参与的互动项目。

在深圳市各街区、居住社区方面,建设混合型社区儿童中心,形成15分钟儿童生活圈,以居民步行可达的范围为基础,综合考虑儿童步行能力以及幼儿园、便民服务等设施的合理运行规模,让儿童有便利的公共嬉戏、交流、学习、成长空间,形成“市—区—街道—社区(小区)”四级儿童中心体系。

张健蘅(深圳知名建筑师)——

儿童友好,还可以解决儿童肥胖、近视等问题

据相关报道,今年初,深圳成立了儿童友好专家委员会,47名专家获聘。这些专家从事与儿童友好相关的社会科学、城市规划、建筑设计、城市治理、疾病预防、医疗、教育、文化、体育、心理、社会工作、生态环保等多种专业的研究和实践。

深圳知名建筑师张健蘅就是其中一名儿童友好专家。在她看来,评议任何公共事业与项目的时候,都会有相关的人代表不同人群的利益。“但是儿童很难在成人的社会里给自己争取权益,那就需要各方面的专家代表儿童利益,用公益、科学、专业去为儿童的生存、发展把关。”

张健蘅曾对城市可持续发展进行深入系统的研究,“儿童友好是社会可持续中重要的一环。”在她看来,在儿童处于婴幼儿时期,儿童友好其实是妇女友好,到了儿童中小学阶段的儿童友好,则是对儿童生存方式的广度与深度的讨论。

在张健蘅看来,儿童友好第一层次是基础保障,第二是提升幸福。对于深圳而言,更需要关注的是提升幸福感。“儿童友好的实现可以通过优化社区环境、配置公共服务以及鼓励商业机构共同实现。在儿童可达的社区环境里,对消极空间场地进行优化,进行人性化、细致化的管理下沉;公共服务方面,有强制性对儿童场地的配置要求,尽量要做到分时使用、叠加使用;商业机构方面,利用刺激与扶持政策,以鼓励的方式去举办儿童友好的活动,把更多的商业空间释放出来。”此外,儿童友好还能很好地解决现在城市儿童普遍存在的肥胖、近视、沉迷网络游戏、抑郁等问题。

01-03统筹:南都记者谢湘南

采写:南都记者谢湘南黄璐陈荣梅

摄影:南都记者冷锋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阅读下一篇/ 返回网易首页 下载网易新闻客户端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