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日本申博历:从裸辞到博士入学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在日本修士是指什么学位 我的日本申博历:从裸辞到博士入学

我的日本申博历:从裸辞到博士入学

2024-07-12 12:22|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我的日本申博历:从裸辞到博士入学

Updated: 7/28/2023Released: 7/18/2023Tags: Japan, PhD, life

前言基本情况指导和建议先问自己:为啥去日本?总体流程准备语言地域和院校选择套瓷面试与考试其他问题心路历程和感想 前言

从2022年10月动了读博的念头,到2023年7月收到一个满意的PhD offer,总算挨过了这段裸辞在家申博的时间。趁记忆还清晰,以此文记录并给同样申请日本院校的同学一些指导和建议。

本文第二节给一些申请的经验分享。第三节记录这段时间的心路历程和感想,所有内容都是基于我申请经历和所掌握的资料的。无论是申请学部还是大学院,都希望你能从这里有所收获。

基本情况 你的出身是?

211本硕,传统工科,本硕阶段GPA较高,硕士阶段科研成果较好。

你的去向是?

筑波大学,同专业博士后期课程,英文项目。无funding。

指导和建议先问自己:为啥去日本?

与欧美院校相比,日本院校的优劣在于:

劣势:QS低;不能在入学前申请国费以外的funding。

优势:学制短(硕士两年,博士三年);生活成本低。

关于排名

亚洲院校的QS排名与欧美相比不占优势,可能对回国后发展不利(筑波2023年排名快掉到400了,几所帝大也是争相恐后地在掉🥲)。

关于funding

无论在哪里funding的竞争都非常激烈。而日本院校几乎没有国费以外的funding可以提前申请,这点对于海外的学生来说尤其不利。但在读博阶段还是有不少funding可以申的。筑波也是在录取之后才可以进行funding的申请。据我在日从修士转过去的博士同学说,他目前勉强收支平衡。如果是海外赴日留学,前期的支出在所难免。

关于毕业

日本理工科博士在在学制内毕业还是相对轻松的,但文科博士毕业难度就高出许多,延毕甚至中退是常态,就业也更困难。至于博士的毕业难度,我与之交流的教授给出的学院毕业要求都是一致的——两篇SCI,但对期刊无要求(一般都会从顶刊开始投)。这个论文要求和我的出身院校对博士的毕业要求一致,根据专业和实验室不同肯定会有变化。

关于生活成本

给一个官方背书的建议。2023年,早稻田(私立+东京)guidance里建议学生所有支出(学费+生活成本)一年300w日元,三年合计900w日元。筑波(国立+小城市)三年的入学+申请费用是165w日元,每个月建议支出8w日元,三年合计453w日元。地域、院校性质对于留学支出的影响还是很大的。建议仔细看目标院校的guidance,可能会提及这点。

总体流程

先聊一下整体的申请流程。

博士申请的流程?

找到目标研究室→发邮件→教授回复→远程会议聊聊→深入沟通→撰写文书(研究计划)获得教授认可→等到出愿时间正式提交材料→正式考试(面试)→录取后申请在留→收到在留后申请签证→赴日开学。

这之中还夹杂着准备语言。京都大学是一个特例,需要先向学院提交文书,通过审核后再去和教授沟通(因此我没有尝试)。日本院校的博士录取与教授意愿强相关,是表面上的“申请考核制”但实质上的“教授决定制”,请以获得教授的“内诺”为第一阶段的目标努力吧!

下面具体讲讲这几个过程。

准备语言 理工科博士申请需要日语吗?

我的整个申请过程没有用到日语,跟教授的交流中也得知毕业论文可以用英语写,而大部分日本学生也是用英语写的。英语是博士的核心能力。但考虑到在日生活,还是建议来之前有一定日语水平。

我应该准备什么英语测试?

以我的专业为例,只有东大需要提交GRE成绩,其他都是托福、雅思、托业皆可(需要关注项目具体要求,筑波甚至不需要语言成绩)。一般不会给最低的分数线,只会给建议的成绩。2023年早大的要求是托福80、雅思6.5、托业800。

建议考托业,难度低、只考听力和阅读、只有选择题,难度远低于另外两个且可以自学。托业的难度在于题量大,需要应试技巧。给一个参考,我考研英语75分水准,读研阶段只看看文献,毕业后工作荒废两年,突击两个月考到了880。

地域和院校选择 如何确立目标院校?

我建议从比自己出身高一个层次的院校中选择。如果科研背景够硬,那就从上往下申,因为日本修士只有两年即可毕业,且没有文章要求。大学院的申请肯定要更关注研究室,但研究室的资源和院校排名一般也是正相关的。

如果想要留日工作或深造的话,要注意日本当地对院校的认可度似乎与QS不太相关。尤其是求职,地域的重要性比院校排名更为重要,因此地方帝大并不比东京QS低一级别的院校更占优势。这点可以关注一下日本人对于院校的排名。

需要找中介吗?

中介我觉得只适合一种人,就是正在打工挣学费、几乎没有时间来准备语言以外材料的打工人。中介的工作的价值在信息差。申请过程中的核心工作只有:语言、寻找研究室、准备文书,这中间信息不透明的东西并不多。语言,中介没法帮你做;文书,中介帮你写的研究计划你以后敢去研究吗?中介能做的只有帮你联系研究室,而研究室又会决定你的研究方向,所以中介能做的工作少之又少。所以不建议。

对大学院生来说,联系教授和独立出一份研究计划也是最基础的科研能力。如果这个过程让你难受到想放弃,那么可能需要重新审视一下这个选择。

套瓷 你的套瓷情况?

尝试套瓷20+位教授,约四分之三无任何回复。深入沟通过的教授有五位,最后选择了筑波的研究室。

为什么选择筑波的研究室?

最核心的因素有两点:研究兴趣和与教授的沟通情况。关于如何选择研究室可以参考其他国家的申请经验,在这里不详叙了。

要不要先从研究生做起?

除非你的背景很弱,或者教授有明确的要求,否则我不建议从研究生做起,尤其是博士。研究生的意义在于先占位置后考学,博士没有考学所以完全没有这个必要。研究生阶段的支出一分都不会少,科研产出的被认可度反而会打折扣,甚至我有耳闻打白工的情况。所以我不建议做研究生。

为什么教授不回我的套瓷邮件?

非常正常,我的建议是平常对待。教授回复邮件是福分,不回是没看到或者不招人。只要回复了邮件,就可以看作是成功了一小半。这个过程中感到沮丧和焦急是正常的。不要在一个目标上投下过多的期盼,也不要把目标限定在过小的范围。跨方向、跨专业、小地方,只要没拒绝,都可以试试。

先写研究计划,还是先套瓷?

先套瓷。因为教授不一定回你,而写研究计划一定是根据目标研究室的研究来写的。我写一份至少也要两周到三周的时间,写完计划发出去教授不回的话,对于时间和精力都是巨大的消耗。

此外,你的研究计划的方向多数情况下是教授框出来的,所以你的研究计划对教授来说不是非常有价值。与教授沟通后,再了解目标领域的研究潮流,结合自己的研究兴趣再去写研究计划,向教授展现你的学术能力。我与一位旧帝教授三次面谈后,对方依旧没有给我明确的研究方向,我追问后才得知,对方希望我确定不会去其他研究室后才愿意深入讨论下一步。可见研究计划对教授内诺来说甚至不能算是一个必需品(但这个教授也确实是有点别扭)。

面试与考试 我该如何准备与教授的(初次)面谈?

像是准备学院面试或者学会发表那样,总结并展示你的科研成果,并准备Q&A。时间充裕的话还可以根据教授的研究兴趣,构想一些未来可能的研究方向。如果能有部分切中教授的兴趣,那就再好不过了。

比起一对一大眼瞪小眼地聊天对谈,做个学术pre更容易准备、更方便展示你的研究能力和pre能力。这实际上也是学院面试中最受到关注的部分。学院面试一般规定10–15分钟的时间,很难讲清楚什么学术问题,所以比起内容本身,pre的能力才是学院面试考察的关键。

关于如何做一个好的pre,很建议直接去油管搜PhD application presentation,有很多油管主分享做申请pre的经验,思路清晰,干货十足。我分享给我有较大帮助的油管内容:

一位牛津在读医学PhD的频道一位CITY教授分享的面试注意点一位PhD学生的经验分享

用英语还是日语做pre?

皆可。我接触的教授中没有不接受英语pre的,面试交流也都是用英语。交流起来没什么困难。

我的英语太差了,用英语交流好慌怎么办?

把pre的内容脱稿练熟,构思好如何应对常问的问题,不必对语言压力过大。英语对日本人来说也是第二语言,对日本人说英语对压力相对于对英语母语者来说还是小一些。语言终究只是一种工具,能表达清楚自己的意思就好了。

关于语言学习(无论是日语还是英语),我很推荐听一些纯外语的播客。这部分内容等以后再来写。

其他问题 学硕和专硕对于申请有区别吗?

没有区别。我不太清楚专硕的学位证书上是否会标注是专硕,但日本学制里没有这个区分,应该也不会有太大差异。

可以推荐一些留学资讯吗?

我推荐“知留社”,我在前期搜集信息时从他们获得了较为客观公正的留学情况。他们也在做一些帮助日本研究室从中国招生的工作。有兴趣可以搜一下。

心路历程和感想 谨防拖着不给明确答复的教授

先写这么多,其他内容等以后想起来再补充。希望广大学子都可以有学上。

View / Make Comments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