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梦之梦》艺术特征解析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在哪可以看如梦之梦 《如梦之梦》艺术特征解析

《如梦之梦》艺术特征解析

2024-07-12 17:01|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牛蕾

【摘 要】《如梦之梦》被称为21世纪初期华人剧场最受瞩目的话剧之一,商业噱头和艺术特色紧密结合,实现了其艺术和商业上的成功。文章从舞台设置、套层结构、时空交错、意象使用等几个方面分析了其艺术特色,又对其间离效果、悲喜融合手段使用以及剧情冗长的得失给予了一定的分析。

【关键词】套层结构 环形舞台 时空交错 意象

中图分类号:J80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7)11-0010-02

《如梦之梦》自2000年5月在台湾国立艺术学院戏剧厅以中文开演,到2016年12月份在北京保利剧院的演出以来,虽然因成本及演出实际条件的限制,巡演并不算多,但绝对是一个在不断打造过程中的戏。

据说《如梦之梦》整个构想是赖声川在一次印度的旅行之中写下的灵感,融合了他多年来的许多旅行经验、思考,以及在藏传佛法方面的学习。后来的剧本是根据赖声川1999年印度旅行后回到台北完成的29页剧情大纲,以集体即兴创作的形式共同完成的完整版,长达400页,而且,每次的版本及演员的安排都有所变化。《如梦之梦》被称为21世纪初期华人剧场最受瞩目的话剧之一,该剧观演形式特别,采用环绕形式的剧场,演出长达8个小时。《如梦之梦》缘何有这么大的号召力。本文尝试从舞台、时空、套层结构、意象使用等几个方面解读《如梦之梦》的艺术特征。

一、舞台设置

《如梦之梦》是一个环形舞台,正前面的舞台是有景深的舞美空间,左右两面的舞台各有二层楼的结构,一层、二层皆可以当作演出区域,而后面的舞台因靠近观众席而略宽,给演员更多的演出空间。环形舞台中间属于池座,坐在池座里面的观众可以移动椅子追随各个演区的戏,基本能实现理想的观演状态。池座中间有一条过道,也可作为表演区,连接前后两个舞台。在所有的环形舞台的一面,还有部分观众席,这些观众席在观演视线上大都会受到不同程度的限制,难以看到演出的全貌,权宜之计,2016年北京保利剧院的演出中,二楼两侧均设置电子屏来再现看不到的演区的戏。但部分演区的观演效果确实大打折扣。

理想的观演关系是观众坐在舞台中央区的池座里,(但从最近的北京演出实际情况来看,可能是出于商业和观众要求的考虑,能看到全部演出的观众,可能只占三分之一左右。大部分观众,有一部分戏只能盯着模糊的影像听戏)。整个演出鸿篇巨制,三十多个演员、很多明星加盟,三百多套的衣服,舞台包含八个方位,三个楼层,穿越时间(民国初年、现代)与空间(台北、巴黎、上海、北京、诺曼底)。

藉着环形舞台的设置,大戏开场就是整场演员悉数上场,围着环形舞台呈顺时针游走,类似藏区的转山、转塔、转尼玛,给游走在人生路上的芸芸众生一个虔诚的修行的道场。或疾或缓、时疾时缓,木讷、急促、推挤、超越、变化又复原,浮生何如,如梦之梦的况味在人生的游走和寻找中渐渐呈现。

中心观众区的莲花池不单是观众席,它在剧中也是舞美设置的一部分,古堡中,這片观众席,可以当成那个看得到自己的湖;焚书坑儒的故事中,这片观众席又变成坑儒的坑。像这种把观众席也设置成舞美的设想虽不是首创,但也是该剧的创意表现之一。

二、套层结构

“在一个故事里,有人做了一个梦,在一个梦里,有人说了一个故事。”这里的故事里的梦,梦里的故事,都是套层结构的表征。

套层结构并不新鲜,甚至老套,但还是能找出一些以套层结构为典型特征的新经典作品。比如大家熟知的影片《盗梦空间》、《布达佩斯大饭店》,都是以套层为典型特征。但在戏剧作品中,套层结构常见的“戏中戏”结构,虽异曲同工,但其套层层次有限。而赖声川的《如梦之梦》的套层已经超越了影视作品的套层层数,令人叹为观止。

我们可以看出故事的基本脉络及套层结构,医生听5号病人讲故事,5号病人从妻子的故事讲起,又讲到江红的故事,后面主要讲顾香兰的故事,里面又有伯爵、王德宝等人的故事,而江红和5号病人的妻子又有各自的故事。其中,顾香兰的故事是最内核的故事,也是整个剧作的着力点。

顾香兰作为上海名妓,与王德宝有情,又被来自法国的伯爵看中,带回法国。她在法国不改其爱交际、爱自由的浪漫本性,学画画,终日厮混于巴黎艺术圈,终于与伯爵形同陌路。在伯爵假死后,顾香兰历尽苦难。后来得知伯爵改头换面重建爱巢后,无法原谅伯爵,后跟王德宝回上海。顾香兰的故事也像一个环形,终其一生绕了一个大圈,在对生命自由的追寻中了悟了执着的荒谬与放下的释然。这也是赖声川佛家思想在剧中的呈现。

5号病人讲完故事说:“……故事里的人很多,你们也都在里面……你们都在里面……”套层结构还使得故事在宏观架构的视野中呈现出个人对世事人生的悲悯。也呈现了赖声川“关于死亡、生命苦乐、因果关系的独特思考”。

三、时空关系

因着套层故事推进中的一咏三叹,时空交错是套层故事常见的叙事手法,常常在一段套层故事讲述告一段落后。叙事和代言两种表现手段的衔接处往往就是时空交错的地方。顾香兰和5号病人讲自己的过往,而过往的故事在告一段落后,又时不时拉回到两个人的病房;纠结于过去痛苦记忆中的江红,回忆与现实的交织。江红和5号病人去城堡寻访顾香兰的故事时,顾香兰与伯爵过去的故事与5号病人和江红的故事又形成一种时空交错;所有喧嚣又结束在5号病人的病房里。回落在医生听5号病人讲故事这个最外层的故事里。

除了因套层结构而产生的两个时空的交接外,《如梦之梦》的时空交错还表现在同一段故事的讲述顺序上,比如5号病人和妻子的故事中,前一个段落妻子已死,后一个段落5号病人还在讲述两个人的共同生活。

此外,在表演上,一个角色用好几个演员来处理的手法,也为时空交错提供了可能。顾香兰用了三个演员、王德宝用了两个演员、5号病人用了两个演员等,在故事讲述过程中,角色的另一个“我”会间或地抒发一下感概和评论,也加强了故事讲述中时空的复杂性。

而在舞美设置中多个演出空间的设置,使得多个演出时空得以互动,不同时空的人物穿越,套层故事中故事的入戏和出戏。多种手段共同烘托出这个时空交错、仿若梦境的多重人生的组合大戏。

四、意象

人生游走在一个四方轮回的神坛;对生命自由的追寻,终其一生都是鸟笼之外还有鸟笼,人生宿命,活过这一天还似昨天。人生如梦,你的,我的,过眼烟云终虚幻;庄周梦蝶,真的,假的,事如春梦了无痕。在整个剧作中,存在着大量的意象的使用,来象征如梦之梦的虚幻与轮回的宿命。“意象之于艺术,原本就是一种本体性的存在。”意象之于作品的表达,有“目击道存”的無碍之直观之效。

顾香兰红极一时的妓院里,舞台上端端摆着一个大大的鸟笼,困着金丝雀,也困着想要自由的灵魂。跟伯爵去法国后,又困在城堡里,后来顾香兰又混迹巴黎艺术圈,依然是漂泊于异乡孤独寂寞的灵魂。舞台中,两个饰演顾香兰的演员的交接,在与伯爵奉茶处擦肩而过,离开上海,蜕衣告别,却是一个去了法国,另一个留在了上海。走不了,逃不开,而顾香兰关于笼子的梦成了她一生的困境的表现。

伯爵对于顾香兰的爱情,一个烛台,一个自欺欺人的妓女的第一次,包含着多少伯爵对于顾香兰理想化的爱情想象,以至于后来二人渐行渐远,那个小小的烛台——代表爱情一切美好记忆与想象的烛台却始终是伯爵珍爱之物。对于伯爵这个浪漫、古典、性情的人物塑造起着点睛的作用。

江红要确认自己在哪里,在哪个时空,关于煎蛋的梦,一次、两次、三次,直到第七次的循环反复,煎蛋成功,某一种人生才开启。人生在世,是不是已经铺就了各种可能等你上路,而每条路不可思议的又恍如梦境,最终还是回到某个起点,沉淀、反思那个难以置信的真实又虚幻的人生。

开篇的庄如梦,参透生命的奥秘,在被秦王囚禁的每一天,忙着用梦织就一个新的世界,那个世界同现实世界相仿,有山河日月,城郭村庄,隐匿小岛,熙攘人群,在被行刑的前一天,庄如梦造好了那个梦中世界,用梦盗取了一个人生,金蝉脱壳而遁形。而梦岂不就是人生,浮生何如,如梦之梦。

五、一点建议

“间离效果”、悲喜融合等在赖声川的戏剧作品中几乎是标志性的表现手段。从《暗恋桃花源》、《宝岛一村》等大作均可透视这一现象。而就表现手段而言,无所谓优劣,但就表现手段与剧情的结合而言,就有了优劣的判断。前面所说的时空交错,几个演员分饰一个角色,多个时空之间的回响呼应,都能达成“间离手段”的效果,在观众对人物情感体验的同时,拉回理性的旁观分析。进而反思如梦之梦的人生况味,然而,间离效果的使用首先应建立某种体验而非一味地阻挡观众的情感体验,只有在深切体验的当口,才有理性从情感中被拉回的深刻的反思。而《如梦之梦》在故事讲述中对情感的表达上面其实是缺乏对观众的带入。

另外,戏剧与生活而言,或许可以称之为镜像。这也是《如梦之梦》的主题所在,梦即人生,人生如戏。悲喜的融合在《暗恋桃花源》中被用到极致,从而成为经典。在契诃夫的剧作中,悲喜的融合,恰是对生活的完美真实的再现。而《如梦之梦》中的一些喜剧调剂段落,制作者沉醉在自己的世界里,完全没有意识到某些让人发笑的手段生硬尴尬。

此外,长达8小时的演出时间是不是真的必要,剧作本身的套层故事虽然是一个铺排开来的多个人的人生故事,但即便如此,也应该遵循情节整一的要求,有些情节实属闲笔,意义不大,小牢骚,小感慨,使得情节冗长、啰嗦。从剧情来看,实在是还有很多删减的空间。而赖声川一贯打出的“集体即兴创作”的创作方式,在取得集体即兴创作的创新及集思广益的优势之后,也应该进一步规范和取舍,进而实现整个剧作的整一性。

备注:

本文关于《如梦之梦》的文本参照的是2001年6月远流出版事业股份有限公司第一版印刷。演出参照的是2016年12月在北京保利剧院的演出情况。关于二者之间的变动之处,因无伤大雅,本文基本回避。

参考文献:

[1]赖声川等著.如梦之梦(卷首语)[M].远流出版社,2001.

[2]赖声川等著.如梦之梦[M].远流出版社,2001:390.

[3]胡明华.《如梦之梦》对现代人生命的佛法关怀戏剧艺术[J].2014(3).

[4]施旭升.艺术即意象[M].人民出版社,2013:38.

作者简介:

牛 蕾(1979-),女,汉,河北人,硕士,讲师,中国传媒大学南广学院教师。

猜你喜欢 意象 雨的文化意象英语世界(2023年12期)2023-12-28新自然主义的意象之美(视频)散文诗(青年版)(2023年5期)2023-06-17诗词里的意象之美小学生优秀作文(高年级)(2022年3期)2022-03-29诗词里的意象之美小学生优秀作文(高年级)(2021年9期)2021-09-27“玉人”意象蠡测山西大同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年2期)2015-01-22例说古诗中“鸟”的意象语文知识(2014年2期)2014-02-28《活着》的独特意象解析短篇小说(2014年12期)2014-02-27

戏剧之家2017年12期

戏剧之家的其它文章演员如何积累情绪记忆舞台灯光设计中的光与色运用浅谈《赵氏孤儿》的角色体验舞台艺术语言表达对人物形象塑造的作用从剧目《封箱》浅谈中国古典舞与戏曲之间的融合与发展由儿童剧《牛背上的歌》所想到的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