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教说话|人们为何自称“在下”?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在下还是再下 古人教说话|人们为何自称“在下”?

古人教说话|人们为何自称“在下”?

2024-05-10 02:24|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维柞之枝,其叶蓬蓬。乐只君子,殿天子之邦。

乐只君子,万福攸同。平平左右,亦是率从。

柞树的枝叶,很是茂盛。和乐的君子,能够镇守天子的邦国。和乐的君子,为万福之所同聚。他的左右的干部,也都有治事的才具,恪尽职责。

汎汎杨舟,绋纚维之。乐只君子,天子葵之。

乐只君子,福禄膍之。优哉游哉,亦是戾矣。

那飘浮的杨舟,有绋纚(fú lí)来维系。和乐的君子,有天子来节制。和乐的君子,有优厚的福禄。优哉游哉,可算是极人世之幸福了。

此诗第三章铺排了诸侯朝见天子时的情景:“赤芾在股,邪幅在下。彼交匪纾,天子所予。乐只君子,天子命之。乐只君子,福禄申之。”“芾”通“韨(fú)”,熟皮制成,用于祭祀、朝见等隆重场合,遮在礼服的膝前,故又称“蔽膝”。

红色的蔽膝即“赤芾”,乃大夫以上所服,再细分的话,“天子纯朱,诸侯黄朱”。《毛传》(西汉初年,大毛公毛亨、小毛公毛苌所传的《诗经》称“毛诗”,“毛诗”就是《诗经》的《毛传》)称“大夫以上,赤芾乘轩”,《采菽》一诗中诸侯朝见天子而“赤芾在股”,就是这种礼仪的生动呈现。

“邪”通“斜”,古人用一块布斜着裹在小腿上,这就叫“邪幅”。《毛传》:“邪幅,偪也,偪所以自偪束也。”“邪幅”又称“偪(bī)”,取其紧裹在小腿上,逼束之意。郑玄进一步注解说:“邪幅,如今行縢也,偪束其胫,自足至膝,故曰在下。”汉代时称“行縢(téng)”,也就是后世所说的裹脚布,紧紧裹着脚,以便于腾跳,故称“行縢”。

“在下”一词即出自“邪幅在下”。郑玄说:“彼与人交接,自偪束如此,则非有解怠纾缓之心,天子以是故赐予之。”这是说诸侯与人交接之际,深自约束自己,一切都要按照礼制来行事,不能逾礼,治理政事的时候也就不会有懈怠舒缓之心,因此天子才会赐予“赤芾”和“邪幅”,“彼交匪纾,天子所予”就是这个意思。“在下”因此引申为人际交往时的谦辞,其实本义是像紧紧的裹腿布一样,“逼束”自己依礼行事而不能失礼。

这就是“在下”这一谦称的词源,后人将其外延扩大,任何人都可自称“在下”,但是天子赏赐诸侯的“邪幅在下”这一礼仪却早已不为人所知了,以至于竟然被今人误解为坐席的尊卑之次,真是令人浩叹!不过由此也可以看出,古人重视礼仪一至于此,是今天的人们所不可想象的。

内容选自

《古人原来是这样说话的!》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