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摹褚遂良《雁塔圣教序》,需要注意哪几点?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圣教序结构规律 临摹褚遂良《雁塔圣教序》,需要注意哪几点?

临摹褚遂良《雁塔圣教序》,需要注意哪几点?

2023-12-16 08:23|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原标题:临摹褚遂良《雁塔圣教序》,需要注意哪几点?

褚遂良(596——659年),字登善,唐钱塘(今浙江杭州)人,也有说是阳翟(今河南禹县)人。唐初名臣、是唐代迟于欧阳询、虞世南近四十年出生的又一著名 书法家,与欧阳询、 虞世南、薛稷并称初唐四大家。

从书法风格的流变上看,褚遂良书法前期古朴,有六朝风貌,后期起了变化,创造绰约婀娜的姿致。早年隶意甚浓,方整矜严,结体宽博,以《伊阙佛龛碑》和《孟法师碑》为代表。后期遒逸婉媚,以《雁塔圣教序碑》为代表。《雁塔圣教序碑》,又名《慈恩寺圣教序》,立于唐永徽四年(653年),共两碑,均在西安慈恩寺大雁塔下,前一为唐太宗李世民撰文的《大唐三藏圣教序》(简称“序”),21行,行42字;后一为唐高宗李治撰文的《大唐皇帝述三藏圣教序记》,20行,行40字。是碑从艺术含量上看作褚遂良毕生的书法代表。用笔方圆兼施,融入隶意,掺和行书,使人看来流丽飞动,光彩照人。

书者巧妙将前人精华融为一体,在笔画处理上粗细有变,能把瘦劲秀润合二为一,使线条耐人寻味;结字上中宫收紧,四维放开,紧密中有舒展,落落大....一风神直追“二王”,正因如此,此碑一出,追随众多,成为时尚。但这却是褚遂良自家之法。下面就学习《雁塔圣教序》应注意的几个问题作分析: (一)点画 《雁塔圣教序》用笔灵活多变,方圆兼施,融中锋、侧锋、露锋、藏锋等于一体,临摹时要细致考察其笔法要领,不放过蛛丝马尾。 1、横画。横画主要有长短两式,长横逆人、涩行、紧收,中段上鼓形成弧线状,富有弹性;短横切笔人纸,铺毫运行,轻收,线条凝练。2、竖画。竖有长短、曲直、垂悬各式,但皆需挺拔劲健,力运末端。3、撇画。长撇起笔不宜过重,行笔稍按,力送撇尾;短撇重顿起笔,棱角分明,短促有力。4、捺画。古意十足,尽显汉隶遗韵,由轻至重,一波三折。 5、点画。《雁塔圣教序》点法多样,有斜点、圆点、竖点、垂点、挑点和各种组合点。在书写时要充分表现出各种点法的笔势,笔势出,生机顿出。如斜点高峰坠石;圆点凝重圆满;竖点则多弯头取势,别具姿态;垂点有如水滴,活泼灵动;挑点气势连贯,极富行书意趣等等。6、提画。此画是挑点的延长,要控制力度不使软弱。7、折画。大约有方折和圆转两种样式,提按过渡、转锋换笔要自然连贯。8、钩画。此碑钩法有六朝法度,形状多变,要质朴饱满,避免轻佻。

展开全文

(二)结构

在楷书的发展过程中,唐楷的“法度”,是后世无法企及的,但有一个别例,那就是褚遂良。虽然其楷书笔法和结构也有一定的规律可寻,但并不僵化和程式,其结构的端正、灵动、宽绰、遒美是另外一些唐楷大家所不具备的。

1、变长为扁,宽绰疏朗。褚遂良在结构上面的最大特点是打破初唐先辈字形瘦长的形态,而变为扁方结构,这为后世书风的演变埋下伏笔,“颜真卿就是在他的基础上进一步加粗点画, 变内抵为外拓,实现了书风的根本性变革。”

2、以行人楷,呼应连贯。这是该碑一个显眼的特色,行书笔法的渗人,加强了点画之间的内在联系,通过一些连带、遥接、顿挫等技巧,使得孤立的点画顿时互有往来,生机盎然。从这一点看,练习此碑,为通向“二王”行书搭起了一个很好的桥梁。 3、妍媚为主,体态多变。张怀瑞谓此碑若“美人婵娟,不任罗绮”,从用笔和结构两方面都有表现,所谓用笔生结构,用笔的提按、转折换锋等方面的灵活多变,必然导致结构的婀娜多姿。 (三)临习时的常见弊病 1、瘦硬有余,丰腴不足。《雁塔圣教序》的线条基调以细为主,容易让人产生误解,在书写时只注重了对细线的刻画,提多按少,从而造成线条的骨瘦如柴,缺乏弹性。 2、匀称有余,突兀不足。这是由于用笔的提和按两个动作运用不当而起,线条总是处于中间状态,此为对“中和”审美意趣的误解,以为所谓“中和”,就是没有大起大落,殊不知一个字中如果没有提按变化,没有主次之分,这样的字最终将毫无精神,过于平庸呆板。

3、阴柔有余,刚强不足。临习时被表象迷惑,只依样画葫芦地写出线形、字形,而线条内质却没有骨力,就是说抓到了矛盾的次要方面,没有把握住主要方面。软弱无力的弧线运用太多,缺乏刚性的直线穿插。圆笔多,方笔少,也是造成这一弊病的原因之一 。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