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结|地理与中国各地特色民居(18种)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土楼图片手绘 总结|地理与中国各地特色民居(18种)

总结|地理与中国各地特色民居(18种)

2023-03-14 12:53|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在新教材《地域文化与城乡景观》一节,建筑无疑是最易于考察的、地域特色最显著的景观,这里给大家总结了全国各地的十八种特色建筑,可以让学生开阔视野。

01

吊脚楼

吊脚楼是苗族、壮族、布依族等族的传统民居,基本特点是正屋建在实地上,厢房往往有部分悬空并靠柱子支撑,属于半干栏式建筑,

分布范围:贵州东南、湖南西部、广西北部、湖北西部等

与自然环境的关系:主要是与山区地形崎岖、建筑面积狭小有关,此外还可以起到通风干燥、防范野兽和毒蛇的作用。

02

傣家竹楼(高脚楼)

傣家竹楼是傣族固有的典型建筑,是上下两层的高脚楼房。底层一般不住人,用于饲养家畜、家禽,上层供人居住,属于干栏式建筑。

分布范围:云南,主要是西双版纳地区。

与自然环境的关系:高脚是为了阻隔地面的潮气、空气流通便于通风去湿,适应高温多雨的气候;此外竹楼简单易建,还能避开洪水和虫蛇的侵袭。

03

高台民居

高台民居是新疆喀什老城东北部一处建于600多年前的高40多米、长800多米的黄土高崖上的维吾尔民族聚居区。

与自然环境的关系:高崖距地面三十多米,居高临下,空气清新,可免受融雪型洪水灾害。

04

北京四合院

北京四合院又称四合房,是一种传统的合院式建筑,基本格局为一个院子四面建有房屋,从四面将庭院合围在中间。

文化内涵:体现传统居住观念,正房供长辈居住、厢房供子孙居住,等级分明、尊卑有序。

05

窑洞

窑洞是黄土高原上的古老居住形式,属于“穴居式”民居的遗存。

分布地区:陕西、山西、河南、河北、内蒙古、甘肃以及宁夏等省

与自然环境的关系:黄土层巨厚,结构紧密且直立性强,不易坍塌;黄土保温性强,能够使得屋内冬暖夏凉,适应当地的气候条件。

06

地坑院

地坑院也叫天井院,属于地下的窑洞,亦是古代人们穴居方式的遗留,被称为中国北方的“地下四合院”。

分布范围:河南、山西、甘肃、陕西等

与自然环境的关系:除了具有窑洞的特点之外,还需考虑到暴雨乃至洪水的影响,地坑院建设在黄土塬上,而且所在地区年均降雨量一般在500毫米左右,很少有大暴雨发生,而且黄土塬三面都是沟壑,雨水出路通畅,也不会殃及地坑院群。

07

客家土楼

客家土楼也称福建土楼,以福建龙岩永定、漳州南靖的土楼最为有名。

分布范围:福建、江西、广东

与自然环境的关系:由于平地已经由原住民所占,作为外来移民的客家人只能将房舍建在山间狭窄的平地或平缓的斜坡上,土楼可以防御盗匪打劫、抵御山中猛兽,还具有防震、防火、通风及采光好等特点。

08

客家围龙屋

客家围龙屋又称客家围,属客家民居的一种。

分布地区:主要分布在广东梅州(最多)、深圳、河源、惠州、福建龙岩等地。

围龙屋与土楼的不同之处:土楼在居住方面突出家族的平等关系,围龙屋却是尊卑有序,等级分明;圆楼为全封闭结构,突出它的防御功能;围龙屋是开放式的,突出了祠堂的功能。

09

西关大屋

西关大屋,俗称古老大屋,是广州西关一带兴建的富有岭南特色的传统民居。

文化背景:多修建于清朝,为名门望族、官僚巨贾所建,内部亦体现出等级分明、尊卑有序的建筑格局。

10

碉楼

碉房是青藏高原地区常见的居住形式,是一种用石头垒砌或土筑的房屋。

地理背景:下宽上窄,具有坚实稳固、结构严密的特点,利于防风避寒,便于防盗御敌。

11

开平碉楼

开平碉楼位于广东开平市境内,是集防卫、居住一体的多层塔楼式建筑。

文化意涵/地理背景:开平因位于四县交界处,在古代社会管理较为混乱、土匪猖獗,加之河流多,洪涝灾害频发,当地民众被迫在村中修建碉楼以求自保;且该地旅居在外的华侨众多,碉楼多为西方建筑艺术并与本土建筑艺术融合的产物。

12

骑楼

骑楼是一种兴起于近代的商住建筑,基本特点是建筑物底层沿街面后退并留出行人空间的外廊式建筑物。

分布范围:海南、广东、广西、福建等地

与自然环境的关系:可以在烈日炎炎中遮挡阳光,也可以在暴雨骤风中遮风避雨。

文化内涵:这种建筑在东南亚十分风靡,从南洋返乡的华人也在华南地区建起类似的骑楼,体现了中西文化结合的特点。

13

一颗印

一颗印式民居由汉、彝先民共同创造,最早在昆明地区兴起,基本格局是“三间两耳倒八尺”,平面近乎正方形。

文化内涵:在汉族四合院的建筑基础上开始演变,到清代早期逐渐形成了“三间四耳倒八尺”的基本格局和形制。

14

徽派民居

徽派民居也称皖南民居,典型的特征有白墙青瓦、石雕漏窗、木雕楹柱,马头墙等。

分布地区:古徽州地区(黄山市及婺源、绩溪)、泛徽地区(如浙江淳安,江西浮梁)以及徽州周边皖南部分地区。

与自然环境的关系:徽派建筑中木质材料较多、建筑密集,因此应重视防火,设计马头墙可以起到阻断火灾传播的目的。

15

蒙古包

蒙古包是蒙古族牧民居住的一种房子,适用于游牧生活,主要分布在内蒙古地区。

地理背景:蒙古包便于搭建,又便于拆卸移动,因此适于轮牧走场居住。

16

平潭石厝

平潭石厝是分布在福建省平潭县的一种以岛上特产的花岗岩、火山岩为主体材料修建的石头房屋。

与自然环境的关系:平潭多台风。当地有一句民谚:“平潭岛,光长石头不长草,风沙满地跑,房子像碉堡”,这句话形象地说明了石厝的防风功能。

17

海草房

在石块或砖石块混合垒起的屋墙上,用特有的海带草苫成屋顶,形成海草房。

分布地区:主要分布在我国胶东半岛的威海、烟台、青岛等沿海地带。

与自然环境的关系:当地海草资源丰富、持久耐腐,用海草苫成的房顶可以防漏吸潮且不易燃烧,屋顶的三角形大陡坡设计,适应了夏季多风雨的自然条件。

18

上海石库门

石库门是一种融合了中西方文化的近代新型建筑。是最具上海特色的民居。

石库门大量吸收了江南汉族民居的式样,以石头做门框,以乌漆实木做门扇。起源于太平天国时期,战乱迫使江浙的富商、官绅等拥入租界寻求庇护,外国的房产商乘机修建了大量同类住宅。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