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从欧式几何角度研究圆锥曲线(一)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圆锥曲线抛物线解析式 [探索]从欧式几何角度研究圆锥曲线(一)

[探索]从欧式几何角度研究圆锥曲线(一)

2024-07-06 21:17|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前言:通常我们研究圆锥曲线时采用解析几何的方法,数形结合,基本离不开坐标系和方程。未免有人思考:圆锥曲线一定要放在坐标系中吗?

Up结合自己所阅读的书籍,写下这一系列文章。这一系列文章中,我们将圆锥曲线从坐标系中“拿出来”,以欧式几何的角度研究圆锥曲线(除了概念的引入/滑稽)。

接下来开始第一章:抛物线

一:抛物线

首先是抛物线的定义:平面内到定点(F)和定直线(l)的距离相等的点的轨迹。

抛物线长这样

其中定点F被称为抛物线的焦点,定直线l被称为抛物线的准线(当然F不在准线l上)。如图(当然它的开口方向是可以改变的,不一定总是朝右)

I.标准方程:为了方便起见,我们把焦点F放到x轴上,同时x轴垂直于准线l,以F到l距离的中点为原点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

记F到准线距离为p,记F到准线距离为p

那么显然F(p/2,0),l:x=-p/2

设P为抛物线上任意一点,作PH⊥l,根据抛物线定义,有PF=PH

给这玩意化简一下,得到

这就是抛物线的标准方程。

II.对称性:如果我们以-y代替y,方程不变,即抛物线关于x轴对称。我们把抛物线的对称轴叫抛物线的轴(这里是x轴)

III.顶点:抛物线与轴的交点称为抛物线的顶点(这里顶点是原点O)

IV.焦点弦:若抛物线的弦AB过焦点F,则称弦AB为焦点弦(由抛物线定义易得AB=x1+x2+p)。特别地,当焦点弦垂直于轴时称为通径。

注:之后的F,l,O分别表示焦点,准线,顶点。没有注明的情况下,P为抛物线上不为顶点的任意一点。

介绍完抛物线的基础知识,我们开始从欧式几何的角度研究其本身更多的几何性质:

命题1:已知,抛物线焦点弦AB,作AM⊥准线与M,BN⊥准线于N,连接MF,NF。则(1)∠MFN=90°(2)以弦AB为直径的圆与准线相切(3)(1/AF)+(1/BF)=2/p证明:(1)(1)

由抛物线定义,AM=AF,故∠AFM=∠AMF=∠KFM ⇒MF平分∠AFK,

同理,NF平分∠BFK,故∠MFN=∠KFM+∠KFN=180°/2=90°

(2)

(2)

如图,取AB中点J,作JH⊥准线于H,只需证明JH=AB/2即可

结合梯形中位线定理和抛物线定义,得JH=(AM+BN)/2=(AF+BF)/2=AB/2,得证。

(3)这题有一定技巧性,首先需要分类讨论

I:当AB为通径时,结论显然成立II:当AB不为通径时,如图,不妨假设A在B的右侧分别过B,F作OF,AM的垂线,垂足分别为D,E(3)

易证△BDF∽△FEA ⇒BF/AF=DF/EA,即BF/DF=AF/EA,即BN/DF=AM/EA ⇒BN/(KF-BN)=AM/(AM-KF),即(KF-BN)/BN=(AM-KF)/AM⇒(KF/BN )-1=1-(KF/AM)

即(p/BF)-1=1-(p/AF)

整理得(1/AF)+(1/BF)=2/p

定义:抛物线上一点(P)到轴的垂线段(PN)称为该点的纵标线

定义:轴在顶点(O)和纵标线之间的部分(AN)叫做横标线

长这样

(这个定义应该不难理解吧)

命题2:若P为抛物线上一点,其纵标线为PN,则有PN^2=4(OF•ON)

证明:如图(这里只画出了N在线段OF外的情况),作PM⊥准线于M

结合抛物线定义和勾股定理,有KN^2=PM^2=PF^2=FN^2+PN^2

即PN^2=KN^2-FN^2=(2•OF+FN)^2-FN^2=4OF(OF+FN)=4OF•ON

定理3:抛物线的弦AB延长后交准线l于K,则FK平分外角∠BFC

证明:如下图,分别过A,B作准线的垂线,垂足为M,N

由抛物线定义BF=BN,AF=AF,从而BF/AF=BN/AM=KB/KA,故KF平分外角∠BFC(角平分线定理的逆定理)

推广-尺规作图:已知抛物线的焦点F,求作抛物线的准线l

解析:如图,在抛物线上(下)部分任取两个点A,B并连接,同时连AF,BF(BF的延长线交抛物线于C)作∠BFC的平分线FK,交AB延长线于K,由“定理3”,K在准线上

由“两点确定一条直线”,只需再找出准线上另外任意一点即可

思路1:在进行一次和上述相同的操作,得到另一点,与K连接即得准线

思路2:结合抛物线定义,如下图,不妨以A为圆心AF为半径作圆

则准线与圆相切,所以只需过K作圆切线即可:再以AK为直径作圆,与⊙A其中一合适交点为H

最后连接KH,KH即为切线,同时也为准线

命题4:已知P为抛物线上一点(不与顶点重合),若抛物线在P点处的切线交准线l于Q,则∠PFQ=90°

证明:如图,取靠近P的一点P’连接PP’交准线于M,连MF,则由“定理3”MF平分∠P’FK

当P’逐渐向P移动时,∠P’FK逐渐增大

当P’与P重合时,M与Q重合,割线变为切线,此时∠P’(P)FK=180°而FM(Q)平分∠P’FK,故∠PFQ=180°/2=90°,得证。

定理5-抛物线的光学性质:从焦点发出的光线,经过抛物线上的一点反射后,反射光线平行于抛物线的轴(光学性质实为切线法线性质的推广)

翻译成几何语言:已知P为抛物线上一点,在P点处的切线交准线于Q,若作PH⊥准线l于H,则∠HPQ=∠FPQ(这里其实是用了一次对顶角相等)

光学性质

通常的书刊中采用解析几何法,计算较为复杂,不是最好的方法,接下来up介绍两种平面几何法

证明:

看似很难的一个问题,如果我们利用“命题4”的结论,那么自然迎刃而解了:连接FQ,由“命题4”,得∠PFQ=90°

由抛物线定义,PF=PH又PQ=PQ,故Rt△PHQ≌Rt△PFH,得∠HPQ=∠FPQ  证毕

另证-夹逼法:原命题等价于证明F关于切线的对称点在准线上

作焦点F关于切线的对称点F’,同时作F’N⊥准线l于N,反向延长交抛物线于M

易得PF’=PF=PH,故F在准线l上或右边(别忘了垂线段最短),故MF’≤MN=MF……#

同时由于M在切线上或右侧,得到MF’≥MF,结合#得MF’=MF即M在切线上,又M在抛物线上,故M与P重合,此时F’与H也重合

命题6:若抛物线上P点处的切线交轴于M,作PN⊥切线于N(即PN为法线),则PF=MF=FN

证明:作PH⊥准线于H,

结合抛物线的光学性质和平行线的性质,得∠PMF=∠HPM=∠FPM⇒PF=MF,再利用∠MPN为直角,不难通过导角得PF=FN,故PF=MF=FN

命题7:若抛物线在P点处的切线交轴于K,PH为P点处的纵标线,则O为KH中点

证明:作PP’⊥准线l

结合“命题6”,和抛物线定义,易得PP’=PF=KF,同时PP’=MH,故KF=MH

即KM+MF=HF+MF⇒KM=FH⇒KM+OM=FH+OM(别忘了OM=OF)即OK=OH

命题8:若抛物线在P点处的切线交轴于M,PM与顶点O处的切线交于A,则AF为OF和PF的比例中项(即AF^2=OF•PF)

证明:如图,作PH⊥轴于H,

由“命题8”,得O为MH中点,同时OA∥PH,故OA为△PHM的中位线⇒A为PM中点

命题“6”FP=FM即△PFM为等腰三角形,从而AF⊥PM且∠OFA=∠PFA

故△OAF∽△APF⇒AF^2=OF•PF

命题9-亚当斯性质:已知P点处切线上任意一点Q,若作QI⊥准线l于I, QU⊥PF于U,则FU=QI

亚当斯性质

证明:如图,作PH⊥准线l、于H,同时连接MF,

由“命题4”得∠MFP=90°

从而FU/FP=MQ/MP==IQ/PH⇒FU/IQ=FP/PH=1(用到了抛物线定义)

10.尺规作图:已知抛物线焦点,过抛物线外一点P作两条切线

解析:方法很多,这里提供一种比较实用的方法

步骤1:通过上文提到的方法作出准线l(你可以回去看看)

步骤2:以P为圆心,PF为半径作圆,交准线于F1,F2

步骤2

步骤3:过F1, F2作准线l的垂线AF1,BF2,交抛物线于A,B

步骤3

步骤4:连接PA,PB。PA,PB即为切线

步骤4

证明:如图,

证明

由光学性质和抛物线定义,得∠F1AP=∠FAP,AF1=AF,故△AFP≌△AF1P⇒PF=PF1,同理,PF=PF2,故PF=PF1=PF2,得证

命题11:若过抛物线外一点P引两条切线PA,PB(A,B为切点),则∠PFB=∠PFA且△FPB∽△FAP

证明:由“10尺规作图”易得∠PFB=∠PFA

如图,作顶点O处的切线交PA,PB于M,N;连接MF,NF,

由“命题8”证明过程得∠PMF=∠PNF=90°,故∠PMF+∠PNF=180°⇒P,M,F,N四点共圆⇒∠1=∠2,又易证∠2=∠3⇒∠1=∠3

结合∠PFB=∠PFA得△FPB∽△FAP

推广:如图,过抛物线外一点一点P引两条切线,切点为A,B。若M,N为PA,PB上两点且MN与抛物线相切于D,则P,M,F,N四点共圆

推广

证明:如下图,

易得∠APB=∠1+∠3=∠1+∠2(命题11相似推角相等),由“命题11”∠DFM=∠AFM=α,∠DFP=∠BFP=β,∠PFA=∠PFB即2α+∠DFP=2β-∠DFP⇒β=∠DFP+α=∠MFP即∠DFN=∠MFP⇒∠PFN=∠DFN=∠AFM,故∠MFN=∠MFP+∠PFN=∠MFP+∠AFM=∠PFA

同时∠PFA+∠1+∠2=180°,即∠MFN+∠APB=180°,故P,M,F,N四点共圆

定义:圆锥曲线的弦(AB)与过弦的端点的两条切线(PA,PB)所围成的三角形(△PAB)叫做阿基米德三角形。

定理12:如图,抛物线的阿基米德三角形△PAB边AB上的中线PI∥抛物线的轴

证明:过A,B分别作准线的垂线段AM,BM同时连接PM,PN

易证PM=PN(证明见10尺规作图)

然后你就卡住了,因为很难直接证明出H为MN中点,或者说PH平分∠MPN

我们不妨反过来思考,先作PI∥轴(如图,分别交MN,AB于H,I)那么可以轻而易举地得到H为MN中点,从而有BI/AI=HN/HM=1(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即PI为中线

由欧氏几何的平行公理:过已知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平行。

刚刚证明出了过P点平行于轴的PI为△PAB中线,那么中线PI必然也平行于抛物线的轴。证毕

之后还会有椭圆,双曲线的几何性质研究

最后,别忘了点赞收藏关注证明你来过

参考文献:《圆锥曲线的几何性质》,《欧式几何对偶原理研究》,《圆锥曲线论》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