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眼时隔十年,再次惊现珐琅彩圆明园十二景瓷板画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圆明园的绘画艺术 转眼时隔十年,再次惊现珐琅彩圆明园十二景瓷板画

转眼时隔十年,再次惊现珐琅彩圆明园十二景瓷板画

2024-02-09 20:37|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瓷板画原作出自清代乾隆年间著名宫廷画家郎世宁之手。全画表现了雍正皇帝与其嫡亲权贵在圆明园穿行四季风物,共享天伦之乐的场景,画面以十二个月份四季展现,场景宏大,人物、景物、风俗和建筑浑然天成,笔法细腻高超,彰显皇家贵胄气息。

郎世宁是意大利人,原名朱塞佩·伽斯底里奥内,生于米兰,清康熙帝五十四年(1715)作为天主教耶稣会的修道士来中国传教,随即入宫进入如意馆,成为宫廷画家,曾参加圆明园西洋楼的设计工作,历任康、雍、乾三朝,在中国从事绘画达50多年。。。

时隔10年,再现珐琅彩圆明园十二景瓷板画:

岁月,经过数代先人精心保护至今,丝毫无损,已经是一个奇迹。瓷板画制作精美,瓷面平整,薄而坚固,修胎规矩,釉面厚重,纹饰及彩清晰而柔和,均为瓷板画中罕见的精品。属中国无价之宝。拥有此物是一种幸运! 这幅作品充分地体现了乾隆时期的制瓷风格,已由雍正时期的朴素典雅,转变为华丽精致,追求华美繁缛。

以十二个月份来展示,场景宏大,人物和建筑浑然一体,绘画细腻,无一败笔。板画胎质洁白坚致,结构紧密,细腻似玉,酥油般滋润的釉面散发出庄重典雅的皇室气息。十二幅珐琅彩瓷板组画所展示的圆明园风光让我们依稀看到了已经消失的圆明园原来的真实面貌。

从描绘的景物判断,表现的对象应为圆明园。画面以山水楼阁为主,建筑描绘细腻,其中既有中式园林建筑,又有西式亭台楼阁,更有中西合璧者,画面的景观可能是画家以圆明园的建筑结合自己的想象而创作的。圆明园是雍正作皇子时的封赐,他解释说“圆明园”的赐名大有深意:“圆而入神,君子之时中;明而普照,达人之睿智也。”

雍正三年(1725年)八月圆明园兴修一新之后,雍正皇帝经常在园中居住并在此办理公务,他明谕百官“每日办理政事与宫中无异”。这12幅行乐图展现了其在圆明园生活的各个场景,也表现了12个月的不同节令风俗。

《珐琅彩圆明园十二景瓷板画》是清代宫廷绘画大师郎世宁的力作之一。郎世宁是意大利人,将西洋绘画的风格与技巧带入了宫廷,是清朝历经三代皇帝的最著名的宫廷画家。肖像、走兽、花鸟、山水无所不涉、无所不精,尤擅画马,为雍正帝、乾隆帝时宫廷绘画的代表人物。是珐琅彩画的创始人之一

农历一月也叫正月,吴自牧在《梦梁录·正月》中说,正月朔日,谓之元旦,俗呼为新年”。唐人苏味道在《正月十五夜》诗中描述:“火树银花合,星桥铁锁开”。正月又称端月,那是秦朝为避始皇之忌讳,正与嬴政的“政”谐音,故而把正月改为端月。《后汉书冯衍传》中说:开岁发春兮,百卉含英”。这里的开岁也是指农历一月。

“正月观灯”

乾隆时期的珐琅彩花纹富丽堂皇,通常在一件器物上描绘好几种纹饰,相互套叠之中凸显画面的层次感。宫廷珐琅彩瓷此时在技术上已登峰造极,发展到极致,与此同时珐琅彩瓷的烧制工艺也发展到了顶峰。正如《饮流斋说瓷》所云:“清康熙专以名工制瓷,名手绘画,殆纯入于美术范围,而高穆浑雅之气,犹未尽掩,入雍正则专以佚丽胜矣。到乾隆则华缛极矣,精巧之致,几于鬼斧神工,而古朴浑厚之致,荡然无存。故乾隆一朝,为有清极盛时代,亦为一代盛衰之枢纽也。”

农历二月,万物复苏,天气又寒变暖。图中杏花绽放,人们纷纷走出户外,踏春,嬉戏,男人们则携带着猎具,,观景。此情此景使人不由想起宋代僧人志南的一句诗:“沾衣不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春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宋人叶绍翁的诗句中的红杏,花开二月故称杏月。又因二月为春季之中,所以又叫仲春。《尔雅·释天》说:“二月为如”。又据郝懿行义疏云:如者,随从之义,万物相随而出,如如然也。阴历二月因而又称如月。

“二月踏青”

《圆明园十二景瓷板画》记载四季之变化,每季画册瓷板四幅,四季共计十二块瓷板画。属瓷胎镶嵌琉璃画珐琅器。整幅瓷板以釉铺地,且其釉质莹润,玉质感强,犹如石蜡,釉硬胎绵,图中绘世界著名的大清夏宫·圆明园四季景,画工精湛之致,釉面温润之极,彩料颜之艳,纯正雅致之气,世间罕见之物。瓷板内料配入玉粉,玛瑙和宝石,瓷薄体重质坚,是郎世宁作品中的上乘之作。是最贴切、最真实的大清帝王人文的浓缩图景,此图帮助我们更多了解历史的社会进程与发展之记录。

农历三月,也称阳春三月,天气渐暖,百木转荣。画家以“上已踏青”的民俗为主题,描绘了在阳光下,文人墨客在小河边“流觞”饮酒,豪放不羁的场面。

上已,即农历三月初三。 “曲水流觞”又名“九曲流觞”,是古时上已节(魏晋时期以三月三代替)所玩的一种游戏。觞,是古代一种盛酒器,通常为木制或陶制,木制的可浮于水。而陶制的杯,两侧有耳,也称“羽觞”,但由于其重于木杯,玩时须放在荷叶上,才能浮水而行。每年农历三月初三,人们坐在“曲水流觞”的石刻旁,利用水流上下游间的落差,在上游放置酒杯,任其顺流而下,杯在谁的面前打转或停下,谁即取来饮之,彼此相与为乐,举觞相庆。

“三月赏桃”

乾隆时期瓷胎、铜胎、玻璃胎画珐琅器纯粹西洋式画风,纹饰纤巧繁缛,西洋教士直接或间接参与其事,如郎世宁、王致诚、潘廷璋之流。寂园叟《陶雅》记有:“有以本国瓷皿摹仿洋瓷花彩者,是曰洋彩,画笔均以西洋界算法行之,尤以开光中绘泰西妇孺为至精之品。……贡品绘碧瞳卷发之人,精妙无匹,西商争购,值亦奇巨也。”唐英亲自督造御窑厂,在画珐琅烧制上,突破传统造型与纹饰,取西洋工艺之美,创出融合中西特的瓷器。郭葆昌评论乾隆瓷胎画珐琅有:“……至唐英督造之时,此类彩器,益加精进,沿用其法而加以运化,变板滞为生动,更参与我国赭墨等,补所不足,彩衬托,益觉鲜明,英卒后遂成绝响矣。

”农历四月,正值梅子黄熟,阴雨连绵。柳宗元诗“梅雨”云:“梅实迎时雨,苍茫值晚春。” 故四月也叫梅月。《尔雅·释天》说:“四月为余。”郝懿行义疏云:“四月万物皆生枝叶,故曰余。余,舒也。” 故四月又称余月。画中描绘了树木渐茂,百花竟放; 人们在连绵的阴雨中执伞顶笠,赏花,消遣的景象。正像李商隐诗中描绘登样:“ 一春梦雨常飘瓦,尽日灵风不满旗。”

从艺术风格上,雍正画珐琅瓷以柔丽淡雅而名重一时,乾隆器则以浓艳丽为特征。其制作刻意求精,极尽装饰之能事,彰显出乾隆的堆砌繁缛和堆金戴银为特的奢靡之风。

“四月流觞”

农历五月,别称仲夏。旧时农家用菖蒲叶与艾叶等扎悬于门首,用以驱邪,因称五月为蒲月。《尔雅·释天》说:“五月为皋”。郝懿行义疏解释为:“皋者,同高也。高者上也,五月阴生,欲自不而上,又物皆结实”。故五月又称为皋月。此时禾苗正在田中生长,离收割也还早著。农村中在极忙之后有了一段闲隙。更加上民族诗人屈原,在本月五日因国事焦忧而自沉汨罗江,几千年来打不开人们悼念的怀抱。两种原因凑合在一块,所以有龙舟竞渡的民间活动。在画家的笔下,万棹齐飞,喧颠旗鼓,紧张而热烈的竞争,引得两岸民家,凭栏观赏,在炎暑的季节,呼唤起一片热潮。园中的葵花,榴花,和点岸的苍蒲,也不甘寂莫而争奇斗胜。乾隆时期出现的一种新装饰工艺——“轧道工艺”,又称为“锦上添花”,轧道工艺应是受到江宁云锦花纹的影响,这种纹样不同于雍正时期白地绘制的艺术风格,而呈现出一种富丽堂皇的感觉,“锦中有花,花中有锦”。它运用多种彩釉及装饰图案,绘制工整,富有立体感,展现出对釉彩颜料运用及绘制技艺的娴熟和高超。锦地开光或锦地风格是乾隆一朝瓷胎画珐琅风格之一。

“五月竞舟”

农历六月,暑气逼人。《易·系辞上》说,“日月运行,一寒一暑。”故六月又暑月。还把六月称为季夏、焦月、溽暑等。唐代王昌龄的《采莲曲》云:“荷叶罗裙一裁,芙蓉向脸两边开。” 这出污泥而不染的莲篷,在暑月为人们带来阵阵凉意,故又把六月称为荷月。画中一片荷塘,垂柳浓荫,画家用青蓝的调子层层叠叠的涂染,衬出万顷清凉。仕女们有的在高楼消暑;有的在池塘采莲;有的凭栏垂钓;有的放艇清游,使人感觉进入水上风来,暗香浮动的优雅生活。《雍正圆明园十二行乐图》出自两百多年郎世宁画家之手迹,经历非凡沧桑的岁月,经过数代先人精心保护至今,丝毫无损,已经是一个奇迹。属中国无价之宝。拥有此物是一种幸运!

“六月纳凉”

农历七月,秋季的头一个月,故谓之新秋。秋季乃收获之季,民谚有云:“米谷豆子,秋收冬藏”之说。所以又有瓜月,兰秋,秋月之称。七月初七,俗称七巧节,是传说中牛郎织女鹊桥相会之期,所以古时闺中妇女会焚香设案,对月乞巧,祈求幸福的降临。而男人们或悠闲散步,或吹弹作乐。画家用画笔把这美妙的画面展现在我们面前。

“七月乞巧”

《圆明园十二景》图中的宫廷建筑耸立壮观,山水相伴,境界隽秀,视野开阔,树影迎风飘拂,枝叶描绘精细逼真,山石层次感强烈。宫中帝王与家人其乐融融,人物与景辉映,彩亮丽灿烂,树影和花朵以琉璃镶嵌,在强光下晶莹剔透,屋顶上金碧辉煌的琉璃瓦和屋沿镶嵌白珍珠颗粒,烘托皇宫建筑的华丽与气派,多层次的立体空间使人感觉身临其境,置身于两百年前的大清夏宫之中与皇族共存之感。秋季的八月居中,谓之仲秋。天蓝月明,气温初凉。《尔雅·释天》中云:八月为壮。郝懿行义疏解释说,“壮者,大也。八月阴大盛,《易》之大壮,言阳大盛也。”故称八月为壮月。“桂子月中落,天香云外飘。”民间又把八月称为桂月。画中描绘了中秋节的夜景,人们特立离台,张设盛宴,观赏着月。闺中女乐,吹奏着琴笙,一派融融景象。“圆明园”,是由康熙皇帝命名的。圆明园是清代著名的皇家园林之一。是闻名世界的“万园之园”,集西方建筑学之大成者——西式建筑,吸收欧洲建筑艺术风格。康熙皇帝御书三字匾牌,就悬挂在圆明园殿的门楣上方。对这个园名雍正皇帝有个解释。

“八月赏月”

说“圆明”二字的含义是:“圆而入神,君子之时中也;明而普照,达人之睿智也。”意思是说,“圆”是指个人品德圆满无缺,超越常人;“明”是指政治业绩明光普照,完美明智。这可以说是封建时代统治阶级标榜明君贤相的理想标准。,圆明园坐落在北京西郊海淀区,与颐和园紧相毗邻。由圆明园、长春园、万春园三园组成。而以圆明园最大,故统 称圆明园(亦称圆明三园)。有园林风景百余处,建筑面积逾16万平方米,建于明朝,经康熙46年(1709年),经雍正、乾隆、嘉庆、道光、咸丰五位皇帝在150余年间创建和经营的一座大型皇家宫苑。圆明园的寺庙园林,是反映中国古代文化的一个侧面。圆明园是中国劳动人民智慧和血汗的结晶,也是中国人民建筑艺术和文化的典范。1860年10月,圆明园遭到英法联军的洗劫和焚毁,此事件成为中国近代史上一页屈辱史。

农历九月的别称除了霜月外,还有季秋、菊月、朽月等。李商隐的诗“青女素娥俱耐冷,月中霜里斗婵娟。”把主霜雪的女神青女绰约仙姿描写得美妙绝伦,其摄入魂魄的精髓便是经得起严寒考验的特性。九月正是菊花盛开的时节,而种菊也各有特殊的技巧。因此人们把自己的菊花,聚集到一处观摩欣赏,逐成菊花会。图中所描绘的正是菊花会的情景。《珐琅彩圆明园十二景》瓷胎画珐琅器之画卷,记载了中国古代大清帝王夏宫生活之实景,给中国人民留下古代中国帝王建筑的辉煌与灿烂的史料和记忆,它代表了清代瓷器制作工艺的最高水平,不仅展现出康乾盛世帝王的审美意识,也反映出18世纪中西文化的交流。它是中欧文明与文化的融合体,在世界文化交流史上占有重要的历史地位。清代康雍乾瓷胎画珐琅器堪称瓷中精粹,杨獻谷记有:“瓷品精进,无过清代康雍乾之御窑,就中又以古月轩瓷最为恒赫。盖瓷胎样式、画工、选材、设、题句、印章、年款无不具世界美术之上乘,世间之珍稀,瓷品之魁宝。

“九月赏菊”

农历十月的别称有:初冬、开冬、露月、良月等。《尔雅·释天》中说:“十月为阳。”郭璞的注解为:“纯阴用事,嫌于无阳,故以名玄。”《后汉书·马融传》说:“至于阳月,阴慝害作,百草毕落。”旧时娶亲嫁女等操办喜事便选在入冬。因乡间开冬之后,收成已毕,正值农闲,初冬严霜把人们从户外驱入了室内。画中描绘的正是此时的场景:人们或欣赏古器名画,或绘画下棋,妇女们都在内院,她们鸣弹乐器,缝织衣物,融于良辰美景之中。《珐琅彩圆明园十二景》在建筑风格,四季风景,山水人物,花鸟树木等景物,和谐辉映,神态各异,栩栩如生,空间幽远;彩相间,深浅过渡,极为自然生动。郎世宁利用彩的深浅、明暗的对比,突出画面的质感,细而不乱,多而不杂。写实的手法运用熟练,造型极为准确。瓷板圆润,贵气尽显。画面绘制精细,彩料搭配得当,生动自然,画面中古木傲然参天,衬以花草、礁石等景物,及帝王与家人和臣子间的生活图景记录,营造了如临仙境一般的美感。画面上角并用矾红彩留有“乾隆御览之宝”印痕。

“十月画像”

右下角竖书“臣:

郎世宁恭画农历十一月,《礼记·月令》:“仲冬之月,命之曰畅月。”郑玄的注解为“畅,犹充也。”因此农历十一月的别称为畅月。孔颖达还注解为:“言名此月为充实之月,当使万物充实不发动也。”而孙希旦的集解是,“畅,达也。时当闭藏而畅达之,故命之曰畅月,言其逆天时也。”冬季之中,按序列也把十一月叫作仲冬,此外还有幸月、葭月、龙潜月之说,无可考。瓷板构图髙雅,尽显悠然欢愉之感。该画以西方的技法,塑造中式的画面,却又流露出西洋画的意境,极富韵味。瓷板中西洋绘画的艺术气息浓厚,构图远近安排得当,使得立体的画面起伏富有韵律,是宫廷绘画的完美配比的精妙之作。在取材、用料、配方工艺、人文历史方面等,为乾隆王朝宫廷大师郎世宁之传世极品。农历十二月为冰天雪地的代名词,故又称之为冰月、严月。古人把阴历十二月作为腊祭的日子,以禽兽祭先祖。据《荆楚岁时记》:

“十一月参禅”

农历十二月八日为腊日。”到了秦朝时将十二月定为腊月,以后沿袭之。宋王安石的咏梅诗写到:“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画中人们有的闲立,有的取暖,儿童们有的滑冰,有的堆雪狮,有的放炮竹,玩得兴高采烈,一年的结束,预示着新的一年的开始。

“十二月腊月赏雪”

这幅作品充分地体现了乾隆时期的制瓷风格,已由雍正时期的朴素典雅,转变为华丽精致,追求华美繁缛,正如《陶雅》中评价:“倡条冶叶,不乏奇丽之观。”《饮流斋说瓷》中也说:“至乾隆,则华缛极矣,精巧之致,几于鬼斧神工。”这幅瓷板画制作精美,瓷面平整,薄而坚固,修胎规矩,釉面厚重,纹饰及彩清晰而柔和,均为瓷板画中罕见的精品。

瓷画融合的艺术结晶:瓷板画既是瓷又是画,它是陶瓷艺术摆脱纯工艺装饰,融入文人绘画而形成的陶瓷门类。瓷板画工艺历史悠久,最早可追溯到秦汉时期。明代中期,出现了真正意义上的瓷板画,清中期,随着清代瓷艺的迅猛发展,当时的瓷画艺人致力于把纸绢上的中国画移植到瓷器上,瓷板画受到人们的青睐,成为重要的商品瓷,并逐渐走向兴盛。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