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图书馆美术馆信息化建设项目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2024-07-14 03:48|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随着科技的日新月异,数字化技术在各行各业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所带来的各种效益也逐步显现出来。文博系统最近几年也开始重视数字化,通过数字化建设给博物馆的管理带来了诸多便利。例如博物馆通过电视、电脑、投影等多媒体手段,在展厅为观众展示各种展品,使得展览效果生动、活泼、细致、丰富,深受观众的好评。此外,很多博物馆通过对文物的数字化建档,也很好地保护了文物。同时,这些数字化的文物数据为今后文物的修复、出版、研究等打下了很好基础。由于历史原因,我国的美术馆在数字化建设方面落后于一般的博物馆。还有很多人认为,现当代的美术作品与文物没有可比性,没有数字化的必要。由于各大美术馆对数字化的认知程度不高、思想重视程度不够与资金投入不到位,所以至今没有一个成功的美术馆数字化案例。现在国家很重视美术馆的数字化进程,文化部与各地方政府也开始加大力度支持美术馆的数字化工程,这给美术馆的数字化带来了发展机遇,但是由于缺乏经验,大家都在摸着石头过河,很容易走弯路。因此本文结合对相关概念的分析,着重讨论美术馆在进行数字化建设之前需要重点考虑的几个问题。  一、美术馆的数字化建设与数字美术馆   与国内外数字图书馆、博物馆蓬勃发展的态势相比,我国的艺术博物馆、美术馆的信息化建设相对滞后。长久以来,人们对于“数字化美术馆”“美术馆的数字化”“数字美术馆”等概念的认识比较模糊。理清这些概念,对于我们推进数字美术馆的建设至关重要。   美术馆的数字化,是指将美术馆工作中所涉及到的各种信息进行数字化处理,也就是说利用现代计算机技术将美术馆的业务信息和行政事务信息数字化,使之成为能够被计算机存储、识别、管理并能通过计算机网络技术为博物馆各项工作提供信息服务。   数字美术馆是运用数字、网络技术,将现实存在的实体美术馆的职能以数字化方式完整地实现于网络上的美术馆。具体来说,就是采用国际互联网与机构内部信息网信息构架,将传统美术馆的业务工作与计算机网络上的活动紧密结合起来,构筑美术馆大环境所需要的信息传播交换的桥梁,使实体美术馆的职能得以充分实现。   由此可见,实体美术馆的数字化建设是构建数字美术馆的基础,数字美术馆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涉及范围很广,仅仅靠少数人无法建成数字美术馆。真正的数字美术馆,必须有周密详尽的规划,由众多美术馆参与,经过共同的长期努力,才能建成。   二、转变观念是数字化美术馆和数字美术馆建设的前提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高度发展与计算机的广泛应用,20世纪90年代国内外的重要博物馆就开始对博物馆信息化建设以及数字博物馆建设进行不断地探索,博物馆数字化建设和数字博物馆由此蓬勃发展并取得丰硕的成果。“数字故宫”“首都博物馆数字化工程”“大学数字博物馆建设工程”这些博物馆信息化建设及数字博物馆建设,为美术馆的数字化建设提供了较有价值的经验。   与国内外的重要博物馆数字化建设的飞速发展相比,我国美术馆数字化建设已经远远落后。这一点,在很大层面上可归结为思想认识的滞后。各大美术馆目前常见的做法是将自己的藏品深深地“藏”了起来,观众只能到展览现场观看。作为国家级和省市级的公立美术馆,首先应该将这些藏品想办法展现给所有的观众,而数字化是最容易实现的方式。将美术作品数字化后,通过网络、数字媒体等方式,可以便捷地把高雅的艺术品展现给更多的观众,为不方便到现场参观的群众提供一个提高艺术修养的机会。同时,藏品的数字化也可以为今后的研究、修复、利用打好基础。   三、从各美术馆的实际出发制定切实可行的实施方案   目前,全国各地美术馆的数字化建设程度不一,这跟各个美术馆的历史发展、政府投入、重视程度有很大的关系。各个美术馆应该从自身发展的实际情况出发,制定本馆数字化建设的目标。   各大美术馆进行数字化建设时,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例如用于采集各类藏品数据的立体扫描、激光扫描、高分辨率摄像,数字采集后进行数据存储的设备,如服务器、存储设备、备份设备,还有机房的耗电等,这些都需要各美术馆投入大量的启动资金。不同规模的美术馆能用于数字化建设的资金投入是不同的,这使得各个美术馆在进行数字化建设时要量力而行,不能盲目跟风。   另外,随着科技的进步,数字化设备的更新速度会越来越快,这需要各美术馆在数字化设备的投入上要有长远眼光。   因此,我们应借鉴国内外先进博物馆的相关经验,在美术馆数字化和数字美术馆建设时,结合本馆的需求和资金情况,制定一个整体、长远、符合本馆实际的发展规划以及切实可行的实施方案,切忌匆忙上阵。美术馆的主政者要对自己馆的数字化建设有一个清醒的认识,不能为了数字化而数字化。各大美术馆应该根据自己的现状,以自己的最高需求制定录入标准,根据本馆5~10年内的需求,制定一个切实可行的数字化建设方案。   四、美术馆的数字化和数字美术馆建设要体现前瞻性   美术馆的数字化和数字美术馆建设需要应用大量的软件、硬件设备,在计算机技术高速发展的今天,这些设备又都具有很高的淘汰率。很多数字化设备价格非常高,一个单位购买投入使用后,可能当自己的藏品数字化以后,设备会闲置很长时间。如何充分利用这些昂贵的设备?如何在这些设备被淘汰之前最大程度地发挥作用?这些问题需要充分考虑。笔者以为,我们可以转换思维模式,灵活采用与公司合作或外包的方式开展软硬件建设,如此可以降低工作成本,提高工作效率。   在软件的开发和应用上,如数字美术馆需要的藏品信息采集、办公自动化等系统,在开发之初就应该考虑到今后软件的兼容性和扩展性。   同时在设计之初也要充分了解国内外的先进技术,尽早将一些比较成熟的先进技术引进数字化建设之中,例如电子标签(RFID)等。   五、建立标准化的藏品信息管理系统是数字美术馆建设的重中之重   在美术馆的数字化建设中,最主要的就是藏品数据库的建设。建立统一的信息资源,就必须采用统一的数据采集标准。   各个博物馆在长期的对文物藏品的管理中,都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数据采集、记录方法,可以说没有任何一家博物馆的文物数据采集、记录项是与别人完全一致的。因此,为达到数字化建设的目的,首先需要制订统一的数据采集和记录标准。国家文物局对文物数据的采集有一个参考的数字化标准,但是这个标准覆盖面很广,有些内容过于复杂,对美术行业来说不容易推广。而且,现在美术作品涉及的范围也在不断扩展,比如装置作品就是新出现的门类。以前谈论美术作品,通常涉及材料问题,但现在更多媒体艺术早已突破了传统的“材料”概念,还有,以前动画领域收藏的都是手绘动画原稿,而当今的动画更多的是通过操作软件而制作出来……这些新兴的作品该如何收藏,如何储存,又如何数字化,都值得我们认真思考。   数字化美术馆和数字美术馆建设的首要任务就是建立起一个美术行业适用的数字化标准。这个标准应该是由国内各大美术馆、美术界专家与IT界专家等一起进行讨论,出台一套合理、严谨而完整的数字化标准。这个标准应该适用于各个美术馆,并且每隔5至10年要对标准进行一次修订。绝对不能由个别人或个别美术馆单独制定标准。   六、充足的资金是美术馆的数字化和数字美术馆建设顺利进行的保障   美术馆数字化和数字美术馆建设需要大量的资金。制定标准需要资金,软件建设需要资金,藏品数字化需要资金,每年的维护也需要费用。大型的国有美术馆都经常为资金发愁,何况中小型的美术馆?俗话说得好,兵马未动粮草先行,没有大量的前期投入,数字化工作很难顺利展开,所以解决好资金问题,非常关键。   首先,现当代美术作品无法与文物相比,国家不可能为所有的美术馆投入大量的资金进行数字化建设;再者,社会上对现当代的美术作品也不够重视,虽然政府这几年一直想利用健康、优秀的美术作品来丰富人民群众的业余生活、提高艺术修养,但是一些机构、收藏家只是一味地将美术作品价格炒高,没有人去关心这些美术作品能如何为公众服务,如何提高群众的艺术修养;还有艺术家本身对数字化不是很了解,不清楚将作品数字化以后对社会的贡献有多大和对自己有什么益处;最后就是各大美术馆和艺术机构对数字化的重视不够、投入不够,每年用于数字化建设的经费捉襟见肘,所以造成了数字化步伐的走走停停。   每一个美术馆,自己首先要重视数字化工作。在做出切实可行的数字化工作计划后,要及时向国家、向企业、向艺术家讲清楚数字化工作的意义,争取广泛支持。然后,还要主动向国家申请资金,向社会筹集资金。如果连我们自己都不重视这项工作,别人怎么可能重视。   以上这些都是一些美术馆在数字化建设之初应该考虑和解决的问题。数字化建设本身是一件利国利民的好事,但是投入大,耗费时间长,需要耐心细致地做好各项准备工作。如果没有前期的充分准备,而只是为了数字化而数字化就仓促上马,不仅达不到数字化的目的,还很可能会给国家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我国的美术馆数字化和数字美术馆建设还处于起步阶段,如何适应时代的需要,加快建设的步伐,需要美术馆人转变观念、科学规划、扎实做好基础工作,这样,后续工作才能稳步开展起来。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