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大学校歌的前世今生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国立中山大学就是中山大学吗 中山大学校歌的前世今生

中山大学校歌的前世今生

2024-05-21 21:47|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论及中国最美大学,很多人脑海里立马会闪现出樱花浪漫的武汉大学,荷塘月色的清华大学,鹭岛晴岚的厦门大学,抑或是文气鼎盛的浙江大学。其实,在广州,坐落在珠江之畔的中山大学一样有着四季绿树葱茏的画卷般景致,其影响力,一点也不亚于以上提及的高校,他更像一个儒士,虽然身处闹市,却一直保持着大学校园应有的清幽恬静和书香文气。

众所共知,中山大学于1924年由伟大的革命先驱孙中山亲手创建,起初校址在今广州市石牌村。现为国家“985工程”和“211工程”重点建设的大学,同时也是教育部批准建有研究生院的56所高校之一。

要想了解中山大学校歌的前世今生,就得从它的建校与发展历程说起。

岁月回转到1923年3月,孙中山重新在广州设立大元帅府,就任陆海军大元帅。接着,为适应第一次国共合作后广东乃至全国快速发展的革命形势对人才的需求,孙中山于1924年1月24日下令创办“武学室”陆军军官学校,即后来的黄埔军校。1924年2月4日他再次颁布《大元帅令》,将1905年建立的国立广东高等师范学校和省立广东法科大学,以及1909年建立的省立广东农业专门学校合并改组,创办了“文学堂”——国立广东大学。

时隔半年,1924年6月9日,孙中山任命邹鲁为国立广东大学首任校长。同年夏天,首次招收预科学生372名,定于9月15日开学。文献记载,当时学校并没有举行成立或者开学典礼。直到9月30日,学校才商议选择日期补办学校成立典礼。尔后又经校务会议复议,将成立典礼日与开学典礼日一并定于1924年11月11日,故而,这一天,自然而然也就成了国立广东大学的校庆日。

说到国立广东大学的成立典礼仪式,还有一些趣事大家也许不很知道。孙中山是1924年2月4日下令创办国立广东大学的,依照常规,此日应该是校庆日,然而,学校并没有把这一天作为校庆日。出于对孙中山的敬仰之情,学校筹备委员会商议将孙中山的诞辰日作为校庆日,会更具纪念意义。可是,孙中山一向反对国人为他祝寿,从来不把自己的生日告诉他人。但是,有人曾看见孙中山在11月11日晚上请过几位老朋友吃饭,便误以为那天就是他的出生日。因此,学校筹备委员决定11月11日举行成立典礼仪式。实际上,孙中山是1866年11月12日生于广东省香山县(今中山市)翠亨村农民之家,为家中季子。

但是,准备北上与发动“北京政变”的冯玉祥会晤的孙中山,公务相当繁忙,无法亲临典礼现场,于是,他便将儒家经典《中庸》第20章中讲述儒家求知行事方法的 “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摘录下来,亲笔题写了:“博学,审问,慎思,明辨,笃行”的训词,委托广东省省长胡汉民代表他到校致辞祝贺。就此,孙中山的10个字题词,被中山大学当成校训,沿用至今,时刻提醒学子勿忘初心。

可谁知天有不测风云,1925年3月12日,孙中山因病在北京逝世后,国民党元老廖仲恺提议将广东大学改名为中山大学,以兹纪念。1926年8月17日,其时的国民政府发布命令,正式将国立广东大学更名为国立中山大学,并将它的英文标准译名定为“Sun Yatsen University”,确认每年的11月11日作为中山大学校庆日。

新中国成立后,1951年11月3日,中山大学发布《决定以孙中山诞辰日为校庆日》的布告,决定将校庆日更改为11月12日(孙中山的诞辰日)。

历史上有多少个中山大学,你知道吗?查阅史料获悉,自从国立广东大学改名为国立中山大学之后,全国各地也随之出现了多所中山大学,可能是纪念孙中山的缘故吧。后来国民政府于1927年8月批准4所大学命名为中山大学:国立中山大学命名为国立第一中山大学;国立武昌中山大学命名为国立第二中山大学;杭州创办国立第三中山大学;南京以国立东南大学等多所高校为基础创办国立第四中山大学。除这4所国立中山大学外,还有河南中山大学、南昌中山大学、上海中山大学、兰州中山大学等。

1928年2月间,以蔡元培为院长的民国大学院有鉴于此,决定只保留广州的国立中山大学以兹纪念外,其余各中山大学均改为用所在地方名来命名。

忆往昔,在中华民族抗击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战争期间,中山大学被迫数度迁徙,三易校址。1939年3月1日,中山大学在云南澄江开学;1940年8月,折返粤北坪石办学;1945年初,再度被迫迁往粤东梅县、连县和仁化等地,直至1945年10月抗战结束,才再次迁回广州石牌校区。在此期间,中山大学的师生员工坚持教学研究,保存文化,延续学脉,读书不忘革命,共同谱写了可歌可泣的壮美诗篇。

诠释郭沫若版本的中山大学校歌

大学校歌不单单是一串音符,一簇象征性的符号,它还是一种灵魂的集中体现,是由历史传统和办学精神凝聚而成的旋律。

回顾中山大学校歌创作那档子事儿,有一个人不得不提,他就是曾经在中山大学任教的郭沫若。值得一说的是,中山大学第一个公开发表的校歌版本是郭沫若撰写的,这是无可争辩的事实。

现代文学家、历史家郭沫若(1892—1978),原名郭开贞,笔名沫若、麦克昂、郭鼎堂、石沱、高汝鸿、羊易之等。1892年11月16日出生于四川乐山铜河沙湾,毕业于日本九州帝国大学,生前曾任中国科学院首任院长、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首任校长,也担任过中日友好协会名誉会长、中国文联主席、全国政协副主席等要职。1978年6月12日,因病在北京逝世,终年86岁。

据中山大学校史记录,郭沫若是1926年2月被聘为国立广东大学文科学长兼史学系教授的,3月18日,他乘船离开上海,经过五昼夜的海上航行,于3月23日清晨抵达广州。郭沫若把住宿、行李安排好之后,没来得及休息,就和成仿吾(曾任人民大学校长)一同到推荐他的林伯渠家拜访,这是他们在上海与林祖同接洽的时候早已说定了的。

没想到,在林伯渠的书房里,郭沫若第一次见到了时任国民党中央代理宣传部长的毛泽东。此前他们互不相识。郭沫若在广州林伯渠家初识毛泽东,从具体的时间和地点上看,也许纯属偶然;但从总的时代背景看,他们二人的相识,应该有其必然。

说来也巧,郭沫若在广东大学任文科学长期间,除了参与广东大学改名中山大学的筹备工作外,还受学校筹备委员会的委托,撰写了校歌。歌词如下:

浩然正气此长存,霹雳一声天下惊,叱咤风云卷大陆,倡导三民主义首民族,此乃吾校之衣钵,此乃吾校之衣钵。白日青天满地红,新兴文化作先锋,匪行之艰知之艰,倡导三民主义重民权,此乃吾校之真铨,此乃吾校之真铨。中原之中中山大,扶植桃李满天下,博审慎明还笃行,倡导三民主义济民生,此乃吾校之光荣,此乃吾校之光荣。

据悉,1926年4月21日,本校音乐教员李耀辉为郭沫若写的歌词谱了曲,是KE调,4/4拍子。于是,中山大学第一支校歌诞生了。

1926年4月27日的广州《民国日报》上刊登了这首歌词,从歌词结构上看属于对仗较为工整的七言诗,言简意深,欢快而豪迈,把孙中山的三民主义思想和办学思想表现得淋漓尽致。虽然它是广东大学改为国立中山大学后的第一首校歌,但并不是中山大学最早的校歌。

追溯求源,中山大学最早的校歌应该是国立广东大学创建时期由首任校长邹鲁填词、陈洪作曲的版本,创作于1924年12月。也就是现在传唱的版本。

为何邹鲁版本的校歌当时没有被采用呢?这和当时的时代背景有关联。1925年下半年至1926年初,创建不到2年的国立广东大学,由于各种政治势力在其中明争暗斗,学校状况极为混乱和复杂。在学校改名过程中,国民政府主席汪精卫与国民党右派、首任校长的邹鲁发生了执拗,并以邹鲁于1925年9月北上后与居正、谢持、张继、林森等人在北京召开“西山会议”,违背孙中山制订的三大政策为由。下令免去邹鲁的国立广东大学校长职务,任命顾孟余为校长。由于顾孟余迟迟未到任,校长职务暂由陈公博代理。再加上当时邹鲁被划为“西山会议派”,成了广东革命政府的敌对分子,他创作的校歌显然不再适合作为改名后的国立中山大学的校歌。学校筹备委员就委托郭沫若撰写了新校歌,至于郭沫若版的校歌在国立广东大学改名为国立中山大学后的演奏传播情况,目前还没有发现具体的史料记载。

1926年7月21日,郭沫若辞去广东大学文科学长的职务,改任国民革命军总政治部宣传科长。1926年8月17日,当郭沫若作为国民革命军总政治部宣传科长随北伐第一军攻陷湖南省平江县的时候,国民政府发布命令,正式宣布将国立广东大学改名为国立中山大学。

海峡两岸中山大学校歌版本探源

即使在移动互联网迅速发展的今天,谈到中山大学大学的所在地,不少人,还会经常遇到一些令人尴尬的提问:“中山大学在中山吗”或者“在南京吗”。

台湾是否设立有中山大学?有。一个大门分两扇,进进出出一家人。一道海峡连两岸,世世代代一条根,无论家里与家外,血浓于水情意深,无论此岸与彼岸,同宗同祖中华魂,两岸一家亲。一样的校名,一样的校训,一样的校庆日,几乎一样的校歌……珠江之畔的广州,有一所中山大学;依山傍海的台湾高雄,同样也有一所中山大学。“两校同根同源,有着对孙中山共同的景仰,是一对有着血缘关系的亲兄弟。”

光阴荏苒。1949年春夏,经过辽沈、平津、淮海三大战役的浴血拼杀,国民党军队的有生力量已被共产党领导的解放军消灭过半,国民党在大陆的统治面临着彻底垮台的命运。此时,蒋介石采纳了幕僚们的建议,拟定把台湾地区作为退身之所。除此之外,再无出路。蒋介石认为:台湾与大陆隔着一道海峡,凭借海峡天险,移居海岛,退可守,进可攻,完全可以抗衡当时尚无海军、空军装备的共产党领导的军队,积聚力量,等待时机,再“反攻大陆”,一统天下。

国民党当局迁至台湾后,响应社会对高等教育发展之需求,经由原中山大学、莫斯科中山大学两校校友的多年参与和运作,国立中山大学筹备处于1979年在高雄市设立,历经一年多的建设,1980年7月台湾中山大学正式落成,并以孙中山的诞辰11月12日为校庆日。

台湾中山大学位于高雄市西子湾,不论是硬件还是软件,都与广州的中山大学没有多少传承关系,几乎是一所全新的大学。不过在该校的校史资料中,还是显示建校于1924年的广东大学是其历史源头。校歌、校训也与现在的广州中山大学大体一致。应该说,两岸中山大学具有特有的血脉联系,两所大学继承的中山精神是一脉相承的。

台湾中山大学,使用的也是邹鲁版本的校歌,依旧用陈洪谱的曲子,只是作了少量的改动,将原歌词第一、二两句“白云山高珠江水长”改为“中华文化源远流长”。也就是说,两岸的中山大学使用同一校歌,只是在歌词上稍有点变化。

事实上,新中国成立后,相当长一段时间,广州的中山大学一直没有确定校歌。1994年,中山大学建校70周年,学校重新审定校歌的传承,仍旧沿用邹鲁原词、陈洪作曲的校歌版本。

2001年10月26日,中山大学与中山医科大学合并,组成新的中山大学后,10月29日新中山大学研究决定,“中山大学校歌:邹鲁原词、集体改词、陈洪曲”。

应该说明的是,广州中山大学现行的校歌,是1993年中山大学组织有关专家教授在广泛征求校内校外民意的基础上,经过反复的讨论研究,对邹鲁填词、陈洪作曲的老校歌进行修改,保持原曲不变而形成的,即将其中“国父首创”改为“中山首创”,将“三民主义”等四句,改为“博学审问,慎思不罔,明辨笃行,为国栋梁”,将歌词末尾两句改为“振兴中华,永志勿忘”。

1932年,邹鲁第二次担任中山大学校长,他重新撰写了中山大学校歌的歌词,由陈洪作曲。这首校歌,从1932年用至1949年。歌词是:白云山高/珠江水长/吾校矗立/蔚为国光/国父手创 /遗泽余芳/三民主义/仪型四方/民国基础/大同梯航/ 莘莘学子/济济一堂/学以致用/不息自强/发扬光大/贯彻主张/懿瞰勉旃/勿堕勿忘.

从1932年2月至1940年4月邹鲁任国立中山大学校长,这首校歌就被传播开来,一直到1949年新中国成立前夕。

其实,今天,在中山大学,还流传着另一首同样被广为传唱的歌曲,那就是《山高水长》。那是2004年,中山大学80周年校庆之际,毕业于该校中文系的词曲作家陈小奇为母校创作了校园歌曲《山高水长》,广为传唱,已成为学校很多仪式活动的演唱歌曲,被认为是中山大学的第二校歌,并被校友总会确定为中山大学校友之歌。与校歌的雄浑豪壮相比,《山高水长》更显得温婉动听,耐人回味。

(选自《广东往事》2013年7月2日赵乐撰写于广州中山大学)

中山大学校歌歌词(大陆版)

白云山高珠江水长

吾校矗立蔚为国光

中山首创遗泽余芳

博学审问慎思不罔

明辩笃行为国栋梁

莘莘学子济济一堂

学以致用不息自强

发扬光大贯彻主张

振兴中华永志勿忘

中山大学校歌歌词(台湾版)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

吾校矗立蔚为国光

国父手创遗泽余芳

三民主义义行四方

民国基础大同梯航

莘莘学子济济一堂

学以致用不息自强

发扬光大贯彻主张

懿歟勉旃勿墮勿忘

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