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藁城市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规划(2011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排名 河北省藁城市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规划(2011

河北省藁城市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规划(2011

2024-07-09 12:25|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藁城市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规划

(2011-2015)

农业部规划设计研究院

2011年4月

  第一章 总论

  1.1规划背景

  1.1.1我国经济进入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协调推进的重要阶段

  当前,我国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处在统筹推进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加快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的重要阶段。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的不断加快,为促进农民转移就业、增加农民收入、发展现代农业提供了有力支撑和广阔空间。特别是近年来中央一系列强农惠农政策的有力支持,我国农业农村发展不断迈上新台阶,粮食生产和农民收入连续7年实现稳定增长,为国民经济平稳运行和持续发展奠定扎实基础。但是,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还存在不少问题和制约因素,农业基础薄弱,资源环境约束趋紧,比较效益下滑,务农农民素质不高,重大动植物疫病防控难度加大,农产品质量安全隐患增多,市场调控日趋复杂,气候变化和自然灾害影响不可低估。面对这些新情况、新问题、新变化,必须统筹协调推进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进程,大力发展现代农业,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步伐。

  1.1.2我国农业处在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关键时期

  经过多年的改革和建设,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但是传统的耕作方式、发展模式、增长手段依然在农业发展中占有极大比重,依赖水土资源消耗来增加农产品供给、依赖“大而全”“小而全”模式来促进农业发展、依赖增加化肥农药等投入品来提高农业生产能力、依赖传统耕作方式来发展农业生产的状况仍未根本改变。在这种情况下,要发展现代农业,必须转变传统的农业发展方式,促进农产品供给由注重数量增长向总量平衡、结构优化和质量安全并重转变;农业发展由主要依靠资源消耗向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转变;农业生产条件由主要“靠天吃饭”向提高物质技术装备水平转变;农业劳动者由传统农民向新型农民转变;农业经营方式由一家一户分散经营向提高组织化程度转变。切实把农业发展转到依靠科技进步、提高劳动者素质和管理创新的轨道上来。加快发展现代农业,创建现代农业示范区,通过政策支持和机制创新,可以在一定区域内积聚土地、资金、技术、人才等各类资源,为探索现代农业发展模式和方式搭建重要载体和平台,是加快农业发展方式转变的重要突破口,是引领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建设的必然选择。

  1.1.3藁城市现代农业发展迎来了新的历史机遇

  藁城市是我国专用小麦、玉米、奶牛、生猪、蛋鸡的优势产区,也是河北省重要的蔬菜、果品生产基地。粮食、蔬菜、畜牧养殖、水果已成为藁城农业的四大主导产业,从2003年开始,藁城市连续被农业部评为“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市”,其中2005、2009年为“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标兵”第一名,目前全市蔬菜种植面积和总产量位居全省第二,畜禽养殖总量及综合指标排名全省第一,因此,藁城市发展现代农业具有良好的产业基础、突出的资源优势、巨大的市场空间和优越的区位条件。2010年被农业部首批认定为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大力发展优质粮食、蔬菜。2010年被河北省和石家庄市列为统筹城乡发展试点县(市)。按照河北省“十二五”规划,藁城市现代农业发展将纳入河北省“四个一”战略发展的重要内容。大力发展优质粮食、畜牧、果品及特色农产品,积极发展高效设施农业,高标准建设现代农业示范区,迎来了重要的战略机遇。

  作为石家庄“1+4”组团城市布局的重要组成部分(石家庄市作为主城区,与正定、栾城、藁城、鹿泉4个县(市)构成组团城市发展格局),藁城市在保障粮食安全和京津冀地区“菜篮子”产品的有效供应方面具有重要地位。“十二五”期间,藁城市将根据中央和农业部有关文件精神要求,契合河北省、石家庄市的相关工作部署,着力打造以优质粮食、设施蔬菜、健康养殖等为特色的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加快构建集生产示范、科技研发、技术推广、加工配送、体验休闲于一体的产业体系,在示范推广农业技术、培养造就新型农民、扶持建立新型组织、拓展延伸农业功能、促进农民增收致富等方面发挥示范引领作用,为发展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农业树立新的典范。

  1.2规划编制依据

  《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2010年10月)

  《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2008年10月)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大统筹城乡发展力度进一步夯实农业农村发展基础的若干意见》(2009年12月)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统筹推进新一轮“菜篮子”工程建设的意见》(2010年3月)

  《中共河北省委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2010年11月)

  农业部关于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统筹推进新一轮“菜篮子”工程建设的意见》的通知(农市发[2010]4号)

  《农业部关于促进设施农业发展的意见》(2008年7月)

  《农业部关于创建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的意见》(2009年11月)

  《河北省石家庄市现代都市农业发展规划(2011-2020年)》

  《河北省优质专用小麦发展规划》

  《石家庄市城市总体规划(2010-2020)》

  《石家庄市域城乡统筹规划》

  《石家庄市现代都市农业规划》

  《藁城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

  《藁城市优质专用小麦产业十二五发展规划》

  《藁城市蔬菜产业发展规划(2010年—2015年)》

  《藁城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9—2020年)》

  《藁城市农田水利建设规划(2010-2020)》

  《藁城市农业产业化三年规划(2010-2012年)》

  1.3规划原则

  1、坚持比较优势和协调发展。立足当地优势产业和区位条件,按照建设高效生态产业体系的要求,合理划分示范区内各园区的功能定位和产业布局,打造主导产业、优势项目和特色产品,加强区域资源综合开发和产业之间有机衔接,构建科学高效的产业链条,促进优势资源禀赋和优势产业布局相匹配,推动农业结构调整优化,提高产业整体效益和竞争力。

  2、坚持科技创新与转变方式。推动示范区科技进步与创新,加强新品种、新技术、新成果的引进、集成、提升、展示和推广,促进主导产业优化升级,提升农产品质量和档次。大力发展农业机械化,不断提高农业信息化水平,加快农业科技人才和农村实用人才培训,转变农业生产方式,努力提高农业土地产出率、资源利用率和劳动生产率。

  3、坚持政府引导和市场主导。加强对示范区建设的组织领导和工作指导,充分利用政策、金融、税收等手段,大力推进制度创新和机制创新,不断完善公共服务体系,优化发展环境,增强发展能力。按照市场需求,明确发展定位、发展方向和规模,改善产业结构和要素投入结构,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和生产经营效益。扶持发展农村产业经济组织和市场中介组织,发挥龙头企业的带动作用,积极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

  4、坚持立足当前和着眼长远。增强规划的预见性、前瞻性和指导性,按照当地实际情况、发展水平和资源承受能力提出总体思路、发展目标,增强政策措施的配套性、实效性和可操作性。在项目工程设计上,既要安排一批周期短、见效快的项目,让农民得实惠、让园区增活力,又要着眼于长远,加大产业产品结构调整力度,更加注重技术创新、机制创新和管理创新,强化基础,优化环境,增强发展的持续性。

  5、坚持经济社会生态效益有机统一。构建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农业,坚持开发与保护有机统一。注重投入与产出相结合,切实增强示范区发展的实效性,不断提高示范区经营效益和农民收入水平。开发农业的多种功能,发展都市休闲农业和旅游观光农业,推广低碳建设和生产模式,注重资源的合理开发和循环利用,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

  1.4规划技术线路

  1.5规划范围与期限

  1.5.1规划范围

  藁城市全境区域,包括14个乡镇,1个省级经济技术开发区,总面积836平方公里。

  1.5.2规划期限

  规划建设期5年,2011-2015年。规划期内,2011年为调整起步阶段,2012—2013年为功能开发阶段,2014—2015年为完善提升阶段。

  第二章 示范区现状分析

  2.1自然地理条件

  2.1.1区位交通

  藁城市地处太行山东麓、黄淮海平原腹地,位于北纬37°51´—38°18´ 和东经114°39´—114°59´之间,东邻晋州市、无极县,西部与石家庄市区、正定县相接,南部与赵县、栾城县接壤,北部隔木刀沟与新乐市毗连。东西横距26公里,南北纵向51公里,全市总面积836平方公里。

  藁城市东北距首都北京264公里,距天津港口270公里,石家庄民航机场位于市区北部。市内交通发达,建有三座火车站,石德铁路横穿全境,307国道、石黄高速和省道正深公路、衡井公路贯穿东西,省道定魏公路纵穿南北,形成“5纵5横”的交通网络,交通路网四通八达,经济区位优势明显。

  2.1.2地形土壤

  藁城市属于平原地区,地势西高东低,总体平缓,海拔高度在65-45米之间,受河流发育、变迁的影响,境内分布有三处沙滩和沙性地带。土壤以轻壤质土为主,土类统属褐土和潮土两大类,土层深厚,土体构型上松下紧,有机质含量1.3%,全氮含量0.091%,碱性氮66.1mg/kg,速效磷18.2mg/kg,速效钾93.1mg/kg,属中上等肥力耕地,土壤PH值8.3,能适合多种作物生长。

  2.1.3气候资源

  藁城市属于暖温带半湿润地区,全年平均降水量为494mm,年内分布不匀,7—8月雨量集中,雨热同季;年平均太阳辐射总量为546.51KJ/cm2,年均日照2711.4小时,日照率为61.2%;年平均气温为12.5℃,≥10℃积温4100℃,无霜期196天,初霜期一般在十月中旬,终霜期一般在四月上旬;年蒸发量1589.3㎜,相当年降水量的3.2倍。日照和太阳辐射比较充裕,光照充足,气温高,雨量适中,有利于土壤熟化和肥料分解,基本上可满足二年三熟和一年两熟作物生长的需要。自然灾害主要表现为旱涝较频繁。

  2.1.4水资源

  藁城市水资源分地表水和地下水,境内主要河流有滹沱河、木刀沟,因上游有岗南水库、黄壁庄水库和横山岭水库拦蓄河水,河道现已基本干涸,仅在行洪时才对地下水有一定数量的渗漏补给作用。石津总干渠也仅在灌溉季节输水。全市工农业和生活用水全部依靠开采地下水。全市现状总用水量27218.66万立方米,其中农业用水量21334.69万立方米,农田灌溉总用水量20034.3万立方米,占全市总用水量的74%。在满足农村人畜、城镇生活和工业生产用水的基础上,可供农灌的水量在50%保证率时和75%保证率时均不能满足灌溉要求,只有靠超采地下水来维持供水平衡,地下水水位以年均1米左右的速度下降,目前,全市地下水位平均埋深达35米。随着工农业发展,用水量逐年增大,供需矛盾日益突出,为缓解水资源供需矛盾,藁城市自上世纪八十年代初开始推广节水工程建设,到2008年底节水面积已达49.1万亩,其中低压管道灌溉面积49.1万亩,年可节约地下水资源4124万立方米。

  2.2经济社会条件

  2.2.1区域经济社会概况

  藁城市辖13个镇、1个回族乡、1个省级经济技术开发区,239个行政村,总人口77.3万,其中农业人口55.4万。2009年全市完成生产总值261.4亿元,1其中:第一产业41.8亿元,占16.0%,高出全国5.5个百分点;第二产业150.6亿元,占57.6%,其中工业产值143.3亿元,工业化率为54.8%,高出全国平均水平14.7个百分点;第三产业69亿元,占26.4%。在农业总产值中,种植业30.2亿元,畜牧业10.9亿元。全市财政收入42.7亿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1706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7731元,均高于石家庄市和全国平均水平。

  藁城市是国家农业生产大县,为国家级现代农业示范区、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标兵、优势农产品产业带建设示范县、无公害蔬菜生产示范基地、园艺产品出口示范基地、农产品加工示范基地县和绿色农业示范区建设单位。全市耕地面积81.6万亩,人均1.1亩。水利设施齐备,平均每50亩1眼机井,有效灌溉率100%。农机总动力达到216.4万千瓦。大田作物以小麦、玉米为主,经济作物有瓜果、蔬菜、花生、棉花等。粮食、蔬菜、畜牧养殖、水果等是藁城农业四大主导产业,具有良好的产业基础和发展前景。

  2.2.2主导产业发展情况

  1、粮食产业

  藁城是传统的粮食生产大市,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人均粮食占有量和贡献量等多项指标位居河北省前列,是国家商品小麦生产基地和河北省粮食生产基地,被河北省农业厅命名为“河北硬质小麦之乡”。在优质小麦育种研究和产业化开发方面居全国领先水平,藁城市农科所先后育成藁优8901-11-14、藁优9409、藁优9415、藁优9618、藁优9908、藁优2018等6个优质强筋麦品种,成为我国优质强筋麦种植区主推品种,也是国内大型面粉加工企业首选强筋麦原料品种。2009年全市粮食播种面积103.9万亩,总产55.8万吨,平均亩产530公斤。2010年冬小麦53.2万亩,总产23.7万吨,亩产446.5公斤;优质麦面积达到43万亩,占82%。玉米47.6万亩,总产27.3万吨,亩产574公斤。全市粮食商品率达86.8%。2010年全市14个乡镇冬小麦和玉米播种面积及产量如下表:

表2-1 藁城市主要粮食作物播种面积及产量分布

  

乡镇

冬小麦

玉 米

 

播种面积(亩)

产量(吨)

播种面积(亩)

产量(吨)

廉州镇

44294

20599

40105

22780

兴安镇

30000

13890

23739

13721

常安镇

34790

16102

37034

20369

贾市庄镇

31180

14466

22100

11474

梅花镇

63489

29510

52580

31304

南营镇

31000

14415

38000

21964

丘头镇

49460

22850

48548

26024

岗上镇

27597

12770

25014

14433

南董镇

22588

9832

21585

12347

九门乡

30000

12600

28000

14784

张家庄镇

38000

16564

40150

23128

增村镇

38580

15832

39600

22809

南孟镇

42050

17263

36279

21114

西关镇

31589

12760

27766

15549

  在小麦生产方面,从2006年开始,藁城市依托市农科所优质麦品种,建立了优质小麦产业园区,园区以藁城市农科所为科技依托单位,以河北科炬种业有限责任公司为种业龙头,以藁城市惠农粮贸有限公司为优质麦购销龙头,以益海(石家庄)粮油工业有限公司为面粉加工龙头,形成了集科研育种、原种繁育、种子生产加工、种子推广开发、优质麦原粮优价回收及面粉深加工转化增值于一体的优质小麦产业化发展平台。目前核心区以系井万亩优质麦繁种基地为中心、建立了靳庄—曹家庄、宜安—徐村、故献—东邑等2万亩标准化原、良种繁育基地。示范区围绕藁梅路、机场路两大公路主干道沿线,建成了20万亩集中连片的优质麦标准化生产示范基地,亩产稳定在500公斤以上,亩增效益100元以上。辐射区带动藁城市优质麦种植面积达50万亩左右,在周边县市发展120万亩优质麦标准化生产基地,亩产500公斤以上,亩增效益80元以上。

  2、畜牧产业

  藁城市是全国秸秆养牛十佳示范市、生猪调出大县,畜禽养殖总量及综合指标排名居河北省第一位,是河北省优质禽蛋基地。养殖品种以猪、鸡、牛、羊、兔为主。2010年,全市生猪存栏33.62万头,出栏56.91万头;家禽存栏1671万只,出栏2091.47万只;牛存栏6.47万头,牛出栏5.64万头;羊存栏11.41万只,出栏15.52万只;兔存栏17.62万只,出栏29.18万只。2009年肉、蛋、奶产量分别达到7.43万吨、13.73万吨和8.41万吨。畜牧业产值10.9亿元,商品率为88.9%,畜牧业科技贡献率达到55%以上。

  从空间布局看,奶牛主要分布在九门、增村、邱头等乡镇,2010年3个乡镇奶牛存栏1.72万头,占全市奶牛存栏总量的51.7%;生猪主要分布在西关、增村、南孟、廉州、梅花等乡镇,2010年5个镇生猪存栏量15.9万头,占全市生猪存栏总量的51.1%;蛋鸡主要分布在张家庄、九门、南孟、南董等乡镇,2010年4个乡镇蛋鸡存栏量为703.2万只,占全市蛋鸡存栏量的42.1%;肉兔主要分布在常安、兴安、贾市庄等镇,2010年3个镇肉兔存栏量9.59万只,占全市肉兔存栏总量的54.4%。

  畜牧业规模化程度较高,2010年全市有标准化奶牛养殖小区(场)39个,其中部级示范场1个、省级典型示范场(小区)6个、市级典型示范场(小区)6个,全市奶牛全部入区饲养,奶牛养殖成年奶牛平均产奶量6吨,是全省平均水平的1.5倍;蛋鸡存栏在2000只以上的规模场(户)1500余个,饲养蛋鸡1366.5万只,占总存栏量的92.5%,是全省平均水平的1.6倍;存栏50头以上年出栏100头以上的规模养猪场(户)1412个,生猪存栏12.2万头,年出栏33.72万头,占全市年出栏的66.2%,是全省平均水平的1.5倍;肉兔规模养殖户120多个,居全省前列。

  畜牧业产业化经营发展较快。全市建成各类畜禽养殖专业合作社25个、养殖协会5个。参加合作组织的养殖户达1700多户,占全市养殖户的21.3%。畜产品注册商标120个。全市有省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2家、市级(石家庄)龙头企业3家,产业带动能力明显增强。在蛋鸡方面形成了“蛋鸡养殖—白条鸡、禽肉深加工、禽蛋加工—连锁销售”产业链。在禽蛋方面建成了只甲禽蛋交易市场,年交易量18万吨,交易额12亿元,被誉为中国北方最大的禽蛋交易市场。在生猪方面建成亨通肉联厂,形成“瘦肉型猪规模养殖—生猪屠宰—肉食加工”产业链,2010年屠宰生猪9万头,实现销售收入7500万元。在肉兔方面建成河北宝誉鑫食品有限公司,形成“肉兔养殖—屠宰—加工”产业链,2010年加工肉兔9000多吨,销售收入1.45亿元。

  3、蔬菜产业

  藁城市是首批国家级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示范县(市)、“河北甜椒之乡”,蔬菜播种面积常年稳定在50万亩以上。2010年全市蔬菜播种面积52.3万亩,总产量276.8万吨,产值37.9亿元,商品率为80%。2009年蔬菜产值占种植业产值的比重为73.2%,占第一产业产值比重为47.9%,远远超过牧业产值和粮食产值,成为全市农业第一主导产业。目前全市已建成双庙中棚甜椒、西辛庄温室番茄、朱家寨地膜大蒜、园区特色蔬菜、贯庄大棚黄瓜、常安露地菜、后西关大棚黄瓜、西里村温室食用菌等八大规模生产基地,无公害蔬菜基地认证面积22.4万亩,设施蔬菜面积10.5万亩。

  从空间布局看,2010年蔬菜种植面积列前八位的乡镇依次为廉州(7.1万亩)、南营(6.49万亩)、兴安(5.48万亩)、常安(4.12万亩)、岗上(3.8万亩)、梅花(3.6万亩)、贾市庄(3.57万亩)、增村(2.7)万亩,主要集中在藁城南部,特别是藁梅路以西区域。蔬菜种植优势区域分布见下图:

  分品种看,地膜大蒜基地面积2.5万亩,以南营镇朱家寨为中心,覆盖周边20余个村,种植模式为大蒜与玉米、菜花、茄子等连作。设施番茄基地播种面积4万亩,主要集中在岗上、廉州、丘头、南营四镇。兴安镇的苍德、张家庄镇的赵庄、西关镇的寨里棚室发展也很迅速并形成规模,主要有冬春茬和秋冬一大茬栽培两种形式。中棚甜椒基地以岗上镇双庙村为中心涉及周边20多个村庄,面积3.2万亩,中棚定植、露天采收,下茬种植白菜、萝卜等。大棚黄瓜基地面积6000亩,主要分布在落生、贯庄,涉及耿家庄、刘海庄、卞家寨、南古庄等5个村,主要种植模式为春黄瓜+秋黄瓜+菠菜、春番茄+秋黄瓜+菠菜等。露地菜基地种植面积2万多亩,主要分布在以里庄为中心的常安、兴安、梅花三镇50多个村,主要栽培形式有小拱棚加地膜覆盖,以及小拱棚西红柿—秋菜花、地膜地芸豆—冬瓜等多种菜菜连作高效模式。以农业高科技园区为中心的精特菜生产基地面积5000亩,以出口番茄、鲜食黄瓜、球茎茴香、苤蓝及特色叶菜为主。

  在蔬菜种植方面,藁城市率先在全省推行标准化生产,实施“六化三制一放心”工程(即生产标准化、经营企业化、营销品牌化、基地规模化、环境洁净化、服务社会化;质量追溯制、市场准入制、利益联接合同制和确保生产放心食品工程),着力加强生产基地、生产标准化体系和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体系建设,蔬菜质量安全不断提高,在部、省、市多次抽检和自检中合格率达到100%。番茄、青椒、黄瓜、茄子等品种先后获得农业部绿色食品和无公害农产品认证,并注册了“碧青”、“德桦”、“康之福”三个品牌商标。

  在蔬菜产业化推进方面,目前全市有蔬菜专业合作社36家。2009年仅绿生蔬菜、农联蔬菜、金色农业、果路农产品服务等四家专业合作社就代销会员蔬菜20万吨,带动附近种植户销售蔬菜近130万吨。蔬菜加工业也得到长足发展,初步构建了蔬菜—净菜加工—腌渍菜、脱水蔬菜加工产业链。其中银河食品、华田食品、金宅蔬菜、康奎食品、农业高科技园区等五家企业年加工蔬菜13万吨。此外藁城市还建有蔬菜专业批发市场12个。

  4、果品产业

  藁城市是“中国优质梨基地重点县(市)”,全市现有果树面积21万亩,其中梨16.5万亩,苹果2.5万亩,桃、李、杏、葡萄、核桃等小杂果1万亩,果品总产量达17万吨,果品总产值约5.1亿元,形成了以三河一故道(滹沱河、老磁河、木道沟、滹沱河故道)两岸为中心的三条果树经济林带,涉及7个果树重点乡镇,65个果树重点村,并建成了常安、贾市庄两个果树专业乡镇,11个果树专业村,果品生产已成为我市农业的一大支柱产业。

  从空间布局看,干鲜果总产量位列前五名的乡镇依次是常安(3.73万吨)、贾市庄(3.55万吨)、廉州(2.5万吨)、兴安(2.24万吨)、南董2.17万吨,主要分布在东部和滹沱河沿岸地区。分品种看,苹果产量位居前五名的乡镇依次是兴安(6794吨)、廉州(4470吨)、南董(3525吨)、贾市庄(2962吨)、常安(2400吨);梨产量位居前五名的乡镇依次是常安(3.46万吨)、贾市庄(3.25万吨)、廉州(1.7万吨)、南董(1.53万吨)、兴安(1.31万吨);葡萄产量主要分布在兴安(2310吨)和廉州(1229吨);桃主要分布在南董(2601吨)和廉州(1192吨);红枣主要分布在廉州(880吨)、张家庄(440吨)和兴安(208吨)。果品种植优势区域分布见下图:

  为加快果品生产上档次、创名牌、增效益,目前在全市果树重点乡镇、村建立了优质高效示范基地和精品示范园,包括西四公鸭梨出口基地、黄家庄红色梨基地、岗上镇西马村黄冠梨无公害生产基地、贾市庄镇万亩红富优质苹果基地等。全市果品已全部实现无公害标准化认证,其中黄家庄红梨取得了还国家绿色认证,被推荐为奥运果品。果品产业化经营也有了较快发展,依托石家庄神喻王果蔬有限公司等龙头企业,加强了公司与果品生产基地的合作。此外,全市还建有果品贮藏冷库980栋,新建和改建中小型气调库5栋,年贮藏量20万吨,形成了部分果品贮藏、运销专业村和专业冷库群。其中市果蔬冷藏协会发展会员386户,拥有冷藏库400栋,贮藏能力12万吨,外销果品7万吨,促进了果品产业和相关产业的发展。

  5、农产品加工业

  藁城市立足农业主导产业,扩大招商引资,加大扶持力度,培育壮大龙头企业,建设农产品加工园区,加快推进农产品加工业发展,初步形成了“优质小麦—面粉—宫面加工”、“玉米—饲料、香面、淀粉—变性淀粉—麦芽糖、葡糖糖”、“蔬菜—净菜加工—腌渍菜、脱水蔬菜加工”、“果品—冷藏保鲜—果品深加工(果汁、脆片等)”、“速生林—板材加工—家具装饰加工”、“蛋鸡养殖—禽蛋加工—连锁销售”、“瘦肉型猪规模养殖—生猪屠宰—肉食加工”、“肉兔养殖—屠宰—加工”等8条产业链。被河北省政府认定为“河北省农产品加工基地示范县”、“全国粮油农产品加工基地”、“市级龙头企业23家”。目前,全市农产品加工企业年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上的87家,亿元以上的9家;省级重点龙头企业9家,市级重点龙头企业19家。年加工小麦60万吨,玉米80万吨,蔬菜20万吨,果品20万吨,畜禽产品20万吨,棉籽30万吨,木材55万立方米,年总销售收入达64亿元,带动基地60多万亩,农户14.2万户,促进农民年增收5亿多元。

  为促进农产品加工业提档升级,藁城市有计划地引进一批技术含量高、有发展前景的农产品深加工项目,扶持一批重点企业改造、扩建项目向产业园区聚集,培育农产品加工产业集群。目前,全市6个农产品加工园区入驻企业230多家,总投资16.77亿元,年销售收入37.2亿元,园区各类产品加工能力达到170万吨。从空间分布看,市开发区食品园区主要依托益海粮油等加工项目,加工小麦、花生、棉籽等产品;常安粮油加工区主要依托常安油脂、正荣食品、常安面业等龙头企业加工棉籽、淀粉、面粉、小麦等产品;东蒲城、杨马村、东桥寨温州卤制品园区主要依托入驻企业加工禽蛋等产品;城区食品加工园区主要依托银河食品、厨专家食品、宫牌酒业、宫灯公司、廉州淀粉、第二淀粉等龙头企业加工宫菜、宫面、玉米、宫灯等产品;马庄食品加工园区主要依托入驻企业加工小米、糖果等产品。

  6、物流产业

  藁城市依托农业主导产业,大力发展农产品物流业,初步形成了以农产品专业批发市场和集贸市场为主体的物流体系,全市规模农产品专业批发市场和集贸市场12个,主要有系井优质麦交易市场、张村粮食批发市场、马庄小杂粮专业批发市场、贯庄蔬菜批发市场、双庙蔬菜批发市场、故献蔬菜批发市场、西只甲禽蛋交易市场、西姚村禽蛋交易市场、增村生猪交易市场、马邱果蔬批发市场等。同时,依托农产品加工企业,积极推进品牌建设,大力发展电子商务、连锁配送、农超对接等新型物流形式,2009年全市有省以上知名产品数量5个,绿色、无公害产品数量17个,进入市内外超市的农产品80种,农产品超市销售量50万吨,其中产品进入超市的龙头企业数量27个,销售量40万吨。

  2.2.3基础设施建设

  1、水利电力基础设施

  藁城市是河北省重要的井灌农业区,全市农田灌溉主要依靠开采地下水,有效灌溉面积81.6万亩,共有农用机井14884眼,全部为浅机井,单井控制灌溉面积50—60亩。为缓解水资源供需矛盾,藁城市从上世纪八十年代开始推广节水工程建设,目前全市发展节水农业面积49万亩,铺设低压管道2476.5Km,建设机井房1708座,修缮田间道路878.8公里,植树89.15万株。每年可节约地下水资源4713.6万m3。灌溉利用系数达到0.8。全市有220千伏变电站2座,容量90万千伏安;110千伏变电站9座,主变19台,容量79.9万千伏安;35千伏变电站17座,主变35台,容量25.115万千伏安。

  2、标准粮田建设

  藁城市自1999年被列为国家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县以来,先后争引和实施了国家优质专用小麦示范基地建设、中低产田改造、农业高新科技示范、国家农业综合开发新农村示范建设等项目,累计投资2.07亿元,突出抓了基本农田“三化、一整治”(“三化”即灌溉节水化、农田林网化、路面砂石化;“一整治”即农田整治)。目前,全市高标准农田发展到30万亩,修建标准化田间道路781公里,铺设地下防渗管道870公里,维修机井3000多眼,植树53.2万株,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技术60万亩,土地产出率和农业综合效益进一步提高。2010年,全市“万、千、百”高产示范工程共建设万亩方3个、千亩方12个、百亩方10个,示范方总面积达到6.6万亩,占全市粮食面积的12%。

  3、农业机械装备

  截止2010年底,藁城市农机总动力达到217万千瓦。拖拉机1.19万台,总动力22.3万千瓦,其中大中型拖拉机2924台,旋耕机2430台,秸秆还田机2489台,玉米播种机1821台,玉米联合收割机218台;小麦播种机2889台,其中小麦免耕播种机328台,稻麦联合收割机1796台。主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程度达到85%以上,位居全省前列。市、乡、村农机化推广机构健全,农机专业合作社3个,农机大户达1500多个,不仅全方位服务全市三夏三秋农业生产,还外出跨区作业,每年增收近300多万元。

  4、生态环境建设

  藁城市依托省会周围绿化工程、绿色通道工程、农田标准化建设、万树进村工程、农业综合开发等项目,加快农田林网建设。目前林网控制面积达到50万亩,林网控制率为55%。主要公路、通村路两侧大多数已绿化。按照“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的原则,实行秸秆还田、青贮;推广生物发酵技术,新建沼气池5.4万个,提高畜禽粪便的转化利用率;实施测土配方平衡施肥;大力推广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和生物农药,禁止使用高毒高残留农药等,有效防治了农业面源污染。

  2.2.4科技服务体系情况

  1、科技创新具有一定基础,研发成果较为突出。藁城市农科所是现代农业示范区的技术依托单位,现有干部职工22人,其中技术人员18人,中高级职称12人。近年来该所先后育成藁优9409、藁优9415、藁优9618、藁优9908、藁优2018等五个优质强筋麦新品种,其中藁优8901品种先后荣获石家庄市和河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以及石家庄市科学技术市长特别奖和河北省科技兴冀省长特别奖。

  2、农技推广体系健全,服务能力较强。藁城市是全国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示范县,按照10:1的比例选聘了100名农业技术指导员和1000个科技示范户,并以区域站为中心,对科技示范户定期集中开展技术培训。同时,积极开展绿色证书培训、新型农民科技培训、“阳光工程”培训、农村适用人才培训,举办“农民田间学校(FFS)”,努力提高农民的科技素质和劳动技能。目前全市拥有农民职教学校9所,农民绿色证书普及率达6.8%。

  此外,藁城市还积极完善市、乡(镇)、村、场四级动物疫病防控网络,加强动物疫病预防监测预警预报;建成乡镇动物防疫监督分站14个,落实了56名基层防疫人员编制,配备了村级防疫协助员247名,市、乡、村三级防疫网络和基层防疫设施水平明显加强。建立健全农产品质量标准、检验检测、质量监管、诚信经营体系,完善农产品市场信息披露和市场准入、追溯、召回、退出制度,逐步实现农产品从田间到餐桌、从生产到销售的无缝对接和全程监管。

  3、积极推进产学研合作,不断强化科技支撑。先后与中国农科院、中国农业大学、河北农业大学、河北省农科院、省农技推广总站等多家单位保持稳定的合作关系。通过成立“双联蔬菜技术传播站”、设立试验工作站、联合组织实施国家有关工程项目等方式,加强人员往来和业务联系,及时推广转化先进适用技术和科研成果,推动全市农业稳定发展。

  4、农业信息化水平不断提高。藁城市是全国农业信息网络建设示范市,建立了以电视、电话、电脑三种主要信息服务设备和农业科技服务厅相互配合、相互支撑、相互补充的“三电一厅”农业信息综合服务系统,全市有16个“三电一厅”农业科技综合服务站和7个农业技术推广区域片站及15个科技进村服务站,及时为农民提供科技、市场、信息、物资等全方位服务。此外,还建立了农业气象灾害警报信息服务网络,充分利用气象服务短信息平台和灾害预警系统,及时发布气象预警预报,保障农业防灾减灾。

  2.3藁城市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SWOT分析

  2.3.1优势(Strength)

  1、区位优势明显。藁城市是石家庄“1+4”组团城市之一,背靠石家庄省会城市,紧邻首都北京和天津市,可以辐射整个华北地区乃至东北、华东和西北地区,有着广阔的市场发展空间。此外,藁城市交通路网四通八达,拟建示范区核心区与全市主要交通网连接便利,适合生鲜农产品储运和销售。

  2、公用设施完备。藁城市电力条件优越,实现了村村通电。供水设施齐备。通讯发达,已经实现村村通电话,并与国内国际联网。

  3、主导产业突出。藁城市现代农业规划设计早,行动迅速,措施得力,小麦、蔬菜、畜牧、果品等主导产业优势明显,发展基础扎实,生产规模逐年扩大,质量安全水平不断提高,公共服务体系逐步健全,产业化组织不断壮大,区域品牌影响力不断增强,为创建国家级示范区奠定了良好基础。另外,示范区周围无工业污染、空气污染和土壤地下水质污染源,适合发展无公害农产品。

  4、发展基础良好。藁城市农业高科技园区作为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的核心区,自1998年成立以来,通过多年建设,各功能区已基本建成并投入使用。全市水利设施比较齐备,初步实现了科学高效用水和节水。农机拥有量和农业机械化水平位居河北省前列。农业科技服务体系进一步完善,2009年被确定为全国基层农技推广体系建设与改革示范市和科技工作先进县。同时被农业部确定为国家蔬菜标准园创建单位。建立了以“三电一厅”为主的农业信息综合服务系统,是全国农业信息网络建设示范市。

  2.3.2劣势(Weakness)

  1、土地集约化程度不高。全市农业人口55.3万,占总人口的72.8%,人均耕地只有1.17亩,低于河北省和全国人均水平。由于人均资源低,工业化、城镇化发展滞后,导致农业规模化和产业化进程滞缓。从调查看,仅有10.3%的农户存在土地流转;85%的家庭户均耕地在6亩以下。同时,缺乏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省级龙头企业也只有9家,仅占全省的2.3%,带动能力不强,导致土地规模化、集约化程度不高。

  2、水资源比较短缺。藁城市属于资源型缺水地区,人均水资源只有246立方米,为全国人均水平(2300立方米,2004年)的1/9。现有工农业、生活用水全部依靠地下水,浅层地下水超采严重,平均每年缺水量15803万立方米,缺水率48.5%,地下水多年平均采集补差为-4323.5万立方米,总体上采大于补,加上农业灌溉方式和管理落后、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低、生活用水节水配套设施差供水管网老化等原因,降低了水资源利用效率,加剧了水资源短缺矛盾。

  3、农业基础设施还不够完善。灌溉条件缺乏,打井费用增加,工程设施年久失修,机泵老化、带病运行。高标准农田建设面积少,仅占农业用地的30%左右。玉米机械化和田间植保作业机械化程度比较低,农机结构不合理,小机具多、大机具少,主机多、配套机具少,老机具多、新机具少,大田机具多、经济作物机具少。农田林网胁地问题有待解决。农药、化肥、农膜等污染物急需治理。

  2.3.3机遇(Opportunity)

  1、政策环境优化。随着国家对“三农”扶持力度不断加大,农业基础地位更加巩固,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将得到更多的、优先的支持。近年来,中央和有关部门围绕现代农业发展,设立了生猪、奶牛良种补贴和农机购置补贴等,加快了畜禽规模化养殖小区建设,开展了创建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和蔬菜标准化示范园等活动。“十二五”时期,随着新一轮“菜篮子”工程的实施,国家及地方各级政府将进一步加大对农业的支持力度,新增财力将继续重点投向“三农”领域。

  2、市场空间巨大。藁城市农产品的主体市场是河北和京津的大中城市,部分销往山西、广东、湖南等地。从京津冀主体市场看,城市居民对主要农产品的消费总量呈增长趋势,消费结构向多元化方向发展。随着我国城镇化进程不断加快,未来人口将进一步向大中城市集聚,对农产品的需求和要求会更多更高。就本地而言,2009年藁城市的城镇化水平只有39%,低于全国平均水平7.6个百分点,随着藁城市及周边县市城镇化水平的不断提高,也将对蔬菜、肉类、奶类等农产品提出更多需求。

  3、统筹城乡发展。随着藁城市被列入石家庄“1+4”城市组团和统筹发展试点县(市),为都市农业发展带来新的重大机遇。目前已初步建成农业高科技园区、定魏线精品果区、岗上北方特色观光农业示范区和城西“宫”字特色产品区四个观光旅游景区,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今后将陆续建成滨河生态园、东湖彩色植物园、国大温泉度假村、三元生态奶牛养殖场、九门清真一条街、耿村文化旅游等旅游景点项目,努力打造集旅游观光、休闲度假、高档住宅和历史文化于一体的省会休闲度假区。

  2.3.4挑战(Threat)

  1、市场竞争更加激烈。农产品由于其自身特点在生产、流通和销售过程中存在着自然风险和市场风险,经济全球化进程加快导致农产品市场竞争日益剧烈,近年来,受农产品需求变化、国际市场价格以及国内治理通胀压力等因素影响,一些农产品价格走势变得更加错综复杂、波动幅度明显加大,势必对生产经营企业的效益和农民收入带来影响。目前藁城市农产品产业化生产规模还不大,比较效益还不高,竞争优势还不明显,难以与大市场有机衔接和抗衡,急需从数量型向质量型转变,由分散生产向产业化经营转变。

  2、耕地保护压力加大。藁城市是全国知名的传统农业大市,2009年耕地面积82.3万亩,占市域总用地面积的65.8%,大多为基本农田,土地政策相对较严格。加上藁城市优越的土壤地址条件,土地垦殖率、利用率高,土地后备资源潜力明显不足。随着今后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受利益机制的驱动,土地、资金、劳动力等生产要素外流将会加快,保护农业用地与加快城乡发展之间的土地供求矛盾更加突出。

  3、管理和科技人才匮乏。建设现代农业示范区要求提供相应的人才资源和人力资源保障,由于利益驱动、体制障碍和缺乏优惠配套政策等原因,目前,藁城市农业科技体系还存在科技力量薄弱,科技人员知识更新滞后,农民的科技意识和市场意识淡薄等问题,不适应现代农业发展的需要。

  第三章 规划总体方案

  3.1总体思路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繁荣的中心任务,按照统筹城乡发展和建设现代农业的总体要求,以转变发展方式为主线,调整产业结构,优化区域布局,强化基础设施,创新经营机制,大力发展特色农业、绿色农业、都市观光农业和节水农业,大力推进工程技术和生物技术的集成创新和实际应用,不断扩规模、提品质、壮市场、强龙头,优服务、育品牌,着力打造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科技创新体系和社会化服务体系,大力推进农民组织化、生产标准化、基地规模化、产品品牌化、经营产业化、装备现代化进程,力争经过5年发展,将藁城市建设成为主导产业特色突出、服务体系配套完善、设施装备水平显著提高、农业效益明显提升的现代农业示范区,以及立足京津冀,面向全国、走向世界的优质安全农产品供应基地。

  3.2发展定位

  3.2.1整体定位

  1、华北地区现代农业示范基地。发挥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在主导产业、技术水平、投入资金的聚集效应,加速产业链聚集和整合,强化农业基础设施和服务体系建设,加快现代生物与工程技术的配套集成创新和应用,不断提升和完善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发展壮大地区主导产业和优势特色产业,力争在技术集成、现代物质装备、生产标准、现代农业经营和节水农业等方面取得新突破,探索创新示范区管理体制与运行机制,加强信息沟通和经验交流,努力把示范区建设成为华北地区有特色、可示范的现代农业基地。

  2、京津冀大中城市农产品供应集散基地。充分利用自身的区位和交通优势,以京津冀大中城市市场需求为导向,以安全、优质、高效、绿色为目标,大力发展优质粮食、特色蔬菜、绿色养殖和花卉苗木等产业,积极推进集约化、规模化、设施化、标准化生产,加快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业,建立健全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努力开拓目标市场,完善净菜上市、农超对接等有效方式,努力把园区建设成为面向国内中高端市场和国际市场需求的农产品生产供应集散基地。

  3、都市观光农业示范基地。以推进石家庄“1+4”组团城市布局和城乡一体化改革为契机,发挥自身区域优势,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发展观光农业、设施农业和服务产业,开发自然景观、生态资源及环境资源,构建方便快捷的交通网络,加强产品营销和市场开拓,发展都市观光农业,为都市居民休闲旅游、观光采摘、体验农业、了解农村提供良好场所。

  3.2.2功能定位

  1、新技术、新品种、新成果试验示范和转化应用。加强产学研结合,提升和强化示范区引进、集成、运用、示范推广新品种、新技术和新装备的功能,构建农业专家、农技人员和农民有机联系、沟通直接的新型信息传播网络,广泛开展多种形式的农业科技培训、成果展示活动,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应用,不断提高土地产出率、资源利用率和劳动生产率。

  2、新兴产业培育壮大。在积极发展传统优势主导产业的同时,积极培育都市特色农业、观光农业、富硒农产品等新兴产业,大力推进农业生产标准化、规模化、品牌化和产业化,不断提高农副产品市场竞争力和附加值,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和农业现代化建设步伐。

  3、特色农产品加工与物流集散。根据资源优势和市场需求,大力发展特色农产品加工业,实现农产品由初级加工向精深加工转变,推动农产品上品牌、上档次,进高端市场,带动全市特色农业向现代化生产、产业化经营和持续高效方向发展。建立完善农产品市场体系,大力发展现代物流配送方式,加强对农产品集散、存储及流通运输等环节的管理,不断挖掘提高农产品附加值。

  4、生态旅游观光。以市场为导向,以城西307国道以北滹沱河两岸的广大地域为中心,构建集生产、观光、科普、休闲、体验、环境保护等多功能于一体的休闲旅游体系,建立人与自然、都市与农业和谐发展的生态环境。

  3.3发展目标

  3.3.1总体目标

  围绕粮食、畜禽、蔬菜、林果和特色农产品加工等主导产业发展,到2015年,藁城市现代农业发展达到以下目标:

  ——主要农产品综合生产能力显著增强。全市粮食播种面积稳定在100万亩,总产量达到60万吨。蔬菜播种面积达到65万亩,其中设施蔬菜面积42万亩,总产达到300万吨以上。生猪、蛋鸡、肉兔、牛饲养量分别达到100万头、3500万只、50万只和15万头,其中:奶牛存栏达到4万头。肉蛋奶总产达到40万吨。

  ——农业生产经营方式进一步转变。土地流转面积达到18万亩,占总承包面积的22.5%。优质小麦订单覆盖率达到95%以上。蔬菜订单面积发展到8万亩,认证绿色蔬菜面积8万亩,认证有机蔬菜面积3万亩。规模化养殖场(小区)达到200个以上,养殖产量比重达到90%以上。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到300家。年产值500万元以上农业龙头企业达到120家以上,其中国家和省级龙头企业达到12家,农产品加工率达到85%以上。年交易额亿元以上的大中型农产品批发市场达到5家以上。

  ——农业基础设施和物质装备水平不断提升。建立整乡建制粮食高产创建示范片3个。新建高标准农田20万亩。大力发展节水灌溉设施,灌溉水利用率提高2个百分点。玉米机收作业水平达到75%,主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95%。标准化畜禽舍所占比例达到80%以上。所有奶牛小区(场)实现挤奶、喂料、青贮、牧草收割机械化。所有规模化养殖场实现自动饮水、自动清粪;30%以上的规模养殖场实现自动喂料、自动调温调湿和计算机辅助管理。

  ——农业科技支撑服务能力明显提升。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60%以上。优质麦育种年限缩短3年以上,育成2-3个优质麦新品种。优质强筋麦和优质专用玉米品种普及率分别达到95%和90%以上。主要农作物良种覆盖率达到100%;主要农作物新品种更新更换达到1次。粮食亩产增长14.0%。猪、鸡、奶牛、肉兔良种覆盖率分别达到98%、100%、100%和95%以上。畜产品年检测能力达到1000个样品以上。

  ——农业资源利用和环境保护水平不断提高。全市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率达到95%以上,农业节水灌溉率达到100%,测土配方施肥覆盖率达到95%,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应用普及率达到100%。畜禽粪污处理和综合转化利用率达到98%以上,沼气利用率达到20%以上,有机肥处理利用率达到80%以上。国家绿色食品、有机食品认证10个以上。农产品生产“三品一标”认证企业达到100个以上,产量比重达到40%以上。农业资源得到有效开发利用,农村生产、生活、生态环境得到明显改善。

  ——农民收入较大幅度提高。2015年全市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3000元以上,比2009年增长68.2%,年均递增8%左右。

表3-1 主要规划指标表

  

类型

指标

2009

2013

2015

粮食产业

播种面积(万亩)

103.9

101

101

粮食总产(万吨)

55.8

58

60

小麦亩产(公斤)

514

525

550

玉米亩产(公斤)

574

620

650

优质强筋麦普及率(%)

82

90

95

优质专用玉米普及率(%)

80

85

95

优质小麦订单覆盖率(%)

80

90

95

蔬菜产业

蔬菜播种面积(万亩)

52.1

63

65

设施蔬菜播种面积(万亩)

17.1

39

42

认证绿色蔬菜面积(万亩)

4

6

8

认证有机蔬菜面积(万亩)

1

2

3

蔬菜订单面积(万亩)

4

6

8

蔬菜总产量(万吨)

268.7

320

330

畜牧业

生猪饲养量(万头)

81.85

92

100

牛饲养量(万头)

11.11

13

15

奶牛存栏量(万头)

2.84

3.5

4

蛋鸡饲养量(万只)

3480.39

3500

3500

肉兔饲养量(万只)

71.55

80

95

肉蛋奶总产量(万吨)

29.57

35

40

畜禽标准化规模养殖场(小区)(个)

83

150

200

畜禽良种覆盖率(%)

90

95

98

畜禽粪便处理和综合转化利用率(%)

80

90

98

果品产业

水果种植面积(万亩)

16.5

19

20

水果产量(万吨)

17

20

21

花卉苗木种植面积(万亩)

1.5

2.5

3

标准化生产示范基地(个)

3

5

8

加工业

农产品加工率(%)

78

82

85

粮食加工能力(万吨)

60

120

150

蔬菜加工能力(万吨)

20

25

30

肉类加工能力(万吨)

7

8

10

果品冷藏加工能力(万吨)

5

10

15

年产值500万元以上的龙头企业(个)

87

100

120

省级以上龙头企业(个)

9

13

15

物流业

年交易额亿元以上农产品批发市场(家)

3

4

5

省级以上名牌产品(个)

5

8

10

农产品物流业增加值(亿元)

1

1.5

2

带动就业人数(万人)

0.6

1.2

1.5

农产品超市销售量(万吨)

50

80

100

休闲农业

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家)

2

3

游客接待数量(万人次)

70

120

150

旅游总收入(亿)

2

5

7

提供就业岗位(人)

1000

3000

4000

其他指标

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

54

58

60

主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

85

90

95

农业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

0.8

0.85

0.9

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率(%)

90

93

95

低残留农药应用普及率(%)

90

98

100

测土配方施肥覆盖率(%)

80

90

95

农民专业合作社(个)

209

250

300

入社农户占农户数比例(%)

1

2

3

土地流转面积(万亩)

8.2

15

18

农民人均纯收入

7731

11000

13000

  注:截止2010年底,共成立农民专业合作社209家,入社社员1614户,全市共有农户17万户,2010年底入社农户占总农户数比例约为1%(部分合作社在成立后,吸引了一部分农户的加入,但合作社没有到市工商局办理变更手续,所以比例很低)。

  3.3.2实施阶段

  到2015年,规划实施分三个阶段:

  ——调整起步阶段(2011年)

  本阶段的主要任务是制定完善示范区总体规划,扩建设施农业示范园,加强“一园两带三区”内基础设施建设,制定出台相关优惠配套政策,加大招商引资和人才引进力度,创新体制机制,建立健全相关组织机构和规章制度。

  ——功能开发阶段(2012年—2013年)

  本阶段的主要任务是全面推进示范区现代农业各项建设,加强基地建设,加强对项目实施的督促检查,加强技术引进集成和示范推广,完善农业公共服务体系,积极引进或培育各类龙头企业,提高年农产品精深加工能力,新建或改造一批大中型批发市场,加强冷链物流体系建设,延伸做大主导产业链条,促进主导产业提档升级。

  ——完善提升阶段(2014—2015年)

  本阶段的主要任务是完善各项示范区、示范基地或示范点的配套设施建设,充分发挥其示范带动功能,进一步提升全市现代农业标准化、规模化、集约化和产业化发展水平。完善示范区公共服务体系建设,为发展现代农业建设提供有力支撑。推进品牌建设和质量安全工作,努力扩大产品认证、产地认证范围,稳步提高示范区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使示范区成为全国现代农业发展的样板区、科技成果应用的展示区以及农民接受新知识、新技术的培训基地。

  第四章 土地利用和总体布局

  4.1土地利用分析

  4.1.1土地利用现状

  全市土地面积126万亩。其中:耕地面积81.6万亩,梅花镇、廉州镇和丘头镇耕地面积位列前三名,分别占总量的11.1%、8.9%和8.0%,而南董镇和开发区仅占总量的4.1%和1.2%。园地面积15万亩,其中:成园地面积6.3万亩,幼园地面积8.7万亩,园地主要分布在滹沱河两岸及木刀沟、磁河故道,园地面积最多的为常安镇,占总量的12.5%。林地面积8.25万亩,主要分布在三河一故道沙地,西关镇、九门乡分布最多,分别占总量的22.6%和21.6%。交通用地3.45万亩,包括铁路、公路和农村道路用地,是河北省通车里程最长、柏油路面最长、公路密度最大的县市。水域面积2.25万亩,其中水利设施0.6万亩,其它河流、坑塘、滩涂、沟渠等合计1.65万亩,主要分布在廉州、岗上、增村、兴安、前西关、南董、九门等木刀沟、滹沱河沿岸各乡镇。未利用地4.05万亩,包括沙地、田坎、土岗土丘等。其他用地面积11.25万亩,主要是工矿用地和城乡居住用地。

  从目前土地利用情况看,耕地面积比重最大,占64%,但人均耕地只有1.1亩。可开发利用面积较少,仅占3%,后备资源严重不足。从土地类型看,褐土类土壤面积最大,占总面积的76%,分布广泛;潮土类土壤占总面积的24%,主要分布在三河一故道地势较高的部位以及市境东部。由于长期以来对土地重用轻养,有机肥料投入不足,再加上种植结构调整和复种指数提高,导致耕地质量退化严重,土壤污染问题凸显。

  4.1.2 土地利用需求

  藁城市位于石家庄市郊区,属于石家庄“4+1”城市组团之一,今后随着工业化、城镇化的快速推进,招商引资力度的不断加大,以及“三城两镇六点”的建设进程加快,工业和城镇建设用地需求将持续增加。从农业内部用地看,随着农业产业结构不断调整优化,以及农业多种功能的不断开发,农业用地结构和利用方向也将发生变化,必须在确保粮食种植面积基本稳定的前提下,按照主导产业发展需要,调整优化用地结构,不断提高耕地质量,积极推进土地规模化、集约化、设施化经营,保障主要农产品有效供给和农民稳定增收。从土地利用潜力看,除了3%的未利用土地可供开发以外,随着撤村并镇和人口不断聚集,也将腾出一部分住宅用地和公共用地,可以开发利用。

  4.2规划总体布局

  4.2.1区域发展格局

  根据藁城市农业发展基础和资源禀赋等条件,按照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要求,优化农业区域布局,加快农业内部结构调整,建立完善“东果、西菜、南粮、北牧、中林”的现代农业发展格局。

  “东果”:东部地区以果品为主,进一步扩大优质高效果品种植面积,适度发展设施蔬菜种植。

  “西菜”:西部地区以发展蔬菜为主,进一步扩大设施蔬菜种植面积,大力发展蔬菜加工物流产业。

  “南粮”:南部地区以发展优质粮食为主,适度发展设施蔬菜和畜牧养殖。

  “北牧”:北部地区以畜牧业为主,同时发展优质粮食,实现粮牧互动循环。

  “中林”:中部地区重点在滹沱河沿岸发展生态经济林,同时大力发展精品果蔬种植和休闲度假项目,建设高标准省会休闲度假区。

  4.2.2产业布局

  根据农业区域布局方向,按照石家庄“4+1”城市组团和藁城市统筹城乡发展需要,结合目前优势主导产业发展现状,确定今后全市现代农业发展“一园两带三区”的总体布局方案,共建设22个园区、基地或片区。

  “一园”——农业高科技园

  区域范围:位于廉州镇的系井村、北营村和南营镇的顺中村之间,规划面积5500亩土地。

  主攻方向:按照“标准化、设施化、科技化和信息化”的思路,突出发展蔬菜产业,建立农牧一体、种养互动模式,构建现代农业产业链条,重点建设现代农业设施、科技支撑基础、标准化体系、信息化平台和加工物流基地。开展新技术、新品种研发、中试和示范推广,带动周边蔬菜等产业高效发展。示范推广设施种植技术、节水技术和养殖技术,发展特色、有机、反季节蔬菜,建设标准化、自动化养殖小区,推动农牧互动的生态循环生产方式,实现由数量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围绕产业延伸和功能推展,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和物流业,构建集生产、观光、科普、休闲、体验、环境保护等多功能农业。开展农业产前、产中、产后信息技术服务,建立农业信息管理和服务平台,逐步实现农业生产经营数字化和网络化。

  核心示范:重点建设四个主体功能区

  ——农业科技服务与管理区。重点开展新品种新技术的引进试验和示范推广,应用工厂化育苗技术,提供优质种苗,重点示范应用设施环境自动化控制技术、节能技术、二氧化碳施肥技术、无土栽培技术、综合防治技术和工厂化集约育苗技术。包括四个片区,分别为新品种新技术试验与展示基地、工厂化育苗基地、科研培训中心和园区管理中心。

  ——标准化设施蔬菜生产区。重点完善温室生产和蔬菜冷贮加工基础设施,增建优型日光温室,推广设施环境自动化控制技术及以滴灌为主的节水技术,形成以精特菜、反季节蔬菜生产和加工为主导,一大茬番茄、耐热小黄瓜等蔬菜循环种植的高效生产示范基地,推动设施蔬菜标准化生产和产业化经营。包括绿色无公害蔬菜高效生产示范区、有机生态蔬菜栽培示范区、农业体验认领科普区和观光采摘休闲区四个片区。

  ——农产品加工物流区。突出加工配送和冷链物流环节,运用现代加工技术,发展净菜加工和精深加工,完善管理、技术、信息、营销体系,延长蔬菜产业链条,提高蔬菜加工配送综合能力,第一期建设工程重点发展叶菜类、茄果类、瓜类等净菜加工。加工物流区包括办公生活区、加工生产区、贮藏保鲜区、仓储周转区以及污水处理和机械维修区等五个片区。

  ——设施生态养殖区。按照集约化养殖和有机绿色生产标准要求,建设高标准的设施生态养殖小区,加快推进奶牛养殖集约化、规模化、标准化,大力推广循环生态养殖模式,加强养殖场废弃物的处理和循环利用,促进种养有机结合,加快循环农业发展。设施生态养殖区分为青贮饲料区、养殖区、挤奶厅、办公及辅助设施区和粪便处理区等五个片区。

  “两带”

  1、滹沱河生态观光旅游带

  区域范围:位于滹沱河流经藁城市的沿岸地区,包括九门乡、南董镇的南部地区以及岗上镇、廉州镇、兴安镇的北部地区。

  主攻方向:突出绿色环境、绿色生产和绿色消费,大力开发绿化河滩土地,形成连片绿色长廊,积极发展设施果品蔬菜和苗木花卉产业,示范推动动绿色生产,配套开发休闲娱乐项目,着力推进绿色消费,形成绿色生态休闲区,带动采摘观光、旅游度假产业发展,形成集物质生产、绿色消费、生态游乐、休闲观光度假于一体的农业生态观光产业,打造省会休闲度假区。

  核心示范:重点建设两园一泉一基地。

  ——现代农业观光园。集现代农业生产展示和观光旅游于一体,重点示范开发农业的多种功能。项目位于岗上镇故城村北,规划面积8500亩,目前已建成“四园一厅”,即四季花园、四季果园、四季菜园、四季瓜园和生态餐厅。“十二五”期间主要建设“一心五区”,即休闲农业中心区和乡村度假区、农业科技博览区、体验农业区、观光农业区、综合服务区,占地面积1500亩。“十二五”以后继续建设园林景观休闲服务区、乡村生态休闲区、滨河生态园、工厂化育苗及快速扩繁中心、绿色蔬菜示范区、绿色养殖示范区和果蔬保鲜储藏与加工配送区等项目。

  ——龙滹湾万亩彩色植物观光园。重点示范农业生态环境和观光采摘,项目位于九门乡,由石家庄东湖旅游开发有限公司建设,利用当地地热资源、滹沱河河滩和丰富的果树资源,建设集生产、研发、加工、销售、旅游、商务休闲为一体的大型综合性农业生态产业园。项目核心区包括农业观光采摘休闲区,冷藏加工配送中心,游客接待、批发市场和研发培训中心等三个功能区。“十二五”期间将围绕“红、绿、古、新”四大旅游特色产品,打造全省一流、特色鲜明、功能多样、环境优雅、设施先进、服务完善的滨河生态休闲度假区。

  ——国大御温泉渡假小镇。重点开发农业的休闲养生健身功能。项目位于滹沱河生态休闲带南侧、石津渠生态绿化带北侧,规划占地2500亩,通过对地热井蕴藏的热矿水资源进行梯级开发利用,以温泉养生为主题,突出绿色生态、环保节能、科技农业、休闲度假,打造集温泉沐浴、康体健身、会议餐饮、休闲度假于一体的温泉度假酒店,一期工程占地163亩,建筑面积5万平方米。

  ——南董花卉苗木基地。重点示范花卉苗木种植模式和观光购物功能。项目位于南董镇,依托藁城市花卉苗木产业协会,通过公司+基地+农户+协会的模式,大力发展花卉苗木产业,积极推广中高档苗木品种,改善花卉苗木种植结构,提升花卉苗木品种整体档次,使花卉苗木业成为具有一定规模、较高市场知名度和市场竞争力的特色主导产业,2015年种植规模达到万亩以上。

  2、东部林果采摘休闲带

  区域范围:位于贾市庄镇、常安镇。

  主攻方向:突出优质特色果品种植和休闲采摘观光。加强对优质果树品种的引进、试验和改良,示范推广人工授粉、疏花疏果、果实套袋、铺设反光膜、果枝修剪、配方施肥、生物防治等先进适用的果树栽培技术,建设品种优质化、生产标准化、管理精细化的精品生态果园示范样板,推动绿色无公害果品出口,积极开发富硒果品,建设设施水果采摘园,大力发展观光休闲果业。

  核心示范:重点建设两大绿色果品基地。

  ——黄家庄红梨示范基地。重点开发果品产业的多种功能,项目位于常安镇,建有5000亩优质红梨果品基地,同时发展以草莓、油桃、杏为主的设施果品,建设梨园餐厅,并结合每年举办的梨花节和采摘节,整合人文资源、自然景观和经营活动,形成集采摘、观光、休闲、度假、购物于一体的乡村游示范点,不断增加农民收入。

  ——万亩富硒果品基地。重点示范推广富硒果品,项目位于贾市庄镇张名甫和南古庄村,依托当地土壤富硒的优势,大力发展富硒果品,以梨、苹果为主要品种,继续搞好无公害栽培,重点应用富硒技术,继续扩大核桃、李子、杏、葡萄等果品的面积,重点推广果树矮密技术及富硒技术,到2015年新发展富硒果品面积10000亩,力争把万亩富硒果品基地做大做强。

  “三区”

  1、粮牧循环农业发展区

  区域范围:位于藁城北部增村镇、西关镇、张家庄镇、南孟镇。

  主攻方向:突出粮牧互动发展模式,建设现代循环农业。重点发展以优质专用小麦和饲用玉米为主的粮食作物,和以生猪、蛋鸡等为主的畜牧业。按照标准化、规模化、优质化、专业化要求,优化品种结构,强化科技进步,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创建高标准农田,发展优质小麦和饲用玉米,提高粮食转化能力和整体经济效益。按照专业化、规模化、集中连片养殖要求,大力发展蛋鸡养殖业和生猪养殖业,扶持发展规模化、标准化养殖小区(场),推广畜禽健康养殖技术,实施生态养殖模式,加强对畜禽排放物的无害化处理和循环利用,推广沼气等清洁能源技术。开发使用生态环保饲料,从源头上控制养殖污染。引进做大畜禽奶产品加工龙头企业,带动粮牧产业循环发展,开发特色、优质、安全、高档畜禽奶产品。

  核心示范:重点建设四大示范基地。

  ——优质专用小麦示范辐射基地。重点示范优质小麦高产创建和加工转化。项目覆盖增村、张家庄、南孟等乡镇,沿机场路沿线,加强标准化粮田建设,突出示范推广优质专用小麦品种和农田综合节水增效技术,开展优质专用小麦精深加工,延长小麦产业链条,提高小麦加工转化和增值能力,建设优质专用小麦产业带,示范辐射周边地区。

  ——优质饲用玉米生产基地。重点示范饲用玉米绿色种植和加工储藏技术,普及应用高效旱作节水技术,加强产地监测和投入品管理,施用有机肥料,生产有机青储玉米,推动粮牧互动和资源循环利用,为促进绿色健康养殖业发展提供优质专用饲料。

  ——绿色生猪标准化养殖示范基地。重点示范推广生猪养殖和经营模式。以石家庄梦隆达畜牧公司、南孟猪场、红星养猪场等为示范场,带动南董、南孟、增村、西关等乡镇发展生态养猪。以南孟亨通肉联厂为依托,示范发展合同收购模式,辐射带动全市生猪养殖业发展。

  ——绿色蛋鸡养殖加工示范基地。重点示范蛋鸡养殖和经营模式。以西姚村伟业绿色蛋鸡养殖基地为中心,带动增村、张家庄、南孟、九门等乡镇发展绿色蛋鸡生产。以裕邦食品、众人食品、同兴食品为依托,推行“公司+农户”模式,带动周边乡镇发展肉鸡或肉杂鸡养殖,实行订单生产、合同收购模式,辐射带动全市肉禽养殖业发展。

  2、都市精品农业景观区

  区域范围:位于九门乡、张家庄镇、南孟镇、南董镇、岗上镇、丘头镇、廉州镇、石家庄经济技术开发区。

  主攻方向:突出城乡统筹发展、工农协调推进、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以藁城市中心城区、北部城区、西部城区为依托,北部城区与正定县滨河新区衔接,西部城区与石家庄市区衔接,协调推进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进程,推进产业、人口和资源聚集,大力发展科技密集型主导产业和名、特、优农产品生产,积极发展高端精品和景观型农业。统筹兼顾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农业生产与城市绿化建设的关系。积极拓展现代农业的多样功能,大力发展以展示、观光、示范为主的高科技型休闲体验农业,以水果、蔬菜、花卉苗木等园艺作物为主要内容的高效园艺产业和景观型观光农业,建设保护性生产绿地,拓展农业改善生态、优化环境、服务城市、美化城市的功能,调控城市建设,提升环境品味,满足城乡建设和居民生活对园艺产品的需求。积极发展农产品加工物流产业,不断增强农业产业承载人口转移的功能作用,以产业发展带动农民转型、转业,促进农民市民化、农村城镇化。

  核心示范:

  ——优质果品生产片区。重点示范果品种植技术和林下经济模式。项目位于南董镇,依托西四公鸭梨出口基地,建设6000亩鸭梨和黄冠梨片区,同时发展苹果、桃、草莓、枣等品种。采用公司+基地+协会+农户的模式,示范推广树体改造、果实套袋、配方施肥等技术。着力培植西四公林下经济模式,在千亩林带基础上改造现有羊、鸡、鹅圈养为半开放、开放式模式,逐步形成立体生态化养殖格局。依托西四公出口梨基地,沿金五公路规划建设集林间狩猎、水面垂钓、果品采摘、休闲娱乐为一体的生态观光园。

  ——设施蔬菜种植片区。重点示范设施蔬菜工程与生物集成技术和采摘观光功能。项目位于廉州镇,利用集约土地连片发展大棚中棚和日光温室,种植甜椒、番茄、黄瓜、鲜食玉米、油桃等绿色有机蔬菜、精特菜和反季节蔬菜,成为周边大中城市的蔬菜供应基地,推广节地、节水、节肥、节药、节种等配套集成技术。同时在区域内设立采摘区、体验认领区、科普宣传区等,满足市民观光采摘、体验农事等需求,发展集蔬菜品种和技术开发、观光采摘、休闲娱乐为一体的现代都市农业。

  ——观光旅游农业片区。重点开发现代农业的休闲观光功能。项目位于岗上镇,利用滹沱河沿岸的优美自然景观、石黄高速两侧的绿色长廊、小丰花卉苗圃生产基地以及丰富的农业生产景观等,依托石家庄现代农业观光园等建设项目,发展多种形式的观光农园、观光果园、休闲农庄、观光养殖园、农家乐等设施,融劳作、采摘、垂钓、民俗于一体,同时建设休闲娱乐购物等配套服务设施,将市民的观赏景观、采摘果实、体验耕作、住宿餐饮和文化娱乐等多种活动有机结合起来。

  ——清真文化体验片区。重点推进现代农业与清真文化有机融合。项目位于九门乡,根据九门回族乡的特点,依托九门清真南寺等历史文物、龙滹湾彩色植物观光园等自然景观和作为养鸡养牛专业乡等生产优势,大力开发清真文化、清真食品,积极发展餐饮、娱乐等配套服务设施,着力改善区内旅游环境,逐步形成集文化体验、景物观赏、特色餐饮、休闲娱乐等为一体的特色旅游农业。

  3、高效生态农业提升区

  区域范围:高效生态农业提升区分为优质粮食生产片区和绿色蔬菜栽培片区。

  优质粮食生产片区主要是沿藁梅路两侧覆盖梅花、廉州、丘头、南营等乡镇,发展优质专用强筋小麦和高产专用玉米。

  绿色蔬菜栽培片区主要是以梅花镇、南营镇、常安镇为重点发展多种多收露地菜基地,逐步向设施蔬菜方向发展;以贾市庄镇贯庄村、落生村为中心主要发展设施黄瓜种植;以岗上镇双庙村、西辛庄村为中心主要发展中棚甜椒和设施西红柿种植;以廉州镇系井村、南营镇顺中村为中心发展高科技设施精特菜种植。

  主攻方向:

  优质粮食生产片区的主攻方向是突出粮食生产的优质专用化和加工转化。积极推进粮食生产良种化、专业化、标准化、规模化和机械化,大力发展生产基地+专业组织+企业+农户的产业化模式,扩大订单生产范围。推进粮食标准化生产模式,示范应用优质专用小麦、玉米高产、低耗配套栽培技术。加强优质专用小麦繁育基地建设。发展粮食加工流通企业,提高粮食加工转化能力,延伸产业链条。

  绿色蔬菜栽培片区的主攻方向是突出绿色生态蔬菜的高效种植和加工配送。加强蔬菜新品种新技术引进试验和示范推广,优化品种结构,建立完善优质种苗供应基地,推广工厂化育苗技术。推广设施蔬菜标准化生产和产业化经营,培育壮大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发展反季节蔬菜、出口蔬菜和特色礼品菜。完善蔬菜加工配送物流体系,加强蔬菜品牌建设。发展集蔬菜品种和技术开发、观光采摘、休闲娱乐为一体的现代都市农业。

  核心示范:重点建设两园五基地。

  ——优质小麦产业园。重点推进优质专用小麦品种研发和产业化。以廉州镇系井村、南营镇顺中村为中心,建设10万亩优质小麦产业园,园区以农科所优质麦品种为依托,以河北科炬种业有限责任公司为种业龙头,搭建优质麦科、农、工、贸产业化发展平台,建成育种研究基地和种子加工基地,建设农资配送服务中心和优质麦原粮购销转化中心,使之成为集科研育种、原种繁育、种子生产加工、种子推广开发及优质麦原粮回收转化于一体的优质小麦产业化发展枢纽中心。

  ——万亩高效设施农业园。重点推进蔬菜生产加工经营一体化模式。以贾市庄镇贯庄村为中心,辐射落生、耿家庄、卞家宅等村,面积1.3万亩,以蔬菜种植为主,开发蔬菜育苗、无公害蔬菜、蔬菜加工产品、休闲观光、采摘等主导产品,建设七个功能区,建成集种植、加工、生产、销售、培训为一体的综合性现代农业示范样板。

  ——优质专用小麦高产创建基地。重点示范推广富硒小麦种植技术和生产模式。范围覆盖梅花、南营、邱头等镇,创建万亩小麦高产示范片(方),利用区域内富硒土壤优势发展富硒小麦种植,以龙头企业为依托,推广企业+基地+协会+农户的种植模式,积极推进小麦产业化经营,不断完善小麦产业链条,建成藁城市最大的优质专用小麦示范区。

  ——优质高产玉米生产与加工转化基地。重点推进专用玉米生产与加工转化。在梅花镇和丘头镇两个玉米主产区,通过引进玉米加工龙头企业,采用订单生产方式,大力展高产优质专用玉米,积极推广高产优质玉米种植技术,示范带动周边地区,开展玉米精深加工和就地转化,不断增加农民收入。

  ——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重点推广露天蔬菜连作种植模式。位于南营镇、梅花镇和常安镇,以朱家寨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为中心,逐步向周边辐射,建立露地大蒜--玉米连作、大蒜--菜花连作、大蒜--茄子连作、洋葱--茄子连作等多茬露天菜生产基地,逐步向设施蔬菜方向发展。

  ——万亩设施蔬菜生产基地。重点示范推广蔬菜专业合作社种植模式。在岗上、廉州、丘头、南营四镇,发展大棚和中棚蔬菜种植,形成集中连片的“白色走廊”,主要种植番茄等品种,面积4万亩,大力发展蔬菜专业协会或合作社,统一蔬菜项目物资补贴、蔬菜种苗供应、技术管理、农资供应和产品包装销售等,推进蔬菜标准化生产和产业化经营。

  ——富硒蔬菜生产基地。重点推进富硒蔬菜产业化进程。在南营、梅花、贾市庄等乡镇,利用土壤富硒优质,集中连片引进种植优质蔬菜品种,成立蔬菜专业合作社,提供品种、信息、农资、技术培训和服务,注册富硒蔬菜品牌,大力发展农超对接和产品直供等流通方式,做大做强富硒蔬菜产业。

  第五章 优质粮食产业发展规划

  5.1发展思路

  围绕打造华北地区优质高效粮食生产示范基地的目标,按照“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发展要求,优化品种结构,强化科技进步,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着力推广节水生产模式,创建高标准农田,实现粮食产业的标准化、规模化、优质化、专业化,进一步巩固全国粮食先进县(市)地位。按照资源禀赋和优势区域布局,稳定南部优势区域种植面积,开展“万、千、百”粮食高产创建活动,依靠科技提高单产,实现年增产万吨以上;进一步优化结构,重点发展高产优质专用强筋小麦和优质专用玉米。在北部畜牧业生产基地,强化农牧之间的产业互动,加快循环农业技术集成与示范,重点发展优质饲用玉米,提高粮食转化能力和整体经济效益。同时,依托市农科所优质专用麦品种,建立优质专用小麦育种研究基地和种子加工基地,建设农资配送服务中心和优质麦原粮购销转化中心,构建集科研育种、原种繁育、种子生产加工、种子推广开发、优质麦原粮回收、面粉深加工转化增值于一体的现代小麦产业体系。

  5.2发展布局

  1、优质专用小麦生产布局

  2013年优质小麦面积稳定在53万亩以上,2015年稳定在53万亩左右。具体分布如下:

  ——南部优质小麦生产与加工转化区。包括梅花、廉州、南营、丘头等镇,沿藁梅线建设10万亩集中连片的高产优质麦标准化生产示范基地,开展优质小麦生产加工和转化增殖,辐射带动周边地区发展高产优质小麦20万亩。2013年播种面积30万亩,2015年播种面积稳定在30万亩左右。

  ——北部优质小麦高产创建区。包括增村、张家庄、南孟、西关等乡镇,沿机场线建设10亩万亩集中连片的优质麦标准化生产基地,开展高产农田建设和良种良法示范推广,辐射带动周边地区发展优质小麦15万亩。2013年播种面积23万亩,2015年播种面积保持在23亩左右。

  2、高产优质玉米生产布局

  2013年粮饲兼用玉米面积48万亩以上,2015年稳定在48万亩左右。

  ——南部优质专用玉米生产区,包括梅花、廉州、南营、丘头等镇,主要发展优质专用玉米,开展玉米精深加工和转化增值,随着设施蔬菜面积的逐年扩大,玉米种植面积将有所缩减。2013年玉米播种面积26万亩,2015年播种面积保持在26万亩左右。

  ——北部高产粮饲兼用玉米生产区。包括南孟、增村、张家庄、九门等乡镇,积极发展高产饲用玉米,用于青储和转化为饲料,促进当地畜牧业健康发展。2013年玉米播种面积为22万亩,2015年播种面积稳定在22万亩左右。

  5.3重点建设任务

  1、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

  按照品种优质化、耕作机械化、生产标准化、灌溉管道化、道路硬面化、田间林网化的要求加强优质专用小麦和玉米生产示范基地的基础设施建设,整合涉农项目资金,加大高标准粮田建设力度,加强农田基础设施、农田林网和农田道路等建设,推动基地内耕地成方成片,打造粮食生产核心区。结合优质强筋麦品种标准化栽培和优质玉米生产,组织实施农作物良种补贴、农机补贴、测土配方施肥、标准化粮田建设、粮食高产创建等重点项目,积极开展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示范试点,丰富病虫害检测预测手段,加强植保服务组织建设,推动农作物病虫害统防统治,增强示范区粮食基地的综合生产能力。

  2、加强新品种选育繁育,开展新品种新技术引进集成和示范推广

  以高产优质兼顾为目标,依靠科技创新,开展小麦组织培养、基因定位、基因导入、基因克隆等分子生物技术研究,利用抗白粉病基因导入和加代快繁技术,进一步加强优质麦品种选育力度,提高育种速度,不断培育优质强筋麦新品种。建立完善优质小麦育、繁、推标准化技术管理体系,实施种子和小麦品质全程质量监控,到2015年,建设高标准优质强筋麦繁种基地4万亩,使示范区成为全国北方优质专用小麦品种最多、品质最优、种源最大的标准化繁育基地。加速农业新品种新技术的转化应用和推广,提高农民种田水平。

  3、构建节水发展模式,示范推广节水农业

  以提高水资源利用率,加强农艺与农田基础工程技术的集成组装和配套,建立旱作节水农业技术创新与服务平台,开展旱作节水农业技术的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大力推进旱作节水农业技术进步,完善旱作节水农业发展的技术支撑体系。积极推广应用深松、增施有机肥和秸秆还田等覆盖技术、保护性耕作技术,推行节水型高效耕作栽培模式,增强土壤蓄水能力,降低水分消耗。着力提高抗旱节水的现代物质装备水平,改善输水系统,进一步加强低压管道、水源工程等设施建设,示范膜下滴灌、暗渠灌排等节水模式,减少输水损失,实现节水增效。

  4、培育和引进粮食加工企业,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

  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引进和扶持一批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开展粮食精深加工,延长粮食产业链条,推进粮食产业化进程。制定优惠政策,加大对粮食加工企业的扶持力度,将农业开发资金、农业产业化扶持资金、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资金、绿色食品发展资金重点支持粮食加工业发展,把符合信用担保条件的粮食加工企业纳入扶持范围,重点支持省级粮食加工大企业和精深加工、资产重组项目、专用品种原料基地建设。实施龙头企业带动,建立“科研+公司+基地+企业+农户”的优质小麦、玉米产业化发展模式,积极探索农业合作经济组织和种植大户为主的联动发展模式,形成科、农、工、贸一体化,产、购、销、加一条龙的粮食生产经营格局。

  5.4重点建设项目与投资估算

表5-1 优质粮食产业重点建设项目与投资估算表 单位:万元

  

项目名称

区域布局

重点建设内容

投资估算

旱涝保收高标准粮食基地建设项目

梅花、廉州、南营、丘头、南孟、增村、张家庄、九门、西关等乡镇

建设面积20万亩,包括小型农田水利设施、道路硬化、田间林网、灌溉管道、电排灌站等。

30000

旱作节水农业示范基地项目

增村、张家庄、南孟、西关等乡镇

建设面积2万亩,示范膜下滴灌、暗渠灌排、低压管道等技术,并强化相关设施建设,配套田间基础设施、水源工程、输水系统、保墒检测等。

5000

优质强筋麦育种研发中心及配套研究项目

藁城市农科所

育种研发中心、组培和生物技术中心、品质检测中心及相应的设施和仪器设备等,配套技术研究。

2500

重点龙头企业扶持

藁城市境

重点扶持科炬种业、益海粮油、今客食品、厨专家食品、晨风面业等企业。

3000

粮食全程农机化示范创建基地

梅花镇、南营镇、廉州镇、丘头镇

完善农机购置补贴,配置小麦、玉米耕种收机械,健全农机服务体系,开展农机人员培训。

1000

合计

41500

  第六章 高效畜牧养殖业发展规划

  6.1发展思路

  按照统筹城乡和区域发展总体战略,立足各乡镇区位和资源优势,优化产业结构,转变生产方式,保护生态环境。按照“选准一个产品,制定一套标准,建立一批基地,创立一个品牌,发展一个产业,致富一方百姓”的总体要求,以生猪、蛋鸡、奶牛和肉兔养殖为重点,以加快畜牧业生产方式转变为主线,以市场为导向,以建设现代畜牧业为主要方向,以产业化发展为途径,以产业链延伸为驱动力,大力推行规模化经营、标准化生产、组织化管理、健康化养殖,构建以饲料、养殖、屠宰、加工、储运、销售一体化管理运行的现代化畜禽养殖产业链条。按照“稳定数量、提高质量、保障安全”的原则,重点加强良种繁育体系建设、标准化养殖基地建设,大力发展养殖大户。突出公共卫生安全、畜产品质量安全和生态环境安全三大重点,提升现代畜牧业发展的公共服务保障能力,积极推行规范化、标准化生产,实现粪便排放的减量化、资源化和无害化;加强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和畜产品质量监控体系建设,提升重大动物疫病防控服务,完善种猪、饲料、兽药等投入品使用的监控手段,建立产品质量追溯制度;扶持龙头企业技术改造升级,推进畜牧业生产集约化、规模化、标准化、品牌化建设,着力提高畜产品生产加工质量和转化增值,全面提升畜牧业整体生产能力,确保畜产品质量安全。

  6.2发展布局

  根据各乡镇土地资源、生态环境和产业基础,按照专业化、规模化、绿色生态、集中连片养殖要求,以及未来城镇发展和产业规划布局,对生猪、蛋鸡、奶牛和肉兔进行以下布局。

  1、生猪养殖示范基地

  以西关镇、增村镇、南孟镇为重点,以石家庄梦隆达畜牧公司、南孟猪场、双峰生态养殖中心等为示范场,发展生猪养殖业,梅花镇和廉州镇由于未来城镇发展以及粮食、蔬菜产业发展需要,将逐步退出生猪养殖优势区域。

  2、蛋鸡养殖示范基地

  以张家庄、南孟、九门、南董等乡镇为重点,以西姚村伟业绿色蛋鸡养殖基地为中心,以裕邦食品、众人食品、同兴食品为依托,发展蛋鸡养殖业,这些乡镇作为传统的蛋鸡养殖区域,靠近原料产区和交易市场,具有明显的比较优势。

  3、奶牛养殖示范基地

  以冀丰动物营养科技公司奶牛场、南乐乡大有园养殖合作社奶牛小区、旭源奶牛场等为示范场,发展奶牛养殖业。以西关镇、增村镇为重点建设北部奶牛养殖基地。

  4、肉兔养殖示范基地

  以常安镇、贾市庄镇、兴安镇为重点,以康大宝誉鑫种兔场为中心,以东辛庄、南楼两个肉兔养殖场为示范场,发展肉兔养殖业。三镇是传统的养兔基地,其中常安镇2015年规划养兔20万只,肉兔规模化饲养场8个。

  6.3重点建设任务

  1、实施畜禽良种工程,进一步优化畜禽品种结构

  结合生猪良种补贴项目,加大良种猪人工授精技术推广,形成适应养殖发展需要的良种猪繁供体系。依托石家庄市华牧集团、市牧工商公司种鸡场两个产业化龙头企业,推广海兰、尼克等蛋鸡优良品种,品种优质率达到99%以上。依托农业部奶牛良种补贴项目,引进高品质奶牛冻精,加速品种改良步伐,培育高产牛群。引进伊普吕等优秀种兔,提高肉兔出栏率和屠宰率。到2015年,猪、鸡、牛、兔良种覆盖率分别达到98%、100%、100%、100%和95%以上。畜禽出栏率、饲料转化率处于国内先进水平。

  2、实施集约化、规模化、标准化生态养殖示范工程,推进畜牧业生产方式转变

  按照建设现代农业示范区和统筹城乡发展试点市的要求,合理规划不同畜禽种类的发展布局和优势区域,推进养殖集中、产业集聚、总量增容。大力发展标准化规模化养殖,推广标准化场舍建设,提高规模养殖小区(场)的标准化程度、规模化水平和设施装备水平,构建布局合理、养殖方式先进的现代畜牧产业体系。完善和普及畜产品标准化生产技术,探索启动良好农业规范(GAP)、良好管理规范(GMP)、良好兽医规范(GVP)以及危害分析与关键点控制(HACCP)等行之有效的质量安全体系认证。积极发展生态健康养殖,推广牧沼菜、牧沼果、牧沼粮等生态循环养殖模式、发酵床养殖模式和半地下养殖模式,探索发展资源节约、环境保护和土地高效利用的新路子,减少兽药等投入,推进畜牧业生产方式转变;示范推广沼气发电、太阳能、生物能等节能技术,促进畜牧养殖节本增效。重点抓好优质奶牛、生猪、蛋鸡、肉兔养殖示范,对32个畜禽规模养殖场进行改造扩建,扩大生产规模,提高畜禽规模养殖场(小区)设施装备水平和养殖机械化程度,规模养鸡场采用自动饮水、自动清粪系统,部分采用自动上料系统、水帘降温以及电脑全自动控温、控湿系统。规模猪场全部采用自动饮水系统,部分采用地热或管道供暖、水帘降温、自动喂料等设施,推广发酵床养殖技术。奶牛养殖场全部采用自动化管道式挤奶机械,粗饲料的收割、储藏、加工处理全部实现机械化,部分采用TMR混合日粮搅拌车。大力发展无公害、绿色、有机畜产品生产,积极引导规模养殖场(区)申请无公害、绿色、有机食品认证。

  3、实施产业化带动工程,提高畜牧业产业化经营水平

  围绕奶牛、蛋鸡、瘦肉型猪、肉兔等四大优势主导产业,大力推进畜产品深加工,延伸产业链条,增加畜产品附加值。对河北裕邦、石家庄众人食品、亨通肉联厂、康大宝誉鑫公司等蛋鸡、生猪、肉兔等各类龙头企业按照“布局集中、产业集聚、用地集约”的原则,有序实施企业资源整合和布局调整。引导企业通过合同契约、资产参与、投资入股等多种形式,与农户建立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新型利益联结机制。着力抓好农民专业经济合作组织建设,搞好产前、产中、产后服务。到2015年,河北裕邦年屠宰加工禽类2000万只以上。石家庄众人食品年屠宰加工禽类1200万只以上。亨通肉联厂年屠宰加工生猪10万头以上。康大宝誉鑫年屠宰加工肉兔2000万只以上。建成各类畜牧养殖合作组织35个以上

  4、加强重大动物疫病防控体系建设,确保疫情清净可控

  建立健全重大动物疫病防控体系建设,重点加强技术服务场所建造和仪器设备、交通工具的配备,建立信息化服务平台,购置必要的办公、技术培训、疫病检测、检疫检验仪器设备等。进一步加强动物防疫队伍建设。充实基层动物防疫监督队伍,加强村级防疫员管理。建立健全重大动物疫情应急指挥和应急管理机构,修定完善应急预案和实施方案,搞好应急物资储备。建立健全重大动物疫病防控目标责任制,突出抓好重大动物疫病强制免疫工作,确保应免畜禽免疫率达到100%。加强疫情普查和监测,确保实现“力争不发生、确保不蔓延”的重大动物疫病防控目标。

  5、加强畜产品质量检测体系建设,确保畜产品质量安全

  进一步完善畜产品质检体系,加强市畜产品质量检测中心建设,购买必要的检测仪器设备和试剂耗材等,提高农产品质量检测能力,强化畜产品质量检测。加强养殖过程的规范化管理,规范生产记录、用药记录和销售记录等档案管理,建立产品质量可追溯管理系统,设立标识编码,实行网格化、规范化管理;在养殖环节建立违禁投入品例行监测制度,并加大对屠宰场、超市、农贸市场、规模养殖场监测范围和检测频次。加强对兽药、饲料和饲料添加剂等生产投入品的监督管理,对兽药、饲料、饲料添加剂生产经营单位进行全面排查,严厉查处生产使用违禁兽药、饲料添加剂行为。继续狠抓奶站专项整治,搞好奶站标准化、规范化建设,规范生鲜牛奶生产、收购、销售等行为,严厉查处在牛奶生产、储存、运输等环节添加使用违禁投入品行为。

  6.4重点建设项目和投资估算

表6-1 高效畜牧养殖区建设项目及投资估算表 单位:万元

  

项目名称

区域布局

重点建设内容

投资估算

基层动物防疫体系建设

全市

购置必要的仪器设备、交通工具,开展人员培训等

300

市畜产品质量检测中心建设

市内

购置必要的仪器设备、检测试剂,开展人员培训等

200

绿色生猪标准化养殖示范基地改造升级

西关镇、增村镇、南孟镇等

繁种厂、饲料加工厂、屠宰加工厂、有机肥生产厂、沼气工程等。

5000

绿色蛋鸡养殖加工示范基地改造升级

张家庄镇、南孟镇、九门乡、南董镇等

蛋鸡孵化厂、饲料加工厂、有机肥处理厂、沼气工程等。

3000

绿色奶牛养殖示范基地改造升级

西关镇、增村镇、九门乡、南董镇、丘头镇、岗上镇等

建设奶牛标准化养殖小区,重点进行水、电、路及粪便和污物处理等基础设施配套。

3000

绿色肉兔养殖示范基地改造升级

贾市庄镇、常安镇、兴安镇等

种兔场、饲料厂、排放物处理设施等。

4000

小型污水处理场

3000个养殖小区

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和设备配置

1500

总计

17000

  第七章 绿色蔬菜产业建设规划

  7.1发展思路

  围绕产业提升档次、农民增加收入的中心任务,按照“扩规模上设施,壮龙头活机制,创品牌拓市场,提质量增效益,抓示范强带动”的总体要求,开展“远学寿光、近学贯庄”活动,建立“农民组织化、生产标准化、基地规模化、产品品牌化、经营产业化、装备现代化、农民知识化、市场信息化”的现代蔬菜产业体系,调整优化蔬菜种植结构和品种结构,积极推广环境控制技术,推广普及节水灌溉技术,不断扩大设施蔬菜种植规模,建设标准化、现代化温室大棚和标准化蔬菜示范园区,引进扶持蔬菜龙头企业发展,培育壮大蔬菜专业合作社。重点开拓京津石市场,做大做强蔬菜品牌,积极开展绿色有机蔬菜认证,大力开发推广富硒蔬菜、绿色蔬菜,加强蔬菜产地环境监测,加大农超对接工作力度,不断提升蔬菜产品质量和市场竞争力,建成特色明显、绿色生态、产业高效的蔬菜产业发展示范先进市。

  7.2发展布局

  到2013年,优质蔬菜播种面积63万亩,其中设施蔬菜播种面积39万亩;2015年优质蔬菜播种面积达到65万亩,其中设施蔬菜播种面积42万亩。

  以梅花镇、南营镇、常安镇为重点发展多种多收露地菜基地,重点以朱家寨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为中心辐射周边,逐步向设施蔬菜方向发展。

  以贾市庄镇贯庄村、落生村为中心发展以黄瓜为主要品种的设施蔬菜,重点以贾市庄镇贯庄村为中心,建立万亩高效设施农业园,建成集种植、加工、生产、销售、培训为一体的综合性现代农业示范样板。

  以岗上、廉州、丘头、南营四镇为重点,发展设施大棚和中棚蔬菜种植,重点建设万亩设施蔬菜生产基地,推进蔬菜标准化生产和产业化经营,并以廉州镇系井村、南营镇顺中村为中心发展高科技设施精特菜种植。

  以南营、梅花、贾市庄等乡镇为重点,利用土壤富硒优势,集中连片引进种植优质蔬菜品种,建设富硒蔬菜生产基地,做大做强富硒蔬菜产业。

  7.3重点建设任务

  1、推进蔬菜标准化生产,提升质量安全水平

  按照国家及地方标准、规范指导蔬菜生产,用标准规范生产技术措施控制农药残留,减少有害物质,推动无公害蔬菜、绿色蔬菜和有机蔬菜生产。加快建设标准化设施蔬菜生产基地,推广新型设施和覆盖材料,提高机械化作业水平和设施环境调控能力。引进、选育和开发设施专用蔬菜品种,示范推广富硒蔬菜品种,研究和推广现代育苗技术、规范化生产技术和采后处理技术,完善蔬菜质量安全保障体系。选定西辛庄、杜村、双庙、庄合、系井、贯庄、东辛庄、朱家寨、后西关、周家庄等10个蔬菜规模生产示范村,开展蔬菜产业发展示范村标准园创建活动,实现规模化种植、标准化生产、商品化处理、品牌化销售、产业化经营以及蔬菜设施装备现代化,充分发挥示范带动和辐射作用。

  2、示范推广设施集成技术,提高生产科技化水平

  积极发展设施蔬菜,推进设施工程和生物技术集成创新和示范推广。示范应用信息化生产管理,建立数据化控制系统,全面推广节水灌溉技术,强化对设施温湿度、二氧化碳浓度、光照强度、土壤性能等环境因素进行自动监测、在线存储和数据化处理和自动调控管理,配置滴灌、热源、喷雾、人工补光等设施设备,建立自动化生产管理模式;示范应用保温遮阳幕、双层充气等保温技术,地源热泵调温技术等,实现节能生产;示范推广瓶装压缩和四位一体二氧化碳施肥方式,结合种植品种和环境条件,建立二氧化碳施肥模式;示范应用组装育苗设施设计与施工技术、种子处理技术、精量播种技术、快速催芽技术、苗期发育调控技术、苗期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实行集约化集中育苗;示范应用水培和基质栽培,替代天然土壤向作物提供更加合理的水分、养分、氧气和温度条件,构建高效生产方式;示范应用防虫网覆盖、遮阳网覆盖、杀虫灯、黄板、生物农药等为主的物理和生物防治技术,建立环境友好型生产方式。

  3、引进培育一批蔬菜龙头企业,提升蔬菜产业化水平

  加大招商引资和政策扶持力度,引进培育一批有实力、有影响的蔬菜龙头企业,采取“公司+基地+农户”、公司+协会+基地+农户”等模式,加大设施蔬菜实施争引力度,培育一批专业合作社和农民经纪人,解决农户在资金、技术、市场上的难题,提高蔬菜产业的抗风险能力。大力发展蔬菜精深加工,延伸蔬菜产业链条,提高蔬菜产品附加值。继续抓好市双联蔬菜专业合作社的示范建设,加强加工包装车间、恒温储藏、包装预冷、分等定级和冷藏运输等设施建设。在蔬菜集中生产区建设一批蔬菜专业合作社,形成“合作社+基地+农户”的发展模式和运行机制。重点扶持石家庄银河食品有限公司、石家庄神喻王果蔬科技开发有限公司、藁城市家家缘农产品有限公司、辛州蔬菜有限公司等蔬菜加工企业发展,建设特色蔬菜订单生产基地,形成“公司+基地+农户”的产业化发展模式,实现企业、农户双赢。选择一批示范专业合作社,加强与京津石等大型超市合作,积极开展农超对接工作,直接采购比例达到50%以上,并建立从产地到零售终端的鲜活农产品冷链系统。

  4、加强蔬菜“四大体系”建设,提高支撑服务产业发展能力

  ——市场体系。重点抓好蔬菜产地批发市场建设,兼顾完善市级中心批发市场,加快推行农产品分级包装上市,发展和推广新型流通业态。完善1个市级中心蔬菜批发市场和贯庄、后西关、双庙3个蔬菜产地批发市场,新建西辛庄、东辛庄两个产地批发市场。六个市场均与全国蔬菜批发市场联网,形成网络化市场信息平台。培育一批安全优质绿色蔬菜品牌,加强蔬菜产品营销体系建设。

  ——质量安全体系。进一步完善市农产品综合检测中心,年检测能力达到1000个样品以上,同时在各生产基地示范村和六个蔬菜批发市场建立农产品质量检测点,增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功能。强化蔬菜产地环境监测,建立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制度,实现在农产品生产、加工、包装、运输、储藏及市场销售等各个环节监管,形成产加销一体化的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信息网络。

  ——技术支撑体系。开展产学研合作,依托相关高校和科研院所,组建专家和技术队伍,形成覆盖全市的无公害蔬菜生产技术培训、品种引试、种苗繁供、产品保鲜加工、品牌销售等方面的技术支撑体系,提高技术创新和应用普及率。

  ——物流体系。在岗上镇双庙村新建一个农产品物流中心,建设物流交易大厅、产品展示、接待、冷藏配套设施,推动蔬菜批发市场和合作社组织积极开展农超对接业务,改善农产品流通方式,降低农产品物流成本。

  7.4重点建设项目和投资估算

表7-1 绿色蔬菜产业建设重点项目与投资估算表 单位:万元

  

项目名称

区域布局

重点建设内容

投资估算

特色蔬菜研发中心

农业高科技园

开展富硒蔬菜品种研发,特色蔬菜品种引进、试验、示范、推广等必需的设施和设备,建立工厂化育苗基地,建筑面积2500平方米。

500

智能化温室

农业高科技园

建设1500平方米连栋温室,现代温室工程设施建设,配置自动控制系统、无土栽培系统等设施设备,示范应用设施环境控制技术、节能技术、二氧化碳施肥技术、无土栽培技术、综合防治技术。

300

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

梅花镇、南营镇、常安镇

建设面积10万亩。基础设施:排灌及供水系统、农田基本建设、道路整治等。

20000

万亩高效设施农业园

贾市庄镇

建设面积1.3万亩。基础设施,温室,育苗等

5000

万亩设施蔬菜生产基地,

岗上镇、廉州镇、丘头镇、南营镇

建设面积4万亩,基础设施,温室,技术,育苗等

8000

富硒蔬菜生产基地

南营镇、梅花镇、贾市庄镇

建设面积1万亩,基础设施,温室,技术,育苗等

2000

蔬菜生产标准园创建

西辛庄、杜村、双庙、庄合、系井、贯庄、东辛庄、朱家寨、后西关、周家庄

每个村建设1000亩以上标准园

2000

总计

37800

  第八章 特色林果种植业发展规划

  8.1发展思路

  以市场为导向,以体现北方特色和服务都市观光休闲农业为目标,依托自身资源优势和基础条件,优化林果产业结构和布局,推动建立林果生产、加工、流通一体化的产业链,将林果产业打造成为全市重要的支柱产业。加强对滹沱河沿岸的绿化力度,继续实施滹沱河绿化工程,到2015年建成成方连片3万亩以上的滨河生态森林公园,形成风景秀美的生态休闲度假区,带动采摘观光、旅游度假等产业发展。加大对常安、贾市庄、兴安等果树生产专业乡镇的扶持力度,结合定魏线精品果园建设,每年新增1个果品示范园区,扩大样板示范规模,推广无公害果品生产技术、果品提质增效技术,提高果品内在品质和外观质量,打造绿色精品示范园区,形成观花摘果特色旅游区。推进林果产业化发展,继续扶持壮大神喻王有限公司、宏泰木业、鑫鑫木业等三大龙头企业。重点扶持2—3家果品深加工企业,1—2家果品出口创汇企业,延长果品产业链,推动龙型经济快速发展。积极培育果品专业合作组织、专业协会和中介组织、经纪人队伍,努力拓展市场空间,引导农民和企业进入市场流通领域,促进产加销有效对接。大力发展种植、养殖等林下经济,提高单位面积产出效益,以短养长,巩固和发展造林成果。到2015年,林地面积达到28.4万亩,森林覆盖率达到23.5%。果树面积达到20万亩,总产量达到21万吨。

  8.2空间布局

  结合现有发展基础,按照“集中连片、重点发展、优特结合”的原则,合理规划林果种植结构与布局,实现林果生产特色化、规模化、基地化,进一步提高资源综合生产能力和开发利用价值。

  重点在东部林果经济带和滹沱河沿岸乡镇发展优质林果种植,东部常安、贾市庄2个乡镇以发展矮砧苹果、黄冠梨、富硒果品等优质果品为主,以发展生态林为辅,建成精品果品基地和果品休闲采摘区;中部滹沱河沿河乡镇村以发展生态林为主,以发展薄皮核桃等优质果品为辅,逐步形成滹沱河绿色林带长廊,为建成省会生态休闲度假区奠定基础;以南董为中心,辐射九门、南孟两个乡镇,大力发展花卉苗木产业,形成面积为3万亩的华北重要花卉苗木基地。

  8.3重点建设任务

  1、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增强产业发展后劲

  加强东部林果生产带基础设施建设,开发滹沱河河滩土地,形成成方连片的规模产业基地。实行农业综合开发、水利、交通等基础设施投资项目的配套联动,重点加强林果种植基地土地平整、土壤改良以及基地内道路、排灌、农电线路等设施建设,增强优质特色水果种植产业的发展后劲。

  2、调整品种结构,开发优良果品,打造特色精品

  按照“结构调优、效益调高”的原则,调整优化果品结构,重点发展市场前景好的品种,推进名、特、优、新品种的引进、培育、示范和推广,加强种质资源保护;加强主栽品种的提纯复壮以及新品种的研发力度,加大生物技术和工程技术的集成应用,实现品种优质化,打造特色精品,争创高端品牌。利用南部土地富硒优质,大力发展富硒果品。

  3、坚持抓好果品标准化生产,全面推进生态果园基地建设

  按照“三品一标”的要求,依托果品龙头企业,建设高标准水果生产示范基地,大力发展设施果园、生态果园,充分发挥其示范带动作用。按照果树标准化栽培技术体系和品质标准体系,抓好水果产前、产中、产后等各个环节的生产和技术服务,积极探索种养结合的循环经济发展模式,转变发展方式,提升产品质量和市场竞争力。

  4、推进林果产业化发展,确保产品质量安全

  扶持林果龙头企业发展,推动水果产品精深加工,延长林果产业链条,推进果品市场和物流业发展,加强果品冷链体系建设,配置先进的预冷装置和冷藏运输等设备,构建采后预冷—产地冷藏—冷藏运输—销地冷藏—零售冷柜—家庭冰箱的果品全程冷链物流系统。加强林果质量安全建设,健全质量检测体系,加强对品种筛选、果园选址、生产、采收、贮运、加工等各个环节的全程监控,确保果品质量安全。

  8.4重点建设项目和投资估算

表8-1 特色林果种植业重点建设项目和投资估算 单位:万元

  

项目名称

区域布局

重点建设内容

投资估算

南洼花卉苗木基地

南董镇

建设万亩苗木基地,基础设施建设,工厂化育苗,建设大棚日光温室等。

3000

万亩彩色植物观光园

九门乡

观光采摘休闲,冷藏加工配送,批发市场,研发培训中心,基础设施。

5000

黄家庄红梨示范基地

常安镇

设施果园、梨园餐厅、休闲娱乐设施、文艺表演等。

2000

西四公鸭梨出口基地

南董镇

基础设施、冷链储藏、品种改良、市场推广。

2000

万亩富硒果品基地

贾市庄镇

建设面积1万亩,主要发展富硒苹果、梨,基础设施,品种引进,技术推广,市场营销。

3000

总计

15000

  第九章 重点关联产业发展规划

  9.1现代农产品加工业

  9.1.1发展思路

  以市场为导向,以产业为依托,以园区为载体,以企业为龙头,按照原料生产基地化、企业经营规模化、技术装备高新化、加工产品优质化、产品营销品牌化的思路和要求,因地制宜,合理布局,突出重点,抓好农产品加工业发展,不断提高产品附加值和资源综合利用率。严格按照“三品”农产品生产标准要求,推行GMP标准和HACCP标准,对生产设备、食品生产质量安全进行严格管理和控制,建立健全农产品加工质量安全体系。培植壮大加工龙头企业,健全完善“企业+合作社+基地+农户”等利益连接机制,大力农业产业化经营。积极推进农产品加工园区建设,引导和支持加工企业向园区集聚。依靠科技进步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构建以粮食加工、畜产品加工、果蔬加工为主的农产品加工体系,深化农副产品综合利用,延伸农业产业链,实现从粗加工向精加工、从单一品种加工向多品种加工、从简单产品向深加工产品转化,着力加强品牌建设和市场营销,实现农产品加工业向园区化、基地化、品牌化方向发展。

  9.1.2空间布局

  依托藁城市现有的产业发展基础、自然环境及交通等条件,结合统筹城乡发展需要,因地制宜,合理规划农产品加工产业布局,在石家庄经济技术开发区、常安镇、南营镇、张家庄镇、廉州镇、农业高科技园区建设6个农产品加工园区,引导企业、项目、资金向园区聚集,带动优势产业向适宜地区集中,形成不同区域优势互补、各具特色、共同发展的农产品加工产业新格局。

  9.1.3重点建设任务

  1、推进农产品加工基地和加工园区建设

  根据现有产业发展基础和产业集聚的要求,引进和培植大中型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发展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采取自建、联建和订单等形式建设农产品加工原料直供基地,加强对现有产品的工艺改造、升级换代和新技术新产品研发,大力推进粮油、畜禽、蔬菜、果品等产品的精深加工和产业化进程,拓展和延伸加工产业链条,提高农产品的加工率和附加值,培育农产品知名品牌,加速产加销一体化进程。加强园区和基地的基础设施建设,配套完善水、电、路、环境治理等设施条件。

  2、加强农产品加工技术创新与产品创新

  依托中国农业大学、河北农业大学、河北省农科院等科研院所和相关企业,整合研发力量,建立以龙头企业为依托的农产品加工技术创新和新产品开发体系,加大技术创新和产品研发力度,突破一批农产品精深加工和综合利用方面的关键技术,提高农产品加工业的科技含量和新产品开发能力,使主要农产品加工骨干企业的技术装备达到国内先进水平,部分领域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实现农产品加工业由粗加工向精深加工转变。

  3、加强农产品加工质量安全管理与控制

  推进农产品加工业标准化生产,加强农产品加工质量安全管理与控制体系建设,不断提高加工产品的质量安全水平。建立与国际接轨的加工质量标准平台,完善农产品加工业质量标准体系,健全标明产品产地、质量、标准的等级标识制度。严格按照GMP标准、HACCP标准和ISO9000标准等国际通行标准对生产设备、食品生产质量安全进行管理和控制。鼓励和支持企业开展QS认证(食品质量安全认证)、无公害食品认证、绿色食品认证、有机食品认证等。

  4、引进或培育壮大一批有实力的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

  有计划地引进一批技术含量高、市场竞争力强、有发展前景的农产品深加工项目,扶持一批重点企业改造、扩建项目向产业园区聚集,通过引进大项目、增加大投入,打造农产品加工产业集群。鼓励大中型加工企业利用资金、技术、品牌、市场等优势,通过联合、兼并、资产重组等方式整合现有加工资源,提高企业规模化经营、专业化生产和网络化销售的水平。开展农产品加工示范企业认定工作,在政策、资金、信息等方面对农产品加工示范企业给予重点支持。

  9.1.4重点建设项目和投资估算

表9-1 现代农产品加工业重点建设项目和投资估算 单位:万元

  

项目名称

区域布局

重点建设内容

投资估算

蔬菜加工配送园

农业高科技园区

一期工程包括净菜加工车间建设、保鲜冷库建设、原料仓储库建设、维修车间建设、基础设施建设等内容。

5000

粮油食品加工园

石家庄经济技术开发区

扶持益海粮油、同福食品、青岛啤酒等龙头企业,加强园区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配套设施建设。

15000

蔬菜、淀粉加工园

廉州镇

扶持银河食品、廉州淀粉、第二淀粉等龙头企业,加强园区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配套设施建设。

5000

油脂、果品加工园

常安镇

扶持常安油脂、神喻王果蔬、康大宝誉鑫食品等龙头企业,加强园区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配套设施建设。

5000

小麦、蔬菜加工园

南营镇

扶持晨风面业等粮食蔬菜加工企业,加强园区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配套设施建设。

5000

畜禽产品加工园

张家庄镇、南孟镇、增村镇

沿西只甲、东蒲城、杨马村、东桥寨一带建设畜禽产品加工带,扶持众人食品、亨通肉联等龙头企业。加强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配套设施建设。

8000

总计

43000

  9.2现代农产品物流业

  9.2.1发展思路和主要目标

  根据现有基础和产业布局,突出“大宗”、“特色”、“集中”和现代物流特点,统筹规划、政府扶持、多元投资、企业运作,以改建扩建为主,加强基础设施,完善服务功能,拓展经营领域,提升硬件设施和软件管理水平,逐步形成布局合理、功能完备、运行规范、流通高效的产区批发市场体系。整合现有物流资源,改造传统物流模式,按照集约化、高效率的原则,加强农产品物流基地、冷链物流等基础设施建设,发展大中型农产品物流配送中心;推动批发市场和龙头企业的信息化建设,开发和完善信息网络、电子结算系统,建设农产品电子商务交易平台,提高农产品网络交易水平;加强政府对农产品物流行业的指导和管理,完善政策措施,强化信息服务和质量安全检测,规范农产品物流组织的经营行为;积极发展销售终端物流配送,推广连锁配送物流方式,加快农超对接进程,构建农产品连锁超市等现代物流服务体系。

  到2015年,完善一批农产品批发市场的升级改造,其中年交易额10亿元以上的大中型农产品批发市场达到5家以上,基本形成以批发市场为骨干、集贸市场为基础,覆盖市、镇两级,布局合理、结构优化、功能齐备、制度完善的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农产品物流体系,实现80%的农副产品通过物流体系进入市场销售,50%的农副产品通过规模超市、连锁配送供应,全市蔬菜、果品、肉禽蛋奶的冷链流通率分别达到50%、40%、50%以上。

  9.2.2空间布局

  按照全市农业主导产业发展基础、方向和布局,重点抓好系井粮食、藁城禽蛋、双庙蔬菜、贯庄蔬菜、马庄小杂粮等各专业批发市场基础设施建设、功能的完善和规范化管理。

  ——粮食批发交易市场。在廉州镇改扩建系井优质麦交易市场,到2015年达到年购销转化优质麦50多万吨、成交额11亿元以上;在兴安镇改扩建张村粮食交易市场,到2015年形成年销售小麦、玉米20万吨以上的大型粮食市场;在南营镇马庄改扩建小米批发市场,到2015年建成以小米为主要品种、北方最大的小米批发市场。

  ——果蔬批发交易市场。在贾市庄镇贯庄、落生,岗上镇双庙、故献、西辛庄,西关镇后西关改扩建蔬菜专业批发市场。在贾市庄镇马邱建设集经营销售、储藏保鲜、技术引进、管理开发于一体的综合果蔬批发市场。对常安镇东辛庄、里庄两个蔬菜批发市场进行重新规划设计,建成大中型果蔬综合批发市场。

  ——畜禽批发交易市场。在南孟镇西只甲村改扩建藁城市禽蛋市场,形成集雏鸡孵化,饲料生产销售,禽蛋购销,信息服务等于一体大型现代化专业市场;以张家庄镇东蒲城、西蒲城、北蒲城、九门为中心建设畜禽产品加工批发市场。

  ——石家庄新发地农产品批发市场。项目位于机场路以东、北到观光园1号路、南至石黄高速,规划占地1020亩,总投资12.6亿元,由石家庄神喻王果蔬科技有限公司、北京新发地公司、石家庄供销社共同投资建设。整体分为六个功能区:水产肉食区、果蔬加工区、蔬菜销售区、生活和糖酒食品及酒店用品销售区、粮油调料杂货区和展销办公服务区。

  ——马庄小杂粮市场。马庄在藁城赵县栾城三县交界处,规划建成为全国最大的杂粮加工和贸易基地。建成后预计仅马庄的杂粮加工及贸易基地年经营额将达到200-300亿元。规划占地800多亩,总投资14个亿,由河北卓然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出资分两期进行建设。一期项目建设主要内容建立健全食品质量和食品安全的监控防患体系、功能齐全的杂粮贸易市场和建设两家杂粮深加工企业;二期项目包括在全国建立一批紧密型及半紧密型的杂粮种植、收购、储存和加工基地和搭建一个面向全国性的电子商务交易平台

  9.2.3重点建设任务

  1、完善现代流通体系。积极发展以超市连锁经营或农贸市场为基础的终端配送服务,逐步形成连锁配送、跨区域配送、农贸市场摊点零售终端配送等三大配送模式。推进农产品生产加工企业自身物流建设,重点扶持龙头企业发展物流配送体系,实现产品与超市、餐饮业等高端渠道的有效对接,着力构建统一、安全、高效、协同、快捷的生鲜农产品供应体系。大力发展订单农业,推进标准化生产,开展就地检测、就近加工包转、贴牌配送等业务,实现农产品的高效流通。培育壮大农产品经纪人队伍,围绕农产品流通政策、运销贮藏加工技术、质量安全知识与法规、农业科技等内容开展业务培训。引导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批发市场和大型农产品流通企业发展农产品连锁经营,建立新型、高效的农产品营销网络。

  2、加强农产品交易市场建设。依托现有市场流通体系,加强对农产品交易市场的改造和升级,重点进行专业批发市场(农贸市场)升级改造与集贸市场进店建设,完善市场功能。建设大中型综合(专业)农产品批发市场,改善仓储设施、交易方式、交易环境、物流方式等,构建产加销快速通道、质量标准化、信息服务网络化、“一站式”联运供应链。加强露天农贸市场及菜店等农产品终端交易市场进店建设,在原有位置或附近建设房屋式或大棚式农贸市场,拓展硬化路面,建立质量检测中心,提高污染废弃物处理能力,引入现代交易方式,开展信息化改造,建成后采取摊位租赁制运营,统一配置农产品展示台架,鼓励终端购置冷藏设备等。

  在建项目有石家庄新发地农产品批发市场,合计151768平方米,三年完成建设。项目一期改造建设占地80亩的蔬菜销售区。该项目立足冀中,服务京津,建成后年交易额可达50亿元,将成为省会东部最大的农产品交易批发市场。

  3、加强冷链物流建设。以大中型综合(专业)批发市场和物流配送中心为重点,建立“收割—预冷—冷藏车—批发市场冷库—农贸市场(商超)—消费者”为主线的完整冷链。冷链建设以预冷设备、冷库、冷藏车等配置为主要内容,重点加强各种高性能冷却、冷冻设备,自动化分拣、清洗和加工包装设备,冷链物流监控追溯系统等冷链物流装备的引进推广。鼓励引导企业和个人开展农产品预冷流动设备出租服务。加快发展猪肉冷链物流,鼓励肉类屠宰加工企业发展大中城市猪肉冷链配送,推广品牌冷鲜肉消费;推进果蔬冷链物流发展,选择部分附加值高的特色果蔬,普及推广产后预冷、初加工、储存保鲜和低温运输技术,发展一体化冷链物流。

  4、加快物流信息平台改造与升级。分层次、分阶段对农产品供应链上的企业进行信息化改造,建立覆盖农产品综合(专业)批发市场和终端配送的农产品物流信息平台。重点采用基于网络、短信和其他无线设备的信息传输技术(如条码技术、GPS跟踪技术等),实现农产品交易电子化、数据远程传输网络化,以及农产品物流信息采集、处理、传输和发布的自动化,建立农产品物流信息动态管理和决策系统。

  9.2.4重点建设项目和投资估算

  

项目名称

区域

重点建设内容

投资估算

粮食批发交易市场改扩建

廉州镇

兴安镇

南营镇

系井优质麦交易市场、张村粮食交易市场、马庄小米批发市场改扩建,加强基础设施和设备,完善综合服务、理货配送、电子信息服务、生产资料交易等功能。

6000

果蔬批发交易市场改扩建

贾市庄镇

岗上镇

西关镇

常安镇

贯庄、双庙、西辛庄、后西关等4个蔬菜专业批发市场和马邱、东辛庄、里庄等3个综合果蔬批发市场改扩建。包括净菜加工配送中心、市场地面硬化、水电道路系统改造、交易厅棚改扩建、储藏保鲜设施、冷链系统、市场信息和电子结算系统、质量安全检测系统、环境卫生设施等。

7000

畜禽批发交易市场改扩建

南孟镇

增村镇

张家庄镇

西只甲禽蛋市场、增村生猪交易市场、蒲城畜禽加工产品批发市场改扩建。冷链系统、市场信息系统、质量安全检测系统、电子结算系统、环境保护设施、水电路系统改造等。

3000

农贸市场改造建设

全市

对全市现有的农贸市场进行升级改造,扩建交易大棚、配置必要设备、开展进店建设等。

1400

物流信息平台建设

全市

采用网络、短信和其他无线设备信息传输技术(如条码技术、GPS跟踪技术等),建立农产品物流信息动态管理和决策系统

2000

石家庄新发地农产品批发市场

机场路以东、北到观光园1号路、南至石黄高速

水产肉食区、果蔬加工区、蔬菜销售区、生活和糖酒食品及酒店用品销售区、粮油调料杂货区和展销办公服务区六个主题功能区的建设

126000

全国杂粮加工及贸易基地(马庄小杂粮市场)

马庄

一期项目建设主要内容建立健全食品质量和食品安全的监控防患体系、功能齐全的杂粮贸易市场和建设两家杂粮深加工企业;二期项目包括在全国建立一批紧密型及半紧密型的杂粮种植、收购、储存和加工基地和搭建一个面向全国性的电子商务交易平台

140000

总计

285400

  9.3休闲观光农业

  9.3.1发展思路和主要目标

  全面实施政府主导战略、旅游精品战略、整体宣传促销战略和以农兴旅战略,秉承农业、乡村、人三要素一体的发展理念,维护农业自然资源原有性,开发现代农业的多种功能,建设舒适优美的居住环境,体现清晰古朴的乡村意象,以产业结构调整优化升级为主线,以“乡村旅游”和“农业观光旅游”为重点,以满足不同游客需求为目的,因地制宜,科学规划,突出特色,提高质量,加快旅游产业要素的整合和品牌提升,加强休闲农业等旅游产品的开发,改善基础设施条件和农户接待条件,打造一批标准化休闲农业旅游精品,提升休闲农业产业功能和效益。完善休闲农业产品体系,规范休闲农业旅游服务体系,建设集观光、休闲、娱乐、度假等于一体的乡村旅游区,逐步形成生态观光、农事体验、修学教育、度假休闲、康体健身为特色的休闲农业旅游体系。

  到2015年,完成藁城市休闲农业旅游品牌的创新、提升,打造一批精品休闲旅游景点和线路,创建全国综合乡村旅游示范区。争取乡村旅游接待游客数量达到150万人次,旅游总收入达到7亿元,每个乡村旅游片区有1到2家三星级以上乡村酒店,以及数量适中、规范达标的农家乐旅游接待场所,吸纳城乡劳动力就业4000人。

  9.3.2空间布局

  按照藁城市农业主导产业发展和区域布局,整合现有的农业旅游资源,将全市休闲农业打造成三条旅游带。

  ——滹沱河生态观光旅游带。区域范围覆盖九门乡、南董镇、岗上镇、廉州镇、兴安镇。主要依托现代农业观光园、彩色植物观光园、国大御温泉、花卉苗木基地、鸭梨出口基地、系井果蔬采摘园、宫灯博物馆,以及桃、枣、葡萄种植等旅游资源,突出生态旅游、采摘观光、饮食度假、健身娱乐等特色,打造省会休闲度假区。

  ——东部果品采摘休闲带。区域覆盖贾市庄镇、常安镇和兴安镇。主要依托黄家庄红梨示范基地、万亩富硒果品基地、万亩富硒蔬菜基地、肉兔养殖基地、葡萄种植基地、耿村故事村等旅游资源,突出赏花踏青、采摘观光、休闲娱乐、农家接待等特色,打造山野情趣休闲区。

  ——中部设施蔬菜采摘休闲购物带。区域覆盖廉州镇、南营镇、梅花镇。主要利用农业高科技园区设施蔬菜采摘园、富硒蔬菜生产基地、蔬菜生产标准园、万亩设施蔬菜生产基地、马庄小米批发市场、系井优质麦批发市场、贯庄蔬菜批发市场、宫灯博物馆、梅花惨案纪念馆等旅游资源,突出蔬菜采摘、科普宣传、农事体验、旅游购物、休闲娱乐等特色,打造农事体验休闲购物区。

  9.3.3重点建设任务

  ——现代农业观光园。位于岗上镇故城村北,规划面积8500亩,目前已建成“四园一厅”起步区,包括四季花园、四季果园、四季菜园、四季瓜园和生态餐厅。分期建设核心区和拓展区,核心区包括休闲农业中心区和乡村度假区、农业科技博览区、体验农业区、观光农业区、综合服务区。拓展区包括园林景观休闲服务区、乡村生态休闲区、滨河生态园、工厂化育苗及快速扩繁中心、绿色蔬菜示范区、绿色养殖示范区和果蔬保鲜储藏与加工配送区等项目。

  ——龙滹湾万亩彩色植物观光园。位于九门乡,主要利用当地地热资源、滹沱河河滩和丰富的果树资源,建设集生产、研发、加工、销售、旅游、商务休闲为一体的大型综合性农业生态产业园。

  ——系井果蔬采摘园。位于廉州镇,目前占地面积145亩,有温室大棚86栋,主要种植杏、桃、草莓、蔬菜等。“十二五”期间将进行改扩建,扩大温室大棚面积和种植品种,设立旅游休闲娱乐设施,满足游客不同需求。

  ——国大御温泉渡假小镇。位于廉州镇,滹沱河生态休闲带南侧、石津渠生态绿化带北侧,规划总占地2500亩,以温泉养生为主题,打造集温泉沐浴、康体健身、会议餐饮、休闲度假于一体的温泉度假酒店,酒店占地163亩,一期建筑面积近5万平方米。

  ——南洼花卉大观园。位于南董镇,在南洼花卉苗木基地开辟特色花卉游赏区,占地面积1000亩,推动温室大棚花卉种植和野外栽培相结合,引进南方珍稀名贵花木,形成观花、观叶、观形并重的栽培格局,同时设立观景台、棋牌室、花卉交易厅等设施,举行赏花吟诗活动,增加游人赏花、吟花、购花的乐趣。

  2、东部果品采摘休闲带

  ——黄家庄梨园景区。位于常安镇,利用黄家庄5000亩优质红梨果品基地,在景区内设立梨园餐厅、梨园戏台、观景台、棋牌室、农家乐接待点等设施,结合每年举办的梨花节和采摘节等活动,形成集采摘、观光、休闲、度假、购物于一体的乡村游示范点。

  ——富硒果品采摘休闲区。位于贾市庄镇张名甫和南古庄村,依托当地土壤富硒优势,发展富硒梨、苹果等品种,到2015年新发展富硒果品面积10000亩。基地内设立展示宣传室、观景台、棋牌室、购物室、农家乐接待点等设施,形成具有“有机果品生产”、“观光”、“休闲和乡间健康生活”、“农业科技示范”、“生态环境改善”等功能的现代农业展示区。

  3、中部蔬菜采摘休闲购物带

  ——农业高科技园区采摘区。在农业高科技园区设立采摘区,占地面积600多亩,建设标准化塑料大棚和标准化日光温室400个,发展高科技设施精特菜种植,景区内设立展示区、游览区、采摘区、购物区、餐饮区、体验区等,满足游客采摘观光和休闲体验的需求。

  ——富硒蔬菜采摘园。在南营、梅花等乡镇,利用土壤富硒优势,采用设施大棚和露天种植相结合的方式,集中连片引进种植优质蔬菜品种,建设富硒蔬菜生产基地,到2015年富硒蔬菜生产面积达到1万亩。基地内通过设立展示区、采摘区、购物区、农家乐等,满足游客采摘观光和休闲体验的需求。

  9.3.4重点建设项目和投资估算

表9-3 休闲观光农业重点建设项目与投资估算表 单位:万元

  

项目名称

区域布局

重点建设内容

投资估算

现代农业观光园

岗上镇

“十二五”期间主要建设核心区,包括休闲农业中心区和乡村度假区、农业科技博览区、体验农业区、观光农业区、综合服务区。

55000

龙滹湾万亩彩色植物观光园

九门乡

土地整理、基础设施建设、植物种苗引进栽培、温室大棚、旅游休闲娱乐设施等

3000

国大御温泉渡假小镇。

廉州镇

基础设施建设,以及温泉沐浴、康体健身、会议餐饮、休闲度假等设施设备。

8000

系井果蔬采摘园

廉州镇

园区面积扩大到300亩,扩建温室大棚100个,引进名特优果蔬品种,建设旅游休闲娱乐设施

1000

南洼花卉大观园

南董镇

园区面积1000亩,基础设施建设,设立观景台、棋牌室、花卉交易厅等设施等。

2000

黄家庄梨园景区

常安镇

基础设施建设,设立梨园餐厅、梨园戏台、观景台、棋牌室、农家乐接待点、购物中心等设施。

2000

富硒果品采摘休闲区

贾市庄镇

新发展富硒果品面积10000亩。基地内设立展示宣传室、观景台、棋牌室、购物厅、农家乐接待点等设施。

3000

农业高科技园区采摘区

廉州镇

占地面积600多亩,建设标准化塑料大棚和标准化日光温室400个,设立展示区、游览区、采摘区、购物区、餐饮区、体验区等。

3000

富硒蔬菜采摘园

南营镇

梅花镇

富硒蔬菜面积达到1万亩。基础设施建设,温室日光大棚,园区内设立展示区、采摘区、购物区、农家乐等。

5000

合计

82000

  第十章 公共服务支撑体系建设规划

  10.1农业科技支撑体系规划

  10.1.1发展思路与目标

  围绕粮食、畜牧、蔬菜、果品等主导产业的关键科技需求,以生物技术、工程技术和信息技术的集成创新与推广应用为重点,实施现代农业科技提升工程,推动科技创新与生产应用紧密结合,加强农业科技服务,提高农业科技转化与应用水平,创新农科教、产学研紧密衔接的机制,加快形成推进农业科技进步的强大合力。加强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机构建设、队伍建设、运行机制建设和设施条件建设,提升整体公共服务能力。加强园区建设急需紧缺人才的引进,创造良好的环境和条件,培养和凝聚各类科技人才。动员和利用各种教育培训资源,开展多层次、多渠道、多形式的农民科技培训,不断提高农民科技素质和务农水平。加强龙头企业的自主创新和推广应用能力,支持龙头企业与科研院所联合建设技术研发推广平台,充分发挥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的科技推广传播作用,逐步形成多元参与、分工协作、覆盖面广的农业科技服务发展格局。

  到2015年,形成布局合理、功能完备、运转高效、支撑有力的现代农业科技服务体系,农业科技吸收引进与集成推广能力进一步增强;农业物质装备水平不断提高,节约型农业设施装备和技术工艺得到广泛应用,主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提高到88%,农业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提高到0.9,测土配方施肥覆盖率达到95%,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应用普及率达到100%。畜禽粪便处理和综合转化利用率达到98%,有机肥处理利用率达到80%以上,健全完善一批乡镇农技推广站和区域站,培育科技示范户3000户,年培训农民5万人次,重点区域主导品种、主推技术入户率达到95%以上。

  10.1.2重点建设任务

  1、健全基层农技推广服务体系

  以乡镇为重点,建设“三电一厅”农业科技服务中心,完善现有设施条件,改善办公用房、农技服务大厅与农民培训教室,配备仪器设备、交通工具,加强村级服务站点建设。强化乡镇机构的公益性职能,在加强新品种新技术的试验、示范和推广的同时,不断拓展服务领域,加强农牧互动集成技术、产后加工技术、农民合作组织发展、农村社区发展、环境改善、市场信息等方面的服务指导。在主导产业聚集区建设区域性农技推广服务站,发挥专业比较优势,开展有针对性的技术指导服务。

  健全科技服务队伍。对公益性农技推广人员逐步推行职业资格准入制度,严格聘用条件,采取公开招聘、竞聘上岗、择优聘用、持证上岗等方式,选拔具有真才实学的专业技术人员进入农技推广队伍。加强继续教育工作,启动农技推广人员知识更新培训计划,开展农技人员岗位业务培训,鼓励农技人员带薪学习培训,不断提高农技人员的知识水平和推广能力。

  创新农技推广服务运行机制。建立农技推广责任制度,实行定事、定责、定岗,明确相应的岗位及职责,量化工作指标和要求,开展目标管理,加强绩效考评。完善政府组织推动,市场机制牵动,科研、教学、推广机构带动,农业企业和技术服务组织拉动,专家、技术人员、示范户和农户互动的多元化农业科技推广体系,建立科技人员直接到户、良种良法直接到田、技术要领直接到人的科技成果转化应用新机制。

  2、加强新品种新技术研发引进和试验示范

  依托中国农业大学、河北农业大学、河北省农科院、藁城市农科所等教学科研单位,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园区为载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农业科技创新体系。加强农业高科技园区建设,构筑农业科技创新平台、新技术新品种繁育和展示基地及农民培训中心,培育、吸引、聚集一批较高层次的科技人才,围绕农业科技示范推广、技术培训及管理服务的需要,进行农业新技术试验示范和科技成果转化应用,重点解决影响示范区及周边地区农业发展的关键技术问题,逐步建成全市农业科研、新品种引进示范、技术创新集成及产业化的基地和源头。建设农业新技术新成果展示交流平台,开展多种形式的成果展示和技术交流。

  3、加强核心技术的集成示范

  围绕粮食、蔬菜、畜禽养殖、果品等主导产业,通过标准化基地建设,进行核心技术的集成示范。在粮食主产区建设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技术集成与示范基地,以成套的农业生产工程技术和装备为核心,将粮食生产关键环节的工程技术和实用高效成套技术装备进行智能组装示范,发展保护性耕作,提升生产的集约化程度和全程机械化生产服务能力。在畜禽养殖重点区域,建设现代猪禽养殖集约化生产技术集成与示范小区,将牧业小区规划布局与畜舍设计、牧业小区管理、饲(草)料保障、疫病防治、粪便无害化处理等技术进行配套集成和示范,提高小区集约化饲养能力和水平。在果蔬种植区建设设施农业技术示范基地,将新型覆盖材料、优良品种、配方施肥、病虫害防治、设施专用作物商品化育苗、无公害高效栽培、设施土壤障碍控制与改良以及设施环境控制技术等进行组装集成和示范,提高果蔬生产质量。

  4、加强农作物病虫害专业化统防统治

  按照专业化、社会化、市场化的发展方向,建立健全农作物病虫害统防统治专业服务组织,鼓励涉农企业、专业合作社(协会)、社会组织、乡村集体组织、种植大户及个人开展农作物病虫害专业化统防统治经营服务。制订专业化服务组织合理收费标准、主要农作物主要病虫危害允许损失率标准及主要病虫危害损失超标赔偿标准。指导专业服务组织严格按照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开展防治,优先采用农业、物理、生物防治措施,科学、安全使用农药,确保防治效果。向专业化服务组织提供农作物病虫害发生、防治技术等信息,为专业化防治组织从业人员提供技能培训服务,宣传引导农民接受病虫害专业化统防统治服务。设立小麦、玉米等病虫害统防统治补贴的转移支付专项经费,增加统防统治工作经费,加大新型、高效植保机械研发力度,提高植保机械购机补贴标准。

  10.1.3重点建设项目与投资估算

表10-1 藁城市农业科技支撑体系重点建设项目及内容 单位:万元

  

项目名称

区域布局

重点建设内容

投资估算

乡镇农技推广机构条件建设

有关乡镇

业务用房、仪器设备、媒体教学设备等条件改善,建设“三电一站”,配备科技服务直通车。

1400

村级农业科技服务站建设

有关乡镇的重点村

在有关乡镇选择2-3个重点村,每个村级站配置一处服务场所、一部电话、一台电脑、一套专家咨询系统等设备。

600

区域农业试验示范基地建设

廉州、南营、邱头、梅花、常安、西关、增村等镇

分别建设粮食、蔬菜、畜禽养殖、果品等区域试验示范基地。粮食基地重点进行农田基本建设,配备农机作业设备;畜禽养殖基地重点进行养殖条件建设和配套设备购置。蔬菜基地重点建设智能、日光温室,配备其他设施设备。果品基地重点配置冷藏设备。以基地为依托,开展区域性农技推广服务工作。

1000

农作物病虫害专业化统防统治建设

粮食主产乡镇

扶持建立专业化服务组织,开展农机购置补贴,开展人员业务培训,加强信息监测和共享。

500

合计

3500

  10.2动物疫病防控体系规划

  10.2.1发展思路与目标

  坚持“预防为主、防控结合”的方针,按照“规范、完善、创新、提升”的要求,重点实施畜禽养殖场重大动物疫病科学防控与依法监管,扎实推进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工作。建立完善全市畜禽防疫、检疫监督和疫情监测体系,构建网络健全、队伍稳定、保障有力、处置高效的动物疫病防控长效机制。立足提高动物疫病控制能力,着力解决动物疫病内防、外堵、监控、应急处置工作中存在的关键问题,进一步整合资源、完善设施,建成市、乡(镇)、村三级体系配套完善、职能分工明确、应急处置有效的畜禽免疫预防保障体系、疫病预警测报体系、防疫监督体系和疫情应急处置体系,加强基层动物防疫队伍建设。建立健全重大动物疫情应急指挥和管理机构,修定完善应急预案和实施方案,做好应急物资储备工作,不断提高动物疫病防控整体水平,确保养殖业健康发展和公共卫生安全。

  到2015年,全市畜禽免疫密度达到100%、免疫抗体合格率达80%以上,猪、禽的病死率下降到2%和5%以下,确保实现“力争不发生、确保不蔓延”的重大动物疫病防控目标,将全市逐步建成无规定动物疫病区和健康畜禽养殖示范区。

  10.2.2重点建设任务

  1、完善重大动物疫病防控体系。建设全市重大动物疫病防控系统,包括生物制品供应系统、动物强制免疫系统、动物疫病监测系统、动物卫生监督系统和应急准备系统。构建和完善市、乡(镇)、村三级动物疫病防控网络,建设养殖专业村和规模养殖场(小区)标准化兽医室。加快推进市级动物卫生监督和动物疫病预防控制机构建设,对高致病性禽流感、口蹄疫等重大动物疫病依法实行强制免疫,建立和完善畜禽标识及动物疫病可追溯体系。积极推行产地检疫、屠宰检疫和市场动物卫生监督的标准化、规范化建设,形成长效监管机制。落实乡级动物防疫站“三定”工作,积极争取项目和资金,加强兽医队伍建设与管理,落实官方兽医管理制度,逐步实行执业兽医和村级防疫员资格准入制度,提高兽医从业人员整体素质,增强重大动物疫病综合防控能力。

  2、强化动物卫生监督执法。健全规模养殖场防疫制度,完善疫病防控工作流程,落实各项防疫措施,有效预防和控制疫病的发生。以畜禽标识及动物疫病可追溯体系为依托,建立市、乡(镇)两级动物卫生监督信息网络系统,实现动物卫生监督全覆盖、可追溯监管。加强对饲料、添加剂、药物等畜禽养殖投入品的监管,指导养殖场采购和使用优质饲料和高效、低残留药品,提高料肉比和防疫效果。加强对畜禽饲养、屠宰加工、经营、运输和储藏环节的监督管理,支持标准化规模养殖场配备无害化处理设备,对病死畜禽进行无害化处理。强化产地检疫,在基层站设立快速检疫、检测点,确保规模养殖场检疫率达到100%,散养户达到90%以上。规范屠宰检疫,严格落实同步检疫制度,切实做到动物离开养殖场必检、动物进入屠宰厂必检、动物产品进入市场必检。健全检疫和无害化处理记录,做到定点屠宰检疫率100%、上市动物产品持证率100%、动物标识回收率100%。

  3、建立畜禽重大疫病防控应急机制。建立动物疫情形势分析及风险评估机制,定期对动物疫病发生状况、疫病监测结果、流行病学调查结论以及国际国内动物疫情相关信息进行汇总、分析,及时研判动物疫情流行趋势,对新发、突发重大动物疫情及时进行风险评估,提高疫情预警预报能力和水平,科学制定和适时调整重大动物疫病防控策略。全面推广“防、监、检”三位一体的防疫模式,进一步健全应急指挥系统,完善应急预案和工作方案,强化应急队伍建设,落实应急物资储备,加强应急演练,提高处置突发重大动物疫情能力。建立科学合理的保障机制,将动物疫病监测、强制免疫疫苗、疫苗冷藏运输注射、动物扑杀补偿、疫区封锁、消毒、无害化处理以及动物产品有毒有害物质残留检测以及村级动物防疫员工作补助等经费纳入市级财政预算。

  10.2.3重点建设项目与投资估算

表10-2 藁城市动物疫病防疫体系重点建设项目及内容 单位:万元

  

项目名称

区域布局

重点建设内容

投资估算

藁城市重大动物疫病防控体系建设项目

全市14乡镇

建设全市重大动物疫病防控系统,包括市级动物疫病预防控制机构、14个乡镇动物卫生监督分所购置相应仪器设备和设施,养殖专业村和规模养殖场标准化兽医室建设等。

700

藁城市动物卫生监督体系建设项目

全市14乡镇

完善14个基层动物防疫监督分站,包括产地检疫监管体系、屠宰检疫监管体系、市场及贮藏环节检疫与监测监督执法体系、动物卫生监管执法体系建设等。

420

合计

1120

  10.3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规划

  10.3.1发展思路与目标

  以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促进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提高农产品市场竞争力为核心,健全农业投入品监管体系,建立健全农药生产、经营许可制度,实施农产品生产标准化创建工程,推进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管理,完善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体系,构建农产品质量安全长效机制。加快构建由农业行政主管部门牵头,工商、质监、环保等部门配合,生产基地、加工、流通等组织单位参与,受托检测和自我检测相结合的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检测网络体系,实现从田头到市场全程的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增强食品安全保障能力。重点加强市级农产品检测中心、乡镇农产品速测点和市场、超市、加工企业检测点建设,完善对农产品生产农药施用情况、农残、重金属、激素、抗生素等有毒有害物质的检查、检测手段。建立农产品认证和标准化生产制度,以积极推进主导产业的产地认证、农产品认证和日常监督管理为核心,完善产地环境管理、农业投入品管理、生产过程管理和市场准入管理四大体系,稳步推行农产品(生产基地)认证和准化生产制度建设,稳步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

  力争到2015年,逐步建立起布局合理、职能明确、专业齐全、运行高效的主要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体系框架和运行机制,对主要农产品实现全过程监管,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水平不断提高,主要检测指标与国际接轨。全市大中型批发市场和农贸市场鲜活农产品质量安全抽查合格率达到100%。

  10.3.2重点建设任务

  1、加强农产品标准化生产。大力推进农产品生产标准化创建活动,推动农业标准化、规模化、品牌化和产业化发展。紧紧围绕农业技术标准的集成与转化、农业标准宣传培训、产地环境监测与产品质量检测、农业标准化减本增效和质量安全保障措施建立、质量安全追溯制度建设、产品认证与品牌培育等建设任务,建立健全主导产业的标准化生产体系,通过无公害、绿色和有机等标准化生产示范基地建设,引导农民运用生态技术和工程技术措施,改善种植或养殖环境,少用化学药物禁用其他一切违禁药物,为农业标准化推广提供支撑。同时,建立完善产品认证体系,积极实施农产品品牌战略,加强对名牌培育和认证的监管,严格市场准入制度,强化食品质量安全监管力度。

  2、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建设。建立完善市级质检站,强化乡镇基层检验检测和监管能力,扶持农产品生产企业、批发市场和主导产业基地等建立速测站点,构建覆盖全市的主要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和检验检测体系。加强检测基础设施建设,以现有农产品质检机构为基础,配备现代化的仪器检测设备,完善检测手段,扩大检测范围,提高检测能力。对大中型批发市场和农贸市场进行质检点的改造升级建设,重点配备农(畜)产品质量安全速测和农业生态环境监测所需的基本设备,以农产品及环境采样、样品前处理、常规检测、快速检测仪器设备为主,并配置前处理等设备。加强质检人员队伍建设,实施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人才培养计划,不断提高检测人员的业务素质和检测水平。

  3、建立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检测制度。按照有关法律法规及部门职责分工,建立分工明确、职责清晰、体系完备、齐抓共管的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检测体制。严格把好农业环境监测、有毒有害物质质量检测、产品普查抽查、农资质量监督检测、技术培训、监督管理检测,自查检测等重要环节,实现对主要农产品质量安全的全过程监管。积极推进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管理,设立市级追溯管理服务站,建立农产品购销台帐和信用承诺制度,确保流通环节农产品质量安全,健全主要农产品信息档案,积极推行农产品市场准入制度,严把市场准入关。依托现有农技推广体系,围绕农产品质量安全进行新技术、新品种的推广与技术服务,分品种制定优质农产品生产技术规程。发挥产业化加工流通龙头企业的带动作用,促进产地环境和产前、产中、产后全过程的标准化生产与管理。

  10.3.3重点建设项目与投资估算

表10-3 藁城市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重点建设项目及内容 单位:万元

  

项目名称

区域布局

重点建设内容

投资估算

市级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中心建设项目

藁城市

改造或建设检测实验室土建工程,配备农产品质量安全速测和农业生态环境监测所需的基本设备,以农产品及环境采样、样品前处理、常规检测、快速检测仪器设备为主

800

市场质检点建设项目

大中型批发市场和农贸市场

改造检测实验室土建工程,配备以速测为主的检测设备,并配备相应的样品前处理、保存和信息处理设备

500

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系统

覆盖14个乡镇

建立农产品生产经营记录档案制度,健全农产品编码标准,加强信任制度建设,包括识别手段、编码标准和信息系统建设等。

1000

合计

2300

  10.4农业信息化体系建设规划

  10.4.1发展思路与目标

  按照发展现代农业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总体要求,紧紧围绕转变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方式的战略任务,坚持“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市场运作、多方共赢”的原则,以推进农业生产经营信息化和农业政务管理信息化为重点,加快农业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开发整合农业信息资源,推广先进适用信息技术,建设完善应用服务系统,逐步建立以市级农业信息服务平台为枢纽,各乡镇信息服务站(农技服务中心)为支点,上联部、省、市,下联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农产品批发市场、中介组织、种养大户、村级信息服务点和广大农户,形成四通八达、互相联通的农村信息服务多媒体网络,充分发挥信息化在现代农业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引领和助推作用,不断提高信息化服务“三农”能力和水平。

  到2015年,农业生产经营信息化水平显著提高,农业信息化基础设施装备明显改善,信息技术在农业生产经营得到广泛应用;农业政务管理信息化加快推进,信息化对涉农部门决策、监管和服务的支撑能力显著增强;乡村两级信息服务体系进一步完善,服务模式和运营机制不断创新,信息服务水平不断提高。

  10.4.2重点建设任务

  1、推进农业生产经营信息化。充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对农业生产各要素实行数字化设计、智能化控制、精准化运行、科学化管理。组织开发、集成、组装农业种、养、加电子信息技术,实施农业信息化示范工程,加快实现对生产过程、生产条件及经营管理的自动化控制。运用现行的信息技术和3G技术、传感器、物联网等新一代技术,快捷高效地推广农业农村实用技术。开发应用数据库技术、管理信息系统、人工智能及自动化技术、专家信息系统、遥感技术、地理信息系统、全球定位系统等电子信息技术。建立不同区域不同作物生长模拟和专家系统、病虫鼠害预测预报系统、最佳灌溉咨询系统和配方施肥咨询系统等,保障粮食等主要农作物高产增收;利用遥感技术精确估测作物产量、及时监测自然灾害;对畜禽业的设施与规模养殖,实行全程监控与精准管理;运用专家咨询和诊断系统及时为农民集成农业管理技术措施,开展动植物生产技术咨询、重大病虫害远程诊断和预测预报。

  2、推进农业政务管理信息化。围绕粮食、畜牧、蔬菜、水果等生产信息监测,农业经济与市场信息监测与预警,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信息,农业应急指挥信息和农业信息服务等五大系统,加强应用系统、信息资源、服务网络等三个方面建设。在应用系统方面,开发完善农产品供给安全、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农用地资源管理、“三农”信息服务四大系统,增强农业部门经济调节、市场监管和公共服务能力。在信息资源方面,搭建涵盖全市农业行业的数据仓库,加强涉农部门信息资源整合,促进跨部门信息共享和业务协同。在服务网络方面,加快推进三电一站建设,加强基层信息采集点软硬件建设,健全各级各类信息员队伍。

  3、推进农业电子商务发展。利用全市信息网络,搭建农村供求信息系统、网上展厅等服务平台,为农民和企业提供网上营销服务。推动大中型农产品批发市场和集贸市场基础设施的改造升级,完善农产品市场信息网络和农村市场供求信息系统,建立农产品市场信息服务系统,引导和鼓励龙头企业搭建电子商务平台,逐步形成以批发市场、商贸中心、物流调度中心和商品集散地为依托的农业电子商务服务系统。建设第三方农产品电子商务网站。

  10.4.3重点建设项目与投资估算

表10-4 藁城市农业信息化体系建设项目及内容 单位:万元

  

项目名称

区域布局

重点建设内容

投资估算

农业信息网络建设项目

藁城市

推进“三电合一”工程,建设乡村信息站和信息采集点,建立信息资源数据库和信息共享平台,加强农村信息员队伍、软硬件和配套设施建设。

800

农业信息应用体系建设项目

藁城市

全市农产品供给安全、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农用地资源管理、“三农”信息服务等四大应用系统建设。

400

合计

1200

  第十一章 投资估算与效益分析

  11.1投资估算

  根据藁城市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规划,按照上述四大主导产业、三大重点关联产业和四大公共服务支撑体系建设领域,共57个重点建设项目进行投资估算。

  藁城市现代农业重点建设项目规划总投资529820万元。其中:四大主导产业投资111300万元,三大重点关联产业投资410400万元,四大公共支撑服务体系投资8120万元。

  从投资进度看,分两个阶段实施,其中:2011-2013年完成投资317892万元,占规划投资的60%,主要用于基本农田改造、农业示范基地和示范小区建设、批发市场和农贸市场升级改造、重点龙头企业引进扶持等;2014-2015年完成投资211928万元,占规划投资的40%,主要用于都市观光休闲农业、科技支撑服务体系、仪器设备购置和其他项目升级改造等。各项目具体投资估算见下表。

表11-1 表藁城市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投资估算 单位:万元

  

序号

2011—2013

2014—2015

1

四大主导产业

111300

66780

44520

1.1

优质粮食产业

41500

24900

16600

1.2

高效畜牧养殖业

17000

10200

6800

1.3

绿色蔬菜产业

37800

22680

15120

1.4

特色林果种植业

15000

9000

6000

2

重点关联产业

410400

246240

164160

2.1

现代农产品加工业

43000

25800

17200

2.2

现代农产品物流业

285400

171240

114160

2.3

休闲观光农业

82000

49200

32800

3

公共服务支撑体系

8120

4870

3250

3.1

农业科技支撑体系

3500

2100

1400

3.2

动物疫病防控体系

1120

670

450

3.3

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

2300

1380

920

3.4

农业信息化体系

1200

720

480

合计

529820

317892

211928

  11.2资金筹措

  藁城市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资金来源包括申请上级财政资金、地方财政配套资金、引进企业资金和农户自筹资金等四部分。其中:申请上级财政资金89202万元,占16.8%;市、镇配套资金47508万元,占9%;引进企业资金373780万元,占70.5%;农户自筹资金19330万元,占3.6%。

  考虑到各项目性质和筹资渠道的特点,各项目具体筹资比例会有所不同,具体资金筹措情况见下表。

表11-2 藁城市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各功能区资金筹措情况 单位:万元

  

序号

总投资

申请上级资金

地方配套资金

企业资金

农户资金

1

四大主导产业

111300

55650

22260

22260

11130

1.1

优质粮食产业

41500

20750

8300

8300

4150

1.2

高效畜牧养殖业

17000

8500

3400

3400

1700

1.3

绿色蔬菜产业

37800

18900

7560

7560

3780

1.4

特色林果种植业

15000

7500

3000

3000

1500

2

重点关联产业

410400

28680

22000

351520

8200

2.1

现代农产品加工业

43000

2580

1720

38700

-

2.2

现代农产品物流业

285400

9700

3880

271820

-

2.3

休闲观光农业

82000

16400

16400

41000

8200

3

公共服务支撑体系

8120

4872

3248

-

-

3.1

农业科技支撑体系

3500

2100

1400

-

-

3.2

动物疫病防控体系

1120

672

448

-

-

3.3

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

2300

1380

920

-

-

3.4

农业信息化体系

1200

720

480

-

-

合计

529820

89202

47508

373780

19330

  11.3效益分析

  1、经济效益

  ——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显著提高,农产品有效供给不断增强。通过规划及建设项目的实施,农业生产条件将得到极大改善,主要农产品综合生产能力显著增强,单产和总量稳步提高。到2015年,新建高标准农田20万亩,规划期间,将改造中低产田20万亩,主要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95%,总产量达到60吨,蔬菜总产量达到330万吨,水果产量达到21万吨,奶牛存栏达到4万头,肉蛋奶总产量达到40万吨。

  ——农业产业结构更加优化,经济效益明显提高。优质强筋麦和优质专用玉米品种普及率分别达到95%和90%以上,优质小麦订单覆盖率达到95%以上。蔬菜播种面积65万亩,其中设施蔬菜面积42.3万亩。蔬菜订单面积8万亩,认证绿色蔬菜面积8万亩,认证有机蔬菜面积3万亩。富硒蔬菜和富硒果品面积有了较大幅度提高。规模化养殖场(小区)达到200个以上,养殖产量比重达到90%。土地流转面积18万亩,占总承包面积的22.5%。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到300家。年产值500万元以上农业龙头企业达到120家,其中国家和省级龙头企业达到15家,农产品加工率达到85%以上。年交易额亿元以上的大中型农产品批发市场达到5家以上。农业产业结构不断优化、产业链条不断延长、产品质量不断改善,生产效益明显提高。

  ——农民收入较快增长,城乡差距进一步缩小。现代农业示范区的建成和发挥作用,对农民收入增长的贡献率明显提高,农民家庭经营收入和工资性收入显著增长。到2015年,农民人均纯收入可望达到13000元以上,年均递增8%左右,城乡居民之间的收入差距将进一步缩小。

  2、社会效益

  ——示范带动效应。建设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可以在藁城及周边县市发展120万亩优质强筋麦标准化生产示范田,显著加快优质小麦产业的区域化规模化发展步伐。通过国产强筋小麦替代进口强筋麦,可为面粉加工企业节省大量外汇,降低企业生产成本,提高国产强筋小麦市场竞争力。扩大设施蔬菜种植面积,增加绿色高效养殖基地数量,提高优质果品比例,可以较大幅度增加蔬菜、肉蛋奶和优质果品的供应量,满足京津冀等地区大中城市居民消费需求,提高居民生活质量,稳定物价总水平。

  ——产业化经营效应。大力发展小麦、蔬菜、畜牧、果品产业化经营,不断延伸产业链条,增加产业附加值,可以带动本地区仓储、包装、运输、加工等行业的发展,促进当地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提高农民的工资性收入水平,增加农民纯收入。

  ——农业功能拓展效应。通过发展都市观光农业,拓展农业多种功能,带动当地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公共服务体系,丰富地方旅游资源,带动第三产业发展,可以为当地农民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增加更多的非农收入,推动新农村建设发展,逐步缩小城乡差距。

  3、生态效益

  ——资源得到有效利用。通过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发展标准化设施蔬菜和规模化养殖基地,强化科技的支撑作用,大力发展循环农业,可以有效地节约土地、水和能源等资源,提高土地产出率、劳动生产率和资源的综合利用效率。

  ——环境得到明显改善。通过提高农民科技文化素质,推广生物肥料、生物防治剂、化肥用量和农药减少等无公害生产技术,实现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可以明显改善大气、水质、土壤质量,有效控制农业面源污染和农产品污染,改善农业生产环境和农村居住环境。

  第十二章 保障措施

  12.1加强组织领导

  成立由市委书记、市长任组长,主管副职为副组长,相关部门主要领导为成员的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在市农业局,负责全市现代农业的规划指导、政策扶持和工作协调。

  加强部门之间的协调与配合,建立部门联席会议制度,整合各类涉农资金,规范各类项目操作,研究制定扶持示范区发展的政策措施,协调解决示范区建设和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时化解各种矛盾和风险。各乡镇也要有相应的机构,落实专门的人员和责任分工,确保各项工作有序进行。

  要充分利用电视台、报社、信息网络等媒体,加强农业政策、现代农业科技知识、市场信息等方面的宣传发布,及时推介发展现代农业的典型经验,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

  要将发展现代农业的工作绩效,列入各级党委、政府和有关部门的年度考核内容,每年进行单独考核。对完成任务好的单位给予表彰,对任务完成不理想的单位给予通报批评。

  12.2加大经费投入

  加大财政投入。建立稳定的财政支农投入增长机制,确保财政支出优先支持农业农村发展,落实公共财政倾斜政策,预算内固定资产投资优先投向农业基础设施和农村民生工程,土地出让收入优先用于农业土地开发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

  强化部门责任。整合部门资金项目和资源要素,按照“统一规划、统筹安排、渠道不乱、用途不变”的原则捆绑使用,集中用于产业发展的重点领域,重点扶持一批相关产业重点项目、重点基地、重点龙头企业和知名品牌,最大程度发挥各类支农资金资源要素的聚合效应,提高项目建设标准和资金使用效益。

  综合运用税收、补助、参股、贴息、担保等手段,拓宽投融资渠道,引导和鼓励金融机构、境内外企业、社会团体和个人对产业发展的投入,加大农村公益事业建设和一事一议推动力度,引导农民增加生产投入,努力形成财政投入为引导、企业投入为主体、农民投入为补充,目标统一、形式多样、责任共担、利益共享的产业投入新格局。

  针对不同建设项目采取不同投资策略。以专项资金、多方筹资等方式支持现代农业政策研究、技术研发推广、示范试点、产业化发展、宣传培训等公共产品。以资金补助或贷款贴息等政策支持现代农业发展的重大项目;以自有资金投入、招商引资及贷款等方式开发盈利性项目;以原有品牌注册和科技成果入股等方式,开展产业招商引资,扩大资金来源渠道。

  加强示范区建设各类资金的管理,建立项目资金专项帐户,严格执行有关规章制度,确保资金使用安全和发挥最大效益。

  12.3创新经营机制

  创新示范区管理体制,建立藁城市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管理委员会,加强管委会与政府相关部门及项目所在乡镇政府的沟通协调,建立完善工作沟通、项目决策和绩效考评机制,确保规划实施有序推进。

  坚持产业化经营和市场化运作的原则,扶持示范区龙头企业发展壮大,充分发挥产业带动作用,加快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农村经纪人、中介组织等市场主体,强化政府部门和管委会对示范区建设的组织、监督和服务功能。

  创新土地流转制度,坚持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完善土地流转服务体系,健全土地流转机制,鼓励农民开展转包、出租、入股、互换、转让、委托代耕等多种形式的土地使用权流转,推动土地向规模化经营集中,促进农业资源向优势产业和龙头企业集中。

  创新利益分配调节机制,按照不同主体的投资、贡献、创新和承担风险程度等,对土地资源、基础设施、项目、资金、服务、人才和科技等要素进行合理配置和利益分配,引导企业、社会组织和农民以土地、劳动力、资金、技术等要素以及承包、入股等形式参与示范区建设,形成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共同体。

  建立风险防范机制,加强自然灾害、重大动植物病虫害等预测预报和预警应急体系建设,加强对主要农产品市场波动的监测预警,提高农业防灾减灾和应对市场变化的能力,切实做好种养业政策性保险,积极探索发展农业保险,进一步扩大保险覆盖面,逐步建立健全农业保险体系。

  积极探索创新农产品流通方式,加强示范区与大型超市、城市社区的直接对接,建立从田间地头到市场终端的产品物流配送体系,打造特色品牌,增强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12.4.强化科技人才支撑

  加强产学研合作,依托中国农业大学、河北农业大学、河北省农科院等教学科研单位,加大对新品种、新技术的研发工作,加大先进实用技术的孵化集成、组装配套和示范推广工作,促进新技术、新品种、新材料的推广应用。及时跟踪国际国内相关技术发展动态,不断提升整体技术水平,增强科技创新能力和成果转化能力。制定相关优惠政策,加快引进和大力培养示范区发展急需的各类人才,尤其是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的复合型人才,逐步完善科技支撑体系,增强自主创新能力。

  稳定和加强基层农技推广体系、动物防疫监督体系,不断充实基层农技推广和动物防疫监督队伍,形成完善的市、乡、村三级推广体系和防疫网络。通过举办现场会、培训班、参观考察等形式,多渠道、多形式、多层次开展农民科技培训和经营管理培训,培养适应示范区发展需要的生产经营能手和新型农民,增强农民吸收、应用、转化科技成果的能力。

  12.5强化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

  严格执行《农产品质量安全法》、《农药管理条例》、《兽药管理条例》、《饲料和饲料添加剂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加大对农产品投入物和标识的监督管理力度。完善农产品质量安全、农业污染控制、资源环境监管等方面的配套政策,健全农业环境标志、农产品基地和质量标识制度。

  建立健全技术标准体系和质量安全监管追溯系统,加强对产品和生产环境监测,积极开展QS认证(食品质量安全认证)和无公害食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认证等,加快培育区域知名品牌。

  整顿和规范农业投入品、农产品市场,对违禁生产、销售、使用禁用农资产品,造成农产品有毒有害超标的,依法严肃查处。严禁破坏生态公益林,依法严格保护耕地特别是基本农田。严厉打击各类破坏资源环境、损害农产品质量安全等违法行为,规范农产品生产经营秩序。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