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加速构筑“枢纽链接之城”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国内直达日本的机场 武汉加速构筑“枢纽链接之城”

武汉加速构筑“枢纽链接之城”

2023-06-17 03:39|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武汉正在着力打造国内国际双循环枢纽。图为飞机、地铁、高架桥同框。

2023年世界交通运输大会6月14日在武汉开幕,武汉再一次站上世界舞台。

武汉,距北京、上海、广州、成都等大城市都在一千公里左右,是我国交通承东启西、沟通南北、维系四方的地理中心。

得益于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以及具有相当发展基础的交通体系,武汉被国家赋予建设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城市、国际性铁路枢纽和场站城市、全球性国际邮政快递枢纽城市的重任。作为全国唯一获批的交通强国建设试点省会城市,武汉正以跨越之姿、攻坚之志、担当之责,推进交通运输高质量发展。

长江经济带和“一带一路”在此交汇,中西部“出海口”名副其实

繁忙的阳逻港。

2013年7月21日,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湖北,首站来到武汉新港阳逻港区。滂沱大雨中,他卷起裤腿、撑着雨伞,留下殷殷嘱托:“要大力发展现代物流业,长江流域要加强合作,充分发挥内河航运作用,发展江海联运,把全流域打造成黄金水道。”

立足长江黄金水道,阳逻港这座集装箱吞吐量从零起步的偏僻小港已一举跨越成为年吞吐量200万标箱的国际大港。“江海直达”“泸汉台”“武汉—东盟四国”“武汉—日韩”等一批品牌航线开通后,武汉以新“出海口”身份亮相。

从沿海开放的“后队”向新时代内陆发展的“前队”转变,湖北正努力打造双循环新格局下的“新沿海”、内陆开放的新高地。在全面深化改革开放这一进程中,武汉的“国际范”越来越足。

2016年,武汉开始谋划开通近洋直达航线和建造近洋直航船舶。2019年11月,武汉至日本直达航线首次开行。此后,作为运输主力,“华航汉亚1号”“华航汉亚2号”轮多次抵达韩国釜山,日本门司、大阪和名古屋等地,出色完成了该航线的各项运行任务。

今年5月22日,从韩国釜山港出发的1.2万吨级国际海轮“长越1”号抵达武汉长江上的阳逻港。作为汉亚航线上的第三艘直达船,“长越1”号轮是武汉对外开放以来首次入境的万吨海轮。武汉港作为内陆最大河港,“海运”味道渐浓。

国际海轮“长越1”港抵达阳逻港。

家电、口罩、天然蜂蜜、化学原料、模具、汽车零部件、汽车整车、包装材料……一次又一次的货足船满见证了武汉对外开放的一路加速。

湖北处在中部地区崛起、长江经济带、“一带一路”等国家区域政策的交汇点,承担着作为区域协调发展的战略支点的使命。

作为湖北省唯一的“一带一路”节点,中欧班列(武汉)的始发站为东西湖区吴家山站,距阳逻港60公里。从前,装载货物的集装箱从阳逻上岸后,要通过公路运到吴家山站或滠口铁路货场“坐火车”。为把“内陆出海口”的城市功能做实,武汉阳逻国际港集装箱水铁联运项目开港通车。

中欧班列从武汉吴家山铁路中心站发车。

走进阳逻国际港集装箱水铁联运二期项目码头作业区可以看到,这里不仅有4个5000吨级的码头作业区,还有铁路专用线和后方货物堆场。长江沿线地区的货物可通过水运至阳逻国际港集装箱水铁联运二期集结,然后搭乘中欧班列(武汉)直接发往欧洲。

2020年12月27日清晨,身处鲁尔区、莱茵河畔的德国杜伊斯堡,迎来来自武汉的中欧班列。该班列共编组49辆,其中装载振动测试记录仪等汽车配件设备的两个标箱,来自日本名古屋丰田工厂。这一票是中外运湖北有限责任公司承运的货物,从日本直接走海运抵达阳逻港,借道武汉再搭乘中欧(武汉)班列抵达欧洲。

将铁路开进码头,为武汉航运物流产业打开巨大发展空间,形成“海—江—铁”物流闭环,打通了一条贯穿东亚—中亚—中东—欧洲的“江海直航、铁海联运”国际物流新通道,真正使阳逻港成为“出海口”,有机衔接和辐射了“一带一路”与长江经济带。

“空中出海口”同样引人注目。今年以来,武汉机场不断优化货物收运、航班配载等货运保障流程,精准对接客商需求,有效缩短了货物转运时间,提高了承运效率与市场竞争力。1月至4月,武汉天河机场年度累计运营国际及地区货运航线8个,完成国际货邮量2.2万吨。今年4月,武汉天河机场开通武汉—阿布扎比货运航线,武汉的国际“朋友圈”再次迎来新的成员。

中国内陆最大水陆空交通枢纽,升级打造一体化综合交通体系

中欧班列集装箱。

武汉,中国内陆最大的水陆空交通枢纽,素有“九省通衢”之称。

大城发展、交通先行。党的十八大以来,武汉积极健全铁水公空一体化综合交通体系,全面提升对外交通集聚辐射能力。入选交通强国建设试点的重大利好,让武汉从“高铁之心”迈向“祖国立交桥”的步伐更加坚定。

按照《武汉市交通强国建设试点实施方案》,5年内,围绕武汉天河机场、鄂州花湖机场、吴家山铁路基地和阳逻国际港,武汉将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4大枢纽。

作为国内重要的大型枢纽机场和内陆门户机场,武汉天河机场传来好消息:截至6月7日,机场今年累计旅客吞吐量已突破1000万人次。机场高峰小时容量也将从42架次扩容至55架次。

今年4月1日以来,鄂州花湖机场先后开通了印度(金奈、德里)、比利时(列日)、哈萨克斯坦(卡拉干达)、美国(洛杉矶)五条国际航线,货运辐射北美、西欧、南亚区域,“一夜达全国,隔日连世界”的快货物流圈不断“升级”。

鄂州花湖机场。

吴家山铁路基地,占地2019亩,配有6台国际先进的龙门吊。中欧班列(武汉)从这里出发,辐射亚欧大陆40个国家、110个城市。

阳逻国际港从“内陆辐”到“远洋辐”,集装箱吞吐量年均增长12%以上。

每天,庞大的客流、物流在四大枢纽汇聚,又依托着空路、水路、铁路、公路,奔向全国乃至世界各地。

锚定国家中心城市和国内国际双循环重要枢纽的总体定位,武汉有着清晰的认识:要推动交通区位优势转化为枢纽链接优势,不仅要联通内部,更要用支点连支点、枢纽连枢纽,以综合交通枢纽优势促进人流、物流、信息流、资金流互联互通、高效配置。

跑道越多证明航班量越多,证明机场的容量越大,能够接纳的客流量和货运吞吐量更大。去年6月26日,武汉天河机场第三跑道工程开工,建成投用后将新增6万/年至8万/年起降架次的保障能力,可满足年旅客吞吐量6300万人次需求。武汉天河机场也将成为全国第7家拥有三条跑道的机场。

武汉天河机场,一架空机正准备降落。

城市东部,一座全新的武汉东站如璀璨星河中的太空飞船,承载着市民期待如期投运。它的诞生,让武汉铁路形成“东南西北”四站鼎立的客运格局,“一小时”快速联通圈内兄弟城市的美好愿景成为现实。

从中长期铁路网布局来看,至2025年,武汉还将建成新汉阳站、武汉天河站、长江新区站等高铁站,与现有的武昌站、汉口站、武汉站、武汉东站一起形成全国独有的“五主两辅”铁路客运格局。预计2025年,铁路客运发送量将达到1.8亿人次。以武汉为中心的“两纵两横两连”十二个方向的“超米字型”客运铁路网络,将再度拉近武汉与其他城市的距离。如以时间计量,武汉出发前往武汉都市圈其他城市的时间为“1小时”,去长江中游城市群其他城市“2小时”,去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成渝城市群等城市“5小时”。

当前正在谋划推进的以武汉为中心、辐射城市圈的“七环三十射”高快速路网络,将实现武汉至周边城市的直联直通直达。

加快把交通区位优势转化为国内国际双循环枢纽链接优势,武汉正以大视野、大格局在交通强国建设中找准定位。

交通强国建设试点拿出路线图,目标锁定更便捷更低碳更智慧

武汉动车段近百组动车组整齐停放蓄势待发,只等“扬帆起航”。

交通是兴国之要、强国之基。加快建设交通强国是我国立足国情、着眼全局、面向未来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部署。

2021年,第二届联合国全球可持续交通大会发布《中国可持续交通发展报告》。报告指出,到2035年,我国将基本建成“交通强国”,拥有发达的快速网、完善的干线网、广泛的基础网,城乡区域交通协调发展达到新高度,基本形成都市区1小时通勤、城市群2小时通达、全国主要城市3小时覆盖的“全国123出行交通圈”。

同年,武汉获交通运输部批准,成为交通强国试点中唯一的省会城市。

规划为纲,形成近、中、远期全时段的落实体系,武汉迅速为建设交通强国示范城市划定“路线图”和“时间表”。

从“有没有”转向“好不好”,武汉按照《武汉市交通强国建设试点实施方案》《武汉市交通枢纽建设三年行动实施方案》《武汉市交通强国建设试点2023年工作要点》等要求,明确建设内陆开放型综合运输大通道、推动全域公交一体化和公交优先发展、构建多方协同应急物流分级体系、推动车路协同创新应用四大试点任务。

依托内陆开放型综合运输大通道建设,武汉都市圈1小时通勤,省内城市群中心城市间1小时互通;武汉与周边城市群之间、省内城市群之间2小时通达;武汉与全国主要城市3小时可达;依托航空、高铁,融入“全球123快货物流圈”,正一步步实现。

去年6月20日通车的郑渝高铁,结束了我省神农架林区以及南漳、保康、兴山、巴东不通铁路的历史。从武汉乘坐高铁至神农架最快2个多小时便可抵达。同一天,京广高铁京武段实现时速350公里高标运营,北京至武汉间最短运行时间压缩至3小时48分。

以建设交通强国绘就最美民生底色——边远乡村,不单单村村通了公路,武汉东南最偏远的江夏区舒安街嗣孟村还通了公交。74岁的村民熊良雪清楚记得,公交车开通那天,村民们奔走相告,抢着试乘尝鲜,安静的小山村迎来了许久未见的热闹;繁华闹市,轨道交通已成为通勤人的出行首选。2022年,武汉跻身“世界级地铁城市”,运营里程达435公里,通车里程10年增长14倍。

随着交通强国建设试点任务的不断推进,交通运输已成为人民群众获得感最强的领域之一。将川线、嵩阳线等“四好农村路”带来乡村巨变。“交通+电商”融合发展,快递进村实现了山货进城、城货下乡。机场地下有地铁站,货物到了阳逻港就能出海,武汉交通运输事业的蓬勃发展,让公众体验到从绿皮车到复兴号升级的畅快与便捷,还从敢为人先的诸多探索中看到可持续发展的未来。

更创新。今年5月,武汉“光谷光子号”空轨列车建成试跑。这是全国首个即将开通运营的城市“空轨”。网友感叹“科幻”。

“光谷光子号”空轨奔驰在光谷生态大走廊。

更低碳。截至2022年底,武汉新能源公交占比增至八成。这些新能源公交车时尚感十足且自带“空气悬挂”功能。按下仪表台上的“右侧下降”按键,车身则可向右倾斜,实现“弯腰”,方便特殊乘客上车。

更智慧。出炉全国首个城市级智能网联道路建设规范《智能网联道路建设规范》;建成智能网联汽车测试道路751.6公里,建设5G宏站139个。自动驾驶的出租车、公交车、清洁环卫车、无人物流车被越来越多地应用。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加快建设交通强国。中国交通运输迎来更加宝贵的“黄金时期”,从武汉实践看中国交通的未来,高速流动的中国将迸发更加强劲的发展活力。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

附件: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