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救援铿锵前行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国内民间救援队有哪些 民间救援铿锵前行

民间救援铿锵前行

2024-06-16 07:09|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民间救援铿锵前行

2022-09-08 09:38:00 来源:法治日报·法治周末

图为2022年5月31日,浙江丽水,民间救援组织人员冒雨在景宁畲族自治县大均乡小溪水域开展冲锋舟救援训练,苦练抢险救灾本领。 视觉中国供图

图为天鹅救援创始人李长江向《法治周末》记者展示应急救援装备。 赵瑞 摄

“专业应急救援力量各有所长、社会应急力量有效辅助、基层应急救援力量有效覆盖”是应急救援力量建设目标,对社会应急力量参与抢险救援工作应作出制度性的安排

《法治周末》记者 赵瑞

在9月5日四川泸定发生6.8级地震后,多个民间救援队闻讯即刻携带着各种救援设备,迅速奔向灾区,根据指挥部统一安排,进行救援工作。

在重庆山火救援中,市民自发组成的摩托车救援队发挥了重要作用,给社会留下了深刻印象。

去年“7·20”郑州暴雨灾害后,河南多地相继遭遇洪灾。据河南省政府的不完全统计,河南受灾地区活跃着社会救援队伍263支、4824人,受捐救援设备超过500台/套。

近年来,洪水、火灾、泥石流等自然灾害频发,给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带来重大损失。漂流、穿越、极限越野等挑战性强的运动越来越受到大众追捧,而期间发生的各种事故也让政府救援力量应接不暇。

作为国家应急救援力量的重要补充,民间(社会)救援组织正逐渐走入我们的视野。

今年5月,为了指导和规范社会应急力量参与重特大事故灾害抢险救援工作,江苏省应急管理厅研究制定了社会应急力量参与重特大事故灾害抢险救援行动现场协调机制。

9月4日,在今年第11号台风“轩岚诺”即将登陆浙江之际,浙江省防指办(省应急管理厅)对外公布了205支社会应急力量救援队伍电话。

频频被公众视野关注的民间救援队究竟是怎样一个存在?

凭一腔热血加入民间救援

“只要有行动,往返车辆,牵引绳,随手使用的无线电手台都是自费;救援期间的饮食和住宿以及商业保险购买,都需自行解决。我们没收过当事人一分钱,也没接受过一分钱捐赠。而且,不少队员加入时,都是抱着一腔热情。”爱卡救援创始人之一猫哥(化名)说。

“那你们的动力是什么呢?当初怎么想起成立救援队呢?”《法治周末》记者问道。

“就是情怀!和一份见死不救无法平息的使命感!”从事多年救援工作,有着资深救援经验的爱卡救援队队员孙金霞大姐在旁边接过话来。“我们在全国各地的队员多是越野爱好者,在越野过程中炼就的一身本领总应该为社会做点什么。我们招募的队员也都是热衷公益的人士,想加入我们首先必须要有一部越野车和过硬的体能,以及自己给自己上好的保险。”

“专业的救援还是要有经验的人做,但公益救援的范围绝不仅仅限于有特殊技能的人。”孙大姐一提起公益话题仿佛有说不完的话。

“不仅重大灾害事故现场有我们的身影,哪里有困难需要我们,我们就到哪里。协助防疫工作、寻找宠物救助流浪猫狗、雨夜疏散地铁站不能及时回家的打工人……为此我们专门策划了雨夜行动计划,气象台只要发布特大暴雨预警,我们都会安排救援车辆接送深夜不能回家的人。”孙大姐为此感到非常自豪。

说起救援经历的遗憾,孙大姐也面带怅然之情。救援队不是万能的,许多力所不能及的事情经常遇到。

深圳一名资深的户外运动爱好者对记者坦言,一些重大的体育赛事保障工作都需要民间救援组织的支持和参与。但主办方资金有限,平日团队日常活动和训练的资金,还需要组织者自己想办法筹措。

另外,由于民间救援队的公益性质,整个行动中所有花费都要由队员承担。其中,花费最大的是救援装备。这些开销全靠队员自掏腰包恐怕很难长久维持下去。社会组织的捐助微乎其微,政府有时会提供一部分装备支持,但每周组织训练、急救装备、活动场地等都要花钱。

民间救援的施救技能培训

根据中国登山协会登山户外运动事故研讨小组的不完全统计,2019年全年登山户外运动事故发生的活动中,参与总人数2055人,事故总人数942人;受伤事故82起,受伤人数105人,死亡人数69人。

各地民间救援队伍众多,准入门槛低,救援人员素质参差不齐,缺乏专业人士的指导,救援经验主要依靠个人能力和队员间的相互学习。未经专业培训的队员去参加救援,经常会出现各种状况,增加了救援的额外负担。

逃生救援技能到哪里去学?怎样培养专业的人才?都有哪些人在做相关培训工作?

位于北京昌平科技园区的天鹅救援工作室像个大号的物资盒。除了必要的办公桌椅外,AED训练机、心肺复苏(CPR)和自动体外除颤仪(AED)等救援设备摆满了角角落落。

天鹅救援创始人李长江说,一场自行车训练受伤后得不到救助的经历让他萌生了创办一个机构的想法,从事户外运动救援保障和急救知识培训普及工作。

“心脑血管疾病年轻化,猝死、心梗、中风等事件时有发生,因为缺乏急救知识没能第一时间得到正确救治,付出生命代价的事情太多了。”李长江说。

李长江拿起架子上的AED机,一边展示它的用法一边说:“我就想把这些正确有效的急救知识和技能传播给更多的人,多一个会的人就多一份希望!我的培训班就是要培养更多的急救导师,传播有效的救援知识和正确的救援理念,让他们的力量辐射到社会各个层面,增强国人的危机意识和紧急状态下的处理能力。”

对现在我国应急教育的现状,李长江坦言:“某些学校的安全教育课受制于经费不够、教具不够、导师不够等原因仅做了一些理论性的培训,普遍缺乏充分的实操培训。”

“疫情期间,我们也以线上教学视频答疑的方式做一些止血、包扎、固定、搬运等救护流程的普及工作。”李长江说,“还有很多俱乐部、公益组织他们都在定期开展这些工作,并在能参与的地方提供救援服务。越来越多的人想加入其中,而由于体制机制的原因把很多民间力量挡在了外面,可发挥作用的人才远远达不到社会需求。”

《“十四五”应急救援力量建设规划》提出,要开展社会应急力量应急理论和救援技能培训,加强与国家综合性消防救援队伍等联合演练,定期举办全国性和区域性社会应急力量技能竞赛,组织实施分级分类测评。

李长江说,这些举措都是很有针对性的,一方面明确了鼓励、保护社会参与应急救援积极性的导向,另一方面明确了提升社会力量参与应急救援工作所需技能水平的目标和方向。

亟需解决民间救援的瓶颈问题

救不救人?谁来救?谁为救援行动承担风险和提供相关的法律保障?这已成为民间救援无法回避的问题。

多位受访者表示,民间救援队一直寻求与国家专业救援组织建立信息、资源、技术的共享,实现救援的无缝链接。但是,我国民间救援组织目前缺少法律依据作为支撑,致使民间的救援力量发展有很大的局限性。“目前,我国的法律法规对于救援行动中社会组织成员出现的人身事故责任认定不明确,意外伤害险和户外专门领域保险、抚恤金等救济制度不完善。政府与民间救援组织的合作缺乏法律保障。”

中国应急管理学会标准委副主任、原国务院应急办工作人员王冰峰认为,重特大突发事件应对和大规模应急抢险救援,政府各职能部门专业应急救援力量无疑是主力军。与此同时,如何让社会应急力量有序参与,如何有效地配合专业应急救援力量和基层应急救援力量形成处置合力,需要法制体制机制及预案体系的完善和规范。

他说,这次重庆森林火灾抢险救援中涌现出许多志愿者舍生忘死、赴汤蹈火的感人事迹,充分展示了中华民族在大灾面前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民族伟力;充分展示了在深山道路崎岖狭窄特殊地形环境下,社会应急力量就近便利、灵活机动的巨大优势;充分展示了灾难现场第一时间响应、解决好“最后一公里”问题的重大意义。这为完善我国社会应急力量参与抢险救援相关政策法规预案提供了生动范例,值得进一步深入研究和总结,为推进我国专门立法进程提供实践基础。

“其间,应围绕实现‘专业应急救援力量各有所长、社会应急力量有效辅助、基层应急救援力量有效覆盖’的应急救援力量建设目标,对社会应急力量参与抢险救援作出制度性的安排。包括完善相关政策法规、应急预案、操作规程、支持措施、救灾补偿、人身安全保障以及监督管理办法等。”王冰峰说,“各级政府及应急管理部门应建立完善协调机制和服务平台,向社会及时发布灾情、救灾需求等指引信息,协调指导社会力量即时有序有效参与救灾。日常工作中要通过平台汇总掌握社会应急力量的队伍状况、专业技能、装备配置、分布位置后以及标准化模块等,为科学调度、高效协调社会力量有序参与救灾提供决策支持。”

很多想参加救援队的社会人士告诉《法治周末》记者,为了更好地保障志愿者的救援积极性,希望政府部门能在资金和装备上加大投入,通过设立专项资金、发动爱心企业捐助等渠道来拓展资金来源。他们更期待政府以购买服务的方式解决民间救助资金困难的问题,明确购买服务的项目、内容和标准。在管理上,他们希望能更高效便捷,精简救援行动的审批流程,也希望多给奉献者一些荣誉感,提高公众对救援队的认可度,倡导积极动用社会力量参与应急工作,集结众多想做事人的热情,让他们有归属感。

责编:王硕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