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与国外美术教育区别在哪里?你更欣赏哪一种?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国内宣传片和国外的区别在哪 国内与国外美术教育区别在哪里?你更欣赏哪一种?

国内与国外美术教育区别在哪里?你更欣赏哪一种?

2024-07-12 11:16|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喷泉》

杜尚之所以把小便池命名为《喷泉》,除了他确实是水淋淋的外表之外,也是对艺术大师们所画的《泉》的讽刺。

这是现代艺术史上里程碑式的事件!人们从这件事中明白了这么一个道理:架上绘画只是众多视觉传达手段中的一种,视觉艺术表现不应该仅仅只限于用笔去画画。

从那以后,架上绘画开始没落,艺术圈逐渐形成了另一种氛围:谁画画谁就是傻X,就落后于这个时代,就是low。从那以后,欧美的绝大部分艺术院校都不教学生怎么画画了。

哪怕是曾经培养出安格尔这样的古典主义顶级大师的法国巴黎美术学院、诞生过米开朗基罗和达芬奇等世界级艺术家的佛罗伦萨美术学院,架上绘画教学都被压缩成了很小的一个科目,取而代之的是实验艺术。

(佛罗伦萨美术学院)

实验艺术是相对于架上绘画来说的,简单地说,我们可以把一切不是架上绘画的艺术作品称之为实验艺术。包括行为艺术、装置艺术、材料艺术等等,都是实验艺术。

02

架上绘画仅存的顶极院校

由于欧美的绝大部分艺术院校都不教学生怎么画画了,世上仍重视架上绘画的国家很少。世界范围内,真正还在专研传统架上绘画的顶级美术学院仅有三所,分别是俄罗斯的列宾美术学院,中国的中央美术学院和中国美术学院。

国人考央美、国美已经很难了,比如央美本科招生录取率常年保持在1.5%以下。相对而言,俄罗斯人考列宾美院更难!大多人都得考几年才能考进去,很少有考一次就考进去的。

考列宾美院除了文化课难,专业考试也相当复杂:素描头、人体、创作……不同的系别还要考不同的东西,光专业考试都要考半个多月!

那么架上绘画都是怎么教画画的呢?传统美院教学的主流教法基本上都是下面的流程:

一群学生走进画室,老师指导模特摆好姿势,然后学生们拿出画板、画纸、画笔等开始画画。绘画的过程中,老师站在旁边偶尔指点。画完后有时会集体点评,有时候什么都不管。

自始至终,诸如为什么要画这个模特、画了有什么用等等问题,大家都不知道,也没人关心。

在2010年以后,央美引进了现在西方的美术教育体系。这一体系的重点在于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创造能力,大概过程是:提出一个主题概念,类似于人性、情感、道德、环保等等,要求学生围绕这个主题创作出一个作品。

正是这样的改变,在这几年大家看到了引发极大关注的央美艺考考题:2015年的棒棒糖、2016年的转基因鱼、2017年的听歌作画、2018年的幸福指数、2019年我的群体等等。

在教学中,学生必须说出所创造形象的理由、出处、受影响的来源等。在这个过程中,每个人花在作品讲解上的时间远远超过作品创作的时间。

看到这样的改变,相信大家应该知道,不教画画的美院教什么了。

不过,作为传统架上绘画的顶级美术学院,每一个进入央美的学生都要先去基础部锤炼一番。不管你学的是什么专业,先画一个学期的画再说。

03

差别在重技法与重自我表现

中外美术教育观念的差异是显而易见的:国内强调美术技法的重要性,国外强调自我表现的重要性。从下面画苹果的过程,我们就可以看出美术教育理念的差异:

在中国,老师会直接作范画画出一个苹果,让学生临摹,功底好的学生一次就能画好。

美国老师则是提着一篮子苹果进教室,让学生每个人拿一个去看看、闻闻、摸摸、玩玩,最后吃掉它。此时,美国老师才布置大家开始画苹果。

在英国皇家美术学院,都没有统一的美术教科书,而是由老师准备不同的“研究课题”,由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自主选择研究课题。没有固定的“造型临摹”训练,由学生发挥想象力,自主进行造型设计。

这就像数学老师教学生“1+1=?”,在中国,老师告诉学生记住1+1=2就行了;在国外,老师会引导学生去思考、去证明1+1为什么等于2。

在评价美术作品好坏的标准上,国内的美术教育讲究画得像不像,画得像就是最好的称赞。这使得国内的美术教育注重临摹、复制,更注重“技法”,占着手就好了,脑子可以少用点。

这种过于刻板的手把手教孩子的方式,可以使孩子在更短的时间内学会一种技能或技巧,但对孩子创造性的压制并不利于作品的创新、创造,而只是简单的复制,最缺乏的就是灵魂。

最明显的就是设计,很多人认为,国内没有真正设计专业,全国的设计师们普遍没有真正的原创设计作品,更多的是在抄袭或者像乐高般的元素拼凑。

而在国外,由于评价艺术品好坏并没有固定的标准,作品好坏全看看评判的人和喜欢的人的经历和影响力,在于谁掌握了话语权。这使得国外的美术教育鼓励创新,注重创作者内心的解读,创新能力的培养。

的确,美术不单单是绘画,其核心在于人文和美学,是一门具有思辨性的哲学,人们所看到的任何心里觉得美的一切都是美术。

然而,国内填鸭式的美术教育,千人一面的标准,通过大量的机械练习提高学生的绘画能力,极大地抑制孩子们的创造天性,磨灭了孩子们的个性和创新潜能。

04

国情不同并没有对错之分

中西方的美术教育为什么会出现这么大的差别呢?

因为中西方有不同的国情和市场需求,也有不同的美术史和文化。任何国家的教育都要适合该国的国情,教育是有计划、有目的地培养人的活动,这就涉及为谁培养人,培养什么样的人的问题,美术教育也不例外。

中国的美术教育最早起源于师范教育,为中小学培养美术师资,基于这样的思路,我们就不难理解为什么国内的美术教育会是这个样子,这可能是根源上的问题。

好多人只看到了西方国家人们学习艺术的自由浪漫,却没有看到他们普通民众已经有了强大的艺术审美基础,更没有看到中国民众的艺术审美还停留在什么阶段。

虽然中国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但由于历史的原因,总体上国人的文化素养,特别是艺术素养、艺术审美能力还比较低。甚至可以说,大部分人根本就不知道什么是“美”!

这样的国情就决定了,包括美术教育在内的艺术教育要从精英教育走向大众教育,也才有了艺术教育的不停扩张、艺考热持续不退。

既然是应试教育,就得有量化的标准。因为教学需要通过逻辑来表述,所以艺术教学里的东西必须量化,是具体而清晰的。

但是艺术的核心本质是不可言说的非逻辑体验,几乎不可能被量化。于是就有了变通的方法,在艺术教学中,艺术技法和风格形式以及材料表现,都更容易量化,这就是为何国内的美术教育更重视技法的原因,毕竟架上绘画的写实绘画具备判定标准,也是作为考试的最好方式。

西方的美术教育培养的更多的是对艺术作品的辩解能力,近乎偏执地强调创造性,使得西方真正会艺术创作的大师不在学院教学生。在学院教学生的,却是一些名不见经传的更擅长嘴炮“艺术家”。

综合来看,中西方美术教育的差别没有对错之分,都是学院派艺术体系僵硬化在不同阶段的体现而已!

不过,一个可喜的变化是,随着国内民众艺术素养的不断提高,以央美为代表的美术教育正在逐渐发生变化,在基于国情的基础上正在尝试部分借鉴西方的美术教育方法,从近几年的央美的艺考试题改革,就可以说明这是一个可喜的改变。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