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唯一安乐死医院,病人不接受治疗,让生命有尊严的消逝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国内安乐死医院 上海唯一安乐死医院,病人不接受治疗,让生命有尊严的消逝

上海唯一安乐死医院,病人不接受治疗,让生命有尊严的消逝

2023-11-22 10:34|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原标题:上海唯一安乐死医院,病人不接受治疗,让生命有尊严的消逝

在中国有这样一家医院,这里的医生不会手术也不给吃药,只是陪着病人说说笑笑,这种医患关系更像是朋友一样,不过住进来的患者几乎都是有来无回,最大的103岁,最小的只有3岁,只要住进了这家医院,也就意味着生命进入了倒计时,这样一家看似不合情理的医院,却成为万千临终患者所向往的伊甸园。纪录片《人世间》为我们讲述了上海一家临终关怀医院的故事,让更多人体会到“安乐死”的意义和合理性,让临终患者体面的与亲人告别,节目播出之后,安乐死这个概念,再一次引起群众沸腾,很多人迷惑不解,国内万千患者饱受疾病折磨,半生缠绵病榻、生不如死,我国为什么始终不允许安乐死合法化呢?我国不允许安乐死,或许在医院设施上就有明显体现。全国唯一一家支持“安乐死”的医院,上海静安区临汾社区医院,也只是在2楼设置了一个舒缓疗养区域,住进这个区域,也就意味着放弃了任何治疗,坦然接受了死亡和告别。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观念意识的改变,对安乐死的存在也越发宽容,自从上海这家生命关怀院区成立以来,已经迎来送往了上千位临终患者,他们住进来以后没有再进行任何医疗手段,每天有专门的护士来慰问和关怀,有护工给予简单的护理,在生命的最后阶段,他们真正做到了安详而体面。纪录片人世间播出以后,很多人对71岁的梁金兰印象深刻,她是一位胸腺癌晚期患者,彼时已经是她患癌的第12年,在镜头里,梁金兰老人温文尔雅、思维清晰而健谈,让人更深刻的是老人面对死亡的坦然与从容,仿佛在讲述别人的故事。梁金兰老人梁金兰退休前是一位放射科医生,在医院见过了太多的生死,内心早已变得麻木,所以当得知自己癌症晚期的时候,梁金兰并没有感到意外。死亡,总要选一种死法,而在大多数人看来,癌是不治之症,癌症晚期也就意味着可以躺平等死了。入住关怀院区前,医生给出的预计生存期只有20天,梁金兰回顾自己的一生还算圆满,唯一放心不下的就是自己的老伴陶爷爷。陶爷爷患有重度脑梗,行动不便、呆滞健忘,常常连自己的一日三餐和药都忘了吃,但自从梁金兰住进医院以后,陶爷爷就像个孩子一样一整天守在她的床前,吃药和洗漱反而都需要梁金兰催促,老两口到底谁需要照顾,一时难以分清,正因为如此,梁金兰格外挂牵自己走后,老伴的衣食起居问题。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梁金兰与陶爷爷有个独生女陶文杰,她不仅要照顾家庭还有为工作奔波忙碌,中年人的困扰在陶文杰身上体现的淋漓尽致。为了最大程度减轻女儿的负担,梁金兰在生命的最后几天,她还是费心给老伴陶爷爷挑选了一家合适的养老院,一个月只需要2900块钱,这样在自己走后,老伴也有了去处,女儿陶文杰也能轻松一些。安顿好了一切,梁金兰终于能轻松地面对生命中最后这几天,在医院的安排下,她和老伴一起过了最后一个重阳节,医院轻松热闹的氛围,病患脸上洋溢的幸福的笑容,或许这就是临终关怀医院存在的意义,面对死亡,他们有了一种向死而生的坦然和期待感。噩耗降临在梁金兰入院的第19天,这一天老人突然昏迷不醒,进入弥留状态,陶文杰带着老父亲一路疾驰前往,赶去医院与家人见最后一面,一路上陶爷爷悲痛难以自抑,哭的像个孩子,而陶文杰得知母亲去世的噩耗,却是出了奇的平静,毕竟母亲患癌12年,或许在她的内心,早已接受了这个悲痛的现实,她能做的只有手持转经筒,用自己的方式为母亲做最后的离别仪式。相比于71岁的梁金兰,年仅50岁住进临终关怀医院的王学文似乎有点亏,不过在医生看来,罹患腮腺癌的他已经多活了将近6年,堪称医学奇迹,那么他的生活又是怎样的呢?王学文曾对人世间的编导说,我是一个早已买了票的人,随时会走,而你们是在门外的观众。一个人在临终阶段,还能如此浪漫和文艺实属难得,而王学文,同样是人世间里面一个不可或缺的人物,他的平和、豁达让很多观众为之动容。在死神面前,人人都是平等的,不论你是平民百姓还是富豪权贵,不管你是耄耋之年的老人还是牙牙学语的稚子,世间不公平的事不胜枚举,唯有死亡,是每个人都要面临的一关。王学文确诊癌症的时候只有45岁,正值壮年,当时他感觉身体时常麻木,不受控制,来到医院一番检查,最终一张诊断报告给他判了死刑,他被确诊为腮腺癌晚期,他的生命最多还有三个月。王多年来,王学文与母亲二人相依为命,老人到了安享晚年的年纪,却不想儿子得了绝症,患病以后的王学文依旧和母亲住在一起,由母亲来照顾他的衣食起居,患病以后的王学文瘫痪在床,全身关节都失去作用,简单的一个抬手动作,已经是他能做到的极限运动。久卧床榻的王学文体重急剧下降,颧骨高隆、面颊塌陷,脸上褐斑密布,明明是家里最小的孩子,看起来却比两个哥哥还要老态,由于肿瘤的生长和扩散,王学文的眼睛几乎失明,只能模糊的看到个人影,不过即使这样,王学文依旧觉得活着是最大的幸福。2015年是王学文患癌的第五个年头,医院专家也无法解释,到底是因为什么,王学文能比普通患者多活这么久,或许就是他乐观的心态和顽强的生命力吧。由于临汾临终关怀医院的特殊性质,只有“活不过三个月”的晚期患者才能进入临终关怀病区,而只有王学文是个个例,他也数不清自己已经多待了多少个三个月,送走了多少临终病友,甚至他根本分不清自己是住在医院还是家。王学文是临终关怀医院为数不多的可以正常进食的病人,相对来说他的幸福指数还是比较高的,医院每隔一段时间就会为病人进行擦洗、剃头等深度护理,这也是王学文最开心的时候,作为一个瘫痪病人,王学文卧床5年都没有生出褥疮,没有异味,他十分感激自己母亲和医护人员的照料,而轮到自己护理时,他总是提前标记好肿瘤的位置,让护士敬而远之。其实早在2014年,王学文就以为自己走到了终点,他记得当年的生日格外隆重,医院给他举办了生日会,墙上贴满了王学文与亲朋好友的合影,他的母亲一大早就准备好了丰盛的饭菜和蛋糕,一家人又开心的合影留念,似乎所有人都做好了告别的准备,但幸运的是,死神却没有如期降临。王学文生日过后第二天,隔壁病床86岁的老人舒国却停止了呼吸,老人的离世给王学文造成了很大的打击,老人走了,王学文分给他的生日蛋糕却还留在桌子上,生命真是说不清的变幻无常,其实对于王学文来说,生死早已无所谓,他唯一愧对的就是80多的老母亲,他把自己兄弟三人比喻成母亲种下的三个瓜,而自己就是那个最没出息的坏瓜。一年后,这个与癌症对抗了6年的文艺大叔最终还是离开了人世,或许好心态本身就是一股强大的能量,让这个瘫痪在床的病人多活了将近6年,王学文的母亲也如释重负,孩子被折磨了五六年,总算是脱离苦海重获新生了。生与死是医院每天都在上演的剧情,医院的墙壁比教堂听过更真诚的祷告,人世间最催人泪下的一幕,无疑是父母双亲纷纷变故的王龙,男儿有泪不轻弹,送别父亲以后,王龙在医院门外泣不成声...应该如何面对死亡是谁都逃避不了的话题,有人在生命的最后散尽家财,卖房卖车只为多活一天,有人拒绝治疗,坦然接受死亡。上海一家没有任何医疗设备的医院,却一度受到临终患者的追捧,临终关怀医院真的有它存在的必要吗?视频中这个大男孩名叫王龙,今年27岁,他的故事同样令人震撼。住进临终关怀医院的是王龙的父亲王跃进,今年是他患直肠癌的第18年,或许是老父亲知道自己时日不多,不想给孩子增添负担,才主动提出要住进这家医院。在王龙的印象里,他与父亲的感情并不太好,王龙是家中独子,父亲对他高要求高期待,一点小事做不好就会皮带伺候,王龙潜意识里是非常惧怕父亲的,大四一毕业,他就入伍当兵,多年的部队磨炼让他的性格更加沉稳独立,与父母几乎零沟通,谁曾想等他真正成熟以后,却发现父亲早已褪去了当年的高大伟岸,头发也变得花白。父母实在瞒不下去了才向王龙说了实话,其实王跃进患直肠癌已经18年了,现在已经到了无法独立进食的阶段,王龙来不及犹豫,只好按照父亲的嘱托将他送到静安区临终关怀病房,在这里结束他最后的日子,王龙一直无法接受父亲时日无多的现实,怎料屋漏偏逢连夜雨,另一边母亲在赶往医院的路上出了车祸,造成骨折,王龙不得不分身去照顾母亲,一时间忙得像个陀螺,徘徊在两个医院之间。一边是母亲左腿骨折,右脚跟腱断裂严重,一边是父亲生命垂危,随时都可能离开人世,王龙仿佛一下从天堂坠入地狱,家庭突然破碎,自己不到而立之年,不得不承担起照料双亲的责任,这种痛苦和无力感一度让他崩溃。王跃进在医院只停留了10余天,就永远的闭上了眼睛,最终王龙手捧父亲遗像,给他唱完了最后一首歌,王龙强忍内心的悲痛,看着父亲在殡仪场化为一丝烟灰,最终他还是没能忍住在门前给父亲下跪磕头,做了最后的道别。死亡是一个沉重的话题,世间万物都将走向这个终点。据说人类越到晚年就会越惧怕死亡,这也是出于求生意识的本能,越是临近死亡的年龄,越是敬畏和尊重。有很多医者认为,临终关怀既是看病,也是医心,临终关怀医院的存在,有一定的必要性。迄今为止,全世界只有一个允许安乐死的国家,那就是荷兰。据统计每年选择安乐死的荷兰人大约有2.5万,而且自安乐死合法化以来,几乎呈现逐年递增趋势,为什么这么多人支持安乐死?我国对于“安乐死”的态度又是如何呢?这或许也跟大部分恶性肿瘤无法治愈有关,据说每年上海死亡人数11.5万,光是恶性肿瘤患者就高达4万,在中国,每一天就有超一万人被确诊癌症,每分钟有8人患癌,人们对死亡的恐惧、怕给家人带来额外的负担,所以能体面、圆满的离开也成为更多临终患者的追求。现代医学的发展和壮大拯救了无数人的生命,让多数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得以提高,不过很多疾病仍然还是现代医学无法攻克的难题,死亡也是我们必须要面对的话题,出于对社会安全的保障,我国法律尚不允许安乐死,所以如何让生命有尊严的谢幕,尽量减少临终患者的痛苦,这依然是个任重而道远的课题。人有生命老病死,死亡是每个人都要面临的话题,如果生命走向终结,你是倾家荡产只为获得一天时间,还是会选择躺平,住进这样一家医院呢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