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质量建设制造业智能工厂的对策建议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国内制造业企业自主知识产权发展面临的困难 高质量建设制造业智能工厂的对策建议

高质量建设制造业智能工厂的对策建议

2024-07-15 07:49|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二、坚持“揭榜挂帅”与“赛马”并举,提升技术创新能力

1.建立“揭榜挂帅”制,在关键技术和核心部件上加快突破,开展“赛马”制度,推进行业内的协同攻关和重大成果的应用推广,确保智能工厂核心技术的自主可控。

2.打造“赛马”制度下的技术创新中心,引导企业和高校院所开展合作,联合攻关智能制造领域重大关键核心技术,培育一批制造业智能工厂技术创新中心和制造业智能工厂重点实验室。

3.培育“赛马”制度下的高水平研发团队,在企业内部设立创新平台和研发机构,鼓励企业、高校院所、科研院所、社会资本组建专业化的创新创业团队,建立健全团队人才培养机制和激励机制。

4.建设一批“赛马”制度下的“工业大脑”,通过大数据、云计算等手段,加速工业知识与技能的共享和复用。

三、坚持人才支撑与政策保障并重,培养智能工厂专业人才

1.鼓励职业院校、高等院校加强智能制造专业建设,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培养智能工厂专业人才。

2.加强智能制造人才培养。深化产教融合,推动校企联合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开展“订单式”人才培养,建设一批职业教育实训基地,联合企业共同制定课程标准、教材和教学方案。

3.优化智能制造人才服务体系。对智能制造领域重大科研项目、关键核心技术攻关项目,政府可采取购买服务的方式,委托相关单位开展研发活动。积极为企业开展研发活动提供技术咨询和检测等服务。

4.强化政策保障。研究出台《浙江省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关于支持高水平大学和科研机构建设的实施意见》《关于促进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的若干意见》等政策措施,加强对智能工厂、机器人、高端数控机床等智能制造关键核心技术的研究支持和推广应用。

四、坚持自主创新与开放合作并举,构建智能工厂产业生态

1.着力突破一批关键核心技术,实现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依托“中国制造2025”,面向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汽车、高端纺织等重点领域,推动行业共性技术研发,形成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关键核心技术。

2.深化智能工厂产业生态培育。加大力度引进国内外智能制造领域的领军企业和创新型人才,通过股权投资、项目合作等方式,推动省内优势企业与国内外知名企业进行股权投资。围绕重点产业关键领域,突破一批关键零部件、元器件和软件,开展核心技术攻关,培育形成一批具有较强竞争力的龙头企业和创新型中小企业。建立健全智能工厂产业链供应链风险预警机制,提高风险应对能力。

五、强化企业主体地位

1.鼓励企业智能化改造。支持企业运用人工智能、大数据、物联网等技术进行生产线智能化改造,提高生产效率。

2.培育一批领军企业。加强对智能制造领军企业的培育和支持,发挥其在产业转型升级中的示范引领作用。

3.提升企业服务水平。鼓励企业提供智能制造整体解决方案,为行业提供高质量服务。

六、加大政策支持力度

1.制定专项政策。建议省级政府及有关部门应研究制定关于智能工厂建设的专项政策,明确智能工厂的发展目标、重点领域、主要任务、支持措施等,为智能工厂建设提供政策保障。

2.加大资金投入。政府可以通过合理安排财政支出,增加对智能制造领域的资金支持力度,以推动相关企业的技术研发、设备更新和生产能力提升。此外,政府还可以引导社会资本投入智能工厂建设,通过吸引更多的投资,加速智能制造的发展和应用。这将有助于提高我国制造业的竞争力,并推动经济的持续发展。

3.优化土地资源配置。首先优先供应土地给智能工厂建设项目:将智能工厂建设项目列为优先发展项目,并设立相应政策,确保其能够获得优先的土地供应。这样可以保障项目用地需求,促进智能工厂建设和发展;其次制定土地利用规划:根据区域发展需要和土地资源状况,制定土地利用规划,明确智能工厂建设的区域范围和用地要求,避免资源的浪费和重复建设;再次加强土地管理和监管:建立健全的土地管理和监管体系,加强对土地使用情况的监测和评估,确保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和保护;接着推动土地资源的集约化利用:通过技术创新和工艺改进,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实现更高产出和更少占用土地的目标。可以考虑引入先进的工艺设备和智能化生产方式,减少土地占用面积;最后激励企业参与土地资源优化:通过给予税收优惠、土地租金减免等激励政策,鼓励企业参与土地资源优化,推动智能工厂建设和发展。

4.加强人才培育。实施智能制造人才战略,加强与高校、科研院所等机构的合作,依托“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大力开展智能制造专业培训,培养一批具有国际水平的智能制造领军人才。

七、坚持安全可控与绿色低碳并举,推动智能工厂绿色发展

智能工厂既要保证安全可控,也要注重绿色发展,实现可持续发展。

强化安全管控。完善工业互联网安全管理体系,强化数据安全保护,规范网络与信息系统安全运行。推进工业互联网平台和应用的安全防护体系建设,实施工业互联网平台网络安全分类分级管理,强化网络安全信息共享和重大事件应急处置机制。

推行绿色制造。全面推进绿色制造体系建设,开展绿色工厂、绿色供应链建设试点示范工作,鼓励企业采用绿色制造技术、工艺、设备及产品,推动企业绿色生产和运营。

强化智能工厂绿色化改造。推进节能减排,加强能源管理,建立能源计量管理系统和能耗统计体系。推广节能技术装备产品和节能技术改造,推动生产设备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升级改造。加快建设绿色供应链,促进全生命周期绿色化发展。加强资源综合利用,推广资源循环利用技术与装备。

八、坚持科技赋能与产业链补链强链并举,构建智能产业生态

制造企业理应围绕智能工厂关键技术,积极培育新技术、新产品、新业态,促进产业链上下游、产供销、大中小企业整体协同发展。

坚持科技赋能与产业链补链强链并举,以智能工厂建设为核心,推动相关产业的关键共性技术突破和产业化发展。

鼓励企业开放应用场景,协同上下游企业开展跨行业、跨领域的协同创新与联合攻关。

推进智能工厂建设的新模式、新业态发展。鼓励智能工厂建设的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加强数字技术应用场景建设,推动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实现生产制造全流程的数字化管理和智能化控制,建立和完善数据采集和反馈机制,实现产业链上下游数据协同共享。

综上所述,随着工业4.0的风潮席卷全球,备受关注的“中国制造2025”规划也在这一大背景下正式出台,“中国制造”将插上腾飞的翅膀,努力从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转变。随着制造业转型升级、互联网+的推进,“中国制造2025"将成为未来几年中国经济持续受关注的主题。

由于智能工厂建设投资大、周期长、责任大;涉及工艺、物流、产线、自控和信息化等多个专业,技术含量高、系统性强、资质要求高。且设备、物流、信息化之间有交叉,尤其是到后期系统集成联调联试阶段,边界划分不清、相互推诿扯皮等问题会集中凸显。因此建议企业在成立智能制造专班,并且一把手强力推动的基础上,采取EPC 总承包或全过程咨询模式,引入合适的智能工厂系统集成解决方案供应商参与,从而保证智能工厂实施的效果。

因此,制造业企业要高质量打造智能工厂“样板”,需从政策、产业协同、技术创新、工业互联网应用、企业主体地位和标准体系建设等多方面发力。只有综合施策,才能让浙江智能制造走在前列,为全国乃至全球智能制造发展提供有益借鉴。(张罗平系清华大学教授,王国灿系中国法学会会员、浙江城市国际化研究院资深高级政策顾问)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