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SIM卡已经成熟 为何国内仍无法普及?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国内esim手机 eSIM卡已经成熟 为何国内仍无法普及?

eSIM卡已经成熟 为何国内仍无法普及?

#eSIM卡已经成熟 为何国内仍无法普及?|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0 分享至

用微信扫码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1991年,世界第一张SIM卡被德国捷德公司开发,当时的SIM卡非常大,和银行卡一样:

SIM卡的全名是“用户识别模块”(Subscriber Identity Module):这块镀金的电路芯片拥有身份识别功能,可以安全地将手机接入网络。只要将这张卡插入移动电话,就能识别用户的身份,只不过大哥大出现之前,要插入的是这样的“巨型手机”

虽然二十多年来,手机从大哥大变成了智能机,但我们仍然离不开SIM卡。

一代大卡到四代Nano SIM卡越来越小,但芯片还是那么大

其实SIM卡本质上就两个功能:

1 确保用户给运营商付了接入费

2 确保该号码在网络中的唯一性

为了完成这两个任务,SIM卡内存储了两条重要数据:

1 IMSI,即“国际移动用户识别码”,用于识别用户身份

2 Ki,即“鉴权密钥”,从本质上说,它帮助手机实现与网络的秘密“握手”,让运营商能够识别、核实手机身份,并加密手机与网络交换的所有数据。

随着手机网络从2G转换成3G,SIM卡能够创建的密钥也变得更长、更安全;进入4G时代以后,SIM卡还能完成网络语音电话(VoIP)的身份验证。

其实,我们并不需要SIM卡这样的独立实体芯片卡,也能实现手机的所有功能,相关数据可以直接内置在手机里——而且这根本不是什么高新科技。

苹果等公司一直在努力推广eSIM卡,这种芯片卡直接内置在手机里无法拔出,但可以反复写入,免去了SIM卡插拔的麻烦。

重要是的,eSIM不绑定于任何一个移动网络,和SIM卡不一样,它不属于运营商,所以能够自由地在运营商网络之间切换接入。

很多业内专家都在提倡,既然现在输入用户名和密码就可以登录所有账户,为什么我们还要插入实体卡才能识别手机用户身份呢?

因为运营商不想改变。

试想一下,联通、移动、电信三大运营商都不再推出实体卡,而是把选择权交给了用户与手机内置的eSIM APP,还靠什么来留住用户?

用户可以随意的选择运营商,可以在多个运营商之间来回的切换,还会引发一个运营商更害怕的问题,那就是用户可以将话费直接的和手机公司结算,而手机企业再去和运营商之间结算。

所以至今,三大运营商都不支持手机eSIM,只支持可穿戴设备eSIM,相反,运营商还在不停为自己的SIM卡里添加更多功能,比如中国移动前不久刚刚推出了“超级SIM卡”它既可以当饭卡、门禁卡、交通卡,也可以当做车钥匙或进行5G电子签名,大额转账等。

但是谁会用自己的SIM卡去转账?只不过是运营商不愿“放权”而做的无谓努力而已。

所以技术上已经成熟的eSIM,短时间内还没法安装在你我的手机里,快30岁的SIM卡,咱还得接着用。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阅读下一篇/ 返回网易首页 下载网易新闻客户端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