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丁与木匠》读后感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园丁与木匠 《园丁与木匠》读后感

《园丁与木匠》读后感

2023-07-19 05:40|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园丁与木匠》这本书是美国人艾利佳.高普尼克的著作,最近读完这本书感受颇深。

        一、先谈谈阅读这本书的过程感受

      这本书是美国人的著作,与《高效能人士的7个习惯》等外国书籍一样,读起来较为“痛苦”,但必须接受美国人写书的方式。作者为了阐述一个道理,不仅引用各种案例和事物进行对比分析,还把一个核心重论点掰开碾碎,咽进去反刍,来来回回、反反复复的论证说明。总体来说,这本书是一本学术型或研究型的书,理论指导大于实用性。该书从开头的人类进化观点为始,全链条、全方位的表达了一个观点,那就是为人父母,要当一个园丁,守护孩子,叫孩子自然成长,接受孩子自然成长的结果,而不是当一个木匠,以自己心中预定目标为导向,打造孩子成长过程。

       

二、该书在中国社会的指导意义

      这本书论述人从生下来就是要自由探索,刺激大脑,促进大脑发育运转的,因此该书论证孩子要慢成长,延长童年,自由成长。这本书在西方社会,地广人稀,信奉基督教,幻想存在“救世主”的人文环境下,可以指导西方世界的大批父母按此法养育、教育子女。但在中国这种全体家长急功近利的心态下,这本书对始终处在焦虑状态下的家长们毫无意义。中国的家长们不会因为看了这么一本书就任由孩子们自由成长,少报一个兴趣班或补习班的,中国父母一直奉行“子不教,父之过”的儒家传统思想,自孩子一出生,就定下了“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远大目标,希望子女至少成为自己一样的人,或超越自己成就,未来做一个更有成就的人。因此中国父母要求孩子在步入社会竞争初始,既在幼儿园,就要出人头地,不论文化知识、才艺水平均不能落后于人,要在中、小学期间,学习成绩名列前茅,要考上有名的大学,学最好的专业,进入最好的公司供职。中国父母们将养育、培养子女,变成了一个充满焦虑的过程,这种木匠式的教育。并不会因为一本书就得以彻底改变。

   

  三、你是园丁,还是木匠?

      做一个园丁还是木匠,你是否能容许自己的“植物”野蛮生长,“依赖或独立”、“学习还是玩耍”,这是永恒的悖论命题,朝哪个方向直行,也是艰难的抉择!我认为,做园丁还是木匠?不是二选一,而是要灵活运用。正如书中所讲,童年是人类进化的关键期,这个时候父母应该更多的做园丁,给孩子更多的爱,保障孩子的进化,言传身教的教孩子边看边学边成长,陪伴孩子边玩儿边学、边练边学,促进孩子在探索中自由成长!但在孩子成熟到一定程度,父母也应该适当发挥木匠的作用。

        从孩子的养育意义上和为人父母履职,均是在一系列矛盾中寻找平衡,即使这本书更趋向于教育会家长如何做一个园丁,也不能给出笃定的答案,犹如“医者不能自医”,读了这本书,我或多或少想按这本书的指导方式改变自我己,但每天对孩子提出或软或硬的各种要求,有可能是受到他人的干扰了我的思想,也可能是孩子干扰了其他人,更多的是我单纯的认为怎样做对他更好,导致每天都在自我怀疑,自己对他的要求是否合理、是否必须、是否一厢情愿?育儿的书籍千千万,这些书籍都或多或少的笃定的教给了你育儿方法,但孩子也不是千篇一律、同一的,因此做园丁还是做木匠,要自我探索,结合实情,这本书给你提供了反思的起点,但读完这本书,一切才刚刚开始。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