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蜥蜴分类图鉴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四脚蛇的种类名称及图片 世界蜥蜴分类图鉴

世界蜥蜴分类图鉴

#世界蜥蜴分类图鉴 |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Anniellidae 蠕蜥科(北美蛇蜥科)

Helodermatidae 毒蜥科

Xenosauridae 异蜥科

Shinisauridae 鳄蜥科

Lanthanotidae 拟毒蜥科(婆罗蜥科)

Varanidae 巨蜥科

此外楔齿蜥(喙头蜥)不属于蜥蜴,虽然其外形近似蜥蜴,但是骨骼结构和蜥蜴相差很多。单列为喙头目。蚓蜥类亦不属于蜥蜴,在有鳞目的系统内地位和蜥蜴亚目同等,为蚓蜥亚目。也可作蚓蜥目与蜥蜴目并列于爬行纲中。在此同样作介绍。

另外说一下,学名是拉丁文不是中文,这点不要搞混了。正式的中文名字称为中文正名,不过市场上交流很多蜥蜴的名字,尤其是外国种,很多都不是正式的中文名字,多是英语直译或者自行臆想,故此贴里给出的名字基本都是正式的中文名,至于市场俗称也会提及。因为是写分类,所以还是用从分类角度取的正式中文名好,老实说有些市场的俗称挺没有节操的。

喙头目Rhynchocephalia

楔齿蜥科Sphenodontidae

楔齿蜥属Sphenodon

这是一个古老的目,属下仅存1科1属2种,所以被称为活化石。头部具有顶眼,既有“第三只眼”不过此眼只能感光,不能成像,两种为楔齿蜥Sphenodon punctatus 和斑点楔齿蜥Sphenodon guntheri ,斑点楔齿蜥已于上世纪灭绝。仅分布于新西兰,属于世界级珍稀动物,于鸟类同居在洞穴中,夜行,以昆虫,鸟类为食,尾能自断,但是再生不完全。寿命很长。

中文正名:楔齿蜥 学名:Sphenodon punctatus 别名:喙头蜥

商家和玩家的俗称太没有节操,不列了。此种不属于蜥蜴,切记。

鬣蜥亚目 Iguania

鬣蜥科 Agamidae

体型小至中大型,头背没有对称大鳞,附肢长,体表鳞片经常起棱,不少种类背部中央的一排鳞片通常隆起,称为鬣鳞。舌短,不分叉或微分叉,平时不吐出,仅在饮水与捕食时吐出,可以粘附昆虫。多数捕食性,少数植食性。分布于亚洲大陆,非洲大陆,澳洲大陆,区域为古北界,东洋界,热带界,和澳洲界。以东洋界种类最为丰富。台湾将此科译为“飞蜥科”,将美洲鬣蜥科(见下文)译为“鬣蜥科”。个人感觉不妥。

中文正名:鬣蜥 学名:Agama agama 别名:普通鬣蜥 市场俗称:彩虹飞蜥

鬣蜥科的模式种,鬣蜥科学名的由来是以其种名定属名,再订科名。有颈鬣,背鬣不发达,具有变色的能力。主食昆虫,分布非洲中部。

中文正名:石鬣蜥 学名:Agama atra

和普通鬣蜥同属的物种,同样有变色能力,分布南非山区,以昆虫为食。

中文正名:新疆岩蜥 学名:Laudakia/Agama stoliczkana 别名:新疆鬣蜥。

有的分类学家将原鬣蜥属(Agama )中的部分种类分出,成立岩蜥属Laudakia ,分布中国新疆,主食昆虫,偶食植物。

中文正名:荒漠蜥 学名:Psammophilus dorsalis

繁殖期颜色会变得艳丽的鬣蜥,分布印度的高原上。以昆虫为食

中文正名:丽棘蜥 学名:Acanthosaura lepidogaster 市场俗称:高山角龙,十字领蜥

棘蜥这个属的特征是具有眶后棘(但是具有眶后棘的并不一定是棘蜥)。具有一定的变色能力,雄性较为艳丽,雌性较为暗淡。分布华南及东南亚的阔叶林和雨林中,以昆虫为食。

中文正名:丽纹攀蜥 学名:Japalura splendida 别名:丽纹龙蜥

攀蜥属的物种具有颈鬣,但背鬣不发达。主要分布亚热带地区的树林中。此种鼓膜具鳞片,眼下与上唇鳞之间的黄白条纹是其主要特征。是国内市场上最常见的蜥蜴之一。该种为中国特产,分布华中及西南地区。

中文正名:草绿攀蜥 学名:Japalura flaviceps 别名:草绿龙蜥

与丽纹同属的种类,区分是不具有丽纹那样的眼下和上唇鳞之间的黄白条,草绿的眼周具有辐射状黑纹,丽纹则没有。该种同样是中国特产,主要分布华中地区。

中文正名:琉球攀蜥 学名:Japalura polygonata 别名:琉球龙蜥

该种主要分布日本,个人感觉是攀蜥属里最漂亮的物种,尤其是图里的J.p.ishigakiensis 亚种。另外黄口攀蜥,就是该种在台湾的亚种,J.p.xanthostoma 。

中文正名:树蜥 学名:Calotes calotes 别名:普通树蜥,绿树蜥

树蜥属的模式种,具有发达的背鬣和颈鬣,具有较强的变色能力。身体绿色带有白纹,雄性的头部能够变成鲜红色。分布印度及斯里兰卡。

中文正名:棕背树蜥 学名:Calotes emma

树蜥属的另一个物种。该种同样具有变色能力,并且变色的差异会较大。该种具有眶后棘,即眼睛后面的一枚小刺。这是区分它和其他树蜥的依据之一。图中可以清楚的看到。国内分布华南地区,国外分布东南亚。

中文正名:白唇树蜥 学名:Calotes mystaceus

树蜥属的另一个种类,身体也能变色,分布东南亚中南半岛,中国云南也有分布。以昆虫为食。

中文正名:变色树蜥 学名:Calotes versicolor 民间俗称:马鬃蜥

该种是东南亚最常见的蜥蜴之一,中国华南也有分布,繁殖季节头部会变成鲜红色,雄性前肢也可变为红色。市场上较为常见,以昆虫为食。

中文正名:飞蜥 学名:Draco volans 别名:普通飞蜥

身体较为特殊的蜥蜴,体侧有翼膜,可展开与树枝之间滑翔。有喉囊。行动迅速,生活在高树上。分布东南亚,该种国内没有,不过国内有与它同属的裸耳飞蜥Draco blanfordi 和斑飞蜥Draco maculatus 。

中文正名:长鬣蜥 学名:Physignathus cocincinus 市场俗称:绿水龙,中国水龙

鬣蜥科中的大型种类,体长可达1米,具有发达的背鬣和颈鬣,雄性比雌性更发达,性喜水,可食昆虫,鱼,蛙,甚至小鼠。是市场上常见的种类。

中文正名:横纹长鬣蜥 学名:Physignathus lesueurii 市场俗称:澳洲水龙

和长鬣蜥同属的种类,是该属中唯一在澳洲的种类,分布澳大利亚东部。与长鬣蜥相同,同样喜水。

中文正名:孟加拉头角蜥 学名:Gonocephalus belli 市场俗称:贝尔冠蜥

鬣鳞同样很发达的种类,喉囊除有紫色斑。爬天上曾经有很多人把该种误认为是长鬣蜥而引起过不小的争论,但是其实细看区分还是很明显的,该种的鬣鳞和长鬣蜥不太一样,喉囊的紫色斑也很容易区分。分布东南亚。

中文正名:头角蜥 学名:Gonocephalus chamaeleontinus 市场俗称:变色龙冠蜥

头角蜥属的模式种,具有变色的能力,雄性偏蓝色,雌性偏绿色。分布马来西亚和印尼。

中文正名:红棉头角蜥 学名:Hypsilurus/Gonocephalus boydii 市场俗称:博伊徳森林龙(虽说是英语直译,但是这个名字还是略无节操)

该种的分类地位略有争议,近年来有的分类学家把它从Gonocephalus 属分到Hypsilurus 属,但是仍有分类学家认为它属于Gonocephalus 属又分了回去。分布澳洲。

中文正名:蜡皮蜥 学名:Leiolepis belliana 市场俗称:蝴蝶蜥

皮肤粗糙,肋骨可展开并展示肋部的鲜艳颜色作警示。雄性肋部较为鲜艳,雌性则比较暗淡。栖息于海岸周边的沙地,挖穴而居,以昆虫喂食。由于海南等地迷信此种大补,并且用其皮肤来冒充大壁虎的皮而大量捕杀,个人认为是目前国内种群受威胁最大的蜥蜴。另外所谓的巨型蝴蝶蜥,原本是其种下的一个亚种 L.b.guttata ,现在也有的分类学家把它独立成种L.guttata 。而国内的蜡皮蜥,是其下的红带亚种L.b.rubritaeniata ,但也有认为是独立种L.reevesii 的说法。

中文正名:变色沙蜥 学名:Phrynocephalus versicolor 市场俗称:卷尾沙蜥 民间俗称:蟾头蜥。

沙蜥这个属是鬣蜥科中分布维度最高的一类。该种是草原爬行动物的优势种,国内分布内蒙古,甘肃,新疆等地,国外分布蒙古,分布区域很大。以昆虫为食。说到它,我不得不说“卷尾沙蜥”这个名字,这是我见过最没有节操的俗称了,没有之一。为什么这么说,沙蜥属种类很多,并且交叉分布,所以市场上的沙蜥经常会是多种混合,像分布比较广的草原沙蜥(见下文),荒漠沙蜥都有可能进入市场。而所有的沙蜥都是会“卷尾”的。所以卷尾沙蜥这个名字用来称呼单独的物种是毫无科学性的。至于所谓“卷尾沙蜥”的学名Phrynocephalus maculatus ,Phrynocephalus nejdensis 分别叫做斑沙蜥和内志沙蜥,2种都是分布西亚的沙蜥,不会是中国市场上的沙蜥。

中文正名:草原沙蜥 学名:Phrynocephalus frontalis 市场俗称:卷尾沙蜥 民间俗称:蟾头蜥。

不建议使用卷尾沙蜥这个名字,上面已经说过了。此种分布同样较广,所以也很容易进入市场。以昆虫为食。

中文正名:大耳沙蜥 学名:Phrynocephalus mystaceus

沙蜥属里最大的物种,可达15cm。嘴角有耳壮皮褶,雄性繁殖期颈下和肩胸会变为粉红色。国内仅见于新疆霍城,国外分布中亚地区。

中文正名:隐鼓蜥 学名:Tympanocryptis lineata

形似沙蜥,但是是分布澳洲中部荒漠的种类,和沙蜥可以视作趋同进化。与沙蜥生态位相似。

中文正名:双孔蜥 学名:Diporiphora australis

分布于澳大利亚东北部的蜥蜴。栖息于海岸的沙丘或树林中,半树栖,以昆虫为食。

中文正名:英雄蜥 学名:Sitana ponticeriana 别名:反身蜥

该种具有极大的喉扇,并且很艳丽。由于展示喉扇的时候会将身体向后仰得很高,所以就有了反身蜥这个名字。分布南亚地区,以昆虫为食。

中文正名:琴首蜥 学名:Lyriocephalus scutatus

该种的特征是鼻子上的突起,分布斯里兰卡的雨林中

中文正名:尖刺髭蜥 学名:Amphibolurus muricatus

这种蜥蜴的性别是由温度决定的,分布澳洲中部及东部地区。主食昆虫,偶食植物。

中文正名:饰纹髭蜥 学名:Ctenophorus/Amphibolurusornatus

分布澳大利亚西部和中部的荒漠蜥蜴。原本是Amphibolurus属的,00年的时候把从原Amphibolurus属分到新属Ctenophorus中,原Amphibolurus属只剩楼上的那种和另外一种。

中文正名:髯蜥 学名:Pogona vitticeps 市场俗称:鬃狮蜥

关于该种的资料已经很多了,这里就不多做介绍了。该种的英文直译的话应该是胡子龙,学名的种名应该也和鬃狮没半点关系,“鬃狮”这个名字据说是日本人想出来的。另外该种曾经也是属于Amphibolurus 髭蜥这个属的,99年分出来。另外有和该种长得很像的Pogona barbata ,就是所谓的东部鬃狮蜥,该种Pogona vitticeps 是中部鬃狮蜥。

中文正名:魔蜥 学名:Moloch horridus

外形怪异的蜥蜴,行动缓慢。身上有许多细槽,可以通过毛细作用把水分输送到它嘴里。具有一定的变色能力,以蚂蚁为食。

中文正名:斗篷蜥 学名:Chlamydosaurus kingii 别名:伞蜥

鬣蜥科中的大型种类,体长可达1米。受惊时会把头部的皮褶展开威吓敌人,奔跑的时候可把前肢抬起,仅用后肢快速奔跑。分布澳洲。

中文正名:海蜥 学名:Hydrosaurus amboinensis 市场俗称:巨人斑帆蜥

尾上有类似船帆的结构。这属物种具有和南美的冠蜥相同的在水面上奔跑的能力。体长可达1米,和长鬣蜥、斗篷蜥并列为鬣蜥科最大的种类。

中文正名:菲律宾海蜥 学名:Hydrosaurus pustulatus 市场俗称:菲律宾斑帆蜥

Hydrosaurus 属的另一个物种,栖息于菲律宾的热带雨林,杂食性。

中文正名:冠头蜥 学名:Lophocalotes ludekingi

属下单种,分布印尼苏门答腊岛的蜥蜴。

中文正名:鬃蜥 学名:Salea horsfieldii

该种具有批针型的背鬣。分布印度西南部。

中文正名:饰纹刺尾蜥 学名:Uromastyx ornata 市场俗称:华丽王者蜥。

同“鬃狮”一样,“王者蜥”这个名字既非学名翻译也非英文名翻译,应该也是日本人臆想出来的。各种王者蜥即各个刺尾蜥属的种类。该属的物种在产地经常被作为食物,另外由于宠物的原型,野外的种群也受到一定的威胁。分布非洲撒哈拉沙漠。

中文正名:刺尾蜥 学名:Uromastyx aegyptius 市场俗称:埃及王者蜥

刺尾蜥属的另一个物种,分布北非地区。所谓的叙利亚王者蜥,就是其下的亚种U.a.microlepis 。

至此鬣蜥科结束,附上鬣蜥科全部属的名单及部分属的正式中文名

Acanthocercus

Acanthosaura 棘蜥属

Agama 鬣蜥属

Brachysaura

Bufoniceps

Chelosania 大耳蜥属

Coryphophylax

Cryptagama

Dendragama

Gonocephalus 头角蜥属

Harpesaurus 镰蜥属

Hypsicalotes

Laudakia 岩蜥属

Lophocalotes 冠头蜥属

Mictopholis 杂鳞蜥属

Oreodeira

Oriocalotes 异鳞蜥属

Phoxophrys 瘰蜥属

Phrynocephalus 沙蜥属

Psammophilus 荒漠蜥属

Pseudotrapelus

Trapelus

Xenagama

Amphibolurus 髭蜥属

Arua

Caimanops

Chlamydosaurus 斗篷蜥属

Ctenophorus

Diporiphora 双孔蜥属

Hypsilurus 尖头林蜥属

Lophognathus 冠颌蜥属

Moloch 魔蜥属

Physignathus 长鬣蜥属

Pogona 髯蜥属

Rankinia

Tympanocryptis 隐鼓蜥属

Aphaniotis 马来蜥属

Bronchocela

Calotes 树蜥属

Ceratophora 角吻蜥属

Cophotis 卷尾蜥属

Draco 飞蜥属

Japalura 攀蜥属

Lyriocephalus 琴首蜥属

Mantheyus

Otocryptis 隐耳蜥属

Ptyctolaemus 喉褶蜥属

Rankinia

Salea 鬃蜥属

Sitana 英雄蜥属

Tikiguania

Hydrosaurus 海蜥属

Leiolepis 蜡皮蜥属

Saara

Uromastyx 刺尾蜥属

美洲鬣蜥科 Iguanidae

体小型至大型,附肢长,不少种类具有鬣鳞。与鬣蜥科相比,杂食性的种类较多。主要分布于新大陆美洲地区,少数种类分布马达加斯加及太平洋诸岛。分布区域为新北界,新热带界,非洲界和澳洲界。与旧大陆的鬣蜥科种类分布没有交集,2者趋同进化。该科的8个亚科也经常被提升为科而分成8个不同的科,此处还是全部归于美洲鬣蜥科。此科台译“鬣蜥科”,由于和大陆对于Agamidae的翻译相冲突,所以经常会有人将2者混淆,由于将Agamidae译作飞蜥科的台译并不太妥当,故还是将此科叫做美洲鬣蜥科比较好,建议不要叫做鬣蜥科,以免混淆。

中文正名:美洲鬣蜥 学名:Iguana iguana 别名:绿鬣蜥(注意:不是绿鬃蜥) 简称:IG(注意:不是LG)

该种是美洲鬣蜥科的模式种,绿鬣蜥的名字来自其英文名green igugna的直译,简称IG是iguana的前2个字母。该种是美洲大陆上最大的蜥蜴,体长可达2米,生活与中美与南美的热带雨林中,栖息于树冠层,受惊时可跃入水中,善于游泳。尾可自断。幼体除了取食植物外还会少量捕食昆虫,成体完全植食性。幼体亮绿色,成体体色变淡。种下分2个亚种,一个是指名亚种I.i.iguana ,一个是犀角亚种I.i.rhinolopha ,即通常所说的III和IIR。该种是世界上饲养最多的蜥蜴,也是市场上最常见的进口蜥蜴之一。由于其体形较大,又需要满足高温高湿且有光照的条件,故对设备,场地及饲养者的要求较高,所以个人一般不推荐对于蜥蜴饲养没什么概念的新手去养这种蜥蜴。

中文正名:黄头美洲鬣蜥 学名:Iguana delicatissima

美洲鬣蜥属中的另一个物种,相比广布的IG,这种只分布在小安的列斯群岛上,并且因为栖息地的破坏称为了濒危物种。

中文正名:海鬣蜥 学名:Amblyrhynchus cristatus 别名:科隆海蜥、加拉帕戈斯海鬣蜥、钝鼻蜥

蜥蜴中唯一一种会在海洋里活动的种类,仅分布与加拉帕戈斯群岛(科隆群岛),达尔文也曾见识过这个神奇的物种。生活与海岸边的石堆中,取食的时候潜入海中,食物是秘鲁寒流中生长的藻类。鼻子能够排出海水,排出体内的盐分,雄性成体可达1.7米,雌性略小。

中文正名:陆鬣蜥 学名:Conolophus subcristatus 别名:科隆陆蜥、加拉帕戈斯陆鬣蜥

同海鬣蜥一样,仅分布加拉帕戈斯群岛,体型小于海鬣蜥,可达1.2米,以岛上的仙人掌等植物为食。

中文正名:黑栉尾蜥 学名:Ctenosaura similis 市场俗称:中美洲刺尾鬣蜥

栖息于山地的岩石堆,主要取食植物,偶食昆虫。原产中美洲,另外被引入了美国的佛罗里达州等地。

中文正名:变色蜥 学名:Sauromalus obesus/ater 市场俗称:飞鼬蜥

分布于美国东部的沙漠蜥蜴,主食植物,偶食昆虫。该种所在的属内的有些种类是濒危物种。

中文正名:犀蜥 学名:Cyclura cornuta 市场俗称:犀牛鬣蜥

因头部的突起而得名,雄性的角大于雌性。体长可达1.2米,主食植物,偶食昆虫,其食物中含有有生物碱的植物,但对它无害。分布古巴。该种及其所在的圆尾蜥属(Cyclura)内多种均是濒危动物。其中包括常作宠物的Cyclura nubila ,也是和犀蜥同属的种类,其下3个亚种即俗称的开曼、蓝岩、古巴。

中文正名:沙鬣蜥 学名:Dipsosaurus dorsalis 市场俗称:沙漠鬣蜥

分布于美国沙漠地区的蜥蜴,主食植物,偶食昆虫,国内市场可见。

中文正名:低冠蜥 学名:Brachylophus fasciatus 市场俗称:斐济鬣蜥

背鬣较低,身体带有绿白条,尾长,分布斐济、汤加。由于栖息地破坏而成为濒危物种。

中文正名:冠蜥 学名:Basiliscus basiliscus 市场俗称:普通双冠蜥

体型中等的蜥蜴,生活与南美的热带雨林里,警惕性高,行动迅速,能够在水面上奔跑。以昆虫和小型爬行动物为食。

中文正名:双嵴冠蜥 学名:Basiliscus plumbfrons 市场俗称:绿双冠蜥

冠蜥属的另一个成员,同样可以在水面奔跑。能在水面上奔跑的原因是它们奔跑速度快,能够在水面形成一定的张力。人若是以每小时108km/h奔跑的话,也能在水面上跑。

中文正名:海帆蜥 学名:Corytophanes cristatus

分布墨西哥及南美的蜥蜴,头部有形状其特的“帆”。具有一定的变色能力,以昆虫为食。

中文正名:长肢山冠蜥 学名:Laemanctus longipes 市场俗称:玉米蜥

生活于南美热带雨林里的蜥蜴,生活环境需要较高的湿度。较稀少,以昆虫为食。该属与上述的海帆蜥属、冠属的物种有时也被分到由原亚科提升至科的海帆蜥科Corytophanidae。

中文正名:项圈蜥 学名:Crotaphytus collaris 市场俗称:环颈蜥

分布于美国东部的荒漠中,奔跑速度很快,可达26km/h。雄性有争斗性,主食昆虫,偶食植物。该属与Gambelia 这个属有时也被分到由原亚科提升的项圈蜥科Crotaphytidae。

中文正名:绿拉美蜥 学名:Enyalioides laticeps

分布于亚马逊盆地东部的蜥蜴,形似鬣蜥科的攀蜥和树蜥。

中文正名:棘尾蜥 学名:Hoplocercus spinosus

形似鬣蜥科的刺尾蜥(王者蜥),在南美的雨林灌丛下挖穴而居,晨昏性活动的物种。以昆虫及其他无脊椎动物为食,较为稀少。该属与上述拉美蜥属,以及桑椹蜥属Morunasaurus 有时也分到由亚科提升而成的棘尾蜥科Hoplocercidae。

中文正名:柔齿蜥 学名:Chalarodon madgascariensis

属下单种,分布马达加斯加的蜥蜴。杂食性,取食昆虫和植物的根茎。

中文正名:盾尾蜥 学名:Oplurus cuvieri 市场俗称:马达加斯加盾尾鬣蜥

同样分布马达加斯加的蜥蜴,生活与石堆中,以昆虫为食,尾上具有带刺的棘鳞。该属共有6种,加上上述的柔齿蜥,这7种是少数分布在旧大陆的美洲鬣蜥科的成员之一。故这2属7种也经常被分到由原亚科提升的盾尾蜥科Opluridae,或称马岛鬣蜥科。

中文正名:斑尾蜥 学名:Callisaurus draconoides

属下单种,但是有多达10个亚种。雄性腹部具有蓝色斑块,雌性无。分布美国西南部和墨西哥西北部的沙漠,以昆虫为食。

中文正名:小隐耳鬣蜥 学名:Holbrookia maculata

该属的蜥蜴的蜥蜴没有外耳洞,有一种推测是防止钻沙子时沙子进入身体。分布美国中部、西南部和墨西哥,以昆虫为食。

中文正名:强棱蜥 学名:Sceloporus orcutti

该属物种鳞片起棱,身体上有诸多斑纹,远观可以看见丰富的颜色。分布墨西哥和美国加利福尼亚。以昆虫为食。

中文正名:西方强棱蜥 学名:Sceloporus occidentalis

强棱蜥属的另一个成员,腹部蓝色是其显著的特征,经常出现在人类活动的环境,奔跑迅速。食昆虫。

中文正名:黑领强棱蜥 学名:Sceloporus poinsetti 市场俗称:岩针蜥

强棱蜥属的另一个成员,分布美国南部,有时被当做宠物饲养。

中文正名:尤马蜥 学名:Uma notata

分布北美的沙漠地区,能够关闭鼻孔防止沙子进入身体。杂食性。

中文正名:侧纹犹它蜥 学名:Uta stansburana

分布美国西南部和墨西哥北部的蜥蜴。原该属的物种除了这种都被分到新成立的Urosaurus 属中,而该种也由于地理差异而拆分成了很多种,目前还存在争议。以昆虫为食。

中文正名:角蜥 学名:Phrynosoma cornutum 市场俗称:德克萨斯角蜥

该属的物种在当地也被叫做“角蛙”(horned frog、horned toad)身体椭圆,尾短。遇到敌害时能够鼓起身体,并且挤破头部的毛细血管而喷出血液地域敌害,喷射距离可达1.5米。食昆虫,偏好蚂蚁。国内市场可见。

中文正名:扁吻角蜥 学名:Phrynosoma platyrhinos 市场俗称:沙漠角蜥

角蜥属的另一个成员,分布美国南部及墨西哥北部,种下有2个亚种。食昆虫。上述自斑尾蜥开始的若干属通常也被分到由亚科提升的角蜥科Phrynosomatinae。

中文正名:绿安乐蜥 学名:Anolis carolinensis

色彩漂亮的蜥蜴,粉红的喉扇是其显著特征。具有一定变色能力,食昆虫。安乐蜥的名字来源于其属名的音译。分布美国东南部。

中文正名:阿氏安乐蜥 学名:Anolis allisoni

体型较小的安乐蜥种类,体长15cm左右。该种雄性的头部能偶呈现出金属蓝色,这在其他种类的安乐蜥中比较少见。分布古巴。

中文正名:爵士安乐蜥 学名:Anolis equestris 市场俗称:古巴安乐蜥

安乐蜥属的大型种类,眼下和肩胛处有2条黄色条纹易于识别。雄性喉囊浅红色,分布古巴,食昆虫,国内市场可见。

中文正名:安乐蜥 学名:Anolis sagrei

安乐蜥属的模式种,该种身体棕色,喉扇红色或橙色。食昆虫。种下有6个亚种。分布古巴及巴哈马,但是由于作为宠物被引入美国的一些地区而称为入侵种,对当地原生的蜥蜴种群造成了一定的影响。

中文正名:伪避役 学名:Chamaeleolis barbatus

该种头部及眼睛长得非常像避役科的蜥蜴,但是脚趾暴露了它不是避役的事实。可变色。分布古巴,以昆虫为食。

中文正名:南美蜥 学名:Enyalius iheringii

分布南美的热带雨林中,关于该种的生境资料还很少。食昆虫,更偏好甲虫。

中文正名:四鳞爪蜥 学名:Polychrus gutturosus

生活于南美热带雨林的蜥蜴,行动较缓慢。安乐蜥的近亲。

中文正名:伪蜥 学名:Phenacosaurus heterodermus

安乐蜥的近亲,分布南美,资料较少。

中文正名:蛇鳞蜥 学名:Norops poecilopus

亦属于广义的安乐蜥,分布南美,食昆虫。

中文正名:纽尾蜥 学名:Urostrophus vautieri

分布南美的草原地区的蜥蜴。上述自绿安乐蜥开始的蜥蜴等也经常被分到由亚科提升的安乐蜥科Polychrotidae中。

中文正名:黑肩窄尾蜥 学名:Stenocercus humeralis

分布于南美的高山地带,食昆虫。

中文正名:点尾蜥 学名:Uracentron azureum

分布南美的树栖蜥蜴,主食蚂蚁。

中文正名:多刺嵴尾蜥 学名:Tropidurus hispidus

分布南美北部,生活于山地,其体色和岩石相像而有很好的保护效果。雌性每年可产卵3次

中文正名:卷尾鬣蜥 学名:Leiocephalus carinatus 市场俗称:北部弹簧蜥。

该属物种类似鬣蜥科沙蜥属的物种,尾巴可以卷起。分布巴哈马群岛、古巴等地,食昆虫,因其能控制甘蔗甲虫的数量而被引入美国佛罗里达。上述窄尾蜥、卷尾蜥、嵴尾蜥等属有时也分在由亚科提升的嵴尾蜥科Tropiduridae,而本属蜥蜴独立为作为嵴尾蜥科的亚科,并且还有分类学家直接将其提升为科。

至此美洲鬣蜥科结束,附全部属的名单及部分属的正式中文名:

Basiliscus 冠蜥属

Corytophanes 海帆蜥属

Laemanctus 山冠蜥属

Gambelia

Crotaphytus 项圈蜥属

Enyalioides 拉美蜥属

Hoplocercus 棘尾蜥属

Morunasaurus 桑椹蜥属

Amblyrhynchus 海鬣蜥属

Brachylophus 低冠蜥属

Conolophus 陆鬣蜥属

Ctenosaura 栉尾蜥属

Cyclura 圆尾蜥属

Dipsosaurus 沙鬣蜥属

Iguana 美洲鬣蜥属

Sauromalus 变色蜥属

Armandisaurus

Gangiguana

Lapitiguana

Pumila

Chalarodon 柔齿蜥属

Oplurus 盾尾蜥属

Callisaurus 斑尾蜥属

Cophosaurus

Holbrookia 隐耳鬣蜥属

Petrosaurus

Phrynosoma 角蜥属

Sator 沙陀蜥属

Sceloporus 强棱蜥属

Uma 尤马蜥属

Urosaurus

Uta 犹他蜥属

Anisolepis 异鳞鬣蜥属

Anolis 安乐蜥属

Chamaeleolis 伪避役属

Chamaelinorops

Ctenonotus

Dactyloa

Enyalius 南美蜥属

Norops 蛇鳞蜥属

Phenacosaurus 伪蜥属

Polychrus 四鳞爪蜥属

Urostrophus 纽尾蜥属

Xiphosurus

Microlophus

Plesiomicrolophus

Plica

Stenocercus 窄尾蜥属

Tropidurus 嵴尾蜥属

Uracentron 点尾蜥属

Uranoscodon 中棘蜥属

Leiocephalus 卷尾鬣蜥属

避役科 Chamaeleonidae

形态奇特的蜥蜴。主要分布于马达加斯加岛,非洲中部以及西亚有少量分布,区系为古北界和热带界。体侧扁,尾能够卷曲,并缠绕树枝。能根据不同的光照、温度、湿度等因素变换体色。前足内侧2指为一组,其余3指为一组,后足外侧2趾为一组,其余3趾为一组,能够对握。眼可转动,舌长,平时收缩于口内,捕食时弹出粘附昆虫。大多树栖,少数地栖。

中文正名:避役 学名:Chamaeleo chamaeleon 别名:普通避役

该种是避役属,乃至整个避役科的模式种。种下有4个亚种。该种虽然在分类学上有重要地位,但是在宠物界并不知名。它是唯一一种在欧洲有分布的避役,西亚也有分布。可能是欧洲对于爬虫管理比较严格,市场上欧洲爬虫都不多见。

中文正名:盔甲避役 学名:Chamaeleo calyptratus 市场俗称:高冠变色龙

该种的特征是头部高大的突起,雄性比雌性更大。关于它的作用有2种说法:一种是用来收集露水,一种是用来降温。种下分2个亚种。该种是国内最常见的宠物避役。

中文正名:尖嘴避役 学名:Trioceros/Chamaeleo jacksonii 市场俗称:杰克逊变色龙

该种最显著的特征是雄性头上的3支角,其作用是雄性在争夺领地和配偶时打斗的工具。该种体型相比盔甲避役较小。分布肯尼亚和坦桑尼亚,由于它是很受欢迎的宠物而被大量捕捉,现在已是肯尼亚限制出口的动物。原避役属Chamaeleo 被拆分成了若干属,该种被分到Trioceros 属中。

中文正名:虎斑避役 学名:Archaius/Chamaeleo tigris

该种的分类地位有所争议,原属于避役属Chamaeleo ,有的分类学家将其独立成单属,之前还有分类学家将其移入诡避役属Calumma 。

中文正名:锉吻避役 学名:Bradipadion/Kinyongia fischeri 市场俗称:费瑟变色龙

分布坦桑尼亚及周边国家的避役。最早属于避役属Chamaeleo ,后被分到了侏儒蜥属Bradypodion,先在又被分到新成立的双角避役属Kinyongia ,略有争议。

中文正名:海岛避役 学名:Calumma parsonii 市场俗称:国王变色龙

头部有头盔装饰。该种被认为是世界上最大或者第二大的避役。种下分2个亚种。能够长时间保持一个姿势不动。分布马达加斯加东北部。

中文正名:纳曼卡避役 学名:Chamaeleo namaquensis

避役科里的地栖性种类,分布纳米比亚沙漠,能够通过鼻孔排除盐分,并通过挖洞来调节体温。

中文正名:沃斯特里蒂避役 学名:Furcifer oustaleti 市场俗称:奥力士变色龙

该种也是避役科的大型种类,关于此种和上述的海岛避役谁更大一直有争议。幼体红棕色,成体棕灰色。分布马达加斯加。

中文正名:豹纹避役 学名:Furcifer pardalis 市场俗称:七彩变色龙

该种被认为是避役科里色彩变化最丰富的种类,并可以表现出其他避役较少见的蓝色。分布马达加斯加。

中文正名:短尾枯叶侏儒避役 学名:Rieppeleon/Rhampholeon brevicaudatus 市场俗名:小胡子侏儒变色龙。

分布于坦桑尼亚的小型避役。通常在地面活动并且能够将身体侧过来模仿枯叶。04年由Rhampholeon 属分到新成立的Rieppeleon 属,有争议。

中文正名:枯叶侏儒避役 学名:Rhampholeon temporalis 市场俗称:鸟嘴侏儒变色龙

体型小,活动隐蔽。受惊时可从灌木上落下并保持原本的姿态不动。分布坦桑尼亚。

中文正名:残肢变色龙 学名:Broodesia perarmata

变色龙属Broodesia 的物种(此处所说的变色龙并非对避役的俗称,而是专有名词),是避役科中唯一属于CITES附录I的物种,换言之就是受保护程度最高的避役(其余避役科动物均为CITES附录II或者不是受保护动物)。分布马达加斯加。

避役科到此结束,附上避役科所有属名单及部分属正式中文名:

Archaius 虎斑避役属

Bradypodion 侏儒蜥属

Calumma 诡避役属

Chamaeleo 避役属

Furcifer 叉角避役属

Kinyongia 双角避役属

Nadzikambia 姆兰杰避役属

Trioceros

Brookesia 变色龙属

Rhampholeon 枯叶侏儒避役属

Rieppeleon

注:目前避役科分属争议比较大,最早只有Chamaeleo 和Brookesia 这2个属,后来从Chamaeleo 分出了Calumma、Bradypodion 和Furcifer这3个新属,从Brookesia 分出了Rhampholeon 。这6个属认同度比较高,很多地方是以这6属来归纳避役科的。Archaius 、Nadzikambia、Kinyongia 、Trioceros(原本是Chamaeleo 的亚属) 、Rieppeleon 这5个属是近年才新成立的。并没有得到很多人的认同,处于争议状态。

壁虎亚目 Gekkota

壁虎科 Gekkonidae

本科是蜥蜴目第二大科。头顶无对称大鳞,身上的鳞片以粒鳞和疣鳞为主,除了睑虎之外,没有眼睑。除了残趾虎之外,瞳孔纵置,可随光线的强弱收缩。绝大多数夜行性。四肢完整,指、趾构造变化很大,有的无爪,有的具爪,有的爪可活动,多种指、趾有扩展,腹面具有攀瓣,可攀援岩石墙壁。指、趾的形态是主要的分类依据。遇到敌害时尾可自断,能再生,但是再生尾通常较短,尾上的花纹不会再生,再生尾内无尾椎骨。分布除南极之外的全部大洲,6大界均有分布。一般生活在低纬度和中纬度地区。

中文正名:大壁虎 学名:Gekko gecko 市场俗称:大守宫 民间俗称:蛤蚧

本种是壁虎属gekko乃至整个壁虎科的模式种。全长可达35cm,是公认的世界上第二大的壁虎科蜥蜴。色彩鲜艳,是很受欢迎的宠物,只是这种壁虎性情非常凶猛,不易上手。雄性有争斗性。尾能自断并再生,只是再生尾上没有疣鳞,能够很容易辨别。本种还能够发出“ga ge”的声音,故在中国俗称为蛤蚧。分布中国华南以及东南亚地区的森林中乃至城市中。以昆虫和小型爬行动物为食,并能够同类相残。由于它的皮可以入药,故被大量捕杀,在国内被列为国家二级保护动物。东南亚地区数量还较多,也因为各种原因也在逐渐减少,一些东南亚国家也将其列为保护动物,但是并没有收录到CITES的附录中。

中文正名:中国壁虎 学名:Gekko chinensis

壁虎属中比较一般的成员之一。分布中国华南,指、趾间具蹼是其特征之一,和同属的蹼趾壁虎Gekko subpalmatus 很像,但是本种背部具有疣鳞,而蹼趾壁虎没有。分布上与蹼趾壁虎在华南地区有交集,不过中国壁虎在国外也有分布,而蹼趾壁虎是中国特有种,除了华南之外,在华东西南地区也有分布。

中文正名:无蹼壁虎 学名:Gekko swinhonis

中国最常见的壁虎之一,也是华北的不少地区唯一的壁虎。全长可达12cm以上。该种指、趾间不具蹼,尾基部具有2~3个肛疣。体背粒鳞较大,疣鳞稀疏。这些特征可用来鉴别此种。分布中国华北华东,最北面到辽宁省。在华东地区和与其相像的蹼趾壁虎Gekko subpalmatus 、多疣壁虎Gekko japonicus 同域分布。

中文正名:黑脊壁虎 学名:Gekko vittatus 市场俗称:Y字守宫

壁虎属里另一位体型较大的成员,全长可达30cm。背部的沿脊柱的白色条纹及颈部的分叉是其标志性特征。尾上有白环,但若是断尾再生,白环则不会再生。体背的色斑有利于白天在树林中隐藏。分布新几内亚岛及周边的岛屿。

中文正名:猫眼虎 学名:Aeluroscalabotes felinus 市场俗称:马来西亚猫守宫

分布东南亚的壁虎,喜欢卷尾,当其睡觉时喜欢将身体卷起,像猫一样,所以英文名cat gecko就是这么来的。该种是半树栖的壁虎,却没有攀瓣,主要依靠其爪和尾巴能够进行攀爬。分类学家将该属提升为亚科,称为猫眼虎亚科Aeluroscalabotinae。种下有2个亚种,其中的一个亚种有的分类学家将它独立成物种,即Aeluroscalabotes multituberculatus ,即商家口中的婆罗洲猫守宫。

中文正名:横纹鞘爪虎 学名:Coleonyx variegatus 市场俗称:带纹守宫

分布于美国东部沙漠中的种类,具有可活动的眼睑是它的一个特征。能耐受高温和干旱。

中文正名:斑睑虎 学名:Eublepharis macularius 市场俗称:豹纹守宫

该种是世界上最受欢迎的宠物壁虎。经由多年的饲养已繁殖出了许多品种。豹纹守宫的俗名源于其英文名leopard gecko的翻译。关于其资料已经很多了,这里不再赘述。分布伊朗,巴基斯坦等地。其标志性特征就是可活动的眼睑,有的分类学家将具有活动眼睑的壁虎类分到了一起,成立了睑虎亚科Eublepharinae,甚至有的分类学家直接将其提升为睑虎科Eublepharidae。上述的鞘爪虎及下述的几种有眼睑的壁虎均属于其中。

中文正名:睑虎 学名:Goniurosaurus lichtenfelderi 市场俗称:越南洞穴守宫?

中文正名:海南睑虎 学名:Goniurosaurus hainanensis 市场俗称:海南守宫

这里首次把2种合在一起写。原因下文会说明。

Goniurosaurus lichtenfelderi ,这种发表时曾归属于Eublepharis 睑虎属,之后发现不少它的近缘种,因为它们和Eublepharis 的睑虎有所区别,故上世纪80年把它们重新划分,成立新的洞穴睑虎属Goniurosaurus 。特征是红色的眼睛、背部4条斑纹,以及尾部的白环,如果断尾再生的话则没有白环。Goniurosaurus lichtenfelderi 和Goniurosaurus hainanensis 目前略有争议,有的分类学家认为Goniurosaurus hainanensis 是Goniurosaurus lichtenfelderi 的亚种G.l.hainanensis 。Goniurosaurus lichtenfelderi 分布是中国华南诸省及越南周边。而Goniurosaurus hainanensis 的模式标本产于海南,但不知为何1908年就发现的物种在国内早期的文献中都没有记载,2000年左右才被提起,故很多的文献中也没有对于Goniurosaurus hainanensis 确切产地的叙述,只知道海南有。2者的区分不太明显,据说是头部鳞片的区别。国内市场估计也是2者都有并且混着卖。有个外网的作者总结自身观察的一些结果,认为Goniurosaurus lichtenfelderi 体型比Goniurosaurus hainanensis 小,背部的条纹比Goniurosaurus hainanensis 更细一点,另外成长的过程中颜色的变化有所不同。具体可参考

http://www.ms-goniurosaurus.de/Fertige Homepage Geckos englisch/Species.overview/G. lichtenfelderi/G. lichtenfelderi.eng.htm

由于网上图片也很难分清到底是哪个,故只附一张图,将2者合并描述。

中文正名:凭祥睑虎 学名:Goniurosaurus luii 市场俗称:凭祥守宫

该种虽然乍看上去也很像上述的2种,但是还是有很明显的区别,这种的背部是5条带,上述2种是四条。国内主要分布广西海南,国外分布中南半岛东部沿海地区。

中文正名:半爪虎 学名:Hemitheconyx caudicinctus 市场俗称:肥尾守宫、双头守宫

该属是睑虎亚科的种类在非洲的分支,同样具有可活动的眼睑。也是很受欢迎的宠物壁虎。尾部膨大,用于储存脂肪,受到攻击时会自断。当尾部过于彭大时看起来就像头一样,故双头守宫的名称就是这么来的。

中文正名:全趾虎 学名:Holodactylus africanus 市场俗称:白眉守宫

同样是分布非洲的睑虎类,同样具有可活动眼睑。尾短。

中文正名:非虎 学名:Afroedura africana

分布非洲的小型壁虎科动物,类似Gekko 属的一些普通的壁虎。栖息于草原,荒漠等地。

中文正名:尾虎 学名:Agamura persica 市场俗称:蜘蛛守宫

该种的最主要特征是纤细的附肢,看起来就像蜘蛛的足,俗名就是这样来的。栖息于西亚的半沙漠地区。

中文正名:隐耳漠虎 学名:Alsophylax pipiens 别名:隐耳林虎

体型很小的种类。生活与荒漠中,挖穴而居,该种没有外耳道,故得名隐耳漠虎。分布中国西北地区。

中文正名:须虎 学名:Aristelliger lar

分布中美洲地区的壁虎科动物,据说是体型比较大的壁虎因为它有个英文名是Hispaniolan Giant Gecko,不过我倒是没找到它具体有多大的资料。该种受环境破坏影响而数量减少。

中文正名:弯趾虎 学名:Blaesodactylus boivini

分布马达加斯加的壁虎种类,属下共有4种,该种是其中之一。

中文正名:粒趾虎 学名:Chondrodactylus angulifer 市场俗称:纳米比亚守宫

分布非洲纳米比亚沙漠的种类。种下有2个亚种。

中文正名:印度东虎 学名:Cnemaspis indica

东虎属Cnemaspis 是个大属,有75种左右,该属内物种多样,并且分布跨了3个区系,在古北界,东洋界,热带界都有分布。该种是分布东洋界的种类。

中文正名:鞘趾虎 学名:Coleodactylus meridionalis

分布南美的小型壁虎,生活于雨林的枯叶层中。在局部地区数量会非常多。以枯叶层中的跳虫为食。

中文正名:环尾弓趾虎 学名:Cyrtodactylus louisiadensis

该种是弓趾虎属Cyrtodactylus 中的大型种类,全长可达30cm以上,在整个壁虎科里也算很大了。不具攀瓣,却善于攀爬树木。白天躲在树皮中,晚上出来活动。分布澳大利亚东北部、新几内亚岛及周边岛屿。

中文正名:槟城弓趾虎 学名:Cyrtodactylus pulchellus

弓趾虎属里的另一名成员,同样生活于热带雨林中。分布南亚及东南亚。

中文正名:蛇岛弓趾虎 学名:Nactus/Cyrtodactylus serpensinsula

原Cyrtodactylus 属在近年被拆分成几个属,Nactus 就是之一。该种分布毛里求斯,是稀有的动物,已列入CITES附录II中,是受保护的壁虎。

中文正名:长弯脚虎 学名:Cyrtopodion elongatus 别名:新疆弓趾虎

分布中国西北和中亚地区的种类,生活与荒漠石堆中,较少见。本属Cyrtopodion 也是从弓趾虎属中分出来的

中文正名:墙虎 学名:Geckonia/Tarentola chazaliae 市场俗称:头盔守宫

属下单种,分布马达加斯加。也有的分类学家将其移入守宫属Tarentola 。

中文正名:截趾虎 学名:Gehyra mutilatus

小型的壁虎种类,攀瓣双行(壁虎属的种类单行),因其其脚趾扩展显著而得名。国内分布云南,国外分布南亚及东南亚。

中文正名:横斑蜥虎 学名:Hemidactylus frenatus 别名:疣尾蜥虎

蜥虎属的种类和壁虎属的种类非常相似,区别是蜥虎属的攀瓣是双行的(当然不是双行就一定是蜥虎,上述截趾虎也是双行),壁虎属的是单行的。该种能够发出“吉、吉”的叫声。广布于南亚及东南亚,中国华南地区也有分布,另外该种随着航海业的兴起而扩散到了世界各地。

中文正名:锯尾蜥虎 学名:Hemidactylus garnotii

该种的显著特征是尾巴上的锯齿,故得名。国内云南海南台湾有分布,国外分布东南亚。

中文正名:沙生异虎 学名:Heteronotia spelea

分布于澳洲的种类,栖息于沙漠及岩石山地,白天躲在洞穴中,夜晚出来活动。断尾后的再生尾没有白环。

中文正名:柳趾虎 学名:Lygodactylus capensis

分布于非洲东南部,栖息于树林,灌丛和草地,主要以蚂蚁和白蚁为食。

中文正名:虎斑肥趾虎 学名:Pachydactylus tigrinus

体型较小身上有黑色和白色的斑点。分布非洲南部,主要栖息于草原上,常在岩石上活动。

中文正名:阔趾虎 学名:Palmatogecko rangei

身体纤细,指,趾具大爪和蹼。善于挖洞,白天隐藏于沙洞中,夜晚出来活动。分布非洲西南部的沙漠中。

中文正名:蝎虎 学名:Platyurus platyurus

该种身体上有多处皮褶,尾基部收缩,之后扩大。国内分布台湾,香港及西藏墨脱,国外分布东南亚。较稀少。该种也经常被并入蜥虎属Hemidactylus 。

中文正名:尾疹残趾虎 学名:Phelsuma laticauda 市场俗称:金粉日行守宫

残趾虎属Phelsuma又名昼虎属,是壁虎科中少数的日行性种类。故其瞳孔也并非是其他壁虎类的纵置瞳孔。该属的物种绝大多数分布于马达加斯加及周边岛屿。该属物种主食昆虫,偶食花蜜和水果。该种分布马达加斯加北部及科摩罗群岛,并被引入夏威夷。国内市场可见。

中文正名:斯氏残趾虎 学名:Phelsuma standingi 市场俗称:云石日行守宫。

残趾虎属的另一物种,该种是属内第二大的物种,交配期色彩的变化会很大。分布马达加斯加西南部。残趾虎属的壁虎全部都收录于CITES附录II中,全都是受保护的动物。

中文正名:马加残趾虎 学名:Phelsuma madagascariensis 市场俗称:马达加斯加日行守宫

该种是残趾虎属中体型最大的一种。体长可达30cm。在马达加斯加分布也很广。

中文正名:阿拉伯锯尾虎 学名:Pristurus carteri 市场俗称:蝎子守宫。

这个种类能够将自己的尾巴卷起,并且模仿蝎子一样晃动,俗名就是这么得来的。产于阿曼。

中文正名:厄瓜多尔叶趾虎 学名:Phyllodactylus reissii

叶趾虎属是一个大属Phyllodactylus ,属下有很多物种。该种是其中之一。分布厄瓜多尔。有的分类学家将该属以及一些近缘属成立叶趾虎亚科Phyllodactylinae,甚至提升为叶趾虎科Phyllodactylidae,不过多数分类系统里并不认同。

中文正名:褶虎 学名:Ptychozoon kuhli 市场俗称:飞蹼守宫

该种颜色比较暗淡,有利于它在树皮上隐蔽。本种可以发出叫声。分布东南亚。褶虎属是壁虎科里很特殊的一类壁虎,身体周边有很大的皱褶。类似树蛙科的黑蹼树蛙、鬣蜥科的飞蜥、游蛇科的金花蛇,它们可以张开自己的皱褶,在树林间滑翔。有趣的是,这些能够滑翔的两栖爬行类,基本都产自于东洋界。

中文正名:托氏球趾虎 学名:Sphaerodactylus torrei 市场俗称:古巴侏儒守宫

该种有2个亚种,2个亚种的颜色差别很大,图中的是S.t.spielmani。其指名亚种则是泛红色的。球趾虎属Sphaerodactylus 也是一个大属,属下的种类均体型很小,大多5cm左右。该属的Sphaerodactylus ariasae 被认为是世界上最小的蜥蜴,全长仅比硬币直径长一点。

中文正名:守宫 学名:Tarentola mauritanica 市场俗称:鳄鱼守宫

不要对这个正式的中文名感到奇怪,此处所说的守宫不是指台湾对于壁虎科动物的俗称,而是专有名词,特指Tarentola 这个属,因为这种是这个属的模式种,故中文名可以不加任何前缀,直接用属的名字来命名物种。该种体长可达15cm,分布南欧和北非,是欧洲最大的壁虎。

中文正名:畸鳞虎 学名:Teratolepis fasciata 市场俗称:松尾守宫

该物种鳞片粗糙,尾基部收缩,后面膨大。分布印度和巴基斯坦。

中文正名:马加平尾虎 学名:Uroplatus phantasticus 市场俗称:撒旦叶尾守宫

外形奇特的壁虎,整个身体模仿枯叶,特别是尾巴。分布马达加斯加。这里要说的是俗名叫做叶尾守宫的其实是2个属,一个是非洲的平尾虎属Uroplatus ,即该种所在的属,一个是澳洲的叶尾虎属Phyllurus ,下文会提到。该属物种全部被列入CITES附录II中。

中文正名:伊犁沙虎 学名:Teratoscincus scincus 市场俗称:蛙眼守宫

市场上最常见的宠物壁虎,也是新手上手最适合的种类。身体粗壮。行动迅速。分布中国西北地区和中亚地区。沙虎属的物种是分布维度最高的壁虎,并且耐旱,栖息于荒漠中。另外,蛙眼守宫这个俗名还是略没有节操的。。。

中文正名:脊纹澳虎 学名:Diplodactylus stenodactylus

头顶有不规则斑纹体背有白色及红色斑点,中央有一白色或黄色纵纹。分布澳大利亚。

中文正名:带尾澳虎 学名:Strophurus/Diplodactylus taenicauda 市场俗称:金尾守宫

该种原本是属于Diplodactylus 属的,之后分类学家将Diplodactylus 的部分种类分出,成立新的Strophurus 属,该种被分到了新属里。分布澳洲昆士兰及新南威尔士。

中文正名:新西兰壁虎 学名:Naultinus elegans 市场俗名:惠林顿翡翠守宫(吐槽:喂喂,是惠灵顿吧)

该属的壁虎为漂亮的绿色,种下有2个亚种,所谓的惠灵顿翡翠守宫应该是对应的其N.e.punctatus 亚种而不是整个物种。分布新西兰北岛。

中文正名:光滑珠尾虎 学名:Nephrurus levis 市场俗称:细皮瘤尾守宫

珠尾虎属Nephrurus的壁虎尾巴奇特,基部收缩,后面膨大,末端钝圆,故得名珠尾虎。该种是属内的代表种之一。该属内的多种也是很受欢迎的宠物。分布澳洲的沙漠中。

中文正名:瘤尾虎 学名:Oedura marmorata 市场俗称:孔雀丝绒守宫

分布澳洲的树栖性种类,白条躲在树皮下,晚上出来活动。适应干燥的条件。另外,不要把正名里的瘤尾虎和俗称里的瘤尾守宫认为是相同的东西,瘤尾守宫的正名是上述的珠尾虎,瘤尾虎的俗名是玩家口中的丝绒守宫,不要混淆。

中文正名:叶尾虎 学名:Phyllurus platurus 市场俗称:澳洲叶尾守宫

分布于澳洲东部的种类,尾巴能够迷惑天敌,并可以储存脂肪。分布澳大利亚。俗称的叶尾守宫除了包含这个属的物种之外还包含上述平尾虎属Uroplatus的物种。

中文正名:纤毛多趾虎 学名:Rhacodactylus/Correlophus ciliatus 市场俗称:睫角守宫

该种也是很受欢迎的宠物壁虎,已经培育出了很多的品种。关于这种资料很多,就不再赘述了。关于该种的分类,听说近期这种从多趾虎里独立出来了,查验一番以后得知了百余年前这种发表的时候就是以Correlophus ciliatus 的学名发表的,后来多被并入了多趾虎属Rhacodactylus ,学名改成了Rhacodactylus ciliatus 。并且保持了很久,去年有分类学家又把它独立了,并且用了已经废除的属名Correlophus ,再次将它命名为Correlophus ciliatus 。不过似乎还有争议。

中文正名:耳多趾虎 学名:Rhacodactylus auriculatus 市场俗称:盖亚沟守宫

分布新喀里多尼亚的壁虎种类,多趾虎属的成员。盖亚沟守宫的俗名来自于其英文名Gargoyle Gecko的音译+直译。有的分类学家将分布于大洋洲的壁虎类归纳在一起,建立了澳虎亚科Diplodactylinae,也有提升为科的说法。

中文正名:多趾虎 学名:Rhacodactylus leachianus 市场俗称:巨人守宫

该种是多趾虎属的模式种。体侧具有松散的皮肤褶,附肢具蹼,尾短。体色能很好的在树木间隐蔽,该种是杂食性的壁虎,除了吃昆虫外还会吃水果,大型个体可捕食小型哺乳动物。分布新喀里多尼亚岛及周边的岛屿。在一些离中心分布地区较远的岛屿上可能连天敌都没有,因为该种是壁虎科最大的物种,体长可达40cm。

壁虎科到此结束,附上壁虎科全部属的名单及部分属的正式中文名:

Aeluroscalabotes 猫眼虎属

Coleonyx 鞘爪虎属

Eublepharis 睑虎属

Goniurosaurus 洞穴睑虎属

Hemitheconyx 半爪虎属

Holodactylus 全趾虎属

Afroedura 非虎属

Afrogecko 非洲叶趾虎属

Agamura 尾虎属

Ailuronyx 刺虎属

Alsophylax 漠虎属

Aristelliger 须虎属

Asaccus

Blaesodactylus 弯趾虎属

Bogertia 波氏虎属

Briba 巴西虎属

Bunopus

Calodactylodes 丽趾虎属

Carinatogecko

Chondrodactylus 粒趾虎属

Christinus

Cnemaspis 东虎属

Coleodactylus 鞘趾虎属

Colopus 非洲无爪虎属

Cosymbotus

Crossobamon 锯趾虎属

Cryptactites

Cyrtodactylus 弓趾虎属

Cyrtopodion 弯脚虎属

Dixonius

Dravidogecko 速虎属

Ebenavia 显爪虎属

Euleptes

Geckolepis 鳞虎属

Geckonia 墙虎属

Gehyra 截趾虎属

Gekko 壁虎属

Goggia

Gonatodes 膝虎属

Gonydactylus

Gymnodactylus 裸趾虎属

Haemodracon

Hemidactylus 蜥虎属

Hemiphyllodactylus 半叶趾虎属

Heteronotia 异虎属

Homonota 不等虎属

Homopholis 同鳞虎属

Lepidoblepharis 丽睫虎属

Lepidodactylus 鳞趾虎属

Luperosaurus 悲虎属

Lygodactylus 柳趾虎属

Matoatoa

Microscalabotes

Nactus

Narudasia 毛鼻孔虎属

Pachydactylus 肥趾虎属

Palmatogecko 阔趾虎属

Paragehyra 异截趾虎属

Paroedura

Perochirus 岛虎属

Platyurus 蝎虎属

Phelsuma 残趾虎属

Phyllodactylus 叶趾虎属

Phyllopezus 叶足虎属

Pristurus 锯尾虎属

Pseudogekko 拟壁虎属

Pseudogonatodes 拟膝虎属

Ptenopus 羽趾虎属

Ptychozoon 褶虎属

Ptyodactylus 扇趾虎属

Quedenfeldtia 摩洛哥虎属

Rhoptropus 杆趾虎属

Saurodactylus 蜥趾虎属

Sphaerodactylus 球趾虎属

Stenodactylus 狭趾虎属

Tarentola 守宫属

Teratolepis 畸鳞虎属

Thecadactylus 套趾虎属

Tropiocolotes 棱虎属

Urocotyledon

Uroplatus 平尾虎属

Teratoscincus 沙虎属

Bavayia 巴虎属

Carphodactylus 藁趾虎属

Correlophus 纤毛多趾虎属

Crenadactylus 澳洲无爪虎属

Diplodactylus 澳虎属

Eurydactylodes 宽趾虎属

Hoplodactylus 武趾虎属

Lucasium 卢氏虎属

Naultinus 新西兰壁虎属

Nephrurus 珠尾虎属

Oedura 瘤尾虎属

Phyllurus 叶尾虎属

Pseudothecadactylus 拟囊趾虎属

Rhacodactylus 多趾虎属

Rhynchoedura 硬吻虎属

Saltuarius

Strophurus

Underwoodisaurus

●●●●●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