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之翔丨山水为骨,文化为魂,探秘四特酒的特香源流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四特酒的名字的由来 凤凰之翔丨山水为骨,文化为魂,探秘四特酒的特香源流

凤凰之翔丨山水为骨,文化为魂,探秘四特酒的特香源流

2024-03-26 14:47|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在江西这片风水宝地上,有井冈山、龙虎山、三清山、庐山、赣江、鄱阳湖等好山好水享誉中外,更有一条中国黄金酿酒带,即位于东经115°06′33″—115°42′23″、北纬27°49′07″—28°09′15″,有“酒乡”“药都”之美誉,这便是樟树。四特酒就诞生于这黄金酿酒带之上。

有“八省通衢之要冲,赣中工商之闹市”之称的樟树,水运陆运发达,是北进南昌,南取吉、虔,东窥闽浙,西逼湘东的政治、军事、文化之重地。这里土沃水清,四季分明,降水丰富,日照充足,年均气温17.7℃,气候宜人。年均近300天无霜降期的温润气候,唐高宗御笔敕封的“天下三十三福地”阁皂山,绵延两百里的林木、山泉等环境为酿造四特酒所需的各种菌类提供了天然的滋养圣境。

樟树市域水系属赣江水系,以赣江为主轴,水质清澈,显微酸性,硬度较小,富含锌、钙、铁、镁等多种人体所需的微量元素,堪称纯天然生态好水,亦是四特酒的宝贵酿造水源。

宜人的亚热带季风气候,层峦耸翠、山明水秀的阁皂山,纯天然的赣江水系,为酿造四特酒提供了“天时”和“地利”,更是酿造特香型四特酒的环境基础。《晏子使楚》中有言:“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可见,不同的环境条件造就不同的风物,这也便是四特酒因地制宜、开创特香型白酒的根本原因,不为特立独行,只为不辜负一方山水,酿就广大消费者喜爱的醇香美酒。因此,这好山好水锻造了四特酒的特香风骨。没有这得天独厚的生态环境和优质水系,哪来这“清香醇纯”的传世特香?

丰盛人文

酿就四特酒的独特魅力

江西这片风水宝地,不仅山清水秀、风景如画,更有丰盛的人文历史,其中非物质文化遗产就达4302项,如妙剪生花的瑞昌剪纸、载歌载舞的赣南采茶戏、名家辈出的景德镇手工制瓷技艺、匠心独运的萍乡傩面具雕刻技艺等,拉开了江西人文历史的宏伟画卷。四特酒酿造技艺作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江西向世人诉说着那缕缕特香的传奇故事。

四特酒的诞生地樟树,拥有悠久的酿酒历史和深厚的酒文化底蕴,距今约3500年的吴城遗址出土的酒具青铜斝和酒器樽、爵等,便是佐证。樟树的酿酒文明,兴起于夏商,繁盛于到唐宋,精进于明清,崛起于当代,以四特酒为连接点,串联起历史和当下。“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 “名酒来清江,嫩色如新鹅”等美文佳句,印证了四特酒备受推崇的魅力。

四特酒酿造技艺汲取明代宋应星科学巨著《天工开物》中“四特土烧”的技艺精华,并在清朝“娄源隆”酒楼(四特酒前身)实现了首次规模化、规范化酿造生产。娄氏小伙贴“特”防伪的品牌故事,相信很多人都听过,这也是四特酒命名的由来,更有着“特别优质”的深层含义。

传统酿酒技艺的一代代传承,体现着“人和”,更彰显了“匠心”。四特酒酿造工艺从制曲到配拌料,从蒸馏到发酵,再到精心勾调等一系列工序,都沿袭“四特土烧”的技艺精髓,更是一代代匠人的初心坚守。“整粒大米为原料,大曲面麸加酒糟,红褚条石垒酒窖,三型具备犹不靠”的工艺特点,是经过四特酒数代酿酒团队不断精进、创新的结果。

业内有句俗语是:“大米产酒净,高粱产酒香,玉米产酒甜,小麦产酒冲。”四特酒精选誉盖五谷的赣鄱稻米为酿造原料,富含淀粉、植物性蛋白、维生素等多种营养成分,不经粉碎、整粒浸泡,与酒醅混蒸,最大程度保留了大米的原味。四特酒以大米作为酿造原料,这在白酒行业是独一无二的,酿造的酒清香醇纯、甘甜净爽,让人回味无穷。四特酒的大曲为中高温大曲,以面粉、麦麸和酒糟按一定比例精制而成,曲坯培养须经过长霉、晾霉、潮火、大火、后火五个阶段,三次以上翻曲,使产品既有高温曲的酱香、浓香,又有中温曲的清香,是四特酒“浓头酱尾清中间”一口三香的独特口感的关键所在。四特酒的酒窖,以江西特有的红褚条石垒砌而成,吸水性强且防潮,长期发酵养成庞大独特的有益微生物生态体系,使四特酒在发酵过程中,酒体的矿化与活性化大大增强,众多复杂的有益菌群充分融合,酿成清香醇纯的特香酒体。

历史人文赋予了品牌源动力,解答了品牌“从哪来”的终极问题;战略定位是品牌发展主引擎,回答了品牌“到哪去”的哲学思考。占据“天时地利人和”的四特酒从历史中走来,始终坚守“做中国差异化香型第一品牌”的战略定位,秉持“让传统的更传统,让现代的更现代”的经营理念,弘扬中国传统文化的同时,不断精益求精、创新求进,为推动中国酒业发展贡献一份独特的力量。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