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备专栏】《古代诗歌四首》整合教学设计及解读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四年级诗歌作品原创 【秋备专栏】《古代诗歌四首》整合教学设计及解读

【秋备专栏】《古代诗歌四首》整合教学设计及解读

2024-07-15 23:47|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我们先来看这四首诗歌应该教什么(备课思路)。肖培东老师曾提出备课“九问”,详细地为我们指明了备课范围和内容。概括起来,这九条提醒我们要关注三个方面:文本特质、单元要求、学情分析。落实到这一课,我们先来看文本特质。《观沧海》《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次北固山下》《天净沙·秋思》这四首诗歌,从形式来看,体裁非常丰富,有四言古体诗,有七言绝句,有五言律诗,有散曲小令;有汉乐府,有唐诗,有元曲。从内容来看,有抒发胸怀抱负的,有抒写思念友人的,有描述旅途所见所感的。再细致一点来看,曹操的《观沧海》属于登临诗,即景抒怀,语言质朴刚健、音调铿锵;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想象奇特,思念绵延;王湾《次北固山下》开阔明朗,情理交融;马致远《天净沙·秋思》画面感强,语句整散有致。进一步想,编者为什么把这四首诗放在一起呢?我们来看单元要求、预习提示和课后思考探究。这些学习支架告诉我们:这个单元的人文主题是“四时之景”,这四首诗歌分属于春季之诗和秋季之诗。学习这个单元文本的策略方法是朗读,诵读,这一课是诗歌,不同于前三课散文要品味细腻的描写、生动的修辞,而是通过诵读感受诗歌的声韵美,想象诗中情景,体会诗人情感。对于经典诗文教学,我还有一个朴素的想法,就是让学生在有趣的课堂活动反复读或者在情境中尝试用,当经典和学生的生活联系起来,他们才能真正地吸收内化,使之成为他们精神思想的组成部分,成为他们言语系统的组成部分。

特别要提醒老师们注意的是,这一课是学生进入初中后上的第四课,也许有的老师还会调整成第一课来上。孩子们满怀对初中生活的憧憬与希望,语文应该给孩子们更美的风景。而不要用生硬的读、背、默、抄,给孩子们兜头泼下一盆冷水。我觉得这一课,或者说这一单元的课,尤其要上得精彩,上得有趣,上出美感,给学生留下深刻的第一印象。

好了,朋友们,有了以上的准备和思考,我们要考虑通过怎样的教学活动和步骤来实现这些想法。我在设计课的时候,首先要想清楚,这个课更适合做哪个类型的教学。您有没有发现,这一册中的课内外古诗词基本都是和季节有关的绝句。(63页课外诵读《峨眉山月歌》《江南逢李龟年》《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夜上受降城闻笛》;140页课外诗词《秋词》《夜雨寄北》《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潼关》)而这一课,作为教读课,体裁各不相同。这就启发我们,七年级的诗歌教学,学习的重点是相对短小的诗歌,要积累学习方法,也要积累不同体式,为以后的诗歌学习奠定厚实的基础。

孙绍振老师说,孤立地欣赏经典文本,可能造成对作者和读者两方面个性的蒙蔽。为了剖析经典文本的个性,一个最方便、起码的方法,就是同类经典文本共组。其目的是提供现成可比性,帮助学生从被动接受进入主动分析和评价。比较是分析的前提,分析建立在可比性上。

那么,这一课最适合的就是积累型群文教学。

我们再来复习一下,所谓积累型教学,就是把一个文本当作一个比较纯粹的语言材料素材库来对待,在课堂教学中直接把积累语言材料作为第一层面的教学目标。积累型文本的教学,不把教学时间和教学精力耗在主题挖掘、语言品味、写作探索等能力的培养上,而侧重着力于积累语料,即语言词汇的积累和认知、语法的理性把握和认知、语用的理性把握和认知等等。积累的最终目的不是记忆,而是语言的建构和运用。

我是这么设计教学活动的:

课堂主题是:我言秋日胜春朝

课堂要有主题,有主题的课堂就像有灵魂的人。王君老师说,我们要从学生的语文素养成长和心灵品质成长的需求角度来指挥文本,要为自己的群文课命名——赋予自己的课堂一个鲜明的灵魂。为什么确定这个主题呢?大家看,这四首诗有秋天的有春天的,有豪迈积极的,有忧愁悲戚的。那就让学生来一番比较、整合,激活学生思维。

围绕课型和课堂主题,我设计了下列活动:

1.课前热身:先让学生说说一年四季中最喜欢哪个季节,背诵出关于这个季节的诗句。然后引入课堂话题:领略诗词中的四季美景。

导入环节要简洁明快,不宜拖沓。我教学时这一课时,因为是借校借班的公开课,所以,导入环节相当于熟悉学生,课堂预热,同时,也为下面为诗歌分类埋个伏笔。

2.诵读诗歌,在比读中积累。这一环节先让学生带着问题自主朗读,问题是:这些诗歌在形式上有何不同;学生自由发言后,出示四首诗歌的体裁及朗读节奏,积累诗歌体式;然后,同桌对读,体会每首诗的韵律特点,选择自己喜欢的一首读给同桌听;接着,交流初读感受,用“我最喜欢读________,因为这首诗读起来……”的句式说话。最后,改诗比读。比读重点放在《观沧海》和《天净沙·秋思》这两首诗上,因为学生在小学阶段对格律诗接触比较多,对古体诗和散曲相对陌生。我先把《观沧海》改成这样子:东临碣石观沧海,水波动荡山岛耸。草木丛生洪波涌,日月星辰出其中。让学生朗读体会,还有没有之前豪迈铿锵的感觉。再把《天净沙·秋思》改成这样:枯藤老树栖昏鸦,小桥流水傍人家。古道西风行瘦马,夕阳残照走天涯。

我的改诗当然非常拙劣,句式并列统一而显得单调,景物罗列铺陈而缺乏情味。原诗的音韵美、摇曳美在删改比读中才会更明晰。在比读中学生深入体会到四言古体诗和散曲的声韵特点。这个活动落实了单元要求“重视朗读课文”“把握好重音和停连,感受汉语声韵之美”和预习提示中“学习古诗要反复诵读,读准字音,读出节奏,读出韵律,感受诗歌的声韵美。”等要求。郭沫若说,节奏之于诗,是她的外形,也是她的生命。一般来说,抒写复杂细腻的感情时,常用舒缓的节奏,表现激昂、奔放感情的时候,多用短句,用比较急促的节奏。这个环节,在朗读中感受诗人情感,在比读中体悟情感表达的形式秘妙,为学生以后的诗歌鉴赏奠定基础。

改诗比读是第一个积累活动的重点。读抄背默式积累是低层次的积累,是静态化的积累;比较品评式积累,是动态化的、指向理解运用的高级积累。

3.分类说读,在描述中积累。这个环节设置三个层级的说话训练,引导学生想象诗歌画面,并用自己的语言简单描述画面,初步体会诗歌情感。

第一步,如果我们要给这四首诗歌分分类,你会怎么分?

这一步是导入环节的照应。很多学生很快把分类角度放在季节上,分为两类:春天的诗和秋天的诗。

第二步,引入刘禹锡《秋词》做楔子,“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在刘禹锡看来,秋天胜过春天,因为秋天有“晴空一鹤排云上”的明丽景色。那你更喜欢春天的诗还是秋天的诗?请结合诗歌内容,咱们也用刘禹锡的句式说话。“我言______胜______,因为_________。”

这一步,相当于提供一个比较的参照,言在《秋词》而意在所学诗歌,让学生聚焦写景诗句,想象诗中画面;同时给学生提供一个示例做抓手,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画面。

第三步,统整同类诗歌,用“我喜欢春天(秋天)的诗,春天(秋天)的诗中既有……,也有……”的句式说读。

这个环节,提高难度,用整合思维关照两首诗歌,引导学生发现诗歌在意象选用、意境营造上的差异,只描述,不讲“意象”“意境”这些术语,本着学情开展教学,让学生踊跃思考说话。说不完整的,教师要及时引导补充;说不全面的,教师要启发追问。多鼓励多表扬,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表现欲,尽量让更多的学生参与课堂。

4.类内比读,在整合中积累。同样的季节,不同的诗人怀着不同的情感去看去听,就涌起不同的情感。比读同属春天的两首诗和同属秋天的两首诗,你觉得它们抒发了什么样的情感呢?你从哪里读出诗人怎样的情感?还用原来的句式说话,老师给出示例:我喜欢春天的诗,在诗人笔下,春天既有杨花飘零、杜鹃哀鸣的悲凉,也有海日东升、春意萌发的欣喜。在学生自主体悟情感的基础上,老师给出助读资料,知人论世,学生对同一季节两首诗歌中的意境与情感差异体会得更加深刻。

这个活动进行完,教师可以这样小结:同样是秋天,在满腔豪情的刘禹锡看来,“晴空一鹤排云上”,天空辽远开阔任我翱翔;在胸怀壮志的曹操看来,“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大海宽广无边包孕日月星辰;在流落天涯的马致远看来,“枯藤老树昏鸦,古道西风瘦马”,眼前所有的景物都笼罩着一层萧瑟和苍凉。出示王国维《人间词话》中“一切景语皆情语”一句,并让学生笔记。

余映潮老师说,没有小结的教学活动是不完整的。活动小结把学生零散的见解加以汇总,在学生品悟的基础上加以提炼提升,在学生愤悱处点拨明示。

5.创写诗句,在仿用中积累。这个环节依然套用刘禹锡《秋词》的句式,用仿写的方式强化学生对情景交融的认知,并从诗歌学习中跳出来,联系生活进行说话训练。我先给出示例:“诗豪”刘禹锡说:“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如果曹操也用这样方式写诗,我觉得他会说:沧海浩渺草木茂,便引壮怀到碧霄。如果李白、王湾、马致远也用这样的方式写诗,他会怎么说?

曹操说:沧海浩渺草木茂,便引壮怀到碧霄。

李白说:______,便引_______到碧霄

王湾说:______,便引_______到碧霄

马致远:______,便引_______到碧霄

入有方,出有法。有“入”又有“出”,积累方能透脱。这既是对前面描述画面活动的提炼概括,也是体悟诗人情感活动的延伸外显。

6.勾连生活,学以致用。说完诗人,再说说自己。秋天来了,新学期开始了,我们从小学生活进入到热闹而又繁忙的初中生活中了。此时此刻,面对美丽的校园景色,面对热气腾腾的班级学习场景,我们会怎么说呢?我们说: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_______________,便引______到(碧霄)。

这个活动就需要学生寻找核心意象,描绘典型画面来凸显秋天的特点。这个训练和本单元“写作”板块相呼应,为单元写作提供习作经验。有学生说,红砖白墙青青草,便引爱护到心田。书声琅琅满校园,便引壮志到碧霄。

结课时,向学生传达一个观点:春天有万物复苏、生机盎然之美,秋天有天高云淡、明净清爽之美。拥有积极向上生活态度的人,在他眼中每个季节都是美的。

朋友们,这是《古代诗歌四首》的积累型群文教学,在这节课中,有诗歌韵律的诵读体悟,有诗歌画面的想象描绘,有诗歌意象与诗人情感表达的品悟,有与现实生活的关联写作。但这些能力的培养和训练都是在读读说说中进行的,学生在诗歌的语言库中进进出出,快乐体验,深深记忆。我设计这个课的初衷,就是让学生兴致盎然地去学习这些经典诗歌,能牢牢地记住,脱口而出地运用化用,在运用中真正达到积累的目的。

当然,这只是一种教学方法。一首一首地教,以咀嚼品咂炼字用词,品悟诗人的情感,也未尝不可。要培养学生的高阶思维能力,群文教学是不二选择。如果您觉得四首放在一节课中不太好驾驭,也可以选择其中写秋天的《观沧海》《天净沙·秋思》加上课外诵读诗歌《秋词》,或者组合写春天的《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次北固山下》加上小学学过的《村居》,让学生诵读探究,教学主题定为:季节有特点,诗歌抒真情。

教学步骤和我的设计大致相同:1.诵读,比较诗歌形式的不同,积累文学常识。2.一样的秋天不一样的景。用“我喜欢______笔下的秋天,因为……”说话,描绘比较诗歌中不同的秋景。3.改写比读。把马致远笔下的景物移植到《观沧海》中,或者,把《天净沙·秋思》的景物移植到《秋词》中,让学生比读,说感受。比如,枯藤老树昏鸦叫,便引诗情到碧霄。引导学生发现意象的选择与诗人情感抒发之间的关联。出示“一切景语皆情语”,让学生积累借景抒情的写法。4.一字(词)知人:资料助读,品析关键字词。由意象意境的品味,聚焦到字词的品析。教师可以给出示例:《秋词》中最能表现诗人内心的字是“排”,“排云上”的鹤就是坚守自我,放飞自我的刘禹锡啊,他历经坎坷,从不萎靡悲伤,就像冲天而上的鹤一样乐观、进取。引领学生根据诗人的经历及写作背景品析字词。5.小结,统整诗词中的秋天,丰厚积淀,习练赏析方法。

好了,朋友们,今天我们先聊到这里。课件及其他基于统编教材的群文课例在第一二期课程中,有兴趣的老师可以扫码观看、获取课件。

★ "作者简介 ★

孙秋备,王君青春语文工作室成员。河南省教学标兵,河南省多文本阅读实践研究专家组成员,许昌市教坛新秀,省优质课大赛一等奖、省创新教学大赛一等奖、部级优课获得者,在省内外多地开设讲座及公开课。致力于统编教材整合教学研究。

01

一期课程海报

第一期课程内容:

第一讲:我言秋日胜春朝——《古代诗歌四首》解读及课堂实操

第二讲:爱之花永远开放——《散文诗二首》解读及课堂实操

第三讲:在神童圈里学写人——《二则》解读及课堂实操

第四讲:用新闻的方式学新闻——《消息二则》解读及课堂实操

第五讲:我见青山多妩媚——《答谢中书书》《与朱元思书》解读及课堂实操

02

二期课程海报

第二期课程内容

第六讲:让爱在天地间流转——九上第一单元群文教学

第七讲:跟鲁迅先生学写老师——八上《藤野先生》1+X群文教学

第八讲:万水千山总是情——九上第三单元整合教学

第九讲:地上文章案头山水——八上第三单元整合教学

第十讲:寓言有味,寓意人生——《寓言四则》群文教学

★ "郑重声明 ★

本期内容为“语文湿地”(微信公众号:yuwenshidi。以下简称“湿地”)原创首发内容,任何微信公众平台进行转载、复制、摘编前,必须得到“湿地”及原创作者的共同授权许可;未经“湿地”和原创作者本人的共同授权许可,禁止以任何名义进行转载、复制、摘编等任何形式的使用。一经发现,我们将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等相关法规的相关规定,追究其侵权行为。

尤其强烈谴责以百度文库、豆丁网等为首的明目张胆的盗版行为!

扫码购买

编辑|孔祥华

关注我们吧

来都来了 点个赞再走吧~~~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