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镇的作文800字(优选20篇)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四川古镇作文800字左右怎么写 古镇的作文800字(优选20篇)

古镇的作文800字(优选20篇)

2024-07-11 15:46|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古镇的作文 篇一

我的家乡廿八都,一个遗落在大山里的梦。“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这句古话引领我们探进。今天我将带您去探寻我们家乡的“美食梦”。

廿八都的铜锣糕,色香味俱全,有“糕中之神”的美誉,是廿八都人心目中神圣的食品,也是走亲访友的必赠佳肴。可这一块铜锣糕,却凝聚着廿八都人的汗水,是廿八都人智慧的结晶。

制作廿八都铜锣糕,最重要的原材料是艾草,选用田间、山头的野生艾草,制作出的味道才更鲜美。将摘来的艾草洗净,浸泡在陶罐中密封,便完成了“泡艾”的程序。你以为这样就可以蒸的吗?还有呢!揉糕也十分重要,那样可以使枸杞、花生等分布均匀,枸杞、花生则有开胃、健脾等功效。揉糕必须请经验丰富的老师傅来做,只有老师傅才可以糕质地细腻却毫不油腻。

不只是揉糕,蒸煮十分重要!把揉好的糕放入廿八都土话叫“龙船”的一种蒸笼中,标上记号,叠在一起蒸。火候要到位,不然味道就不好。之后,把顺序颠倒过来蒸,使其受热均匀。

蒸好后,有一些Q弹光,光滑润泽,也不粘牙,嚼起来时,那滋味简直像在舌尖上跳华尔兹。

不只是铜锣糕,廿八都豆腐也十分有名,在深圳、上海等大城市,都能看见廿八都豆腐的踪影。

廿八都豆腐,精选廿八都农家优质黄豆,山泉水掺和而制。自从淮南王刘安发明豆腐后,便受到百姓的喜爱,“植物肉”之称也由此而来,便有了南、北豆腐之分。因为廿八都豆腐属于南豆腐,用的石膏少,质地也比北豆腐细腻,而且廿八都,豆腐用的是山泉水,豆浆也是人工制作,所以廿八都豆腐更加细腻。

廿八都豆腐,在烧豆浆时故意烧焦一点点,是其有一股烟熏味。这也不是普通人能够做到的,只有经验丰富的老师傅才能把握这一点。

制出的豆腐,不只有黄豆的香美,还有山泉水的甘甜。制好的豆腐,必须用排骨和酱油来调味,那样味儿才鲜。

之后,把豆腐和排骨倒进泥锅,放在泥炉上煮,“泥炉不上火,泥锅不走味”,泥锅使其受热均匀,让豆肉类蛋白与植物蛋白互补,香味四溢。

天南地北的人带来天差地别的口味,在这儿,它们和谐地融合,廿八都的美食就在食客的舌尖味蕾之间传承下去。

古镇的作文 篇二

阳春三月的一个周末,我和家人一起到磁器口游玩。一早还阳光明媚,突然,天空下起蒙蒙小雨,虽说下着小雨,但来这里的游客非常的多。

一进老街的入口处就看见老街用灯笼和倒挂的小伞装饰着鲜艳漂亮,我们走在石板路上看见道路两旁都是琳琅满目的商品,商家们都争先恐后的吆喝着自己家的商品。你看——有手工糍粑、手工酸辣粉、有名的手工陈麻花还排着长长的队呢……爸爸给我们一人买了一个手工糍粑,糍粑甜甜的糯滋滋的。爸爸说看那里,那是谁?有的游客尖叫着张飞,张飞,张飞牛肉,不仅牛肉干吸引游客,而且扮演张飞的人也特别引人注目。他表情严肃形象威武,貌似告诉游客张飞牛肉干质量品质杠杠的。随着一声声敲鼓声,一个戏剧院吸引了我的眼球。里面宾朋满座都是来观赏表演的,这个时间正是上演川剧类。表演者穿着戏服,这戏服让我觉得好神秘,表演者表演了川剧唱腔的曲目,虽然依依呀呀的我一句也没听懂,但他们表演得很认真,我能感受到这古老艺术的神奇。让我目不转睛的就是那川剧变脸,扇子一挥,头一扭,就变成了不同的脸谱。观众们的掌声欢呼声久久不能平息。

看完川剧我们又继续往前走,我看见一位笑眯眯的老人雕塑,他很慈祥手里拿着的铜锣和手杖,头上还裹着头巾,妈妈说这是打更的人,以前没有钟就靠这样的师傅提醒人们工作的作息时间。我们边走边聊着看见有个寺庙里面正在装修门前写着游客止步。我们悠闲的走着听见清脆的歌声弹着优美的钢琴不知不觉来到了文艺小清新的小巷,这里的干花鲜花布满了街道的两旁让人觉得温馨浪漫。我还沉浸在这小清新里,外公说前面有个钟家大院,外公边走边跟我说:“钟家大院的主人名叫钟云亭,老先生是慈禧太后的外采办,后来告老还乡在这里修建了这个院子。没走多久我们就来到了钟家大院,院子用清瓦木架结构建成,回南环绕空气流畅,这就是以前大户人家的呢。”

从钟家大院出来,柏油路上穿梭着来来往往的车辆,新建的磁器口牌坊,一栋栋高楼大厦之前的游览就仿佛是穿越了那个古老的年代。迪迪迪一阵汽车的啦吧声的响起,我们准备离开古镇上车回家了。

古镇的作文 篇三

大年初三,我们一家三个离开了湖州,踏上了南浔之路。

一出南浔的汽车站,就感觉到了浓浓的商业气息,宽阔的马路,热闹的商铺,没有半点的古镇气息,路边停着许多的三轮黄包车,这就是南浔的"的士"了。坐上三轮车,车主说了,真正的古镇还在前面呢,周围是新的南浔住宅商业区。哦,原来如此啊。

老老远就看到了一座很高很大的石头牌坊,上面写着就是古镇南浔了,本打算在古镇里找个住宿的,但是寻了很久发现好多的商铺都还关门休业要等到大年初八才营业,并听这里的人说,古镇里面的住宿是不多的,还是到古镇外去找吧。

在古镇的附近找好住宿,稍微休息片刻,我们就漫步在古镇之中了,那时已经是傍晚时分了,古镇上人烟稀少,非常的清静,走在一方方石块铺出的小路上,傍着一条小河流伫立着一排排的雕花木楼房,也许是年代久远,也许是被风雨的侵蚀,木头上面的油漆已经所剩无几了,露出的略带浅棕色的木面。每走一段,就有一座小石桥,真所谓,小桥流水人家,一切尽收眼底。

儿子既新奇又很羡慕地抚摸着那一根根的亭柱,一扇扇的雕花木门,而我和老公则是重温当年我们这里的人家,其实我们这里也是江南水乡,所有的建筑格局和南浔的古镇是几乎一样的,后来时光的变迁,加上了城市化的高速发展,把那些有着悠久历史的一些老的深宅大院都给拆除了,我家的老房子也一样惨遭不幸。儿子无不感叹可惜啊。

天渐渐地黑了下来,路上的人也更加少了,小河两边的灯都开出来了,漫步在这幽静的小路上,才感觉到古镇的那种特色。在河边一"沈家人"的小饭店前,我们坐了下来,点了几个南浔的特色菜肴,邻桌坐着一三十不到的男子,旁边一大大的类似登山行囊,一问原来是从温州徒步而行到南浔的,晚上就在野外搭个帐篷,顺路还去了西塘玩了几天,我们对他肃然起敬,能一人徒步旅游者,需要一定的勇气和毅力,如此这般的举动,确实让人敬佩。

夜晚的天空上挂着一弯新月,虽然已经是入春了,但是春寒料峭,阵阵晚风吹来,穿着单薄的我不禁打了个寒战,夜深人静,小小的石路上只有我们三个在漫步了。

古镇的作文 篇四

去大理古城的路上我们路过了大理三塔,导游对我们说:“大理三塔是唐代流传下来的历史文物,有几千年的历史,也有着神奇的故事,唐代有过一次大地震,地面裂开、房屋倒塌,可三塔中的一塔裂开了,其他的二塔只微微倾斜。一个月过去了,一塔又莫名其妙的闭紧起来了。”“有那么神奇的事?”一个七岁的小妹妹说道。我对那个神秘的地方,充满了好奇,我想走进去探寻……

车慢慢停下来,我们来到宾馆放好行理,去了大理古城。 大理的一切建筑,都离不开精美的雕刻、绘画装饰。卷草、飞龙、蝙蝠、玉兔,各种动植物图案造型千变万化,栩栩如生。更有“金狮吊绣球”、“麒麟望芭蕉”、“丹凤含珠”、“秋菊太平”等情趣盎然寓意深刻的图案作品。木雕巧匠们还特别擅长作玲珑剔透的三至五层“透漏雕”,多层次的山水人物、花鸟虫鱼都表现得惟妙惟肖。

不管你走进哪一人家,他们的天井里都砌有花坛,种上几株山茶、缅桂、丹桂、石榴、香椽等乔木花果树。更有人家建有花蓬,种下大片茶花、兰草。大理人的话题里都透着花香。古城里的房屋,都是一两层的矮楼,青瓦屋顶,大红漆面的雕花门窗,连网吧和成人用品店都古色古香的,有着颇为别致的门面。古城那高高城墙上开满了美丽的鲜花,有红的、黄的、粉的……那尖尖的屋顶上有两个小角像古代的房子。

那儿的商品真是琳琅满目,多得数不清,我都看得眼花缭乱,我们看看天气那么冷,就买了一件外衣,看看牦牛牛肉块那么多人买,我们就买了几块尝尝,又看看头巾那么美丽,那么让人动心,我们就买了两块,一块给林汶怡,一块给我。

不知不觉,街上游人少了,只有少数在街头吃晚餐,很是安静。只看见晚上的灯光斜斜照着,落在那青瓦上,照得屋顶上满满的不知名的黄色野草都蒙上了一层金色的光晕,煞是好看。

我们在路边买了个云南特产小吃“烧饵块”,是糯米做的面饼烤得鼓了,涂上些辣椒酱、榨菜等作料,夹根油条,包好了再吃,十分美味。

大理是个非常美丽的地方,总会在不知不觉中勾起一些浪漫的人的探寻欲望,而我,也是其中一位。

古镇的作文 篇五

我身处在浙江省象山半岛南端,素有“浙洋中路重镇”之称,这因为我所拥有的独特风光而得名。孩子们世世代代生活在这里,耕田捕鱼,渐渐形成了一种丰富的渔文化,如今走在小道里,仿佛置身百年前的古镇。

古镇主街像从未变过,台阶自下往上曲折,青瓦自上往下绵延,连成一体。听老人家说这条叫作“碗行街”,由街上曾有很多卖碗铺而得名,“街道爬山坡,台阶密麻麻”是它的特点,于是先人用拾级升降的方法,开筑了这段长147米,落差35米的“S”状街道,人来人往,属于我的渔贾气息十分浓郁。两街道旁原木色的建筑上及明清时代的传统石雕图腾及依稀可辨的各种店铺字号,留住了那些带有“渔味儿”的老百姓,悠闲地坐在门前的石凳上,时不时还摇几下蒲扇,发出咸味的吆喝:“来玩啊,来看看!”热情地招揽着客人。

再往前走,你就能看到我一直引以为傲的特殊标志,五座饱经沧桑的月洞门式的封火墙有序排列着,他们之间相隔大概50米,这里有蔡楚生、王人美、聂耳一行30多人拍摄的中国第一部有声电影、第一部国际得奖片《渔光曲》时下榻的“金山旅馆”;这里还有600余年的古城墙,见证着沧桑的历史,诉说着斑驳的岁月。

“郎不耕田依不织,一生生计在渔船”,所以,当你仔细地漫步在古道上,抬头就能看见房檐下挂着的一盏盏渔灯,这些纯手工制作的渔灯,能够在每年夏季台风的侵袭之后安然无恙的存在着,无不彰显着渔民手工技术的高超,这也正是渔文化的体现,而每幢房子几乎都有人家居住,门户敞开着不设防,只要你抬首即可探视前院风景,颇有种“大同社会”的风采。

如果说我是一颗大树,那么分布在我身旁新开发的十二个场馆就是长在树上的叶子,透过簌簌作响的片片叶子,我正在向你们展示久远的历史。深奥的渔文化,可歌可泣的抗争遗迹,世界著名的渔商贸易,这是先祖们留给我的回忆,但这并不只属于我,它属于每一位来这里追寻的人,而我,只是在这驻守了600年的小孩子,等待着有人来分享我的故事。

古镇的作文 篇六

如一曲悠扬的名间小调,古镇凭借其深厚的文化底蕴,美丽鲜明的民族特色流传至今。古朴的石桥,有圆有方,承接着南来北往的游客,让历史的风霜幻化成青石板上精细的浮雕。水乡古镇,烟花三月的繁盛,菊黄秋韵的才情,哎乃浆声里淡淡的叹息,凝结成历史的水滴,随那灵动的流水潺潺而行。

拨开古镇迷蒙的面纱,青砖白瓦撩去了世俗的纷杂,静静地诉说着不为人知的往事。古镇的建筑多依势而建,自然古朴,僻静典雅。道路,桥梁,书院,牌坊祠堂错落有序,处处体现出一份玲珑玉雅致。水乡古镇,姿态各异。浙中古村建筑威严大方,细微处隐现其雍容华丽;楠溪江古村群落借周围山水之胜,营造出一幅桃源奇观;泰顺廊桥跨溪而建,似道道彩虹,折射着先人的智慧与历史的光辉。

“九里弯头放棹行,绿柳红杏带啼莺”于诗文中我们尽览西塘,细品那份“小桥流水,琴韵书声”的意境,漫步那片古老的岁月,似乎看到那一群年轻的女子在溪边洗涤嬉闹,稚童在书院中细听夫子的教诲,满脸沧桑的民间艺人在小巷口捏着面人……透过书本上那一张一张的相片,古镇的小桥流水,音韵评弹,似乎在刹那间铺展成一幅淡雅相宜的水墨长卷。

离开了故乡,踏上苏州这片人杰地灵的土地,那份水乡特有的诗情也在一点一滴地改变着我。古镇如一个经历过沧桑的老人,看到了功名利禄,持一份淡定,将生命纳入江南一蓑烟雨中。生命的短暂,让我们学会抓住所拥有的,而古镇在不断逝去的时光中为我们留下宝贵的文化遗产。磨难会使人成长,而在成长的过程中,我们也要学会为自己留下一些值得铭记的东西。古镇还有那一代一代流传下来的文人故居。鲁迅故居中的三味书屋与百草园,为古镇添了几分童趣与乡情。沈园中,陆游与唐婉缠绵悱恻的深情化作那流淌着的春水,醉倒了多少文人墨客。《中国古镇游》带着我从浙江走向绍兴,走向江南水乡,在古村镇品味那些即将随着时间逝去的根的文化,体会那份流淌在血液里的如同泥土般的感动。

轻风明月,那些如棋子般散落的村落,幻化为古琴上的一根弦,弹奏着寻常百姓的酸甜苦辣,冷暖阴晴。而我,则在古镇的梦乡里,不愿醒来。

古镇的作文 篇七

今天,我来到了江南水乡古镇——浙江南浔。

早就听说水晶晶的南浔,南宋时已“耕桑之富,甲于浙古”。辑里湖丝,闻名天下。南浔历来崇文重教,明代明有“九里三阁老,十里两尚书”之谚。嘉业藏书,翰墨飘香。名宅大院,古典园林,中西合璧的建筑……充满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底蕴。今天,终于可以让我一饱眼福了。

经过两个小时的颠簸,我们到达了目的地。走进古镇,首先映入我眼帘的是粉墙黛瓦,小桥流水。一条小河穿镇而过,民居临水而筑,洋溢着江南水乡诗画一般的神韵。

我们边走边听导游的讲解,只见河沿两岸设着酒馆、饭馆、茶馆。3米多宽的街面全用青石铺成,勤劳的水乡人,摆摊卖着各种小吃,有麦芽糖、臭豆腐等,甜甜的吆喝声此起彼伏,让我倍感亲切。这些来自农家的土特产,带着露珠,带着水花,带着泥土的芳香,无不让人垂涎三尺。这时,我漫步街头,在嘈杂的叫卖声中,感受带了江南水乡那特有的温馨。

跟着导游,我们参观了张石铭宅。一进门,就觉得这座房子非常大。客厅里放着的桌子、椅子古色古香,一定是用名贵的红木家具制作的。我们又走进了另外一间房子。只见那儿雕梁画栋,家具排列得井然有序,窗上的龙凤图画雕刻惟妙惟肖,令人无可挑剔,只能打心眼里佩服这天工巧夺的能工巧匠。呵,那儿还躺着一口大钟呢!听导游说,那还是德国进口的,直到现在还分毫不差呢?

走过一条小巷,我们又来到了嘉业藏书楼,只见那儿有一个大柜子,里面放着许多已经泛黄了的古书籍。其中最有名的是《史记》《三国志》等都是竹简,能有机会看到这稀世之宝实在很难得。接着,我们有参观了小莲庄,这里同样让我们美不胜收!

南浔古镇令人赏心悦目,但是南浔的风味小吃更是令人赞不绝口。终于可以自由活动了,同学们早就按耐不住,一个个拥到小吃摊前,品尝那诱人的美味。你看,这边一个同学捧着臭豆腐,吃得津津有味;那边一个同学举着一根麦芽糖不停地绕着圈,糖发白了一口吞进了嘴里。

水晶晶的南浔,我会永远记住你的。

古镇的作文 篇八

2012年的5月1日,是一个值得庆祝的节日。今天,我们全家一起去上海著名的南翔古镇游玩。我开心得不得了,去之前,我早就知道这里不但有1500多年的历史,还有有名的小吃——南翔小笼汤包呢,它可好吃了!

我们第一个参观的是双塔,虽然它们不高大,但它们是远近闻名的砖塔,上面的花纹雕刻得十分精致,我真想知道这美丽的花纹是谁雕上去的?第二个看到的是梁朝古井,这可是千年古镇的实物见证呢!

当时,天下了一点小雨,保护古井的玻璃罩里还有水珠,看不清井里的东西。接下来我们去檀园,檀园是明代文人艺术家李流芳的私家园林。爸爸夸奖说:“这里的每一个地方都找不到缺点,像一幅幅美丽的图画。”是啊——这里确实美丽极了,园林里面奇花异草,湖水清澈透明,环境非常好。

园林里的一座座桥造型也非常特殊,一般的桥都是笔直的,但是在李流芳的私家园林里的桥都是弯弯曲曲的。曲曲折折的长廊的门窗上都雕刻着美丽的花纹。还有园林里的假山,一座座都有不一样的造型,千奇百怪。突然,我在湖边发现了一个三层楼的大船,赶紧叫爸爸、妈妈和大姨、李老师他们过来玩。我们在里面上窜下跳,可开心了!咦——这条船怎么不动呢?我跑出去一看,恍然大悟,这不是木船,而是用石头做的船,李老师说这叫“石舫”。

忽然,我又有了新发现:“那池子里的装饰品,是不是很像西湖的三潭印月?”大家都说很像很像。我们又参观了李流芳古香古色的居室,李老师还跟自己本家前辈的塑像合了影。爸爸激动地说:“现在这里还能够恢复成原来的样子,真是太好了!”檀园留给我的印象最深了,我希望自己好好学习科学文化艺术知识,长大以后赚大钱,可以买下这样的私家园林。

参观完了檀园,我们走到古香古色的老街上去吃南翔小笼汤包。小笼汤包可好吃了,香香的气味,美味的汤汁,鲜嫩的肉馅,冒着热气的包子皮,我一口气吃了好几个!吃饱了,喝足了,我们站在小汤包店的吊脚楼上看到来南翔古镇游玩的游客都在流连忘返。

哈哈!南翔这个千年古镇有这么多新奇有趣儿的东西,真是让我看得眼花缭乱,吃得满嘴留香,下次还想再来哦!

古镇的作文 篇九

东经103°20′,北纬30°37′,在这里坐落着一座小镇,叫斜源。这里人美,人们把持着“共享”的理念;这里山美,叫不出名字的小山丘高低起伏、连绵不绝;这里水美,岷江水系流淌到这里,欢快地唱着歌儿,清澈见底……

初入斜源小镇,“大门口”矗立着一面大金属牌,上面写着“共享小镇——斜源”。为什么叫做共享小镇呢?为了解开这个疑惑,我迫不及待地走进去一探究竟。原来,这里的人们都是这么懂得共享。他们懂得在垃圾落地的那一刻,弯腰拾起来,将它送回家,使得小镇美丽而环保;懂得在建设这个水岸小镇时记录下曾经艰苦困难的生活,留下历史车轮轧过的痕迹,与曾经的小镇共享繁华与富贵;懂得在自己快乐时,与别人分享,让外面的游客知道这里,共同感受这一座依山傍水的小镇。“共享”简直就是斜源居民的代言词,是人们乐不思蜀的原因。

当我漫步于斜源小镇古色古香的街头,一股微风徐徐飘来,隔绝城市的聒噪声音。站在小桥旁,看那山涧中的河水缓缓流淌,听那小丘陵上的葱郁树木簌簌作响,真是无比的惬意啊!

小镇的四面八方围绕着许多小山丘,它们高低不一,形状各异。有的突出了一块,有的凹进去了一片,有的甚至只剩下半截,像被什么劈成了两半,而另一半已不知去了何处……最高的那一座,顶峰上有一棵青松,他就像一位将士,带领着成千上万的挺拔的士兵镇守着这一座小镇。树木们枝繁叶茂,有的是翠绿色的叶子,生机盎然;有的是深绿色的,像是已经步入了壮年;有的是桔红色的,仿佛秋天已经来临;还有的已经枯黄,好似一位历经沧桑的古稀老人……放眼望去,山坡上五颜六色,像极了一幅山光图。

斜源小镇中面积最大的,还是要数那岷江水系的河道了。在斜源镇,岷江水清澈地能够看见水底两边圆圆的鹅卵石,踩在上面,仿佛在做足疗,舒服极了!看,有人拿着水枪和盆子互相泼洒;有人干脆坐在水里,感受河水带来的清凉;还有人把脚放在小瀑布下面,感受水流带来的冲击;还有人带着孩童弓着腰,在水里寻找小鱼苗……

“孤村落日残霞,轻烟老树寒鸦,一点飞鸿影下”我又认识了一座山美、水美、人美的小镇——斜源!

古镇的作文 篇十

在浙江,历史悠久的城镇数不胜数,宁波前童就是最具江南特色的古镇之一。今天,我们慕名游玩了这座古镇。

天上下着毛毛细雨,古镇只有我们一行人。没有其他景点的人头攒动,熙熙攘攘的喧闹,小镇露出了不为人知的一面。那么安详,那么秀美。只有弯弯的小溪,潺潺的流水,窄窄的石桥,青瓦白墙的古屋,精致均匀的鹅卵石路,漫步其中,多么惬意!典型的江南风格,小桥流水人家。古镇像一位慈祥的老人,静静地坐在那里,等待我们去拜访。

我们身在江南,看到这些,总觉得很熟悉很亲近,却总说不出究竟有什么不同。可这时的雨渐渐地大了起来,没想到也因此揭开了谜底。我们老家的屋瓦只不过是上下交错,成波浪形搭在房梁上,别无修饰。而这里的瓦片,尤其是屋檐前头的瓦片,上下交错,每片瓦都是三角形,朝外的一面都精细地雕刻着各式图案。水珠一滴一滴的,珍珠般地跌落。雨下得越来越大,慢慢地就变成了一条线,一整排屋檐就形成一面雨帘。这里的人们为什么会这样设计呢?难道就只是为了展示雄厚的经济实力吗?但看到院子四角正溅起水花的大缸,我才有所悟。无论是屋檐上的瓦片,还是大缸,都是基于实用的角度出发,继而想到精雕细琢,使他们更美观。这里的窗户也采用经久耐用的石料,显得古朴美观。

古镇的众多建筑中,我印象最深的就是宰相府。首先映入眼帘的就是象征着位高权重的刻着麒麟的壁照。房子内部的装修,雕刻,彩绘处处显示主人对富贵吉祥幸福的追求。正门屋顶中间高坐着“福禄寿”三星。整幢府邸处处都是精雕细琢,马头墙,房梁,都雕着各式的花,花瓶里插着月季,寓意四季平安;各种大大小小的人物图案也都逼真有趣,姿态各异。一个普通的柜子,外头雕花已经让人眼花缭乱,没想到,打开柜门来,里面又有一个花的世界,但一点没有繁杂重复的感觉。以前对某人的重视,就会说,“我用八抬大轿来接”来表示隆重。在宰相府里,我见识了十六人抬的大轿。轿子高大气派,人在里面可以直起身来;自然也是画栋雕梁,极尽奢华之能事。

前童古镇就这样将古朴沧桑,精巧华丽融为一体,展现在我们眼前。

古镇的作文 篇十一

趁着中秋佳节,我和爸爸妈妈一起去了向往已久的余杭塘栖古镇。

其实,我对塘栖的向往,并不在于古镇美景,而在于古镇美食。所以,寻找美食,才是古镇之行的第一目标。

因为是假期的原因,人很多。我们挤过密密麻麻的人群,直奔臭豆腐店。在一家又一家的店中,闻着特殊的味道,终于找到了臭豆腐。爸爸连忙点了两份,臭豆腐是暗绿色的,散发出一种诱人的香味——对于我和爸爸来说。妈妈则是皱起眉头,连声说好臭好臭。我早已迫不及待地夹起一块,轻轻地咬下一小口。哇!焦焦的外皮,嫩嫩的夹心豆腐,再加上独一无二的香气,构成了那种几乎要灵魂出窍的美味。我再也忍不住,把一整块放入嘴里,大口地咀嚼,顿时,一股浓浓的香味在我的嘴里滚动着弥漫着,我一边大呼过瘾一边不停地把盘子里的臭豆腐夹进我的嘴里。两双筷子轮番上阵,不一会,就把一份臭豆腐吃得连汁儿也不剩了。妈妈哪去了?哈哈,她正侧着身子捂着鼻子瞪着一双大眼睛看着我们呢……

路过棉花糖店,一个个花团般的棉花糖又把我的脚给拽住了。老板将一小勺黄色的糖倒进机器,做成了“花蕊”,又用绿色、红色和蓝色的糖做成了“叶子”和“花瓣”。仿佛一眨眼间,一朵“鲜花棉花糖”就神奇地诞生了!我拿着这朵大“花”,用舌尖先卷下一片“叶”,细细品尝,那甜甜的味道让我回味无穷。

我们边逛边吃,直到“肚皮朝天”之后,才开始心满意足地去寻找美景了。

古镇,就坐落在古老的运河的两侧,各种各样的古老的桥梁将两岸相连。我们站在桥上,一幅美丽的画面便展现在眼前:桥下是穿梭的小船,桥上是各色的行人,两岸是古老的街道和古老的建筑……无数游客或站在桥上或立于岸边,他们操着各种口音,身着各色服装,或指指点点或拍照留念,脸上都洋溢着兴奋。

这,或许才是古镇之美吧?

恍惚中,我们仿佛也置身于历史的某一瞬间了。我想,这美景,这美食,一定也吸引过无数的古人吧……

太阳西斜,我们也满载而归。有一肚子的美食,有一相机的照片,更有满满的美好回忆!

古镇的作文 篇十二

之所以喜爱河桥古镇,也许是因为它在我心目中是诗一般的存在吧,上一次游古镇,令我展开了无尽的遐想,这一次——又会带给我什么样的惊喜呢?

如果说秋天是美最好的`进展,可是春天不也照样如此吗?当你走进那扇门——那扇现实世界与诗的世界隔开的门。当你环顾四周,春天独有的一派景象映入你的眼帘:杨柳、梨花、青草、荷塘、鸟语……它们自然而和谐地站在了一起,令你不禁感叹大自然的鬼斧神工。

绕过纪念馆,这儿的景象会令你耳目一新,这是一条小溪,是昌化最具有特色的小溪,故名为“昌化溪”。但是真正吸引我的却是它背上窄窄的古木桥,木桥的做工其实并不精致,甚至,甚至可以说得上粗糙,只不过是几个木板而已。但是却正是这简陋的没有任何装饰的古木桥,令人们勾起往日美好的回忆。

当你站在这特殊的古木桥上,你会看见非同寻常的风景线:中古的老城,沉睡的大城楼,狭窄的古石路,宽厚的石城墙,环城留着一道清溪,倒映着山影,岸上还可能蹲着红袍绿裤的小妞儿。当然这有可能是你幻想出的——这毕竟是诗的境界。

走下古木桥,便可以“一览全溪”了。河水清澈见底,四周密布水草,那些水草状如小松树,根根直立随水轻摇,有的高到几乎已经触及水面,简直是要拼尽全力露出头来看一看水上的世界。水草的那份绿,除了上帝心中的绿色,恐怕没有别的东西能比拟的了。这种鲜绿色借着水的清澄显露出来,好像美人借着镜子鉴赏自己的美,是的,这些水草是自己享受那水的甜美呢!它们终年吻着波光粼粼的水,做着绿色的香梦。浣女的影儿,吻它们的绿叶一两下。

这时,一群比我小得多的孩子们嬉戏着,打闹着,来到河边,河水已经没过他们的半腰。可还没等我反应过来,他们已经不见了踪影。只留下了一串银铃般的笑声。“昌化溪”的水带给我的感觉是舒服的,虽然没有刻意环保起来的清爽,但它有它的特色——自然。

这儿的春天,水与蓝天一般清凉,天上微微有些白云,水上微微有些波皱。天山之间,全是清明、温暖的空气,渗着一些梨花的清香。山影儿更真了,春山春水虚幻地吻着。山儿不动,水儿微响,这中古的老镇,带着这片春山春水,是河桥古镇,是诗。

古镇的作文 篇十三

是岁月的缱绻情深,绘出了脉脉温情,所以光阴在这里显得宁静,待到烟云散尽,沧海桑田,依旧不改容颜,任君流连古镇。

走到古镇的旁边,一股浓浓的古风气息扑面而来。

四周全是传统的中国古建筑,浪漫与庄严的气质,挑高的门厅和气派的大门,图形的拱窗和转角的石砌,尽显雍容华贵,色调纷呈灰黑色。

走近大门,街道两旁,一排排灯笼悬空挂在各商店的屋售下。一座不太高的塔挺立在广场正中央历史悠久,仿佛镇守着古镇;街路面的两旁,设有浅浅的水沟,水很清澈,很清凉。这些水沟日夜不息地流淌着,贯穿整个古镇,给古镇增添了活力。

漫步在街头,夏天,房屋的房檐下,一个个上了年纪的老人,穿着背心,短裤,拿着蒲扇,坐着藤椅,泡着盖碗茶,在屋檐下乘凉。小孩呢,似乎不知道累,在烈日下跑来跑去,寻找乐子。

继续向前走,青山绿水,古今常在,惟有旧欢何处。两岸青山更是连绵起伏,峰峦叠嶂,碧水如镜,青山浮水,倒影翩翩,两岸景色犹如百里画廊,两岸青山对峙,绿树滴翠。抬头奇峰遮天,脚下清流潺潺这是一条又宽又深的河水。水中的鱼儿,颜色各异,特别好动,游来游去,一圈一圈连漪扩散开来,像水中绽放了花。大型拱桥连接着两岸,兰花、芦苇的花纹镶嵌在了它的身上。有多少人从你身上上踏过?有多少船只在你的下方路过?桥上那青石板路早已被行人的足履磨得珠圆玉润了。

到了傍晚,大街小巷亮起五彩之灯,从四面八方来到广场上跳舞的人不可胜数,音乐声响彻云霄,正中间,还有一个舞台,顶端的霓虹灯将整条街变成了彩色的了!

夜市开始了,人山人海,叫卖声、叽叽喳喳的说话声可真热闹。五花八门的东西让我看不过来。先说那卖吃的:香甜的巧克力惹人喜爱,酸甜的糖葫芦让人馋掉牙再说那卖玩具的:各种各样的大气球,五颜六色的茸毛玩具,五花八门的小面人,还有红色的纸灯笼呢!过年时,还有机会在这里看见舞狮呢!

夜已深了,明月当空,繁星点点,晚风吹拂着人的面颊,感到阵阵清凉,除了偶然一两声狗的吠叫,冷落的街道是寂静无声的,古镇伴随着流水声入梦了

古镇的作文 篇十四

在一个初春的午后,沐浴着暖暖的阳光,我和爸爸一起来到海门北面十多公里的余西古镇。

余西古镇始建于唐末,到了明清逐渐兴盛起来,那时候这个地方就是海边,这里的居民大多以煮海盐为生,因此这里就形成了古通州东南沿海第一个盐埠。镇上古迹众多,拥有一大批历史文化遗址。

要进古镇要先经过东虹桥,东虹桥是一座漂亮的三拱石桥,我走在东虹桥的台级上,脚下的河水清澈见底,眺望远方,到处都高高低低房子老房子和纵横交错的老街小巷,再看眼前,是一条石板小路蜿蜒着通向老街,没有吵闹和喧哗,分外的宁静祥和。

过了东虹桥,我们走在石板小路了上,只见铺路的石头被当年在这儿运盐的独轮车压得十分光滑,充满了古老苍桑的气息。往前走了五十多米,来到一个丁字路口前,拐个弯进入主街——龙街。这个丁字路口也就是龙街的龙头,龙头的两边各有一口古井,井口也就只有脸盆大小,井里的水依然清澈,站在井口可以看见人的倒影。相传,这是龙街的两颗龙眼。紧接着往前走,穿过钱氏牌坊,这儿到处都是老房子。有的房子全是木头的,虽然经过了很长的岁月,但依然光滑整洁,大部分房子都是青砖的,墙头上的石灰都剥落了,显得十分古老苍桑。由于刚过完年不久,家家户户的门口都挂着一串串的红灯笼,古色古香的老街显得喜气洋洋。

我和爸爸来到了一个古老的院子里,这是一幢全部由木头盖成的老房子,我们跨过门槛走进屋里,正好房子的主人在家,他是一位慈祥的老爷爷,头发已全白了,脸上满是皱纹。他热心的为我们讲述了老房的故事。这间房子早在民国时期就建好了,是他的曾祖父化了三、四年时间才建成的,到现在都一直住人。老房子由于是木头做的,所以冬暖夏凉,住在里面十分舒适。最让人惊奇的是门上面的门栓上有一个活扣,就像我们玩的孔明锁一样,只有把活扣拨开,门才能打开,古代人真是非常聪明。

走出了老房子,我们又沿着石板小路往前走,小路上有溜狗的老奶奶,有晒太阳的老爷爷,有坐在藤椅上沉思的老阿婆……,余西古镇上的人们就过着这样慢悠悠的生活。

走过一座铁桥,我出了余西古镇。

漫步古镇,领略小镇风光真是别有滋味,情趣无穷!

古镇的作文 篇十五

安昌古镇位于绍兴的西北角,那里古韵悠悠,景色宜人,是个休闲度假的好去处。

一进古镇,一股酱香的肉味扑鼻而来。可不是,满眼望去,酱鸭、酱鹌鹑、酱鱼、酱猪腿、酱香肠……就像窗帘似的挂满了每个店铺的门口,在阳光下闪闪发光,引得游客驻足观望。再往远处看,一条条、一串串、一只只挂满了河岸、窗前、桥头,每一处、每一户都有它们的身影。走进细看,酱鸭是剖好洗净的鸭子,酱油上色,用古法挂晒在竹杆上,风吹日晒使它有了别样的风味,成为了餐桌上的一道独特佳肴。酱鹌鹑是我最喜欢的美食,刚出蒸笼的酱鹌鹑,油光发亮,香气扑鼻,让我垂涎三尺,忍不住咬上一口,咸香入味,唇齿留香,美味无比。再看看过往的游客手里,不是提着酱鸭就是拎着一堆的酱肉,看来这真的是地道的安昌美味。

顺着“酱香味”往里走,一位正在制糖的老爷爷吸引了我的目光。只见老爷爷把糖团的一端栓在柱子的挂钩上,另一端放上一根木棍,他两脚前后开立,双手拽住木棍,用力往后扯,糖团就变得像面团一样,又像拉面似的,变得又白又长又香。这样的动作反复几十次,糖的香味就飘散出来了。看我直咽口水,老爷爷扯下一小块糖,送到我的嘴里,顿时甜滋滋的味道在我的嘴里跳起舞来。这就是安昌古镇有名的——扯白糖。

古镇上有一条碧水,穿过层层叠叠的民居,就像一条水晶丝带,连接起整座古镇。居民们临水而居,过着古朴而有烟火气的日子,幸福而安静。

假如那条碧水是古镇的眼睛,那么贯河而设的十七座石桥就是古镇的眉毛。古镇的石桥姿态各异,有的桥洞是半圆形的,与河中的半圆倒影合在一起就成了一个完整的圆,似乎走过这座石桥的人们能得到幸福团圆的祝福;有的桥洞是长方形的,与河中的倒影合在一起就成了一个正正方方的正方形,预示着让我们成为一个堂堂正正的中国人。信步走在石桥上,只见河的两岸店铺林立,游人如织,一派繁华的景象,让人流连忘返。

安昌古镇老街长长,滋味芬芳,既有着江南水乡的灵韵,又有着历史悠远的回忆,我想我还会再去的。

古镇的作文 篇十六

美丽的西塘古镇,典型的南方小桥流水人家。

仰望西塘古镇的大门,徽式风格的设计,白白的墙,蓝灰的小瓦,分三级挑高的山脊,清新典雅;木质镂空的高大门楼,挂了两行大红的灯笼,喜庆吉祥。

跨进大门,一池碧水清澈见底。几只乌篷船,悠闲地靠着岸,静静地与风吹出的银白波纹一举一动,相得益彰。建在水中的高大的戏楼,真是空中楼阁,古色古香。小池岸边的垂柳,在风中摇曳着,陶醉在这诗情画意之中。

再往前走,拐个弯一条小河顿时呈现在眼前。河两岸依然沿用徽式建筑,呈阶梯排列,层次分明,典雅恬静,隔岸呼应。比邻河道,家家户户都挂着红灯笼,煞是好看与养眼。小船在船工的摇橹声中,缓慢前行,也有一些船工,亮起嗓子,唱起古调或民谣,与两岸的景色是那么的搭调,那么的和谐。

沿河边的步行街,窄窄的,只容得下两个人并排而行。街道两边全是家庭式的小商铺,所卖物品有地方特产、小吃、纪念品以及古玩、玉器等。人们如车流般川流不息、摩肩擦踵,无不为这琳琅满目的商品所吸引。

雨儿时下时停。雨儿大时,滴答滴答的雨声,犹如琵琶声声惹人醉,而街道的上空会顿时开满五颜六色的伞花。雨儿小时,如细毛,如丝线,人们任凭雨珠恣意的亲吻与抚摸,心中是满满的惬意。这雨儿丝毫挡不住人们游玩的兴致,且别有一番情趣在心头啊。不一会儿,雨儿停了,天空放亮了,人们的脚步继续穿梭在这美丽的景色之中。

转过街角,小河变了方向,与之前的成T字形,几座三孔石桥,映在水中,犹如一个个大月亮。桥上桥下,人们熙熙攘攘,走着看着,笑着排着,好不惬意啊!

西塘古镇,文化氛围浓浓。“诗礼传家”、“垂裕侯昆”、“江山永兴”等,一幅幅字画、篆刻,一件件的实木雕花家具,“江南瓦当”、“纽扣”的来历等,无不透漏出功底的深厚。站在楼上俯瞰街道,好像一伸胳膊就能把左右的墙儿抚摸。屋顶上的青苔小草,依然生机勃勃。

慢慢融进人流,渐渐融入这既热闹又雅致的世界里,使整个身心都闲散下来,任思绪飞扬,任灵魂游走,任躯壳漂流……

街灯亮了,人影拉得长长的,那桥、那水、那人仿佛都静止了,进入了甜美的梦乡……

古镇的作文 篇十七

一道道宽敞整洁的马路,一堵堵绿色蔓延的石灰墙,一条条铺满青石板的小巷,一盘盘香气四溢、美味可口的佳肴,处处是水,处处是桥。这就是我的家乡,一座可爱、朴实的水乡小镇新市。

清晨,车子的喇叭声打破了西河口的宁静。河水清澈,小鱼儿探出脑袋呼吸着清新的空气;洗衣服的老人说着各自孙儿的顽皮;炊烟袅袅,小巷口开始飘出了早餐的香味。太阳渐渐升高,西河口越来越热闹。坚硬、粗糙的石拱桥上人来人往:有背着旅行包的游客;有牵着母亲的手东瞧瞧、西看看的天真孩童;有看着店里玲珑小玩意嘴里念叨着:“想当年,我们小时候可没有什么玩具”的老人。上班人行色匆匆,但更多的人是享受这小镇喧闹中的慢节奏,驻足街巷,把自己拍进风景里,这样似乎才觉得不虚此行。

古镇的小吃十分丰富,有豆浆、油条、茶糕、羊肉面新市羊肉面,这碗具有古镇特色的羊肉面用料考究:要用一年生的胡羊,胡羊要求健壮无病,同时它的佐料也非常精美:精冰糖、陈年老姜、正宗黄酒、山东大枣及胡椒、茴香等十几种调料。热气腾腾的羊肉在灯光下闪着亮棕色的光泽,让人垂涎欲滴。把羊肉和羊汤放进面条里拌匀,迫不及待地挑起一筷子面条塞进嘴里。哇!羊肉肥而不腻,酥而不烂;面条Q弹Q弹的,简直是人间美味啊!

回味着羊肉面,走进蚕文化馆。一条条白白胖胖的蚕宝宝模型正大口大口吃着桑叶,我仿佛听到了“沙沙”的声音。这让我想到了一年一度的蚕花庙会。听文化馆的讲解员说:新市的蚕花庙会源自春秋战国时期,传说美女西施去姑苏途经新市,给养蚕的姑娘嫂子送过鲜花,祝愿她们风调雨顺、蚕茧丰收。每年的蚕花庙会街上热闹非凡,美若天仙的蚕花娘娘坐着花轿,在锣鼓声中游行。继而来到蚕文化馆楼上进行撒糖,每颗糖都绑着希望的蚕花。楼下人头攒动,竞相接糖,有的用手接,有的用外套接,还有的弯腰去捡别人的“漏网之糖”。大家嬉笑着,脸上洋溢着对美好生活的期盼。

夜幕降临,林立的灯光倒映在西河口那条蜿蜒的河里,别有一番景色。放慢脚步走一走,品一品,此刻你又会看到一个不一样的小镇。

古镇的作文 篇十八

人人都说祖国年年风景好。这不,今天我就进行了故地重游——再游洛带古镇。虽然,以前我来过这个地方,但现在却已不是往年的样子了,真可谓万象更新。

洛带,位于龙泉镇北10公里处,历史悠久,文化底蕴厚重。一跨入洛带古镇,首先映入眼帘的便是一座古朴、雄伟的筒子楼。出于好奇,我拉着妈妈走了进去,心想:“里面会是什么样子呢?”一进入筒子楼,就看见一座大的亭子矗立在眼前,只见这个亭子造型奇特,下面有一个长廊,上面呈三角形状,顶上还有一个金属物体,旁边挨着许多大小不一的亭子,个个色彩古朴。我抬头往上一看,整幢楼呈竹筒状,四面有许多房间,门都是推拉式的。人站立于楼下,抬头能看见蓝色的天空,圆圆的,人就似坐于井底。让人真切地体会到什么叫“坐井观天”。

人太多了,可谓接踵磨肩,我们只好随着人群走动。突然,我看见一个男孩拿着一把弩,我也想要一把。便上前去问小男孩,他的弩是在哪里买的,他却只是顺手指了个方向道:“外面。”我想古街这么大,到底是哪个外面呢?算了吧,碰到了再说。没成想“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功夫”,在一处拐角,还真发现有家店子在买“弩”——这种古老的兵器,我向妈妈指了下,妈妈便明白了。我们进店进行了讨价还价,终以合理的价钱买了下来。

随着人流,我们来到了玉带湖。湖中有许多鱼儿在尽情地游玩。见有人在湖边逮鱼,我也想逮几条回家养养。妈妈拿起伞,将伞盖打开,当有小鱼游近时,她便迅速地将伞放入水中,企图将鱼儿捞上来,不想鱼捞上来后,还没等伸手去抓,便又溜之大吉了。再一看伞,早已变了形,伞盖也改变了方向。我不甘心,打算让妈妈再捞几次,可那些鱼儿好像知道我们的心思似的,一溜烟地游开后再也不肯靠近。我想着这些鱼也太聪明了,便换了个地方,可我们刚一靠近,湖边的鱼便又游远了。这些鱼也太精明了,真难抓。为了捉到鱼,我不得不有些耐性了。我静静地在湖边等着,终于有鱼游近了,但一伸伞却又跑了。一次、两次……均是无功而返,我灰心了。这时妈妈也发话,要我回家了。我也便只有带着遗憾地离开了。

哎,不管怎么说,此行还是有收获的。我买了想要的东西,欣赏了变化后的美丽古镇,也收获了快乐。

古镇的作文 篇十九

经过一路颠簸的我们顺利地到达了目的地——古镇朱家角。幽幽的空气中似带着一种殊香,将一身的舟车劳顿消于无形。天刚刚下过雨,湿湿的水气令我们闻到了古镇的味道——淡淡的,平易近人却又神秘地让人寻不到踪迹。有如洁白的栀子,偷偷在夜里绽放,神秘而美丽……

踏着蜿蜒的石板路我们一路寻访着古人留下的点点痕迹,吱吱呀呀地轻轻踩着滑滑的薄石板我们走过一座又一座的桥,台阶低低的,坡度缓缓的,让人能细细地观赏桥两旁的美景——我似看到了一位温婉的江南女子,有点消瘦的清丽脸庞上修眉入鬃,动人的杏眼,小巧的鼻子和薄薄的唇……江南在我的眼里是水气缭绕的,吴侬软语轻轻摇曳在路旁屋边,江南的人们似总是可以洞穿人们的心事,聪慧而内敛的。今天我在朱家角的底蕴中看到——它是最独特的,没有任何寒酸的味道,它吸收了江南素来的优点,也采纳了上海这个国际大都市的优点——大方得体却又不失古朴。

我可以看到在旧旧的乌蓬船上的老船工嘴里衔个烟斗,神态自若地用单手慢慢摇着桨。桨在清澈的水中划出一道道浅浅涟漪……散开,散开,最后消失——如暗夜中的栀子,撑开无瑕的洁白花瓣静静地将香气从周身开始一点点蕴开来,有点颓败却有着致命的吸引力。小姐的闺房中我又好像看见了她羞涩地低下头,用两手摆弄着肩上的几缕头发,蓦然回首就看到了她那望穿秋水的眼睛,也许她不是倾国倾城,但一定蕴涵着江南女子的灵秀。

朱家角的小吃也是一种吸引——首先是脆脆的锅巴,热乎乎地,捧在手中,一小块一小块地掰下塞到嘴里,油炸的味道将米的香糯发挥到了极致;然而是塞进了糯米的蜜汁莲藕,咬下一口甜而不腻又藕断丝连,宛如栀子的香味,能让人品味很久;接着是竹叶裹的肉,用手指将肉抵出来,入味的肉带着竹叶的清香,化开;最后是酱黄豆,在酱汁里煮得酥酥的黄豆配以嫩笋干,让人情不自禁想一颗接一颗地吃。

身旁的老头老太们轻声笑着,挽着手前行。那一瞬间,我明白了什么叫做“执子之手,与子偕老”。千年之前,沧海桑田,千年之后,桑田沧海。世事轮回,这种执着却留了下来。

踏上归途,我的心好似留在了那里,栀子般的古镇,我对你说声——拜拜。

古镇的作文 篇二十

花开惬意里,娇媚弄春风。在这春暖花开的季节里,我们学校组织了“走进河下古镇,感受历史文化”的春游活动。

位于淮安市淮安区西北隅的河下古镇,千百年来犹如一颗璀璨的明珠,镶嵌在古老的运河之畔。来到河下古镇入口,迎面一座仿古牌楼,飞檐翘角,牌楼正中上方书有“千年河下古镇”六个大字遒劲厚重,像是在向我们诉说历史的沧桑。过牌楼回望,牌楼背面的书有“长淮古渡”四个大字使我们浮想连翩,我们仿佛聆听到古镇繁华的喧嚣,眼前浮现出古镇千年变迁的 铅华 掠影。抚今追古,思绪飘飞 。

走进河下古镇,那一条条石板路、一条条古街巷、一座座拱形桥、一处处旧民居,无一不让人感受到它悠久的历史。每一建筑物都堪称中华文明和厚重历史的最真美的记载。轻踏古镇那 被历史打磨得 锃光瓦亮的青石板,每一条石板都有一段典故,每一石板都有一页辉煌。如今,这条古老的街道在阳光的映照下正尽显千年古镇昔日的古朴和繁华。

河下古镇人杰地灵,历代名人辈出。兴汉三杰之一的军事家韩信、汉赋鼻祖枚乘、枚皋父子,抗倭状元沈坤,清代温病医学家吴鞠通等许多 历史 千古 人物都留迹于此。我驻足在宋代抗金英雄梁红玉塑像前,看到一身战袍的巾帼英雄,心中不由地荡起了一种要励志学习报效祖国的豪情。

座落在打铜巷里的吴承恩故居,是典型的江淮风格的明代庭院式民居,清幽而古朴。其分为故居本体、美猴王世家艺术馆、吴承恩生平陈列厅三大部分。吴承恩以自家东南的“射阳湖”为号,自称“射阳居士”,还将自已的书斋命名为“射阳簃”,也就是在那里完成了“名著”《西游记》。

河下古镇是历史变迁的浓缩,是兴衰起落的传记。这里的一草一木、一砖一瓦既是历史远去的背影,又是现实叩开过去的厚重的大门,更是中华民族五千年文明历史辉煌宫殿的一角。

我恋恋不舍地离开河下,已是傍晚时分了。一阵柔和的春风拂面而来,碎发轻舞打断了我的沉思。回望着这千年古镇在华灯映照下的华美身姿,她骄而不媚,重而不沉。沐浴着夕阳的余晖,点缀着古灯闪动,这真是一座和美的古镇。犹如美人出镜,光芒万丈。她还在新时代春风的吹拂下,焕发出新的魅力,吸引着众多的中外游客。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