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工作报告·攀枝花市仁和区人民政府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四川2022年政府工作报告 政府工作报告·攀枝花市仁和区人民政府

政府工作报告·攀枝花市仁和区人民政府

2024-07-08 15:58|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区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区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会议的同志提出意见。

2022年工作回顾

2022年,区政府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在市委、市政府和区委坚强领导下,在区人大及其常委会和区政协监督支持下,深入落实省委“讲政治、抓发展、惠民生、保安全”工作总思路、市委“一三三三”总体发展战略和区委“一二三五六”总体工作思路,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统筹发展和安全,坚定实施“六大工程”,全区经济社会发展呈现稳中有进、进中向好的态势,绿色活力和谐现代化城区建设迈出坚实步伐。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增长3.6%,区本级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4.9%,区本级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0.6%,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3.4%,区本级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同口径增长6.8%,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4.5%、6.4%。12项主要经济指标中,6项高于全市平均水平、8项高于全省平均水平、9项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抓项目、促投资,重点项目攻坚突破。聚焦“项目攻坚突破年”部署要求,严格落实区级领导联系包抓和周调度、月会商、季盘点工作机制,开展省级重点项目竞进拉练、乡村振兴竞进拉练等活动,推动“六大工程”162个项目落地见效。19个省市重点项目完成投资30.8亿元,年度投资完成率122.7%;80个区级攻坚项目完成投资66.4亿元,年度投资完成率105.4%。固定资产投资入库项目451个,投资总额152.2亿元。抓项目、促投资工作成效显著,获得省预算内专项激励资金200万元。全年实现“个转企”69户,完成市级目标任务的143.8%;“小升规”新增38户、净增33户,分别完成市级目标任务的158.3%、173.7%。聚力推动创先争优及示范创建项目,完成46项国家级、省级、市级示范创建。

——提质效、促转型,产业发展稳中有进。工业提质增效。西南钒钛高炉点火生产,恒森照明智能灯带项目建成投产,攀科电子印制线路板、森阳集成电路半导体封装项目有序推进,美斯特光电代表攀枝花市参加“2022世界显示产业大会”。迤资园区工业综合渣场建成投用,基础设施综合配套工程等项目加快建设,获批纳入全省化工园区管理。橄榄坪园区完成片区规划环评修编,光电信息产业配套环保污水处理设施全面完工,新建标准化厂房4万平方米,园区基础设施提档升级工程全面完成。煤炭矿区总体规划获省发展改革委批复,田堡二矿恢复生产。组建人和兴工发展建设集团。设立光电产业分险基金,有效发挥财政资金引导作用,为光电信息企业解决融资4000万元。农业提标扩面。强力推进“一品牌两中心”建设,攀香源果蔬加工项目稳定投产,芒果冻干进入航空餐食序列。成功举办“向芒而生”中国晚熟芒果季集中签约仪式,开展京东农特产购物节“线上销售”及乡镇长直播带货,新增“三品一标”2个,“仁和牌”芒果、“大田石榴”等攀果公用品牌更加响亮。严格落实耕地保护工作,全年恢复耕地1118亩,完成省级目标任务的194%,排名全市第一。完成高标准农田建设2万亩,大力推广果粮套(间)种、粮经轮作等模式,实施退园还耕800亩,粮经复合示范种植3000亩,完成粮食播种12.2万亩,实现粮食总产量4.4万吨。有力推进现代农业园区建设,啊喇粮经复合现代农业园区获评市级四星级园区,三阳湾粮经复合现代农业园区获评市级三星级园区,平地板栗现代林业园区获评市级现代林业园区。总发芒果专业技术协会入选全国百强农技协。仁和区获评省级乡村振兴先进区、国家级农业国际贸易高质量发展基地、省级县域内城乡融合发展改革试点、省级农民合作社和家庭农场信贷直通车试点县、全省乡村振兴高技能人才培育基地。服务业提档升级。成功举办第十三届攀枝花欢乐阳光节开幕式、“天时地利 这里仁和”城市形象展示体验成都专场活动、攀枝花市第十三届苴却砚文化艺术节暨“这里仁和·知时节读书会”贺冬大典,城市形象持续提升。着力建设时尚消费商圈,国潮风情街开街运营,“烟火仁和”再添新名片。金沙江大峡谷旅游度假区1.0版基本呈现,栖迟度假区一期建成运营,迤沙拉创建4A级旅游景区、普达阳光国际康养度假区创建省级旅游度假区通过省级现场评估验收。金沙江智慧物流商贸城蔬菜大宗交易区建成投用,中通快递川滇渝智能科技电商物流园主体工程完工,成功申报攀西汽车产业服务业集聚区。

——抓建设、重治理,城乡环境持续改善。城市品质不断提升。全面落实“精明增长”战略,科学开展城市更新规划编制,完成老旧小区改造5个,既有住宅电梯增设127部,完成市级目标任务的169%,排名全市第一。完成城区亮化工程112万平方米,新(改)建城镇雨污分流管网8公里。四十九片区、第一农贸市场片区城市更新项目启动建设。对接落实“纽扣计划”,普达阳光国际康养度假区一期道路南线建成通车。完成2条异木棉花卉景观大道建设,新增9个街心口袋花园、6个花卉主题公园、4个城市微公园。水中央湿地公园、普达云谷运动公园、大河广场面向市民开放,“蜻蜓于飞”人行桥成为市民网红打卡点,大河水利风景区获评省级水利风景区。全年完成房地产开发投资33.4亿元,销售商品住宅3900套,实现销售收入19.5亿元。乡村面貌不断优化。完成农村通组路硬化15.1公里、村道生命安全防护工程106公里,新(改)建农村公路66公里,农村公路列养率100%,获评四川省乡村运输“金通工程”样板县。持续推进农村“三大革命”,新(改)建农村卫生厕所1587户,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93%,行政村生活垃圾收运处置体系覆盖率100%,生活污水有效处理率100%,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94%。全面开展“消薄”攻坚行动,全区60个村集体经济年收入均达到3万元以上,28个村集体经济薄弱村全面完成“消薄”任务。啊喇彝族乡官房村、前进镇胜利村和田堡村、太平乡河边村、同德镇道中桥村建成“美丽四川·宜居乡村”。平地镇迤沙拉村、务本乡大火山村获评省级乡村振兴示范村,前进镇高峰村、啊喇彝族乡啊喇村获评全省少数民族团结进步示范村。城乡治理不断加强。深入开展爱国卫生运动,持续巩固国家卫生城市创建成果。开展自建房安全隐患排查、城市违建专项整治行动,排查录入自建房8.9万栋,经营性自建房2769栋,整治存在安全隐患的经营性自建房39栋,拆除九号公馆等小区违法建设面积5万平方米。81个村、社区全面建立健全村规民约、居民公约,成功创建全国农村社区治理实验区、四川省第三批城乡社区治理试点区、省级社工服务体系建设试点。仁和镇老街社区被命名为全国民主法治示范社区,大龙潭彝族乡获评全省乡村治理示范乡,仁和镇红旗村、中坝乡学房村获评全省乡村治理示范村。生态环境不断向好。纵深推进河湖长制、林长制工作,深入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按期完成第二轮中央、省级环保督察反馈问题整改。全年环境空气质量优良率99.4%,水环境质量排名全省前列,土壤环境质量总体保持稳定。综合治理水土流失面积74平方公里,红旗沟水土保持项目成功申报国家小流域水土保持治理示范建设项目。

——深改革、优服务,发展动能不断释放。重大改革纵深推进。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电子政务地图正式上线运行,在全市率先推行市场主体经营场所登记申报承诺制和政府采购同城异地评标。“一网通办”事项认领率、发布率、满意率100%。深化拓展“跨区域通办”合作,完成事项办理788个,同比增长106%。加大助企纾困力度,出台《仁和区促进民营经济健康发展十条措施(试行)》《仁和区区属行政事业单位和区属国有企业向中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减免房屋租金的实施方案》,全年为107户市场主体减免房租115.6万元,免收133家中小微企业投标保证金369万元,为企业办理减税降费及留抵退税5.2亿元。区市场监管局获评全省“万人进万企 纾困助发展”活动先进单位。全年新增市场主体3720户。组建盛源水务公司,创新推进水利“投建管运”市场机制,完成6个农村供水工程建设,农村自来水普及率提升至87.8%。完成2.2万亩水权与水价综合改革任务,成功入选全省水权与水价改革试点,改革经验作为全省唯一入选全国农业水价综合改革50个典型案例推广。区发改局获评乌东德库区价格调查工作先进集体。招商引资成果丰硕。制定《仁和区“全员招商”工作规则》,紧盯钒钛铸造、光电信息、商贸物流、康养旅游等重点领域,创新开展“云招商”“云签约”,充分发挥产业链主作用,有效以商招商,延链补链强链,成功签约引进森阳集成电路半导体封装、紫约蓝莓种植产业园等一批产业层次高、带动潜力足的好项目。全年签约项目93个,签约金额190.4亿元,完成招商引资总到位资金161.2亿元。绿色发展不断升级。“三结合”项目关键性工程开工建设,积极谋划包装“三结合+”项目122个,总投资155亿元。在全省率先完成混撒拉零碳示范村庄建设,成立全市首家“绿色银行”,水云涧小区成为全市首个绿色小区,美斯特光电成功创建省级绿色工厂。更换新能源公交车30辆,新建充电桩147个。区总工会、大河中路街道办事处等14个单位成功创建国家级节约型机关。

——办实事、增福祉,民生保障更有质感。脱贫成果持续巩固。充分发挥乡村振兴农业产业发展贷款分险补偿金引导作用,撬动助农贷款资金7亿元。全年累计投入衔接资金5786.9万元,实施乡村振兴项目60个。加大脱贫(监测)人口稳岗就业力度,开发脱贫公益性岗位430个,脱贫人口人均纯收入超1.4万元、增速16.1%,全区无一户一人返贫。民生底线兜牢兜实。坚持节约裕民,“三公”经费支出同比下降6.4%,民生支出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比重75.5%,同比提高8.5个百分点。高质量落实80项民生实事,新增城镇就业4194人,城镇登记失业率3.5%,足额发放各类救助资金3039万元。大力推进参保扩面工作,基本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覆盖率98%以上。用情用力做好“一老一小”工作,开展农村“三留守”关爱活动,建成首批“一中心、三站、五点”未成年人保护阵地。文化事业方兴未艾。“羊皮鼓舞”等非遗文化走出国门。苴却砚博物馆重装开馆,“苴却砚系列”入选第二批天府旅游名品。区文化馆获评全省“金熊猫”奖先进集体,平地镇获评首批省级乡村文化振兴样板镇,福田镇获评全省乡村文化振兴魅力乡镇,仁和区成功申报全省应急广播体系建设项目。教育质量稳步提升。科学实施教育布局调整规划,整合教育资源,有序推进集团化办学,着力推动“三名工程”建设和特色学校创建。政府教育支出3.6亿元,持续保持“两个只增不减”。扎实推进“三大球”振兴工作,新建“三大球”场地11片,莲花幼儿园获评全国足球特色幼儿园,仁和思源实验学校获评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特色学校。大河中学学生公寓、食堂改造全面完成,创建省级特色办学普通高中进入验收阶段,连续12年获评攀枝花市普通高中教学质量突出贡献学校,高中教育质量连续20年稳居全市区县第一。医疗体系日趋完备。公立医院改革不断深化,持续控制医疗费用不合理增长,门诊次均费用同比下降5.6%,住院次均费用同比下降7.2%。着力推进市级重点专科建设,完成2个市级重点专科申报。区公共卫生服务中心一期建成投用,区人民医院二期综合楼交付使用。平地镇中心卫生院建成省级民族地区县域医疗卫生次中心,普达阳光国际康养度假区入选四川省中医药健康旅游示范基地,仁和区成功创建省级健康促进区。

——筑防线、保安全,社会大局和谐稳定。疫情防控精准高效。坚持“外防输入、内防反弹”总策略和“动态清零”总方针,以快制快、科学处置“8·31”等突发疫情,牢牢守住了不发生规模性疫情的底线。因时因势优化防控措施,全力保障人民群众正常生产生活和医疗健康服务需求。安全形势持续稳定。深入贯彻落实国务院安全生产十五条硬措施,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三年行动全面收官,实现森林草原防灭火“两连胜”、防汛地灾“零伤亡”、食品安全“零事故”,完成全国城镇燃气安全专项排查整治工作,全区生产安全事故起数、死亡人数均同比下降33.3%。区应急管理局获评全省应急管理系统先进集体。平安建设深入推进。坚定不移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扎实做好国家安全工作,圆满完成党的二十大安保维稳工作任务。坚持群众利益无小事,着力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按期化解中央交办第二批治重化积案件,市民投诉件办结率100%,网格化排查处置问题群众满意率99.8%,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成功率99.7%。常态化开展扫黑除恶斗争,严厉打击突出违法犯罪,连续40个月保持命案“零发生”,获评全省平安建设先进区。中坝乡、金江镇被命名为四川省安全社区。

与此同时,国家安全、国防动员、双拥共建、退役军人事务、民族宗教、政务督查、审计、统计、气象、档案、保密、工会、共青团、妇女、老龄、儿童、残疾人、红十字等各项事业取得新进展。

各位代表!事非经过不知难,成如容易却艰辛。以上成绩的取得,根本在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正确指引,归功于市委、市政府和区委的坚强领导、科学决策,得益于区人大、区政协的有效监督、大力支持,凝聚着全区干部群众的心血和汗水。在此,我谨代表区人民政府,向全区广大人民群众、社会各界朋友,向各位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离退休老同志,向各民主党派、工商联、群众团体,向驻区部队官兵、政法干警、消防指战员和民兵预备役人员表示衷心感谢,并致以崇高敬意!

在全面总结过去一年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认识到发展中面临的困难和挑战: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基础还不够牢固,城乡和区域发展还不够均衡,民生事业发展与群众期盼还有差距,财政收支矛盾还比较突出,少数政府系统工作人员担当精神、服务意识、能力素质还需提升。对此,我们将在以后的工作中着力加以解决。

2023年工作安排

2023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全市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试验区的起步之年。区政府将坚定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习近平总书记来川视察重要指示精神,认真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省第十二次党代会、省委十二届二次全会、省委经济工作会议、市委十一届五次全会暨市委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坚持以中国式现代化为引领,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紧扣市委总体发展战略,全面落实区委“一二三五六”总体工作思路,接续推进“六大工程”,更好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更好统筹发展和安全,全力以赴拼经济搞建设,奋力谱写仁和现代化建设新篇章。

今年经济发展主要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7%,区本级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8.1%,区本级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1%,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0%,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同口径增长7%,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7%、8%。

(一)接续推进工业强区工程,做大做强产业发展支撑。聚力推动新型工业化,突出工业当先、制造为重,加快构建以制造业为主导的“3+2”现代工业体系。一是推动钒钛铸造高端化。以西南钒钛为龙头企业,加快高端铸造产业发展,积极引进耐磨铸件、智能制造装备等项目,加快推动球墨铸管、工程机械配重、市政铸铁等项目开工建设,烨煌铸造年产5万吨电力金具、拥华钒钛资源再生综合利用一期等项目建成投产,思创新材料项目达产达效,规划建设铸造用材料产业示范基地,建设钒钛铸造特色产业园。支持西南钒钛、山青钒业延伸产业链条,发展含钒产品,建设钒材料生产基地。二是推动光电信息规模化。加快深圳新光芯制多层线路板、光电信息产业园研发中心等项目落地建设,攀科电子印制线路板、森阳集成电路半导体封装、LED注塑等项目建成投产,力争2023年光电信息产业产值突破30亿元,争创省级光电特色产业园。三是推动传统产业新型化。用好化工园区“金字招牌”,精准招引符合环保、安全等限制性条件的化工项目,培育发展新动能新优势,推动液化天然气储气调峰设施项目建成投产。完成煤炭产业发展规划编制,推进煤炭清洁高效利用,有序推进3个煤矿升级改造建设。推动建材行业企业升级改造,加快发展新型建材,建设全市装配式建材生产基地。依法加快推动攀西石墨股权处置,完成石墨产业规划编制,推动中高碳石墨等项目建设。四是提升要素保障能力。完成光电信息产业园产业标准化厂房二期、迤资主干道延伸线改造工程建设,全力推进光电信息产业园电力通道和供水设施改造,加快园区保障性住房建设,不断提高园区综合承载能力。持续深化“亩均论英雄”和“标准地”改革,盘活园区存量资产资源,实现资源节约集约高效利用。

(二)接续推进农业增效工程,高质高效推动乡村全面振兴。抢抓安宁河流域高质量发展机遇,加快构建“4+2”现代特色农业体系,打造更高水平的“天府第二粮仓”仁和基地。一是提质发展现代特色农业。纵深推进“一品牌两中心”建设,加快推动农产品加工、冷链物流集聚发展,完成紫约蓝莓种植产业园建设。规划打造3个乡镇片区特色种养殖集群,巩固提升现代烟叶,大力发展错季蔬菜,积极培育花卉产业,持续开展芒果、石榴等农特产品牌营销,促进农业增产增效。不断提升农业科技水平,深化院地合作,打造仁和种业高地。争创国家级现代农业园区1个、省级现代林业培育园区1个。严守耕地保护红线,全面落实“田长制”,实施高标准农田改质提升1万亩,新增耕地3000亩,力争粮食播种面积达12.5万亩以上。争创国家数字种植业创新应用基地、省级家庭农场试点县。二是持续夯实乡村振兴基础。常态化开展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一户一策”落实帮扶措施,确保不发生规模性返贫,脱贫人口人均纯收入增长18%以上。不断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充分激活农村闲置土地、房屋等资源,探索毗邻村集体经济共建、品牌共创、产品共销、群众共富的利益联结机制,力争全区50%的村集体经济年收入达10万元以上。争创全国乡村振兴示范县,创建省级乡村振兴先进乡镇1个、示范村3个。三是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加快实施生产生活用水提升工程,建成平地镇迤沙拉村太阳能提灌站等抗旱水利项目,完成大竹河水库项目竣工验收,开工建设跃进水库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项目,完成水权与水价改革试点,争创省级乡村水务试点县。完成前太路6.5公里、普大路12.8公里、红兰路3公里、金拉路3.6公里改(扩)建工程,完成通组路硬化不少于11公里,实施岔河路8公里提档升级工程,启动前进镇至太平乡政府道路32.6公里、平中路36公里、官旺路11.4公里、黄金路4.6公里改建项目前期工作。深入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达94%以上,持续保持行政村生活垃圾收运处置体系覆盖率100%、生活污水有效处理率100%。完成农村危房改造不少于30户,加快推进采煤沉陷区综合治理,争取纳入采煤沉陷区综合治理国家级试点、全域土地综合整治省级试点,建设“美丽四川·宜居乡村”4个,创建省、市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单位6个。

(三)接续推进消费升级工程,激发激活服务业发展动能。聚焦“服务业发展年”各项部署,推动业态创新,促进产业升级,加快构建“3+2”现代服务业体系,打造攀枝花“耍都”、四川南向开放门户“桥头堡”。一是大力发展康养文旅产业。加快推动“三结合+”文旅、红旗村田园综合体、迤沙拉文旅融合等重点项目建设,招引高端精品特色民宿。混撒拉村、高峰村创建3A级旅游景区,实质性开发金沙江大峡谷,按时完成苴却砚特色小镇建设,金沙江苴却文化旅游度假区争创省级旅游度假区,仁和区争创省级全域旅游示范区、省级文旅融合发展示范区。二是大力发展商业贸易。聚焦“烟火气”和“时尚范”,持续推进特色街区建设,提档升级银泰城、华芝生活广场、仁和广场为主的时尚消费街区;加快推进东创仁和·悦光岛为主的旅游休闲街区建设,有序推动大河广场、苴却砚博物馆、火车南站中轴线为主的文旅特色街区建设,丰富消费业态,创新消费场景,提升服务品质。完成攀西汽车产业服务业集聚区项目建设,加大对汽车产业项目的招引力度。抢抓蓉欧班列、中老铁路等发展机遇,鼓励企业同步拓展国内外市场,大力发展二手车出口等外贸新业态。新增规上服务业和限额以上商贸业20家以上。三是大力发展生产性服务业。促进金融服务、节能与环保服务、人力资源管理与培训等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支持有条件的工业企业分离设立研发中心、原材料供应公司、产品销售公司等,发展生产原材料供应、产品研发、技术服务、品牌营销等生产性服务业。沿京昆高速、丽攀高速、成昆铁路两翼,打造以钒钛资源综合利用、农产品加工、冷链物流等为主的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区。力争引进落地1家券商或融资担保机构,成立1家金融超市。四是着力壮大电子商务、现代物流产业。推动中通快递川滇渝智能科技电商物流园和金沙江智慧物流商贸城干调副食、农资农具交易区、冷链展示交易区建成投运,京东云仓智慧物流园项目落地建设。依托铁路、公路两大枢纽,培育发展高铁物流、冷链物流等现代物流产业,推动快递物流聚集发展。探索“电商+乡村振兴+文旅”融合发展模式,培训各类电商人才和农创客200人以上。

(四)接续推进绿色转型工程,提升提级区域竞争优势。聚焦“双碳”目标,加快水风光氢储一体开发,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一是发展绿色低碳产业。编制《仁和区绿色低碳产业发展规划》及相关导则,深入实施绿色低碳示范引领工程,全力推动“三结合”抽水蓄能电站、水资源配置工程开工建设,完成60万千瓦集中式光伏项目建设,打造全省新能源开发利用示范标杆。大力发展绿色建筑,新建绿色建筑比例达60%以上。推广工业厂房分布式光伏建设,创建省级绿色工厂2家。健全绿色金融服务体系,支持绿色优质项目发展,推动东峰钒钛新能源汽车智慧低碳运营中心等项目建成投用。二是夯实绿色生态本底。落实河湖长制“六大任务”,强化河道采砂监管,推广基层河湖管护“解放模式”。全面落实林长制,加强森林资源保护监管,强化林地限额管理,大力实施生态修复,推进国家储备林项目建设。坚决抓好中央、省级环保督察反馈问题整改,加强工业源、扬尘源、移动源、油烟治理,全年环境空气质量优良率达98.4%以上,力争建立碳排放交易平台,争创省级生态县。三是构建绿色生活体系。加快调整绿色交通能源结构,积极推动新能源和清洁能源车辆在运输服务领域应用,加快布局建设充换电、加氢等基础设施,科学规划新(改)建综合能源站2座,新建充电桩400个以上,投放新能源公交车和氢能重卡20辆以上。倡导绿色出行,推广使用节能节水、绿色低碳产品,提倡简约适度、绿色低碳生活方式,创建绿色小区1个。

(五)接续推进城市提质工程,做优做美中心城区环境。全面落实“精明增长”战略,推动城市集约组团、区域协调发展。一是持续增强承载能力。完成城市控规修编研究和更新规划编制、川沙路口至鹭歇桥片区、四十九片区城市更新项目建设,加快推进上城至水岸沙湾城市更新。有序推进第一农贸市场等4个老旧小区改造,完成既有住宅电梯增设70部、城区天然气置换12000户。稳步推进土地运营工作,力争全年完成土地收储800亩,房地产开发投资35亿元,销售商品住宅4000套。二是加快完善路网体系。做好大丽攀高铁、攀盐高速、中坝至新庄高速等重大项目建设协调服务工作。完成沙沟路延长线城市快速通道建设,完善攀枝花南站周边交通路网体系,启动仁和大道南段、莲花北路、莲花中路等项目建设,构建内联外畅交通格局。统筹规划城区停车场等公共设施建设,新增停车位不少于300个。三是着力提升城市品质。按照“进则繁华、归则田园”现代公园城市思路,结合“花城”打造,加快建设宝灵街花道、花城大道延长线、普达公园扩模提效和鹭歇桥荷花池打卡点项目,持续推进城市微公园建设,实施大河流域水环境治理,全力推动市殡仪馆搬迁。深入开展全国文明城市创建、爱国卫生运动,做好国家卫生城市复审、国家园林城市复查工作。

(六)接续推进城乡融合工程,共建共享共同富裕成果。以建设共同富裕试验区为引领,深入落实“城乡融合”战略,实施“消底提低扩中”行动,全力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打造共同富裕试验区“仁和样板”。一是深化重点领域改革。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加快推进“一网通办”“一件事一次办”“跨区域通办”,打造一流营商环境。坚决落实深化国防动员体制机制改革决策部署,构建军地各司其责、密切协同的国防动员新格局。持续优化国有资本布局,区属国企资产增长20%以上。优化民营企业发展环境,落实落细助企纾困政策措施,发展壮大民营经济。二是发展社会服务事业。统筹推进基本公共服务资源提质扩容,实施城乡社区综合服务“补短板”和“提能力”工程,促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优质均衡,积极推动青年发展型城区建设。做好“一老一小”工作,大力发展普惠养老,推进公办养老机构提档升级,争取区域性养老综合服务中心项目落地。加快推动爱德实验学校迁建,推动大龙潭彝族乡中心幼儿园、仁和区幼儿园人和甲第分园年内开园,县域内公办幼儿园占比达51%以上。争创四川省首批特色办学普通示范高中、义务教育优质发展共同体领航学校、示范幼儿园。三是繁荣文化体育事业。弘扬传承三线建设精神,实施文化惠民工程,苴却砚博物馆争创国家三级博物馆。大力发展群众体育,抓实“三大球”振兴工作,推进水中央湿地体育公园建设,承办更多高水平体育赛事活动。四是健全社会保障体系。推进地方特色就业创业平台(载体)建设,全年新增城镇就业3500人以上,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完成保障性租赁住房改造不少于254套(间)。实施全民参保计划,基本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覆盖率达98%以上。全面落实重特大疾病医疗保险和救助制度,做实三重制度综合保障,巩固拓展医保脱贫成果。开展紧密型城市医联体、医共体试点建设,平地镇区域医疗卫生次中心一期建成投用。争创国家级医养结合示范区。五是加强市域社会治理。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深入推进“一核六治”,严防“五类”风险,健全社会治理制度。深化社会治安综合防控体系建设,积极推进“慧眼工程”“雪亮工程”和平安智慧小区建设。健全风险防控机制,扎实做好环保、房地产、非法集资等重点领域风险监测预警处置。加强区乡两级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暨人民调解中心规范化建设,有序推进区域精神卫生中心、未成年人心理健康管理中心建设。常态化推进扫黑除恶斗争、禁毒防艾等工作,严厉打击违法犯罪行为,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仁和”。争创全国信访工作示范县、全省双拥模范区,启动全国优秀公安局、全国“枫桥式”公安派出所创建工作。六是守牢安全稳定底线。认真落实新型冠状病毒感染“乙类乙管”,做好医疗资源和药物供应保障,加强特殊群体健康服务。严厉打击非法营运,加强农村地区道路交通安全管理。加强城区消防安全管理,有序推进中心镇消防救援站建设。统筹做好安全生产、森林草原防灭火、防汛抗旱减灾、地质灾害防治、信访维稳安保等工作,有效防范化解风险隐患,全力维护社会大局和谐稳定。

全面加强政府自身建设

(一)坚持忠诚为政。把政治建设摆在首位,坚定拥护“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把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贯穿政府工作各方面全过程,不折不扣落实上级决策部署,以实干实效诠释对党绝对忠诚。

(二)坚持依法行政。坚持科学民主依法决策,严格执行重大行政决策程序规定。主动接受人大法定监督、政协民主监督、社会和舆论监督。坚持依法统计、应统尽统,夯实统计基层基础,抓好第五次全国经济普查工作。做好仁和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实施中期评估工作。

(三)坚持务实勤政。牢固树立“抓落实就是抓发展”的理念,坚持指标化、项目化、闭环化抓落实,拿结果说话、以实绩交卷。深入推进政务公开,确保权力在阳光下运行。

(四)坚持廉洁从政。全面履行从严治党主体责任,严格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省市区十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严控“三公”经费和一般性支出,用政府“紧日子”换取群众“好日子”。

各位代表!百舸争流千帆竞,攻坚克难奋者先。让我们更加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在市委、市政府和区委坚强领导下,以逆水行舟的韧劲、吃苦耐劳的干劲、踏石留印的狠劲,踔厉奋发、勇毅前行,为全面建设现代化仁和而团结奋斗!

名词解释

 

市委总体发展战略:坚持以中国式现代化为引领,全面贯彻省委“总牵引”“总抓手”“总思路”,以加快建设川西南滇西北现代化区域中心城市为战略目标,以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试验区为战略牵引,以工业强市、精明增长、城乡融合为战略重点,以攀枝花市域“内圈”、金沙江区域“中圈”、成渝贵昆“外圈”“三个圈层”为战略空间,全面建设产业兴、城市美、万家和的幸福美好攀枝花。

区委“一二三五六”总体工作思路:“一”,即“加快建设绿色活力和谐现代化城区”发展目标;“二”,即坚持“产业兴区、宜人新城”两个发展定位;“三”,即突出“工业当先、制造为重,阳光赋能、绿色低碳,城乡融合、共同富裕”三个发展重点;“五”,即争创“绿色转型、新兴产业、城乡融合、阳光康养、南向开放”五个示范区;“六”,即实施“产业倍增、宜人宜居、乡村振兴、生态固本、改革创新、民生幸福”六大行动。

六大工程:工业强区工程、农业增效工程、消费升级工程、绿色转型工程、城市提质工程、善治安民工程。

一品牌两中心:打造“攀果”区域公用品牌,建设区域农产品精深加工中心和物流中心。

三品一标: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和农产品地理标志。

纽扣计划:深入梳理城市各片区间的交通联系,寻找相对薄弱区域和现实可行的“纽扣”节点,规划新增片区间快捷联系纽带,将各片区像系纽扣一样紧密联系起来。

“消薄”攻坚行动:实施“先锋领航·全域提升”党建引领村集体经济重点攻坚行动,在2022年底前全面消除村集体经济年收入低于3万元的薄弱村。

“三结合”项目:抽水蓄能+人和渠引水工程(水资源配置)+新能源开发。

“三结合+”:以“三结合”项目为牵引,结合仁和区实际,实施“三结合+农业融合、工业融合、文旅融合、交通路网融合、产城融合”等项目。

三留守:留守老人、留守妇女、留守儿童。

一中心、三站、五点:“一中心”,即区未成年人保护中心;“三站”,即仁和镇、大龙潭彝族乡、同德镇未成年人保护站;“五点”,即银华社区、弯庄社区、大河社区、立新村、大河中学未成年人保护点。

三名工程:“名师、名校长、名校”培养打造工程。

两个只增不减:一般公共预算教育支出逐年只增不减、按在校学生人数平均的一般公共预算教育支出逐年只增不减。

三大球:足球、篮球、排球。

“3+2”现代工业体系:加快发展钒钛铸造、光电信息、清洁能源3个百亿级主导产业,巩固提升新型材料、绿色煤炭2大重点产业。

“4+2”现代特色农业体系:重点打造“攀粮”“攀果”“攀菜”“攀畜”4个特色产业,巩固提升现代烟叶,积极培育“攀花”产业。

“3+2”现代服务业体系:大力发展康养文旅、商业贸易、生产性服务业3大支柱产业,着力壮大电子商务和现代物流产业。

亩均论英雄:以通过亩均效益综合评价和资源要素差别化配置,推动资源要素向优质高效领域集中,以最小的资源环境代价获得最大的产出效益。

农创客:年龄在45周岁以下,拥有高校大专及以上学历,在农业领域创业创新,担任农民专业合作社、农业企业、家庭农场等农业生产经营主体负责人或拥有股权的人员。

“双碳”目标: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

河湖长制“六大任务”:加强水资源保护、加强河湖水域岸线管理保护、加强水污染防治、加强水环境治理、加强水生态修复、加强执法监管。

基层河湖管护“解放模式”:2021年,雅安市名山区百丈镇解放村探索形成了“有人护、管得住、水清亮、产业旺”的基层河湖管护“解放模式”。即以强有力的基层党组织为核心,以健全的河湖长制体制机制为关键,以完备的河湖管护队伍为重点,群众广泛参与,持续实现生态价值。

一核六治:以党建引领为核心,发挥自治强基、德治教化、法治保障、共治协商、智治支撑、心治安民作用。

“五类”风险:政治安全风险、社会治安风险、社会矛盾风险、公共安全风险、网络安全风险。

乙类乙管: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按照乙类传染病采取乙级管理措施。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