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建筑史读后感(八篇)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四史相关书籍读后感600字 中国建筑史读后感(八篇)

中国建筑史读后感(八篇)

2024-07-10 13:24|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不只中国木建筑》读后感

广大市政 11建筑 张自强 西方学者认为石头是见证了他们的历史发展,木头见证了中国文明的发展。西方古人土石堆砌栖息之地之时,黄河流域古人已用木构架搭建干栏住所。而在《不只中国木建筑》一书中,“木”贯穿其中,木建筑是中国人的生活方式。不论栖身何处,与木相亲,生死相依。木建筑里挺立着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木建筑里藏着中国人的生存秘密。非同小可的木建筑,中国人在几千年以来,一直利用远比石材脆弱的多的木头来支撑他们的家园。

翻看书中的建筑插图,内心的感受刹那丰饶起来。千年的风雨穿过千家万户的梁檩柱椽,历史的风霜停留在雕梁画栋。巍峨耸立,那是帝王将相的宫殿和王府;秋风吹茅草,秋雨滴屋檐,是黎民百姓的草堂和木屋。木已成舟,漂浮在水面的船是移动的房子;出则入轿,这是达官贵人出行的房子。寿终正寝,古代中国人的正常死亡应该是这样,入土为安,棺材成了古人最后的归宿,最终在木棺材里安息、生死不离木。几千年来,所以的住所几乎都息息相关的和木联系了在一起。运用木头技术发挥到极致,世界各国无不佩服中国用木之精髓,用木建筑营造了人文的自然与和谐。

《不只中国木建筑》开本很大,大到宫殿,小到木构件,以图的形式说明,简朴易懂,让人易于空间联想回忆。特别是看书中的插图,美轮美奂的,有种越看越迷人的感觉,让人不假思索的沉浸在里面,犹如亲眼观看到实物。比如对梁檩柱椽的介绍说明,简洁传神,文字 1

和插图配合得非常默契,就像老家老房子木构件的榫和卯,联想到我老家的围龙屋和长屋。从小在农村生活的我,是在这些榫卯结构的木构架房屋里长大的,对书中的木构件也不陌生,看上去更亲切,现在深入的认识它,兴奋的很想回老家去亲手摸索一番。

在这十六章节里,从伐木丁丁到累土筑台,从运笔书字到叠木为架,从巍巍屋顶到层层台基,从深深宫院到茫茫市井,时而化作穿堂的微风,时而化作入檐的燕子,拂掠过建筑历史的悠悠长河与千家万户的梁檩柱椽,冥与物会,心意交通。一时间,原本静穆无声的木石砖瓦仿佛苏醒了沉睡已久的美丽魂魄,蠢蠢欲动,切切私语。感性的体悟,理性的回味,然后是诗意的分享,配以精致的图片,雅致而闲适的版式,一如摩挲窗棂的微风,亲吻瓦砻的细雨,令人对先辈的创造油然而生一丝敬意。 而在某种意义上,建筑既是观念的产物,也是物质的产物。在观念上建筑反映了其所建造年代社会人们的信仰、习俗、审美观念等等非物质的特征;而在物质上则反映了其所建造年代社会的技术、工艺、经济发展水平。一定时代的建筑艺术成就反映了当时当地人们的思想、信仰、风俗习惯、审美倾向和经济、技术、文化发展水平。在《不只中国木建筑》一书中,细致的描写了中国木建筑的发展历程。建筑是凝固的音乐,是时代变迁的见证。赵广超先生著《不只中国木建筑》就是让凝固的音乐苏醒,让世界认识中国木构件建筑的艺术精髓。

…… …… 余下全文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