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取生辰纲》教学设计10篇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嘹亮解词造句子大全 《智取生辰纲》教学设计10篇

《智取生辰纲》教学设计10篇

2023-04-21 21:40|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智取生辰纲》教学设计1

一、教学目标:

1.了解分析作品的叙事线索和杨志的思想性格。

2.鉴赏本文在矛盾冲突中刻画人物性格的方法。

3、学习本文环境描写的艺术手法。

二、教学重、难点:

1、理清明暗两线,提高鉴赏古代小说(尤其是章回体)的叙事方法。

2、从分析文中“智取”来了解杨志的思想性格。

3、通过训练掌握本文环境描写的作用。

三、教学时数:一课时

四、教学过程:

[导入课文]

常言道:“智不看《三国》,勇不看《水浒》”,意思是说:三国出智士,梁山多勇夫。那么水浒英雄是不是都是“四肢发达,头脑简单”呢?答案当然是否定的,他们的计谋同样让人拍案叫绝。不信,我们就来学习《智取生辰纲》,来领略一下梁山好汉的计谋。

[介绍作者、作品及相关背景]

1、本文节选自《水浒》71回本(也就是金圣叹腰折水浒,梁山108将排定痤位即结束版本)第16回。作者是元末明初的施耐庵。

2、《水浒传》是我国的四大名著之一,许多剧情是妇孺皆知的,大家可能已经看过原著或者影视作品了。那么有哪位同学能说说杨志的出身及“押运生辰纲”前的主要遭遇?

明确:杨志出身名门,是杨家将的后代,武举出身,官至制使。后押运花石纲,在黄河遭风浪而丢官,穷困卖刀时杀了泼皮牛二而被充军。一心想光宗耀祖、封妻荫子的杨志当然不甘心,后来得到大名府梁中书的赏识,受重用,派他押运生辰纲。

[分析小说情节]

第一步、学生观赏与课文有关的三个电影片断

第二步、思考回答以下问题:

1、生辰纲是什么东西?

明确:为太师蔡京祝寿而进献的大批财物,都是百姓的血汗钱,搜刮来的不义之财。

2、生辰纲是谁取的?又是从谁的手中取走的?用怎样的方式取走的?

明确:晁盖、吴用等八条好汉;杨志;智取。

3、小说以“生辰纲”的争夺为中心事件,采用双线结构,明线是什么?暗线又是什么?

4、明确:明线——杨志押运生辰纲;暗线——晁盖智取生辰纲。明、暗双线在什么地点,什么时候交接地一起呢?

明确:六月初四正午;黄泥冈松树林。

5、请学生跳读课文,筛选信息,以人物的主要行动为归纳点,分别用简要的语言概括出明、暗两条线的故事片情节。

情节与线索图如下:

[分析文中之“智取”]

1、讨论分析“晁、吴之智”:

⑴六月初四正午,在黄泥冈的松树林中,押纲的杨志与劫纲的晁盖等人碰上了,他们的碰见是不是偶然的不期而遇呢?

明确:不是。吴用精心安排,设下圈套,等杨志来钻。

《智取生辰纲》教学设计2

【教学目标】

1、把握小说的故事情节,体会作品的叙事艺术;明确小说环境描写的作用,欣赏作品的环境描写的艺术。

2、把握作品人物形象,分析并欣赏作品刻画人物的技法,学会赏析小说作品的人物形象。

【教学重难点】

1、学习小说叙事技巧,欣赏古典小说叙事艺术:

通过引导学生阅读小说,从不同人物的角度叙述作品情节及比较影视作品交待情节的方法,从而使学生体会到作品叙事技法,引导学生关注叙事艺术,培养他们初步鉴赏叙事作品的结构艺术的能力。

2、学习小说环境描写的艺术:

通过组织学生分析作品中所刻画的环境的特征,引导学生明确环境描写在小说作品中的多重作用。

3、通过组织学生采集《水浒》中有关杨志的故事,结合本课的内容,引导学生系统地分析人物形象,帮助学生树立客观分析人物的理念,从而进一步理解小说是以刻画人物形象来反映社会生活这一创作规律。

【课时安排】

二课时。

【课前准备】

1、课前布置学生广泛收集《水浒》的有关知识,收集施耐庵的有关信息,让学生们将收集到的资料以 Powerpoint的形式整理出来,便于交流。

2、课前指导学生阅读《水浒》第十二回“梁山泊林冲落草汴京城杨志卖刀”、第十三回“青面兽北京斗武急先锋东郭争功”、第十七回“花和尚单打二龙山青面兽双夺宝珠寺”等回目,以对杨志的生活历程有一个初步的了解。

3、初读课文,初步梳理出本课的情节内容。结合注释及工具书理解课文中一些元明时代的白话及方言,根据语境推断其含义,理解文意。

4、组织学生利用课余时间观看《水浒》电视连续剧第11节光盘(*国际电视公司拍摄出品发行),要求学生思考:电视剧在展开故事情节时与小说的情节展开有何异同之处?造成差异的原因是什么?你能说说施耐庵为什么这样写,而编导与导演为什么那样拍摄吗?

【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一、析题导入

师:课文是我国古典名著《水浒》中一个回目,选入课本时编辑老师省去了一些信息,你能补充一些必要的人物信息,使课文题目内容更加完整吗?

(设计说明:提示学生从矛盾的双方补充,引导学生得出“杨志智押生辰纲,晁盖吴用智取生辰纲”。)

师:请同学们自己读一读课题,用重音表示你对题目的理解。

(设计说明:引导学生理解“智取”、“智押”是本文的重点。)

师:课文标题“智取生辰纲”以最简洁的语言交待了小说的什么要素?

(设计说明:引导学生明确课文题目是对小说情节最简洁的概括。)

二、复述故事,感知情节,明确矛盾

1、复述故事:

师:前面讲到课文题目是对小说情节最简洁的概括,你能否用自己的话将小说的主要情节复述出来?

(设计说明:此一环节旨在引导学生初步把握作品的内容,同时能够将记叙作品内容的元明白话转换为现代汉语进行流畅的表述。)

2、感知情节:

师:通过上面的复述,我们可以知道,课文分为哪几个部分?

(设计说明:引导学生依据不同的描写对象、故事发生的地点及不同的叙述阶段进行梳理层次的训练,明确小说第两个部分:第1~6自然段是写杨志押送生辰纲,第7~12自然段是晁盖、吴用等人智取生辰纲,其中第12自然段是补叙。)

3、明确矛盾:

师:通过对课文情节的感知,同学们能够看出小说中存在什么矛盾吗?

(设计说明:此问引导学生明确小说中存在两组矛盾:杨志与老都管、虞候及众军健的矛盾,晁盖、吴用欲取生辰纲与杨志押送生辰纲的矛盾。进一步引导学生这两组矛盾在作品中的作用:推动了小说情节的发展,促使了杨志性格与命运的改变。其中要能够分析这矛盾中的偶然性因素与必然性因素,从而为后面赏析小说的叙事技巧与人物性格做出准备。)

三、理清线索,分角度叙述

1、理线索:

师:结合课文内容,从矛盾的双方来,作品围绕什么线索展开情节的?

(设计说明:此问在于引导学生明确小说叙事线索:杨志智押生辰纲,吴用等人智取生辰纲。这是同一件事情的两个方面。)

2、分角度创造性地复述小说情节:

角度一:从吴用、晁盖等人的角度以他们的视角来叙述这个故事?

角度二:回忆电视剧中是如何展开情节的?请简要复述一下。

让学生先以不同的形式进行复述训练,可以自我复述,也可以同桌间相互复述,也可以小组间复述。然后从不同的角度各选两名学生作交流复述。

四、比较探究,鉴赏情节

师:既然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展开情节,为什么施耐庵选用作品中的表述方式呢?

1、比较课文叙述角度与从吴用等人的视角进行叙述的优劣。

明确:以晁盖、吴用等人的视角来叙述故事,情节一览无余,固然能使读者清晰地把握情节,但不能够设置悬念,会削弱小说的情节曲折性与表现力,同时也不能够细致地从正面刻画杨志这一形象,不能很好地展现杨志与老都管、虞候及众军健之间的矛盾冲突。

2、比较课文叙述角度与电视连续剧《水浒》之《智取生辰纲》的叙述角度的区别。

要求找出两者的不同之处,并思考电视剧《智取生辰纲》的叙述角度有什么合理性。

明确:课文在叙述时是先叙述杨志等人的行踪,到了黄泥冈后才引出濠州贩卖枣子的客人,最后补叙出濠州贩卖枣子的客人是晁盖、吴用等人。电视剧在叙述时则是分两条线索同时进行,一方面交待杨志等人的行踪,另一方面交待晃盖、吴用等人的进程。

电视剧的剧情的安排有其合理之处:一是影视作品倚赖画面展现情节的发展,如果只是单方面交待杨志等人的行踪,而不安排晁盖、吴用等人的行动,事后虽然也能通过闪回的方式解决,但是总给人一种突兀之感;其次,电视剧中安排白胜在准备酒时与捕快何清等人擦肩而过,也为作品后面的内容作了一个铺垫。

3、体会小说安排情节的巧妙:

明确:课文(小说)题为“智取生辰纲”,但如何智取,晁盖、吴用等人如何安排的,并没有直接写,这一方面照应了小说前一情节中吴用设计,另一方面则给读者留下了悬念。随后宕开一笔,写杨志与众人的别扭、老都管的掣肘、虞候的谗言,将读者的目光始终集中在杨志与众人的矛盾上。同时写杨志如何小心翼翼,给人一种万无一失的感觉,也使读者感到如黄山观日光,如在云山雾海中一般。而黄泥冈上相遇,杨志一行被蒙`汗药麻翻在地,眼睁睁看着生辰纲被劫走,精明能干的杨志也不明白到底是在哪一步被下了蒙`汗药。这样读者如坠在云雾里。一边写杨志如何保护,一边抢夺计划却在读者的眼皮底下偷偷进行,最后才全盘端出,造成了一种意外的效果,使读者不得不佩服吴用“果然赛过诸葛亮”。如何改从吴用等人的视角来写,则每一个细节每一处奥秘都在读者眼下,故事就*淡无奇了。

五、课堂教学小结

1、小说节选部分围绕“生辰纲”展开故事情节的,一方面是从杨志的角度进行,另一方面则是从晁盖、吴用等人的角度进行,两组人物的进程是同时进行的,是属于同一件事情的两个方面。

2、小说中存在两组矛盾:杨志与都管、虞候及众军健的矛盾;杨志押送生辰纲与晁盖、吴用等人欲夺生辰纲。随着时间的推移,两组逐渐深化与尖锐,导致了杨志失生辰纲、杨志上二龙山。

3、小说采用的是从杨志的角度进行叙述,对晁盖、吴用等人的行动则是采用补叙的方法加以交待,这样可以使小说的情节更加扑朔迷离,更富有艺术性,更能激发读者的兴趣。

第二课时

一、析题导入

师:上节课我们已经反复推敲了课文的题目,也梳理出了小说的故事情节。我们再从题目上挖掘:这是一场双方斗智的戏,那么晁盖、吴用智取生辰的“智”究竟表现在何处?杨志智押生辰纲的“智”又表现在何处呢?

二、讨论探究,把握内容

引导并组织学生讨论上述的问题,并明确:

1、晁盖、吴用等人的智举:

⑴利用卖枣子的身份,在黄泥冈上“巧遇”杨志等人;

⑵利用夏日炎炎的时机,让白胜上山岗卖酒,激起都管、虞候与军健们的需要;

⑶晁盖等人先吃掉一桶酒,以示酒中无毒,麻痹杨志,更加激起众人买酒的欲望;

⑷借舀酒作掩护,一瓢装作占便宜,二瓢下药;

⑸白胜与*常小贩一样,争瓢夺酒,故意斗气,不卖给杨志,再一次麻痹杨志。

2、杨志的智举:

⑴扮成普通的商人,开始乘凉行路;

⑵山路地带,改为天热行路;

⑶禁止众人买酒。

追问:写杨志处处小心,除了突出杨志的性格特征外,对刻画其他人物形象与展开故事情节有什么帮助?

引导讨论并明确:

⑴反衬出老都管、虞候与众军健的无知与草率;

⑵突出了吴用的“计”高一筹;

⑶写杨志的“智”与小心翼翼,使读者感到欲取生辰纲的情节陷入一种不可能地步,为后文逆转作好反面的伏笔,使情节更富有趣味性。

三、赏析形象,明确主题

1、结合文本,把握形象:

师:杨志是小说节选部分的主人公,生辰纲的被夺,是否说明他是一个很愚蠢的人?为什么?

引导学生再读课文,并组织讨论。(请说出他的性格特征,并从小说中找出相应的内容加以佐证。)

杨志的性格:首先杨志是一个精明能干的人。他久在江湖,知道押运生辰纲的凶险,刚一受任,屡次推托,推托不掉时,才做了精心安排:要求扮作普遍商客,悄悄赶路,避免大张旗鼓,引人注意;后又要求梁中书给自己提调众人的权利,防止内部不和,被“贼人”钻空子。后来在路上,也是根据不同的地形,更改行路时间。开始乘凉,后来到了“人家稀少,行客又稀”的山路地带,为安全起见,改为“辰牌起身,申时便歇”,天正热时赶路,而且不允许大家在黄泥岗的松林里休息,不允许兵士买酒喝。这都体现了他的精明过人。

杨志如此精明,但最终还是失败了,原因除了吴用的计策无隙可击以外,与其性格相关联的是:他急功近利、粗暴蛮横。他对手下的兵士“轻则痛骂,重则藤条便打”,激化了运送队伍内部的矛盾。

2、拓展情节,明确主题:

师:从本课阅读中,我们了解了杨志。研究人物,要结合他的生*阅历概括出人物的性格变化,才是真正地读懂了人物。同学们平时在阅读《水浒》时,也收集了杨志的许多故事,请大家交流交流,然后我们将这些故事整合起来看看,杨志经历了一个怎样的心路历程。

让学生充分交流,交流故事的时候,要说出杨志的性格与追求。

引导明确:

杨志是杨令公之后,武举出身,官至殿司制使。陷花石纲丢官;遇赦求官遭高俅所阻;盘缠使尽卖祖传宝刀;无奈杀牛二;流配大名府充军;梁中书提拔为管军提辖使;受梁中书重托,杨志押送生辰纲;与鲁智深等人二龙山入伙。

杨志的经历,实际上是一个“失意──得志──幻灭”的过程。

组织学生讨论:如何看待杨志的“博个封妻荫子”出发点?

(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合理即可。)

参考观点一:杨志确实有点“官儿迷心窍”。你看,为了求官,他不惜降低人格,打点钱物奔走于权贵之门;为了换取保举,他又甘当鹰犬,替梁中书押解不义之财。总之,杨志不大像是人们心目中的英雄豪杰。

参考观点二:出身将门又有武举功名的杨志,希望凭自己的本事“博个封妻荫子,也为祖宗争口气”的想法,在那个时代并非什么不好的事。首先,建功立业的思想,是每一时代的人都共有的,我们赞成诸葛亮的“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赞赏李贺的“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赞赏苏轼的“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赞赏辛弃疾的“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为什么不能容忍杨志的“封妻荫子”?其次,水泊梁山上,并非每一个都是如李逵等人一般赤条条来去无牵挂的,如林冲、卢俊义,或有自己的一份事业,或有自己的一份产业,只是社会`黑暗,才让他们走上了不归之路。所以说,杨志的初衷实在是可以理解的。

继续讨论:小说刻画杨志这一人物形象有何用意?有何典型性?

引导学生明确:林冲走上梁山泊,是“逼上梁山”的典型,解珍、解宝走上梁上,是“官逼`民反”的典型,武松的转折点在于官吏不能秉公执法,不能伸张正义,杨志走上反抗,不像其他人那样主动(林冲等人也不完全是主动的),正说明了他想为朝廷效力,却被朝廷抛弃了。是从这个角度来揭示社会的黑暗的。

四、分析环境在作品的作用

思考:小说的环境分为社会环境与自然环境,请在文章中找出相应的内容,分析其在文章中起什么作用。

自然环境:是指天气酷热,伏下文的众人行动困难,伏下文的军士买酒解渴;是指黄泥岗上松树林内,交待劫生辰纲的地方。

社会环境:一方面是指当时的尖锐的阶级矛盾,如白胜歌中所唱“农夫心内如汤煮,公子王孙把扇摇”;另一方面是指都管等人对杨志的歧视、轻视,如“量你个遭死的军人”“芥菜子大小的管职,值得恁地逞能”,揭示了内部的矛盾,交待了冲突的内因也暗示了杨志不得志于统治者的悲剧命运。

引导明确:小说的环境描写,在作品中一方面为推动情节的发展服务,另一方面则烘托人物性格与暗示人物命运。

五、小结课堂教学

1、欣赏小说的人物形象,应当结合事件进行辩证地分析,要客观地评价杨志的行为与性格特征。

2、欣赏小说,要结合小说的故事情节开展与人物形象的刻画,探究小说的主旨。晃盖、吴用等人智取生辰纲,反映了北宋末年的阶级对立,体现了《水浒》“劫富济贫”的主旨,而杨志理想的幻灭,则反映出那个时代中下层武士报国无门,反映出当时社会的黑暗。

3、欣赏小说的环境描写,应当将环境与故事情节、人物形象统一起来分析,从而得到全面的欣赏。

《智取生辰纲》教学设计3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了解作者及作品《水浒传》,理清课文思路,了解作品的双线叙事线索的结构艺术及人物关系。

2、具体分析“智押”及“智取”,认识杨志和晁盖、吴用等人的形象特点,掌握设置矛盾冲突刻画人物的方法。

过程与方法:

1、围绕“智”字分析双方是怎样斗智斗勇的。

2、小组合作分析“智押”及“智取”,认识杨志和晁盖、吴用等人的形象特点,掌握设置矛盾冲突刻画人物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古典小说的丰富底蕴,激发学生阅读古典小说的兴趣,从而热爱祖国的传统文化。

重难点:

1、理清课文故事情节。

2、概括人物思想性格特点。

板书设计:

智取生辰纲

衬托

杨志吴用

送取

天地人谋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常言道:“智不智看《三国》,勇不勇看《水浒》。”意思是说:三国多智士,梁山多勇夫。那么水浒英雄是不是都是“四肢发达,头脑简单”的人呢?答案是否定的。他们的计谋同样让人拍案叫绝。不信,我们就来学习《智取生辰纲》,领略一下梁山好汉的计谋。

二、作者、作品及相关背景

1、学生通过教材P236“名著阅读”了解《水浒》,本文节选自71回本,作者是元末明初的施耐庵。

2、《水浒传》是我国的四大古典名著之一,许多剧情是妇孺皆知的。看过原著的影视作品的同学说说杨志的出身及“押运生辰纲”前的主要遭遇?

三、整体感知,把握课文的主要矛盾冲突,理清情节结构线索

1、学生速读课文,通过小组合作学习,把握主要人物、主要情节。

⑴学习成果展示:小组汇报速读感知情况。

⑵交流、明确:

主要人物:杨志、老督管、虞侯、军健;晁盖、吴用、白胜、公孙胜、刘唐、阮氏三兄弟

主要情节:杨志押送生辰纲,晁盖、吴用等人设计夺取生辰纲。

双线结构:即是杨志押送生辰纲,这是明线:上路─中计─失纲;好汉智取生辰纲,这是暗线:定计─施计─劫纲

2、课文中有哪些矛盾冲突?

⑴小组组内交流综合、组员汇报。

⑵明确:

杨志押送与晁、吴等人夺取的矛盾冲突————主要矛盾冲突

杨志与军健、虞侯、老督管之间的内部矛盾冲突————次要矛盾冲突

第二课时

四、分析文中之“智”

1、晁、吴之“智”

学生思考、讨论:

⑴六月初四正午,在黄泥冈的松树林中,押纲的杨志和劫纲的晁盖等人碰上了,他们是不是偶然的不期而遇呢?⑵为什么吴用安排这样的时间和地点来取生辰纲呢?

⑶在“天时、地利”起作用后,晁盖等又是如何发挥“人和”优势,通力合作,用计谋“智取生辰纲”的呢?

交流发言:个人—组内—班上(学生由独学到对学再到群学)

小结明确:

晁、吴之“智”

智用天时──六月初四正午

智用地利──黄泥冈松树林

智用人和──一稳——扮客商,稳住对方

二诱——佯争酒,引诱对方

三麻——巧下药,麻倒对方

2、杨志之“智”

学生思考:文中哪些地方可看出杨志的计谋?

⑴他为什么不多带兵?

⑵离京五七日后杨志对时间作了怎样的调整?为什么要调整?

⑶杨志一行人为什么放着宽*的官道不走,净找些偏僻崎岖的小径自讨苦吃?

交流展示,明确:

杨志之“智”:智藏行踪──精明智变行辰──谨慎智选路径──多智

五、综合比较,总结全文

1、如此精明、谨慎、多智的杨志押送生辰纲仍不免失败的命运,请同学们替他总结一下失败的原因是什么?

学生小组交流讨论,综合小结:

外因:急功近利,欠理智,人不和

内因:天外有天,棋差一招

2、通过这样一场“智”的激烈斗争,我们在小说中清楚地看到了不同类型的矛盾冲突中不同的人物形象,这里有个体形象,又有群体形象,作者把他们放在错综复杂的矛盾中去展现自我,并且通过人物自身的语言、行动刻画出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正是由于《水浒传》塑造了众多英雄人物的卓越成就,文人竞相学习、仿效,形成明中叶以后英雄传奇小说的创作繁荣,出现了说唐系列、杨家将系列、说岳系列等不同的作品,而且对其他题材的作品也产生了不小的影响。

六、检测,布置作业

教学反思:

首先,尊重起点,合理设置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的设置尽量符合学生的认知水*,从“三维”角度让学生明白要干什么,要达到什么程度。

其次,教学过程流程明确,即“自学—展示—反馈”。

“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应引导学生钻研文本……也要防止用集体讨论代替个人阅读,或远离文本过度发挥。”为此,我在课堂上始终围绕“智”字进行,让学生在理清情节的基础上,分别概括双方的智慧所在,在故事中双方智慧碰撞的同时,学生的智慧也在课堂中激荡,体会到了智慧带来的`乐趣。针对学生的特点,激发兴趣的同时也注重阅读方法的点拨。例如,在理清情节的时候,提醒学生学习在较长篇幅的文章中筛选信息。这样,学生容易在课堂上吸收有效信息,在实际阅读中提高学习的效率。当然,这其间始终贯彻好“自学—展示—反馈”这一流程,避免用集体行为替代个人阅读体验,充分让学生发表个人见解,畅言个性化的阅读体验。

第三,学法指导得当,“独学”、“对学”、“群学”相得益彰。

引导学生学习,“独学”出体验,“对学”出疑点,“群学”释疑点,最终达成教学目标。

《智取生辰纲》教学设计4

教学目标

1.了解古代白话,认识词义的古今差异

2.了解施耐庵与《水浒》,了解杨志的出身与遭遇

3.把握波澜起伏的情节,体会作者构思的巧妙

教学重难点

探究文章线索,感知“智”在何处。

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

【设计意图:创设学习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播放歌曲《好汉歌》。梁山一百单八好汉的故事在我国民间盛传不衰,其中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人们佩服好汉们的英雄豪气,喜欢他们的侠肝义胆。梁山好汉们殊途同归,但他们的出身、地位、命运、投奔梁山的动机却不尽相同。今天我们就来认识其中的一位——青面兽杨志。

课堂实录

一、资料助读

【设计意图:意在了解故事背景,帮助学生理解文章。】

1.《水浒传》作为我国的四大古典名著之一,许多剧情是妇孺皆知的。大家已经看过原著的影视作品了。那么有哪位同学说说杨志的出身及“押运生辰纲”前的主要遭遇?

杨志:

青面兽杨志,杨家将的后代,武举出身,官至殿司制使,后押解花石纲,在黄河遭遇风浪而丢官,沦落东京,穷困卖刀时杀了泼皮牛二而被充军。一心想光宗耀祖、封妻荫子的杨志不甘心,后来得到大名府梁中书的赏识,受到重用,派他押送生辰纲。在黄泥冈失陷后,走投无路落草二龙山宝珠寺。直到“生辰纲”被劫,不仅功名的道路被截断了,而且有落入牢狱的凶险,他才有万不得已的情况下上了梁山。

杨志失陷花石纲 汴京城杨志卖刀 杨志杀牛二被充军 杨志北京斗武

杨志的理想就是——光宗耀祖 封妻荫子

然而现实却一次一次的打击他,让他幻灭。一起走进课文

二、检查预习。给加点字注音

【设计意图:意在扫清字词障碍。】

趱行zǎn 虞候yú 嗔怪chēn 尴尬gāngà 厮sī

朴刀pō 恁地nèn 怨怅chàng 兀的wù 怄òu

芥菜jiè 忒tuī 舀酒yǎo 罗唣zào 聒噪guō

晁盖cháo 三阮ruǎn 省得xǐng 兀的wùdì 勾当gòudàng

庵ān 喏喏连声nuò 剜口割舌wān 面面厮觑qù

三、默读课文,感知全文

【设计意图:感知文章内容,梳理故事情节】

1.请同学们带着两个问题默读课文请大家跳读课文,筛选信息,以人物的主要行动为归纳点,分别用简要的语言概括故事情节,要求说清故事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2.采用圈点勾画的方法,把自己的发现或疑问记录在课本上。小组交流。

示例:本文叙述了杨志受大名府留守梁世杰(蔡京的女婿)的派遣,押送生辰纲前往东京,在黄泥冈被晁盖、吴用等人用计夺走的故事。

故事高潮:杨志无奈买白酒

故事结局:杨志误失生辰纲

尾声: 吴用智取生辰纲

四、再读课文,理清结构

【设计意图:进一步感知文章内容,梳理结构】

按小说故事情节发展把文章分为六部分:

第一部分:故事发生(开头至“今日天下怎地不太*”)杨志押送生辰纲。

部分:故事发展(“杨志却待要回言”至“自去一边树下歇凉”)七雄贩枣蒙杨志。

第三部分:故事进一步发展(“没半碗饭时”至“也这般罗唣”)白胜设计诱官军。

第四部分:高潮(“那对过众军汉见了”至“自下冈子去了”)杨志无奈买白酒。

第五部分:结局(“那七个贩枣子的”至“挣不得,说不得”)杨志误失生辰纲。

第六部分:尾声(最后一段)吴用智取生辰纲。故事发生:杨志改时送生辰纲 故事发展:七雄贩枣蒙杨志 白胜设计诱官军

五、小组合作,探究问题

【设计意图:探究文章线索,感知“智”在何处】

1.小说以“生辰纲”的争夺为中心事件,采用了双线结构,明线是什么?暗线是什么?

2.小说在情节安排上有什么特点?

3.课文是如何体现英雄们“智取”的?

讨论后明确:

1.明线:杨志押运生辰纲。 上路——中计——失纲

暗线:晁吴智取生辰纲。 定计——施计——劫纲

2.小说题为“智取生辰纲”,但如何智取,晁盖、吴用等人是如何安排的,并没有直接写,这一方面照应了小说前一情节中吴用设计,另一方面则给读者留下了悬念。

3.智借天时 .智借地利 智借人和 智用计策

(1)他不多带些兵,伪装成客商就是为了掩人耳目,智藏行踪。

(2)离京五七日后杨志对时间作了调整:五更→日中,辰牌→申时;说明他小心谨慎,智变行辰。怕在晨光中或暮色中遭偷袭,而正午天气炎热,恐怕歹人也不愿出来活动。

(3)杨志一行人放着宽*的官道不走,而净找偏僻崎岖的小径:说明他智选路径。这样艰难的路径,连强盗也不愿走。

《智取生辰纲》教学设计5

【设计意图】

新的课程,新的理念,学生的学习,不只是为了获取知识,更要的是为了培养运用已掌握的知识去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富有创新精神。在新课程的背景之下,为了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在新课程背景下,本人对现当代小说阅读教学方式进行了探索,进行了创新式教学方式的尝试。本设计旨在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探讨新的创新性教学方式。

【设计提要】

本设计由3课时完成。第一课时:熟悉课文,教师点拨,小组明确创新学习方向;第二课时:小组创新学习研讨;第三课时:小组创新学习成果交流。

【设计实施】

【第一课时】

1.借助课文注解或工具书理解文中较生僻词语的意思,如:纲、权且、趱行、端的、舒头探脑、尴尬、去处、兀自、口浅、却才、计较等。

2.复印《水浒传》第12~18回故事情节给学生自读,了解与课文相关的故事内容。

3.明确创新学习方向:教师点拨,我们学习《智取生辰纲》主要采取创新性学习方式,全班可自由组合成7-8个小组,围绕小说的人物形象和小说语言(本课学习的重点、难点)来设计小组创新学习的内容和形式。

【第二课时】小组研讨:第一课时完成后,各小组讨论后明确了创新学习方向,要求课余时间就开始搜集资料,进行准备,课内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整合,准备下节课内展示本组创新学习成果。

【第三课时】小组创新学习成果展示交流。

第一组(由两小组组成)展示了由他们根据课文情节在课余时间排练的课本剧;

第二小组找到了电视剧《水浒》中“智取生辰纲”片段,播放电视片段,予以配音。

第三组将课文改编成了剧本,剧本在基本符合原义的前提下,大胆创新。

第四组将课文改成了漫画版,更体现了同学们对课文创造性的理解。

第五组小论文展示《智取生辰纲,“智”在何处?》他们的主要观点是:用等人劫取生辰纲毋庸置疑是用了"智",他们使用的"智"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智用天时。杨志押送生辰纲正赶上酷热的季节,"此时正是五月半天气",过了十四五日后(六月初四)"天气未及晌午,一轮红日当天,没半点云彩,其实十分大热""众军人看那天时,四下里无半点云彩,其实那热不可当"。在短短几行文字中便出现两次"热",天气的特征已得到极其鲜明的表现。所以军汉们一见到迎面的土冈子,便"都去松树下睡倒了"。暑热加上一路疲惫使杨志的随从几乎没有还击之力。而晁盖、吴用等人却早已等候在此,以逸代劳,可以说已掌握了智取的首要有利因素。

二智用地利。晁盖等人选择了山冈和树林作为劫取生辰纲的最佳地点,自然有其中原因。黄泥冈可以作为掩护,松林既可引诱急欲避暑歇息的杨志一行人进入,又可模糊敌人的视线,使他们看不清松林内的真切情况。小说中"只见松林里影着一个人"一句中的"影着"足以说明问题。这前两"智"充分说明晁盖、吴用等人做到了知己知彼,且深入调查研究了杨志一行人的行进时间、速度和路线。他们断定在近正午时分,杨志一行人将抵达黄泥冈,而且军汉们将急于进人松林避暑歇息。晁盖、臭用等人为杨志一行人画好了他们情愿也好,不情愿也好都将进入的"伏击圈"。

三智用矛盾。同样通过仔细的观察和分析,晁盖等人发现了杨志一行人内部的矛盾并且利用了这一矛盾。杨志担心生辰纲出事,推迟每天动身时间,让军汉们担着百余斤担子在烈日下行走,还时常用藤条鞭打他们,唯恐在休息时会发生意外,军汉们早已怒忿在胸。虞侯、老都管同样对杨志有强烈不满,杨志一行内部矛盾已达激化。这就注定在松林中休息,无人再去理会杨志的打骂。矛盾致使内部分裂,给了晁盖等人可乘之机。此智更能说明晁盖等入运用一二两智的高明、得当,此智亦与前两智密切相关。

四智用计谋。前面所有"智"的最终实现靠的就是"半瓢酒"。在双方众目睽睽之下,晁盖等人喝的是美酒,而杨志、众人得的是药酒,刘唐与白胜的表演天衣无缝,不能不说是吴用的计谋用到了家。杨志等人在"倒也"声中眼睁睁地看着生辰纲被劫持而去就是动弹不得。

第六组将原文明暗双线索换位改写情节。原文的明线:杨志押送生辰纲——处处小心——都管掣肘——押送失败;暗线:吴用智取生辰纲——预设机关——团结合作——智取成功。改编后成了:明线:吴用智取生辰纲——预设机关——团结合作——智取成功。暗线:杨志押送生辰纲——处处小心——都管掣肘——押送失败。

第七组展示短评:《从生辰纲被劫,剖析杨志的性格》

【课外练笔】

1.假若吴用、晁盖等八人在黄泥冈直接用“力取”的办法,能否夺得生辰纲?请大家大胆展开想象,将小说改为题为《力取生辰纲》,在写作中重点突出“力取”的场面描写。800字左右。

(通过设计这道题引导学生由课内学习走向课外创新,更好地激发学生的阅读和写作兴趣。)

2.以“天气——酒”为一组关系展开联想和想象,编写一篇文章,300字左右。

《智取生辰纲》教学设计6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了解作者及作品《水浒传》,理清课文思路,了解作品的双线叙事线索的结构艺术及人物关系。

2、具体分析“智押”及“智取”,认识杨志和晁盖、吴用等人的形象特点,掌握设置矛盾冲突刻画人物的方法。

过程与方法:

1、围绕“智”字分析双方是怎样斗智斗勇的。

2、小组合作分析“智押”及“智取”,认识杨志和晁盖、吴用等人的形象特点,掌握设置矛盾冲突刻画人物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古典小说的丰富底蕴,激发学生阅读古典小说的兴趣,从而热爱祖国的传统文化。

重难点:

1、理清课文故事情节。

2、概括人物思想性格特点。

板书设计:

智取生辰纲

衬托

杨志吴用

送取

天地人谋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常言道:“智不智看《三国》,勇不勇看《水浒》。”意思是说:三国多智士,梁山多勇夫。那么水浒英雄是不是都是“四肢发达,头脑简单”的人呢?答案是否定的。他们的计谋同样让人拍案叫绝。不信,我们就来学习《智取生辰纲》,领略一下梁山好汉的计谋。

二、作者、作品及相关背景

1、学生通过教材P236“名著阅读”了解《水浒》,本文节选自71回本,作者是元末明初的施耐庵。

2、《水浒传》是我国的四大古典名著之一,许多剧情是妇孺皆知的。看过原著的影视作品的同学说说杨志的出身及“押运生辰纲”前的主要遭遇?

三、整体感知,把握课文的主要矛盾冲突,理清情节结构线索

1、学生速读课文,通过小组合作学习,把握主要人物、主要情节。

⑴学习成果展示:小组汇报速读感知情况。

⑵交流、明确:

主要人物:杨志、老督管、虞侯、军健;晁盖、吴用、白胜、公孙胜、刘唐、阮氏三兄弟

主要情节:杨志押送生辰纲,晁盖、吴用等人设计夺取生辰纲。

双线结构:即是杨志押送生辰纲,这是明线:上路─中计─失纲;好汉智取生辰纲,这是暗线:定计─施计─劫纲

2、课文中有哪些矛盾冲突?

⑴小组组内交流综合、组员汇报。

⑵明确:

杨志押送与晁、吴等人夺取的矛盾冲突————主要矛盾冲突

杨志与军健、虞侯、老督管之间的内部矛盾冲突————次要矛盾冲突

第二课时

四、分析文中之“智”

1、晁、吴之“智”

学生思考、讨论:

⑴六月初四正午,在黄泥冈的松树林中,押纲的杨志和劫纲的晁盖等人碰上了,他们是不是偶然的不期而遇呢?⑵为什么吴用安排这样的时间和地点来取生辰纲呢?

⑶在“天时、地利”起作用后,晁盖等又是如何发挥“人和”优势,通力合作,用计谋“智取生辰纲”的呢?

交流发言:个人—组内—班上(学生由独学到对学再到群学)

小结明确:

晁、吴之“智”

智用天时──六月初四正午

智用地利──黄泥冈松树林

智用人和──一稳——扮客商,稳住对方

二诱——佯争酒,引诱对方

三麻——巧下药,麻倒对方

2、杨志之“智”

学生思考:文中哪些地方可看出杨志的计谋?

⑴他为什么不多带兵?

⑵离京五七日后杨志对时间作了怎样的调整?为什么要调整?

⑶杨志一行人为什么放着宽*的官道不走,净找些偏僻崎岖的小径自讨苦吃?

交流展示,明确:

杨志之“智”:智藏行踪──精明智变行辰──谨慎智选路径──多智

五、综合比较,总结全文

1、如此精明、谨慎、多智的杨志押送生辰纲仍不免失败的命运,请同学们替他总结一下失败的原因是什么?

学生小组交流讨论,综合小结:

外因:急功近利,欠理智,人不和

内因:天外有天,棋差一招

2、通过这样一场“智”的激烈斗争,我们在小说中清楚地看到了不同类型的矛盾冲突中不同的人物形象,这里有个体形象,又有群体形象,作者把他们放在错综复杂的矛盾中去展现自我,并且通过人物自身的语言、行动刻画出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正是由于《水浒传》塑造了众多英雄人物的卓越成就,文人竞相学习、仿效,形成明中叶以后英雄传奇小说的创作繁荣,出现了说唐系列、杨家将系列、说岳系列等不同的作品,而且对其他题材的作品也产生了不小的影响。

六、检测,布置作业

教学反思:

首先,尊重起点,合理设置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的设置尽量符合学生的认知水*,从“三维”角度让学生明白要干什么,要达到什么程度。

其次,教学过程流程明确,即“自学—展示—反馈”。

“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应引导学生钻研文本……也要防止用集体讨论代替个人阅读,或远离文本过度发挥。”为此,我在课堂上始终围绕“智”字进行,让学生在理清情节的基础上,分别概括双方的智慧所在,在故事中双方智慧碰撞的同时,学生的智慧也在课堂中激荡,体会到了智慧带来的乐趣。针对学生的特点,激发兴趣的同时也注重阅读方法的点拨。例如,在理清情节的时候,提醒学生学习在较长篇幅的文章中筛选信息。这样,学生容易在课堂上吸收有效信息,在实际阅读中提高学习的效率。当然,这其间始终贯彻好“自学—展示—反馈”这一流程,避免用集体行为替代个人阅读体验,充分让学生发表个人见解,畅言个性化的阅读体验。

第三,学法指导得当,“独学”、“对学”、“群学”相得益彰。

引导学生学习,“独学”出体验,“对学”出疑点,“群学”释疑点,最终达成教学目标。

《智取生辰纲》教学设计7

一、教学目标

(一) 知识和能力

1、 了解古代白话,认识文中古今意义的词义差异

2、 了解施耐庵和《水浒传》

3、 了解杨志的出身与遭遇

4、 鉴赏小说的故事情节,分析文章是如何体现智取的,把握波澜起伏的情节,体会作者构思的巧妙

5、 品味人物描写刻画细致的方法,把握杨志的个性特征,分析其失败的原因

6、 鉴赏逼真简练的“天热”的环境描写,体会文章正面侧面描写天气的方法以及表达效果

7、 积累一些关于《水浒》的文化知识

(二) 过程和方法

1、 文献法 施耐庵和《水浒传》、杨志的出身和遭遇

2、 复述法 鉴赏小说的故事情节

3、 赏读法 品味人物描写刻画细致的方法、逼真简练“天热”的环境描写

4、 讨论法 把握杨志的个性特征,分析其失败的原因

(三) 价值观和情感趋向

1、 培养学生阅读古典名著的兴趣

2、 学会做事要有头脑,忌心浮气躁,学做说话有分寸、做事有谋略的人

二、课时安排:

二课时

三、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一、预习作业:(课前准备或早读或午读)

(一) 生字词:

1、 具体内容:

趱(zǎn)行、恁(nèn)地、晌(shǎng)午、濠(háo)州、忒(tuī)认真、椰(yē)瓢、罗唣(zào)、勾(gòu)当、行(háng)货、窥(kuī)望、嗔(chēn)怒、聒(guō)噪、怨怅(chàng)、呕(où)气、面面相觑(qù)

2、 练习巩固:(1)《精析精炼》95页练习1;(2)《轻松》49页一、二;(3)《同步》70页(一)(二)

(二) 古今意义的词义

1、 具体内容:

(1)杨志这一行人要取六月十五日生辰。(古:赶/今:拿走)

(2)这厮不值得便骂人(古:有必要/今:做某事有意义)

(3)这里正是强人出没的去处

(古:强盗/今:能独当一面,坚忍不拔、有所作为的人)

(古:地方/今:去的地方,也有地方的意思)

(4)只见对面松林里影着一个人(古:遮蔽、躲藏/今:影子)

(5)你理会得甚么!(古:懂、知道/今:理睬)

(6)一般还你钱(古:付给/今:借了钱归还别人)

(7)五贯便依你五贯,只饶我们一瓢吃

(古:(买卖场合)多给,让人占点便宜/今:宽恕、饶恕)

(8)我们胡乱也买他这桶吃(古:索性、干脆/今:任意、马虎、随便)

(9)连累我们也吃你说了几声(古:被/今:吃东西)

《智取生辰纲》教学设计8

【设计意图】

新的课程,新的理念,学生的学习,不只是为了获取知识,更要的是为了培养运用已掌握的知识去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富有创新精神。在新课程的背景之下,为了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在新课程背景下,本人对现当代小说阅读教学方式进行了探索,进行了创新式教学方式的尝试。本设计旨在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探讨新的创新性教学方式。

【设计提要】

本设计由3课时完成。第一课时:熟悉课文,教师点拨,小组明确创新学习方向;第二课时:小组创新学习研讨;第三课时:小组创新学习成果交流。

【设计实施】

【第一课时】

1、借助课文注解或工具书理解文中较生僻词语的意思,如:纲、权且、趱行、端的、舒头探脑、尴尬、去处、兀自、口浅、却才、计较等。

2、复印《水浒传》第12~18回故事情节给学生自读,了解与课文相关的故事内容。

3、明确创新学习方向:教师点拨,我们学习《智取生辰纲》主要采取创新性学习方式,全班可自由组合成7—8个小组,围绕小说的人物形象和小说语言(本课学习的重点、难点)来设计小组创新学习的内容和形式。

【第二课时】

小组研讨:第一课时完成后,各小组讨论后明确了创新学习方向,要求课余时间就开始搜集资料,进行准备,课内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整合,准备下节课内展示本组创新学习成果。

【第三课时】

小组创新学习成果展示交流。

第一组(由两小组组成)展示了由他们根据课文情节在课余时间排练的课本剧;

第二小组找到了电视剧《水浒》中“智取生辰纲”片段,播放电视片段,予以配音。

第三组将课文改编成了剧本,剧本在基本符合原义的前提下,大胆创新。

第四组将课文改成了漫画版,更体现了同学们对课文创造性的理解。

第五组小论文展示《智取生辰纲,“智”在何处?》他们的主要观点是:用等人劫取生辰纲毋庸置疑是用了"智",他们使用的"智"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智用天时。杨志押送生辰纲正赶上酷热的季节,"此时正是五月半天气",过了十四五日后(六月初四)"天气未及晌午,一轮红日当天,没半点云彩,其实十分大热""众军人看那天时,四下里无半点云彩,其实那热不可当"。在短短几行文字中便出现两次"热",天气的特征已得到极其鲜明的表现。所以军汉们一见到迎面的土冈子,便"都去松树下睡倒了"。暑热加上一路疲惫使杨志的随从几乎没有还击之力。而晁盖、吴用等人却早已等候在此,以逸代劳,可以说已掌握了智取的首要有利因素。

二智用地利。晁盖等人选择了山冈和树林作为劫取生辰纲的最佳地点,自然有其中原因。黄泥冈可以作为掩护,松林既可引诱急欲避暑歇息的杨志一行人进入,又可模糊敌人的视线,使他们看不清松林内的真切情况。小说中"只见松林里影着一个人"一句中的"影着"足以说明问题。这前两"智"充分说明晁盖、吴用等人做到了知己知彼,且深入调查研究了杨志一行人的行进时间、速度和路线。他们断定在近正午时分,杨志一行人将抵达黄泥冈,而且军汉们将急于进人松林避暑歇息。晁盖、臭用等人为杨志一行人画好了他们情愿也好,不情愿也好都将进入的"伏击圈"。

三智用矛盾。同样通过仔细的观察和分析,晁盖等人发现了杨志一行人内部的矛盾并且利用了这一矛盾。杨志担心生辰纲出事,推迟每天动身时间,让军汉们担着百余斤担子在烈日下行走,还时常用藤条鞭打他们,唯恐在休息时会发生意外,军汉们早已怒忿在胸。虞侯、老都管同样对杨志有强烈不满,杨志一行内部矛盾已达激化。这就注定在松林中休息,无人再去理会杨志的打骂。矛盾致使内部分裂,给了晁盖等人可乘之机。此智更能说明晁盖等入运用一二两智的高明、得当,此智亦与前两智密切相关。

四智用计谋。前面所有"智"的最终实现靠的就是"半瓢酒"。在双方众目睽睽之下,晁盖等人喝的是美酒,而杨志、众人得的是药酒,刘唐与白胜的表演天衣无缝,不能不说是吴用的计谋用到了家。杨志等人在"倒也"声中眼睁睁地看着生辰纲被劫持而去就是动弹不得。

第六组将原文明暗双线索换位改写情节。原文的明线:杨志押送生辰纲——处处小心——都管掣肘——押送失败;暗线:吴用智取生辰纲——预设机关——团结合作——智取成功。改编后成了:明线:吴用智取生辰纲——预设机关——团结合作——智取成功。暗线:杨志押送生辰纲——处处小心——都管掣肘——押送失败。

第七组展示短评:《从生辰纲被劫,剖析杨志的性格》

【课外练笔】

1、假若吴用、晁盖等八人在黄泥冈直接用“力取”的办法,能否夺得生辰纲?请大家大胆展开想象,将小说改为题为《力取生辰纲》,在写作中重点突出“力取”的场面描写。800字左右。

(通过设计这道题引导学生由课内学习走向课外创新,更好地激发学生的阅读和写作兴趣。)

2、以“天气——酒”为一组关系展开联想和想象,编写一篇文章,300字左右。

【教后小记】

以上是我的教学设计,但第三课时的小组创新学习成果展示交流,不能说是教学设计,是教学记实。因为,我在设计是只是要求学生,创造性地去学习小说,至于采用什么形式,从什么角度入手,是由小组讨论决定的。全班8个小组采取了7种不同方式,是我始料未及的。同时,原计划一个课时的成果展示,远远不够,实际是增加了一课时。

学生的创新阅读,虽然严格意义上说,不能说是创新阅读,因为有些做法是从有关参考书或网上学来的。但是,充分调动了学生的思维,有的还的确有创新价值,许多构想闪耀着学生智慧的火花。只是限于篇幅,没有详细一一列举他们的成果展示。

《智取生辰纲》教学设计9

【设计意图】

按照教材编排意图,《智取生辰纲》篇在于继续培养学生小说欣赏的能力。

小说欣赏包括方方面面,因课时有限,仅能涉及一、二。本篇名为“智取”,“斗智”便是欣赏的关键。“智”体现在如何麻痹对手,如何下药,这“天气”与“酒”又是“斗智”的关键。因此,本课教学的重点是理解“天气”与“酒”的关系及它们在小说情节发展、展示人物性格上所起的作用。同时,作为课文又必须承担训练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责任,教学本篇也要讲求综合效应。

【教学目的】

1、培养学生欣赏小说巧妙构思的能力。

2、抛砖引玉,激发学生阅读《水浒》全篇。

【教学重点】

理解“天气”与“酒”的关系及其作用。

【教学方法】

1、探究讨论;

2、点拨。

【教学用时】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课前预习

熟读课文后,注释词语并写一篇二、三百字的短文,概述杨志等人黄泥冈被劫经过(故事梗概,锻炼缩写能力)。

二、导入新课

1、同学们,前面我们学习了《林黛玉进贾府》一课,我们初步品味了“四大名著”的魅力,但是“四大名著”实际上各有其独特之处,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智取生辰纲》一文,仔细品尝《水浒》的滋味。下面我们先检查一下同学们预习的情况。

2、下列词语的正确读法与意义是:

趱行 怨怅 虞侯 怄气 恁地 罗唣 省得 逞辩 气喘 聒噪

还言语 吹嘘 干系 不争

3、 学生交流所写故事梗概。

4、 老师范读自己所写的故事梗概,以求教与学交流促进。

三、思考

1、本文反复描述天气炎热,请用“ ”划出来,回顾《在烈日和暴风雨下》中描写天气的作用。本篇运用白描,写得极简约,其在小说中所起到的作用是什么?

2、黄泥冈卖酒有几个过程,“酒”在这里起到什么作用?

四、讨论

本文中“天气”的描写和”酒”在小说中的关系和作用。

(之后,老师或学生小结,引起学生阅读《水浒》全篇的欲望。)

五、课外作业

以“天气──酒”为一组关系展开联想和想象,编写一篇文章。

《智取生辰纲》教学设计10

教学目标:

1、了解作者及作品《水浒传》,理清课文思路,了解作品的双线叙事线索的.结构艺术及人物关系。

2、具体分析“智押”及“智取”,认识杨志和晁盖、吴用等人的形象特点,掌握设置矛盾冲突刻画人物的方法。

过程与方法:

1、围绕“智”字分析双方是怎样斗智斗勇的。

2、小组合作分析“智押”及“智取”,认识杨志和晁盖、吴用等人的形象特点,掌握设置矛盾冲突刻画人物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古典小说的丰富底蕴,激发学生阅读古典小说的兴趣,从而热爱祖国的传统文化。

重难点:

1、理清课文故事情节。

2、概括人物思想性格特点。

板书设计:

智取生辰纲

衬托

杨志吴用

送取

天地人谋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常言道:“智不智看《三国》,勇不勇看《水浒》。”意思是说:三国多智士,梁山多勇夫。那么水浒英雄是不是都是“四肢发达,头脑简单”的人呢?答案是否定的。他们的计谋同样让人拍案叫绝。不信,我们就来学习《智取生辰纲》,领略一下梁山好汉的计谋。

二、作者、作品及相关背景

1、学生通过教材P236“名著阅读”了解《水浒》,本文节选自71回本,作者是元末明初的施耐庵。

2、《水浒传》是我国的四大古典名著之一,许多剧情是妇孺皆知的。看过原著的影视作品的同学说说杨志的出身及“押运生辰纲”前的主要遭遇?

三、整体感知,把握课文的主要矛盾冲突,理清情节结构线索

1、学生速读课文,通过小组合作学习,把握主要人物、主要情节。

⑴学习成果展示:小组汇报速读感知情况。

⑵交流、明确:

主要人物:杨志、老督管、虞侯、军健;晁盖、吴用、白胜、公孙胜、刘唐、阮氏三兄弟

主要情节:杨志押送生辰纲,晁盖、吴用等人设计夺取生辰纲。

双线结构:即是杨志押送生辰纲,这是明线:上路─中计─失纲;好汉智取生辰纲,这是暗线:定计─施计─劫纲

2、课文中有哪些矛盾冲突?

⑴小组组内交流综合、组员汇报。

⑵明确:

杨志押送与晁、吴等人夺取的矛盾冲突————主要矛盾冲突

杨志与军健、虞侯、老督管之间的内部矛盾冲突————次要矛盾冲突

第二课时

四、分析文中之“智”

1、晁、吴之“智”

学生思考、讨论:

⑴六月初四正午,在黄泥冈的松树林中,押纲的杨志和劫纲的晁盖等人碰上了,他们是不是偶然的不期而遇呢?⑵为什么吴用安排这样的时间和地点来取生辰纲呢?

⑶在“天时、地利”起作用后,晁盖等又是如何发挥“人和”优势,通力合作,用计谋“智取生辰纲”的呢?

交流发言:个人—组内—班上(学生由独学到对学再到群学)

小结明确:

晁、吴之“智”

智用天时──六月初四正午

智用地利──黄泥冈松树林

智用人和──一稳——扮客商,稳住对方

二诱——佯争酒,引诱对方

三麻——巧下药,麻倒对方

2、杨志之“智”

学生思考:文中哪些地方可看出杨志的计谋?

⑴他为什么不多带兵?

⑵离京五七日后杨志对时间作了怎样的调整?为什么要调整?

⑶杨志一行人为什么放着宽*的官道不走,净找些偏僻崎岖的小径自讨苦吃?

交流展示,明确:

杨志之“智”:智藏行踪──精明智变行辰──谨慎智选路径──多智

五、综合比较,总结全文

1、如此精明、谨慎、多智的杨志押送生辰纲仍不免失败的命运,请同学们替他总结一下失败的原因是什么?

学生小组交流讨论,综合小结:

外因:急功近利,欠理智,人不和

内因:天外有天,棋差一招

2、通过这样一场“智”的激烈斗争,我们在小说中清楚地看到了不同类型的矛盾冲突中不同的人物形象,这里有个体形象,又有群体形象,作者把他们放在错综复杂的矛盾中去展现自我,并且通过人物自身的语言、行动刻画出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正是由于《水浒传》塑造了众多英雄人物的卓越成就,文人竞相学习、仿效,形成明中叶以后英雄传奇小说的创作繁荣,出现了说唐系列、杨家将系列、说岳系列等不同的作品,而且对其他题材的作品也产生了不小的影响。

六、检测,布置作业

教学反思:

首先,尊重起点,合理设置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的设置尽量符合学生的认知水*,从“三维”角度让学生明白要干什么,要达到什么程度。

其次,教学过程流程明确,即“自学—展示—反馈”。

“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应引导学生钻研文本……也要防止用集体讨论代替个人阅读,或远离文本过度发挥。”为此,我在课堂上始终围绕“智”字进行,让学生在理清情节的基础上,分别概括双方的智慧所在,在故事中双方智慧碰撞的同时,学生的智慧也在课堂中激荡,体会到了智慧带来的乐趣。针对学生的特点,激发兴趣的同时也注重阅读方法的点拨。例如,在理清情节的时候,提醒学生学习在较长篇幅的文章中筛选信息。这样,学生容易在课堂上吸收有效信息,在实际阅读中提高学习的效率。当然,这其间始终贯彻好“自学—展示—反馈”这一流程,避免用集体行为替代个人阅读体验,充分让学生发表个人见解,畅言个性化的阅读体验。

第三,学法指导得当,“独学”、“对学”、“群学”相得益彰。

引导学生学习,“独学”出体验,“对学”出疑点,“群学”释疑点,最终达成教学目标。

《智取生辰纲》教学设计10篇扩展阅读 《智取生辰纲》教学设计10篇(扩展1)

——《智取生辰纲》教学设计10篇

《智取生辰纲》教学设计1

一、教学目标:

1.了解分析作品的叙事线索和杨志的思想性格。

2.鉴赏本文在矛盾冲突中刻画人物性格的方法。

3、学习本文环境描写的艺术手法。

二、教学重、难点:

1、理清明暗两线,提高鉴赏古代小说(尤其是章回体)的叙事方法。

2、从分析文中“智取”来了解杨志的思想性格。

3、通过训练掌握本文环境描写的作用。

三、教学时数:一课时

四、教学过程:

[导入课文]

常言道:“智不看《三国》,勇不看《水浒》”,意思是说:三国出智士,梁山多勇夫。那么水浒英雄是不是都是“四肢发达,头脑简单”呢?答案当然是否定的,他们的计谋同样让人拍案叫绝。不信,我们就来学习《智取生辰纲》,来领略一下梁山好汉的计谋。

[介绍作者、作品及相关背景]

1、本文节选自《水浒》71回本(也就是金圣叹腰折水浒,梁山108将排定痤位即结束版本)第16回。作者是元末明初的施耐庵。

2、《水浒传》是我国的四大名著之一,许多剧情是妇孺皆知的,大家可能已经看过原著或者影视作品了。那么有哪位同学能说说杨志的出身及“押运生辰纲”前的主要遭遇?

明确:杨志出身名门,是杨家将的后代,武举出身,官至制使。后押运花石纲,在黄河遭风浪而丢官,穷困卖刀时杀了泼皮牛二而被充军。一心想光宗耀祖、封妻荫子的杨志当然不甘心,后来得到大名府梁中书的赏识,受重用,派他押运生辰纲。

[分析小说情节]

第一步、学生观赏与课文有关的三个电影片断

第二步、思考回答以下问题:

1、生辰纲是什么东西?

明确:为太师蔡京祝寿而进献的大批财物,都是百姓的血汗钱,搜刮来的不义之财。

2、生辰纲是谁取的?又是从谁的手中取走的?用怎样的方式取走的?

明确:晁盖、吴用等八条好汉;杨志;智取。

3、小说以“生辰纲”的争夺为中心事件,采用双线结构,明线是什么?暗线又是什么?

4、明确:明线——杨志押运生辰纲;暗线——晁盖智取生辰纲。明、暗双线在什么地点,什么时候交接地一起呢?

明确:六月初四正午;黄泥冈松树林。

5、请学生跳读课文,筛选信息,以人物的主要行动为归纳点,分别用简要的语言概括出明、暗两条线的故事片情节。

情节与线索图如下:

[分析文中之“智取”]

1、讨论分析“晁、吴之智”:

⑴六月初四正午,在黄泥冈的松树林中,押纲的杨志与劫纲的晁盖等人碰上了,他们的碰见是不是偶然的不期而遇呢?

明确:不是。吴用精心安排,设下圈套,等杨志来钻。

《智取生辰纲》教学设计2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引导学生揣摩人物,品评人物,理解作者塑造人物的用意。

2.引导学生赏析环境描写,理解作者铺设情节的匠心。

过程与方法:

1.任务驱动法:以“帮杨志再闯一次关”的任务来推动学生深入阅读课文,揣摩人物,品评人物,理解作者塑造人物的用意。

2.导读导议:以设置关键问题引导学生读、思、辩、悟。

3.合作探究:学生先分组讨论,互相启发,再全班交流,形成较完善的看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启发学生学会辩证地思考问题、品评人物。

2.理解农民起义的可贵之处和局限性。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探究主要人物的性格特征及众人的言行。

2.赏析精妙的环境描写的作用。

教学难点:

理解农民起义的可贵之处和局限性。

三、教学策略

主要采用任务驱动法、导读导议法、合作探究法等教学方法,辅助以多媒体影视资料,激发学生的兴趣,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四、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导语:这一天正是六月初四,天气未及晌午,一轮红日当天,没半点云彩,酷热难当。南山北岭,崎岖小径之间,一行十五人押着十一担金珠宝贝,走上黄泥冈。就是此时,就在此地,光天化日,在众位看官的眼皮子底下,一场八个人打劫了十五个人的好戏就这么发生了。这就是令无数读者拍案叫绝的一场著名劫案:“智取生辰纲”。

【设计意图】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二)背景介绍

1.因为这篇课文是长篇小说《水浒传》的节选,所以我们先来了解一下《水浒传》。

2.根据小说的相关内容,我们来看看“这场劫案的背景资料”。

(1)什么是“生辰纲”?

纲,为运送大批货物而编的队,如茶纲,盐纲。“生辰纲”指成批运送的生日礼物,是梁中书给他的岳父蔡京送的生日礼物,价值十万贯的金珠宝贝。在这之前,杨志曾经押送丢失了花石纲。宋徽宗皇帝要盖万岁山,差遣十个制使去太湖边搬运花石纲赴京交纳。杨志押送花石纲走黄河水路上京时,被大风把船吹翻了,丢失了花石纲,杨志因此畏罪逃跑。可见,不论是皇帝要的“花石纲”,还是贪污的官要的“生辰纲”,都是搜刮民脂民膏供统治者享乐的财物,本来就是不义之财。

(2)劫取“生辰纲”的八人究竟是何人?

“生辰纲”还未启运,风声早已传出,刘唐提出要劫生辰纲,七条好汉在晁盖庄上聚集商议如何夺取。公孙胜已探明杨志一行要过黄泥冈,晁盖提出可以让黄泥冈东边村子的闲汉白胜参与行动。吴用定下智取之策,作者却以“隔墙有耳”为由不让吴用说出,给读者也留下一个悬念。智取生辰纲后,白胜被捕,苦刑下供出了晁盖,后被救出。晁盖投梁山入伙。阮小二、阮小五、阮小*兄弟,本是梁山泊旁边石碣村人,打鱼谋生,劫了生辰纲,因官军追捕逃回梁山泊。

【设计意图】有必要交代故事情节的来龙去脉,使学生看清人物活动的大背景。

(三)探究人物──杨志

教师创设一个“帮杨志再闯一次关”的虚拟情境,启发学生去探讨杨志为安全押送生辰纲而说的话、做的事是否都合理并可行,使学生在这一过程中逐步熟悉杨志这一人物的性格特点,认识他失败的主观原因。

1.设问:杨志为押送成功,做出了哪些努力?哪些值得肯定?哪些是失败的原因?

学生分小组讨论,然后全班交流,归纳:

(1)离京五七日后杨志对时间作了调整:五更→日中,辰牌→申时。说明他小心谨慎,怕在晨光中或暮色中遭偷袭,而正午天光大亮、热不可当,强盗不容易藏身偷袭。

讨论:这一安排有利有弊,他考虑到了如何躲开强盗,却没有充分考虑到选在最炎热的酷暑的正午赶路,那些军士们是否能承受,是否能理解并接受他的这一安排。这一时间安排就引发了押送队伍的内部矛盾。

(2)赶着催促行路,不许停留休息,不惜打骂逼赶军士、斥责虞侯、得罪老都管。他不让军士进入林中歇息,是希望趁着正午时分把那些容易藏匿强盗的危险之地赶快走过去,以免多生事端。

讨论:事实证明,他的担心并非多余。但可惜的是,他用打骂逼赶的方法,加深了军士们对他的愤恨,使他更加孤立,更加难以控制局面。

(3)审察枣贩。在这里杨志表现出谨慎、多疑。但遗憾的是,他绷紧的神经却被七个好汉的乔装、表演轻松麻痹了,开始进入圈套。

讨论:杨志固然精明,吴用的计谋却更高。杨志只以为自己能想到乔装成行旅客商押送金银,却想不到强盗也能乔装成贩枣子的商人来抢劫,真是糊涂一时。

(4)对卖酒汉子高度警惕,喝酒时慎之又慎,小心翼翼。杨志毕竟是很熟悉黑道勾当的,知道这酒不能随便喝。但此时押送队伍已经累、渴到了极点,再加上“贩枣子的客人”喝酒引诱,几乎已经不再受杨志控制而要去买酒;此时刘唐、吴用、白胜三人合作上演的“偷喝”戏码,不仅神不知鬼不觉地下了药,而且被杨志看成了“试喝”,彻底放松了他最后一根警惕的神经。这只能说是吴用“棋高一着”,人外有人,无力回天了。

讨论:其实最后杨志的“就范”,一方面固然是因为吴用设计巧妙,众好汉演技精湛;另一方面,其实也是因为杨志与其他十四个押送队员矛盾激化,无力控制局面所致。这都是杨志在制定计划的时候刚愎自用,不考虑军士承受能力,在实施计划的时候简单粗暴,不顾军士的心理感受所导致的恶果。

总结:杨志这个人物,自身具有丰富的江湖经验,也精明能干,不乏谋略,但他败在刚愎自用、简单粗暴上,他只是急功近利地想用自己的方法达成目的,却不懂得如何良好沟通、团结作战,在这一点上,梁山好汉们显然比他高明太多。

【设计意图】让学生能更深入地读课文,更好地分析人物形象,培养学生用辩证的方法分析和归纳问题的能力。

2.“帮杨志再闯一次关”。

我们已经帮杨志分析了失败的原因,知道他败在不会良好沟通,不懂团结作战,使敌人利用押送队伍内部矛盾而有机可乘。帮人帮到底,我们帮他重新设计几段台词,看看能否增加杨志的胜算。

(1)众军士抱怨杨志安排的行路时间不合理,不赶着早晚凉快走,却要在正午最热的'时候赶路,杨志解释说:

(2)队伍在黄泥冈歇脚时,杨志发现对面松林里有人探头探脑张望,便过去盘问道:

(3)盘问完毕“贩枣子的客商”,杨志回来对众军士们说:

【设计意图】任务驱动法能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力,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能促使学生思考怎样的语言表达更加得体、更加有利于解决问题、达成交流的目的。

(四)探究人物──众好汉

“智取生辰纲”的精彩正在于一个“智”字,高明的作者将一个巧妙骗局通过一群人物的语言、动作描写展现得惟妙惟肖、栩栩如生,甚至瞒过了读者的眼睛,让我们通过做一个填空题来体会作者的智慧和写法的高妙。

以下是古代兵法“三十六计”中的一些计策,请将课文中吴用等人“智取”的具体言行摘抄到相应的计策之后。

三十六计

“智取”言行

瞒天过海

以逸待劳

欲擒故纵

抛砖引玉

混水摸鱼

声东击西

走为上策

【设计意图】在填表的过程中,能促使学生体会这些语言和动作描写的精妙之处,欣赏情节的精彩。

(五)探究环境描写

设问:课文对环境描写突出了一个“热”字,请找出有关“热”的环境描写,讨论作者这样写有什么意图?

明确:(有关“热”的环境描写略)在小说三要素中,环境描写的作用很大。社会环境描写可以提供故事发生的社会环境,也带有暗示主题的作用。自然环境不仅可以烘托人物心情、烘托气氛,有时也可以推动情节发展。本文就善于运用对自然环境的描写,不仅能烘托气氛,有助于刻画人物性格,同时能推动故事情节的开展,也就是说天热成为矛盾冲突发生、发展、激化以至解决的重要客观原因之一。例如军士们挑着重担走不动,一再要求杨志趁早凉行路,遇到树林就要歇凉,看到卖酒就急于买来解渴,最后连杨志也禁不住喝了半瓢,无一不是由于天气酷热引起的。从另一方面看,如前所述,吴用的巧计之所以能在黄泥冈松林里得以实现,就天时而言,也正是得力于天气炎热。所以作品对天气炎热的着意描写完全是为“智取”服务的。

(六)布置作业

1.课外阅读《水浒》中有关杨志的其他章节,进一步谈谈你对这个人物的看法。

2.这篇课文是从杨志等人的角度来叙述故事的,课文标题却是“智取生辰纲”,试从晁盖等人的视角来改写这个故事。

【设计意图】

1.全面了解人物形象,对其形成较成熟的看法。

2.从另一个视角组织故事内容,训练学生多角度思考问题的能力与写作能力。

《智取生辰纲》教学设计3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⑴ 了解章回体长篇白话小说《水浒》的有关文学常识和大概内容。

⑵ 了解与本文主要人物杨志相关的故事情节,培养学生阅读与现代语不完全一样的白话文的能力。培养学生初步欣赏文学作品的能力以及搜集自己需要的信息和资料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

根据对《水浒》主要内容的了解和与杨志有关情节的把握,结合本文的内容,品味杨志精明能干、粗暴蛮横的性格特征。体会智取生辰纲的“智”,了解本文景物描写的特色和作用,培养学生学习的独立性和自主性,鼓励学生质疑探究,使学习成为教师指导下的主动的富有个性的过程。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走进古典文学天地,阅读古代优秀作品,在历史文化的长河中吸取养分,提高文学赏析和审美能力。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紧扣人物的语言行动,并联系《水浒》中有关杨志的其他章节分析人物形象,理解作品的意义;掌握文中自然环境描写的作用。

【教学难点】

文章题目“智取生辰纲”与这篇课文是从杨志等人的角度叙述故事之间的关系。

【教学准备】

《水浒》有关知识和与杨志相关的情节幻灯片。

【教学方法】

引导学生借助注释和工具书解读文中较为生僻的古典词汇,正确理解文章;鼓励学生自主完成对《水浒》基本知识和与该文相关情节的理解,设计以“问题讨论”为主的教学方式。

【教学课时】

2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路见不*一声吼呀,该出手时就出手,风风火火闯九州呀……”由刘欢唱红大江南北的《好汉歌》中的英雄好汉就是我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水浒》中的人物,他们行侠仗义,替天行道,深入人心,代代相传,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他们演绎的故事之一──智取生辰纲。

二、预习准备情况检查

1、学生交流《水浒》的有关知识后,教师课件展示:

《水浒》又叫《水浒传》,全称《忠义水浒传》,是一部以北宋末年宋江起义为题材的章回体长篇白话小说(七十一回),作者施耐庵,元末明初人。

2、读一读,写一写:

怄 端的 干系 寻思 逞辩 勾当

三、解题

学生交流《水浒》中与杨志有关的情节后,教师课件展示:

杨志人称“青面兽”,是五候杨令公之孙,武举出身,官至殿司制使,因失陷花石纲丢官;遇赦求官遭高俅所阻;盘缠使尽卖祖传宝刀;无奈杀泼皮牛二,流配北京大名府充军;留守梁世杰因杨志武艺高超,提拔他为监军提辖使;受梁中书重托,杨志押送生辰纲。

本文选自《水浒》十六回:“杨志押送金银担,吴用智取生辰纳”,标题是编者加的,生辰纲,编队运送的大批寿礼。纲,运送大批货物而编的队。

四、整体过程

1、感知课文:

⑴ 课文是以谁的角度来叙述故事的?

(学生交流,教师小结。)

课件展示:

是从杨志等人的角度来叙述故事的。

⑵ 用简要的语言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学生交流,教师小结。)

课件展示:

杨志押送生辰纲,在黄泥冈被晁盖、吴用等巧夺。

2、研读课文:

⑴ 从课文中找出描写杨志言行的词句,并以此分析一下杨志的性格特征。

(学生交流,教师小结。)

课件展示:

杨志的性格特征:精明能干、粗暴蛮横。

有关词句如:

五七日后,人家渐少,行客又稀,一站站都是山路。杨志却要辰牌起身,申时便歇。杨志赶着催促要行,如若停住,轻则痛骂,重则藤条便打,逼赶要行。

杨志也嗔道:“你两个好不晓事!这干系须是俺的!你们不替洒家打这夫子,却在背后也慢慢地挨。这路上不是耍处!”

杨志道:“你这般说话,却似放屁!前日行的须是好地面;如今正是尴尬去处,若不日里赶过去,谁敢五更半夜走?”

杨志跳起来喝道:“那里去!且睡了,却理会!”

杨志大骂道:“你们省得甚么!”拿了藤条要打。

……

⑵ 分析文中自然环境描写的作用:

(学生交流,教师小结。)

课件展示:

直接描写,间接描写(人物的感觉、作者叙述)

作用:

A、烘托了人物性格;

如:酷热之中,杨志却要“辰牌起身,申时便歇”这就表现了他的谨慎;吴用他们之所以敢于采用酒里下蒙汉药的智取方法,就是分析了酷热天气中会发生什么,反映了他们的智慧。

B、推动情节的发展:

如:第1段说:“天气热了,行不得”,引出下文杨志鞭打军健、怒责虞候的情节。

白胜唱着:“赤日炎炎似火烧……”展开了另一场景,故事转到吴用等智的描写之中,推动了情节发展。

⑶ 智取生辰纲的“智”体现在哪里?

(学生交流,教师小结。)

课件展示:

酷热难忍──口渴 天时

黄泥冈松树林──休息 地利

麻痹对手,巧下蒙汉药──蒙骗对手 手段高明

⑷ 为什么文章的题目是《智取生辰纲》却自始至终都是正面写杨志?

(学生交流,教师小结。)

课件展示:

用杨志的谨慎和智谋来衬托吴用等人的过人胆识和超群智谋。表现了作者对农民起义英雄的赞美之情。

3、拓展:

话说《水浒》:

⑴ 与《水浒传》相关的歇后语:

① 梁山上的军师──无(吴)用

② 梁山营的兵──精(京)兵

③ 梁山泊的王伦──不能容人

⑵ 与《水浒传》相关的谜语:

① 斗转星移(时迁)

② 单刀赴会(关胜)

③ 后生可畏(童威)

④ 通灵宝玉(石秀)

⑶ 《水浒传》中有名的片断:

① 拳打镇关西(鲁达)

② 大闹野猪林(鲁达)

③ 醉打蒋门神(武松)

④ 风雪山神庙(林冲)

⑤ 雪夜上梁山(林冲)

⑥ 怒杀阎婆惜(宋江)

⑦ 倒拔垂杨柳(鲁智深)

《智取生辰纲》教学设计4

【教学目标】

1、把握小说的故事情节,体会作品的叙事艺术;明确小说环境描写的作用,欣赏作品的环境描写的艺术。

2、把握作品人物形象,分析并欣赏作品刻画人物的技法,学会赏析小说作品的人物形象。

【教学重难点】

1、学习小说叙事技巧,欣赏古典小说叙事艺术:

通过引导学生阅读小说,从不同人物的角度叙述作品情节及比较影视作品交待情节的方法,从而使学生体会到作品叙事技法,引导学生关注叙事艺术,培养他们初步鉴赏叙事作品的结构艺术的能力。

2、学习小说环境描写的艺术:

通过组织学生分析作品中所刻画的环境的特征,引导学生明确环境描写在小说作品中的多重作用。

3、通过组织学生采集《水浒》中有关杨志的故事,结合本课的内容,引导学生系统地分析人物形象,帮助学生树立客观分析人物的理念,从而进一步理解小说是以刻画人物形象来反映社会生活这一创作规律。

【课时安排】

二课时。

【课前准备】

1、课前布置学生广泛收集《水浒》的有关知识,收集施耐庵的有关信息,让学生们将收集到的资料以 Powerpoint的形式整理出来,便于交流。

2、课前指导学生阅读《水浒》第十二回“梁山泊林冲落草汴京城杨志卖刀”、第十三回“青面兽北京斗武急先锋东郭争功”、第十七回“花和尚单打二龙山青面兽双夺宝珠寺”等回目,以对杨志的生活历程有一个初步的了解。

3、初读课文,初步梳理出本课的情节内容。结合注释及工具书理解课文中一些元明时代的白话及方言,根据语境推断其含义,理解文意。

4、组织学生利用课余时间观看《水浒》电视连续剧第11节光盘(*国际电视公司拍摄出品发行),要求学生思考:电视剧在展开故事情节时与小说的情节展开有何异同之处?造成差异的原因是什么?你能说说施耐庵为什么这样写,而编导与导演为什么那样拍摄吗?

【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一、析题导入

师:课文是我国古典名著《水浒》中一个回目,选入课本时编辑老师省去了一些信息,你能补充一些必要的人物信息,使课文题目内容更加完整吗?

(设计说明:提示学生从矛盾的双方补充,引导学生得出“杨志智押生辰纲,晁盖吴用智取生辰纲”。)

师:请同学们自己读一读课题,用重音表示你对题目的理解。

(设计说明:引导学生理解“智取”、“智押”是本文的重点。)

师:课文标题“智取生辰纲”以最简洁的语言交待了小说的什么要素?

(设计说明:引导学生明确课文题目是对小说情节最简洁的概括。)

二、复述故事,感知情节,明确矛盾

1、复述故事:

师:前面讲到课文题目是对小说情节最简洁的概括,你能否用自己的话将小说的主要情节复述出来?

(设计说明:此一环节旨在引导学生初步把握作品的内容,同时能够将记叙作品内容的元明白话转换为现代汉语进行流畅的表述。)

2、感知情节:

师:通过上面的复述,我们可以知道,课文分为哪几个部分?

(设计说明:引导学生依据不同的描写对象、故事发生的地点及不同的叙述阶段进行梳理层次的训练,明确小说第两个部分:第1~6自然段是写杨志押送生辰纲,第7~12自然段是晁盖、吴用等人智取生辰纲,其中第12自然段是补叙。)

3、明确矛盾:

师:通过对课文情节的感知,同学们能够看出小说中存在什么矛盾吗?

(设计说明:此问引导学生明确小说中存在两组矛盾:杨志与老都管、虞候及众军健的矛盾,晁盖、吴用欲取生辰纲与杨志押送生辰纲的矛盾。进一步引导学生这两组矛盾在作品中的作用:推动了小说情节的发展,促使了杨志性格与命运的改变。其中要能够分析这矛盾中的偶然性因素与必然性因素,从而为后面赏析小说的叙事技巧与人物性格做出准备。)

三、理清线索,分角度叙述

1、理线索:

师:结合课文内容,从矛盾的双方来,作品围绕什么线索展开情节的?

(设计说明:此问在于引导学生明确小说叙事线索:杨志智押生辰纲,吴用等人智取生辰纲。这是同一件事情的两个方面。)

2、分角度创造性地复述小说情节:

角度一:从吴用、晁盖等人的角度以他们的视角来叙述这个故事?

角度二:回忆电视剧中是如何展开情节的?请简要复述一下。

让学生先以不同的形式进行复述训练,可以自我复述,也可以同桌间相互复述,也可以小组间复述。然后从不同的角度各选两名学生作交流复述。

四、比较探究,鉴赏情节

师:既然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展开情节,为什么施耐庵选用作品中的表述方式呢?

1、比较课文叙述角度与从吴用等人的视角进行叙述的优劣。

明确:以晁盖、吴用等人的视角来叙述故事,情节一览无余,固然能使读者清晰地把握情节,但不能够设置悬念,会削弱小说的情节曲折性与表现力,同时也不能够细致地从正面刻画杨志这一形象,不能很好地展现杨志与老都管、虞候及众军健之间的矛盾冲突。

2、比较课文叙述角度与电视连续剧《水浒》之《智取生辰纲》的叙述角度的区别。

要求找出两者的不同之处,并思考电视剧《智取生辰纲》的叙述角度有什么合理性。

明确:课文在叙述时是先叙述杨志等人的行踪,到了黄泥冈后才引出濠州贩卖枣子的客人,最后补叙出濠州贩卖枣子的客人是晁盖、吴用等人。电视剧在叙述时则是分两条线索同时进行,一方面交待杨志等人的行踪,另一方面交待晃盖、吴用等人的进程。

电视剧的剧情的安排有其合理之处:一是影视作品倚赖画面展现情节的发展,如果只是单方面交待杨志等人的行踪,而不安排晁盖、吴用等人的行动,事后虽然也能通过闪回的方式解决,但是总给人一种突兀之感;其次,电视剧中安排白胜在准备酒时与捕快何清等人擦肩而过,也为作品后面的内容作了一个铺垫。

3、体会小说安排情节的巧妙:

明确:课文(小说)题为“智取生辰纲”,但如何智取,晁盖、吴用等人如何安排的,并没有直接写,这一方面照应了小说前一情节中吴用设计,另一方面则给读者留下了悬念。随后宕开一笔,写杨志与众人的别扭、老都管的掣肘、虞候的谗言,将读者的目光始终集中在杨志与众人的矛盾上。同时写杨志如何小心翼翼,给人一种万无一失的感觉,也使读者感到如黄山观日光,如在云山雾海中一般。而黄泥冈上相遇,杨志一行被蒙`汗药麻翻在地,眼睁睁看着生辰纲被劫走,精明能干的杨志也不明白到底是在哪一步被下了蒙`汗药。这样读者如坠在云雾里。一边写杨志如何保护,一边抢夺计划却在读者的眼皮底下偷偷进行,最后才全盘端出,造成了一种意外的效果,使读者不得不佩服吴用“果然赛过诸葛亮”。如何改从吴用等人的视角来写,则每一个细节每一处奥秘都在读者眼下,故事就*淡无奇了。

五、课堂教学小结

1、小说节选部分围绕“生辰纲”展开故事情节的,一方面是从杨志的角度进行,另一方面则是从晁盖、吴用等人的角度进行,两组人物的进程是同时进行的,是属于同一件事情的两个方面。

2、小说中存在两组矛盾:杨志与都管、虞候及众军健的矛盾;杨志押送生辰纲与晁盖、吴用等人欲夺生辰纲。随着时间的推移,两组逐渐深化与尖锐,导致了杨志失生辰纲、杨志上二龙山。

3、小说采用的是从杨志的角度进行叙述,对晁盖、吴用等人的行动则是采用补叙的方法加以交待,这样可以使小说的情节更加扑朔迷离,更富有艺术性,更能激发读者的兴趣。

第二课时

一、析题导入

师:上节课我们已经反复推敲了课文的题目,也梳理出了小说的故事情节。我们再从题目上挖掘:这是一场双方斗智的戏,那么晁盖、吴用智取生辰的“智”究竟表现在何处?杨志智押生辰纲的“智”又表现在何处呢?

二、讨论探究,把握内容

引导并组织学生讨论上述的问题,并明确:

1、晁盖、吴用等人的智举:

⑴利用卖枣子的身份,在黄泥冈上“巧遇”杨志等人;

⑵利用夏日炎炎的时机,让白胜上山岗卖酒,激起都管、虞候与军健们的需要;

⑶晁盖等人先吃掉一桶酒,以示酒中无毒,麻痹杨志,更加激起众人买酒的欲望;

⑷借舀酒作掩护,一瓢装作占便宜,二瓢下药;

⑸白胜与*常小贩一样,争瓢夺酒,故意斗气,不卖给杨志,再一次麻痹杨志。

2、杨志的智举:

⑴扮成普通的商人,开始乘凉行路;

⑵山路地带,改为天热行路;

⑶禁止众人买酒。

追问:写杨志处处小心,除了突出杨志的性格特征外,对刻画其他人物形象与展开故事情节有什么帮助?

引导讨论并明确:

⑴反衬出老都管、虞候与众军健的无知与草率;

⑵突出了吴用的“计”高一筹;

⑶写杨志的“智”与小心翼翼,使读者感到欲取生辰纲的情节陷入一种不可能地步,为后文逆转作好反面的伏笔,使情节更富有趣味性。

三、赏析形象,明确主题

1、结合文本,把握形象:

师:杨志是小说节选部分的主人公,生辰纲的被夺,是否说明他是一个很愚蠢的人?为什么?

引导学生再读课文,并组织讨论。(请说出他的性格特征,并从小说中找出相应的内容加以佐证。)

杨志的性格:首先杨志是一个精明能干的人。他久在江湖,知道押运生辰纲的凶险,刚一受任,屡次推托,推托不掉时,才做了精心安排:要求扮作普遍商客,悄悄赶路,避免大张旗鼓,引人注意;后又要求梁中书给自己提调众人的权利,防止内部不和,被“贼人”钻空子。后来在路上,也是根据不同的地形,更改行路时间。开始乘凉,后来到了“人家稀少,行客又稀”的山路地带,为安全起见,改为“辰牌起身,申时便歇”,天正热时赶路,而且不允许大家在黄泥岗的松林里休息,不允许兵士买酒喝。这都体现了他的精明过人。

杨志如此精明,但最终还是失败了,原因除了吴用的计策无隙可击以外,与其性格相关联的是:他急功近利、粗暴蛮横。他对手下的兵士“轻则痛骂,重则藤条便打”,激化了运送队伍内部的矛盾。

2、拓展情节,明确主题:

师:从本课阅读中,我们了解了杨志。研究人物,要结合他的生*阅历概括出人物的性格变化,才是真正地读懂了人物。同学们平时在阅读《水浒》时,也收集了杨志的许多故事,请大家交流交流,然后我们将这些故事整合起来看看,杨志经历了一个怎样的心路历程。

让学生充分交流,交流故事的时候,要说出杨志的性格与追求。

引导明确:

杨志是杨令公之后,武举出身,官至殿司制使。陷花石纲丢官;遇赦求官遭高俅所阻;盘缠使尽卖祖传宝刀;无奈杀牛二;流配大名府充军;梁中书提拔为管军提辖使;受梁中书重托,杨志押送生辰纲;与鲁智深等人二龙山入伙。

杨志的经历,实际上是一个“失意──得志──幻灭”的过程。

组织学生讨论:如何看待杨志的“博个封妻荫子”出发点?

(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合理即可。)

参考观点一:杨志确实有点“官儿迷心窍”。你看,为了求官,他不惜降低人格,打点钱物奔走于权贵之门;为了换取保举,他又甘当鹰犬,替梁中书押解不义之财。总之,杨志不大像是人们心目中的英雄豪杰。

参考观点二:出身将门又有武举功名的杨志,希望凭自己的本事“博个封妻荫子,也为祖宗争口气”的想法,在那个时代并非什么不好的事。首先,建功立业的思想,是每一时代的人都共有的,我们赞成诸葛亮的“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赞赏李贺的“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赞赏苏轼的“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赞赏辛弃疾的“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为什么不能容忍杨志的“封妻荫子”?其次,水泊梁山上,并非每一个都是如李逵等人一般赤条条来去无牵挂的,如林冲、卢俊义,或有自己的一份事业,或有自己的一份产业,只是社会`黑暗,才让他们走上了不归之路。所以说,杨志的初衷实在是可以理解的。

继续讨论:小说刻画杨志这一人物形象有何用意?有何典型性?

引导学生明确:林冲走上梁山泊,是“逼上梁山”的典型,解珍、解宝走上梁上,是“官逼`民反”的典型,武松的转折点在于官吏不能秉公执法,不能伸张正义,杨志走上反抗,不像其他人那样主动(林冲等人也不完全是主动的),正说明了他想为朝廷效力,却被朝廷抛弃了。是从这个角度来揭示社会的黑暗的。

四、分析环境在作品的作用

思考:小说的环境分为社会环境与自然环境,请在文章中找出相应的内容,分析其在文章中起什么作用。

自然环境:是指天气酷热,伏下文的众人行动困难,伏下文的军士买酒解渴;是指黄泥岗上松树林内,交待劫生辰纲的地方。

社会环境:一方面是指当时的尖锐的阶级矛盾,如白胜歌中所唱“农夫心内如汤煮,公子王孙把扇摇”;另一方面是指都管等人对杨志的歧视、轻视,如“量你个遭死的军人”“芥菜子大小的管职,值得恁地逞能”,揭示了内部的矛盾,交待了冲突的内因也暗示了杨志不得志于统治者的悲剧命运。

引导明确:小说的环境描写,在作品中一方面为推动情节的发展服务,另一方面则烘托人物性格与暗示人物命运。

五、小结课堂教学

1、欣赏小说的人物形象,应当结合事件进行辩证地分析,要客观地评价杨志的行为与性格特征。

2、欣赏小说,要结合小说的故事情节开展与人物形象的刻画,探究小说的主旨。晃盖、吴用等人智取生辰纲,反映了北宋末年的阶级对立,体现了《水浒》“劫富济贫”的主旨,而杨志理想的幻灭,则反映出那个时代中下层武士报国无门,反映出当时社会的黑暗。

3、欣赏小说的环境描写,应当将环境与故事情节、人物形象统一起来分析,从而得到全面的欣赏。

《智取生辰纲》教学设计5

【教学创意】

《智取生辰纲》是《水浒》中的名篇。其故事情节波澜迭起扣人心弦,人物刻画细腻入微形象生动,环境描写逼真简练恰到好处。课文前一层次主要写杨志与众人的矛盾,为生辰纲被劫埋下伏笔。后一层次主要写杨志与晁盖等人的斗智斗勇。作为名著中名篇,如何引导学生深入品味,真正走进名著,是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教学中充分利用后人对名著的精彩品评,从课文本身的内容和实际教学的需要出发,筛选与教学有关的资料进行助读,从而达到以评促读,为名著欣赏营造氛围,奠定基础。在此基础上,对多种阅读方法作出合理的选择和灵活运用,创设恰合的阅读情境,从而达到优化教学方法、增强阅读效果的目的。

【教学目标】

1.整体感知课文,熟悉课文内容,概括课文大意。

2.多角度地处理课文信息,优化阅读情境,品评欣赏名著。

【教学时数】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1.初读:了解杨志

学生在预习的基础上概述杨志事迹。明确:

①原为殿司制使,因失陷花石纲丢官;

②沦落东京,因盘缠使尽卖祖传宝刀,无奈杀泼皮牛二,流配东京大名府充军;

③大名府留守梁世杰恩赦杨志,安排比武,杨志斗武出色,被提拔做管军提辖使;

④受梁中书重托,押运生辰纲,在黄泥冈失陷;

⑤走投无路,落草二龙山宝珠寺。

过渡:对于杨志的故事,著名作 家茅盾先生有专门的点评。请看资料:

资料助读一:

杨志的故事一共只有三回书,一万五六千字,首尾三大段落:卖刀,得官,失陷生辰纲。在结构上,杨志的故事和林冲故事是不同的。林冲的故事先提出全篇主眼,然后一步紧一步向顶点发展,杨志的故事却是把失意、得志、幻灭这三部曲概括杨志的求官之梦,从结构上看,高潮在中段。在权贵高俅那里,杨志触了霉头,但在另一权贵梁中书那里,杨志却一开始就受到提拔,似乎可以一帆风顺了,但在权贵门下做奴才也并不容易。奴才中间有派别,经常互相倾轧。梁中书用人不专,注定了杨志的幻灭。同时也注定了黄泥冈上杨志一定要失败。

──茅盾《谈水浒的人物和结构》

师生归纳:

①失意、得志、幻灭是杨志性格发展的三部曲。失陷生辰纲是杨志命运的转折点。杨志最终走上了反抗官府的道路。

②茅盾先生认为:“梁中书用人不专”在课文具体指什么?

明确:既然让杨志做押送生辰纲负责人,又安排老都管随行制约杨志。

2.研读:把握整体

(1)请同学们快速阅读课文。

过渡:对于《智取生辰纲》的情节设置和叙事手法,明末清初金圣叹已有论述。请看资料:

资料助读二:

《智取生辰纲》的情节设置,“花攒锦凑,龙飞凤走”。看他写枣子客人自一处,挑酒人自一处,酒自一处,瓢自一处,虽读者亦几忘其为东溪村中饮酒聚义之人,何况当日身在庐山者耶?

资料助读三:

从来叙事之法,有宾有主,有虎有鼠。夫杨志虎也,主也;彼老都管与两虞候特宾也,鼠也。设叙事者于此不分宾主,不辨虎鼠……将何以表其为杨志哉?《智取生辰纲》的“叙事之法”,妙在“有宾有主”以“宾”衬“主”。

(2)根据上面资料,联系课文,围绕“课文中的两”进行概述。

明确:

①说说故事中的“两个场面”

小说写两个场面,即押送场面和失陷场面。前者为后者作铺垫。写杨志与都管、虞候的矛盾,不但令晁盖一行有机可趁,而且写出杨志失败之必然。

②说说故事中的“两种矛盾”

一种是杨志与军健、虞侯、老都管之间的内部矛盾,表现为押送途中快与慢、走与停、要喝酒与不准喝酒的矛盾,这是故事的次要矛盾。另一种是杨志押送与晁盖等好汉智取的矛盾,这是故事的主要矛盾。

③说说故事中的两组人物

一组是以杨志为首的押送队,一组是以晁盖为首的八位好汉。这些人物的立身行事,性格特征都各不相同。

④说说故事中的“两条线索”

明线:杨志押送生辰纲处处小心都管掣肘押送失败。

暗线:吴用智取生辰纲预设机关团结合作智取成功。

师生小结故事情节结构艺术。

3.品读:突破重点。

主问题:文题为“智取生辰纲”,根据课文内容,说说吴用之“智”表现在哪些地方。

明确:“智”具体表现在:

(1)“智”定策略。

一是智用“天时”。利用天时——天气炎热,以药酒作武器。

二是智用“地利”。黄泥冈人烟稀少,于此设伏,占有“地利”。

三是智用“矛盾”。杨志等人内部矛盾重重,给了晁盖等人可乘之机。

(2)“智”施计谋。

一是乔装歇凉,先声喝问,麻痹杨志一行。

二是买酒一桶,当面吃尽,迷惑杨志一行。

三是假意饶酒,巧下麻药,蒙骗杨志一行。

四是赌气不卖,假意调解,引诱杨志一行。

2.勾画文中表现“天气炎热”的语句,在品读中体会作者是表现“天热”手法。

明确:

(1)文章写“天热”二十余处,有的通过作者介绍直接写,有的通过人物语言、动作间接写。

(2)描写作用

①渲染气氛,增强实感。“红日当天,没半点云彩”,挑夫如何不怨?

②文不在多,妙在传神。“那石头热了脚疼”,一句七字,热极之苦,描画已尽。

③烘托心理,形神毕现。“众军人看那天时……”,天气之炎热难当,军健之怨怒怅恨,俱从四字道出。

④转换场景,发展情节。“赤日炎炎似火烧”,众军汉口渴难当,白胜所唱山歌恰好唱入众军汉之耳,另一场面展开,推动情节发展。

资料助读四:

《智取生辰纲》的环境描写,“不费笔墨”,“分寸不失”。看他写天气酷热,不费笔墨,只一句两句,便已焦热*。古称盛冬挂云汉图,满座烦闷,今读此书,乃知真有是事。

教师小结本课内容。

第二课时

一、创设问题情境——提挈全文

导入:上节课我们围绕小说题目中的“智”研读文本,了解了吴用等人“智”的具体表现(智用天时、智用地利、智用矛盾以及智用计谋)。在这场斗争中吴用等人取得了胜利。不过老师一直在想:曾经杀牛二、战林冲、斗索超的杨志,是个武艺超群的英雄。作为押解官,他肩负重要使命,握有重权,应该说是一个骁勇善战、统率生辰纲的最佳人选。但他在押送生辰纲中却落得个失败的下场。那么失败的杨志是否就无“智”可言呢?如果有智,那么他的“智”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呢?杨志最终失败的原因到底是什么呢?

明确:杨志也有“智”,具体表现在:

1.要求扮做普通的行商客人,悄悄赶路,避免大张旗鼓,引人注意;

2.要求梁中书给自己提调众人的权力,防止内部不和,被“贼人”钻了空子。

3.在路上根据不同的地形,更改行路的时间。开始是趁凉行路,后来到了“人家渐少,行客又稀”的山路地带,为安全起见,改为“辰牌起身,申时便歇”,天正热时赶路,而且不允许大家在黄泥岗的松林里休息。

4.后来兵士要买酒喝,他又千方百计阻拦。

师生小结杨志失败的原因:

一方面固然是吴用计策的高妙和无懈可击,但最主要的原因是他急功近利、粗暴蛮横。正是如此,使得他对手下兵士“轻则痛骂,重则藤条便打”,从而激化了运送队伍的内部矛盾。

二、创设活动情境——突破重点

1.文章哪一部分表现了杨志等十五人内部矛盾已全面激化?

明确:文章第四节。

2.请学生自由放声朗读第四节,揣摩人物的语言特点,体会一下人物的心理,理解杨志一行人内部矛盾的体现。

3.分角色朗读。(旁白、杨志、老都管、虞侯、众军汉、数中一人,共计6人。)

要求:朗读时要注意把握人物的语言特点,揣摩人物的心理,其他学生认真听读,听完作出评价。

三、创设体验情境——品味情感

在分角色朗读这一环节完成后,请学生对几位扮演者的朗读作出点评。

明确:

对杨志的.朗读,要在把握杨志粗鲁、暴躁的性格基础上,根据杨志说话的对象来确定。

如对老都管有的要用*和的语气。如“都管,你不知。这里正是强人出没的去处,地名叫做黄泥冈,闲常太平时节,白日里兀自出来劫人,休道是这般光景。谁敢在这里停脚!”有的用协商、无奈的语气。如“都管,你须是城市里人,生长在相府里,那里知道路途上千难万难!”有的则要在*和中略带责备、抱怨的语气。如“你也没分晓了!如何使得?这里下冈子去,兀自有七八里没人家。甚么去处,敢在此歇凉!”

生朗读体会,师适时启发:为何杨志对老都管的态度会不同于其他人呢?如何准确朗读老都管的语言?

明确:

押送生辰纲的领导者表面是杨志,实际上老都管才是真正的主人。

学生勾画描写老都管的语言描写。引导学生分析老都管的性格。

过渡:对老都管的语言品析,金圣叹早有精彩的点评。请看资料:

资料助读五

《智取生辰纲》的人物语言,“描摹入画”,“凿凿可听”。看他写一路老都管掣人肘处,真乃描摹入画……写都管骂杨志言语:“量你是个遭死的军人,相公可怜抬取你做个提辖,比得芥菜子大小的官职,值得恁地逞能!”金圣叹作四次夹批:“第一句,说破杨志不是提辖,恶极。‘“第二句,说提辖实是我家所与,恶极。”“第三句,说杨志即使是个提辖,亦只比之芥子,恶极。”“已上骂杨志……妙绝。”

师生小结朗读要求:读出老都管盛气凌人、鄙夷杨志的语气。

四、创设质疑情境——举一反三

过渡:刚才我们已经欣赏了课文精彩的人物语言描写,学完课文后,我相信同学们一定还会有自己的阅读体会和疑惑,请说出来交流一下。教学时,不时有学生突发奇想,蹦出“思维的火花”,列举如下:

生1:(在讲吴用智用杨志内部矛盾而取得胜利时)问:老师,吴用他们怎么知道杨志等人内部矛盾重重的?

生2:白胜是如何算好时间在那个时候挑酒上黄泥冈的?

生3:我看杨志失败的关键还在于杨志自身。他要不是时时在意,处处留心,过于谨慎,一开始就让军健们把酒喝了,即使他们内部不和,吴用等人的计谋也会落空,生辰纲也就不会丢失了。

……

明确:

激发学生踊跃地提出问题,老师引导学生进行解答,所有的质疑从学生中来,

再回到学生中去,从而引导学生走进名著再走出名著,深化对名著的阅读的体验,再次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培养学生在阅读中不断生疑、质疑、解疑的习惯。

《智取生辰纲》教学设计6

一、教学目标

(一) 知识和能力

1、 了解古代白话,认识文中古今意义的词义差异

2、 了解施耐庵和《水浒传》

3、 了解杨志的出身与遭遇

4、 鉴赏小说的故事情节,分析文章是如何体现智取的,把握波澜起伏的情节,体会作者构思的巧妙

5、 品味人物描写刻画细致的方法,把握杨志的个性特征,分析其失败的原因

6、 鉴赏逼真简练的“天热”的环境描写,体会文章正面侧面描写天气的方法以及表达效果

7、 积累一些关于《水浒》的文化知识

(二) 过程和方法

1、 文献法 施耐庵和《水浒传》、杨志的出身和遭遇

2、 复述法 鉴赏小说的故事情节

3、 赏读法 品味人物描写刻画细致的方法、逼真简练“天热”的环境描写

4、 讨论法 把握杨志的个性特征,分析其失败的原因

(三) 价值观和情感趋向

1、 培养学生阅读古典名著的兴趣

2、 学会做事要有头脑,忌心浮气躁,学做说话有分寸、做事有谋略的人

二、课时安排:

二课时

三、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一、预习作业:(课前准备或早读或午读)

(一) 生字词:

1、 具体内容:

趱(zǎn)行、恁(nèn)地、晌(shǎng)午、濠(háo)州、忒(tuī)认真、椰(yē)瓢、罗唣(zào)、勾(gòu)当、行(háng)货、窥(kuī)望、嗔(chēn)怒、聒(guō)噪、怨怅(chàng)、呕(où)气、面面相觑(qù)

2、 练习巩固:(1)《精析精炼》95页练习1;(2)《轻松》49页一、二;(3)《同步》70页(一)(二)

(二) 古今意义的词义

1、 具体内容:

(1)杨志这一行人要取六月十五日生辰。(古:赶/今:拿走)

(2)这厮不值得便骂人(古:有必要/今:做某事有意义)

(3)这里正是强人出没的去处

(古:强盗/今:能独当一面,坚忍不拔、有所作为的人)

(古:地方/今:去的地方,也有地方的意思)

(4)只见对面松林里影着一个人(古:遮蔽、躲藏/今:影子)

(5)你理会得甚么!(古:懂、知道/今:理睬)

(6)一般还你钱(古:付给/今:借了钱归还别人)

(7)五贯便依你五贯,只饶我们一瓢吃

(古:(买卖场合)多给,让人占点便宜/今:宽恕、饶恕)

(8)我们胡乱也买他这桶吃(古:索性、干脆/今:任意、马虎、随便)

(9)连累我们也吃你说了几声(古:被/今:吃东西)

《智取生辰纲》教学设计7

教学目标

1.了解古代白话,认识词义的古今差异

2.了解施耐庵与《水浒》,了解杨志的出身与遭遇

3.把握波澜起伏的情节,体会作者构思的巧妙

教学重难点

探究文章线索,感知“智”在何处。

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

【设计意图:创设学习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播放歌曲《好汉歌》。梁山一百单八好汉的故事在我国民间盛传不衰,其中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人们佩服好汉们的英雄豪气,喜欢他们的侠肝义胆。梁山好汉们殊途同归,但他们的出身、地位、命运、投奔梁山的动机却不尽相同。今天我们就来认识其中的一位——青面兽杨志。

课堂实录

一、资料助读

【设计意图:意在了解故事背景,帮助学生理解文章。】

1.《水浒传》作为我国的四大古典名著之一,许多剧情是妇孺皆知的。大家已经看过原著的影视作品了。那么有哪位同学说说杨志的出身及“押运生辰纲”前的主要遭遇?

杨志:

青面兽杨志,杨家将的后代,武举出身,官至殿司制使,后押解花石纲,在黄河遭遇风浪而丢官,沦落东京,穷困卖刀时杀了泼皮牛二而被充军。一心想光宗耀祖、封妻荫子的杨志不甘心,后来得到大名府梁中书的赏识,受到重用,派他押送生辰纲。在黄泥冈失陷后,走投无路落草二龙山宝珠寺。直到“生辰纲”被劫,不仅功名的道路被截断了,而且有落入牢狱的凶险,他才有万不得已的情况下上了梁山。

杨志失陷花石纲 汴京城杨志卖刀 杨志杀牛二被充军 杨志北京斗武

杨志的理想就是——光宗耀祖 封妻荫子

然而现实却一次一次的打击他,让他幻灭。一起走进课文

二、检查预习。给加点字注音

【设计意图:意在扫清字词障碍。】

趱行zǎn 虞候yú 嗔怪chēn 尴尬gāngà 厮sī

朴刀pō 恁地nèn 怨怅chàng 兀的wù 怄òu

芥菜jiè 忒tuī 舀酒yǎo 罗唣zào 聒噪guō

晁盖cháo 三阮ruǎn 省得xǐng 兀的wùdì 勾当gòudàng

庵ān 喏喏连声nuò 剜口割舌wān 面面厮觑qù

三、默读课文,感知全文

【设计意图:感知文章内容,梳理故事情节】

1.请同学们带着两个问题默读课文请大家跳读课文,筛选信息,以人物的主要行动为归纳点,分别用简要的语言概括故事情节,要求说清故事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2.采用圈点勾画的方法,把自己的发现或疑问记录在课本上。小组交流。

示例:本文叙述了杨志受大名府留守梁世杰(蔡京的女婿)的派遣,押送生辰纲前往东京,在黄泥冈被晁盖、吴用等人用计夺走的故事。

故事高潮:杨志无奈买白酒

故事结局:杨志误失生辰纲

尾声: 吴用智取生辰纲

四、再读课文,理清结构

【设计意图:进一步感知文章内容,梳理结构】

按小说故事情节发展把文章分为六部分:

第一部分:故事发生(开头至“今日天下怎地不太*”)杨志押送生辰纲。

部分:故事发展(“杨志却待要回言”至“自去一边树下歇凉”)七雄贩枣蒙杨志。

第三部分:故事进一步发展(“没半碗饭时”至“也这般罗唣”)白胜设计诱官军。

第四部分:高潮(“那对过众军汉见了”至“自下冈子去了”)杨志无奈买白酒。

第五部分:结局(“那七个贩枣子的”至“挣不得,说不得”)杨志误失生辰纲。

第六部分:尾声(最后一段)吴用智取生辰纲。故事发生:杨志改时送生辰纲 故事发展:七雄贩枣蒙杨志 白胜设计诱官军

五、小组合作,探究问题

【设计意图:探究文章线索,感知“智”在何处】

1.小说以“生辰纲”的争夺为中心事件,采用了双线结构,明线是什么?暗线是什么?

2.小说在情节安排上有什么特点?

3.课文是如何体现英雄们“智取”的?

讨论后明确:

1.明线:杨志押运生辰纲。 上路——中计——失纲

暗线:晁吴智取生辰纲。 定计——施计——劫纲

2.小说题为“智取生辰纲”,但如何智取,晁盖、吴用等人是如何安排的,并没有直接写,这一方面照应了小说前一情节中吴用设计,另一方面则给读者留下了悬念。

3.智借天时 .智借地利 智借人和 智用计策

(1)他不多带些兵,伪装成客商就是为了掩人耳目,智藏行踪。

(2)离京五七日后杨志对时间作了调整:五更→日中,辰牌→申时;说明他小心谨慎,智变行辰。怕在晨光中或暮色中遭偷袭,而正午天气炎热,恐怕歹人也不愿出来活动。

(3)杨志一行人放着宽*的官道不走,而净找偏僻崎岖的小径:说明他智选路径。这样艰难的路径,连强盗也不愿走。

《智取生辰纲》教学设计8

【设计意图】

按照教材编排意图,《智取生辰纲》篇在于继续培养学生小说欣赏的能力。

小说欣赏包括方方面面,因课时有限,仅能涉及一、二。本篇名为“智取”,“斗智”便是欣赏的关键。“智”体现在如何麻痹对手,如何下药,这“天气”与“酒”又是“斗智”的关键。因此,本课教学的重点是理解“天气”与“酒”的关系及它们在小说情节发展、展示人物性格上所起的作用。同时,作为课文又必须承担训练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责任,教学本篇也要讲求综合效应。

【教学目的】

1、培养学生欣赏小说巧妙构思的能力。

2、抛砖引玉,激发学生阅读《水浒》全篇。

【教学重点】

理解“天气”与“酒”的关系及其作用。

【教学方法】

1、探究讨论;

2、点拨。

【教学用时】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课前预习

熟读课文后,注释词语并写一篇二、三百字的短文,概述杨志等人黄泥冈被劫经过(故事梗概,锻炼缩写能力)。

二、导入新课

1、同学们,前面我们学习了《林黛玉进贾府》一课,我们初步品味了“四大名著”的魅力,但是“四大名著”实际上各有其独特之处,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智取生辰纲》一文,仔细品尝《水浒》的滋味。下面我们先检查一下同学们预习的情况。

2、下列词语的正确读法与意义是:

趱行 怨怅 虞侯 怄气 恁地 罗唣 省得 逞辩 气喘 聒噪

还言语 吹嘘 干系 不争

3、 学生交流所写故事梗概。

4、 老师范读自己所写的故事梗概,以求教与学交流促进。

三、思考

1、本文反复描述天气炎热,请用“ ”划出来,回顾《在烈日和暴风雨下》中描写天气的作用。本篇运用白描,写得极简约,其在小说中所起到的作用是什么?

2、黄泥冈卖酒有几个过程,“酒”在这里起到什么作用?

四、讨论

本文中“天气”的描写和”酒”在小说中的关系和作用。

(之后,老师或学生小结,引起学生阅读《水浒》全篇的欲望。)

五、课外作业

以“天气──酒”为一组关系展开联想和想象,编写一篇文章。

《智取生辰纲》教学设计9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引导学生揣摩人物,品评人物,理解作者塑造人物的用意。

2.引导学生赏析环境描写,理解作者铺设情节的匠心。

过程与方法:

1.任务驱动法:以“帮杨志再闯一次关”的任务来推动学生深入阅读课文,揣摩人物,品评人物,理解作者塑造人物的用意。

2.导读导议:以设置关键问题引导学生读、思、辩、悟。

3.合作探究:学生先分组讨论,互相启发,再全班交流,形成较完善的看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启发学生学会辩证地思考问题、品评人物。

2.理解农民起义的可贵之处和局限性。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探究主要人物的性格特征及众人的言行。

2.赏析精妙的环境描写的作用。

教学难点:

理解农民起义的可贵之处和局限性。

三、教学策略

主要采用任务驱动法、导读导议法、合作探究法等教学方法,辅助以多媒体影视资料,激发学生的兴趣,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四、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导语:这一天正是六月初四,天气未及晌午,一轮红日当天,没半点云彩,酷热难当。南山北岭,崎岖小径之间,一行十五人押着十一担金珠宝贝,走上黄泥冈。就是此时,就在此地,光天化日,在众位看官的眼皮子底下,一场八个人打劫了十五个人的好戏就这么发生了。这就是令无数读者拍案叫绝的一场著名劫案:“智取生辰纲”。

【设计意图】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二)背景介绍

1.因为这篇课文是长篇小说《水浒传》的节选,所以我们先来了解一下《水浒传》。

2.根据小说的相关内容,我们来看看“这场劫案的背景资料”。

(1)什么是“生辰纲”?

纲,为运送大批货物而编的队,如茶纲,盐纲。“生辰纲”指成批运送的生日礼物,是梁中书给他的岳父蔡京送的生日礼物,价值十万贯的金珠宝贝。在这之前,杨志曾经押送丢失了花石纲。宋徽宗皇帝要盖万岁山,差遣十个制使去太湖边搬运花石纲赴京交纳。杨志押送花石纲走黄河水路上京时,被大风把船吹翻了,丢失了花石纲,杨志因此畏罪逃跑。可见,不论是皇帝要的“花石纲”,还是贪污的官要的“生辰纲”,都是搜刮民脂民膏供统治者享乐的财物,本来就是不义之财。

(2)劫取“生辰纲”的八人究竟是何人?

“生辰纲”还未启运,风声早已传出,刘唐提出要劫生辰纲,七条好汉在晁盖庄上聚集商议如何夺取。公孙胜已探明杨志一行要过黄泥冈,晁盖提出可以让黄泥冈东边村子的闲汉白胜参与行动。吴用定下智取之策,作者却以“隔墙有耳”为由不让吴用说出,给读者也留下一个悬念。智取生辰纲后,白胜被捕,苦刑下供出了晁盖,后被救出。晁盖投梁山入伙。阮小二、阮小五、阮小*兄弟,本是梁山泊旁边石碣村人,打鱼谋生,劫了生辰纲,因官军追捕逃回梁山泊。

【设计意图】有必要交代故事情节的来龙去脉,使学生看清人物活动的大背景。

(三)探究人物──杨志

教师创设一个“帮杨志再闯一次关”的虚拟情境,启发学生去探讨杨志为安全押送生辰纲而说的话、做的事是否都合理并可行,使学生在这一过程中逐步熟悉杨志这一人物的性格特点,认识他失败的主观原因。

1.设问:杨志为押送成功,做出了哪些努力?哪些值得肯定?哪些是失败的原因?

学生分小组讨论,然后全班交流,归纳:

(1)离京五七日后杨志对时间作了调整:五更→日中,辰牌→申时。说明他小心谨慎,怕在晨光中或暮色中遭偷袭,而正午天光大亮、热不可当,强盗不容易藏身偷袭。

讨论:这一安排有利有弊,他考虑到了如何躲开强盗,却没有充分考虑到选在最炎热的酷暑的正午赶路,那些军士们是否能承受,是否能理解并接受他的这一安排。这一时间安排就引发了押送队伍的内部矛盾。

(2)赶着催促行路,不许停留休息,不惜打骂逼赶军士、斥责虞侯、得罪老都管。他不让军士进入林中歇息,是希望趁着正午时分把那些容易藏匿强盗的危险之地赶快走过去,以免多生事端。

讨论:事实证明,他的担心并非多余。但可惜的是,他用打骂逼赶的方法,加深了军士们对他的愤恨,使他更加孤立,更加难以控制局面。

(3)审察枣贩。在这里杨志表现出谨慎、多疑。但遗憾的是,他绷紧的神经却被七个好汉的乔装、表演轻松麻痹了,开始进入圈套。

讨论:杨志固然精明,吴用的计谋却更高。杨志只以为自己能想到乔装成行旅客商押送金银,却想不到强盗也能乔装成贩枣子的商人来抢劫,真是糊涂一时。

(4)对卖酒汉子高度警惕,喝酒时慎之又慎,小心翼翼。杨志毕竟是很熟悉黑道勾当的,知道这酒不能随便喝。但此时押送队伍已经累、渴到了极点,再加上“贩枣子的客人”喝酒引诱,几乎已经不再受杨志控制而要去买酒;此时刘唐、吴用、白胜三人合作上演的“偷喝”戏码,不仅神不知鬼不觉地下了药,而且被杨志看成了“试喝”,彻底放松了他最后一根警惕的神经。这只能说是吴用“棋高一着”,人外有人,无力回天了。

讨论:其实最后杨志的“就范”,一方面固然是因为吴用设计巧妙,众好汉演技精湛;另一方面,其实也是因为杨志与其他十四个押送队员矛盾激化,无力控制局面所致。这都是杨志在制定计划的时候刚愎自用,不考虑军士承受能力,在实施计划的时候简单粗暴,不顾军士的心理感受所导致的恶果。

总结:杨志这个人物,自身具有丰富的江湖经验,也精明能干,不乏谋略,但他败在刚愎自用、简单粗暴上,他只是急功近利地想用自己的方法达成目的,却不懂得如何良好沟通、团结作战,在这一点上,梁山好汉们显然比他高明太多。

【设计意图】让学生能更深入地读课文,更好地分析人物形象,培养学生用辩证的方法分析和归纳问题的能力。

2.“帮杨志再闯一次关”。

我们已经帮杨志分析了失败的原因,知道他败在不会良好沟通,不懂团结作战,使敌人利用押送队伍内部矛盾而有机可乘。帮人帮到底,我们帮他重新设计几段台词,看看能否增加杨志的胜算。

(1)众军士抱怨杨志安排的行路时间不合理,不赶着早晚凉快走,却要在正午最热的时候赶路,杨志解释说:

(2)队伍在黄泥冈歇脚时,杨志发现对面松林里有人探头探脑张望,便过去盘问道:

(3)盘问完毕“贩枣子的客商”,杨志回来对众军士们说:

【设计意图】任务驱动法能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力,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能促使学生思考怎样的语言表达更加得体、更加有利于解决问题、达成交流的目的。

(四)探究人物──众好汉

“智取生辰纲”的精彩正在于一个“智”字,高明的作者将一个巧妙骗局通过一群人物的语言、动作描写展现得惟妙惟肖、栩栩如生,甚至瞒过了读者的眼睛,让我们通过做一个填空题来体会作者的智慧和写法的高妙。

以下是古代兵法“三十六计”中的一些计策,请将课文中吴用等人“智取”的具体言行摘抄到相应的计策之后。

三十六计

“智取”言行

瞒天过海

以逸待劳

欲擒故纵

抛砖引玉

混水摸鱼

声东击西

走为上策

【设计意图】在填表的过程中,能促使学生体会这些语言和动作描写的精妙之处,欣赏情节的精彩。

(五)探究环境描写

设问:课文对环境描写突出了一个“热”字,请找出有关“热”的环境描写,讨论作者这样写有什么意图?

明确:(有关“热”的环境描写略)在小说三要素中,环境描写的作用很大。社会环境描写可以提供故事发生的社会环境,也带有暗示主题的作用。自然环境不仅可以烘托人物心情、烘托气氛,有时也可以推动情节发展。本文就善于运用对自然环境的描写,不仅能烘托气氛,有助于刻画人物性格,同时能推动故事情节的开展,也就是说天热成为矛盾冲突发生、发展、激化以至解决的重要客观原因之一。例如军士们挑着重担走不动,一再要求杨志趁早凉行路,遇到树林就要歇凉,看到卖酒就急于买来解渴,最后连杨志也禁不住喝了半瓢,无一不是由于天气酷热引起的。从另一方面看,如前所述,吴用的巧计之所以能在黄泥冈松林里得以实现,就天时而言,也正是得力于天气炎热。所以作品对天气炎热的着意描写完全是为“智取”服务的。

(六)布置作业

1.课外阅读《水浒》中有关杨志的其他章节,进一步谈谈你对这个人物的看法。

2.这篇课文是从杨志等人的角度来叙述故事的,课文标题却是“智取生辰纲”,试从晁盖等人的视角来改写这个故事。

【设计意图】

1.全面了解人物形象,对其形成较成熟的看法。

2.从另一个视角组织故事内容,训练学生多角度思考问题的能力与写作能力。

《智取生辰纲》教学设计10

学习目标:

1、继续学习控制视线等阅读方法,运用直读法、跳读法、捕捉“路标”等方法,快速阅读全文,把握主要内容。

2、反复阅读课文,理清文中的明暗两条线索,分析主要人物形象。

3、了解《水浒传》中人民与统治阶级间不可调和的矛盾,体会梁山英雄的智慧和勇敢。

重点难点:

1、速读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

2、精读课文,区别古今词义,理清线索,分析人物。

3、了解《水浒传》的主要内容。

教学步骤:

一、导入:

1、《水浒传》介绍:

我国第一部以农民起义为题材的长篇章回小说,取材于北宋末年宋江起义的故事,结合民间戏曲、话本中的故事,经过选材、加工和再创作而成。

2、介绍《智取生辰纲》的故事。

4、浅谈故事中人物的性格特点。

二、速读课文:

思考:1、题目上的“取”字,可改用“抢”“夺”吗?为什么?

——“取”突出智慧,轻松取走生辰纲。

2、吴用等人的“智”具体体现在什么地方?(用原话回答)

——第12节。

3、文中有几条线索?分别是什么?

——明暗两条线索(明线是杨志押送生辰纲;暗线是吴用等人智取)

4、杨志失败的原因是什么?难道是因为他很笨吗?

——他的聪明、谨慎是值得肯定的,但是较吴用略逊一筹。

三、分段:

第一段(1—4):杨志在押送生辰纲过程中与同伙间的矛盾。

第二段(5—12):杨志与吴用等人的矛盾。(主体)

四、分析:

1、杨志与同伙之间矛盾演化的过程。

A、矛盾的由来。(第1节)

B、矛盾的扩大与发展。(第2节)

C、矛盾的深化。(第3节)

D、矛盾的全面激化。(第4节)

2、分析杨志中计的过程。

A、杨志与好汉第一次的照面。(第5—6节)

B、酒诱——白胜与杨志斗智。(第7—8节)

C、暗中配合继续酒诱。(第9节)

D、杨志中计。(第10—11节)

E、补叙原委,点明“智取”。(第12节)

3、课文为什么反复描写天气的炎热?

——为矛盾冲突的展开做铺垫。

五、完成“训练题”

六、课外阅读《水浒传》

七、《水浒传》讲故事比赛。

《智取生辰纲》教学设计10篇(扩展2)

——《智取生辰纲》教学设计10篇

《智取生辰纲》教学设计1

一、教学目标:

1.了解分析作品的叙事线索和杨志的思想性格。

2.鉴赏本文在矛盾冲突中刻画人物性格的方法。

3、学习本文环境描写的艺术手法。

二、教学重、难点:

1、理清明暗两线,提高鉴赏古代小说(尤其是章回体)的叙事方法。

2、从分析文中“智取”来了解杨志的思想性格。

3、通过训练掌握本文环境描写的作用。

三、教学时数:一课时

四、教学过程:

[导入课文]

常言道:“智不看《三国》,勇不看《水浒》”,意思是说:三国出智士,梁山多勇夫。那么水浒英雄是不是都是“四肢发达,头脑简单”呢?答案当然是否定的,他们的计谋同样让人拍案叫绝。不信,我们就来学习《智取生辰纲》,来领略一下梁山好汉的计谋。

[介绍作者、作品及相关背景]

1、本文节选自《水浒》71回本(也就是金圣叹腰折水浒,梁山108将排定痤位即结束版本)第16回。作者是元末明初的施耐庵。

2、《水浒传》是我国的四大名著之一,许多剧情是妇孺皆知的,大家可能已经看过原著或者影视作品了。那么有哪位同学能说说杨志的出身及“押运生辰纲”前的主要遭遇?

明确:杨志出身名门,是杨家将的后代,武举出身,官至制使。后押运花石纲,在黄河遭风浪而丢官,穷困卖刀时杀了泼皮牛二而被充军。一心想光宗耀祖、封妻荫子的杨志当然不甘心,后来得到大名府梁中书的赏识,受重用,派他押运生辰纲。

[分析小说情节]

第一步、学生观赏与课文有关的三个电影片断

第二步、思考回答以下问题:

1、生辰纲是什么东西?

明确:为太师蔡京祝寿而进献的大批财物,都是百姓的血汗钱,搜刮来的不义之财。

2、生辰纲是谁取的?又是从谁的手中取走的?用怎样的方式取走的?

明确:晁盖、吴用等八条好汉;杨志;智取。

3、小说以“生辰纲”的争夺为中心事件,采用双线结构,明线是什么?暗线又是什么?

4、明确:明线——杨志押运生辰纲;暗线——晁盖智取生辰纲。明、暗双线在什么地点,什么时候交接地一起呢?

明确:六月初四正午;黄泥冈松树林。

5、请学生跳读课文,筛选信息,以人物的主要行动为归纳点,分别用简要的语言概括出明、暗两条线的故事片情节。

情节与线索图如下:

[分析文中之“智取”]

1、讨论分析“晁、吴之智”:

⑴六月初四正午,在黄泥冈的松树林中,押纲的杨志与劫纲的晁盖等人碰上了,他们的碰见是不是偶然的不期而遇呢?

明确:不是。吴用精心安排,设下圈套,等杨志来钻。

《智取生辰纲》教学设计2

【教学目标】

1、把握小说的故事情节,体会作品的叙事艺术;明确小说环境描写的作用,欣赏作品的环境描写的艺术。

2、把握作品人物形象,分析并欣赏作品刻画人物的技法,学会赏析小说作品的人物形象。

【教学重难点】

1、学习小说叙事技巧,欣赏古典小说叙事艺术:

通过引导学生阅读小说,从不同人物的角度叙述作品情节及比较影视作品交待情节的方法,从而使学生体会到作品叙事技法,引导学生关注叙事艺术,培养他们初步鉴赏叙事作品的结构艺术的能力。

2、学习小说环境描写的艺术:

通过组织学生分析作品中所刻画的环境的特征,引导学生明确环境描写在小说作品中的多重作用。

3、通过组织学生采集《水浒》中有关杨志的故事,结合本课的内容,引导学生系统地分析人物形象,帮助学生树立客观分析人物的理念,从而进一步理解小说是以刻画人物形象来反映社会生活这一创作规律。

【课时安排】

二课时。

【课前准备】

1、课前布置学生广泛收集《水浒》的有关知识,收集施耐庵的有关信息,让学生们将收集到的资料以 Powerpoint的形式整理出来,便于交流。

2、课前指导学生阅读《水浒》第十二回“梁山泊林冲落草汴京城杨志卖刀”、第十三回“青面兽北京斗武急先锋东郭争功”、第十七回“花和尚单打二龙山青面兽双夺宝珠寺”等回目,以对杨志的生活历程有一个初步的了解。

3、初读课文,初步梳理出本课的情节内容。结合注释及工具书理解课文中一些元明时代的白话及方言,根据语境推断其含义,理解文意。

4、组织学生利用课余时间观看《水浒》电视连续剧第11节光盘(*国际电视公司拍摄出品发行),要求学生思考:电视剧在展开故事情节时与小说的情节展开有何异同之处?造成差异的原因是什么?你能说说施耐庵为什么这样写,而编导与导演为什么那样拍摄吗?

【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一、析题导入

师:课文是我国古典名著《水浒》中一个回目,选入课本时编辑老师省去了一些信息,你能补充一些必要的人物信息,使课文题目内容更加完整吗?

(设计说明:提示学生从矛盾的双方补充,引导学生得出“杨志智押生辰纲,晁盖吴用智取生辰纲”。)

师:请同学们自己读一读课题,用重音表示你对题目的理解。

(设计说明:引导学生理解“智取”、“智押”是本文的重点。)

师:课文标题“智取生辰纲”以最简洁的语言交待了小说的什么要素?

(设计说明:引导学生明确课文题目是对小说情节最简洁的概括。)

二、复述故事,感知情节,明确矛盾

1、复述故事:

师:前面讲到课文题目是对小说情节最简洁的概括,你能否用自己的话将小说的主要情节复述出来?

(设计说明:此一环节旨在引导学生初步把握作品的内容,同时能够将记叙作品内容的元明白话转换为现代汉语进行流畅的表述。)

2、感知情节:

师:通过上面的复述,我们可以知道,课文分为哪几个部分?

(设计说明:引导学生依据不同的描写对象、故事发生的地点及不同的叙述阶段进行梳理层次的训练,明确小说第两个部分:第1~6自然段是写杨志押送生辰纲,第7~12自然段是晁盖、吴用等人智取生辰纲,其中第12自然段是补叙。)

3、明确矛盾:

师:通过对课文情节的感知,同学们能够看出小说中存在什么矛盾吗?

(设计说明:此问引导学生明确小说中存在两组矛盾:杨志与老都管、虞候及众军健的矛盾,晁盖、吴用欲取生辰纲与杨志押送生辰纲的矛盾。进一步引导学生这两组矛盾在作品中的作用:推动了小说情节的发展,促使了杨志性格与命运的改变。其中要能够分析这矛盾中的偶然性因素与必然性因素,从而为后面赏析小说的叙事技巧与人物性格做出准备。)

三、理清线索,分角度叙述

1、理线索:

师:结合课文内容,从矛盾的双方来,作品围绕什么线索展开情节的?

(设计说明:此问在于引导学生明确小说叙事线索:杨志智押生辰纲,吴用等人智取生辰纲。这是同一件事情的两个方面。)

2、分角度创造性地复述小说情节:

角度一:从吴用、晁盖等人的角度以他们的视角来叙述这个故事?

角度二:回忆电视剧中是如何展开情节的?请简要复述一下。

让学生先以不同的形式进行复述训练,可以自我复述,也可以同桌间相互复述,也可以小组间复述。然后从不同的角度各选两名学生作交流复述。

四、比较探究,鉴赏情节

师:既然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展开情节,为什么施耐庵选用作品中的表述方式呢?

1、比较课文叙述角度与从吴用等人的视角进行叙述的优劣。

明确:以晁盖、吴用等人的视角来叙述故事,情节一览无余,固然能使读者清晰地把握情节,但不能够设置悬念,会削弱小说的情节曲折性与表现力,同时也不能够细致地从正面刻画杨志这一形象,不能很好地展现杨志与老都管、虞候及众军健之间的矛盾冲突。

2、比较课文叙述角度与电视连续剧《水浒》之《智取生辰纲》的叙述角度的区别。

要求找出两者的不同之处,并思考电视剧《智取生辰纲》的叙述角度有什么合理性。

明确:课文在叙述时是先叙述杨志等人的行踪,到了黄泥冈后才引出濠州贩卖枣子的客人,最后补叙出濠州贩卖枣子的客人是晁盖、吴用等人。电视剧在叙述时则是分两条线索同时进行,一方面交待杨志等人的行踪,另一方面交待晃盖、吴用等人的进程。

电视剧的剧情的安排有其合理之处:一是影视作品倚赖画面展现情节的发展,如果只是单方面交待杨志等人的行踪,而不安排晁盖、吴用等人的行动,事后虽然也能通过闪回的方式解决,但是总给人一种突兀之感;其次,电视剧中安排白胜在准备酒时与捕快何清等人擦肩而过,也为作品后面的内容作了一个铺垫。

3、体会小说安排情节的巧妙:

明确:课文(小说)题为“智取生辰纲”,但如何智取,晁盖、吴用等人如何安排的,并没有直接写,这一方面照应了小说前一情节中吴用设计,另一方面则给读者留下了悬念。随后宕开一笔,写杨志与众人的别扭、老都管的掣肘、虞候的谗言,将读者的目光始终集中在杨志与众人的矛盾上。同时写杨志如何小心翼翼,给人一种万无一失的感觉,也使读者感到如黄山观日光,如在云山雾海中一般。而黄泥冈上相遇,杨志一行被蒙`汗药麻翻在地,眼睁睁看着生辰纲被劫走,精明能干的杨志也不明白到底是在哪一步被下了蒙`汗药。这样读者如坠在云雾里。一边写杨志如何保护,一边抢夺计划却在读者的眼皮底下偷偷进行,最后才全盘端出,造成了一种意外的效果,使读者不得不佩服吴用“果然赛过诸葛亮”。如何改从吴用等人的视角来写,则每一个细节每一处奥秘都在读者眼下,故事就*淡无奇了。

五、课堂教学小结

1、小说节选部分围绕“生辰纲”展开故事情节的,一方面是从杨志的角度进行,另一方面则是从晁盖、吴用等人的角度进行,两组人物的进程是同时进行的,是属于同一件事情的两个方面。

2、小说中存在两组矛盾:杨志与都管、虞候及众军健的矛盾;杨志押送生辰纲与晁盖、吴用等人欲夺生辰纲。随着时间的推移,两组逐渐深化与尖锐,导致了杨志失生辰纲、杨志上二龙山。

3、小说采用的是从杨志的角度进行叙述,对晁盖、吴用等人的行动则是采用补叙的方法加以交待,这样可以使小说的情节更加扑朔迷离,更富有艺术性,更能激发读者的兴趣。

第二课时

一、析题导入

师:上节课我们已经反复推敲了课文的题目,也梳理出了小说的故事情节。我们再从题目上挖掘:这是一场双方斗智的戏,那么晁盖、吴用智取生辰的“智”究竟表现在何处?杨志智押生辰纲的“智”又表现在何处呢?

二、讨论探究,把握内容

引导并组织学生讨论上述的问题,并明确:

1、晁盖、吴用等人的智举:

⑴利用卖枣子的身份,在黄泥冈上“巧遇”杨志等人;

⑵利用夏日炎炎的时机,让白胜上山岗卖酒,激起都管、虞候与军健们的需要;

⑶晁盖等人先吃掉一桶酒,以示酒中无毒,麻痹杨志,更加激起众人买酒的欲望;

⑷借舀酒作掩护,一瓢装作占便宜,二瓢下药;

⑸白胜与*常小贩一样,争瓢夺酒,故意斗气,不卖给杨志,再一次麻痹杨志。

2、杨志的智举:

⑴扮成普通的商人,开始乘凉行路;

⑵山路地带,改为天热行路;

⑶禁止众人买酒。

追问:写杨志处处小心,除了突出杨志的性格特征外,对刻画其他人物形象与展开故事情节有什么帮助?

引导讨论并明确:

⑴反衬出老都管、虞候与众军健的无知与草率;

⑵突出了吴用的“计”高一筹;

⑶写杨志的“智”与小心翼翼,使读者感到欲取生辰纲的情节陷入一种不可能地步,为后文逆转作好反面的伏笔,使情节更富有趣味性。

三、赏析形象,明确主题

1、结合文本,把握形象:

师:杨志是小说节选部分的主人公,生辰纲的被夺,是否说明他是一个很愚蠢的人?为什么?

引导学生再读课文,并组织讨论。(请说出他的性格特征,并从小说中找出相应的内容加以佐证。)

杨志的性格:首先杨志是一个精明能干的人。他久在江湖,知道押运生辰纲的凶险,刚一受任,屡次推托,推托不掉时,才做了精心安排:要求扮作普遍商客,悄悄赶路,避免大张旗鼓,引人注意;后又要求梁中书给自己提调众人的权利,防止内部不和,被“贼人”钻空子。后来在路上,也是根据不同的地形,更改行路时间。开始乘凉,后来到了“人家稀少,行客又稀”的山路地带,为安全起见,改为“辰牌起身,申时便歇”,天正热时赶路,而且不允许大家在黄泥岗的松林里休息,不允许兵士买酒喝。这都体现了他的精明过人。

杨志如此精明,但最终还是失败了,原因除了吴用的计策无隙可击以外,与其性格相关联的是:他急功近利、粗暴蛮横。他对手下的兵士“轻则痛骂,重则藤条便打”,激化了运送队伍内部的矛盾。

2、拓展情节,明确主题:

师:从本课阅读中,我们了解了杨志。研究人物,要结合他的生*阅历概括出人物的性格变化,才是真正地读懂了人物。同学们平时在阅读《水浒》时,也收集了杨志的许多故事,请大家交流交流,然后我们将这些故事整合起来看看,杨志经历了一个怎样的心路历程。

让学生充分交流,交流故事的时候,要说出杨志的性格与追求。

引导明确:

杨志是杨令公之后,武举出身,官至殿司制使。陷花石纲丢官;遇赦求官遭高俅所阻;盘缠使尽卖祖传宝刀;无奈杀牛二;流配大名府充军;梁中书提拔为管军提辖使;受梁中书重托,杨志押送生辰纲;与鲁智深等人二龙山入伙。

杨志的经历,实际上是一个“失意──得志──幻灭”的过程。

组织学生讨论:如何看待杨志的“博个封妻荫子”出发点?

(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合理即可。)

参考观点一:杨志确实有点“官儿迷心窍”。你看,为了求官,他不惜降低人格,打点钱物奔走于权贵之门;为了换取保举,他又甘当鹰犬,替梁中书押解不义之财。总之,杨志不大像是人们心目中的英雄豪杰。

参考观点二:出身将门又有武举功名的杨志,希望凭自己的本事“博个封妻荫子,也为祖宗争口气”的想法,在那个时代并非什么不好的事。首先,建功立业的思想,是每一时代的人都共有的,我们赞成诸葛亮的“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赞赏李贺的“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赞赏苏轼的“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赞赏辛弃疾的“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为什么不能容忍杨志的“封妻荫子”?其次,水泊梁山上,并非每一个都是如李逵等人一般赤条条来去无牵挂的,如林冲、卢俊义,或有自己的一份事业,或有自己的一份产业,只是社会`黑暗,才让他们走上了不归之路。所以说,杨志的初衷实在是可以理解的。

继续讨论:小说刻画杨志这一人物形象有何用意?有何典型性?

引导学生明确:林冲走上梁山泊,是“逼上梁山”的典型,解珍、解宝走上梁上,是“官逼`民反”的典型,武松的转折点在于官吏不能秉公执法,不能伸张正义,杨志走上反抗,不像其他人那样主动(林冲等人也不完全是主动的),正说明了他想为朝廷效力,却被朝廷抛弃了。是从这个角度来揭示社会的黑暗的。

四、分析环境在作品的作用

思考:小说的环境分为社会环境与自然环境,请在文章中找出相应的内容,分析其在文章中起什么作用。

自然环境:是指天气酷热,伏下文的众人行动困难,伏下文的军士买酒解渴;是指黄泥岗上松树林内,交待劫生辰纲的地方。

社会环境:一方面是指当时的尖锐的阶级矛盾,如白胜歌中所唱“农夫心内如汤煮,公子王孙把扇摇”;另一方面是指都管等人对杨志的歧视、轻视,如“量你个遭死的军人”“芥菜子大小的管职,值得恁地逞能”,揭示了内部的矛盾,交待了冲突的内因也暗示了杨志不得志于统治者的悲剧命运。

引导明确:小说的环境描写,在作品中一方面为推动情节的发展服务,另一方面则烘托人物性格与暗示人物命运。

五、小结课堂教学

1、欣赏小说的人物形象,应当结合事件进行辩证地分析,要客观地评价杨志的行为与性格特征。

2、欣赏小说,要结合小说的故事情节开展与人物形象的刻画,探究小说的主旨。晃盖、吴用等人智取生辰纲,反映了北宋末年的阶级对立,体现了《水浒》“劫富济贫”的主旨,而杨志理想的幻灭,则反映出那个时代中下层武士报国无门,反映出当时社会的黑暗。

3、欣赏小说的环境描写,应当将环境与故事情节、人物形象统一起来分析,从而得到全面的欣赏。

《智取生辰纲》教学设计3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⑴ 了解章回体长篇白话小说《水浒》的有关文学常识和大概内容。

⑵ 了解与本文主要人物杨志相关的故事情节,培养学生阅读与现代语不完全一样的白话文的能力。培养学生初步欣赏文学作品的能力以及搜集自己需要的信息和资料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

根据对《水浒》主要内容的了解和与杨志有关情节的把握,结合本文的内容,品味杨志精明能干、粗暴蛮横的性格特征。体会智取生辰纲的“智”,了解本文景物描写的特色和作用,培养学生学习的独立性和自主性,鼓励学生质疑探究,使学习成为教师指导下的主动的富有个性的过程。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走进古典文学天地,阅读古代优秀作品,在历史文化的长河中吸取养分,提高文学赏析和审美能力。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紧扣人物的语言行动,并联系《水浒》中有关杨志的其他章节分析人物形象,理解作品的意义;掌握文中自然环境描写的作用。

【教学难点】

文章题目“智取生辰纲”与这篇课文是从杨志等人的角度叙述故事之间的关系。

【教学准备】

《水浒》有关知识和与杨志相关的情节幻灯片。

【教学方法】

引导学生借助注释和工具书解读文中较为生僻的古典词汇,正确理解文章;鼓励学生自主完成对《水浒》基本知识和与该文相关情节的理解,设计以“问题讨论”为主的教学方式。

【教学课时】

2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路见不*一声吼呀,该出手时就出手,风风火火闯九州呀……”由刘欢唱红大江南北的《好汉歌》中的英雄好汉就是我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水浒》中的人物,他们行侠仗义,替天行道,深入人心,代代相传,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他们演绎的故事之一──智取生辰纲。

二、预习准备情况检查

1、学生交流《水浒》的有关知识后,教师课件展示:

《水浒》又叫《水浒传》,全称《忠义水浒传》,是一部以北宋末年宋江起义为题材的章回体长篇白话小说(七十一回),作者施耐庵,元末明初人。

2、读一读,写一写:

怄 端的 干系 寻思 逞辩 勾当

三、解题

学生交流《水浒》中与杨志有关的情节后,教师课件展示:

杨志人称“青面兽”,是五候杨令公之孙,武举出身,官至殿司制使,因失陷花石纲丢官;遇赦求官遭高俅所阻;盘缠使尽卖祖传宝刀;无奈杀泼皮牛二,流配北京大名府充军;留守梁世杰因杨志武艺高超,提拔他为监军提辖使;受梁中书重托,杨志押送生辰纲。

本文选自《水浒》十六回:“杨志押送金银担,吴用智取生辰纳”,标题是编者加的,生辰纲,编队运送的大批寿礼。纲,运送大批货物而编的队。

四、整体过程

1、感知课文:

⑴ 课文是以谁的角度来叙述故事的?

(学生交流,教师小结。)

课件展示:

是从杨志等人的角度来叙述故事的。

⑵ 用简要的语言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学生交流,教师小结。)

课件展示:

杨志押送生辰纲,在黄泥冈被晁盖、吴用等巧夺。

2、研读课文:

⑴ 从课文中找出描写杨志言行的词句,并以此分析一下杨志的性格特征。

(学生交流,教师小结。)

课件展示:

杨志的性格特征:精明能干、粗暴蛮横。

有关词句如:

五七日后,人家渐少,行客又稀,一站站都是山路。杨志却要辰牌起身,申时便歇。杨志赶着催促要行,如若停住,轻则痛骂,重则藤条便打,逼赶要行。

杨志也嗔道:“你两个好不晓事!这干系须是俺的!你们不替洒家打这夫子,却在背后也慢慢地挨。这路上不是耍处!”

杨志道:“你这般说话,却似放屁!前日行的须是好地面;如今正是尴尬去处,若不日里赶过去,谁敢五更半夜走?”

杨志跳起来喝道:“那里去!且睡了,却理会!”

杨志大骂道:“你们省得甚么!”拿了藤条要打。

……

⑵ 分析文中自然环境描写的作用:

(学生交流,教师小结。)

课件展示:

直接描写,间接描写(人物的感觉、作者叙述)

作用:

A、烘托了人物性格;

如:酷热之中,杨志却要“辰牌起身,申时便歇”这就表现了他的谨慎;吴用他们之所以敢于采用酒里下蒙汉药的智取方法,就是分析了酷热天气中会发生什么,反映了他们的智慧。

B、推动情节的发展:

如:第1段说:“天气热了,行不得”,引出下文杨志鞭打军健、怒责虞候的情节。

白胜唱着:“赤日炎炎似火烧……”展开了另一场景,故事转到吴用等智的描写之中,推动了情节发展。

⑶ 智取生辰纲的“智”体现在哪里?

(学生交流,教师小结。)

课件展示:

酷热难忍──口渴 天时

黄泥冈松树林──休息 地利

麻痹对手,巧下蒙汉药──蒙骗对手 手段高明

⑷ 为什么文章的题目是《智取生辰纲》却自始至终都是正面写杨志?

(学生交流,教师小结。)

课件展示:

用杨志的谨慎和智谋来衬托吴用等人的过人胆识和超群智谋。表现了作者对农民起义英雄的赞美之情。

3、拓展:

话说《水浒》:

⑴ 与《水浒传》相关的歇后语:

① 梁山上的军师──无(吴)用

② 梁山营的兵──精(京)兵

③ 梁山泊的王伦──不能容人

⑵ 与《水浒传》相关的谜语:

① 斗转星移(时迁)

② 单刀赴会(关胜)

③ 后生可畏(童威)

④ 通灵宝玉(石秀)

⑶ 《水浒传》中有名的片断:

① 拳打镇关西(鲁达)

② 大闹野猪林(鲁达)

③ 醉打蒋门神(武松)

④ 风雪山神庙(林冲)

⑤ 雪夜上梁山(林冲)

⑥ 怒杀阎婆惜(宋江)

⑦ 倒拔垂杨柳(鲁智深)

《智取生辰纲》教学设计4

【设计意图】

新的课程,新的理念,学生的学习,不只是为了获取知识,更要的是为了培养运用已掌握的知识去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富有创新精神。在新课程的背景之下,为了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在新课程背景下,本人对现当代小说阅读教学方式进行了探索,进行了创新式教学方式的尝试。本设计旨在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探讨新的创新性教学方式。

【设计提要】

本设计由3课时完成。第一课时:熟悉课文,教师点拨,小组明确创新学习方向;第二课时:小组创新学习研讨;第三课时:小组创新学习成果交流。

【设计实施】

【第一课时】

1.借助课文注解或工具书理解文中较生僻词语的意思,如:纲、权且、趱行、端的、舒头探脑、尴尬、去处、兀自、口浅、却才、计较等。

2.复印《水浒传》第12~18回故事情节给学生自读,了解与课文相关的故事内容。

3.明确创新学习方向:教师点拨,我们学习《智取生辰纲》主要采取创新性学习方式,全班可自由组合成7-8个小组,围绕小说的人物形象和小说语言(本课学习的重点、难点)来设计小组创新学习的内容和形式。

【第二课时】小组研讨:第一课时完成后,各小组讨论后明确了创新学习方向,要求课余时间就开始搜集资料,进行准备,课内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整合,准备下节课内展示本组创新学习成果。

【第三课时】小组创新学习成果展示交流。

第一组(由两小组组成)展示了由他们根据课文情节在课余时间排练的课本剧;

第二小组找到了电视剧《水浒》中“智取生辰纲”片段,播放电视片段,予以配音。

第三组将课文改编成了剧本,剧本在基本符合原义的前提下,大胆创新。

第四组将课文改成了漫画版,更体现了同学们对课文创造性的理解。

第五组小论文展示《智取生辰纲,“智”在何处?》他们的主要观点是:用等人劫取生辰纲毋庸置疑是用了"智",他们使用的"智"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智用天时。杨志押送生辰纲正赶上酷热的季节,"此时正是五月半天气",过了十四五日后(六月初四)"天气未及晌午,一轮红日当天,没半点云彩,其实十分大热""众军人看那天时,四下里无半点云彩,其实那热不可当"。在短短几行文字中便出现两次"热",天气的特征已得到极其鲜明的表现。所以军汉们一见到迎面的土冈子,便"都去松树下睡倒了"。暑热加上一路疲惫使杨志的随从几乎没有还击之力。而晁盖、吴用等人却早已等候在此,以逸代劳,可以说已掌握了智取的首要有利因素。

二智用地利。晁盖等人选择了山冈和树林作为劫取生辰纲的最佳地点,自然有其中原因。黄泥冈可以作为掩护,松林既可引诱急欲避暑歇息的杨志一行人进入,又可模糊敌人的视线,使他们看不清松林内的真切情况。小说中"只见松林里影着一个人"一句中的"影着"足以说明问题。这前两"智"充分说明晁盖、吴用等人做到了知己知彼,且深入调查研究了杨志一行人的行进时间、速度和路线。他们断定在近正午时分,杨志一行人将抵达黄泥冈,而且军汉们将急于进人松林避暑歇息。晁盖、臭用等人为杨志一行人画好了他们情愿也好,不情愿也好都将进入的"伏击圈"。

三智用矛盾。同样通过仔细的观察和分析,晁盖等人发现了杨志一行人内部的矛盾并且利用了这一矛盾。杨志担心生辰纲出事,推迟每天动身时间,让军汉们担着百余斤担子在烈日下行走,还时常用藤条鞭打他们,唯恐在休息时会发生意外,军汉们早已怒忿在胸。虞侯、老都管同样对杨志有强烈不满,杨志一行内部矛盾已达激化。这就注定在松林中休息,无人再去理会杨志的打骂。矛盾致使内部分裂,给了晁盖等人可乘之机。此智更能说明晁盖等入运用一二两智的高明、得当,此智亦与前两智密切相关。

四智用计谋。前面所有"智"的最终实现靠的就是"半瓢酒"。在双方众目睽睽之下,晁盖等人喝的是美酒,而杨志、众人得的是药酒,刘唐与白胜的表演天衣无缝,不能不说是吴用的计谋用到了家。杨志等人在"倒也"声中眼睁睁地看着生辰纲被劫持而去就是动弹不得。

第六组将原文明暗双线索换位改写情节。原文的明线:杨志押送生辰纲——处处小心——都管掣肘——押送失败;暗线:吴用智取生辰纲——预设机关——团结合作——智取成功。改编后成了:明线:吴用智取生辰纲——预设机关——团结合作——智取成功。暗线:杨志押送生辰纲——处处小心——都管掣肘——押送失败。

第七组展示短评:《从生辰纲被劫,剖析杨志的性格》

【课外练笔】

1.假若吴用、晁盖等八人在黄泥冈直接用“力取”的办法,能否夺得生辰纲?请大家大胆展开想象,将小说改为题为《力取生辰纲》,在写作中重点突出“力取”的场面描写。800字左右。

(通过设计这道题引导学生由课内学习走向课外创新,更好地激发学生的阅读和写作兴趣。)

2.以“天气——酒”为一组关系展开联想和想象,编写一篇文章,300字左右。

《智取生辰纲》教学设计5

【教学目标】

1、把握小说的故事情节,体会作品的叙事艺术;明确小说环境描写的作用,欣赏作品的环境描写的艺术。

2、把握作品人物形象,分析并欣赏作品刻画人物的技法,学会赏析小说作品的人物形象。

【教学重难点】

1、学习小说叙事技巧,欣赏古典小说叙事艺术:

通过引导学生阅读小说,从不同人物的角度叙述作品情节及比较影视作品交待情节的方法,从而使学生体会到作品叙事技法,引导学生关注叙事艺术,培养他们初步鉴赏叙事作品的结构艺术的能力。

2、学习小说环境描写的艺术:

通过组织学生分析作品中所刻画的环境的特征,引导学生明确环境描写在小说作品中的多重作用。

3、通过组织学生采集《水浒》中有关杨志的故事,结合本课的内容,引导学生系统地分析人物形象,帮助学生树立客观分析人物的理念,从而进一步理解小说是以刻画人物形象来反映社会生活这一创作规律。

【课时安排】

二课时。

【课前准备】

1、课前布置学生广泛收集《水浒》的有关知识,收集施耐庵的有关信息,让学生们将收集到的资料以 Powerpoint的形式整理出来,便于交流。

2、课前指导学生阅读《水浒》第十二回“梁山泊林冲落草汴京城杨志卖刀”、第十三回“青面兽北京斗武急先锋东郭争功”、第十七回“花和尚单打二龙山青面兽双夺宝珠寺”等回目,以对杨志的生活历程有一个初步的了解。

3、初读课文,初步梳理出本课的情节内容。结合注释及工具书理解课文中一些元明时代的白话及方言,根据语境推断其含义,理解文意。

4、组织学生利用课余时间观看《水浒》电视连续剧第11节光盘(*国际电视公司拍摄出品发行),要求学生思考:电视剧在展开故事情节时与小说的情节展开有何异同之处?造成差异的原因是什么?你能说说施耐庵为什么这样写,而编导与导演为什么那样拍摄吗?

【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一、析题导入

师:课文是我国古典名著《水浒》中一个回目,选入课本时编辑老师省去了一些信息,你能补充一些必要的人物信息,使课文题目内容更加完整吗?

(设计说明:提示学生从矛盾的双方补充,引导学生得出“杨志智押生辰纲,晁盖吴用智取生辰纲”。)

师:请同学们自己读一读课题,用重音表示你对题目的理解。

(设计说明:引导学生理解“智取”、“智押”是本文的重点。)

师:课文标题“智取生辰纲”以最简洁的语言交待了小说的什么要素?

(设计说明:引导学生明确课文题目是对小说情节最简洁的概括。)

二、复述故事,感知情节,明确矛盾

1、复述故事:

师:前面讲到课文题目是对小说情节最简洁的概括,你能否用自己的话将小说的主要情节复述出来?

(设计说明:此一环节旨在引导学生初步把握作品的内容,同时能够将记叙作品内容的元明白话转换为现代汉语进行流畅的表述。)

2、感知情节:

师:通过上面的复述,我们可以知道,课文分为哪几个部分?

(设计说明:引导学生依据不同的描写对象、故事发生的地点及不同的叙述阶段进行梳理层次的训练,明确小说第两个部分:第1~6自然段是写杨志押送生辰纲,第7~12自然段是晁盖、吴用等人智取生辰纲,其中第12自然段是补叙。)

3、明确矛盾:

师:通过对课文情节的感知,同学们能够看出小说中存在什么矛盾吗?

(设计说明:此问引导学生明确小说中存在两组矛盾:杨志与老都管、虞候及众军健的矛盾,晁盖、吴用欲取生辰纲与杨志押送生辰纲的矛盾。进一步引导学生这两组矛盾在作品中的作用:推动了小说情节的发展,促使了杨志性格与命运的改变。其中要能够分析这矛盾中的偶然性因素与必然性因素,从而为后面赏析小说的叙事技巧与人物性格做出准备。)

三、理清线索,分角度叙述

1、理线索:

师:结合课文内容,从矛盾的双方来,作品围绕什么线索展开情节的?

(设计说明:此问在于引导学生明确小说叙事线索:杨志智押生辰纲,吴用等人智取生辰纲。这是同一件事情的两个方面。)

2、分角度创造性地复述小说情节:

角度一:从吴用、晁盖等人的角度以他们的视角来叙述这个故事?

角度二:回忆电视剧中是如何展开情节的?请简要复述一下。

让学生先以不同的形式进行复述训练,可以自我复述,也可以同桌间相互复述,也可以小组间复述。然后从不同的角度各选两名学生作交流复述。

四、比较探究,鉴赏情节

师:既然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展开情节,为什么施耐庵选用作品中的表述方式呢?

1、比较课文叙述角度与从吴用等人的视角进行叙述的优劣。

明确:以晁盖、吴用等人的视角来叙述故事,情节一览无余,固然能使读者清晰地把握情节,但不能够设置悬念,会削弱小说的情节曲折性与表现力,同时也不能够细致地从正面刻画杨志这一形象,不能很好地展现杨志与老都管、虞候及众军健之间的矛盾冲突。

2、比较课文叙述角度与电视连续剧《水浒》之《智取生辰纲》的叙述角度的区别。

要求找出两者的不同之处,并思考电视剧《智取生辰纲》的叙述角度有什么合理性。

明确:课文在叙述时是先叙述杨志等人的行踪,到了黄泥冈后才引出濠州贩卖枣子的客人,最后补叙出濠州贩卖枣子的客人是晁盖、吴用等人。电视剧在叙述时则是分两条线索同时进行,一方面交待杨志等人的行踪,另一方面交待晃盖、吴用等人的进程。

电视剧的剧情的安排有其合理之处:一是影视作品倚赖画面展现情节的发展,如果只是单方面交待杨志等人的行踪,而不安排晁盖、吴用等人的行动,事后虽然也能通过闪回的方式解决,但是总给人一种突兀之感;其次,电视剧中安排白胜在准备酒时与捕快何清等人擦肩而过,也为作品后面的内容作了一个铺垫。

3、体会小说安排情节的巧妙:

明确:课文(小说)题为“智取生辰纲”,但如何智取,晁盖、吴用等人如何安排的,并没有直接写,这一方面照应了小说前一情节中吴用设计,另一方面则给读者留下了悬念。随后宕开一笔,写杨志与众人的别扭、老都管的掣肘、虞候的谗言,将读者的目光始终集中在杨志与众人的矛盾上。同时写杨志如何小心翼翼,给人一种万无一失的感觉,也使读者感到如黄山观日光,如在云山雾海中一般。而黄泥冈上相遇,杨志一行被蒙`汗药麻翻在地,眼睁睁看着生辰纲被劫走,精明能干的杨志也不明白到底是在哪一步被下了蒙`汗药。这样读者如坠在云雾里。一边写杨志如何保护,一边抢夺计划却在读者的眼皮底下偷偷进行,最后才全盘端出,造成了一种意外的效果,使读者不得不佩服吴用“果然赛过诸葛亮”。如何改从吴用等人的视角来写,则每一个细节每一处奥秘都在读者眼下,故事就*淡无奇了。

五、课堂教学小结

1、小说节选部分围绕“生辰纲”展开故事情节的,一方面是从杨志的角度进行,另一方面则是从晁盖、吴用等人的角度进行,两组人物的进程是同时进行的,是属于同一件事情的两个方面。

2、小说中存在两组矛盾:杨志与都管、虞候及众军健的矛盾;杨志押送生辰纲与晁盖、吴用等人欲夺生辰纲。随着时间的推移,两组逐渐深化与尖锐,导致了杨志失生辰纲、杨志上二龙山。

3、小说采用的是从杨志的角度进行叙述,对晁盖、吴用等人的行动则是采用补叙的方法加以交待,这样可以使小说的情节更加扑朔迷离,更富有艺术性,更能激发读者的兴趣。

第二课时

一、析题导入

师:上节课我们已经反复推敲了课文的题目,也梳理出了小说的故事情节。我们再从题目上挖掘:这是一场双方斗智的戏,那么晁盖、吴用智取生辰的“智”究竟表现在何处?杨志智押生辰纲的“智”又表现在何处呢?

二、讨论探究,把握内容

引导并组织学生讨论上述的问题,并明确:

1、晁盖、吴用等人的智举:

⑴利用卖枣子的身份,在黄泥冈上“巧遇”杨志等人;

⑵利用夏日炎炎的时机,让白胜上山岗卖酒,激起都管、虞候与军健们的需要;

⑶晁盖等人先吃掉一桶酒,以示酒中无毒,麻痹杨志,更加激起众人买酒的欲望;

⑷借舀酒作掩护,一瓢装作占便宜,二瓢下药;

⑸白胜与*常小贩一样,争瓢夺酒,故意斗气,不卖给杨志,再一次麻痹杨志。

2、杨志的智举:

⑴扮成普通的商人,开始乘凉行路;

⑵山路地带,改为天热行路;

⑶禁止众人买酒。

追问:写杨志处处小心,除了突出杨志的性格特征外,对刻画其他人物形象与展开故事情节有什么帮助?

引导讨论并明确:

⑴反衬出老都管、虞候与众军健的无知与草率;

⑵突出了吴用的“计”高一筹;

⑶写杨志的“智”与小心翼翼,使读者感到欲取生辰纲的情节陷入一种不可能地步,为后文逆转作好反面的伏笔,使情节更富有趣味性。

三、赏析形象,明确主题

1、结合文本,把握形象:

师:杨志是小说节选部分的主人公,生辰纲的被夺,是否说明他是一个很愚蠢的人?为什么?

引导学生再读课文,并组织讨论。(请说出他的性格特征,并从小说中找出相应的内容加以佐证。)

杨志的性格:首先杨志是一个精明能干的人。他久在江湖,知道押运生辰纲的凶险,刚一受任,屡次推托,推托不掉时,才做了精心安排:要求扮作普遍商客,悄悄赶路,避免大张旗鼓,引人注意;后又要求梁中书给自己提调众人的权利,防止内部不和,被“贼人”钻空子。后来在路上,也是根据不同的地形,更改行路时间。开始乘凉,后来到了“人家稀少,行客又稀”的山路地带,为安全起见,改为“辰牌起身,申时便歇”,天正热时赶路,而且不允许大家在黄泥岗的松林里休息,不允许兵士买酒喝。这都体现了他的精明过人。

杨志如此精明,但最终还是失败了,原因除了吴用的计策无隙可击以外,与其性格相关联的是:他急功近利、粗暴蛮横。他对手下的兵士“轻则痛骂,重则藤条便打”,激化了运送队伍内部的矛盾。

2、拓展情节,明确主题:

师:从本课阅读中,我们了解了杨志。研究人物,要结合他的生*阅历概括出人物的性格变化,才是真正地读懂了人物。同学们平时在阅读《水浒》时,也收集了杨志的许多故事,请大家交流交流,然后我们将这些故事整合起来看看,杨志经历了一个怎样的心路历程。

让学生充分交流,交流故事的时候,要说出杨志的性格与追求。

引导明确:

杨志是杨令公之后,武举出身,官至殿司制使。陷花石纲丢官;遇赦求官遭高俅所阻;盘缠使尽卖祖传宝刀;无奈杀牛二;流配大名府充军;梁中书提拔为管军提辖使;受梁中书重托,杨志押送生辰纲;与鲁智深等人二龙山入伙。

杨志的经历,实际上是一个“失意──得志──幻灭”的过程。

组织学生讨论:如何看待杨志的“博个封妻荫子”出发点?

(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合理即可。)

参考观点一:杨志确实有点“官儿迷心窍”。你看,为了求官,他不惜降低人格,打点钱物奔走于权贵之门;为了换取保举,他又甘当鹰犬,替梁中书押解不义之财。总之,杨志不大像是人们心目中的英雄豪杰。

参考观点二:出身将门又有武举功名的杨志,希望凭自己的本事“博个封妻荫子,也为祖宗争口气”的想法,在那个时代并非什么不好的事。首先,建功立业的思想,是每一时代的人都共有的,我们赞成诸葛亮的“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赞赏李贺的“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赞赏苏轼的“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赞赏辛弃疾的“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为什么不能容忍杨志的“封妻荫子”?其次,水泊梁山上,并非每一个都是如李逵等人一般赤条条来去无牵挂的,如林冲、卢俊义,或有自己的一份事业,或有自己的一份产业,只是社会`黑暗,才让他们走上了不归之路。所以说,杨志的初衷实在是可以理解的。

继续讨论:小说刻画杨志这一人物形象有何用意?有何典型性?

引导学生明确:林冲走上梁山泊,是“逼上梁山”的典型,解珍、解宝走上梁上,是“官逼`民反”的典型,武松的转折点在于官吏不能秉公执法,不能伸张正义,杨志走上反抗,不像其他人那样主动(林冲等人也不完全是主动的),正说明了他想为朝廷效力,却被朝廷抛弃了。是从这个角度来揭示社会的黑暗的。

四、分析环境在作品的作用

思考:小说的环境分为社会环境与自然环境,请在文章中找出相应的内容,分析其在文章中起什么作用。

自然环境:是指天气酷热,伏下文的众人行动困难,伏下文的军士买酒解渴;是指黄泥岗上松树林内,交待劫生辰纲的地方。

社会环境:一方面是指当时的尖锐的阶级矛盾,如白胜歌中所唱“农夫心内如汤煮,公子王孙把扇摇”;另一方面是指都管等人对杨志的歧视、轻视,如“量你个遭死的军人”“芥菜子大小的管职,值得恁地逞能”,揭示了内部的矛盾,交待了冲突的内因也暗示了杨志不得志于统治者的悲剧命运。

引导明确:小说的环境描写,在作品中一方面为推动情节的发展服务,另一方面则烘托人物性格与暗示人物命运。

五、小结课堂教学

1、欣赏小说的人物形象,应当结合事件进行辩证地分析,要客观地评价杨志的行为与性格特征。

2、欣赏小说,要结合小说的故事情节开展与人物形象的刻画,探究小说的主旨。晃盖、吴用等人智取生辰纲,反映了北宋末年的阶级对立,体现了《水浒》“劫富济贫”的主旨,而杨志理想的幻灭,则反映出那个时代中下层武士报国无门,反映出当时社会的黑暗。

3、欣赏小说的环境描写,应当将环境与故事情节、人物形象统一起来分析,从而得到全面的欣赏。

《智取生辰纲》教学设计6

【教学创意】

《智取生辰纲》是《水浒》中的名篇。其故事情节波澜迭起扣人心弦,人物刻画细腻入微形象生动,环境描写逼真简练恰到好处。课文前一层次主要写杨志与众人的矛盾,为生辰纲被劫埋下伏笔。后一层次主要写杨志与晁盖等人的斗智斗勇。作为名著中名篇,如何引导学生深入品味,真正走进名著,是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教学中充分利用后人对名著的精彩品评,从课文本身的内容和实际教学的需要出发,筛选与教学有关的资料进行助读,从而达到以评促读,为名著欣赏营造氛围,奠定基础。在此基础上,对多种阅读方法作出合理的选择和灵活运用,创设恰合的阅读情境,从而达到优化教学方法、增强阅读效果的目的。

【教学目标】

1.整体感知课文,熟悉课文内容,概括课文大意。

2.多角度地处理课文信息,优化阅读情境,品评欣赏名著。

【教学时数】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1.初读:了解杨志

学生在预习的基础上概述杨志事迹。明确:

①原为殿司制使,因失陷花石纲丢官;

②沦落东京,因盘缠使尽卖祖传宝刀,无奈杀泼皮牛二,流配东京大名府充军;

③大名府留守梁世杰恩赦杨志,安排比武,杨志斗武出色,被提拔做管军提辖使;

④受梁中书重托,押运生辰纲,在黄泥冈失陷;

⑤走投无路,落草二龙山宝珠寺。

过渡:对于杨志的'故事,著名作 家茅盾先生有专门的点评。请看资料:

资料助读一:

杨志的故事一共只有三回书,一万五六千字,首尾三大段落:卖刀,得官,失陷生辰纲。在结构上,杨志的故事和林冲故事是不同的。林冲的故事先提出全篇主眼,然后一步紧一步向顶点发展,杨志的故事却是把失意、得志、幻灭这三部曲概括杨志的求官之梦,从结构上看,高潮在中段。在权贵高俅那里,杨志触了霉头,但在另一权贵梁中书那里,杨志却一开始就受到提拔,似乎可以一帆风顺了,但在权贵门下做奴才也并不容易。奴才中间有派别,经常互相倾轧。梁中书用人不专,注定了杨志的幻灭。同时也注定了黄泥冈上杨志一定要失败。

──茅盾《谈水浒的人物和结构》

师生归纳:

①失意、得志、幻灭是杨志性格发展的三部曲。失陷生辰纲是杨志命运的转折点。杨志最终走上了反抗官府的道路。

②茅盾先生认为:“梁中书用人不专”在课文具体指什么?

明确:既然让杨志做押送生辰纲负责人,又安排老都管随行制约杨志。

2.研读:把握整体

(1)请同学们快速阅读课文。

过渡:对于《智取生辰纲》的情节设置和叙事手法,明末清初金圣叹已有论述。请看资料:

资料助读二:

《智取生辰纲》的情节设置,“花攒锦凑,龙飞凤走”。看他写枣子客人自一处,挑酒人自一处,酒自一处,瓢自一处,虽读者亦几忘其为东溪村中饮酒聚义之人,何况当日身在庐山者耶?

资料助读三:

从来叙事之法,有宾有主,有虎有鼠。夫杨志虎也,主也;彼老都管与两虞候特宾也,鼠也。设叙事者于此不分宾主,不辨虎鼠……将何以表其为杨志哉?《智取生辰纲》的“叙事之法”,妙在“有宾有主”以“宾”衬“主”。

(2)根据上面资料,联系课文,围绕“课文中的两”进行概述。

明确:

①说说故事中的“两个场面”

小说写两个场面,即押送场面和失陷场面。前者为后者作铺垫。写杨志与都管、虞候的矛盾,不但令晁盖一行有机可趁,而且写出杨志失败之必然。

②说说故事中的“两种矛盾”

一种是杨志与军健、虞侯、老都管之间的内部矛盾,表现为押送途中快与慢、走与停、要喝酒与不准喝酒的矛盾,这是故事的次要矛盾。另一种是杨志押送与晁盖等好汉智取的矛盾,这是故事的主要矛盾。

③说说故事中的两组人物

一组是以杨志为首的押送队,一组是以晁盖为首的八位好汉。这些人物的立身行事,性格特征都各不相同。

④说说故事中的“两条线索”

明线:杨志押送生辰纲处处小心都管掣肘押送失败。

暗线:吴用智取生辰纲预设机关团结合作智取成功。

师生小结故事情节结构艺术。

3.品读:突破重点。

主问题:文题为“智取生辰纲”,根据课文内容,说说吴用之“智”表现在哪些地方。

明确:“智”具体表现在:

(1)“智”定策略。

一是智用“天时”。利用天时——天气炎热,以药酒作武器。

二是智用“地利”。黄泥冈人烟稀少,于此设伏,占有“地利”。

三是智用“矛盾”。杨志等人内部矛盾重重,给了晁盖等人可乘之机。

(2)“智”施计谋。

一是乔装歇凉,先声喝问,麻痹杨志一行。

二是买酒一桶,当面吃尽,迷惑杨志一行。

三是假意饶酒,巧下麻药,蒙骗杨志一行。

四是赌气不卖,假意调解,引诱杨志一行。

2.勾画文中表现“天气炎热”的语句,在品读中体会作者是表现“天热”手法。

明确:

(1)文章写“天热”二十余处,有的通过作者介绍直接写,有的通过人物语言、动作间接写。

(2)描写作用

①渲染气氛,增强实感。“红日当天,没半点云彩”,挑夫如何不怨?

②文不在多,妙在传神。“那石头热了脚疼”,一句七字,热极之苦,描画已尽。

③烘托心理,形神毕现。“众军人看那天时……”,天气之炎热难当,军健之怨怒怅恨,俱从四字道出。

④转换场景,发展情节。“赤日炎炎似火烧”,众军汉口渴难当,白胜所唱山歌恰好唱入众军汉之耳,另一场面展开,推动情节发展。

资料助读四:

《智取生辰纲》的环境描写,“不费笔墨”,“分寸不失”。看他写天气酷热,不费笔墨,只一句两句,便已焦热*。古称盛冬挂云汉图,满座烦闷,今读此书,乃知真有是事。

教师小结本课内容。

第二课时

一、创设问题情境——提挈全文

导入:上节课我们围绕小说题目中的“智”研读文本,了解了吴用等人“智”的具体表现(智用天时、智用地利、智用矛盾以及智用计谋)。在这场斗争中吴用等人取得了胜利。不过老师一直在想:曾经杀牛二、战林冲、斗索超的杨志,是个武艺超群的英雄。作为押解官,他肩负重要使命,握有重权,应该说是一个骁勇善战、统率生辰纲的最佳人选。但他在押送生辰纲中却落得个失败的下场。那么失败的杨志是否就无“智”可言呢?如果有智,那么他的“智”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呢?杨志最终失败的原因到底是什么呢?

明确:杨志也有“智”,具体表现在:

1.要求扮做普通的行商客人,悄悄赶路,避免大张旗鼓,引人注意;

2.要求梁中书给自己提调众人的权力,防止内部不和,被“贼人”钻了空子。

3.在路上根据不同的地形,更改行路的时间。开始是趁凉行路,后来到了“人家渐少,行客又稀”的山路地带,为安全起见,改为“辰牌起身,申时便歇”,天正热时赶路,而且不允许大家在黄泥岗的松林里休息。

4.后来兵士要买酒喝,他又千方百计阻拦。

师生小结杨志失败的原因:

一方面固然是吴用计策的高妙和无懈可击,但最主要的原因是他急功近利、粗暴蛮横。正是如此,使得他对手下兵士“轻则痛骂,重则藤条便打”,从而激化了运送队伍的内部矛盾。

二、创设活动情境——突破重点

1.文章哪一部分表现了杨志等十五人内部矛盾已全面激化?

明确:文章第四节。

2.请学生自由放声朗读第四节,揣摩人物的语言特点,体会一下人物的心理,理解杨志一行人内部矛盾的体现。

3.分角色朗读。(旁白、杨志、老都管、虞侯、众军汉、数中一人,共计6人。)

要求:朗读时要注意把握人物的语言特点,揣摩人物的心理,其他学生认真听读,听完作出评价。

三、创设体验情境——品味情感

在分角色朗读这一环节完成后,请学生对几位扮演者的朗读作出点评。

明确:

对杨志的朗读,要在把握杨志粗鲁、暴躁的性格基础上,根据杨志说话的对象来确定。

如对老都管有的要用*和的语气。如“都管,你不知。这里正是强人出没的去处,地名叫做黄泥冈,闲常太平时节,白日里兀自出来劫人,休道是这般光景。谁敢在这里停脚!”有的用协商、无奈的语气。如“都管,你须是城市里人,生长在相府里,那里知道路途上千难万难!”有的则要在*和中略带责备、抱怨的语气。如“你也没分晓了!如何使得?这里下冈子去,兀自有七八里没人家。甚么去处,敢在此歇凉!”

生朗读体会,师适时启发:为何杨志对老都管的态度会不同于其他人呢?如何准确朗读老都管的语言?

明确:

押送生辰纲的领导者表面是杨志,实际上老都管才是真正的主人。

学生勾画描写老都管的语言描写。引导学生分析老都管的性格。

过渡:对老都管的语言品析,金圣叹早有精彩的点评。请看资料:

资料助读五

《智取生辰纲》的人物语言,“描摹入画”,“凿凿可听”。看他写一路老都管掣人肘处,真乃描摹入画……写都管骂杨志言语:“量你是个遭死的军人,相公可怜抬取你做个提辖,比得芥菜子大小的官职,值得恁地逞能!”金圣叹作四次夹批:“第一句,说破杨志不是提辖,恶极。‘“第二句,说提辖实是我家所与,恶极。”“第三句,说杨志即使是个提辖,亦只比之芥子,恶极。”“已上骂杨志……妙绝。”

师生小结朗读要求:读出老都管盛气凌人、鄙夷杨志的语气。

四、创设质疑情境——举一反三

过渡:刚才我们已经欣赏了课文精彩的人物语言描写,学完课文后,我相信同学们一定还会有自己的阅读体会和疑惑,请说出来交流一下。教学时,不时有学生突发奇想,蹦出“思维的火花”,列举如下:

生1:(在讲吴用智用杨志内部矛盾而取得胜利时)问:老师,吴用他们怎么知道杨志等人内部矛盾重重的?

生2:白胜是如何算好时间在那个时候挑酒上黄泥冈的?

生3:我看杨志失败的关键还在于杨志自身。他要不是时时在意,处处留心,过于谨慎,一开始就让军健们把酒喝了,即使他们内部不和,吴用等人的计谋也会落空,生辰纲也就不会丢失了。

……

明确:

激发学生踊跃地提出问题,老师引导学生进行解答,所有的质疑从学生中来,

再回到学生中去,从而引导学生走进名著再走出名著,深化对名著的阅读的体验,再次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培养学生在阅读中不断生疑、质疑、解疑的习惯。

《智取生辰纲》教学设计7

【设计意图】

新的课程,新的理念,学生的学习,不只是为了获取知识,更要的是为了培养运用已掌握的知识去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富有创新精神。在新课程的背景之下,为了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在新课程背景下,本人对现当代小说阅读教学方式进行了探索,进行了创新式教学方式的尝试。本设计旨在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探讨新的创新性教学方式。

【设计提要】

本设计由3课时完成。第一课时:熟悉课文,教师点拨,小组明确创新学习方向;第二课时:小组创新学习研讨;第三课时:小组创新学习成果交流。

【设计实施】

【第一课时】

1、借助课文注解或工具书理解文中较生僻词语的意思,如:纲、权且、趱行、端的、舒头探脑、尴尬、去处、兀自、口浅、却才、计较等。

2、复印《水浒传》第12~18回故事情节给学生自读,了解与课文相关的故事内容。

3、明确创新学习方向:教师点拨,我们学习《智取生辰纲》主要采取创新性学习方式,全班可自由组合成7—8个小组,围绕小说的人物形象和小说语言(本课学习的重点、难点)来设计小组创新学习的内容和形式。

【第二课时】

小组研讨:第一课时完成后,各小组讨论后明确了创新学习方向,要求课余时间就开始搜集资料,进行准备,课内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整合,准备下节课内展示本组创新学习成果。

【第三课时】

小组创新学习成果展示交流。

第一组(由两小组组成)展示了由他们根据课文情节在课余时间排练的课本剧;

第二小组找到了电视剧《水浒》中“智取生辰纲”片段,播放电视片段,予以配音。

第三组将课文改编成了剧本,剧本在基本符合原义的前提下,大胆创新。

第四组将课文改成了漫画版,更体现了同学们对课文创造性的理解。

第五组小论文展示《智取生辰纲,“智”在何处?》他们的主要观点是:用等人劫取生辰纲毋庸置疑是用了"智",他们使用的"智"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智用天时。杨志押送生辰纲正赶上酷热的季节,"此时正是五月半天气",过了十四五日后(六月初四)"天气未及晌午,一轮红日当天,没半点云彩,其实十分大热""众军人看那天时,四下里无半点云彩,其实那热不可当"。在短短几行文字中便出现两次"热",天气的特征已得到极其鲜明的表现。所以军汉们一见到迎面的土冈子,便"都去松树下睡倒了"。暑热加上一路疲惫使杨志的随从几乎没有还击之力。而晁盖、吴用等人却早已等候在此,以逸代劳,可以说已掌握了智取的首要有利因素。

二智用地利。晁盖等人选择了山冈和树林作为劫取生辰纲的最佳地点,自然有其中原因。黄泥冈可以作为掩护,松林既可引诱急欲避暑歇息的杨志一行人进入,又可模糊敌人的视线,使他们看不清松林内的真切情况。小说中"只见松林里影着一个人"一句中的"影着"足以说明问题。这前两"智"充分说明晁盖、吴用等人做到了知己知彼,且深入调查研究了杨志一行人的行进时间、速度和路线。他们断定在近正午时分,杨志一行人将抵达黄泥冈,而且军汉们将急于进人松林避暑歇息。晁盖、臭用等人为杨志一行人画好了他们情愿也好,不情愿也好都将进入的"伏击圈"。

三智用矛盾。同样通过仔细的观察和分析,晁盖等人发现了杨志一行人内部的矛盾并且利用了这一矛盾。杨志担心生辰纲出事,推迟每天动身时间,让军汉们担着百余斤担子在烈日下行走,还时常用藤条鞭打他们,唯恐在休息时会发生意外,军汉们早已怒忿在胸。虞侯、老都管同样对杨志有强烈不满,杨志一行内部矛盾已达激化。这就注定在松林中休息,无人再去理会杨志的打骂。矛盾致使内部分裂,给了晁盖等人可乘之机。此智更能说明晁盖等入运用一二两智的高明、得当,此智亦与前两智密切相关。

四智用计谋。前面所有"智"的最终实现靠的就是"半瓢酒"。在双方众目睽睽之下,晁盖等人喝的是美酒,而杨志、众人得的是药酒,刘唐与白胜的表演天衣无缝,不能不说是吴用的计谋用到了家。杨志等人在"倒也"声中眼睁睁地看着生辰纲被劫持而去就是动弹不得。

第六组将原文明暗双线索换位改写情节。原文的明线:杨志押送生辰纲——处处小心——都管掣肘——押送失败;暗线:吴用智取生辰纲——预设机关——团结合作——智取成功。改编后成了:明线:吴用智取生辰纲——预设机关——团结合作——智取成功。暗线:杨志押送生辰纲——处处小心——都管掣肘——押送失败。

第七组展示短评:《从生辰纲被劫,剖析杨志的性格》

【课外练笔】

1、假若吴用、晁盖等八人在黄泥冈直接用“力取”的办法,能否夺得生辰纲?请大家大胆展开想象,将小说改为题为《力取生辰纲》,在写作中重点突出“力取”的场面描写。800字左右。

(通过设计这道题引导学生由课内学习走向课外创新,更好地激发学生的阅读和写作兴趣。)

2、以“天气——酒”为一组关系展开联想和想象,编写一篇文章,300字左右。

【教后小记】

以上是我的教学设计,但第三课时的小组创新学习成果展示交流,不能说是教学设计,是教学记实。因为,我在设计是只是要求学生,创造性地去学习小说,至于采用什么形式,从什么角度入手,是由小组讨论决定的。全班8个小组采取了7种不同方式,是我始料未及的。同时,原计划一个课时的成果展示,远远不够,实际是增加了一课时。

学生的创新阅读,虽然严格意义上说,不能说是创新阅读,因为有些做法是从有关参考书或网上学来的。但是,充分调动了学生的思维,有的还的确有创新价值,许多构想闪耀着学生智慧的火花。只是限于篇幅,没有详细一一列举他们的成果展示。

《智取生辰纲》教学设计8

一、教学目标

(一) 知识和能力

1、 了解古代白话,认识文中古今意义的词义差异

2、 了解施耐庵和《水浒传》

3、 了解杨志的出身与遭遇

4、 鉴赏小说的故事情节,分析文章是如何体现智取的,把握波澜起伏的情节,体会作者构思的巧妙

5、 品味人物描写刻画细致的方法,把握杨志的个性特征,分析其失败的原因

6、 鉴赏逼真简练的“天热”的环境描写,体会文章正面侧面描写天气的方法以及表达效果

7、 积累一些关于《水浒》的文化知识

(二) 过程和方法

1、 文献法 施耐庵和《水浒传》、杨志的出身和遭遇

2、 复述法 鉴赏小说的故事情节

3、 赏读法 品味人物描写刻画细致的方法、逼真简练“天热”的环境描写

4、 讨论法 把握杨志的个性特征,分析其失败的原因

(三) 价值观和情感趋向

1、 培养学生阅读古典名著的兴趣

2、 学会做事要有头脑,忌心浮气躁,学做说话有分寸、做事有谋略的人

二、课时安排:

二课时

三、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一、预习作业:(课前准备或早读或午读)

(一) 生字词:

1、 具体内容:

趱(zǎn)行、恁(nèn)地、晌(shǎng)午、濠(háo)州、忒(tuī)认真、椰(yē)瓢、罗唣(zào)、勾(gòu)当、行(háng)货、窥(kuī)望、嗔(chēn)怒、聒(guō)噪、怨怅(chàng)、呕(où)气、面面相觑(qù)

2、 练习巩固:(1)《精析精炼》95页练习1;(2)《轻松》49页一、二;(3)《同步》70页(一)(二)

(二) 古今意义的词义

1、 具体内容:

(1)杨志这一行人要取六月十五日生辰。(古:赶/今:拿走)

(2)这厮不值得便骂人(古:有必要/今:做某事有意义)

(3)这里正是强人出没的去处

(古:强盗/今:能独当一面,坚忍不拔、有所作为的人)

(古:地方/今:去的地方,也有地方的意思)

(4)只见对面松林里影着一个人(古:遮蔽、躲藏/今:影子)

(5)你理会得甚么!(古:懂、知道/今:理睬)

(6)一般还你钱(古:付给/今:借了钱归还别人)

(7)五贯便依你五贯,只饶我们一瓢吃

(古:(买卖场合)多给,让人占点便宜/今:宽恕、饶恕)

(8)我们胡乱也买他这桶吃(古:索性、干脆/今:任意、马虎、随便)

(9)连累我们也吃你说了几声(古:被/今:吃东西)

《智取生辰纲》教学设计9

一、素质教育目标:

1、继续学习控制视线等阅读方法,运用直读法、跳读法、捕捉“路标”等方法,快速阅读全文,把握主要内容。

2、反复阅读课文,理清文中的明暗两条线索,分析主要人物形象。

3、了解《水浒传》中人民与统治阶级间不可调和的矛盾,体会梁山英雄的智慧和勇敢。

二、教学重点、难点与疑点:

1、速读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

2、精读课文,区别古今词义,理清线索,分析人物。

3、了解《水浒传》的主要内容。

三、教学步骤:

(一)导入:

1、《水浒传》介绍:

2、介绍《智取生辰纲》的故事。

3、浅谈故事中人物的性格特点。

(二)速读课文:

思考:

1、题目上的“取”字,可改用“抢”“夺”吗?为什么?——“取”突出智慧,轻松取走生辰纲。

2、吴用等人的“智”具体体现在什么地方?(用原话回答)——第12节。

3、文中有几条线索?分别是什么?——明暗两条线索(明线是杨志押送生辰纲;暗线是吴用等人智取)

4、杨志失败的原因是什么?难道是因为他很笨吗?——他的聪明、谨慎是值得肯定的,但是较吴用略逊一筹。

(三)分段:

第一段(1—4):杨志在押送生辰纲过程中与同伙间的矛盾。

第二段(5—12):杨志与吴用等人的矛盾。(主体)

(四)分析:

1、杨志与同伙之间矛盾演化的过程。

A、矛盾的由来。(第1节)

B、矛盾的扩大与发展。(第2节)

C、矛盾的深化。(第3节)

D、矛盾的全面激化。(第4节)

2、分析杨志中计的过程。

A、杨志与好汉第一次的照面。(第5—6节)

B、酒诱——白胜与杨志斗智。(第7—8节)

C、暗中配合继续酒诱。(第9节)

D、杨志中计。(第10—11节)

E、补叙原委,点明“智取”。(第12节)

3、课文为什么反复描写天气的炎热?——为矛盾冲突的展开做铺垫。

《智取生辰纲》教学设计10

教学目标:

1、了解作者及作品《水浒传》,理清课文思路,了解作品的双线叙事线索的.结构艺术及人物关系。

2、具体分析“智押”及“智取”,认识杨志和晁盖、吴用等人的形象特点,掌握设置矛盾冲突刻画人物的方法。

过程与方法:

1、围绕“智”字分析双方是怎样斗智斗勇的。

2、小组合作分析“智押”及“智取”,认识杨志和晁盖、吴用等人的形象特点,掌握设置矛盾冲突刻画人物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古典小说的丰富底蕴,激发学生阅读古典小说的兴趣,从而热爱祖国的传统文化。

重难点:

1、理清课文故事情节。

2、概括人物思想性格特点。

板书设计:

智取生辰纲

衬托

杨志吴用

送取

天地人谋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常言道:“智不智看《三国》,勇不勇看《水浒》。”意思是说:三国多智士,梁山多勇夫。那么水浒英雄是不是都是“四肢发达,头脑简单”的人呢?答案是否定的。他们的计谋同样让人拍案叫绝。不信,我们就来学习《智取生辰纲》,领略一下梁山好汉的计谋。

二、作者、作品及相关背景

1、学生通过教材P236“名著阅读”了解《水浒》,本文节选自71回本,作者是元末明初的施耐庵。

2、《水浒传》是我国的四大古典名著之一,许多剧情是妇孺皆知的。看过原著的影视作品的同学说说杨志的出身及“押运生辰纲”前的主要遭遇?

三、整体感知,把握课文的主要矛盾冲突,理清情节结构线索

1、学生速读课文,通过小组合作学习,把握主要人物、主要情节。

⑴学习成果展示:小组汇报速读感知情况。

⑵交流、明确:

主要人物:杨志、老督管、虞侯、军健;晁盖、吴用、白胜、公孙胜、刘唐、阮氏三兄弟

主要情节:杨志押送生辰纲,晁盖、吴用等人设计夺取生辰纲。

双线结构:即是杨志押送生辰纲,这是明线:上路─中计─失纲;好汉智取生辰纲,这是暗线:定计─施计─劫纲

2、课文中有哪些矛盾冲突?

⑴小组组内交流综合、组员汇报。

⑵明确:

杨志押送与晁、吴等人夺取的矛盾冲突————主要矛盾冲突

杨志与军健、虞侯、老督管之间的内部矛盾冲突————次要矛盾冲突

第二课时

四、分析文中之“智”

1、晁、吴之“智”

学生思考、讨论:

⑴六月初四正午,在黄泥冈的松树林中,押纲的杨志和劫纲的晁盖等人碰上了,他们是不是偶然的不期而遇呢?⑵为什么吴用安排这样的时间和地点来取生辰纲呢?

⑶在“天时、地利”起作用后,晁盖等又是如何发挥“人和”优势,通力合作,用计谋“智取生辰纲”的呢?

交流发言:个人—组内—班上(学生由独学到对学再到群学)

小结明确:

晁、吴之“智”

智用天时──六月初四正午

智用地利──黄泥冈松树林

智用人和──一稳——扮客商,稳住对方

二诱——佯争酒,引诱对方

三麻——巧下药,麻倒对方

2、杨志之“智”

学生思考:文中哪些地方可看出杨志的计谋?

⑴他为什么不多带兵?

⑵离京五七日后杨志对时间作了怎样的调整?为什么要调整?

⑶杨志一行人为什么放着宽*的官道不走,净找些偏僻崎岖的小径自讨苦吃?

交流展示,明确:

杨志之“智”:智藏行踪──精明智变行辰──谨慎智选路径──多智

五、综合比较,总结全文

1、如此精明、谨慎、多智的杨志押送生辰纲仍不免失败的命运,请同学们替他总结一下失败的原因是什么?

学生小组交流讨论,综合小结:

外因:急功近利,欠理智,人不和

内因:天外有天,棋差一招

2、通过这样一场“智”的激烈斗争,我们在小说中清楚地看到了不同类型的矛盾冲突中不同的人物形象,这里有个体形象,又有群体形象,作者把他们放在错综复杂的矛盾中去展现自我,并且通过人物自身的语言、行动刻画出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正是由于《水浒传》塑造了众多英雄人物的卓越成就,文人竞相学习、仿效,形成明中叶以后英雄传奇小说的创作繁荣,出现了说唐系列、杨家将系列、说岳系列等不同的作品,而且对其他题材的作品也产生了不小的影响。

六、检测,布置作业

教学反思:

首先,尊重起点,合理设置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的设置尽量符合学生的认知水*,从“三维”角度让学生明白要干什么,要达到什么程度。

其次,教学过程流程明确,即“自学—展示—反馈”。

“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应引导学生钻研文本……也要防止用集体讨论代替个人阅读,或远离文本过度发挥。”为此,我在课堂上始终围绕“智”字进行,让学生在理清情节的基础上,分别概括双方的智慧所在,在故事中双方智慧碰撞的同时,学生的智慧也在课堂中激荡,体会到了智慧带来的乐趣。针对学生的特点,激发兴趣的同时也注重阅读方法的点拨。例如,在理清情节的时候,提醒学生学习在较长篇幅的文章中筛选信息。这样,学生容易在课堂上吸收有效信息,在实际阅读中提高学习的效率。当然,这其间始终贯彻好“自学—展示—反馈”这一流程,避免用集体行为替代个人阅读体验,充分让学生发表个人见解,畅言个性化的阅读体验。

第三,学法指导得当,“独学”、“对学”、“群学”相得益彰。

引导学生学习,“独学”出体验,“对学”出疑点,“群学”释疑点,最终达成教学目标。

《智取生辰纲》教学设计10篇(扩展3)

——智取生辰纲教学反思

智取生辰纲教学反思1

《智取生辰纲》是古典长篇小说中的名段节选,节选自《水浒》,记叙了晁盖、吴用等人劫取梁中书生辰纲的故事。故事情节围绕“智取”二字逐步展开,悬念迭起,读来引人入胜。学生对其产生兴趣不难,难的是真正走进古典小说,深入品味,获得自己的感悟和体会。

而课程标准对初中学段学生阅读文学作品的要求是:了解诗歌、散文、小说、戏剧等文学样式。欣赏文学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对作品的思想感情倾向,能联系文化背景做出自己的评价;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

语文教育名家余映潮老师在《中学语文小说教学浅谈》中指出:

1、大凡陌生作家的名作,大凡名家的经典作品或名作中的节选,都需要讲究背景资料的铺垫。

2、教学中的重要视点或者说训练的着力点,应该是小说作品的人物性格、表达技巧、表现手法和章法结构特点。小说教学,不涉及“手法”,不涉及“章法”,不涉及人物分析与环境分析,于学生文学欣赏素养的提高,没有一点好处。

根据学生学情、课标要求、古典小说教学的一般规律,本课以教给学生掌握阅读古典小说的方法为目的'。

围绕题目中的“智”,我决定以“智取”“智押”来分析人物性格,以“智写”来分析文章写作技巧,这样能化繁为简,长文短教,优化小说教学,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解决了教学点的问题,新的问题又来了:本课篇幅长,人物多,相关情节复杂,通过了解,学生绝大部分没有完整的读过原著,这就给教学带来了极大困难。如此长的课文,如此大的课堂容量,要想在一课时内完全解决,就只有蜻蜓点水似的泛泛而谈,效果可想而知。经过思考,我决定把本文的教学预计为三课时:在早读课学生通过预习解决字音、词义、课文朗读问题的基础上,第一课时了解作家作品、相关背景,梳理故事情节(在这一环节引导学生仿照古典小说章回体题目的特点概括段意);第二课时由复习故事情节引入新的教学环节:“智取”,然后过渡到“智押”,环环相扣,逐层深入地分析人物性格(在这一环节一定要有关于杨志的补充资料,否则学生对杨志的性格特点难以把握全面),从中获得对自己有益的启示。我还设计了一个小练笔,利用课文对学生进行阅读技能的训练:学习运用点评的方式,用三言两语表述自己的观点;第三课时由复习人物之智过渡到分析作者写作手法之智——“智写”,打算采用“赏析示例”的方式引导学生学会赏析古典小说写作技巧的方法。

通过以上三个环节的设计,我想学生应该能够掌握一些阅读小说作品的方法。

《智取生辰纲》教学设计10篇(扩展4)

——gkh教学设计10篇

gkh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

1.正确拼读g、k、h和韵母组成的三品音节,初步掌握三拼音节的拼读方法。

2.借助拼音,正确认读“画画、打鼓”2个词语,认识“画、打”2个生字。

3.正确朗读儿歌《说话》。

教学重点:初步掌握三拼音节的拼读方法。

教学难点:正确朗读儿歌《说话》。

教学过程:

一、复习字母,导入新课

小朋友们,上节课我们认识了几个声母朋友,谁还记得?(指名回答)

带上他们的韵母宝宝,我们一起来乘坐火箭,看看你们能不能成功发射。(ppt示,开火车读)

如果把这些音节拼成词语,你还会读吗?(指名3人)

过渡:你们真棒!小天使姐姐看到你们这么聪明,想要考考你们,请你们猜一个谜语,看看你们会不会被她难倒呢?听老师读谜题(PPT出示)你们知道谜底吗?(西瓜)谁能把“瓜”这个音节拼出来?

【评价:你太聪明了,老师还没教,你都会拼了。掌声送给他!】

师:我们一起来看看,guā怎么拼。上节课我们学过g加ā拼成了gā,这是两拼音节,那你知道我们今天学得guā是音节吗?(真棒!)它跟我们之前学得两拼音节相比多了一个介母,你知道三拼音节是如何构成的吗?(声母加介母加韵母)天使姐姐要提醒小朋友了,要想读好三拼音节啊,有个小秘诀:声轻,介快,韵母响,三拼连读很顺当。跟老师一起读。我们一起再来拼一拼guā。你学会了吗?下面老师要来考考你了。(PPT出示:你会拼读吗?指名2生【评价:你读得真不错,当小老师带领大家读。】)

师: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组图片,看看你们能认识几幅,我们来开列小火车。(PPT出示,指名学生直接说图内容)

师:把图去掉,你能用咱们刚才学过的方法拼读下面的音节吗?(PPT示,指名)

师:小朋友,学会了三拼音节的拼读方法,你们愿意和老师一起读读下面的句子吗?老师读前面,你们读后面。(PPT示,师生合作)

过渡:孩子们真厉害,为了奖励你们,老师决定带大家一起去郊游,好不好?(好)但是呀,我们可别顾着自己玩儿哦,和我们的好朋友一起去吧。走,我们先去小熊猫家看看。

二、认读词语和生字

1.学“画画”

师:去别人家做客,我们要注意些什么?(敲门、问好)谁来试着跟小熊猫问问好?(指名2人)

走进熊猫家,你们看,他在干嘛呢?(画画)

小朋友们有没有兴趣和它一起学画画?(有)

先来看看他画得是什么?(出示图,指生说)

【评价:你们观察得真仔细。】

(1)认“画”的音

师:谁能用我们学过的方法来拼一拼这个“画”?(PPT/板书出示画的三拼音节h-u-à→huà,指名3人拼读,全班齐读)连起来读呢?(出示画画带拼音)

(2)认“画”的形

师:小朋友,你们喜欢画画吗?你们都喜欢画些什么?(指名3人)

【评价:看来以后我们班可能会有很多小画家呢!】

你们看,也有些人,他们和你们一样喜欢画画。(出示画蛇添足和画龙点睛的图片带文字)这两幅图都可以用一个带有“画”的四字词语形容。哪个小朋友知道第一幅图可以用哪个词语形容?(你真聪明,你怎么知道的?/你们看,图上的两个人在干嘛呢?画得是什么?又给蛇添上了脚,这就叫“画蛇添足”)我们一起读一读。

那看第二图,有小朋友知道吗?(方法同上)

我们再来读读这个词?(画画去拼音)我们来开列小火车吧。一起再来读一读。

2.学“打鼓”

过渡:我们画好画了,一起带着小熊猫去小老虎家吧,你们看,小老虎在干嘛呢?(PPT出示“打鼓”带拼音)

(1)认“打”的音

“打”这个字是击打的意思,谁能来拼一拼?(d-ǎ→dǎ g-ǔ→gǔ 打鼓打鼓)

(2)认“打”的形

小朋友们,我们来看“打”这个字,你有什么好办法记住它?(记笔顺)

小老虎用什么打鼓?(手)所以打这个字,左边就是一个提手旁,右边一个丁,合起来就是“打”。用我们学过的加一加的方法来记字,你会了吗?

你能帮打找找它的词朋友吗?(指名组词)老师也为你们带来了它的一些词朋友。(PPT出示打球qiú、打伞sǎn等图片)

我们一起再来读读这两个词。(PPT)老师还为这两个词朋友编了首小诗,大家一起跟我读一读,站起来动一动,边做动作边读。(PPT)【课间活动】

三、学儿歌

1.学第一句

过渡:玩得开心吗?带着两个小伙伴,我们一起去小溪边玩耍吧,好不好?(出示小溪)

小朋友们,你们觉得这条小溪怎么样?给你带来了什么感觉?(PPT)

(漂亮、美丽、水清)

风一吹,小溪流会怎样?发出了什么声音?(哗哗、哗哗)(课件出示第一句)谁能用刚才的方法拼读哗?

小溪流见到小朋友们一定非常开心,谁能读出它的开心?(指名2人)

评价语:你还不够开心/你读得不错,有点开心了

2.学第四句

师:小朋友,你们猜猜小溪流里可能有什么小动物在玩耍?(小鸭子)

小鸭子可能会在里面干嘛呀?(捉鱼、玩游戏等)它们捉到鱼了吗?捉到鱼的小鸭子会怎么叫?(嘎嘎、嘎嘎 开心愉快)那没捉到鱼的小鸭子呢?(伤心难过)

谁来试着读一读这句话,你可以当捉到鱼的小鸭子,读出你的开心来,也可以当没捉到鱼的小鸭子,非常难过。谁愿意试一试?(PPT出示:小鸭子说话,嘎嘎,嘎嘎)

3.学第六句

师:夏天到了,小溪里面可能会长着哪些植物呢?小朋友知道吗?

(预设:荷花、荷叶 黑板贴画 )

师:荷叶上谁来了?(小青蛙贴图/动画)小青蛙可能在干嘛呢?(捉虫)你来夸夸这只勤劳的小青蛙。

(预设:小青蛙,你真勤劳!/小青蛙,你真棒!等)

师:小青蛙被我们夸得都不好意思了。害羞地直叫——“呱呱,呱呱”(课件出示)(PPT)

谁来读一读这句话,做一做勤劳的小青蛙?(指名1男1女)

4.1、4、6句连读

师:现在我们连起来把刚才学过的三句话一起读一读,读出不同的感情来。自己先在下面试试,等会儿我们来比比谁读得更好。(男女生赛读)

师:小鸭子、小青蛙在小溪流里开心地玩耍着,还不时发出响声,它们其实是在和小朋友用它们自己的语言说话呢。(PPT出示“说话”)

5.学第二句

师:夏天的.天气总是阴晴不定,它们玩得正高兴呢,天上突然下起了雨,小雨点也闻声赶来了。小雨点又是怎么说话的呢?(沙沙,沙沙 ppt出示句子,指生读)

你怎么知道小雨点这样说话?

(预设:*常听过/通过拼音认识这两个字/跟爸爸妈妈学得)

【师评价:看来啊,拼音的作用真是大呢,能帮我们小朋友认识更多的字,所以我们更要学好它了,对吗?/跟长辈学习也能获得知识呢】

6.学第三句

师:正在送信的小鸽子看到它的好朋友们在小溪流里玩得那么高兴,飞来跟它们打招呼,它是怎么说得?你能不能来学一学?(咕咕,咕咕)

连起来把这句话读一读,你来试试。(指名)

【评价:你读得真不错,谁能像他这样来读一读?/你还没把小鸽子的开心读出来,谁再来试试?】我们一二两组一起来。

7.学第五句

师:几个小动物想玩儿捉迷藏的游戏,于是又请来了它们的好伙伴小花猫一起,小花猫受到邀请可开心了,不停地叫着?(喵喵,喵喵 PPT出示)连起来读(出示句子)三四两组齐读句。

8.整首诗连读

师:一句句的大家会读,把这几句变成一首儿歌,你还会读吗?(PPT出示:说话)先自己在下面读一读。老师来做这条小溪流,戴头饰指名5人合作读。

小朋友们都想读,那我们一起来读读,不过老师加大难度了,ppt出示抠词读句。

9.拓展延伸

师:小朋友,你猜猜,还有哪些小动物也会来?它们又会怎么说话呢?(PPT)

10.学唱儿歌

小朋友们读得都不错,为了奖励大家,老师把这首儿歌编成了小曲,你们听。(听音频:说话)

我们也来学着唱一唱吧。(掌声给自己)

四、布置作业(PPT)

今天小朋友们的表现真棒,老师想把掌声送给大家。今天我们的课就上到这里,下课。(课件出示)

gkh教学设计2

教学目标

1、学会g、k、h3个声母,读准音,认清形,正确书写。

2、读准g、k、h与单韵母相拼的音节。

3、初步掌握三拼连读的拼音方法。

4、认识5个生字,会读儿歌。

教材分析

本课包括五部分内容。

第一部分是三个声母g、k、h,配有一幅图。图上一只和*鸽衔着弯曲的橄榄枝飞来,鸽子的“鸽”提示g的音,橄榄枝的形状提示g的形。湖边有水草和小蝌蚪,蝌蚪的“蝌”提示k的音,小蝌蚪和水草构成的'形状提示k的形。两个小孩坐在靠背椅上喝饮料,“喝”提示h的音,椅子侧面的形状提示h的形。

第二部分是g、k、h与单韵母的拼音练习。

第三部分是g、k、h的书写格式和笔画笔顺。

第四部分是三拼音,包括两项内容:一是以音节guā为例,借助图画教学三拼音的方法;二是三拼音的练习。

第五部分是认字,配有图画和一首儿歌。画面上一个小哥哥在湖边画荷花,弟弟拉着妈妈在一边看。

教学重点难点:

g、k、h的发音及三拼音的拼音方法。

教学准备

1迸浜涎习g、k、h发音的录音带;g、k、h的字母卡片;画有四线格的小黑板。

2北究蔚纳字、生词卡片。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复习单韵母和学过的声母

(二)学习声母g

1笨赐迹。教学声母g。

(1) 指导看图。提问:图上画的什么?谁能给小朋友讲一讲鸽子。

(2) 出示声母g。谁认识?请读对的同学当老师示范发音,让学生模仿、感悟,体会发音要领。(教师指导把鸽子的“鸽”读轻一点、短一点,就是g音。可以边读边讲解发音部位和发音方法。)

(3) 指名试读

2毖生练习发音,体会发音要领。

3崩用图上的橄榄枝学习g的形。还可以用“9字带钩就是g”来记忆g的形。

小结:图上的“鸽”标音,用弯曲的树枝表示g形。讨论一下自己还有什么办法记住g的形。

4、教顺口溜:9字弯钩g、g、g。

比较读g—e、g,让学生进行感知比较,进一步掌握g的发音要领。

(三)练习拼音

1备聪捌匆舴椒ā

2比醚生试着拼读:g—a、g—e、g—u。

3敝该拼读音节。

4、范写g,学生书空练写。

(四)学习声母k。

1、出示图画。老师领唱:小小蝌蚪水里游,黑身子,长尾巴,变成青蛙叫呱呱。

边说边板书k,你们看一群小蝌蚪碰在水草上。告诉学生:“k”读“蝌”音要轻、短。

2、指名试读。

3、领读、齐读、指名读。

4、告诉学生:k的发音部位与g同,但要吐气。用薄纸放嘴边比较读g、k。

5、“开火车”读k。

6、比较k—e,k的读音。

7、提问:你怎样记住k的形。

教顺口溜:蝌蚪叮草k、k、k。或一挺机枪k、k、k。

8、范写k,学生书空练写。

9、让学生试着拼读:k—a、k—e、k—u。

(五) 教学声母h。观察图画,说明图意。

1、试读h音。

2、示范发音、领读、齐读。

3、比较读k—he、说一说它们的不同。(k是声母,读音轻、短,he是音节,声音响亮。)

4、比较读k、h,让学生体会气流的强弱。

用手掌对着嘴试验气流强弱:发g时感觉不到气流冲出;发k时有气流冲出;发h时虽有气流冲出,但气流比发k时的气流弱。

要充分发挥图的表音表形作用,让学生读音记形。注意区别形近字母

5、教顺口溜:小椅子h、h、h。

6、范写h,学生书空练写。

7、让学生试着拼读:h—a、h—e、h—u。

(六)指导学生在四线格中书写g、k、h

讲清g、k、h的笔画笔顺及其在四线格中所占的位置。笔画名称:“”叫竖左弯;“”叫左斜右斜。

(七)。总结本课学习情况,表扬学习好的同学。

第二课时

一、复习g、k、h的音、形

二、教学三拼连读法。

1笨赐迹右边画着西瓜,“瓜”的音节是guā,guā是怎样拼出来的?它和我们前面学的声母和韵母相拼的音节有什么不同?

2痹倏赐际荆g是声母,u叫介母,a是韵母,小女孩猛推g、u、ā三个卡片,提示把三个字母快速连读,拼成音节guā。

3苯淌κ痉镀炊痢#ㄉ母g读得轻短些,介母u要快读,韵母ā读得响亮些)

4苯潭歌:声轻介快韵母响,三音连读很顺当。

5绷废捌炊寥拼音节。

(1)带调音节练习,还可以和两拼音节对比练习,帮助学生学会三拼连读的方法。

三、读儿歌,读词认字

1贝调拼读红色的音节,重点巩固三拼连读的拼音方法;

2倍撩沼铮猜一猜,能说出为什么是“手”;

3绷系“能写会算还会画”看图读词,引导学生借助拼音读准字音和轻声;

4比隙廖甯錾字,注意区别画—花、个—哥每组字的声调。

四、扩展活动

1逼炊寥拼音节,说说它们是什么。

huā(花)guō(锅)huǒ(火)

2倍烈欢粒比一比每组的音节有什么不同。

gā—guākā—kuāhā—huā

gū—guōhú—huókù—kuò

3倍烈欢粒连一连。

huā huà gē gè

画 花 哥 个

gkh教学设计3

教学目标:

1.正确拼读g、k、h和韵母组成的三品音节,初步掌握三拼音节的拼读方法。

2.借助拼音,正确认读“画画、打鼓”2个词语,认识“画、打”2个生字。

3.正确朗读儿歌《说话》。

教学重点:初步掌握三拼音节的拼读方法。

教学难点:正确朗读儿歌《说话》。

教学过程:

一、复习字母,导入新课

小朋友们,上节课我们认识了几个声母朋友,谁还记得?(指名回答)

带上他们的韵母宝宝,我们一起来乘坐火箭,看看你们能不能成功发射。(ppt示,开火车读)

如果把这些音节拼成词语,你还会读吗?(指名3人)

过渡:你们真棒!小天使姐姐看到你们这么聪明,想要考考你们,请你们猜一个谜语,看看你们会不会被她难倒呢?听老师读谜题(PPT出示)你们知道谜底吗?(西瓜)谁能把“瓜”这个音节拼出来?

【评价:你太聪明了,老师还没教,你都会拼了。掌声送给他!】

师:我们一起来看看,guā怎么拼。上节课我们学过g加ā拼成了gā,这是两拼音节,那你知道我们今天学得guā是音节吗?(真棒!)它跟我们之前学得两拼音节相比多了一个介母,你知道三拼音节是如何构成的吗?(声母加介母加韵母)天使姐姐要提醒小朋友了,要想读好三拼音节啊,有个小秘诀:声轻,介快,韵母响,三拼连读很顺当。跟老师一起读。我们一起再来拼一拼guā。你学会了吗?下面老师要来考考你了。(PPT出示:你会拼读吗?指名2生【评价:你读得真不错,当小老师带领大家读。】)

师: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组图片,看看你们能认识几幅,我们来开列小火车。(PPT出示,指名学生直接说图内容)

师:把图去掉,你能用咱们刚才学过的方法拼读下面的音节吗?(PPT示,指名)

师:小朋友,学会了三拼音节的拼读方法,你们愿意和老师一起读读下面的句子吗?老师读前面,你们读后面。(PPT示,师生合作)

过渡:孩子们真厉害,为了奖励你们,老师决定带大家一起去郊游,好不好?(好)但是呀,我们可别顾着自己玩儿哦,和我们的好朋友一起去吧。走,我们先去小熊猫家看看。

二、认读词语和生字

1.学“画画”

师:去别人家做客,我们要注意些什么?(敲门、问好)谁来试着跟小熊猫问问好?(指名2人)

走进熊猫家,你们看,他在干嘛呢?(画画)

小朋友们有没有兴趣和它一起学画画?(有)

先来看看他画得是什么?(出示图,指生说)

【评价:你们观察得真仔细。】

(1)认“画”的音

师:谁能用我们学过的方法来拼一拼这个“画”?(PPT/板书出示画的三拼音节h-u-à→huà,指名3人拼读,全班齐读)连起来读呢?(出示画画带拼音)

(2)认“画”的形

师:小朋友,你们喜欢画画吗?你们都喜欢画些什么?(指名3人)

【评价:看来以后我们班可能会有很多小画家呢!】

你们看,也有些人,他们和你们一样喜欢画画。(出示画蛇添足和画龙点睛的图片带文字)这两幅图都可以用一个带有“画”的四字词语形容。哪个小朋友知道第一幅图可以用哪个词语形容?(你真聪明,你怎么知道的?/你们看,图上的两个人在干嘛呢?画得是什么?又给蛇添上了脚,这就叫“画蛇添足”)我们一起读一读。

那看第二图,有小朋友知道吗?(方法同上)

我们再来读读这个词?(画画去拼音)我们来开列小火车吧。一起再来读一读。

2.学“打鼓”

过渡:我们画好画了,一起带着小熊猫去小老虎家吧,你们看,小老虎在干嘛呢?(PPT出示“打鼓”带拼音)

(1)认“打”的音

“打”这个字是击打的意思,谁能来拼一拼?(d-ǎ→dǎ g-ǔ→gǔ 打鼓打鼓)

(2)认“打”的形

小朋友们,我们来看“打”这个字,你有什么好办法记住它?(记笔顺)

小老虎用什么打鼓?(手)所以打这个字,左边就是一个提手旁,右边一个丁,合起来就是“打”。用我们学过的加一加的方法来记字,你会了吗?

你能帮打找找它的词朋友吗?(指名组词)老师也为你们带来了它的一些词朋友。(PPT出示打球qiú、打伞sǎn等图片)

我们一起再来读读这两个词。(PPT)老师还为这两个词朋友编了首小诗,大家一起跟我读一读,站起来动一动,边做动作边读。(PPT)【课间活动】

三、学儿歌

1.学第一句

过渡:玩得开心吗?带着两个小伙伴,我们一起去小溪边玩耍吧,好不好?(出示小溪)

小朋友们,你们觉得这条小溪怎么样?给你带来了什么感觉?(PPT)

(漂亮、美丽、水清)

风一吹,小溪流会怎样?发出了什么声音?(哗哗、哗哗)(课件出示第一句)谁能用刚才的方法拼读哗?

小溪流见到小朋友们一定非常开心,谁能读出它的开心?(指名2人)

评价语:你还不够开心/你读得不错,有点开心了

2.学第四句

师:小朋友,你们猜猜小溪流里可能有什么小动物在玩耍?(小鸭子)

小鸭子可能会在里面干嘛呀?(捉鱼、玩游戏等)它们捉到鱼了吗?捉到鱼的小鸭子会怎么叫?(嘎嘎、嘎嘎 开心愉快)那没捉到鱼的小鸭子呢?(伤心难过)

谁来试着读一读这句话,你可以当捉到鱼的小鸭子,读出你的开心来,也可以当没捉到鱼的小鸭子,非常难过。谁愿意试一试?(PPT出示:小鸭子说话,嘎嘎,嘎嘎)

3.学第六句

师:夏天到了,小溪里面可能会长着哪些植物呢?小朋友知道吗?

(预设:荷花、荷叶 黑板贴画 )

师:荷叶上谁来了?(小青蛙贴图/动画)小青蛙可能在干嘛呢?(捉虫)你来夸夸这只勤劳的小青蛙。

(预设:小青蛙,你真勤劳!/小青蛙,你真棒!等)

师:小青蛙被我们夸得都不好意思了。害羞地直叫——“呱呱,呱呱”(课件出示)(PPT)

谁来读一读这句话,做一做勤劳的小青蛙?(指名1男1女)

4.1、4、6句连读

师:现在我们连起来把刚才学过的三句话一起读一读,读出不同的感情来。自己先在下面试试,等会儿我们来比比谁读得更好。(男女生赛读)

师:小鸭子、小青蛙在小溪流里开心地玩耍着,还不时发出响声,它们其实是在和小朋友用它们自己的语言说话呢。(PPT出示“说话”)

5.学第二句

师:夏天的天气总是阴晴不定,它们玩得正高兴呢,天上突然下起了雨,小雨点也闻声赶来了。小雨点又是怎么说话的呢?(沙沙,沙沙 ppt出示句子,指生读)

你怎么知道小雨点这样说话?

(预设:*常听过/通过拼音认识这两个字/跟爸爸妈妈学得)

【师评价:看来啊,拼音的作用真是大呢,能帮我们小朋友认识更多的字,所以我们更要学好它了,对吗?/跟长辈学习也能获得知识呢】

6.学第三句

师:正在送信的小鸽子看到它的好朋友们在小溪流里玩得那么高兴,飞来跟它们打招呼,它是怎么说得?你能不能来学一学?(咕咕,咕咕)

连起来把这句话读一读,你来试试。(指名)

【评价:你读得真不错,谁能像他这样来读一读?/你还没把小鸽子的开心读出来,谁再来试试?】我们一二两组一起来。

7.学第五句

师:几个小动物想玩儿捉迷藏的'游戏,于是又请来了它们的好伙伴小花猫一起,小花猫受到邀请可开心了,不停地叫着?(喵喵,喵喵 PPT出示)连起来读(出示句子)三四两组齐读句。

8.整首诗连读

师:一句句的大家会读,把这几句变成一首儿歌,你还会读吗?(PPT出示:说话)先自己在下面读一读。老师来做这条小溪流,戴头饰指名5人合作读。

小朋友们都想读,那我们一起来读读,不过老师加大难度了,ppt出示抠词读句。

9.拓展延伸

师:小朋友,你猜猜,还有哪些小动物也会来?它们又会怎么说话呢?(PPT)

10.学唱儿歌

小朋友们读得都不错,为了奖励大家,老师把这首儿歌编成了小曲,你们听。(听音频:说话)

我们也来学着唱一唱吧。(掌声给自己)

四、布置作业(PPT)

今天小朋友们的表现真棒,老师想把掌声送给大家。今天我们的课就上到这里,下课。(课件出示)

gkh教学设计4

一、设计理念:

《gkh》拼音教学在设计上运用了多种教学原则,以学生为本,创设学习“生气”,增强基础“底气”,培养语文“灵气”。

1.童话中漫游,情境中体验,心灵中融合。将枯燥乏味的拼音教学内容贯穿在童话故事之中,借助情境激发学生积极探求知识的兴趣。

2.快乐中学习,活动中表演,欢笑中教育。让教与学尽量在游戏中展开,在活动中感受学习的快乐与轻松,在欢笑中传递各自独特的体验。

3.合作中探究,规律中求知,想象中创造。教学中学生多次在小组长的带领下,自己拼读,找到对应卡片,并说出相关词语或句子,然后交流反馈。

二、教学目标:

1、学会声母gkh,能够读准音,认清形。

2、培养孩子学习汉语拼音的浓厚兴趣。

三、教学重点难点:

读准三个声母的音,认清字形。

四、教学准备:

1、鸽子卡通图片、蝌蚪卡通图片、乌鸦卡通图片、相关板面布置;

2、声母gkh的字母卡片;

3、果树、拼音果子、翻奖拼音卡、“鸽”、“蝌”、“喝”三个汉字字卡;

4、多媒体课件。

四、教学过程:

1、情境导入:

(1)多媒体出示画面,引导看图

师:小朋友,你们看,它们是谁呀?

(2)生自由发言:鸽子、蝌蚪、乌鸦

(3)生与鸽子、蝌蚪、乌鸦问好。

2、师讲故事:

有一天,天气特别晴朗,小鸽子自由自在地在天上飞来飞去,可快活了!一群小蝌蚪在水里游呀游,开心得不得了!乌鸦也出来游玩,它飞呀飞呀,哟,口渴了,于是,它飞到河边,喝了几口水,哇,真是清凉可口,好舒服呀!这一天,小鸽子、小蝌蚪、小乌鸦都好开心!

3、出示语境歌:

师:嗯,小朋友们喜欢小鸽子、小蝌蚪、小乌鸦吗?

生:喜欢!

师:老师也很喜欢它们喔!瞧,老师把它们玩时的开心画面编成了一首好听的小儿歌,让我们一起来美美地读一读吧!

今天天气真正好,

一只鸽子天上飞,

一群蝌蚪水里游,

乌鸦乌鸦口喝了,

飞到河边把水喝。

4、多形式读语境歌

(1)拍手异步跟读、拍手同步跟读

(2)师生接读、男女生接读

(3)拍手齐读

5、认识gkh的形,学习发音

师:小朋友们都是聪明的小博士吗?

生:是!

师:好,老师来考考你们喔!

(1)考考聪明小博士:

(出示词语:鸽子、蝌蚪、喝水,学生齐认读)

(2)再考考聪明小博士:

(出示字宝宝:鸽、蝌、喝,学生齐认读)

(3)引出声母gkh

师扮声母宝宝:咦,是谁在叫我们呀?

师:哦,原来小朋友们刚才读的字宝宝正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三个声母宝宝的名字呢!让我们一起来认识一下它们吧!

(4)出示顺口溜:

鸽子鸽子ggg

蝌蚪蝌蚪kkk

喝水喝水hhh

(5)师领读顺口溜

(6)生齐读顺口溜

(7)拼音字母搬家游戏:送声母宝宝“回家”

(8)认读声母gkh

口号:小朋友,我问你,它的名字叫什么?

回应:徐老师,我告诉你,它的名字叫XX,XXX。

(9)出示课件,观察声母gkh的字形,师指导发音

g宝宝像什么呀?

(像个9字ggg)——读g时,声音稍微拉长一些;

k宝宝像什么呀?

(像挺机枪kkk)——读k时,要送气,要读重一些;

h宝宝像什么呀?

(像把椅子hhh)——读h时,要短一些、轻一些。

(10)小组开火车比赛发音

口号:小火车——呜呜呜,开起来!

(11)指名发音

(12)做律动齐认读声母宝宝

口号:擀擀面,擀擀擀,包饺子包饺子捏捏捏!香喷喷的铰子XXX。

(相机提示:包“g饺子”时,要包长一些;包“k饺子”时,要用力包,包“h饺子”时,要轻轻包)

6、快乐拼音游戏:听音摘果子

游戏规则:

师念口号:小朋友,注意听,XXX。生根据师发音从“果树”上摘下相应的“拼音果子”。摘对了,大家一起拍手说:“嘿嘿嘿,摘对了。”果子就作为奖品送给孩子。摘错了,大家一起拍手说:“嘿嘿嘿,摘错了。”摘错的孩子再另摘。

7、开心拼音游戏:翻拼音卡夺奖

游戏规则:

师把准备好的拼音卡片反摆在投影机上,让全班孩子看大屏幕,然后请个别孩子上台,自已随意选择一张拼音卡片,念魔咒:“芝麻开门,XXX(所选声母)。”念对即可翻开,如拼音卡片背面有中奖标志(小红花),即可得到小动物头饰作为中奖奖品。如没念对,可请小朋友帮忙,然后跟着念一遍,也可把拼音卡片翻开。如果看到翻开拼音卡片中奖时,全班孩子便欢呼“Ye”以示祝贺;如果看到翻开的拼音卡片没中奖时,全班孩子便齐念:“下回努力!”以示鼓励。

8、动手操作:拼音大卡

师:玩了这么好玩的拼音游戏,小朋友们开心吗?

生:开心!

师:今天,我们又认识了三个声母宝宝——gkh。最后呀,我们各自动手做一张漂亮的拼音大卡。

生:好!

(1)师示范制作拼音大卡

(2)播放轻音乐,生自由动手制作拼音大卡

(3)展示个别作品

gkh教学设计5

第一课时

【教学要求】

l、学会g,k,h三个声母,认清字形,读准字音,能正确书写。

2、学习声母,介母,韵母相拼的方法,练习三拼音。

【重难点,关键】

1、学习g,k,h的音形;关键找准它们的发音部位和发音方法o

2、学习和掌握三拼音连读的拼音方法。

【教具准备】教学挂图,汉语拼音字母卡片。

【教学过程】

一,检查复习;

1。用卡片检查学过的声母的音。

二,学习声母g,k,h。

(一)学习声母g。

1、出示教学图片第一幅问:图上画了什么

2、出示声母卡片g,告诉学生鸽子的鸽读得轻些短些就是g的音。

3、老师示范发音,学生仿读。

4、学生练习发音。(多练习发音,少讲发音的方法。)

5、启发记忆字形。g像图上的什么又像数字里哪个字编顺口溜记忆字形:9字加弯ggg。

6、指导书写。(步骤同前)

(二)学习声母k。

1、出示教学图片第二幅问:图上画的是什么

2、出示声母卡片k,告诉学生蝌蚪的蝌读得轻些短些就是k的音。

3、老师示范发音,学生仿读。

4、学生练习发音。

5、启发记忆字形。帮助记住字音的顺口溜:蝌蚪咬草kkk。

6、指导书写。(方法同前)

(三)学习生母h。

1、出示教学图片第三幅问:图上画着谁她在干什么

2、出示声母卡片h告诉学喝水的喝读得轻些短些就是h的音。

3、老师示范发音,学生仿读。

4、启发记忆字形。字母h,很像图上的什么编顺口溜帮助记忆字形:一把*背椅子hhh。

5、指导书写。

三,巩固练习。

1、认读g,k,h声母卡片。(个别,集体)

2、猜字游戏。

一把*背椅子像什么声母9字加弯是什么声母两只蝌蚪咬草像什么字母

四、指导读书。

【教学回顾】

能掌握g k h 读法,正确书写。

第二课时

【教学目的】

1、复习声母g,k,h。

2、巩固两拼法,学习三拼法。

【教具准备】

一、检查复习。

1、听音收取小卡片,同桌互相检查。

二、巩固声,韵两拼;学习三拼音。

1、出示小黑板。(巩固两拼法)

a a a

g e k e h e

u u u

①让学生自由拼读。

②让个别同学拼读。

③全班同学拼读。

2、出示g—u—ā7 —guā7 三拼读示意图,(g用黑笔写:u用红笔写,ā7 用蓝笔写)问:

①这个音节有几个字母(三个)以前学的音节有几个字母(二个)包括什么和什么(声母和韵母)这个音节多了什么出来(多了一个单韵母。)

②认识介音。在g u a guā7 这个音节中,g是声母,ā7 是韵母,而u叫介母。像这样的音节,就要采用三拼连读的拼音方法来拼读,简称三拼音。

③老师示范发音并讲解方法。

拼读的方法编成顺口溜:声轻,介短,韵母亮,三音连读才顺当。

④老师领读,学生跟读。(拼读与顺口溜同步)

3、出示下列音节,练习三拼音。

g gua d duo

k u a kua t u o tuo

h hua n nuo

三、指导看图读儿歌。

1、图上画的是什么天气你是怎么知道的

2、图上画有哪些动物他们各在什么地方干什么。

3、想一想,他们的心情一样吗为什么

4、指导读儿歌。

5、找出本课的字母,读一读。

【教学回顾】

拼读准确。个别学生拼读较慢。

gkh教学设计6

教学目标

1、学会三个声母g kh,能读准音、认清形、并能正确书写。

2、学会准确拼读声母gkh单韵母组成的音节。

3、初步掌握三拼音节的拼读方法。

4、会认四个生字“瓜、果、禾、火”。

教学重难点

1、掌握声母gkh的音、形、书写,及其与单韵母组成的音节的拼读。

2、初步掌握三拼音节的拼读方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创设情境(展示情境,图中背景图,可用CAI,也可用挂图)

今天,我们一块儿去郊外玩玩吧。呀,郊外真美!你们看看,有什么?

二、感知,体验发音部位

1、边诵读情境儿歌,边出示情境图上四小孩。(可用CAI,也可用挂图)四个小画家,一同来作画。小康画蝌蝌,小刚画白鸽,小航画小河,咦,小红画的是什么?你来说一说。

2、师领读儿歌。

三、学习声母g kh的读音

1、出示卡片“g”,声母g,白鸽的“鸽”读得轻而短。师范读,生跟读,指名读,开火车读,正音。

出示卡片“k”,声母k,蝌蚪的“蝌”读得轻而短。(同上)

出示卡片“h”,声母h,小河的“河”读得轻而短。(同上)(注:若学生基础较好,可让学生教学生,师注意引导,强化发音方法。)

2、游戏巩固:“猜卡片” (1)规则:一人拿声母g k h卡片,手背在身后,另一人猜,左(右)手各拿的是什么卡片,猜对读准则奖励小贴画。(2)可先由教师领玩,再分组自己玩。

四、学习声母gkh的形

1、(利用音形提示图)你有好办法记住声母g k h吗?交流后小结。

(1)和*鸽,橄榄叶,世界和*是心愿。

(2)水草在水中,一只蝌蚪游呀游,二只蝌蚪来碰头。

(3)哗啦啦的小河水,转个弯儿向前流。(注:也鼓励学生用自己的方法记字母形。)

2、指导书写(gkh逐个进行)

(1)引导学习笔顺图,用手指书空。

(2)在书上描红一个。(注:关注写字姿势的培养)

(3)交流观察所得:g(kh)在四线格中的位置

(4)游戏:“进小屋”师范写,指名学生演板。

(5)在书上再描红并书写一个。

五、练读g kh与单韵母组成的二拼音节的拼读

1、学习音节gagegu的拼读。

(1)(出示音节分解式:g—e一ge)通过观察,了解这个音节有组成。学生自己再进行拼读,师提示注意用g轻快地去碰韵母e。

(2)(出示音节gagu)让学生自己拼读音节,与同桌交流。

(3)指名学生演板:gagegu的四声。

(4)分小组练习其四声,分小组展示自学结果。

2、学习“kake ku,hahehu”及四声。(小组学、自学)

3、游戏反馈、巩固:“百宝箱”。规则:各组派人摸“百宝箱”中动物音节卡片,并读。展开小组竞赛,读对加分,可得到动物卡片,并可领读或指挥他人读。评出优胜组。

六、练读二拼音节的音节词

1、练读书中词:gē ge,kě lè,bà hé

(1)请拿“gē”的同学上台引领说词;我说“gē”,唱歌;我说“gē”

读词“gēge”(注意轻声)

(2)出示“可乐”饮料,这是什么?读词“kě lè”,引导学生说句子。

(3)示音节词“bà hé”,读,说说这个游戏。

2、游戏:“聊天室”:边聊天,边读与gkh相关的二拼音节词。

(1)你家的gé bì住着谁?

(2)每天早上我都看见洪山广场有dǎ gǔ的人。

(3)看到你们这么可爱,我会hā hā笑。

(4)今天我摔了一跤,我kū 1e。

(5)我会讲hú li的故事。

(6)我喜欢卡通片里的tù bā gē

七、布置作业:书写练习(在拼音生字本上书写练习)

gkh教学设计7

教学目的:

1学会g、k、h3个声母,读准音,认清形,正确书写。

2读准g、k、h与单韵母相拼的音节。

3初步掌握三拼连读的拼音方法。

4认识5个生字,会读儿歌。

教材分析:

本课包括五部分内容。

第一部分是三个声母g、k、h,配有一幅图。图上一只和*鸽衔着弯曲的橄榄枝飞来,鸽子的“鸽”提示g的音,橄榄枝的形状提示g的形。湖边有水草和小蝌蚪,蝌蚪的“蝌”提示k的音,小蝌蚪和水草构成的形状提示k的形。两个小孩坐在靠背椅上喝饮料,“喝”提示h的音,椅子侧面的形状提示h的形。

第二部分是g、k、h与单韵母的拼音练习。

第三部分是g、k、h的书写格式和笔画笔顺。

第四部分是三拼音,包括两项内容:一是以音节guā为例,借助图画教学三拼音的方法;二是三拼音的练习。

第五部分是认字,配有图画和一首儿歌。画面上一个小哥哥在湖边画荷花,弟弟拉着妈妈在一边看。

教学重点难点:

g、k、h的发音及三拼音的拼音方法。

教学准备:

1拼音卡片;

2图片。

3四线格。

4 PPT教学课件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学会gkh,认清形,读准音,能正确书写。

2、初步学会gkh和aeu的拼读。

教学重难点:

掌握声母gkh的音、形、书写,及其与单韵母组成的音节的拼读。

一、 复习导入

亲爱的小朋友们,今天,谢老师请来了青青草原的喜羊羊,他呀,会给大家带来什么惊喜呢?(播放音频)

我们来看看喜羊羊给我们的考验!(出示单韵母,学生认读、齐读。) 刚刚我们读的都是单韵母,单韵母发音的时候要做到又长又响,现在我们来看看学过的声母。(出示声母卡,男女生换读上下排)

现在谢老师把它们打乱顺序,小朋友们还认不认识?(出示打乱的生母卡,学生发声。)小朋友们读的非常好,下面我们就跟着喜羊羊出发吧!

二、 学习新声母,学生练习发音,体会发音要领。

指导看图。提问:图上画的什么?谁能给小朋友讲一讲?让学生观察图片,描述图片,老师帮助小结。

(一)学习声母g,学生练习发音,体会发音要领。

刚刚小朋友们描述的真好,很形象。小朋友们,鸽子的鸽如果发音轻短一点,就是g,请跟我读。

老师范读,学生齐读,指名读,开火车读。

(出示声母卡g,贴在黑板上第一个房子里。9字加弯 ggg)

声母g和单韵母e如果交上朋友,就组成了一个音节,谁来试试:

g-e-ge(板书),老师指名读、齐读、“小火车开起来”读。

小朋友们想想看,平时我们说话的时候,有那些字里面也是发ge这个音的?

这个部分要求学生完整地回答,如:哥哥的哥是发ge这个音的。

再读声母g和音节ge体会两者的不同。

G还能和谁成为朋友呢?读ga和gu的四声 指名读或小组读

(二)学习声母k,学生练习发音,体会发音要领。

小朋友们蝌蚪的蝌如果发音在轻短一点,谁来试一试?

找学生读、老师范读、开火车读。(贴k拼音卡到第二个房子里)声母k如果跟单韵母交上朋友,你会读吗?(板书:ke ka ku)

学生齐读 男女生 全班读

在想想看,你还有什么好办法记住K

(三)学习声母h,学生练习发音,体会发音要领。

让我们来看一看它是谁?出示字卡h

找学生读注意又轻又短,学生齐读,小火车读。

h如果和e交上朋友,谁来试试?指名学生读,注意读的又长又响,学生齐读,指名读,鼓励表扬读得好的学生。

小h说他也要和小a,小u做朋友,看,他们来了,谁来叫出他们的名字 请三位同学读!

三、 理解g k h的字型,通过活动认识并记住这三个拼音。

1、小朋友们,刚刚我们认识了这三件小屋的主人,他们分别是g k h(读的又轻又短)我们还认识了它们的好朋友ge ke he(读的又长又响)。现在谢老师要考考你们,如果老师打乱顺序,你们还能认出它们吗?

指读,学生读。

四、学习g k h的写法并练习。

1、小朋友们,刚刚我们认识了g k h的字型,那么这三个声母是怎样写出来的呢?请观察课本第 页的笔顺图,看看它们各是由几笔组成,先写什么,后写什么,要注意些什么,可以自己用手在桌子上或课本上写一些,跟同桌交流一

下。

g 两笔,左半圆,竖左弯,要注意的是竖左弯不要碰到下面的线;

k 两笔,竖,左斜连着右斜,注意写的时候竖不能碰到上面的线;

h 两笔,竖,弯竖,注意写的时候竖不能碰到上面的线。

2、小朋友们,刚才我们一起认识了g k h知道了它们是怎么写的,现在请小朋友们打开书第 页,我们一起来描一描,请注意写字姿势。板书g k h边讲写法边写,注意写字姿势,和注意事项。

3、学生在拼音本上练习写。

五、好了,小朋友们跟着喜羊羊学累了我们休息一会儿吧~(课中休息,播放音乐)

六、拼音大闯关

1、小火箭(男生女生比赛读)

2、降落伞(每组派代表回答)

3、读儿歌(老师带读,全班齐读)

七、总结

小朋友们,今天这节课我们和喜羊羊一起认识了g k h这三个字母,知道了他们的读音和字型,还学写了这三个声母,下节课我们会继续学习g k h和单韵母的拼读,回家以后读给爸爸妈妈听吧!

第二课时

课型:

新授课

课时:

两课时

教学目标:

1、复习第一课时内容,抽查音节拼读。

2、初步掌握g、k、h的三拼连读,发音清晰。

3、会在四线格内规范书写声母h。

4、认识五个生字,会读儿歌。

教学重难点:

1、三拼连读中两个韵母的顺序,标声调的位置。

2、h的书写,不能写成n。

教学准备:

学生自制的a、e、u、g、k、h拼音字母卡片及声调卡片。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上节课我们学了一个声母宝宝和一个韵母宝宝做朋友,那如果再来一个韵母宝宝会发出什么声音。

二、学习三拼连读

1、学习g的三拼连读,说出音节三部分,发音清晰。

看图,右边画着西瓜,“瓜”的音节是guā,guā是怎样拼出来的?它和我们前面学的声母和韵母相拼的音节有什么不同?再看图示,g是声母,u叫介母,a是韵母,小女孩猛推g、u、ā三个卡片,提示把三个字母快速连读,拼成音节guā。教师示范拼读。(声母g读得轻短些,介母u要快读,韵母ā读得响亮些)

带调音节练习,还可以和两拼音节对比练习,帮助学生学会三拼连读的方法。

学生分组读四个声调的三连拼音节g-u-a—gua,g-u-o—guo,重点练习三声和四声。

教师范写出带声调的音节,声调应该写在后面的韵母上,反复强调。

2、学习k、h的三拼连读。

同g的三拼连读教法相同,学完k的三拼连读后,让学生试着自己念出hua和huo。

下面请一个小朋友上来给三拼音节戴帽子,然后当小老师领着小朋友们读出来。全部念对的小朋友奖励一颗五角星。

学完g、k、h与单韵母的三拼连读,可以跟加上两拼音节做对比练习,打乱音节顺序排火车读,容易混淆的多重复几遍,如ga与gua,ka与kua等。

三、学写声母h

在四线格内范写h,指导书写:h占上格和中格,两笔写成,竖,弯竖,注意写的时候竖不能碰到上面的线。学生学写声母h三个。h像个小椅子,它的靠背比较长,n是个小凳子,没有靠背,以此来区分h和n,不要把h写成n,n写成h。

四、读儿歌,读词认字

1、猜谜语,学儿歌。

今天g、k、h跟它们的韵母朋友给小朋友们出了个谜语,看看谁能猜得出。(教师教师范读儿歌,注意发音清晰,语速稍缓)谁能说说为什么是手?

带调拼读儿歌中红色的音节,巩固三拼连读。学生齐读儿歌两遍,分男女生读,四个小组分读四句,表扬最整齐、衔接最好的一组。

2、读词语,认生字。

看下面图里有什么,教师把荷花、哥哥和弟弟的拼音写在黑板上让学生读词。注意di的轻声读法。谁能用荷花、哥哥、弟弟这三个词语变成一句话。(如弟弟看见哥哥在画荷花)

认读五个生字,注意区别画—花、个—哥每组字的声调。

四、拓展活动

在黑板上打乱顺序写上棵、个、花、画、哥、活及它们的拼音,让学生读一读、连一连,把相对应的字和拼音画线连起来。

五、布置作业

1、gkh的三拼音节加声调各写两遍。

2、读熟儿歌“猜一猜”和三个词,拼读生字五遍,家长检查签字。

板书设计:

g-u-a—gua g-u-o—guok-u-a—kuak-u-o—kuoh-u-a—huak-u-o—kuo

g—a—gak—a—ka h—a—ha

he huage ge di di

荷 花哥 哥弟 弟

棵 个 花 画 哥 活

hua ge ke huo hua ge

gkh教学设计8

一、教学目标:

1、巩固对声母g k h的认识并且能正确的发音。

2、能在四线三格中正确书写声母g k h。

二、教学重点:能够正确书写声母g k h。

三、教学难点:能够按笔画顺序正确书写声母g k h。

四、教学准备:青蛙、小蝌蚪图卡各一张,奶粉罐2个,笔,练习纸,写有四线三格的纸一张。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复习单韵母a o e i u ü和声母b p m f d t n l

教师:小朋友们早上好!今天有两位可爱的朋友要来和小朋友们一起玩,而且他们还带了礼物哦,你们欢迎吗?

幼儿:欢迎!

教师:小青蛙,呱呱叫,咕呱咕呱声声叫!大家看,谁来了?

幼儿:小青蛙和小蝌蚪宝宝。

教师:对了,是小青蛙和小蝌蚪宝宝,它们今天是来和小朋友们一起玩的,而且还带了很多礼物哦,我们看看它们分别带了什么礼物,我请一个小朋友上来帮小青蛙和小蝌蚪宝宝把礼物拿出来。(请一个小朋友帮拿拼音字母宝宝出来,让幼儿认读复习。)

幼儿:是拼音字母宝宝。

教师:原来它们给小朋友们送来的礼物是拼音字母宝宝,那你们都认识这些拼音字母宝宝吗?

幼儿:认识(拿出拼音字母宝宝,请幼儿逐个认读)。

(二)引入主题声母g k h

教师:原来小青蛙和小蝌蚪是送这些拼音字母宝宝来和小朋友们做好朋友的,可是呢由于小青蛙和小蝌蚪粗心大意,竟然漏掉了3个声母宝宝,没有把它们带来了,我们看看漏掉的是谁?(拿出声母g k h的字卡)

幼儿:是声母g k h。

教师:小朋友们真聪明,原来漏掉的是声母g k h字母宝宝,它们很开心,因为小朋友们都认识它们,你们喜欢和它们做朋友吗?

幼儿:喜欢。

教师:可是它们说你们喜欢它们还不行,你们还要会把它们正确的写出来并且送她们回家它们才会和你们做朋友,现在字母宝宝g、k、h说它先来教你们怎么写字母宝宝g。(拿出四线三格的纸,按笔画顺序逐步教导幼儿写拼音。) 现在你们会写了吗?

幼儿:会了。

教师:小朋友们真聪明,都会写字母宝宝g,k,h了,它们说如果哪个小朋友能够把我们送回家,我们就能和你们做朋友了,你们愿意吗?

幼儿:愿意。

教师:(把准备好的纸张和笔发到幼儿手上,请幼儿在纸上写上字母g k h。)现在请小朋友们把它们送回家吧。

六、教学小结:

今天能和大家一起上课老师非常的高兴,还和很多的拼音字母宝宝做好朋友,下课后你们可别忘记它们是你们的好朋友了哦?

gkh教学设计9

教学目的:

1学会g、k、h3个声母,读准音,认清形,正确书写。

2读准g、k、h与单韵母相拼的音节。

3初步掌握三拼连读的拼音方法。

4认识5个生字,会读儿歌。

教材分析:

本课包括五部分内容。

第一部分是三个声母g、k、h,配有一幅图。图上一只和*鸽衔着弯曲的橄榄枝飞来,鸽子的`“鸽”提示g的音,橄榄枝的形状提示g的形。湖边有水草和小蝌蚪,蝌蚪的“蝌”提示k的音,小蝌蚪和水草构成的形状提示k的形。两个小孩坐在靠背椅上喝饮料,“喝”提示h的音,椅子侧面的形状提示h的形。

第二部分是g、k、h与单韵母的拼音练习。

第三部分是g、k、h的书写格式和笔画笔顺。

第四部分是三拼音,包括两项内容:一是以音节guā为例,借助图画教学三拼音的方法;二是三拼音的练习。

第五部分是认字,配有图画和一首儿歌。画面上一个小哥哥在湖边画荷花,弟弟拉着妈妈在一边看。

教学重点难点:

g、k、h的发音及三拼音的拼音方法。

教学准备:

1拼音卡片;

2图片。

3四线格。

4 PPT教学课件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学会gkh,认清形,读准音,能正确书写。

2、初步学会gkh和aeu的拼读。

教学重难点:

掌握声母gkh的音、形、书写,及其与单韵母组成的音节的拼读。

一、 复习导入

亲爱的小朋友们,今天,谢老师请来了青青草原的喜羊羊,他呀,会给大家带来什么惊喜呢?(播放音频)

我们来看看喜羊羊给我们的考验!(出示单韵母,学生认读、齐读。) 刚刚我们读的都是单韵母,单韵母发音的时候要做到又长又响,现在我们来看看学过的声母。(出示声母卡,男女生换读上下排)

现在谢老师把它们打乱顺序,小朋友们还认不认识?(出示打乱的生母卡,学生发声。)小朋友们读的非常好,下面我们就跟着喜羊羊出发吧!

二、 学习新声母,学生练习发音,体会发音要领。

指导看图。提问:图上画的什么?谁能给小朋友讲一讲?让学生观察图片,描述图片,老师帮助小结。

(一)学习声母g,学生练习发音,体会发音要领。

刚刚小朋友们描述的真好,很形象。小朋友们,鸽子的鸽如果发音轻短一点,就是g,请跟我读。

老师范读,学生齐读,指名读,开火车读。

(出示声母卡g,贴在黑板上第一个房子里。9字加弯 ggg)

声母g和单韵母e如果交上朋友,就组成了一个音节,谁来试试:

g-e-ge(板书),老师指名读、齐读、“小火车开起来”读。

小朋友们想想看,平时我们说话的时候,有那些字里面也是发ge这个音的?

这个部分要求学生完整地回答,如:哥哥的哥是发ge这个音的。

再读声母g和音节ge体会两者的不同。

G还能和谁成为朋友呢?读ga和gu的四声 指名读或小组读

(二)学习声母k,学生练习发音,体会发音要领。

小朋友们蝌蚪的蝌如果发音在轻短一点,谁来试一试?

找学生读、老师范读、开火车读。(贴k拼音卡到第二个房子里)声母k如果跟单韵母交上朋友,你会读吗?(板书:ke ka ku)

学生齐读 男女生 全班读

在想想看,你还有什么好办法记住K

(三)学习声母h,学生练习发音,体会发音要领。

让我们来看一看它是谁?出示字卡h

找学生读注意又轻又短,学生齐读,小火车读。

h如果和e交上朋友,谁来试试?指名学生读,注意读的又长又响,学生齐读,指名读,鼓励表扬读得好的学生。

小h说他也要和小a,小u做朋友,看,他们来了,谁来叫出他们的名字 请三位同学读!

三、 理解g k h的字型,通过活动认识并记住这三个拼音。

1、小朋友们,刚刚我们认识了这三件小屋的主人,他们分别是g k h(读的又轻又短)我们还认识了它们的好朋友ge ke he(读的又长又响)。现在谢老师要考考你们,如果老师打乱顺序,你们还能认出它们吗?

指读,学生读。

四、学习g k h的写法并练习。

1、小朋友们,刚刚我们认识了g k h的字型,那么这三个声母是怎样写出来的呢?请观察课本第 页的笔顺图,看看它们各是由几笔组成,先写什么,后写什么,要注意些什么,可以自己用手在桌子上或课本上写一些,跟同桌交流一

下。

g 两笔,左半圆,竖左弯,要注意的是竖左弯不要碰到下面的线;

k 两笔,竖,左斜连着右斜,注意写的时候竖不能碰到上面的线;

h 两笔,竖,弯竖,注意写的时候竖不能碰到上面的线。

2、小朋友们,刚才我们一起认识了g k h知道了它们是怎么写的,现在请小朋友们打开书第 页,我们一起来描一描,请注意写字姿势。板书g k h边讲写法边写,注意写字姿势,和注意事项。

3、学生在拼音本上练习写。

五、好了,小朋友们跟着喜羊羊学累了我们休息一会儿吧~(课中休息,播放音乐)

六、拼音大闯关

1、小火箭(男生女生比赛读)

2、降落伞(每组派代表回答)

3、读儿歌(老师带读,全班齐读)

七、总结

小朋友们,今天这节课我们和喜羊羊一起认识了g k h这三个字母,知道了他们的读音和字型,还学写了这三个声母,下节课我们会继续学习g k h和单韵母的拼读,回家以后读给爸爸妈妈听吧!

第二课时

课型:

新授课

课时:

两课时

教学目标:

1、复习第一课时内容,抽查音节拼读。

2、初步掌握g、k、h的三拼连读,发音清晰。

3、会在四线格内规范书写声母h。

4、认识五个生字,会读儿歌。

教学重难点:

1、三拼连读中两个韵母的顺序,标声调的位置。

2、h的书写,不能写成n。

教学准备:

学生自制的a、e、u、g、k、h拼音字母卡片及声调卡片。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上节课我们学了一个声母宝宝和一个韵母宝宝做朋友,那如果再来一个韵母宝宝会发出什么声音。

二、学习三拼连读

1、学习g的三拼连读,说出音节三部分,发音清晰。

看图,右边画着西瓜,“瓜”的音节是guā,guā是怎样拼出来的?它和我们前面学的声母和韵母相拼的音节有什么不同?再看图示,g是声母,u叫介母,a是韵母,小女孩猛推g、u、ā三个卡片,提示把三个字母快速连读,拼成音节guā。教师示范拼读。(声母g读得轻短些,介母u要快读,韵母ā读得响亮些)

带调音节练习,还可以和两拼音节对比练习,帮助学生学会三拼连读的方法。

学生分组读四个声调的三连拼音节g-u-a—gua,g-u-o—guo,重点练习三声和四声。

教师范写出带声调的音节,声调应该写在后面的韵母上,反复强调。

2、学习k、h的三拼连读。

同g的三拼连读教法相同,学完k的三拼连读后,让学生试着自己念出hua和huo。

下面请一个小朋友上来给三拼音节戴帽子,然后当小老师领着小朋友们读出来。全部念对的小朋友奖励一颗五角星。

学完g、k、h与单韵母的三拼连读,可以跟加上两拼音节做对比练习,打乱音节顺序排火车读,容易混淆的多重复几遍,如ga与gua,ka与kua等。

三、学写声母h

在四线格内范写h,指导书写:h占上格和中格,两笔写成,竖,弯竖,注意写的时候竖不能碰到上面的线。学生学写声母h三个。h像个小椅子,它的靠背比较长,n是个小凳子,没有靠背,以此来区分h和n,不要把h写成n,n写成h。

四、读儿歌,读词认字

1、猜谜语,学儿歌。

今天g、k、h跟它们的韵母朋友给小朋友们出了个谜语,看看谁能猜得出。(教师教师范读儿歌,注意发音清晰,语速稍缓)谁能说说为什么是手?

带调拼读儿歌中红色的音节,巩固三拼连读。学生齐读儿歌两遍,分男女生读,四个小组分读四句,表扬最整齐、衔接最好的一组。

2、读词语,认生字。

看下面图里有什么,教师把荷花、哥哥和弟弟的拼音写在黑板上让学生读词。注意di的轻声读法。谁能用荷花、哥哥、弟弟这三个词语变成一句话。(如弟弟看见哥哥在画荷花)

认读五个生字,注意区别画—花、个—哥每组字的声调。

四、拓展活动

在黑板上打乱顺序写上棵、个、花、画、哥、活及它们的拼音,让学生读一读、连一连,把相对应的字和拼音画线连起来。

五、布置作业

1、gkh的三拼音节加声调各写两遍。

2、读熟儿歌“猜一猜”和三个词,拼读生字五遍,家长检查签字。 板书设计:

g-u-a—gua g-u-o—guok-u-a—kuak-u-o—kuoh-u-a—huak-u-o—kuo

g—a—gak—a—ka h—a—ha

he huage ge di di

荷 花哥 哥弟 弟

棵 个 花 画 哥 活

hua ge ke huo hua ge

gkh教学设计10

一、设计理念:

《gkh》拼音教学在设计上运用了多种教学原则,以学生为本,创设学习“生气”,增强基础“底气”,培养语文“灵气”。

1、童话中漫游,情境中体验,心灵中融合。将枯燥乏味的拼音教学内容贯穿在童话故事之中,借助情境激发学生积极探求知识的兴趣。

2、快乐中学习,活动中表演,欢笑中教育。让教与学尽量在游戏中展开,在活动中感受学习的快乐与轻松,在欢笑中传递各自独特的体验。

3、合作中探究,规律中求知,想象中创造。教学中学生多次在小组长的带领下,自己拼读,找到对应卡片,并说出相关词语或句子,然后交流反馈。

二、教学目标:

1、学会声母gkh,能够读准音,认清形。

2、培养孩子学习汉语拼音的浓厚兴趣。

三、教学重点难点:

读准三个声母的音,认清字形。

四、教学准备:

1、鸽子卡通图片、蝌蚪卡通图片、乌鸦卡通图片、相关板面布置;

2、声母gkh的字母卡片;

3、果树、拼音果子、翻奖拼音卡、“鸽”、“蝌”、“喝”三个汉字字卡;

4、多媒体课件。

五、教学过程:

1、情境导入:

(1)多媒体出示画面,引导看图

师:小朋友,你们看,它们是谁呀?

(2)生自由发言:鸽子、蝌蚪、乌鸦

(3)生与鸽子、蝌蚪、乌鸦问好。

2、师讲故事:

有一天,天气特别晴朗,小鸽子自由自在地在天上飞来飞去,可快活了!一群小蝌蚪在水里游呀游,开心得不得了!乌鸦也出来游玩,它飞呀飞呀,哟,口渴了,于是,它飞到河边,喝了几口水,哇,真是清凉可口,好舒服呀!这一天,小鸽子、小蝌蚪、小乌鸦都好开心!

3、出示语境歌:

师:嗯,小朋友们喜欢小鸽子、小蝌蚪、小乌鸦吗?

生:喜欢!

师:老师也很喜欢它们喔!瞧,老师把它们玩时的开心画面编成了一首好听的小儿歌,让我们一起来美美地读一读吧!

今天天气真正好,

一只鸽子天上飞,

一群蝌蚪水里游,

乌鸦乌鸦口喝了,

飞到河边把水喝。

4、多形式读语境歌

(1)拍手异步跟读、拍手同步跟读

(2)师生接读、男女生接读

(3)拍手齐读

5、认识gkh的形,学习发音

师:小朋友们都是聪明的小博士吗?

生:是!

师:好,老师来考考你们喔!

(1)考考聪明小博士:

(出示词语:鸽子、蝌蚪、喝水,学生齐认读)

(2)再考考聪明小博士:

(出示字宝宝:鸽、蝌、喝,学生齐认读)

(3)引出声母gkh

师扮声母宝宝:咦,是谁在叫我们呀?

师:哦,原来小朋友们刚才读的字宝宝正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三个声母宝宝的名字呢!让我们一起来认识一下它们吧!

(4)出示顺口溜:

鸽子鸽子ggg

蝌蚪蝌蚪kkk

喝水喝水hhh

(5)师领读顺口溜

(6)生齐读顺口溜

(7)拼音字母搬家游戏:送声母宝宝“回家”

(8)认读声母gkh

口号:小朋友,我问你,它的名字叫什么?

回应:徐老师,我告诉你,它的名字叫xx,xxx。

(9)出示课件,观察声母gkh的字形,师指导发音

g宝宝像什么呀?

(像个9字ggg)——读g时,声音稍微拉长一些;

k宝宝像什么呀?

(像挺机枪kkk)——读k时,要送气,要读重一些;

h宝宝像什么呀?

(像把椅子hhh)——读h时,要短一些、轻一些。

(10)小组开火车比赛发音

口号:小火车——呜呜呜,开起来!

(11)指名发音

(12)做律动齐认读声母宝宝

口号:擀擀面,擀擀擀,包饺子包饺子捏捏捏!香喷喷的铰子xxx。

(相机提示:包“g饺子”时,要包长一些;包“k饺子”时,要用力包,包“h饺子”时,要轻轻包)

6、快乐拼音游戏:听音摘果子

游戏规则:

师念口号:小朋友,注意听,xxx。生根据师发音从“果树”上摘下相应的“拼音果子”。摘对了,大家一起拍手说:“嘿嘿嘿,摘对了。”果子就作为奖品送给孩子。摘错了,大家一起拍手说:“嘿嘿嘿,摘错了。”摘错的孩子再另摘。

7、开心拼音游戏:翻拼音卡夺奖

游戏规则:

师把准备好的拼音卡片反摆在投影机上,让全班孩子看大屏幕,然后请个别孩子上台,自已随意选择一张拼音卡片,念魔咒:“芝麻开门,xxx(所选声母)。”念对即可翻开,如拼音卡片背面有中奖标志(小红花),即可得到小动物头饰作为中奖奖品。如没念对,可请小朋友帮忙,然后跟着念一遍,也可把拼音卡片翻开。如果看到翻开拼音卡片中奖时,全班孩子便欢呼“Ye”以示祝贺;如果看到翻开的拼音卡片没中奖时,全班孩子便齐念:“下回努力!”以示鼓励。

8、动手操作:拼音大卡

师:玩了这么好玩的拼音游戏,小朋友们开心吗?

生:开心!

师:今天,我们又认识了三个声母宝宝——gkh。最后呀,我们各自动手做一张漂亮的拼音大卡。

生:好!

(1)师示范制作拼音大卡

(2)播放轻音乐,生自由动手制作拼音大卡

(3)展示个别作品

《智取生辰纲》教学设计10篇(扩展5)

——an教学设计10篇

an教学设计1

学习目标

1.掌握文中的基本字词,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2.整体感知,理顺故事情节,感受人物命运与作品感情基调。

3.了解小说文体的基本知识,结合文体分析文章。

学习重点理顺故事情节;

学习难点体味祥林嫂的悲剧命运。

学习方法自主----合作----探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知识积累]

1.作家作品:鲁迅(1881——1936),原名周树人,字豫才。*现代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新文学的奠基人。鲁迅的小说集有《呐喊》和《彷徨》。《彷徨》收入了鲁迅《祝福》《在酒楼上》《伤逝》等共11篇小说,反映了鲁迅在上世纪20年代中期思想的苦闷,表现了他不断探索真理、寻求出路的可贵精神。《祝福》是《彷徨》的第一篇,最初发表于1924年。新文化运动的口号是“民主、科学”,而阻碍*进入民主、科学时代的最大障碍,就是*两千多年来遗留下来的腐朽、愚昧的封建思想。*妇女则是*封建思想的最大受害者。本文鲁迅选择妇女题材,深刻地揭露封建思想的流弊和荼毒。

2.文体知识:小说是四大文学样式(散文、小说、诗歌、戏剧)之一,是以塑造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完整故事情节的叙述和深刻的环境的描写反映社会生活的一种文体(文学体裁),小说三要素是人物、情节、环境。小说的情节包括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四部分。

3.祝福的习俗:“祝福”是旧时浙江绍兴一带曾经流行过的迷信习俗。每当旧历年底,地主和有钱人家举行年终大典,宰杀家禽,置备牲肉,并将牲品煮熟作为“福礼”,恭请天神和祖宗享用,感谢他们保佑当年“*安”,并祈求来年幸福。

教学过程

一、知识积累

1.字音积累

钝()响寒暄()朱拓()间()或悚()然踌蹰()不更()事谬()种俨()然雪褥()瑟()瑟有声尘芥()堆形骸()脸颊()沸反盈()天贺家墺()荸荠()()絮絮()呜咽()驯()熟桌帏()讪讪()咀嚼()()渣滓()()瞥()拗()不过蹙()缩门槛()窈()陷惴惴()歆享()()牲醴()()蹒跚()()

2.字形积累

3.字义识记

俨然:讪讪:

怔怔:怨府:

沸反盈天:

二、文学常识:

1.《祝福》选自《》,作者是,他的另两部小说集是《》和《》,散文集是《》,散文诗集是《》,还有杂文集17本。

2.小说三要素是、、。小说的情节包括、、、四部分。

3.文中“四书”指《》、《》、《》、《》,“五经”指《》、《》、《》、《》、《》五部经典著作。1.《祝福》选自《》,作者是,他的另两部小说集是《》和《》,散文集是《》,散文诗集是《》,还有杂文集17本。

2.小说三要素是、、。小说的情节包括、、、四部分。

3.文中“四书”指《》、《》、《》、《》,“五经”指《》、《》、《》、《》、《》五部经典著作。

三、文本整体感知,梳理情节:

1.这篇小说所写的人物有几个,请大致给他们分类。

2.小说采用什么记叙顺序(顺序包括顺叙、倒叙和插叙),这种写作方式的好处是什么?

3.小说中哪一句在结构上起承上启下的作用,显示由倒叙转为顺叙的?

4.本文以祥林嫂的悲剧一生为主线安排的,请列出小说情节结构。

顺序情节内容时间

序幕

结局

开端

发展

高潮

尾声

5.本文什么地方给你感受最深?说一点理由。

四、合作探究:小说为什么以祝福为题,而不以祥林嫂为题?

第二课时

[知识积累]

1.文化常识:三纲五常:“三纲”指“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五常”是指“仁、义、礼、智、信”。三从四德:“三从”为“未嫁从父、既嫁从夫、夫死从子”;“四德”指“妇德,妇言,妇容、妇功”。宋明程朱理学:“存天理,灭人欲”,“饿死事小,失节事大”

2.记叙的顺序:记叙的顺序一般可分为顺叙、倒叙、插叙(还有补叙、分叙)。顺叙:按照事件发展的时间的先后顺序来叙述故事的一种方法,它是最基本、最常用的叙述方法。倒叙:不按时间先后顺序,而是把某些发生在后的情节或结局先行提出,然后再按顺序叙述下去的一种方法。它可以造成悬念,增强艺术效果。插叙:在叙述主要事件的过程中,插入另一与之有关的事件,然后再接上原来的事件写,这种写法叫插叙。它可以帮助的展开,丰富作品的内容。

3.环境描写:包括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社会环境是指能反映社会、时代特征的建筑、场所、陈设等景物以及民俗民风等。自然环境是指自然界的景物,包括人物活动的时间、地点、季节、气候以及景物等。环境描写的作用:①提供人物生活的场所。②反映时代特征、社会特征。③渲染气氛,衬托人物心情。④侧面反映人物的性格,烘托人物形象。⑤暗示、推动情节的发展

[学习过程]

一、研习文本

1.细读并画出小说中的环境描写,思考它有哪些作用?试分条论述(至少3条)

2.研究祥林嫂几次不幸遭遇发生的时间:以“春天”为突破口,以“一个没有春天的女人”为话题分析课文:

(1)写出祥林嫂几次不幸遭遇的时间、遭遇事件及所处文中位置

(2)文中春天是指什么?为什么说祥林嫂没有“春天”?

(3)谁剥夺了祥林嫂的春天?

二、合作讨论,形象分析:

1.找出描写鲁四老爷的语句,分析其形象特征?

2.柳妈是一个怎样的人,她与祥林嫂的死有何关系?

3.“我”是一个怎样的形象?“我”在作品中有什么作用?

4.分析祥林嫂形象:

(1)分析祥林嫂两次到鲁镇的肖像描写,第二次有什么变化?从中反映了什么问题?

(2)分析临死前的肖像描写及其作用:

三、写作练习

课文中作者没有写出鲁四老爷的肖像,请你通过想象,选择一个场景,刻画鲁四老爷的肖像,特别是眼睛。字数为200字左右。

第三课时

[学法指导]

1.细节描写分析:细节描写是刻画人物性格,揭示人物内心世界,表现人物细微复杂感情,点化人物关系,暗示人物身份、处境等最重要的方法。它是最生动、最有表现力的手法,它往往用极精彩的笔墨将人物的*和假丑恶和盘托出,让读者欣赏评价。常见的几种细节描写:肖像(表情变化、服饰)、语言、行动、心理活动、事物细节描写等。

2.如何学鲁迅的文章:鲁迅以笔代戈,战斗一生,被誉为“民族魂“。*评价他是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是中华文化革命的主将。一提起鲁迅的文章,就会想到他以笔作刀枪的战斗精神。“鲁迅先生的笔就是一把利剑,直接刺向他那个时代的丑恶和黑暗”。鲁迅的小说作品数量不多,意义却十分重大。鲁迅把目光集中到社会最底层,描写这些底层人民的日常生活状况和精神状况。这是与鲁迅的创作目的分不开的。鲁迅说:“我的取材,多采自病态社会的不幸人们中,意思是在揭出病苦,引起疗救的注意。”(《南腔北调集我怎么做起小说来》),所以学鲁迅的文章,一定要结合鲁迅的精神,分析病态社会下人物命运悲苦的原因。

[学习过程]

一、能力提升:关注人物刻画时的细节

1.鲁迅说:“要极俭省的画出一个人的特点,最好是画他的眼睛”。本文几处描写了祥林嫂的眼睛?从这些描写中你觉得祥林嫂有哪些性格特点?

2.分析祥林嫂与“我”、四婶、大家及柳妈的对话时的语言描写。

3.分析祥林嫂的行动描写

4.“我真傻,真的”在全文出现多次,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二、研讨:谁是杀害祥林嫂的凶手?

三、基础检测

1.选出下列加点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

A.寒暄(xuān)踌蹰(chóu)朱拓(tuò)百无聊赖(lài)

B.监生(jiàn)惴惴(zhuì)俨然(yǎn)少不更事(jīng)

C.间或(jiàn)形骸(hái)谬种(miù)沸反盈天(fèi)

D.陈抟(tuán)驯熟(xùn)炮烙(pào)咀嚼鉴赏(jǔ)

2.选出对下列词语或加点字词解释有误的一项()

A.寒暄(太阳的温暖)形骸(身体)收敛(收拢聚集)

B.蹙缩(紧缩)间或一轮(偶而)歆享(喜爱、羡慕)

C.沸反盈天(满)窈陷(幽远)安逸(安闲)

D.鄙薄(轻蔑)折罪(抵作)素不相识(向来)

3.选出下列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

A.军训结束那天,我们举行队列表演,下午三时,操场上歌声嘹亮,沸反盈天,校园成了欢乐的海洋。

B.老师为我们订复习资料,可我身边没有钱,连借几位同学,也都没有,百无聊赖,只得请假回家。

C.这几天天气闷热,上床以后总是惴惴不安,难以入睡。

D.前有警车当道,后有群众追赶,歹徒走投无路,扔下凶器,向警察投降。

4.下句空白处依次应填入的词语是()

〔〕四婶,〔〕后来雇用的女工,大抵()懒()馋,〔〕馋而且懒,左右不如意,所以也还提起祥林嫂。

A.只有因为或或而且

B.唯独由于非即或者

C.只有因为非即或者

D.只有因为或或甚至

四、以《祝福》为例,评论鲁迅是如何描写“死”的(或者说如何批判一个病态社会的)?

五、总结

六、布置课后练习

七、反思质疑

an教学设计2

一、教学目的:了解传记的特点和写法;了解华罗庚其人其事,学习华罗庚奋力拼搏、自学成材的毅力和献身科学事业、为人民服务的爱国精神。

二、教学重点:华罗庚人生经历和精神,传记文体的特点。

三、教学方法:引导法;讨论法

四、课时安排:二课时(45分钟)

五、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1.导入。

华罗庚(1910-1985)*现代数学家,是新*数学研究事业的创始人,也是*在世界上最有影响的数学家之一。

他只有初中毕业文凭,却凭自学最终走上清华大学讲坛。他身负残疾,却说“我要用健全的头脑,代替不健全的双腿!”他在抗战期间,在昆明郊外一间牛棚似的小阁楼里,却写出经典名著《堆垒素数论》。他第一次使数学从书本走向生产实践,被广大群众誉为“人民的数学家”。

大家听了这么多关于华罗庚先生的情况后,不知道大家对华罗庚先生是否有了一定的了解,是否对进一步深入了解华罗庚先生感兴趣呢?

2.字词。

华:huā同“花”huà姓,华山huá中华。

引申:令líng狐冲,任rén盈盈,韦wéi小宝贝

扉页fēi拙zhuō叟sǒu筱xiǎo瘸què怜悯mǐn

蜚声fēi金瓯ōu鹰鹯zhān褒奖bāo江畔pàn矩形jǔ

追溯sù商榷què兴奋xīng怠慢dài

3.作者简介。

顾迈南,新华社女记者,是科技新闻工作者,也是科普作家。20xx年出版的《*科普名家名作》收录了顾迈南和她的作品。

4.课文分析讲解。

小标题一(1-6)失学前后,热爱痴迷数学

(7-10)残疾后,决心献身数学。

(1-5)清华四年,研究数论;英国两年,得出“华氏定理”

小标题二(6-9)西南*几年,完成《堆垒素数论》

(10-12)访美四年,扩大研究范围

(1-6)致力于*的数学研究

小标题三(7-10)致力于*的教育事业

(11-15)致力于数学的实际应用

(图为课文结构分析图)

⑴前言部分。

结构上是倒叙。引申复习叙述顺序,包括顺叙、倒叙、插叙、补叙、并叙等。

作用:在内容上写华罗庚挑战权威,引起读者的兴趣。

选材上,选择华罗庚自学成材的标志,这是他人生的转折点。同样的,对于这件事情之前、之后的情节发展,读者也有浓厚的兴趣。

补充介绍人物:

熊庆来,是华罗庚的老师,是*近代数学的先驱。1893—1969,字迪之,云南人。曾经留学比利时、法国,并且在法国获得了博士学位。他在函数论方面的研究取得巨大的成果,定义了一个“无穷级函数”,被国际上采用并称作熊氏无穷数。熊庆来先生非常热爱教育事业,对于培养*的科学人才相当的热心。早年他在东南大学当教授的时候,发现一个叫刘光的学生相当有才华,变经常指导他读书、研究,后来还和另一位教过刘光的教授一起资助他出国留学深造,甚至是卖掉自己身上的衣服给他寄钱。后来这个刘光成为了著名的物理学家。后来熊庆来先生来到清华大学担任数学系主任,在学术杂志上看到华罗庚的名字,了解到华罗庚的自学经历和数学才华后,毅然打破常规,请只有初中文化程度才19岁的华罗庚到清华大学。70多高龄半身不遂的时候,还抱病指导两个研究生杨乐和张广厚,他们后来都成为很有成就的年轻数学家。

唐培经,是华罗庚的同乡,也是江苏金坛人,后来曾经担任联合国粮农组织技术顾问。1903—1988。从小家庭就很重视他的读书,全力培养他成材。他在东南大学学习并获得理学学士学位,后来回家乡担任金坛中学校长,接着到了清华大学担任教员,后来又留学英国伦敦大学,获得统计学博士学位,当选英国皇家统计学会会员。抗战爆发以后,他毅然回国从事教育事业,是一个相当有爱国心的学者。1949年,唐培经先生到了美国,1951年受聘为联合国粮农组织技术顾问,后来又担任了拉美区域农业统计顾问,直到1969年退休。

⑵第一部分。

叙写了华罗庚青少年时期对数学的痴迷,即使遭受失学、身体残疾的不幸也仍然痴心不改,刻苦自学,终于成功的感人事迹。

第一层:介绍华罗庚名字的由来、身世及家庭。

第二层:介绍华罗庚受数学老师王维克的影响而爱上数学。

例子说明华罗庚在数学上的天赋,是为了进而说明为什么那么聪明即勤奋。

诗一:表现要埋头苦干的思想,认为天才是辛苦挣来的,勤奋能够弥补先天智力的不足。说明华罗庚成功的原因。

补充人物介绍:

王维克,华罗庚读初中二年级的时候,就是他的年级主任。他博学多才,学贯中西,研究范围涉及外国诗歌,*古代诗歌,数学等众多领域。他是第一个发现华罗庚有数学天才的人。在他的影响下,华罗庚的数学成绩卓然。而且由于网本身就是一个博学多才的人的影响,华罗庚各个学科的成绩都很好,特别是中文方面,能文能诗。

第三层:介绍华罗庚失学后仍然痴迷于数学而刻苦自学。

第五段几个动词生动形象具体感人地表现出他对数学的痴迷。

“罗呆子”的例子进一步说明其痴迷的程度。

第四层:说华罗庚不幸染病而留下终身残疾。

作用:设置悬念,同时写逆境更能体现华罗庚自学成材的艰苦和努力。

第五层:介绍华罗庚决定不一生献给数学。

呼应了文章前言部分。

小结:文章处处着力刻画华罗庚青年时代自学环境的艰苦(失学、为生计而忙碌、身患残疾、学习的书籍数量极少),事实上是采用了反衬的手法。条件越艰苦,越是说明他自学的努力程度大,才能取得这么大的成就。表现出了华罗庚在逆境中奋斗的精神和刻苦自学的精神。

第二课时

⑶第三部分。

主要介绍了华罗庚1932进入清华大学到新*成立这近二使年的时间里,在数学领域的研究、成果及巨大贡献。

第一层:介绍华罗庚进入清华四年,研究数论发表了十几篇论文,蜚声国际;留学英国两年,研究并得出了“华氏定理”。

被破格提拔是他人生的第二个转折点。

补充人物介绍:

叶企孙,1993年当时的*科学院院长周光召是这样评价他的:“是我国近代物理学的奠基人之一和我国物理学最早的组织者之一,为我国物理学研究与理科教育、科学事业和教育事业的发展,作出了突出的贡献”。1898—1977。出生上海一个书香门第家庭,1918毕业清华大学后来留学美国,在哈佛大学获得哲学博士学位,回国后曾经受聘东南大学,后来到了清华大学,创建了清华大学物理系,后来有担任了清华大学理学院第一任院长,成为清华大学的领导核心人物。同时,他也是*物理学会的创始人之一。在*前,一直是*科学界实际上的领导人。新*成立以后,当选了全国*委员和*科学院的学部委员也就是今天的院士。但是,由于*前的经历,在*后他渐渐的脱离了*科学界的核心,在*中更是受到了牵连和迫害,在1977年悲惨死去。

第二层:介绍华罗庚在西南*的几年间的艰苦生活,写出了二十多篇论文,完成了《堆垒素数论》的手稿。

诗二:表现对国土受侵略,敌人横行霸道的满腔愤慨,表现强烈的爱国精神。

在昆明生活环境的艰难,即表现其成绩出之不容易,表现他的刻苦,也表现出爱国精神。

第三层:写华罗庚应邀到苏联旅行及苏联科学界对他的褒奖、重视。;

第四层:写华罗庚应邀访美四年,扩大了研究范围,受到美国数学家的赞誉。

出国的讲话,为其将来的回国做了铺垫。

各方面对他研究成就的评价,侧面表现出他研究成就之大,同时也表现出了以后毅然回国的爱国精神。

小结:文章大量采用了他人对华罗庚的评价,通过评价反衬表现出华罗庚取得成就的巨大。同时,通过华罗庚在国外受到尊敬和研究成果斐然的描写,表现出一个在民族危亡关头依然放弃国外安稳的环境和锦绣前程,投身祖国教育事业的数学家的爱国形象。

⑷第四部分。

主要介绍华罗庚在建国后为*的数学研究、教育事业做出了重大贡献,并积极研究、推广把数学方法应用于工农业生产,解决实际问题的故事。

第一层:写华罗庚号召留学生并带领家人回国。

*采用了借代、借用、排比、反复等多种修辞手法。酣畅淋漓地表现其爱国热情和一颗红彤彤的赤子之心。

第二层:介绍华罗庚非常注意发现和培养有志于献身科学的青年人。重点介绍发现和培养陈景润的故事。

看信的反应表现出他发现人才的兴奋和喜悦。

第三层:介绍华罗庚传播与推广优选法和运筹学,把数学方法教给群众,去处理实际问题,受到外国同行的可顶。

诗三:深入生产第一线的兴奋心情,表现了这位科学家把为国为民服务当作乐事的高尚情操。

第四层:写华罗庚光荣入党。

诗四:表现华罗庚入党的喜悦心情和对党的耿耿忠心。

第五层:写华罗庚自勉自励。

自勉的理解(课后思考第一题):

空,即空洞,无所事事;松,即松懈,不思进取。实,一则实干,扎扎实实地做事,活到老干到老,二则要办实事,科学要用在解决实际问题上,要为工农业生产服务。

小结:文章通过介绍华罗庚在建国后为*的数学研究,教育事业做出了重大的贡献,并积极研究推广把数学方法应用于工农业生产解决实际问题的故事,表现出了华罗庚的爱国热忱,不拘一格提拔人才的用人方法和务实的工作态度。

5.课后思考题。

第一题,已经解决。

第二题,已经解决。

第三题:

1910年11月出生于江苏省金坛县

1930年发表论文《苏家驹之代数的五次方程式不能成立的理由》

1932年进入清华大学

1937年夏天由英国回国,在西南*担任数学教授

1941年完成第一部著作《堆垒素数论》

1950年2月从美国动身回国

1957年出版60万字的《数学导引》

1958年以后开始研究把优选法应用于工农业生产

6.总结文章中所表现出来的华罗庚的精神

逆境中奋斗的精神;自学成才的模范作用;爱国精神;不拘一格提拔人才的用人方法;务实的工作态度。

7.总结文章写作特色。

①层次清晰,结构完整紧凑。表现在小标题上,除了开头外全文用三个小标题统领起来,三个小标题主要是以华罗庚的生*主要事情来拟定的,同时又暗含了青少年、中年和老年这三个时期,概括性很强。

②过渡自然。部分之间,层之间,段之间都有巧妙的过渡。承上启下,很好的连接了文章的内容。

③语言准确、质朴、生动、形象。文章介绍的是数学家,所以文中时间、地点、生*事迹、研究成果、数学专用名词等都用得很准确,科学性很强。在表现人物精神世界的时候,不惜笔墨,用细节、引用等手法,使语言生动、形象。

④大量使用引用这种写作手法。引用名人自己的话语、诗文,也是传记文表现人物真实的一种方法。文中引用了华罗庚的诗歌,以及他的话语,使文章对华罗庚精神世界的剖析更加深刻透彻,使读者能够触摸到人物的内心情感世界。

⑤评说的使用。传记主要是叙述介绍人生的生*事迹,如果穿插一些生动的描写和精辟的评说,可以使作品避免单调,增加一些文学色彩,使读者获得启迪和教育。

8.回顾总结传记的特色。

①人物与历史背景相结合②真实性与文学性想结合,各种写作手法的应用③语言*实④评说的使用⑤引用的使用。

an教学设计3

知识目标:

理清小说结构层次,感悟作者情感脉络及探求人生道路的的强烈愿望

能力目标:

1、分析本文通过对比手法塑造的人物形象,领会小说所表现的主题思想。

2、培养学生思维创新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想象能力。

情感目标:

加强作品与现实生活的多元化链接,从而激发学生对新生活的热爱与珍惜

教学重点:

1、理解课文运用对比手法表现小说的主题思想的写法。

2、品味小说语言,领悟作者探求人生道路的的强烈愿望。

教学难点:

领会小说所表现的主题思想。

教学方法:

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综合运用讲述,设问、启发、讨论等法。

预习要点:

1、解决生字词

2、把握结构,划分层次

3、找出小说中人物描写片段,找出主人公。

4、领会文章所要表达的情感:鲁迅为什么要写故乡?他要表达什么样的情感?只是表述回忆故乡的美好,还是有别的什么情感在里面?

课堂研讨:

一、导入新课

自古以来,“思故乡,赞故乡”是一个永恒的话题,同学们能不能随口就吟出几个写“故乡”的诗词名句来?

故乡,让离家的游子多了一个永远也做不完的梦;故乡,在游子的记忆里沉淀出了无限的美丽与思索。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鲁迅的文学世界,感受《故乡》的魅力。

二、自主阅读,整体感知小说情节,锻炼学生语言概括能力。

1、作者在本文中都写了哪些人呢?本篇小说的主人公是谁?

2、感知情节:谁能用最简练的语言将以上人物串成一段话,并表现小说的写作意图。想一想,小说的叙事线索是什么?理清小说的结构层次。

三、反馈展示,讨论交流:

1、作者在本文中都写了哪些人呢?本篇小说的主人公是谁?

明确:判断小说主人公要看人物在小说中是否通过他来表现小说“主题思想”。这篇小说中闰土处在小说的中心地位,对表现小说的主题起决定作用,因此闰土就是本文的主人公,而“我”只是本文的线索人物。

2、感知情节:想一想,小说的叙事线索是什么?理清小说的结构层次。

明确:小说以“我”回故乡的见闻和感受为线索展开故事情节,按时间先后为顺序,全文分成三个部分:回故乡——在故乡——离故乡。第一部分(1—5段),写的是故乡的萧条景象,“我”的复杂心情,交代了“我”回故乡的目的;第二部分(6—77段),写“我”在故乡的所见、所闻、所忆、所感,重点写了闰土的变化;第三部分(78—88段)写“我”离开故乡时的种种感触,表达我追求新生活的执著信念。)

四、合作探究,分析本文通过对比写法塑造的人物形象,领会小说所表现的主题思想。

1、此次回故乡,“我”的心情如何?为什么?

明确:能围绕“沉重、失望”,并自圆其说即可。

2、神游《故乡》,能否用一个字来概括故乡给“我”的印象?

明确:变

那么,究竟故乡的什么发生了变化?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1)人变

A、以闰土为例,讨论完成表格

对比内容少年闰土中年闰土

外貌“十一二岁”“紫色圆脸,头戴小毡帽,颈上套一个银项圈”“红活圆实的手。”脸色灰黄,很深的皱纹,眼睛周围肿得通红,手又粗又笨而且开裂,像是松树皮了。

动作

语态“手捏钢叉,向猹尽力刺去”

很高兴,说话脱口而出,滔滔不绝。

4个省略号,说明闰土心里有无穷无尽的希奇的事,说也说不完。“现了欢喜和凄凉的神情”“只是摇头,脸上虽然刻着许多皱纹,却全然不动,仿佛石像一般”说话吞吞吐吐,断断续续。

9个省略号,说明闰土心里有说不尽、道不明的苦处。

对我态度“只是不怕我”“不到半日,我们便熟识了”“送我贝壳和鸟毛”,告诉我很多希奇的事。恭敬地叫“老爷”,要水生“给老爷磕头”,认为少年时的“哥弟称呼”是“不懂事”,不成“规矩”。

生活态度捕鸟、看瓜、刺猹、拾贝、观潮……拣了“一副香炉和烛台”。

从表中的填出的语句中,我们可以看出作者通过对比写法,从外貌、动作、语态、对我态度、对生活态度等方面写出了二十年前后闰土的变化,请同学们说说,闰土最大的变化是什么?他为什么会发生这些变化?闰土这一形象揭示了什么?

明确:精神状态的变化,在鲜明的对比中,揭示了旧*农民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黑暗制度下,遭受经济上的剥削,政治上的压迫,精神上的摧残,也揭示了旧*农民悲惨命运的深刻的社会原因是多子、饥荒、税、兵、匪、官、绅,他是旧*贫苦农民的典型。

B、除了闰土,杨二嫂也有了变化,课文从哪些方面去描写杨二嫂的?表现她什么样的性格特征?

明确:通过肖像、语言、神态、动作的细节描写和对比手法,表现了杨二嫂的自私、尖刻、贪婪、势利的性格。

既然闰土的变化已经反映了封建思想、封建等级观念对人们精神上的压抑和毒害了,作者为什么还要花那么多的笔墨来写杨二嫂呢?

明确:其实这也是一种对比手法,杨二嫂是当时社会既被侮辱、被损害,而又深受私有观念支配的村镇小私有者形象的代表,她的形象塑造有两个意义:一是用她的自私刻薄来衬托闰土的纯朴善良;二是用她的变化来说明城镇小市民的贫困化,从另一侧面反映了农村经济的破败,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弊病。

(2)景变

二十年前:这里有“深蓝”的天空,有“金黄”的圆月,有“碧绿”的西瓜,一个五彩缤纷的世界。(美丽)

二十年后:苍黄的天底下,远近横着几个萧索的荒村,没有一些活气。(阴晦)

3、以前的故乡和现实的故乡真的不相同吗?为什么?

明确:其实,以前的故乡和现实的故乡没有什么不同,只不过那时“我”是以纯真少年的眼光来看这个世界罢了,所以世界显得那样单纯、美好,甚至有一丝神奇。

4、然而是什么原因让“我”觉得记忆中的故乡如此美丽,而现实中的故乡却如此让人失望呢?

明确:心情在作怪。而心情的沉重主要来自于人的变化:儿时故乡,给我许多欢乐、甜蜜的回忆,甚至可以说代表了一种“理想”;而现实的“故乡”却面目全非,毫无生气,昔日的人物也失去了纯真与温情,变得冷漠、麻木、市侩和猥琐,使“我”感到“希望”的幻灭,心中无比的“悲哀”。

5、现实是残酷的,我们当然憧憬未来,但未来是有希望的吗?同学们认为作者对待希望的态度是怎样的?我是个什么样的人?

引导学生探究“我想:希望是本无所谓有,无所谓无的。这正如地上的路;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

有行动,才有路,有实践,才有希望。希望来自奋斗,鲁迅先生要我们明白的就是这一点。

五、拓展延伸

1、与闰土对话

小说中的闰土,是旧*千千万万农民的代表;小说中的故乡,是旧*千千万万农村的代表。生活在农村的我们,生长在农民家庭的我们,感受着新农村的巨大变化,此时此刻,你想对闰土说些什么?

2、与先生对话

同学们,从阴晦的《故乡》中走出来,让我们畅然的呼吸新时代的空气。忽然有所感悟:鲁迅先生之于“希望”的阐述,不正是今天党的“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美好目标吗?民主法制、公*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这美好的图画与“深蓝的天空中挂着一轮金黄的圆月”又是何等相似啊!先生若地下有知,定会含笑于人间了!

请以“鲁迅先生,让我告诉您”为题,谈谈你身边的和谐社会。

六、课堂小结

an教学设计4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

(1)整体感知课文内容,了解故事情节,体会作者的感情。

(2)把握父亲形象的特点及意蕴。

(3)学习作者命题立意、组织材料的方法。

2、过程与方法目标:

(1)复述课文,整体把握文章的故事情节。

(2)合作、讨论、探究父亲的形象和文章组织材料的方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1)培养学生热爱父亲,尊重父亲的感情。

(2)感受父亲性格中的艰苦创业的精神和坚忍不拔的毅力,培养对待人生的积极健康的心态。

4、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把握故事内容,分析父亲形象,理解作品的思想感情。

2、教学难点:理解父亲形象的意蕴和组织材料的详略安排。

四、教学过程:

(一)整体性阅读——“踏上台阶,走近父亲”

1、激情导入(多媒体课件:以《愚公移山》为背景音乐)

透过朱自清先生饱含深意的《背影》,我们分明看到了困顿前行中的父辈的身影,今天学习的李森祥的《台阶》将以小说的视角为我们展现父辈们现实的生活画卷和深沉的精神世界。

2、速读课文,要求学生勾画出生字词,并结合课文解词。(学生自合作解决为主)

3、学生整体把握,复述故事情节。

提示:(1)父亲为什么要造一栋有高台阶的新屋?

(2)父亲是怎么造起一栋有高台阶的新屋的?

(3)新屋造好了,父亲怎么样?

(说明:整体性阅读的目的是让学生通过初读课文,迅速把握文章的故事情节,对文章的故事情节有一个初步而完整的印象。不仅如此,学生通过整体性阅读,还会对文中的人物——父亲,有一个初步的了解。)

(二)突破性阅读——凝望台阶,感受父亲

1、再读课文,合作讨论父亲的形象。(要求学生在文中找出描写父亲的句子并讨论)

(1)为什么“父亲总觉得我们家的台阶低”?

(2)“新台阶砌好了”,父亲有什么样的感受吗?为什么?

(3)“父亲坐在绿阴里,能看见别人家高高的台阶,那里栽着几棵柳树,柳树枝老是摇来摇去,却摇不散父亲那专注的目光。这时,一片片旱烟雾在父亲头上飘来飘去。”这一处描写表现父亲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4)父亲放鞭炮时的神情有什么特色?

(5)为什么“回来时,一副若有所失的模样”?这种心态怎么理解?

(6)从父亲苦干大半辈子盖起新屋,砌上了九级台阶的生活经历,你受到怎样的启示?你如何看待父亲这个人物形象的?

(以学生自己找,小组讨论为主;思考题是学生可能找的句子,引导学生抓关键词分析、理解。教师可以在讨论时投影出示)

2、师生共同学习、讨论分析父亲的形象。教师引导。

父亲:淳朴、谦卑、有理想、敢于拼搏、不怕吃苦、坚忍不拔、渴望得到尊重等等。

(说明:突破性阅读的目的是让学生再读文章,通过对文章的语言的揣摩,细节的品味来突破文章的重点:理解父亲的形象。在这个环节主要是通过自主阅读、思考,合作讨论的形式让学生很好地把握、理解父亲的形象。这个环节一定要做到在前面整体性阅读的基础上,对文章的内容和人物更深的理解。)

(三)探究性阅读——“回首台阶,探究父亲”

在台阶是三级的时候,父亲凝望别人家的台阶心情是一种渴望;但是当父亲耗尽大半生心血造起九级高台阶 的新屋时,他会想什么?

请思考:

1、父亲一辈子艰苦创业,所的结果不过是一间普通的房屋,只不过台阶高些罢了。是什么原因造成了这样的结局?

2、父亲这样做究竟值不值?

3、作者为什么在老屋的三级石板上用了那么多笔墨?

第一,写三块青石板的来历,可以写出当年父亲的力气是多么大,后面写造新屋的时候托石板闪了腰,前后就形成对比。

第二,写石板粗糙,可以暗示当年经济条件更差。

第三,写“我”在台阶上跳来跳去,表明那时年幼,而新屋造好,“我已长大*了”,说明准备盖房前后用了一二十年。写小孩能连跳三级,可见台阶之低。写父亲在台阶的坐姿,又是写台阶之低。

第四,写父亲的脚板,写出了父亲终年辛劳的形象,也说明家庭的贫困。

3、为什么新屋的主体工程写得简略,造台阶反而写得详细?

文章的详略是由中心而定的,题目是“台阶”,所以主体工程可以略写,造台阶则要详写。

(以上想通过问题,让学生讨论、体会围绕中心选择材料、安排详略的重要)

(说明:探究性阅读的目的是让学生理解文章是运用了哪些方法写的,有什么好处。这有利于学生对文本的进一步理解和把握。不仅如此,这还会让学生知道文章可以这样去写好。从而培养了学生将课内知识灵活运用到课外的能力。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四)巩固性阅读——比较台阶,理解父亲。

请同学比较《背影》和《台阶》在写作方面(选材和立意)的异同。

思考:1、“背影”和“台阶”在文章中各起什么作用?

2、两篇文章怎样围绕中心选材的?

(说明:此项设计目的是让学生巩固本堂课的重点,进而在比较中巩固本单元的两篇文章的写法。教师通过比较内容、手法、语言等让学生将一些类似的文章整合、融会贯通,使学的知识真正成为自己的。)

(五)延伸性阅读——回味台阶,描写父亲

1、由《背影》和《台阶》两篇写父亲的文章,引导学生回忆讲述自己的爸爸,抓住爸爸某一个令你难忘、让你感动的特点,要求讲述清楚、生动、突出重点。(小组内部交流,练习口头表达)

2、课外完成上述作文,注意选材和立意。

(说明:语文课一定要和课外、和生活联系起来。也只有这样,语文课才有生命力。这项延伸目的就是让学生将课文中的父亲和生活中的父亲联系起来。看生活中自己的爸爸是个什么样的人。他对自己有什么样的感情。关注生活,是语文课必须的。)

an教学设计5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积累常见的文言词语,如“俄而、欣然、拟、未若”等。背诵两篇短文。

能力目标:结合注释,运用工具书,疏通文句,理解文意。发挥想象,学习用比喻的修辞方法描写事物。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在情境中感受机智、在朗读中培养语感,引导学生敢于跳出书本,形成创造性阅读品质。

教学重点:指导学生掌握学习文言文的方法。

教学难点:两个咏雪佳句的评析。

教学方法:

1、诵读法。这是学生进入初中后学习的第一篇文言文,理解起来有一定难度,要在充分诵读的基础上,读顺句子,读懂文意。

2、讨论法与点拨法相结合。文本是叙事性的,但其中又包含着可议论的内容,这正是《世说新语》记事的特点。我按照古为今用的原则来处理这篇课文,利用它来发展学生的思维,多方讨论,交流看法,如《咏雪》中,你认为哪个比喻更好?

3、延伸阅读法。本文用一课时教读,如时间略有富余,可从《世说新语》中再选一两个故事让学生阅读。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激趣

师:看到同学们一双双充满智慧的眼睛,我就不由地想起了冰心的一首诗:“万千的天使/要起来歌颂小孩子/小孩子那细小的身躯里/含着伟大的灵魂,/有着无穷的机智。”是啊,我国古代文献记录中就有许许多多聪颖机智的少年儿童,他们的故事至今流传。你知道哪些关于聪颖儿童的故事呢?

学生讲述自己准备的故事。如司马光砸缸、曹冲称象等。

师:同学们,其实像司马光这样聪明的*古代少年还有很多,如四岁画画的王冕、七岁做诗的曹植、十二岁做宰相的甘罗等。我希望同学们多读聪明人的故事,但不要局限于故事本身,因为有自己创见的人才更聪明。今天我们再跟随古人刘义庆去认识古代的一位少年才女,和她比比谁更有才吧!

二、介绍刘义庆及《世说新语》

学生齐读注解①对刘义庆的介绍,教师补充《世说新语》。

多媒体显示:《世说新语》是六朝志人小说的代表作,由刘义庆组织文人编写的。在写法上一般都是直叙其事,主要记晋代士大夫的言谈、行事,较多的反映了当时士族的思想、生活和清淡放诞的风气。被鲁迅先生称作“一部名士底(的)教科书”。全书有8卷,分德行、言语、政事、文学、方正、雅量等36门。《咏雪》选自“言语”一门。

三、诵读文本,复述故事

1、教师教读

教师教读时,要求学生边听边注意正音和节奏,把握感情基调,体会语感。

介绍文言文:文言文是古代的书面语,特点是简洁,典雅。学习文言文是为了继承民族的文化遗产,可以帮助我们了解历史,还可以丰富我们的语言。它与现代汉语一脉相承,只要有信心,并不难学。学好文言文关键在于培养语感,而培养语感的第一个好方法就是诵读。“读”是我们学习语文最基本的方法之一,读书要做到“眼到,口到,心到”。下面跟老师读。

例句:“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体会到:根据文意读准节奏。

难句如:“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学生自由练习朗读。把握人物对话的语气、表情,注意节奏。

要求:沉醉其中读出韵味。学生分角色朗读,教师要加以指导,如句读、语调等。重点突出“读”的环节,力争当堂成诵。

(过渡)在学生熟读课文的基础上,要求复述,为疏通课文打好基础。学生四人小组复述,也可以全班交流复述。

要求:①要有时间、地点、人物。②讲清事情发生的缘由—经过—结果。

2、默读课文,对照注释疏通大意。默读贵在边读边思考,要求学生疏通大意,探究文本。对照注释疏通大意。采用圈点勾画的方法把不理解的词句记录下来,如重点词语:“俄而”、“欣然”、“拟”、“未若”等,然后让学生提出来,全班一起讨论解决。必要时;教师精讲点拨。(教师要提示学生运用以前学过的加字法、换字法疏通文意。)

四、质疑探究,深化体验

同学们想一想,当时外面天寒地冻,谢太傅和家人聚会时屋内的气氛如何啊?又从那些词可以看出来呢?快速浏览课文。

明确:轻松,欢快,融洽。从欣然,笑乐看出来的。

那么请同学,先齐声朗读课文,把那种融洽欢快的气氛读出来。等下请三位同学来表演一下。

读完,提示他们三位都是有才华的文人,谢太傅是长辈,胡儿,谢道藴是晚辈,并且要把谢道藴才女的气质演出来。(请两男一女同学表演,并请生点评)

师:同学们表演的很好。其实啊,古人有四大人生美事:良辰美景赏心乐事。而对于文人才而言,吟诗作对定是人生的一大乐事。当谢太傅问:白雪纷纷何所似?时,对于胡儿与谢道藴的回答,他是什么反应啊?(生齐:笑乐。)

对,是笑乐,也就是满意的意思。那同学们思考一下,他是为谁的回答而笑乐满意呢?(明确:①对他们两的回答;②笑胡儿,乐兄女;③只为兄女笑乐。)

谢太傅对他们两的回答笑乐,我们知道这个故事选自《世说新语》,它的作者是刘义庆。那么编著这个故事的作者又觉得谁的回答好呢?从哪里可以看出来呢?

明确:是谢道藴的好。最后点明她的身份,这是一个有力的暗示,表明他赞赏谢道藴的回答。因为这个故事谢道藴有了“咏絮才”的称号。

对于他们的回答,谢太傅是一笑了之,编者是赞赏谢道藴的,那同学们觉得哪个回答好呢?请同学们分组讨论。

明确:①从外形上看,雪盐颜色相进,且撒盐和雪落下来的姿态很相似,形似才能神似。②是个讲究的是意蕴与物象的统一。柳絮是春天才有的,似乎在暗示冬天已经来了,春天也将来临,有深刻的意蕴,并且把漫天飞舞的雪花比作满天的柳絮飘飞,意境很美。所以此喻有意蕴,而比作盐则没有。

五、发挥想象,拓展延伸

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能自圆其说即可。胡儿将飞雪比作撒盐,谢道藴将飞雪比作柳絮,那么同学们觉得那纷纷扬扬的雪花像什么呢?

同学们也可以试着写成诗句哦。我们以前学过很多关于雪的诗句,我们一起来回忆一下。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燕山雪花大如席,纷纷吹落轩辕台——————————唐·李白《北风行》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唐·柳宗元《江雪》

谁将*地万堆雪,剪刻作此连天花————————唐·韩愈《李花二首》

六出飞花入户时,坐看青竹变琼枝—————————唐·高骈《对雪

六、熟读成诵、快速记忆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用想象背诵法背诵课文。背诵有两个明显的功能:一、能帮助深入理解内容;二、能提高阅读翻译的效果。因此学习文言文最好熟读到背诵,这对文言文阅读翻译理解的益处颇大。背诵文言文不等于死读硬背,而应讲求方法,可收事半功倍之效。结合投影想象画面背诵文章。

七、布置作业,开拓视野

你知道今天的课堂上涌现了一批聪颖机智的同学。但是你知道七岁的王戎为什么在大家竞相摘吃李子时而他却不为所动吗?你知道十岁的孔文举面对别人“小时了了,大未必佳”是如何机智应答的吗?请走进《世说新语》!走进古诗文!

教学反思

对于初一的新生而言,刚接触文言文,积累字词是关键,讲解可以帮组学生积累,同时通过多种方式朗读,培养学生的语感也很重要。这节课存在诸多不足之处。如阅读方式比较单一,文言字词的讲解不是很透彻。在今后的文言文教学中,我会组织学生用不同的方式进行朗读,并且要更加仔细的研读文本,设法对文本进行再创造,发掘文本中有价值的成分。

an教学设计6

教学目标:

1、知识能力目标:初步掌握三连音节奏、弱起起唱,并能唱准和感受三连音在作品中的表现效果。

2、人文教育目标:通过学唱*、介绍聂耳、讲述*的故事,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使他们懂得唱好*的意义,并能用恰当的力度表现歌曲雄壮激昂的情绪。

教学重点:

运用恰当的力度正确的表达歌曲所表现的情绪、内容。教学难点:三连音与弱起起唱在歌曲中准确唱法。

教材分析:

《义勇军进行曲》田汉词聂耳曲,是影片《风云儿女》的主题曲,歌曲为四二拍,一段体,旋律线条起伏,节奏的顿挫、歌词的内容等作相应的力度变化,有层次的表现歌曲的内涵,以表现强烈的战斗性,使歌曲充满革命的激情。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多媒体设备、钢琴。

教学流程:

一、组织教学

学生按要求听录音走进音乐教室。师生问好,安定情绪。

二、基本训练发声练习

1、教师弹奏C调音阶,学生模唱

2、1=C→F2/412

34

54

32

1—演唱时要求有弹性、饱满。

三、新授

1、听录音《红旗飘飘》教师播放课件,学生听歌曲,老师问:通过听到的歌曲,你想到了什么?学生可能回答想到了为祖国争光、要热爱祖国……这时教师引导出*——切入正题。

2、讲故事:老师问:你对*了解多少?请你告诉我好吗?老师根据学生的了解介绍*的由来,《义勇军进行曲》是抗战题材电影《风云儿女》主题歌——1949年9月27日,*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国会议决定以《义勇军进行曲》为代*。1982年12月4日,第五届人大会通过决议,将《义勇军进行曲》定为*。由*的由来,介绍聂耳,原名聂守信,是云南玉溪人,在他二十三岁的生命中创作了三十多首歌曲和一些民族器乐曲,作品集中反映了*人民奋起抗战的坚强决心,具有强烈的时代精神,鲜明的民族风格和富于独创的艺术形式,他的作品由《义勇军进行曲》《大路歌》《卖报歌》等。

3、听*我们来听一听*的演唱,播放课件,动画中出现了哪些人物?(革命烈士、英雄人物、*)你知道*是怎样写成的吗?你知道新*是如何成立的吗?

4、唱*

下面同学们用自己对*的理解来唱唱这首歌。

5、分析作品

认识三连音、弱起起唱。通过屏幕上的显示,你怎样理解?说一说作品中三连音给你什么感觉?(一拍里包含三个等长时值的音,在进行曲速度中显得矫健雄壮,仿佛行进的号角、铿锵的军鼓声)大家随伴奏音乐演唱。

6、想一想*在什么情况下演唱?它给你一种什么感受?并进行表演。

四、小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同学们对*有了更深的认识,说说你今后将怎样为祖国和国家做贡献呢?

五、下课

学生在音乐声中走出教室。

教学反思:本课主要目标是演唱*,*大家都会唱,所以在学唱时我只把容易出错的地方(如三连音、弱起等)重点讲述、练习。通过演唱*,表演升旗仪式或运动员上台领奖仪式等形式对学生进行爱国主意教育,明白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是来之不易的,激发他们的爱国情绪。

an教学设计7

学习目标:

1.知人论诗,了解伟人鲁迅

2.朗读课文,感知文章内容

3.品味语言,感悟作者精神

4.模仿写作,走向美好人生

学习重点:诵读,品味文章的语言。

学习难点:品味语言,感悟作者精神

学习方法:诵读、自主,合作,探究

一.前置学习(知人论诗)

1.作者:(鲁迅知多少?)

2.写作背景:(更好地理解内容)

二.诗意导入(走近文本)

屏幕上有一小节诗,让我们一起来读一下,好吗?(学生齐读)

有一个人

是我精神的支柱

遇上困难与挫折

他给我浑身奋力

有一个人

当我凝望着他

悲痛化为力量

懦弱亦变得坚强

——江天《鲁迅赞有一个人》

这是马来西亚诗人江天的诗《鲁迅赞有一个人》中的一小节,为什么他会有这样的感受呢?也许,读了鲁迅的《雪》之后,我们能找到答案。(板书)课题-----雪(鲁迅)

二、整体感知(了解内容)

1.听录音,请同学们在听读过程中用笔标注出生僻词语,初步感知文章内容。

2.我会做。

1、注音。

磬()奁()朔()方灼灼()()凛冽()

2、看拼音写汉字。

lǐn( )冽 péng( )勃 升téng( ) 忙lù( )

3.作者给我们分别描绘了的雪和的雪。

三.自主学习(品味语言)

请同学们自由大声地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用圈点批注法找出最能体现雪特点的词句,并具体分析。

描写对象 文中句子 分析特点

江南的雪 那是还在隐约着的青春的消息,是极壮健的处子的皮肤。 比喻将江南的雪比作“隐约着的青春的消息”和“极壮健的处子的皮肤”美艳、滋润

充满生机

朔方的雪

(板书)江南的雪————滋润美艳生机盎然易消释

朔方的雪——----如粉如沙蓬勃奋飞且持久

三.合作探究(感*神)

看图片,请任选画面中你最喜欢的,用情朗读,用心感受。

你喜欢哪儿的雪?作者更喜欢哪儿的雪?为什么?

四.质疑提升(景如其人)

1.读选段,谈感受。

(女领)朔方的雪,永远如粉,如沙。

(男领)旋风忽来,便灿灿地生光,蓬勃地奋飞。

(众合)如包藏火焰的大雾,闪烁!旋转!升腾……

(男领)在无边的旷野上。

(女领)在凛冽的天宇下。

(男女合)闪闪的、旋转的、升腾的……

(众合)是雨的精魂!

2.闭上眼睛,想一想朔方的雪旋转飞舞的情景。

这里写的是凛冽天宇下奋飞搏战的朔方的雪

这里写的是无边旷野里朔雪旋转升腾的壮阔场面

这里写的是严酷现实中倔强不妥协的战斗姿态

这里写的是孤独境遇下独立与张扬的个性精神

3.文中那句话是对朔方雪的高度评价和赞美?读一读,谈谈你的理解。

(女领)是的,那是孤独的雪,是死掉的雨,是雨的精魂!

(男领)是的,那是孤独的雪,是死掉的雨,是雨的精魂!

(众合)是的,那是孤独的雪,是死掉的雨,是雨的精—魂—!(众合)是的,那是孤独的雪,是死掉的雨,是雨的精—魂—!

4.朔方的雪不仅是雨的精魂,更是人的精魂,是谁的精魂?为什么?

(鲁迅)

(板书)对联:一支奋飞搏战的雪之绝唱

一曲顽强抗争的人之赞歌

六、模仿写作(心灵启示)

是的,这就是鲁迅,鲁迅就是朔方的雪,是雨的精魂,是抗争黑暗的斗士,是民族不屈的脊梁。让我们再读一次江天的诗,并且试着续写这首诗,与这位斗士不死的精魂作一次交流。

“有一个人/当我凝望着他/悲痛化为力量/懦弱亦变得坚强”

有一个人/当我凝望着他——————————

(如痛苦化为斗志,胆怯也变得勇敢)

设计说明:依然以同一首诗歌结尾,使学生在心灵上与鲁迅达到共鸣,有助于学生更好地汲取鲁迅带给我们的精神营养。

七.课堂练习

以“鲁迅先生,您是……”为开头写两百字的小片段。

an教学设计8

教学目标:

1.扫清字词障碍,做到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学习小说的人物描写方法——语言、动作描写;描写角度——侧面描写、环境描写。学习小说人物的精彩描写方法。

3.理顺小说情节和把握小说中人物特点。

4.理解小说“绝品”的多重含义,深入挖掘主题。

5.对学生价值观的引导,理解信义的根本价值所在。继承他们身上所具备的民族大义。

教学重点:

1.学习小说的人物描写方法——语言、动作描写;描写角度——侧面描写、环境描写。学习小说人物的精彩描写方法。

2.理顺小说情节和把握小说中人物特点。

教学难点:

理解小说“绝品”的多重含义,深入挖掘主题。

课时安排: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张大千名画《江山万里图》拍出8300万元价格

陆俨少《杜甫诗意百开册页》6930万元

徐扬《南巡纪道图》1980万元

这些都是我们中华文化的瑰宝,这节课我们要学习一篇和书画有关的文章,看看围绕这幅甚称绝品的画,都发生了哪些事。

二、作者介绍

谈歌,原名谭同占,1954年生于河北保定。河北师范大学中文系毕业。曾当过工人、宣传干部、报社记者,1978年开始发表作品,现在河北保定冶金部地球物理勘查院工作,系河北文学院专业作家。

主要作品有:

长篇小说《城市守望》《家园笔记》《黑风白日》《认识你真好》;中篇小说集《大厂》《城市热风》《我曾让你傻半天》等。

著有小说集《我曾让你傻半天》等。《天下荒年》是其作品中较好的一部。尽管小说的某些议论引起了一些批评家的质疑,但是作品的确受到相当一部分读者,尤其是基层读者的欢迎。

在谈歌的创作中有一类作品,如《绝怪》《绝地》《绝意》《绝剑》《绝方》等,形成了他的笔记本“绝”字头小说系列。这个系列的小说记录的都是发生在作者老家乡古城保定的故事。

这个系列的小说记录的都是发生在作者老家乡古城保定的故事。开卷品读,会看到发生在这块土地上的一个个惊天动地泣鬼神的故事;掩卷遐思,充盈脑海的是那些鲜活形象背后承袭慷慨悲歌之风的精神内蕴。这些作品虽然题材不同、写法各异,但其弘扬传统美德,展示人间正气,从道德层面上开掘生活*的审美追求,在情感上和理念上都给读者以强烈的震撼和冲击。

写作风格:谈歌认为“倾向应当从场面和情节中自然而然地流露出来,而不应当特别把它指点出来”。因而在其作品中,叙事主体很少直接发议论,而是借人物命运和人物语言来表明作品的倾向性。在处理人物命运的时候又往往对“好人”作悲剧性处理,这是因为“悲剧是人的苦难和死亡”,“悲剧将人生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能产生一种特殊的审美效果即崇高感,使人的心灵受到巨大的震撼。

三、整体阅读

1.自由朗读,借助工具书,扫清读音障碍。

2.分角色朗读

3.复述故事情节。

要求:按照情节的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复述小说故事情节。

明确:

故事的开端:相识知己,慷慨买画

故事的发展:推荐古画,离奇失踪(牺牲)

故事的高潮和结局:赎画知画,无偿转赠

参考:

故事的开端:保定富户刘三爷与裱画铺的常先生相识,互相佩服。三爷对常先生推荐的字画全都买下,从不斩价。

故事的发展:一天,常先生推荐了一幅古画,说是无价之宝,要价三千大洋,之后常先生就消失了。后来三爷得知常先生是革命党,在京城被杀。

故事的高潮和结局:尽管有人怀疑此画的真赝,但是三爷始终珍藏此画,哪怕家境败落也不变卖。最后三爷遇到画商王商人,知道了那幅古画的真正价值,王商人“饿死不卖收藏”的承诺让三爷倍感欣慰,将全部收藏无偿赠送,为国宝找到了一个合适的去处。

四、作业

积累并抄写生字词。

an教学设计9

学习目标

1.初步掌握让作文思路清晰的方法。

2.培养学生写作前列提纲的习惯。

教学过程

一、文题展示

以“一节有趣的课”为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记叙文。

二、写作导航

所谓思路清晰,就是指一篇文章要按照一定的顺序把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叙述完整。叙述的过程中应当注意把握好以下几点:

1.情节要完整。事件在特定的时间和空间中展开,必然存在着前后相继的衔接性。因此,构思作文时要考虑情节的完整性和衔接性。

2.顺序要合理。先写什么后写什么,安排得恰当,才能叙述得清楚。记叙的顺序一般分为顺叙、倒叙、插叙三种。

(1)顺叙:按照事物发生、发展的先后次序进行叙述。运用顺叙,可以将事物的发展过程有头有尾地叙述出来。一般以时间、空间或事物发展规律为顺序。

(2)倒叙:把事件的结局或某个最突出的片断放在前面叙述,然后再从事件的开头进行叙述。顺叙和倒叙的转换处要有明显的界限或过渡,否则会使文章脉络不清,头绪不明。

(3)插叙:指在叙述中心事件的过程中,由于某种需要暂时中断叙述的线索而插入另一件事情的叙述。运用插叙时不能打乱原来的叙述线索,要注意与上下文的衔接。

3.过渡要自然。过渡,是指文章层次与层次之间,段落与段落之间的转换和衔接。它像沟通*的桥梁,起着承前启后、贯通全文的作用。以下的情况需要过渡:

(1)在倒叙引入和结束的地方。即当文章引入倒叙的时候,或者是倒叙完了,文章又回到了顺叙的时候,要运用过渡词、句或段,使文章连贯。

(2)上文和下文的意思发生转折时。如果没有过渡,上下文就会显得自相矛盾。

(3)事件或场面转换时,以使文气贯通,浑然一体。

常用的过渡方法有:①过渡段:即用一小段文字独立成段。②过渡句:即用一两句话放在上段的最后或是下段的开头。③过渡性词语:如用“因此、但是、然而、于是”等来表示段落间的各种关系转换。4.前后要照应。即前边写的后面要有着落,后面写的前面要有交代。恰当地运用照应这种手法,能使文章贯通自然、脉络清楚、结构严谨。常见的照应方法有:①文题照应。就是文章的正文和标题相照应。②前后照应。即文章中前后内容之间的照应。③首尾照应。即文章的结尾与开头照应。

三、例文引路

一节有趣的地理课

金色的落叶飘飞,大地披上了一身华丽的衣裳,麻雀“叽叽喳喳”地唤着秋天,生活处处充满了快乐……

那是在一节地理课上,窗外的银杏摆弄着妖娆的身姿,时不时抖动两下身子,于是便有一群树叶飘飞不断。老师让我们准备一个*大陆拼图,同学们都十分好奇,这是要干什么呢?翻开书一看,哈,原来是学习*的大陆形式图啊!老师为了让同学们熟悉祖国大陆各省市的位置,就让我们自己来拼图。同学们脸上都洋溢着快乐的神情,老师似乎也懂我们的心思,他很快地上完课,一声令下,同学们便三三两两围在一起开始拼大陆地图。我对地理是一窍不通,有时都分不清东西南北,面对眼前一大堆形状各异的东西,心中的无奈自然是可想而知了,可是我不是一个随便放弃的人,一不做二不休,拼了。

我拿着一块版图对照着地图册上的*大陆图找了半天,最后找到我自认为正确的拼法,才开始拿起一个、两个……我拼得很慢,坐在我旁边的同学观察了我许久,估计也忍了很久了,最终再也坚持不住了,拿起一个版块就往地图框上放,一边放还一边嘟囔:“平时挺利索的一个人,怎么在这种事上就犯难了呢?”哎,谁说不是呢,在我眼中每一个省的拼片都长得差不多。眼看别人都快完成了,心中更加着急,干脆把地图册一合,凭自己的想象胡乱放起来:这里是“陕西”,左边是“*”……啊,不管啦,不管啦,看着被我搅得乱七八糟的地图,心中更是烦闷起来,好好的一只“雄鸡”硬是被我折磨成一个“四不像”。刚刚还在摆弄身姿的银杏树,这时也仿佛来嘲笑我。从头再来吧!我长叹一口气。把自己的“杰作”打散后,又重新开始……最终,我整整花了八分钟。

可是心中一点都不解气:我就不信了,还真干不成这点小事吗?我又一次拿出了拼图,再三捉摸后,终于熟悉了一些图块在地图上的大*置。于是便想挑战自己,合上了地图册,完全凭自己的记忆拼起来。这一次可不同于上次了,尽管还是不太完整,但至少能展示出一只“雄鸡”的威风。至于那几个不大清楚的图块位置,哎,还是对照书吧!好斗的我才不会这么轻易认输。我又继续试了几次,渐渐地开始不看地图册拼图,身边的同学拿着表为我计时,同时在我大脑稍微“短路”时提醒一下我,但总不能独立完成。

最后一次,也就是最成功的一次,我不仅没有拿书,而且独自一人完成了拼图,仅仅用了四分钟,真是太激动了,四分钟,比第一次整整缩短了一半啊!我成功了,脸上积蓄的烦恼一扫而空,取而代之的是胜利的笑容!那只陪我经历辛酸的“雄鸡”终于昂起头来,似乎向我表示感谢。

窗外的银杏树依旧在摆弄身姿,生活处处都充满了快乐,不是吗?

an教学设计10

[教学目标]:

知识和技能

了解闻一多的生*,感受他赤忱的爱国之情

了解*新诗发展的轨迹

过程和方法

掌握本诗所表现的炽热的爱国心,和对黑暗现实的失望和愤怒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激发学生爱国热情,指导学生正确的价值取向

[教学重、难点]

掌握本诗所表现的炽热的爱国心,和对黑暗现实的失望和愤怒

[教学课时]1课时

[学习内容与步骤]

一、作者介绍

闻一多(1899.11.24—1946.7.15)原名闻家骅,号友三,生于湖北浠水。自幼爱好古典诗词和美术。1912年考入北京清华学校,喜读*古代诗集、诗话、史书、笔记等,1916年开始在《清华周刊》上发表系列读书笔记,总称《二月庐漫记》。同时创作旧体诗。1919年五四运动中,积极参加*,被选为清华学生代表,出席在上海召开的全国学生联合会。1920年4月,发表第一篇白话文《旅客式的学生》。同年9月,发表第一首新诗《西岸》。1921年11月与梁实秋等人发起成立清华文学社,次年3月,写成《律诗底研究》,开始系统地研究新诗格律化理论。1922年7月赶美留学。年底出版与梁实秋合著的《冬夜草儿评论》,代表了闻一多早期对新诗的看法。

1923年9月出版第一本新诗集《红烛》,具有唯美倾向。1925年5月回国,任北京艺术专科学校教务长。1926年参与创办《晨报.诗镌》,发表了著名论文《诗的格律》。1928年任武汉国民革命军政治部艺术股长。同年秋任南京第四中山大学外文系主任。1928年1月出版第二本诗集《死水》。1928年3月在《新月》杂志列名编辑,次年因观点不合辞职。1928年秋任国立武汉大学文学院院长兼中文系主任,从此致力于研究*古典文学。1930年深秋去山东任青岛大学文学院院长兼国文系主任。1932年8月回北*任清华大学国文系教授。

抗日战争爆发后,随校南迁,同学生一起从长沙步行到昆明,此后在西南*任教8年,积极投身于抗日运动和反独裁、争民主的斗争。在学术上,他广泛研究祖国的文化遗产,著有《神话与诗》、《楚辞补校》等专著。1944年加人*民主同盟。抗战胜利后出任民盟中央执委,经常参加进步的*和*。1946年7月15日在悼念李公朴先生大会上,愤怒斥责*暗杀李公朴的罪行,发表了著名的《最后一次的讲演》,当天下午即被*特务杀害。

二、朗读

听录音,初步把握诗中感情。然后跟读,读时思考以下问题:

1、诗歌开头是怎么写的?

2、为什么诗人要迸着血泪喊“这不是我的中华,不对不对”?

3、“鞭着时间的罡风,擎一把火”你如何理解?

4、“噩梦”“噩梦挂着悬崖”体现了作者怎样的心情?

5、为什么“总问不出消息”?

6、对诗歌结尾的如何把握?

三、学生朗读诗歌,思考研讨以上问题

l.人带着满腔的热情急切地投入祖国的怀抱,为什么会进着血泪喊出“这不是我的中华,不对,不对!”这样悲痛的声音?

明确:联系时代背景,带着满腔激情回国的闻一多,并没有看到自己心中美好的祖国,他面对的是一个军阀混战下的残破的祖国,噩梦一样的现实,使诗人内心无比痛苦,他在美国所想象的美丽祖国的形象破灭了,他赖以支撑自己的精神支柱倾折了。

补充:

死水

这是一沟绝望的死水,

清风吹不起半点漪沦。

不如多扔些破铜烂铁,

爽性泼你的剩菜残羹。

也许铜的要绿成翡翠,

铁罐上绣出几瓣桃花;

再让油腻织一层罗绮,

霉菌给他蒸出些云霞。

让死水酵成一沟绿酒,

飘满了珍珠似的白沫;

小珠笑一声变成大珠,

又被偷酒的花蚊咬破。

那么一沟绝望的死水,

也就夸得上几分鲜明。

如果青蛙耐不住寂寞,

又算死水叫出了歌声。

这是一沟绝望的死水,

这里断不是美的所在,

不如让给丑恶来开垦,

看他造出个什么世界。

2.接下来,诗人有没有用具体的细节正面描述他踏上国土所见到的黑暗现实?

明确:没有。

3.文中那些语言或字眼体现了祖国当时的黑暗现实?

明确:噩梦、挂着悬崖。

4.面对“噩梦”,作者是如何表达自己的沉痛的感情的?

明确:用两组“我来了”的排比和几个贴切的比喻来抒发自己深沉的爱,以及沉痛失望的心情。把与祖国的会面比作是一场“噩梦”,噩梦是可怕的,而挂在“悬崖”上的“噩梦”,则使人感到绝望和恐怖。接着他问“哪里是你?”然后确认“那不是你”。期望愈高,失望也愈重。但是诗人仍不甘心,仍要“追问”,问青天,问风。

5.诗人的“问青天”“逼迫八方的风”在表达思想感情上有何作用?

明确:这种追问是无果的,只能使诗人陷入了更深的悲痛中去了。

6.既然作者开头说“这不是我的中华”,那么他所期待的祖国到底在哪里?

明确:直到“呕出一颗心来”,才知道祖国是在“我的心里”。

7.文题为“发现”,诗人到底发现了什么?

明确:发现了“你在我心里”。

四、总结

这首诗的最大特点是直抒胸臆,作者把从国外回来后的真实感受用火山爆发一样的激情在诗中喷发出来,感情炽烈而真诚,虽然诗中也有叙事成分,但主要是直接抒情,以强烈的情感打动读者。

闻一多曾与徐志摩等主编《诗镌》,致力于新诗形式的研究提出极具影响的“三美”主张:音乐美、绘画美、建筑美。

形式整齐,每行字数基本一致,两行一韵。这不仅体现了闻一多的“建筑美”“音乐美”的追求,更是将奔放的情感收敛于谨严的形式中,形成闻诗所特具的沉郁的风格。

五、请同学们朗读全诗,设计朗读方案,并说明理由。

指导:诵读的语速,有一定的规律可循。“如果表现的内容是欢快的、激动的或紧张的,速度要快一些;表现的内容是悲痛的低沉的或抒情的,速度要慢一些;表现的内容是*铺直述的,速度采取中等为宜。”

发现

闻一多

[学习目标]:

1.了解闻一多的生*,感受他赤忱的爱国热情,了解*新诗发展的轨迹。

2.掌握本诗所表现的炽热的爱国心,和对黑暗现实的失望和愤怒。

[学习时间]:0.5课时

[学习内容与步骤]:

一、作者介绍

闻一多(1899.11.24—1946.7.15)原名闻家骅,号友三,生于湖北浠水。自幼爱好古典诗词和美术。1912年考入北京清华学校,喜读*古代诗集、诗话、史书、笔记等,1916年开始在《清华周刊》上发表系列读书笔记,总称《二月庐漫记》。同时创作旧体诗。1919年五四运动中,积极参加*,被选为清华学生代表,出席在上海召开的全国学生联合会。1920年4月,发表第一篇白话文《旅客式的学生》。同年9月,发表第一首新诗《西岸》。1921年11月与梁实秋等人发起成立清华文学社,次年3月,写成《律诗底研究》,开始系统地研究新诗格律化理论。1922年7月赶美留学。年底出版与梁实秋合著的《冬夜草儿评论》,代表了闻一多早期对新诗的看法。

1923年9月出版第一本新诗集《红烛》,具有唯美倾向。1925年5月回国,任北京艺术专科学校教务长。1926年参与创办《晨报.诗镌》,发表了著名论文《诗的格律》。1928年任武汉国民革命军政治部艺术股长。同年秋任南京第四中山大学外文系主任。1928年1月出版第二本诗集《死水》。1928年3月在《新月》杂志列名编辑,次年因观点不合辞职。1928年秋任国立武汉大学文学院院长兼中文系主任,从此致力于研究*古典文学。1930年深秋去山东任青岛大学文学院院长兼国文系主任。1932年8月回北*任清华大学国文系教授。

抗日战争爆发后,随校南迁,同学生一起从长沙步行到昆明,此后在西南*任教8年,积极投身于抗日运动和反独裁、争民主的斗争。在学术上,他广泛研究祖国的文化遗产,著有《神话与诗》、《楚辞补校》等专著。1944年加人*民主同盟。抗战胜利后出任民盟中央执委,经常参加进步的*和*。1946年7月15日在悼念李公朴先生大会上,愤怒斥责*暗杀李公朴的罪行,发表了著名的《最后一次的讲演》,当天下午即被*特务杀害。

二、朗读:听录音,初步把握诗中感情。

三、学生朗读诗歌,思考:

1.人带着满腔的热情急切地投入祖国的怀抱,为什么会进着血泪喊出“这不是我的中华,不对,不对!”这样悲痛的声音?

明确:联系时代背景,带着满腔激情回国的闻一多,并没有看到自己心中美好的祖国,他面对的是一个军阀混战下的残破的祖国,噩梦一样的现实,使诗人内心无比痛苦,他在美国所想象的美丽祖国的形象破灭了,他赖以支撑自己的精神支柱倾折了。

2.接下来,诗人有没有用具体的细节正面描述他踏上国土所见到的黑暗现实?

明确:没有。

3.文中那些语言或字眼体现了祖国当时的黑暗现实?

明确:噩梦、挂着悬崖。

4.面对“噩梦”,作者是如何表达自己的沉痛的感情的?

明确:用两组“我来了”的排比和几个贴切的比喻来抒发自己深沉的爱,以及沉痛失望的心情。把与祖国的会面比作是一场“噩梦”,噩梦是可怕的,而挂在“悬崖”上的“噩梦”,则使人感到绝望和恐怖。接着他问“哪里是你?”然后确认“那不是你”。期望愈高,失望也愈重。但是诗人仍不甘心,仍要“追问”,问青天,问风。

5.诗人的“问青天”“逼迫八方的风”在表达思想感情上有何作用?

明确:这种追问是无果的,只能使诗人陷入了更深的悲痛中去了。

6.既然作者开头说“这不是我的中华”,那么他所期待的祖国到底在哪里?

明确:直到“呕出一颗心来”,才知道祖国是在“我的心里”。

7.文题为“发现”,诗人到底发现了什么?

明确:发现了“你在我心里”。

四、总结

这首诗的最大特点是直抒胸臆,作者把从国外回来后的真实感受用火山爆发一样的激情在诗中喷发出来,感情炽烈而真诚,虽然诗中也有叙事成分,但主要是直接抒情,以强烈的情感打动读者。

五、课外拓展

《红烛》

红烛啊!/这样红的烛!/诗人啊,/吐出你的心来比比,/可是一般颜色?

《醒呀》:

醒呀,请扯破了梦魔的网吧。/神州给虎豹豺狼糟踏了。/醒了吧!醒了吧!威武的神狮!/听我在五色旗下哀号……

《七子之歌》:

但是他们掳去的是我的肉体,/你依然保管着我的灵魂。/三百年来梦寐不忘的生母啊!/请叫孩儿的乳名,叫我一声“澳门”!

《智取生辰纲》教学设计10篇(扩展6)

——生辰的古风诗词3篇

生辰的古风诗词1

昨日小春才得信。明宵新月初生晕。又对寿觞斟九酝。香成阵。欢声点破梅梢粉。

琪树长青资玉润。鸳鸯不老眠沙稳。此去期程知远近。君休问。山河有尽情无尽。

生辰的古风诗词2

秾李夭桃堆绣。正暖日、如熏芳袖。流莺恰恰娇啼。似为劝、百觞进酒

少年未用称遐寿。愿来岁、如今时候。相将得意皇都,同携手、上林春昼。

生辰的古风诗词3

楚天木落,际*芜千里,寒霜凝碧。鄂渚波横何处是,当日孙郎赤壁。黄耳音稀,白云望远,又见春消息。嘉辰长记,谢池梅蕊初摘。

遥想黄鹤楼高,兰阶丝管沸,传觞如织。倦客心驰归路绕,不及南飞双翼。固著斑衣,重翻锦字,寄远供新拍明年欢侍,寿期应献千百。

《智取生辰纲》教学设计10篇(扩展7)

——读《智取生辰纲》有感3篇

读《智取生辰纲》有感1

《水浒传》讲述了以宋江为首的一百零八个好汉从聚义梁山泊,到受朝廷招安,再到大破辽兵,最后剿灭叛党,却遭奸人谋害的英雄故事。一百零七位兄弟在梁山泊聚义的事他们本领高强,有勇有谋,仗义疏财,打着替天行道的旗子惩恶除奸,因宋江一心想投靠朝廷,抗辽,宋江等人视兄弟如命,可在抗辽中却牺牲许多弟兄,心如刀绞,皇帝又听信奸臣。最后,宋江等人由盛而衰了。

杨志押取生辰纲时,处处小心,但最终还是被盗了。作为一名领导者,杨志败在没有赢得民心──失去了民心,便失去了胜算。

为了押送生辰纲的安全,一路上杨志选择炎热难耐的中午走,选择偏僻无人的小路走。这些都能够看出杨志的一番苦心,也是杨志的精明之举。然而,杨志却忽视了最大的问题──人的问题。因为事在人为,如果做事情的人心中不愿意,做出的事情效果一定不会好。杨志(暂时)领导着一个都管,两个虞候,十一个军健。一路上,为了赶路,杨志除了骂人就是打人,世上是没有人愿意自己被如此对待的,于是,“并不敢怨怅的军健们不愿听杨志的指挥。两个怕吃苦的虞候也趁机到老都官面前挑拨离间,直接导致杨志被孤立,为黄泥冈的中计埋下隐患。在路途的艰难与众人的抱怨声中,杨志一行人终于走到了黄泥冈。对于杨志而言,黄泥冈布满了凶险;可对众人而言,黄泥冈却是被杨志催促、鞭打着走了二十余里之后的极好的栖息之所,烈日下的黄泥冈成为他们休息的最好理由,他们坚决地躺下了,不愿意再走了。看着杨志的依旧鞭打,老都管先是帮军健们说话,后来就变成了直接教训杨志,至此,杨志与老都管的矛盾正式爆发,杨志已实际上失去了领导者的地位与威信。

就在这矛盾的当口,对手适时出现了。吴用等人伪装成贩枣人,在黄泥冈歇凉,实际上是等待杨志,等待生辰纲,等待时机。恰好,杨志集团内部有矛盾,吴用等人便只需迷惑杨志的那些并没有经验的手下人。只要迷惑住了那些人,贩枣人的身份,卖酒人的身份,酒中是否有药……这一系列可以引起杨志怀疑的细节问题便可以迎刃而解。吴用等人的计谋的直接指向杨志手下的众人,果然,众军健顺利上当:众军汉的哀求加上老都管的要求,杨志同意众人买酒;众人的一拥而上加上炎热的天气,杨志忍不住喝了半瓢酒。最后,杨志倒了,倒在地上,倒进吴用等人的圈套里,更是倒入自己与手下众人结下的矛盾里。

杨志败在失去了民心,如果说因为他只是一介武夫,败在此处尚情有可原,那么,作为有知识的现代人,如果不知道要为民着想,抓住民心,那又会如何呢?

读《智取生辰纲》有感2

这两天,我阅读了课文《智取生辰纲》。阅读了这篇课文后,我受到了很大启发。课文中的杨志虽然精明能干,但因为不能与同伙团结合作,所以最终丢失了生辰纲;而晁盖等好汉却因为精诚团结,共同合作而成功劫取了生辰纲。我想,晁盖等人之所以能成就是因为他们懂得合作。有一句民谚是这样说的“互相补台好戏连台,互相拆台一起倒台”,说的就是合作。在我们的生活中处处都有合作,正是因为人与人之间的合作,才使得我们走向成功。

如果一个人只有一只手,那么即使它长得再长,再粗壮,能做的事也很有限。而两只手俱全,他们互相配合,就可以做很多事情。同样,个人的力量是渺小的,但联合起来,却可以创造奇迹。就像晁盖等一干好汉,如果他们各干各的,就算他们的计划再好也可能无法劫取到生辰纲。读完课文,我禁不住又联想到了一个故事:有两个乞丐去谋生,旅途中饿的头晕眼花,眼看快不行了。这时,有一个好心人拿来了一根鱼竿和一篓鱼,对他们说:“你们各自挑选一样上路吧!”于是一人取走了鱼竿,一人拿走了鱼篓。拿着鱼竿的人要到很远的海边才能垂钓。可饥饿劳累的他走了不到一半的路程,就倒下了。而拿走鱼篓的人兴冲冲的生火烤鱼,美滋滋的饱餐了几顿。后来,他也到了海边,可是,鱼吃完了,而他也没有鱼竿,所以最终他也被饿死了。我觉得,文中的杨志一伙人就像这两个乞丐一样不懂得合作。而故事还有另外一个版本:两个乞丐分别得到了一根鱼竿和一篓鱼,他们结伴而行,两人一同吃着鱼,边吃边向海边走去,等到了海边,他们就用鱼竿钓鱼,最终摆脱了饥饿,过上了幸福的.生活。不言而喻,课文中的晁盖等人就像这两个乞丐一样,他们各显所能,互相配合,团结合作,使彼此的利益最大化。

学完这篇课文,我明白了,合作是走向成功的关键。只有合作,才能使合作双方走向共赢。

读《智取生辰纲》有感3

施耐庵的《水浒传》被列为我国的四大古典名著之一。在《智取生辰纲》里我到了保护生辰纲的杨志和想方设法打生辰纲生意的众好汉们。

故事发生在五月,虽是睛明得好,只是酷热难行,杨志这一行人要六月十五日生辰。只得在路上趱行。杨志逼着挑夫们在早上七点至九点赶路,杨志赶着催促要行,如若停住,轻则痛骂,重则藤条便打,使他不得民心。

又有一天,杨志一行人走到了黄泥冈,实在走不动了,先见小商人挑夫们都在那休息了。没半碗饭时,只见远远地一个汉子,挑着一副担桶,唱上冈子来,唱道,赤日炎炎似火火烧,野田禾稻半枯焦。农夫心内如汤煮,公子王孙把扇摇!让众军很想喝酒。但杨志不让,这时竹里七个卖的汉子出来,要买酒喝。但挑酒的却说:不卖!不卖!

杨志一伙人先发现了卖枣的商人,确定他们不是抢生辰纲的人,然后卖酒的人才出现,这就是先混个脸熟,就不容易引起怀疑了。不然卖酒的出现,偿酒人再出现的话,就极易引起怀疑。

而商人买酒,卖酒人却不卖,为的是证明他酒里没下药。因为他是规矩的挑夫,又因别人说他,酒里下药而生气的意思,于是七个人生吃了一桶,一人揭起桶盖,又吃了半瓢,故意要给他们看着,只是叫人死心塌地。次后一人去松林里取出药来,抖在瓢里,只做走来饶他酒吃,把瓢去兜时,药已搅在酒里,假意兜半瓢吃。卖酒的劈手夺来,倾在桶里。这是他们智取生辰纲的全过程。但杨志等人不知是计,便上了当。一个个人都头重脚轻,一个个面面斯觑,都软倒了,十五人眼睁睁地看着那七个人都把这全宝装了去,只是起不来,挣不动,说不得,我且问你,这七个人端的是谁?不是别人,原来正是晁盖,吴用,公孙胜,刘唐,三阮这七个人。却才那个挑酒的汉子硬是白日鼠白胜。

文章先设悬,然后再解迷,让读者很有看头,不得不佩服这些英雄的足智多谋,这种结构值得我们学习。

文章的语言用是元,明间的白话,还夹杂着一些方言,还有一句说书人提醒听众的习惯用语,使文章读起来很亲切。文章的句子大都比较短,加快了文章的节奏,使读者读起来也能感到那份智取生辰纲的紧张感。但是也有一部分语句有些难懂,所以我要好好想想。

课文的人物性格鲜明,情节引人入胜,也难怪成为了四大名著之一。

《智取生辰纲》教学设计10篇(扩展8)

——初三语文上册《智取生辰纲》教学反思3篇

初三语文上册《智取生辰纲》教学反思1

《智取生辰纲》是一篇从文学名著《水浒传》中节选出来的文章。在课本中是篇幅比较长的课文,并且文白参半,方言较多,这些都增加了学生阅读的难度。另一方面,文章情节跌宕起伏,饶有趣味。以前讲解这样的课文,我总是在字词上花费较多时间,担心学生会在这方面遇到很多困难。但是,我发现,这样讲授课文,会影响学生阅读的完整性,从而减弱他们对于文章的兴趣。因此,在准备这节课的时候,我主要的考虑是,如何在不占用很多课堂时间的情况下,让学生读懂文意。把更多的时间用在激发学生兴趣上面,培养他们对于小说阅读的兴趣,进而更主动地进行语文的学习。

想节省课堂时间,就必须做好预习的工作。我布置学生回家预习课文,疏通字词的读音,认真阅读课文的注释。课堂讲授的时候,我把生字词讲解的任务分配给了学生,安排一位学生把他认为需要注意的生字词点出来。这样做的目的,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更好地达到裨补缺漏的效果。适当地点拨稍难的几个生字词后,我发现学生基本上能够弄懂文章的大意。

为了培养学生的兴趣,我在几个方面做了准备:

1、补充跟课文相关的背景知识:

课前,我查阅了很多《水浒传》的资料,特别是跟这一部分有关系的,经过筛选与提炼,在讲课的时候,给学生补充了杨志的生*资料,关于花石纲的小故事,用贴近学生的语言讲给他们听。我感觉到,学生都听得津津有味,对于杨志这个人,对于课文的故事都产生了更浓厚的兴趣。

2、运用多种素材:

小说这种文体,可以容纳相当广泛的内容,讲授小说的课堂也应该丰富多彩。在课堂上,我给学生展示了描绘课文情节的邮票,杨志的画像,电视剧里相关的录象,使学生头脑中的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更加栩栩如生,更加吸引人。

3、重点突出:

整节课围绕“智”字进行,让学生在理清情节的基础上,分别概括双方的`智慧所在。在故事中双方智慧碰撞的同时,学生的智慧也在课堂中激荡,体会到了智慧带来的乐趣。

针对初三学生的特点,激发兴趣的同时也不能忽视阅读方法的点拨,例如,在理清情节的时候,提醒学生学习在较长篇幅的文章中筛选信息。在寻找线索的时候,提醒学生注意明线,暗线的知识。这样,学生容易在课堂上吸收有效信息,运用在实际阅读中,提高学习的效率。不仅有学习语文的兴趣,也掌握切实可行的方法。

通过这节课,我感到,应该对学生更有信心,在课堂上多给他们思考的空间,让他们在优美的篇章中自由翱翔。

牛求艺网【Niuqiuyi.COM】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