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王朝:嘉靖帝还没看到沈一石账册,为什么就急招胡宗宪进京?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嘉靖通宝最新价格 大明王朝:嘉靖帝还没看到沈一石账册,为什么就急招胡宗宪进京?

大明王朝:嘉靖帝还没看到沈一石账册,为什么就急招胡宗宪进京?

2023-05-04 07:46|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大明王朝1566解密》第80期:

上一期我们详细分析了,为什么海瑞对高翰文讲“只有沉默才能出狱”,可以看出,海瑞可不仅仅是智商高,情商也不是盖的。

而在高翰文奔赴京城的同时,锦衣卫已经带着沈一石的账册到达了京城,而嘉靖帝已经迫不及待地要算账了……

《大明王朝1566解密》第80期:大明王朝:四箱账册还未到北京,嘉靖帝为何就秘密召胡宗宪进京?

一、

高翰文这里以一天一百二十里的速度前行,而沈一石的账册则五天就送到了京城,杭州到北京的距离差不多有1300多公里。按照高翰文的行进速度,他最快也要21天才能到京城,这期间就有了16天的差距,关于这个时间差问题,我们后面会提到。

剧中有一段字幕,其中提到一个关键信息:

“沈一石那四大箱账册和杨金水的密奏,五天内运到了北京……由司礼监签署了收讫的单子,送到玉玺宫时,天已经黑了。”

这里面有几个信息,杨金水的密奏,是给嘉靖帝的还是吕芳的?从后面的剧情看,其实他给奏给吕芳的,这里面必然有关芸娘和高翰文。

其次,这些账册是绕过了户部的,直接经司礼监的手运到了嘉靖帝身边,关于这个问题,剧中也有详细的阐述:

“据史料记载,明世宗嘉靖帝几十年不上朝,但整个大明朝的财政收支却一直掌握在他的手里……”

这段话是以字幕的形式出现,却透露了一个非常严酷的秘密:

那就是,嘉靖帝对大明朝国库的亏空是一清二楚的,也完全了解下面大臣的吃私贪污情况。对于一个对账本非常敏感的人,必然很清楚“改稻为桑”国策推行后可能发生的后果,这才是当初他默许“毁堤淹田”事件发生的根本原因。

说到底,他推行这个国策,要想达到预期效果,就得剥削老百姓,这也是从上到下推行“改稻为桑”国策最大的困境。都知道嘉靖帝的想法,可惜每个人头上还都悬着一把良心的剑,就看这些人在乎不在乎罢了。

而嘉靖帝向来是一个甩手掌柜,最终解释权也在他那里,他又站在道德制高点,这才是他二十多年不上朝,仍然牢牢把控朝政的根本原因,毕竟挑战他的人,他有一百种理由干掉这个人!

二、

在书中记载,算账的太监一共是12个,玉玺宫大殿上摆着两张桌子,每张桌子上摆着一副巨大的算盘,6个太监打一个算盘。而且是拨弄的飞快,这些太监眼睛只盯着账册,手却一刻不停息,噼里啪啦,不一会儿所有的账册都算清楚了。

而剧中的算盘变成了十二把小算盘,震撼力显然没有书中的强烈!

“一百万匹丝绸折合白银是多少两?”

吕芳权衡嘉靖二十一年到嘉靖四十年的物价情况,最后给出结论,那就是二十年间浙江各级官员共从沈一石身上贪墨了七八百万两银子。

剧中的旁白中,其实还有一段:

“后世得出一个结论,大明朝的户部尚书实际上就是嘉靖皇帝本人!”

那么对于嘉靖帝来讲,这七八百万两银子,就是他自己的银子,被人截流了,必然不爽:

“这些银子都跑到哪去了?”

对于目前缺钱的嘉靖帝来讲,700万两银子不是小数目,但是为什么这次并没有干掉严党呢?

其实最重要的原因,还在于分成比例上,按照沈一石的账册记载,上交织造局的一共是二百一十万匹。按照比例来讲,嘉靖帝和严党的分成比例差不多是2:1,在《大明王朝1566》中胡宗宪第一次进京时,嘉靖帝就讲过:

“一两银子,十二钱归国库,四钱归他们,朕认了,十钱归国库,六钱归他们,朕也认了,要是他们还想再多捞……”

显然,2:1的分成比例,在嘉靖帝可以承受的范围内,后来为什么因为鄢懋卿贪污而一举拿下了严党呢?

就是因为,他们的分成比例超过了这个范围,这才让嘉靖帝忍无可忍!

三、

嘉靖帝要彻查账册的事,首选就是胡宗宪:

“胡宗宪已经于今日下晌到了……胡宗宪是奉密旨赶来的,一路上没有住驿站,没人知道他来。”

按照吕芳说的这句话,可以看出几条关键信息:

首先,胡宗宪是奉的密旨,直接见嘉靖帝,则这封密旨就是嘉靖帝下达的,什么时候下达的呢?按照时间推算,应该是当初嘉靖帝召裕王、严嵩父子、吕芳问话,当时是关于有人打着织造局幌子买田的事。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